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回复: 23

忠恕:人文化成天下的始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4 08: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开创论理学,人文化成天下的始祖。人文化成天下的始源:忠恕。
一、忠,忠于己,私己,食色性也;传宗接代的天生血缘,靠近动物性本源;恕,推己及人,以己之食色,推及他人之食色,“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人欲之各得,天理之大同”。亲亲为仁伦理基础的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于人之老与人之幼,亲亲为仁爱人境界的范围扩延,社会仁爱的天下大同。王如好色,人之常情。能近取譬的仁之方,与民同乐。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忠恕的人文效应:自然人质变为社会人。
二、忠,忠于自我。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做事方式和个性表现方式,个人的情感方式和欲求方式,个人的意愿方式和实现方式,都是属于社会人生正常的心性本质。人文文化修饰,社会人质变为文化人。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方然“羞恶之心,义之端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的仁义心。礼义忠恕的欲立欲达,欲立的生民立命,各正性命的“循理应乎事物”,有人事结构合理性原则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欲立有名,连涉利,生民立命的名与利。推及他人欲立,当遵循易简理得的人事原则,人事机制有机会平等的法则,心性法则是忠恕欲立的言行礼义。“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方有“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的运用体现在礼义规范的各正性命,循理应乎事物的因果证验:仁心大用之正,仁义务实之用,了然“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欲达,生民立心于生民立命的实践方式和实现方式,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人文化成天下的刚柔立道,乾坤并建。乾刚的令下必从,易与天地准的乾道变化,非妄为,违逆民所共由之人情物理数者而乱天下道;非无为,任随形下器道妄为的天下乱道,而是顺天应人的有为自然;柔顺是执命令行于乾道变化的有为自然道,“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乾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保证乾道变化合乎“易与天地准”的乾健精神,“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乾道变化成中庸体用的事成变,易有体,乃“性情相需,体用相函,始终相成”的神有方。柔顺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坤道精神,顺应神有方的乾道变化。仁义心融入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生民立命实践过程的生民立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健顺(乾刚健与坤柔顺)五常(仁义礼智信),人文化成天下的主体性。欲立欲达的礼义忠恕,“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心主持,端正礼义的言行规范;反本成末,以礼义规范,质正仁心辨真伪,质实仁义辨因果。关注仁礼的实践效果,仁礼的人文理性上台阶:仁智体用,“仁智同藏仁为宝,仁智同用智为先”。仁内礼外的仁礼体,更高理性的智内神外的智神体。智力显神,神充智性。神理的思维辩证,神参的应用辩证。
三、忠恕自我,心性之质,自然人与社会人;人文化成,修饰着质,使之蕴涵民所共由的理道文化,心性之文,自然人与社会人质变为文化人。中庸质文,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文以理益质礼载道,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社会质文。违反中庸理则成质文心性的两极走向: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仁礼忠恕,人文化成天下始源,不成熟与不完善的儒学基础化胚胎期。“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显然其不成熟与不完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需要更高的文化阶段,忠恕仁道通行的社会文化大环境,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神理于理气,神参于天地的人文化成天下,传统儒学的高低两阶段:始终相成的孔儒忠恕与船山仁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4 09: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忠于我?请问哪个人不知道唯我是忠?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什么意思? 世间的道理可以穷尽吗?显然不可以。道理不可以穷尽,性理也不可以穷尽,理无二致,着一个命,着一个理,着一个性,都是以迷求解,了不可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提出人文化成天下始终相成的孔子忠恕和船山仁恕?历史逻辑有演变次序。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与历史事件的发生次序,实践心性的理气次序的三位一体,贯通为一,方见证古人理论的逻辑原真,显然其时代逻辑性。现代文化研究的言必孔子,以孔孟代言儒学,恰恰遮掩了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遮掩了孔孟的时代逻辑性。以此思维定式研究儒学文化,挺儒与反儒世纪论战的文化研究乱相,持久在路中。“治世通行乱世遗落”。从汉唐专制生长期的有道伐无道,王朝正常陵替的治乱循环,走到宋明专制衰落期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孔儒的文化影响力极度下降,招唤着孔儒的更高阶段出现。与此同时,托名孔孟,实质异变的宋明理学定理内修,靠接法家的专制儒学主统文理,经历满清逆转的文化延续,成为完全法家化的专制儒学。为什么五四运动后反儒声浪不绝于耳?专制儒学的文化延流对后世祸害极深的因果“报应”,超乎初期,愈显激荡。研究孔儒,在于质正后儒理论,按照历史逻辑的演变次序,理清孔儒胚胎期的肯定阶段,存有脉理传承的两种不同质的儒学:民本与专制;唯物辩证与唯心教条,理知传统儒学演变过程存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业已完成了传统儒学的第一个哲学圆圈。专制儒学后世延流和祸害,遮蔽了两种不同质的儒学界分,世纪论战的挺儒与反儒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持续。其实,船山对传统儒学三个阶段已作了明晰的理论阐解:
一、“通于人而未合于天,则成于事而亏于道”。显然是人际忠恕始源的孔儒肯定阶段,建立应该之理的儒学人文体系。始初阶段“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孟仁礼心性,完成阶段是荀子学和《易传》的仁礼本体。
二、“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浑然天理,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执其常而不达于变”。执其常的中为心体庸定常,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天道酬勤与性命学脱钩,止步了继善成性的心性文明。“则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明显批判是宋明理学的定理内修,唯心教条的传统儒学否定阶段。
