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4|回复: 33

[西周] 关于逨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3 1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周晚期 逨盉
通高48、通长52厘米,重12公斤。
器身扁平,长方形口,短颈。凤鸟形盖,鸟首高昂,器身与盖以虎形链及双环相连,管状流,前部作龙头形,兽首形鋬,四兽足。腹两侧各有有三圈纹饰构成的图案,由外而内分别为变体夔龙纹、重环纹和蟠龙纹。
铭文字数,口内壁铸铭文20字。
铭文释文为逨乍□(作朕)皇高且(祖)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逨盉的铭文比较特殊,但是,似乎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在西周铜器中,一般是为父亲、祖父作器,为高祖作器很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3 10:15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周早期 □刧尊
大口筒状三段式,喇叭口,长颈鼓腹,高圈足。颈部和圈足均饰两道弦纹,腹饰两道鸟纹带,中部加饰直棱纹。
铭文字数,内底铸铭文16字
铭文释文为王征□(盖),易□(锡□)刧贝朋,用乍鱼(作□)高且缶□(祖宝尊)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周早期 冈刧卣
通高17.8厘米。
横截面呈椭方形,直口,有子口,鼓腹,圈足沿外侈,颈部有一对半环钮,套接兽头扁提梁,盖面隆起,沿下折,上部有圈状捉手,两端有一对犄角。盖沿、器口和圈足均饰云雷纹填地的长尾鸟纹,盖上和器腹饰直棱纹。
铭文字数,盖、器同铭,各16字。
铭文释文为亚,王征□(盖),易(锡)冈刧贝朋,用乍□□且缶□(作朕高祖宝尊)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0: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簋盖
西周晚期
1978年陕西鄠县杨家坡
【铭文】隹(唯)十又五年六月,大乍(作尊簋),用亯(享)于高且(祖)、皇考,用易(锡眉寿),(其)子子孙孙놮(万)年永宝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簋盖中高且(祖)、皇考并称,其中的高且(祖)很可能就是祖父。

冈刧卣、□刧尊的年代在西周早期,其中的高且(祖)也有可能是祖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9: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3 19:33 编辑

2003年1月陕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西周铜器窖藏出土的27件铜器中,逨所作的4种铜器的作器铭文分别如下:
逨盘:用乍□(作朕)皇且(祖)考宝□般(尊盘)
□二年逨鼎:用乍(作)□彝,
□三年逨鼎:用乍(作)朕皇考龏□(恭叔)□彝。
逨盉:逨乍□(作朕)皇高且(祖)单公圣考□(尊)盉,
据逨盘铭文,逨的先辈与周王相互关系为:
皇高且单公←→文王武王;
皇高且公叔←→成王;
皇高且新室中←→康王;
皇高且惠中盠父←→卲王、穆王
皇高且零白←→龏王、懿王;
皇亚且懿中←→考王、夷王;
皇考龏叔←→厉王;
所以,逨单独为皇高祖单公圣作盉,其中很可能有特别的意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4 11:23 编辑

在这里,笔者冒昧地揣测一下逨为皇高祖单公作盉的意图,以作引玉之抛砖,使学界重视对逨盉铭文的研究,以期彻底解开逨器的年代之谜。
单公的主要功绩是“夹绍文王、武王达殷”,即单公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殷人的统治,建立了周朝。事实求是地讲,在逨盘铭文中,对其祖先的称颂可能有夸大的成分其,先辈与周王的相互关系也并不一定严格对应。但是,两个世系的顺序应该不会错。因此,逨单独为皇高祖单公圣考作盉,很可能与武王伐殷有关。笔者以为,逨作盉之年有可能就是武王伐殷200年。如果,笔者的看法能够成立,则4种逨器的制作年代就有可能是在厉王时期,而不是宣王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2: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6 22:15 编辑

近年有人以为逨器的年代在“共和”时期,这是不对的。因为从逨“胥荣兑,울司四方虞林,用宫御”来看,这完全就是为了执行专利政策而设的职务。“共和”时期,无论是共伯和干政,还是周召二相执政,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逨器的年代不可能在“共和”时期,而应当在国人暴动之前。如此,则厉王奔彘之时,至少在位四十三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7 09:39 编辑

如果逨盉和卌三年逨鼎为同一年所作,则武王伐殷之年应在公元前1041年。从逨“胥荣兑”来看,此时的逨年岁不会太大,所以,逨盉的作器时间似乎不可能早于卌三年逨鼎太多。假若逨盉在卌三年逨鼎之前10年所作,则武王伐殷之年当在公元前1051年。也就是说,武王伐殷之年应当在公元前1051年至公元前1041年之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9: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竹书纪年》记载:“自武王灭殷,以至于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二百五十七”有可能是“二百七十五”之误,依此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上推275年,则武王伐殷之年当在公元前1045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7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3-17 10:15 编辑

