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回复: 0

印度毒蛇反坦克导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3 2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毒蛇反坦克导弹
) S, c1 x- W0 ?  b( |# g! h来源:全球防务3 L1 D( {6 H$ F$ ]5 h- K7 Z& F

1 o, v( j. }! k+ R) ?: o/ d& w2 Z  从1983到1993年的10年中,印度政府实施的“导弹发展综合计划”耗资9亿多美元,组织1 000多名科学家和30多个科研单位与兵工厂重点研制了6种型号的导弹。在这6种型号导弹中:“大地”和“烈火”两种地地弹道导弹已批量生产并成为印度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卡什”和“特里苏尔”两种地空导弹的研制虽历经坎坷但前途未卜。“阿斯特拉” 空空导弹虽试射多次,但由于LCA战斗机迟迟不能服役,前景不容乐观;而“毒蛇”反坦克导弹已经悄然稳步发展,一跃成为印陆军未来武器装备计划中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f( I3 t; w9 }" l( T* m
ds1d3d.jpg . [! G' l2 A( t( Z0 s* N; S) b
  中文名:印度毒蛇反坦克导弹& o6 b8 W( y3 `) E- m
  实质:导弹
5 B/ v3 Q' @) u* K+ w6 P, V  K* T  地点:印度
, R+ E! [$ v. e3 C: U3 Q& E6 G/ h  时间:1983到1993年
7 G& q/ n8 Z; X* P# @5 D$ j  分类:“大地”和“烈火”. V. |! h; B* K  h1 ^2 \' B( {. _