三、“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传统儒学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船山仁恕天下终极成果,探究因果所以然之理的唯物辩证阶段。
(1)始奏人,生民立命于物质经济发展,各正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主体活力人;生民立心,存在音容天的音以节容,疑乎人心成心性辩证,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性情相需,体用相函,始终相成”的健顺五常主体人;推动社会的文化文明,回归到各正性命始源,“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心性文化文明的始奏人;推动历史的文化文明,知幽明道不知有无的创造力无限,无有一极之无极,无有不极之太极,无极而太极的活力始奏人;也是过去,现在,将来通贯为一的活力始奏人。
(2)终奏物,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终奏物;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心性唯物的终奏物;关涉到人物之元,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之几,“阴阳不测之几”的“人情物理之数者”,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心性唯物的终奏物;决定着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终奏物;决定着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的文明同道,成就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的终奏物;回归人的始源,决定继善成性的各正性命,促成质文心性文化文明的终奏物;达成人的创造力无限的知幽明道,无极而太极,贯通过去,现在,将来,心物效应的终奏物。
(3)中奏天,形上文政導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形下器道的存在音容天。制度的环境造人,为生民立命有因果辩证的各正性命:“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性命学成矛盾辩证的两体理一,上溯到《易传》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心性理则,如何逻辑提升到始奏人活力释放,理道定所的生民立命;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事实,文以理益质礼载道的为天地立心,情有正负向的贞与淫,功与罪。防避质野淫情,文史罪情,心统性情的以性贞情的于人欲见天理,情以充性情功路的于天理达人欲。“性性为能存神”,达成“物物为能过化”的为天地立心。立心立命的形上導效应,如何释放始奏人活力,顺乎物则天下之变,“人情物理之数者”之终奏物。诚道实德的终奏物,因果证然性命、理气一也的实践理性,形下器道仁义行的诚信明德;证然着形上導的明诚明明德的導向因果。明诚明明德→诚信明德→诚道实德的逻辑通贯,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中奏天。
(4)均一之化,所涉两大理论:一是如何最大限度释放心性活力去发展物质经济,文明同步于物欲需求增长。荀子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精于物者与道者的物物道,逻辑连体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船山的逻辑集约,“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二是如何顺乎物则之“人情物理之数者”,解决人、天、物之间发展平衡均一的自然之化,以人欲见天理诚信明德,文明同道于天理达人欲诚道实德。“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神理思维辩证的会通古今通义,導向成然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中庸质文心性;神参应用辩证的经世治用,神明“人情物理之数者”的顶层设计须有安排。会通古今通义与经世治用的文政導两体理一,防避不必要的发展曲折和反复,防避发生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人、天、物道体发展平衡均一的自然之化。
船山对传统儒学三阶段明晰的理论阐解,再一次了然人文化成天下的始终相成:孔子忠恕与船山仁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6: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传》的人生三段式。命,是人在社会的职业位置,有其命,必要性命相称。因命有其名,必要名实相符;命是穷理尽性的客观条件性。超越客观条件,不存在穷理尽性了,穷理尽性是心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心性外是穷理,穷的是人情物理,如孟子说知天事天;心性内是尽性。如孟子所说尽心尽性。如果得力先生参加工作,有社会职位,理论联系实际思考便是。
至于忠于自我,个性张扬。船山有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是充满理性的张扬个性,忠于自我的天性、才命和情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8: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相成的历史逻辑次序,何止儒家,道家如是。
一、孔老分殊仅因一字:孔子言人心不古,老子言人心复古。不古,返本还原而开新于人文文化的论理学。史前社会群居的人文逻辑是合群明分;血缘维系是祖先崇拜;心性人文是质多文少则为野,文多质少则为史;民所共由的人文逻辑是“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道人文是“天道远,人道迩”。论理学人文的民所共由是仁统同,礼明分的仁礼心性;血缘维系是亲亲为仁,忠恕仁道的社会伦理;心性人文是中庸质文的文质彬彬,反中庸是质野与文史;民所共由的人文逻辑是续孔子人文的孟子民贵说;天道人文是完善人道弥补天道缺失的博施济众,舍身取义。从史前人文进入孔子论理学人文的理性次序,定在孔子的时代逻辑性。复古,返本还原而执固于古朴混沌的自然观,古朴心性人的执古道纪物性人,不需要文明进化为社会人和文化人,何必要民所共由的论理学?绝学无忧返回古朴,论道不必论理。道法自然的三无为,核心是无为自然,天道物化的有无相生,道无不为于有无相生,人无为于无为自然的道学核心,开出无为政治与无为人生。执古道纪的古朴心性人,与混沌自然观的天人合道,人心复古的老子自然学,与孔子人心不古的人文学,一字之差,殊若千里。在儒道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殊异不断拉大,成哲学观与社会人生观的理论殊途。
二、战国时期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人心奸诈风气加重于世风日下。孔儒传续有荀子的反本成末,礼义质正仁心真伪,质实仁义于务实,顺天而制天的儒学自然观,承人道仁礼开出礼义调理的物欲观,承天道民生之用开出精于物者与道者的物物道。老子道学入世的道法自然,接续开出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因奸诈风气的世风日下,儒道之间殊途拉大。