先考虑考虑“天再旦”是日食的可能性?圣旦先生是否承认?
我是承认的,估计圣旦先生会与我打别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7 1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虞林在西周中期,其职责是由司徒负责的。中期司徒是单伯,单氏家族原本就负责虞林。到了周厉王时,荣公担任司徒,由“好专利”的荣公接替了单伯的职位。国人暴动后,“专利”这一周厉王的改革措施并未取消,一直沿用到秦汉。虞逑四器实际上反映的,是宣王世,管理虞林一职由原本管理过的单氏家族重新恢复旧职的一个过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1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7 12:21 编辑



我们在此讨论的是逨单独为皇高祖单公圣考作盉,是否与武王伐殷200年有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12: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7 12:21 编辑

逨盉铭文的意义在于,它为武王伐殷之年在公元前1045年提供了地下文物证据。这样一来,武王伐殷之年在公元前1045年就有了文献与文物的双重证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13: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7 14:07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8-3-17 10:14
先考虑考虑“天再旦”是日食的可能性?圣旦先生是否承认?
我是承认的,估计圣旦先生会与我打别的。{:8_27 ...

“天再旦”是日食与单作盉之年是武王伐殷200年相比,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19 09:23 编辑

乾坤客
“天再旦”是日食已成为学界的主流意见

学界的主流意见也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猜测,也没有得到证实。照乾兄的看法也不可作为依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2 16: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3-22 21:03 编辑

对远古日食的预测,现在的方法并不是十分精确的。

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速率具有不均匀性,但预测却又必须依靠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数来确定。现在的精确度是采用c=32至34来计算,计算到春秋时还较准确。如取c=28-30,则得出BC899年懿王元年天再旦,如取c=28-30,则春秋日食的推算又不准确了。

取c=28-34,则全准。而且体现出地球自转速率具有不均匀性的特性。

在周代取c=28-30计算懿王天再旦是一个孤证,在春秋取c=32-34则证据很多,但是春秋时期的一些日食并不都是在都城出现的,全按在都城计算,则c=32-34也不准确。

是以,懿王元年天再旦为BC899年,可以质疑,但也不便冒然否定,因为更早的准确的日食记录不多见。

就今天的天文学而言,天文学家的意思已表露的很清楚。即:如果天再旦是日食,则懿王元年天再旦为BC899年是唯一的,目前采用的c值,要扩大到28-34之间,同时现在天文学家也承认c在28至34间,是有可能的,在预料的范围之内;如果天再旦不是日食,则懿王元年天再旦的绝对年份不可断。所以,现在对BC899年观点,集中在是否承认天再旦是否日食这个认识上。

但是,懿王天再旦为BC899与《古本》懿王“三年绝嗣”说,最近。这是一个有利的证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9: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懿王天再旦为BC899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猜测,懿王“三年绝嗣”说是另一种纯粹的主观猜测,把两种纯粹的主观猜测当依据,只能得出更主观的结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2 2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反驳而反驳,是不冷静的表现,于学术无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0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23 19:31 编辑

笔者曾经对西周纪年有过一个猜想:根据目前学界公认的西周墓葬分期,假设每一个分期时间的间隔相同,并等于宣幽的王年之和,即57年。以55年为下限,60年为上限,再以宣王元年前827年为起始点,向前逆推,可得到四组12个数据(详见下表)。

西周墓葬分期及年代表
墓葬分期
相当王世
分期起点
间隔55年
间隔57年
间隔60年
  
西周一期
  
武成康
武王元年
前1047
前1055
前1067
西周二期
昭穆
昭王元年
前992
前998
前1007
西周三期
共懿孝
共王元年
前937
前841
前947
西周四期
夷历共和
夷王元年
前882
前884
前887
西周五期
宣幽
宣王元年
前827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与前面的结论相当接近。两相综合,武王伐殷之年以在前1067年至前1041年之间较为适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9: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23 22:29 编辑

《竹书纪年》记载:“自武王灭殷,以至于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如果“二百五十七”是“二百七十五”之误的话,依此从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向前推二百七十五年,则武王伐殷之年当在公元前1045年。

笔者根据现有的年、月、干支、月相具全的金文所推排的金文历谱,所得的武王伐殷之年的较优结果是在公元前1057年,次优结果是在公元前1046年。次优结果微调后,能够得到可媲美公元前1057年的金文历谱,此谱表明,武王伐殷之年也可能在公元前1045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5: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24 15:54 编辑

