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3|回复: 3

新月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5 1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3-6 14:50 编辑
, B& A0 V( T$ k8 N6 |  {# Z) G! z8 L1 Q2 }% E
新月社
/ n  W! |" U- {: f来源:中国文学" z6 m0 L( d  Y/ N6 }) @

* @+ q* U3 ~3 V& v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 H( F. h/ z( U; X& v
  徐志摩从海外归国后就住在北京西单的石虎胡同7号(今石虎胡同33号),并于1923年在此成立了新月社。创立新月社后,1925年1月,徐志摩又与朋友们在松树胡同创建新月社俱乐部。徐志摩也从石虎胡同搬到了松树胡同居住,新月社与新月社俱乐部也就合二为一了。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 `0 g/ _' V% w$ M4 H- c
xyshfc80.jpg 5 j  {* L+ ]2 b: Y/ C! h
sstim0.jpg - Q- y6 @# Z1 j3 C1 ]8 o3 q
  主要成员有胡适(1891-1962)、徐志摩(1897-1931)、闻一多(1899-1946)、梁实秋(1903-1987)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3 C6 ?, K5 d1 H4 V& I
hs449xfm.jpg
+ a! y5 E+ q: E" M9 | xzml3341.jpg
! D5 ^! E! g8 ]3 a! @ w1da35fc.jpg % W0 @, s- d5 B8 R" Y) W# V
lsq500.jpg ; q8 S2 i# ^' s2 _
  《晨报副刊》的前身为梁启超(1873-1929)﹑汤化龙(1874-1918)于1916年创办的北京《晨钟报》和1918年更名的《晨报》第7版,刊载文艺作品,李大钊(1889-1927)任编辑。1920年7月,孙伏园(1894-1966)任编辑后,在鲁迅(1881-1936)的建议下,1921年10月12日改版为《晨报副刊》独立发行,周作人(1885-1967)、冰心(1900-1999)、林语堂(1895-1976)、朱自清(1898-1948)、俞伯平(1900-1990)等文学大家曾在刊物上撰写文稿。1925年10月1日由徐志摩任编辑,赵元任(1892-1982)、姚茫父(1876-1930)、朱湘(1904-1933)、刘海粟(1896-1994)、余上沅(1897-1970)、赵太侔(1889-1968)、翁文灏(1889-1971)等成为专栏作者。由于《晨报》先后依附多位军阀,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后一度停刊,而《晨报副刊》至1928年6月5日第2314号终刊。1928年8月5日,由阎锡山操纵再度出版,改名《新晨报》。阎锡山撤出北京后,恢复《晨报》报名,《晨报副刊》也一度副刊。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晨报》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停刊,《晨报副刊》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a# x* H2 O- }8 U! r
cb8pgsmb.jpg
" S1 ?/ _! i- Z' U& @: `& R- G lqc09384.jpg
7 E4 h8 a- E% m thl832sa.jpg
2 ~- m4 @& l! y/ C% y ldzaa555.jpg 6 |7 x! ~8 J* L
sfy380.jpg 9 Q" J. [) |3 o+ @
lxp255.jpg
' d3 O1 E2 D9 I) H4 t& D zzr381.jpg
2 j0 {1 N* P! a+ Q bingx690.jpg
6 y5 H8 A/ x. [ lyt0wiew.jpg
& P7 }9 R- Y7 i' D: P% Z9 j# } zzqpx0.jpg 3 ]. H3 n# s; O: z$ D. C
ybq0ce.jpg
0 ]. @! z- |3 A  D& G7 Z zyrxp0.jpg
: I- U" U$ ^# \ ymfa48.jpg 2 P2 l' `/ y( J7 ~' \% ~9 t
zxpxs0.jpg
" V  H% b9 ?* o! g8 d lhsxs0.jpg 3 A( b5 T9 \/ U
yshy9403.jpg ) @$ h) _# ?# p3 c6 B
ztmxp0.jpg
9 i/ G; m% m9 O& v' U wwh330.jpg
' s: j) k3 c6 s% `/ P0 a: ?9 ] yxsh3942.jpg ! P8 Y; |3 O' ~, m
* i8 l; k' a8 d+ w3 x, N% M
  中文名:新月社+ W* t* A, Q3 l, ~
  成立:1923年' o4 J$ I8 o8 C" u
  地点:北京5 _  ]# L8 q0 M( f2 F* A# C$ Z
  主要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7 p! m; J4 ]. e# @" Y
xysat8.jpg 8 o% N" |+ p! c0 `  d2 Q; ?: f8 \
  产生2 c; }. c) H/ t/ A  M- q  b* [+ {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个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它的前身是1923年北京的新月社,先以聚餐会形式出现,后来发展为俱乐部。