三、《易传》与《阴符经》,我视之为荀庄后的儒道传续。《易传》提升到道器层次论理。形上導的效能彰显,易与天地准的探赜索隐,极深研几;效应是形下器道的弥纶天地道,人参天地的三道三才理论:立天之道阴阳;立地之道刚柔;立人之道仁义的仁礼本体。《阴符经》传续的老子学,非原始性质,与时变化融入儒学论理逻辑的老子学,非“纯洁”的论道不必论理的老子学。“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改变老子纯自然范畴,与《易传》有同时代概念范畴的儒道合流走向。开宗明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非原始老子学逻辑了。“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老子学的与时变化;“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融入庄学的《阴符经》。
四、“精于物者而物物”,显然人类主持自然界生产活动的能力增强,理性循序方有《易传》弥纶天地道的天地人参理念,方有《阴符经》儒道合流的道学走势,合流高峰是魏晋玄学阶段。在《易传》和《阴符经》入世时代,老子道法自然核心的无为自然观日渐式微了。在秦王法治暴政二世而亡,转入汉初无为之治,也是二代而终。经汉武有为的独尊儒术后,进入魏晋儒道合流,其间发生两度变迁。老子道法自然核心转向于无为之治,其结局与秦法妄为一样,二世而终,无为政治也日渐式微。随着魏晋南北朝的儒道佛三道鼎立,开始转向无为人生的另一阶段;宋明时代的儒道佛互补,道德人生,幻化人生,无为人生,三家都是适应着专制文化环境的社会人生观理论。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
五、影响现代人生的道学,宋明时代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观,非原始的老子学。即是讲,老子道法自然的三无为,只剩下无为人生观与世流行。无为自然与无为政治在现实社会无道迹可寻,无理据可依。张扬老子学唱赞歌,用现代人文重新装饰,如同皇帝新衣那样,失老子学的时代逻辑原真,扰乱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为文化研究乱相路再添乱相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6 14: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不是一切,也绝不是最终的目的,人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自在,超越烦恼,超越物质的需求的自在。所谓的个性,都是制造烦恼的代名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6 16: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8-3-26 16:54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8-3-26 08:16
始终相成的历史逻辑次序,何止儒家,道家如是。
一、孔老分殊仅因一字:孔子言人心不古,老子言人心复古。 ...

《阴符经》传续的老子学,非原始性质,与时变化融入儒学论理逻辑的老子学,非“纯洁”的论道不必论理的老子学。“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改变老子纯自然范畴,与《易传》有同时代概念范畴的儒道合流走向。开宗明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非原始老子学逻辑了。“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老子学的与时变化;“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融入庄学的《阴符经》。
-------------------------------------------------------------


一:《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讲述了道学的三大结构层次,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
1:本体道:
《阴符经》【爰有奇器】,是老子的本体道的理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视之不见名曰;听之不闻名曰;搏之不得名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强为之名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规律道
《阴符经》规律道既是五贼:【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道德经》既是五德:【一: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二:贼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三:贼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四:贼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五:贼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像,是谓恍惚。

3:方法道
《阴符经》方法道既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出焉,神明生焉! 】;《道德经》方法道就是【第二篇 】。

二:《阴符经》是打乱的拼图,需要整理,才得真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欢迎得力和张无屮的贴,因我的贴触动两先生思考,发出质疑贴。也触动我思考回答质疑,良性互动的自由讨论和学术争鸣。文化文明,一是论理学性质的有理有据;二是尊崇真理不受学派门见拘限,有利于共同水平提高的殊途同归。若学术界都是自由讨论的百家争鸣,争鸣诸子复活潮。
先回答得力先生贴,请认真思考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活力心性始奏人;社会条件限定的中奏天,“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形上文政導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形下器道,民所共由的存在音容天,社会心性形态之“音”的民之天,社会事物形态之“容”的物之天,存在音容天。精神与物质之间,通过事物的“容”为中介连接成矛盾体,物起事生,事物的客观规律;事物,人也,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因物理有事则,按照《易传》三道三才理论所言事则,一是阴阳天道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人事结构合理的定位原则。如足球赛场前中后三线按人的才质能力的定位原则;二是刚柔地道的心性理则,人事结构合理的定性原则:乾刚健与坤柔顺。如足球竞技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是否尽心尽性(力)于职责,相互配合的整体攻防平衡,决定赛果。物理决定事则,事则决定物理之果,之间对流的互为条件。执一无权,形上教条;执中有权,唯物辩证。终奏物,物质经济的生产力,“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因物理有人事定位与定性的两大事则。均一之化,互为条件的唯物辩证,非物质决定一切;若视物质决定一切的定理不变,执一无权的形上教条。
一、先讲物质终极意义的决定性,实践检验真理的理论核心,失去,小姑娘任人打扮了。终奏物对始奏人的决定性,物欲需求必须文明同步于物质经济,民所共由理道决定:礼义调理物欲的人欲之所得,天理之大同,“使欲必不穷于物”。穷于物,心性质野的争必斗,斗必穷,损伤是文明同步的物质经济,物质终极意义的决定性名存实亡了。民所共由理道也决定:养人之欲,给人以求,发展经济的精于物者而物物,“物必不屈于欲”。屈于欲,抑情制欲的心性文史,滞弱始奏人的心性活力,停滞了物质经济,物质终极意义的决定性名存实亡了。所以,物质终极意义决定着始奏活力人:中庸质文的文质彬彬,仁义健康与礼义健顺的社会质文,活力释放促成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因果回流,始奏活力人也决定物质终极决定意义之果。中庸质文活力成效,不是也在决定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于物质经济发展?