我们在对甲骨卜辞的研究中发现,殷商时期的岁首很有可能是在夏季。而在西周初年,因为实力不强,经济文化也不发达,所以周王室遵循殷制,岁首也有可能是在夏季。到了西周中期,由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文化日益趋繁荣,因此周王室开始了去殷商化,即强调殷周异族异源异氏异姓。大概是懿王时期,改殷商的岁首在夏季为在冬季,即周正建子。《竹书纪年》曰:“懿王之世,兴起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说得很可能就是骤然改动岁首后,人们难以适应的情形。因此,在西周早中期的金文历谱的推排中,我们应该同时分别推排岁首在夏季和冬季的历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4: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31 17:42 编辑

笔者根据现有的年、月、干支、月相具全的金文推排的金文历谱,共得到了武王伐殷之年在前1067年、前1062年、前1057年、前1052年、前1046年和前1045年的六种历谱。
比较上述六种历谱,较优的结果是在公元前1062年,次优结果是在公元前1057年。再次优结果是在公元前1046年,此结果微调后,能够得到可媲美公元前1057年的金文历谱。此谱表明,武王伐殷之年也可能在公元前1045年。
历谱一、武王伐殷之年在前1062年
  
序号
  
文献或器名
文献与铭文中年、月、干支
  
与纪时词语
王年
岁首在冬季
岁首在夏季
朔望月日
公历年月日
朔望月日
公历年月日


武 元

1062.BC.

1062.BC.
1
世俘
惟一月丙辰(午)旁生魄(霸)
武 元
大月初二
1.26.1062.BC.
小月初五
7.25.1062.BC.
2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霸)(庚申)
大月十六
2. 9.1062.BC.
小月十九
8. 8.1062.BC.
3
越五日甲子
大月二十
2.13.1062.BC.
小月廿三
8.12.1062.BC.
4
时四(六)月既旁生魄(霸)(乙巳)
小月初三
5.25.1062.BC.
小月初六
11.21.1062.BC.
5
越六日庚戌
小月初八
5.30.1062.BC.
小月十一
11.26.1062.BC.
6
利簋
武征商…辛未
武 元
大月廿七
2.20.1062.BC.
小月初一
8.19.1062.BC.


成   元

1058.BC.

1058.BC.
7
士上盉
隹王댆꿗京年才五月既望辛酉
成  元
小月十二
5.20.1058.BC.
大月十五
11.16.1058.BC.
8
何尊
在四月丙戌…唯王五祀。
成  五
大月廿九
3.25.1054.BC.
大月初三
9.21.1054.BC.
9
召诰
惟二月既望(庚寅)
成   七
大月十四
1.17.1052.BC.
大月十七
7.16.1052.BC.
10
越六日乙未
大月十九
1.22.1052.BC.
大月廿八
7.21.1052.BC.
11
惟三月丙午朏(初吉)
大月三十
2. 2.1052.BC.
小月初三
8. 1.1052.BC.
12
洛诰
戊辰…在十二月…惟七年。
成   七
小月廿六
10.22.1052.BC.
大月廿九
4.20.1051.BC.
13
典簋
唯廿年又四年,在八月既望丁巳
成廿四
小月廿二
7.14.1035.BC.
大月廿六
1.10.1034.BC.

历谱二、武王伐殷之年在前1057年
  
序号
  
文献或器名
文献与铭文中年、月、干支
  
与纪时词语
王年
岁首在冬季
岁首在夏季
朔望月日
公历年月日
朔望月日
公历年月日


武 元

1057.BC.

1057.BC.
1
世俘
惟一月丙辰(午)旁生魄(霸)
武 元
大月初一
12.31.1058.BC.
小月初四
6.28.1057.BC.
2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霸)(庚申)
大月十五
1.14.1057.BC.
小月十八
7.12.1057.BC.

越五日甲子
大月十九
1.18.1057.BC.
小月廿二
7.16.1057.BC.
3
时四(六)月既旁生魄(霸)(乙巳)
小月初二
4.28.1057.BC.
小月初四
10.25.1057.BC.


越六日庚戌
小月初七
5. 3.1057.BC.
小月初九
10.30.1057.BC.
4
利簋
武征商…辛未
武 元
大月廿六
1.25.1057.BC.
大月初四
7.26.1057.BC.


成   元

1053.BC.

1053.BC.
5
士上盉
隹王댆꿗京年才五月既望辛酉
成  元
小月初十
4.23.1053.BC.
小月十四
10.20.1053.BC.
6
何尊
在四月丙戌…唯王五祀。
成  五
小月廿九
4.27.1049.BC.
大月初二
10.24.1049.BC.
7
召诰
惟二月既望(庚寅)
成   七
小月十三
2.20.1047.BC.
大月十七
8.19.1047.BC.