; Z1 h  r8 u" x% i- F  参加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余上沅(1897-1970)、丁西林(1893-1974)、林徽因(1904-1955)、陈西滢(1896-1970)等人。蔡元培(1868-1940),以及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1876-1925)等社会名流,也光顾过新月社。9 i- o  ?2 x  t2 {& f6 E* W
dxl42c2.jpg 6 h9 o, e+ [/ H$ w3 |; z7 L7 R
xzml3342.jpg 5 q* v, ^8 G4 F4 \2 M4 j
cxy40dfm.jpg ' O( ~# v2 {2 N: {/ e
cypqx0.jpg 2 h- ^% Y% i8 b* K, U0 F' l
lcmps0.jpg
$ j- k$ q' _* B  社名是徐志摩依据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以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作为他们代表性的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
2 a( A/ ]1 D* @- H tgr1eb.jpg # @: D9 t$ C# M( \% c8 `4 @% P
  1924年12月,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建立现代评论社;1925年10月到1926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办《诗镌》、《剧刊》。撰稿人多数为新月社成员,或主要是新月社成员。
% i5 K' i- {8 V7 K  1926年秋,北伐战争进入高潮,新月社成员有的南下,有的出国,俱乐部的活动遂告终止。- j( w# }2 y, v* T; {
  1927年春,原新月社的骨干胡适、徐志摩、余上沅等人筹办新月书店。
+ \9 p7 M- c5 `5 h: R  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社的活动由此而正式开始,参加的成员还有罗隆基(1896-1965)、梁实秋、潘光旦(1899-1967)、储安平(1909-1966?)、闻一多、邵洵美(1906-1968)等人。除《新月》月刊外,新月书店还编辑出版了“现代文化丛书”及《诗刊》、《新月诗选》等。
) u# |- d9 g$ D7 R* K- i  1931年11月,新月社的发起人和骨干徐志摩机坠身亡,该社活动日衰。
3 z) e% i2 a% ~+ Q6 L llj19323.jpg
/ _5 ?' J) A! e# n, N pgd00ief.jpg
7 ~- J+ _- G$ i# o' ^ cap2p0.jpg 2 H' A7 h) E$ ~
sxm2p0.jpg ( ]; Q: e7 c& a/ p
  发展
! C7 v' k* e/ [3 h0 J3 H4 s+ D  新月社俱乐部时期,成员复杂,思想殊异,有时候能表现一定的反对封建军阀的进步倾向,如《晨报·诗镌》就出过“纪念三·一八专号”;但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右翼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倾向。他们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SHZY的苏联,在《晨报副刊》上曾进行“苏俄仇友”问题和“党化教育问题”的讨论,发表了反对共产主义革命思想的政治论文。《新月》月刊创办以后,他们发表文章否定共产主义学说,反对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甚至表示“希望国民党剿共及早成功”,把共产党和国民党视为“一丘之貉”(罗隆基《论中国的共产》)。同时,在《新月》杂志上开展关于“人权与约法问题”的讨论,批评国民党的“一党独裁,要求取消对言论自由的压迫。
* {# |6 N% E* f9 V" |  新月社虽然不是纯文艺的团体,其主要活动和影响却在文艺方面。在文艺思想和文艺运动中,新月社有一个逐渐右转直至与进步文艺运动相对抗的过程。北京新月社俱乐部的一些成员,如徐志摩开始还表现爱国主义感情和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在五卅运动、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中,徐志摩、陈西滢等现代评论社成员态度比较复杂,一面有诗作谴责军阀的罪行,一面发表杂文指责革命群众运动及其“领袖”,因而引起了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文艺阵营的批评。1928至1929年,新月社文艺理论家梁实秋,又以资产阶级人性论反对文学的阶级性,否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使新月社成为与进步的革命文学阵营相对抗的资产阶级文艺的主要代表,因此而受到鲁迅、冯乃超等人的批判。
1 @- ?; {" z( a( L' Y  状况比较复杂。前期,在《晨报·诗镌》上,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一八》、《死水》等文章和诗作,表现了反对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精神。《新月》月刊又发表了闻一多的传记文学《杜甫》、陈楚淮的独幕剧《药》等,具有忧国忧民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情怀。然多数文学作品则缺少深厚的社会内容,而更注意艺术技巧和风格的追求。如沈从文、凌叔华的小说,饶孟侃、方令孺、卞之琳等人的诗歌。徐志摩在《新月》月刊发表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秋虫》、《西窗》,流露出资产阶级幻想破灭之后的迷惘心境和恐惧革命风暴的心理。新月社的诗人们努力推行新诗格律化运动,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努力追求诗歌“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徐志摩《诗刊弁言》),对于新诗格律化和艺术美的探求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也带来了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病。新月社于1926年推行“国剧运动”,创办了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并在《晨报副刊》上开辟《剧刊》周刊,汇编了《国剧运动》一书,主张在新文学戏剧运动中借鉴传统的中国戏剧艺术。9 r! t& y5 N+ B% G8 P  {# p$ G, g