二、再讲终奏物对中奏天的决定性,存在理势天的明诚明明德,導向成然存在音容天的诚信明德,实践验证是终极物的诚道实德。明诚明明德的導向效应: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的天人合道,即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理有屈伸的物欲观,“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逐万物之变,流俗质野的人欲横流,利益抱团的社会腐败。诚信道失,伤及物质经济,物质终极意义决定着中奏天名存实亡。所以船山提出:“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公平正义社会原则落实贯彻的须有安排。若失去乘乎气的屈伸物欲的心性活力,停滞社会经济,物质终极意义决定着中奏天名存实亡。所以船山提出:“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开新成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人道原则下的于天理达人欲,完善的人道理欲观,明诚明明德的導向效应: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终奏物对中奏天的决定性,因果回流,中奏天也决定物质终极决定意义之果,“理有屈伸顺乎天,势有轻重应乎人”。  
三、最后讲终奏物对天(中奏)人(始奏)合道的决定性。船山说:“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中奏天的存在本体,体用中庸。“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终奏物对中奏天有终极决定意义的继之者善;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势态,“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物质经济发展水平定在社会分工体系各正性命的质文心性,终奏物对始奏人有终极决定意义的成之者性。因果回流,继之者善的中奏天,成之者性的始奏人,不是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决定着物质终极决定意义之果。
四、均一之化的人、天、物之间的互为条件,释放心性活力取决于中奏天的社会限定,为生民立命的制度环境,为天地立心的文化环境。顺乎物则取决于形上導顶层设计须有安排的心性活力,存在并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矛盾因果,前进路的曲折与反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次序的哲学圆圈,都是人类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时空灾难性的代价。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反复,不必要的哲学圆圈,“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会通古今通义的文理道,经世治用的政治道,即明诚明明德的形上文政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与共性并存成矛盾体的个性。前期的资本主义自由,过度的张扬个性而损伤共性人道原则的内外罪恶路,对内经济危机折腾,对外转移经济危机的市场争夺和殖民战争。传统中国走到宋明理学时代后,尊卑定理的以理杀人,维护和张扬文化专制的天理共性,抑压个性的天命之谓理,个性与共性失轻重均衡,烦恼之尤,前者招惹质野心性之罪恶,后者引发文史心性之奴役。船山提出不能自亏天性,“气以理生化乎质”,有实践进取意义的天性;不能自逸才命,命由性来的才质定位,性从命生的日生日成,才是性才,学与思,知与能的才质长进,决定命日降的定位继续,有奋发向上意义的命才;不能自薄情性,性内情外,接受外界事物的触觉,灵敏度是情商;因情商谋求的实践途径和实现方法是情才;儒学言知幽明道不知有无,从无之幽,创新于有而明,情才发挥的知幽明道是余情。性情相需的情以充性,从情商→情才→余情递进的情功路,不能自薄情性的进取义。不能自亏天性,自逸才命,自薄情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与共性相关并存,共向发展所张扬的个性,不会引发烦恼的自由个性。
超越烦恼的自在心性,传统心性文化史有两个阶段,一是“天道远,人道迩”,物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时代,丰年终身饱,歉年如何免于饿死?生存压力的人生折磨,自在烦恼的起因,引发人类抗争于自然而追求生活富裕。荀子精于物者而物物,《易传》“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价值目标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第二个阶段是社会文化环境束缚着心性活力,阻滞物质经济发展所引发自在的烦恼。最先系统化揭示问题是荀子,《天论篇》和《富国篇》较为清晰。盛唐过后日益白热化和激烈化。所以引出传统儒学内部出现唯物辩证与唯心教条两种学理的对歭。自在烦恼非出自物质,而是宜人社会的文化环境。人欲之所得,天理之大同的美好生活。“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各人按照各自的客观条件,去争取自己的生活方式、情志和信仰,缓释自在烦恼的宜人社会。同在屋檐下,十分理解得力先生所说超越烦恼的自在心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7: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先生转载文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新文明》,文中引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话:“它只相信世界是物质的,只看得见有形的物质,只追求物质和物质享受。在西方文明牵引下,人类几乎走上了一条追求物质享受的不归路”。西方文化套解中国文化,“耕了西方地”,极力推崇老子的道法自然观;“荒了中国田”,以本体论而言,各正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体用中庸,即本体论失真了,人文的文化传统名存实亡?