越六日乙未
小月十八
2.25.1047.BC.
大月廿二
8.24.1047.BC.
8
惟三月丙午朏(初吉)
小月廿九
3. 8.1047.BC.
小月初三
9. 4.1047.BC.
9
洛诰
戊辰…在十二月…惟七年。
成   七
大月廿六
11.25.1047.BC.
大月廿九
5.24.1046.BC.
10
典簋
唯廿年又四年,在八月既望丁巳
成廿四
小月廿二
8.17.1030.BC.
小月廿四
2.13.1029.BC.

历谱三、武王伐殷之年在前1045年
  
序号
  
文献或器名
文献与铭文中年、月、干支
  
与纪时词语
王年
岁首在冬季
岁首在夏季
朔望月日
公历年月日
朔望月日
公历年月日


武 元



1045.BC.
1
世俘
惟一月丙辰(午)旁生魄(霸)
武 元
大月初十
12.28.1046.BC.
小月十三
6.25.1045.BC.
2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霸)(庚申)
大月廿四
1.11.1045.BC.
小月廿七
7. 9.1045.BC.

越五日甲子
大月廿八
1.15.1045.BC.
小月初二
7.13.1045.BC.
3
时四(六)月既旁生魄(霸)(乙巳)
小月十一
4.25.1045.BC.
大月十五
10.22.1045.BC.


越六日庚戌
小月十六
4.30.1045.BC.
大月二十
10.27.1045.BC.
4
利簋
武征商…辛未
武 元
小月初五
1.22.1045.BC.
大月初九
7.20.1045.BC.


成   元



1043.BC.
5
士上盉
隹王댆꿗京年才五月既望辛酉
成  元
大月初九
5.  1.1043.BC.
小月十二
10.28.1043.BC.
6
何尊
在四月丙戌…唯王五祀。
成  五
小月廿六
3. 6.1039.BC.
小月廿三
9.  7.1039.BC.
7
召诰
惟二月既望(庚寅)
成   七
小月初十
12.30.1038.BC.
小月十四
6.27.1037.BC.

越六日乙未
小月十五
1. 4.1037.BC.
小月十九
7. 2.1037.BC.
8
惟三月丙午朏(初吉)
小月廿六
1.15.1037.BC.
大月初一
7.13.1037.BC.
9
洛诰
戊辰…在十二月…惟七年。
成   七
大月廿四
10. 3.1037.BC.
小月廿五
4. 1.1036.BC.
10
典簋
唯廿年又四年,在八月既望丁巳
成廿四
大月廿一
8.24.1020.BC.
小月廿二
2.20.1019.B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7: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31 17:22 编辑

根据三种历谱反推,逨盉的制作年代可能是在卌三年逨鼎之前的21年至4年之间,即厉王二十二至三十九年之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8-3-29 13:55 编辑

历史的真相只可能无限逼近,但无法完全复原。所以,我们应该集思广益,而不是坐井观天。逨盉铭文是否有其独特的意义,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5: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和以后,我国已经有了确切的纪年,即使有误差,也不会太大。宣王43年在前785年。如果卌三年逨鼎作于这一年,逨盉也作于这一年,且这一年为武王伐殷之后200年,那么武王伐殷之年就在前986年。假如卌三年逨鼎作于前785年,逨盉制作早于此20年,武王伐殷又早于逨盉220年,那么武王伐殷之年才有可能在前1027年。而这种假设似乎不太合常理。所以,逨4器的制作年代不可能在宣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 09: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4-1 10:47 编辑

做这种假设本身就不合逻辑,因为宣王元年BC827与43年和42年逑鼎的历日不用假设大家也知道这是确定无疑地不相容。先生把确定的事儿当作假设,再用其它无法否定这个假设的猜测来否定这个确定的事儿,白转了一圈。

这个不相容的事实,确定无疑的产生两种可能性:逑鼎如是宣王器,宣王元年为BC827就错了;逑鼎要么不是宣王器。

大家的争议就在这两种之间。
但唐人宰相纪系表与逑鼎的内容及杨姞壶的发现和幽王世颂簋的历日都证明了逑鼎是宣王器,所以,结论只能是宣王元年为BC827年是错的,而不能证明逑鼎不是宣王器。
如果无视这些证据,一味说逑鼎是厉世器,势必拉长西周年代,众多青铜器将在小月29日大月30日的阴阳历中无处安置,这样势必会认为西周实行的不是阴阳历,结论是:跑出学术共同体,这种离奇的主观猜测在学术共同体中没有讨论价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