* G  p1 m! B2 C- c8 a5 D0 s. b  结束6 P' P8 l3 n" @  u+ K* d2 D
  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后停刊,书店为商务印书馆接收,新月社便宣告解散。
' d4 _1 v% v6 F+ p7 b# C
+ B( |  `" d$ h- M4 o  影响4 N3 W7 t: k/ u. w+ |3 \3 U, V
  新月社还介绍了莎士比亚(1564-1616)、哈代(1840-1928)、布朗宁夫人(1806-1861)、豪斯曼(1859-1936)、易卜生(1828-1906)、波德莱尔(1821-1867)、魏尔兰(1844-1896)等西方各种流派作家及西方现代诗人。他们的这些艺术活动、介绍及创作实践,对于新文学的艺术发展有一定的历史贡献,但是他们的一些成员艺术思想上所表现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和创作中庸俗颓废的气息,也对当时的文艺运动和创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 E& I  z# q  b! q% B* x ssby3656.jpg
3 R& J* c+ `; D0 v& B hd2sp0.jpg
; t; H7 m5 A% j! @; }7 k3 }$ T  d3 g bln2frp0.jpg
: Q" l) [: D& k- G hsm1e52b.jpg 2 n$ o& O" E# `" q9 e( Y
ybs214p0.jpg
8 H$ a( ~" a# Q+ Q9 c% C5 j/ D bdlrp0.jpg ) _6 P* k; u5 S3 X
wrld24.jpg / h1 Q/ z, }2 {" o1 Q: g2 O/ n+ \
  新月诗社是以诗歌创作、学术交流为主旨的互动团体,以新诗交流为主体并兼顾古典诗词及其它形式优美的文体。诗社取名来源于新诗重要流派新月派,除希望继承新诗前辈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1902-1967)、孙大雨(1905-1997)、刘梦苇(1900-1926)等大诗人遗志重振诗歌风采,更引借“新月”的含义,象征着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新的时光。' Y- k- p( N% _* |8 T& ?8 ~
rmkx0n.jpg : p8 B5 r" `& m( E
sundy1.jpg . `, n! J+ G9 t4 c5 q
lmw960.jpg
2 a2 H% P( E2 E" f. x9 m& r. b: Y
) |2 z$ S( d! x5 R  贡献
4 d- z: d5 o+ h1 h3 `8 Q  新月诗社虽然命名与新月派有关,但并不以新月派为核心研究对象。: p1 L6 W- N  ?' {
  新月诗社注重的是灵魂的表达、美的诠释。新月诗社认为真正的诗歌是来自灵魂的,诗歌就是用灵魂说话然后去感动灵魂 。除此之外新月诗社更注重诗歌的群众化,希望诗歌能够接近每一位热爱生活的朋友。新月诗社提出若只是诗人能够写诗、品诗、论诗的话,那么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将显得太过狭隘,而真正的诗歌应该是包容的。+ Y4 k+ g. o. i- B
  新月诗社遵循“和谐、共进、新月求新”的交流宗旨并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追求——以诗歌之名演绎平凡人的诗意人生。
: j4 E. Q7 d+ _% `  X2 Q7 V, K' h$ W( r/ u- _: j

' ]- D0 ?& v$ Y5 J  Z4 k0 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2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2-28 19:44 编辑 . n1 q3 x7 l- o5 {5 [

  X7 {  C- {/ o4 z. R: G一代才女林徽因生平简介* W8 h* j5 H2 r6 H
  林徽因是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名女子,后与其夫梁思成(1901-1972)定居于福建闽县,是我国优秀的女建筑物和女诗人。林徽因作为接受过外国优秀文化的新新女性,在国内文化格局变化之时,经常参加由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文学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经演绎《齐德拉》这部泰戈尔的歌剧的主角齐德拉公主,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征服了观众,在当时的文艺界给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 f1 l/ c. q% J. A4 T0 B lsc43649.jpg
) b8 F8 x1 ?  e, Y0 D$ d% R  林徽因曾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走过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对中国的一些古建筑物进行了考察和测绘,更是让世界对古建筑物的得到了更多的认识。- M% H8 W' z0 W& ?! E! ?