深有感慨于“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国田”,我有贴回应,发表见解。以为张先生转载此文,该有启发,焉料依然如故。看张先生此贴,本体道是民所共由的本体道?规律道是物理事则的规律道,方法道是解决人的哲学的心性辩证,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方法道?
人文化成天下,民所共由的理之道,道之理。不探究民所共由之理,会有民所共由之道。缺失形上導神理,形下器道的理气,还有民所共由的人文传统?天地混沌的古朴心性人,非继善成性的质文心性文明人。对于“理”这么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全文没有一个“理”字,《阴符经》有了;《道德经》没有性命学,《阴符经》谈天性人心,谈“立天之道,以定人也”。《阴符经》入世于《道德经》前或后?《阴符经》是道家文典,“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这类文字逻辑出自《道德经》的前或后?毕竟儒道分歧于人文与自然,神意蕴与《易传》本质殊异,《易传》穷神知化的神意蕴,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的智内神外。后儒完善,神意三蕴:一是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不测之几,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与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脱离文化心性范畴,还有阴阳不测之谓神?所以张载说:“性性为能存神”。性性的哲学意蕴什么?二是精义入神,顶层设计的正确性吧!三是穷神致化,顶层设计的须有安排,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性性为能存神,目标是物物为能过化。儒学的神蕴与《阴符经》的神蕴,不一样的文化本质。
本体道,是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本体道。从孔子的中庸质文,逐渐过渡到体用质文。系统化始源是《易传》三道三才理论,道连涉才,各正性命的本体道。因物理存事则,物理事则就是规律道。事则有三:一是阴阳天道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则,人事结构合理性的定位原则;二是刚柔地道的心性理则:乾刚健与坤柔顺,即人事结构合理性的定性原则;三是人道仁义融入的诚信明德,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礼体,阴阳天道(客体)与刚柔地道(主体)。所以“仁则活之理赅而存焉”。活之理,不可易变的人道义理与时俱进而深化。“仁则活之体赅而存焉”,事变体易神有方,也是物理事则的神有方,通贯天道酬勤的各正性命,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仁则活之用赅而存焉”,“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活之用,价值观就是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所以,人的本体论,能不研究中庸性质的心性质文与体用质文?能不研究通贯天道酬勤的性命学?能不研究物理事则的规律道?“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心性唯物:疑乎人心,当要凝聚民心,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防止逆道物则的曲折反复,不必要的哲学圆圈,探究矛盾因果多路向的阴阳不测之几,探究心物成因的矛盾因果所以然之理的人情物理之数,会通古今通的精义入神,顶层设计的须有安排,不是唯物观的辩证方法道?实践理性的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都是民所共由的理之道,经得起现实逻辑所考核和检验。如果张先生参加工作有职位,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去思考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我所说的人文化成天下性质,还是你弃人文的道法自然性质,作哲学观与社会的生观的本质鉴定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08: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学与杨朱私己“齐名”,成为显学先于孔老,历史上第一次心性质野的春秋时代,为什么在春秋质野时代成一时之显学?其理论为何逐渐湮没?理论湮没,不等于事实湮没,逢质野心性时代便“春风吹又生”。在心性质野时代,墨学杨朱学流行是心性质野,抗衡杨墨质野事实,乱世道佛通行的是心性文史。问个为什么,根究其因果所以然之理,这才是研究墨学的理论根本。
一、不少人列举墨学的理论亮点,其中之一是兼相爱与交相利,认为符合商品经济的时代特征。能够跨越二千年时空?在“天道远,人道迩”,极其落后生产力的自然经济春秋时代,便蕴含着商品经济的时代特征?神奇吗?早期的资本主义自由时代,也是交相利的时代。人道沦落,因果成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外罪恶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穷途而变,矫枉过正的质变路。国家干预经济,再不是随任自由交相利。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兴旺以人为本的哲学观,要探究商品经济时代文明同步于天人诚道的人道诚信;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兴旺了实用社会学科的研究,如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是心性学)、行为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等。形上文政導向于交相利的心性规范和市场秩序。经过经济危机折腾也进入社会的理性时代,劳资关系调理,也随着福利社会的形成,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向着释放人的活力方向走,这就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质变的矫枉过正路。能依据前期罪恶,将墨学兼相爱交相利视为亮点推崇?如孟子所说:“今之与杨、墨辨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1)先讲兼爱,荀子也提“兼而爱之”。兼爱,不在于文字,在于逻辑表达。孟子力拒墨学,“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失“亲亲为仁”家庭伦理的父严子孝,失传宗接代的家庭文化传承。试问,缺失养老撫幼血缘伦理之亲为基础的兼相爱,会有真诚爱心的兼相爱?儒学的亲亲伦理与人际兼爱之间的通衢,能近取譬仁之方,忠恕仁道的推己及人,以己真诚爱心的亲亲伦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真诚爱心的兼相爱。“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目的是交相利的兼相爱,建立互相利用的人际交往圈,私己为目标的利益抱团,会有真诚爱心的兼相爱?