6 K( u0 K5 F" v- n  研制背景和进程
1 p( a# d% M6 j9 S& o1 }7 k% v  背景# E' O$ L! O, E8 [/ {
  在长期的印巴对峙中,印巴双方都投人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地面装甲部队的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从苏联引进的T-72坦克足以与巴方的美制M-60相抗衡。随着印巴斗争的持续深入,形势却发生了逆转:巴基斯坦引进了乌克兰的T-80UD和中国的85- II AP坦克,使得其地面装甲部队的作战性能特别是装甲防护能力大为提高;巴中合作研制生产的“哈利德”主战坦克综合采用了新型复合装甲、爆炸式反应装甲和间隙装甲技术,其防护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巴方装甲部队的强大使得印陆军处于斗争的不利地位,为了扭转不利局势,抵御巴基斯坦日益庞大的钢铁洪流,供印陆军选择的路有两条:一是发展更为先进坦克;二是发展先进的反装甲武器。而印度长期寄予厚望的“阿琼”坦克迟迟无法列装使得第一条路走不通,所以印陆军不得不在反装甲武器尤其是反坦克导弹上想办法了。但是,印陆军现装备反坦克导弹大部分仍是AT-2, AT-4和AT-5等苏联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体积庞大、制导方式和自动化程度低,射程近,抗干扰性能差,其破甲能力远不能对付反应装甲和新型复合装甲。“毒蛇”导弹的研制正是针对这些现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Y: [1 M  r5 g& A9 M& K5 q' O
  进程, R: S! j; d+ l6 o
  与印度其他国产武器发展计划一样,“毒蛇”导弹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最大的问题是在光电子技术上。除了1990年首次实验时成功完成跟踪外,“毒蛇”的制导系统问题频频。1997年9月9日,安装了被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的“毒蛇”第一次试射成功,接着“毒蛇”又出色完成了几次试射后才进入了最后定型阶段。1998年3月直升机发射型号在特制的米-17上进行试验取得了成功。1999年,“毒蛇”在ALH直升机上实现了系统整合。1999年底,“毒蛇”通过使用白昼型的被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成功测试了其“发射后不管”能力。2000年,“毒蛇”的热成像仪系统进行野地测试时,它通过系统识别,在5000米范围内锁定了T-55坦克并在4000米的范围内将其摧毁。之后“毒蛇”开始小规模生产。 2004年6月10日,“毒蛇”在海德拉巴发射场进行了最后一次成功试射,计划2004年年底开始批量生产。印陆军在未来3~10年内,对“毒蛇”的需求量从1000多枚将增至2万枚,从而成为印巴高原上名副其实的“毒蛇”。
- k% h% b+ b8 ^- b3 s$ A6 H
8 |( S* Q3 u4 i9 o' u  “毒蛇”的特性# g7 K/ _1 o% {
  采用双级串列式高爆战斗部7 w3 R6 l3 n) R3 ^+ Q" |
  针对当今坦克普遍综合运用多种装甲防护的特点,“毒蛇”采用双级串列式高爆战斗部,虽然仍为化学能破甲原理,但多级装药可有效对付多层装甲防护。战斗部采用了当今先进的爆炸成形技术。两个先炸的前置装药在主装药起爆前按顺序起爆,前置装药的药型罩材料采用了钼,而不是常用的紫铜。在试验中,这种结构的战斗部成功地击毁了能有效防御紫铜罩串联战斗部的多层爆炸式反应装甲。当第一级装药接触到坦克和装甲车辆上的防护栅栏、填充物时,会产生高温金属射流灼透该层防护,同时自身能量也受到削弱。由于采用爆炸成形技术,剩余能量会聚集到坦克主装甲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而不会分散到装甲表面,从而对坦克主装甲形成第一次打击。其后,第二级装药沿第一次打击形成的表面凹坑聚能引爆,产生巨大能量的金属射流足以穿透复合装甲将坦克彻底摧毁。4 m& W2 C. T, v1 a5 A4 M( n
  采用攻顶和常规攻击两种模式
5 f' |- A2 v1 m) c. L6 Y6 k  为了保证攻击效果,“毒蛇”采用攻顶和常规攻击两种攻击模式,并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而“发射后不管”的实现取决于“毒蛇”的光电火控系统。按照最初构想,“毒蛇”将可以提供3种不同的制导模式,包括有线制导、红外制导和毫米波制导。有线制导的优点是指令信号采取线路传输,对外界有源干扰的抗干扰能力强。但它的弱点同样明显,即系统十分笨重且射程太短。毫米波制导是当今世界先进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的制导方式,它的制导精度不亚于激光驾束制导,抗电磁干扰性能远胜于微波雷达,且对云雾烟幕的穿透能力强,能量空间传播衰竭小,无论是抗有源还是无源干扰的能力都比较强,具有真正的“发射后不管”能力。该导弹制导方式特别有利于武装直升机使用,但不利的因素是对坦克的顶部攻击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毫米波制导模式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太多,以致于它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投人服役。因此现在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必要时能以模块的形式来取代红外制导模式。“毒蛇”最终采取了无线电指令加被动红热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模式。红外成像技术(焦平面阵列技术)较红外扫描技术的优点是,分辨率高,能区分包括红外曳光弹、红外诱饵、红外干扰机在内的多种有源干扰系统与目标之间的红外波段差异。由于坦克车体上部的发动机排气舱口是一个巨大的热源,辐射大量的红外线,这使得采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可有效对坦克实施攻顶。+ Q2 O5 {8 O" l* t
  采用固体冲压式发动机
3 L4 ^+ ~$ S- _" I' F& C- f  导弹最大射程6千米,为了提高攻击速度,减小被拦截机率,“毒蛇”动力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固体冲压式发动机,并特地为它研制了一种以三硝基苯甲硝胺为主要成份的推进剂,以满足大推力和无烟化的需求。其推力达到普通固体发动机的两倍,导弹飞行速度在发射3秒后,即可超过1马赫。
! B2 U8 A! {9 V/ D! I: _5 s  灵巧轻便: W0 y; v% T. i; R
  灵巧轻便是“毒蛇”的一大特点。在设计之初,“毒蛇”就吸收了当时技术水平领先的反坦克导弹的特点。比如导弹采取管发射形式,包装筒兼作发射筒,有利于保养和携行。为了减轻弹体重量,“毒蛇”导弹70%的弹体材料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弹体质量仅9千克,体积小,武器全长仅0.8米,便于士兵携带和肩扛发射。, d* n. N" u3 p7 V! n& N
  通用性好, P8 T% r. G  z6 Z9 [
  通用性好是“毒蛇”导弹的一大特色。目前发展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陆地车载型,近日已经在载车上试验发射成功。载车由印度梅达沃德南斯工厂制造,其实就是在BMP-2步兵战车的底盘后面加了一对负重轮。它的回旋式发射筒上安装有四枚处于待发状态的“毒蛇”导弹,另有四枚备弹,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车组成员不需暴露在车外就可以实现再填装。另一种型号是直升机型。“毒蛇”导弹可安装在印陆军现役的各种直升机和正在装备部队的ALH国产直升机上。标准的配挂方式为八枚导弹,由两具四联发射筒装载,分别挂在武装直升机的两个短翼上。直升机机头装有供导弹制导、火控使用的固定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搜索发现目标,激光测距仪完成定位,驾驶员将目标数据输入导弹,弹上导引头比照数据自行引导导弹攻击目标。/ P* C: X) j8 F

- [& Q5 n# s; V& e3 o)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