  林徽因不仅在建筑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而且在文学这一领悟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她用“微音”这个笔名在《诗刊》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爱这不息的变幻》,后来又在《新月》、《北斗》等杂志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在文学界得到了广大的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和认同。被当时30年代的人们称为“一代才女”。
+ d0 `1 o8 P( N7 a  o' P2 d  林徽因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她的一生在建筑领域和文学领域取得了成功,然而她的爱情之路却是历经坎坷的,她的一生中有三个爱她的男人,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让后人都对这位女子议论纷纷。一个是伴她一生的梁思成,一个是等她一生的金岳霖(1895-1984),一个是诗人徐志摩曾为她写下一首诗《偶然》。! s8 X' [' R7 Z4 y% y1 o
jyl13090.jpg / `$ ^" @1 C6 H- q+ [
  《偶然》8 O8 g' }9 @2 ~; r1 v
  徐志摩! W( b2 y% }+ S/ t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6 s$ C9 @' M, T0 H4 M: o. [+ I+ R% H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R3 g1 e8 P* f& h& J" l- C2 V
  你不必讶异,
/ H/ ^. \6 s  m# N0 c  更无须欢喜——. E% U8 I' H. L5 q4 ?# _* V. L6 @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X) p5 i# D, Q; C# K9 P, _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Y( @% H2 N5 O5 i9 p" E  S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l) B0 g  x/ [
  你记得也好,* y. u& y1 o  a) E# ?& f
  最好你忘掉,
- o+ d1 J! h' l1 I! K/ C- }4 S" U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F) I3 o: ^% R1 ~5 I1 m8 r; n/ r* m! z. N) s! p
  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常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奇女子。! V' Q; i2 s/ H. _
  1931年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林徽因此时患上了很严重的肺病,身体状况从1945年之后每况愈下。建国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期间她多次病倒,身体受到很大损害。# |  g: E$ |7 v- O2 E( O/ `
guohui20.jpg
* B. y% F9 N" d5 z: P1 z, b jnb08544.jpg
1 G4 R0 j: `+ X; Z# m  d  林徽因和作家萧乾(1910-1999)有着深厚友谊。早在1933年11月,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萧乾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蚕》,引起了林徽因的关注。她通过《大公报》副刊主编沈从文(1902-1988),邀请萧乾来家作客。林徽因对他赞誉有加,从此萧乾也就成了常客,林徽因对他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1939年,萧乾他去了英国,后成为《大公报》的驻外记。1947年,萧乾回国,再次与林徽因见面。萧乾同林徽因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53年的第二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精神不老”的林徽因一年多之后便与世长辞,终年51岁。
5 e6 }. S4 O- H1 O  L, ~* |3 j xqqx0.jpg
( V) @' X2 w; X- q. ^ scw690.jpg % }* X8 e" J/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21: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3-2 12:53 编辑
: x2 v3 Z6 `' v4 J& n& h
+ O! ]8 m- B5 z胡适简介
& J: n" Z( s5 W1 w4 H  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4 w( L# c+ F2 l, h* d+ |# C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3 |& {8 q2 b5 n, _  夫人江冬秀(1890-1975)。由胡适其母包办。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后,胡适并未像其他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继续维持,对此,胡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1917年成婚。
$ J  z; H+ ^5 j* Q" }1 R- I hushi1.jpg 2 s& ~) K, h9 ?3 E3 c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9 a1 w( j3 {/ [/ B" E% X  曾翻译过欧洲作家都德(1840-1897)、莫泊桑(1850-1893)、契诃夫(1860-1904)等人的作品。2 v2 E- o: E( c- B( Q
dd38003s.jpg 5 I7 R" I3 }2 d; f) m0 }: C7 M; A
mbs91129.jpg
  |. L- q4 f7 G* m+ }& m qhf09586.jpg ' N. F% R5 x1 O7 F. [
  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3 P8 @0 ~/ n" a6 N8 \