(2)墨学的兼相爱图私己,不分损友与益友,广而交际至社会阶层职位的方方面面,泛兼爱的交相利,有轻重,无差等。儒学爱人,有差等,客观实在。交友分清益友与损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侫,损矣”。以人的学识才质及人的品格区分益友与损友,物以类聚的人以群分,即使交相利,也是正义利物利天下的至善所为吧!爱子孙也有差等。岳飞孩童,与富绅人家的王贵、张显、汤怀同学。因岳飞勤奋好学,学思敏捷的出类拔萃;更兼儒雅文质,谦恭敬爱于师长的彬彬有礼,待人接物的少年老成。导师爱有等差,即使富绅长辈也另眼看待,为什么家门没有岳飞类的子嗣?深层思考,养儿难在育儿难?后辈父母的家庭伦理,文化传承的难题,也是社会的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的难题。全社会及千家万户,都注重养儿难在育儿难的爱有差等,少了不孝子孙败家子了。全社会都注重爱有差等区分于益友与损友,远离损友交益友,社会少了损友无气候,社会风气清新多了。从社会正能量角度,爱有等差有激励性,激励人要做学识才俊,品行端正的益友;激励父母辈更注重育儿,培养理想的后代,国家的未来。
(3)再讲交相利,民所共由理道,正义利物的义利共存,决不可能一方重于一方失中庸轻重,也不允许一方损伤另一方的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前期自由阶段的内外罪恶路,随任自由或自然的交相利,人道沦落的罪恶根源。“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义利如同手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立统一的义利矛盾体,联接相关连锁的利害因果。“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前者是人欲横流杨墨质野的心性事实,后者抑情制欲文史教条的心性事实。唯物辩证根究利害因果所以然之理,探究义利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义利之分,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相因也微,人情物理之数者所显然义利矛盾之精微与危微,即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成然阴阳不测之几的客观实在,“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方有神理思维辩证的阴阳不测之谓神,方有神参应用辩证的精义入神和穷神知化说。神理神参的穷神说,应对相因之微的义利矛盾,利害因果的客观事实,从唯物辩证的理论高度,研究义利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正义利物利民生。
(4)兼相爱与交相利的逻辑连体,比杨朱赤裸裸的私己观“聪明”多了。人类社会共同体,赤裸裸私己,力量少,犯众憎。“困于小而忤于物”,没有好结果。墨学的目标性明确,私己互利为目的,共存图利为关键,利益抱团的共同体。兼相爱是利益共同体的通衢方式,世间没有独吞利益的愚蠢人,即使是利益共同体的领头人,也不是独吞利益的孤家寡人,都要平衡各方面人的利益共享吧!为什么出现塌方式的官场腐败?不是利益抱团的祸行?流传到现实社会质野的心性事实,也是墨学兼相爱交相利的逻辑事实。儒家爱人的兼相爱,出自仁心真诚;交相利出自礼义明分,义理原则是正义利物利民生。荀子的物欲观,探求生活富裕;船山的人道理欲观,探究生活美好,共同点;人文化成天下的仁礼理道。仁统同,礼明分的各正性命,心统性情的仁礼理道,与墨学兼爱交相利的本质殊异:中庸质文与心性质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08: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儒墨分歧殊多,墨学言非乐,儒学倡礼乐;墨学言节用,儒学言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儒家节用,为了藏其余,非挥霍无度清空。藏其余财力积蓄,节用裕民的生活富裕和美好。礼义明分的善藏其余,非苛捐杂税劫掠民财,非土豪强抢豪夺扩大贫富悬殊。也是仁政实施,生民安居乐业发展物质经济。“裕民则民富,民富则回肥以易”,节用裕民的良性循环。“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之”。同是节用,儒家的节用裕民藏其余,裕民礼乐。快乐是礼义的心性基础,活力源流。墨学的节俭为用言非乐。以非乐言节用,没有积极向上的裕民愿望,没有礼义规范的自觉意识,“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接近老子倡扬的古朴心性人。“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泛而兼爱无差等,礼义不分尊卑上下无差等,力行是非乐节用的兼爱交相利。荀子一针见血指出墨学的闇于大理,“天下之公患,乱伤之也”。“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何用憂不足?“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憂不足”,“特墨子之私憂过计也”。儒墨比较。“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墨术诚行则天下普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憂戚非乐而日不和”。荀子定论是:“我以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贫”。儒学仁礼理道,与墨学兼爱交相利的本质殊异,依据于落后生产力时代的心性特征,连接到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的礼乐心性,与节用非乐心性的本质殊异:中庸质文与心性质野。
三、时过境迁,落后的物质经济条件改善,富裕生活可寻,美好生活难得。分配不公引发贫富悬殊,丛林竞争的人为争斗,同类相煎的勾心斗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多数底层百姓也富裕生活难得。利益抱团的“聪明人”,节用非乐心性消迹了。影响现代人心性的墨学质野:兼相爱交相利的利益抱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5: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期的评法批儒,荒唐的文化事。直到今天,认定的法家概念,还停留在先秦时代。最具代表性人物是韩非,也是秦王朝执政妄为的法家理论。其实,随着秦王朝的崩毁,先秦时代的法家也寿终正寝。影响后世,已不是先秦法家了。随着秦朝法家妄为与汉初黄老无为的二代而终,君主专制时代的法家理论进入另一阶段:汉武独尊儒术开出阳儒阴法的儒法合流时代。儒法合流的政制理论,非原始儒学的政制理论,非原始儒学完成阶段,荀子王制理想的礼法合治。
一、荀子王制理想的礼法合治,人文化成天下的王制理论。先要明确对人自身的理性认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群,曰:分。分何以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疆,疆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胜物,心性唯物的理论雏形,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和与争,心性辩证的理性雏形,有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正视人能群之仁统同,礼义于明分,王制人文,在于善群,“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善群,正礼义明分之和同义,礼治于至善者成理性自觉的言行规范。惩处失礼义明分的争斗性恶,法治于不善至者的私己恶行,礼法合治的“圣王之制”。礼与法的制度文典,谁制订和执法?“积文学,正身行”的礼义阶层,务必名符其实。人事机制的机会平等,没有出身门第,任职资历等门槛,“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于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于卿相士大夫”。由名实相符的礼义阶层订法和执法,公平正义。“故法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坠。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绳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之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王制施政,“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析愿禁悍而刑罚不过”。礼义明分的共由和同,理道民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疆,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故明君不蹈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君人者的三大节,其中,隆礼敬士与尚贤使能的王制方略,实施人文化成天下的王制理想:平政爱民。
从荀子王制理想的平政爱民,原始儒学人文化成天下的礼法合治,与先秦法家的人主法治,法术势治国治民,有本质的殊异。与汉武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也有本质差殊。随着阳儒阴法的滑坡,走到靠接法家成专制儒学的宋明理学,完全法家化的满清文化逆转。民本与专制的本质差殊,水火不可相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5: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正视君权政治乃法家专制的历史事实,就要正视独尊儒术乃是原始儒家发生异化,专制儒学的历史始源和文化事实。汉武独尊儒术,产生儒学的初度异化。“屈民以伸君”,君本重,民本轻;君本愈重至极点,民本愈轻至精微与危微。“君相之权藉大,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人情物理之数者”的民生精微,“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心性危微。“屈君以伸天”,以天之征兆警示君王,护持民生,护持是民本核心的民生。护持民生,非原始儒家的“节用裕民善藏其余”的生活富裕和美好,出于稳固君主政权的需要,护持民生的儒学理念也异变了。“正其谊不谋其利”,不谋其利,焉有生活富裕和美好?霸者富士,更兼官场的贪污腐败,“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富国富大夫而百姓清贫的上溢下漏到极点,官逼民反?外倭犯境?不是有接踵而出现的社会恶果?“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计其功,焉有“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的平政爱民?汉唐是专制生长期的经世治用时代,一是孔子三代损益论尚流行,新君王登基,对旧君王时代作损与益的更改,合理损益,新王朝有生气;若损益逆行西下,新王朝日见衰落。二是三代有道伐无道的理念流行,天下非一姓王朝之天下,乃有德者在位的天下人之天下,治乱循环的王朝正常陵替,护持民生利益的人民正义,致专制与民本的理势并存互相制衡,社会生产力一直向前的经世致用,君主专制的汉唐生长期:民本与专制的理势并存,互相制衡于经济发展的时代,出现经济与文化共向发展的盛唐辉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0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盛唐后发生唐宋变革的“人情物理之数者”,“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已开启的物欲需求适度增长的“理有屈伸顺乎天”,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人情物理之数者”;继善成性的性情相需,如何以情充性于才情,余情的创新,精于物物,发展经济与文化?形上文政導又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建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宜人社会?显然,汉唐专制成长期要结束了,该要进入更高的社会阶段:治乱循环的王朝正常陵替,不再适应顺乎物则的社会需要,《易传》“易与天地准”于天地人参的道器时代,该进入天地神参,形上文政導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存在音容天的人参天地时代。势成逆理:忠君报国君主专制的尊卑定理逆道了。有道伐无道的理念也过时了,为新的理念所取代,神理于理气的心统性情,实践理性的思维辩证;神参于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循理应乎事物”的应用辩证,建设生民立心与立命文化理道的新理念。势成逆理:有道伐无道被视为乱臣贼子所为,埋没了人民正义,恶性结局是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孔子三代损益论也过时了,该转向于文理導的会通古今通义,政治導向经世治用的圣神導。在唐宋变革时代,执固于三代损益,再没有出现合理损益的王朝新气象和以势成理的理势必然。势成逆理:无可奈何的恶性下滑,损益逆行的宋明专制衰落期。