  1962年2月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开酒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享年71岁。
8 K& l  K5 ]  \" {' I
( @6 X0 u* I, Y& _" a1 W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3-6 13:27 编辑
# v1 [- T& Q' z; X1 l6 C, \9 u% }
6 d9 E( }, @7 Z* I+ c) \徐志摩简介
7 C0 @" u* C( y6 _( b! u% s0 m, |0 i$ x( Z  t1 _9 x6 H- x' R
  姓名:徐志摩
/ L# w( D) j7 ~: V/ f1 R  性别:男8 ]: J( C) A7 E7 B
  出生年月:1897-1931年& O& s, _0 @  p$ j& l& Y! V) u
  籍贯:浙江海宁
4 {$ l% ]; P% c/ w# {/ m$ C  s xzmti0.jpg 5 w# t% U4 G7 V6 d( [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诗人、散文家。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 A: ~& a1 J, x+ H1 D% [1 d/ K; e  1915年在家庭包办下,与张幼仪(1900-1988)结婚。
& `2 p( `! Q" k6 P2 D) \ zyy051a8.jpg ) B6 j/ n# s* Z' {
  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6 g6 B$ A, G- h  m/ O  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于1921年要求与幼仪离婚。第二年两人正式离婚,但后来徐志摩和林徽因未成眷属。
& }4 `4 a* {8 O  |  1921年,入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开始新诗创作。在英期间,与学者罗素(1872-1970)有过交往。
1 w$ {3 s4 D0 {% _0 N2 p0 h/ Y luosp0.jpg
7 }2 [. x: s, S$ \# l xuzo1.jpg
; a, A. K, H; R5 B! L( U4 W6 t! {: l jqdxtim0.jpg # ^- G- G* J) b4 u. a2 ^' c3 o
ndqpx0.jpg ) F& K) p) K. L8 s8 N0 d
  1922年回国,在报刊上发表诗文。1923年参与成立新月社,同时也加入了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3-7月,历游苏、德、意、法诸国,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10月-1926年10月,主编《晨报副刊》。这一年,写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这以前的诗作,大多是对于黑暗封建势力的不满,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但也流露出享乐主义的生活哲学和庸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的性格。
+ i# K! C& l2 T' e2 l$ ~  1926年8月14日,与陆小曼(1903-1965)结婚。
) W3 f# v- X: z2 b! F; d3 h lxm0b1f9.jpg
9 i: \  O* a& f% _. g3 c  1927年春,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秋后,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8年3月,《新月》月刊创刊,一度担任该刊主编。同年9-11月,历游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930年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与陈梦家(1911-1966)等创办《诗刊》季刊。这一时期的诗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气,调子低沉,多是颓唐失望的叹息。. D! e' d0 C! u$ d' P
cmj12009.jpg ! |5 o/ J7 J# I( Q' w
  徐志摩作品/ v0 h" M4 ?3 _- a# ~& `. q6 F
  他的诗集除《志摩的诗》外,还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身后陈梦家为之编辑的《云游》。小说集有《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译著有《死城》、《曼殊斐尔小说集》等。1991年出版《徐志摩全集》。诗作大都为抒情诗,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语言自然、纯熟,既是地道的口语,又经过艺术的提炼,独具清莹流丽的情致。创作的散文较少形式的束缚,更易表现奔放不羁的情感。/ l$ R6 F9 R1 V" {& {! ^
cb8pgsmb.jpg
' d$ k7 }7 C( a; F, `3 {4 ?: `  徐志摩之死
6 q; z; M2 T5 a& x' `' v0 v: G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车由上海抵南京;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飞机师王贯一、副机师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生,年龄均为36岁。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也是36岁。开始天气甚佳,不料在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飞机师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慎误触开山山顶,机油四溢,机身訇然起火,坠落于山脚,待村人赶来时,两位飞机师皆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部分的伤,但他额头撞开一个大洞,成为致命创伤:又因身体前倾,门牙亦己脱尽。当晚,细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诗人的早逝。
& O' A& D$ Y& r/ m6 ~
8 R3 N( E( s/ ?+ h% d& 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