汉儒初度异化的“正其谊不计其利”,进入极度异化的宋明理学体系化,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成人事当然的天地之性,“存天理去人欲”。定理内修,再不存在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心性活力,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汉儒初度异化的“明其道不计其功”,进入阴阳天道的规范秩序,“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性即理,再没有孔儒天命之谓性的习以性成理在气中,没有“易知有亲。易从有功”的富有日新,而是理在气先的的天命之谓理。进入仁义人道成千百年不变的心即理,仁心主持于以性正情的天地本性,抑制气质之性于抑情制欲。“情伪相感利害生”,义固化的情罪文史害民用,停滞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宋明理学极度异化,彻底背离传统儒学的文化轨辙,脱离了荀子平政爱民,人文化成天下的民本说,朱熹陈述明确:“盖四海归之,则为天子;天下叛之,则为独夫。所以深警齐王垂戒后世也”。天子与独夫之间分界在那里,这才是实质性意义的垂戒。治不及三代,汉唐王朝陵替的智慧积淀。宋后,连开国该有的二代清明,也不清明,何以垂戒后世君主?船山明晰:“君相之权藉大,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朱熹还出真言:“王勉曰:‘斯言也,惟在下者有汤、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则可,不然是未免于篡弑之罪也’”。法家主南面而坐的君权独裁,有功归君王,罪咎责群臣。朱熹真言,不是靠接法家的专制儒学?理论效用于君主专制制度,又是适应专制环境成定理内修的社会人生观理论。治世道德通行,乱世让位于道佛通行的儒道佛互补,定理内修的道德人生,实相空境的幻化人生,与世浮沉的自然人生。君主专制的文化环境下,造就出儒道佛互补的社会人生观理论;适应着君主专制的文化环境。生成儒道佛互补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君主专制政治,是造就生民立命的制度环境;儒道佛的社会人生观理论,是造就生民立心的文化环境。制度与文理的形上文政導,文化恶果:宋明君主专制的衰落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7: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忠君报国说,恶果是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元朝短瞬终亡,满清逆转统治中国长久二百六十余年。靠接法家的宋明理学延续,成为效力于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专制,完全法家化的阳法阴儒。独尊儒术的祖宗法名存实亡,先秦法家理论实质性的死灰复燃,完全摧残和摧毁了人文化成天下的儒家传统。正如戴震所痛斥:“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之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上求之。使之无疵之谓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人忍而不顾之谓理”。古今流变,时过境迁的社会心性,再不是原始儒学人文化成天下造就的社会心性,社会正义和文化正义孕育的人民正义,而是宋明理学的定理内修,儒教意识形态的儒道佛文化互补,适应君主专制环境下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因果成然的百姓日用皆道负面,谁当皇帝都一样要穿衣吃饭。要疏辫子顺从,当三等贱民无所谓,应对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文化专制环境的人与事,“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驯良服贴和奸诈权置,都是为了穿衣吃饭。实惠于百姓日用皆道,为满清文化专制耕耘出康乾盛世。为康乾盛世唱赞歌之余,就没有想到在高压的文化专制环境条件下,为什么竟然出现所谓的康乾盛世?文化专制主义的高压,可以折压于民族劣根的社会心性,难以抗拒强倭外侵,逆道经济文化业成腐朽,专制垂老的日落西山。社会心性的民族劣根,恰恰又是满清衰亡,政权崩塌的推助力。从谁当皇帝都一样,汉夷谁当皇帝都一样,沦陷为殖民地或外倭租界领地,谁是统治者都一样,以至日寇侵华战争的几百万汉奸伪军助日寇为虐的都一样,都要穿衣吃饭。造就民族劣根社会心性的专制元凶:满清的文化逆转,延续阳法阴儒的专制儒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逻辑有演变循序,文化承前启后有因果链路。影响现代文化的法家专制,决不是先秦法家,秦王朝施政妄为的理论法家,而是靠接法家的宋明理学,阳法阴儒的满清逆转。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挺儒,若挺的是法家占上风的宋明理学,法家重回统治地位的满清逆转,无疑是对原始儒家人文文化实质性的否定和遗弃;反儒的儒,若如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性质一样,无疑致真正专制元凶的宋明理学和满清专制逍遥法外,继续灾害文化。儒家内部民本与专制并存的历史与逻辑事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民本儒言仁义行于非行仁义的民本实学,专制儒只言仁义行不言非行义的定理内修,同倡仁义行的儒门道德。若抽去人文化成天下价值观的富有日新继善成性,剩余儒门道德为盖棺一项,只有善恶,不以私欲自累的道德当然,何有理蔽的是非之辨?理欲是非同属道德性质?不以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关入道德囚笼的儒学,能辩识民本与专制?呜呼!世纪论战延续,文化重演的《木兰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7: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现代文化心性,按照人文化成天下正道,该是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船山学。由于唐宋变革的逆道倒行,满清文化逆转,宋明理学的儒教意识形态延流后世。影响现代心性文化:儒道佛文化。
一、影响现代文化心性的儒,非孔子开创的论理学,人文化成天下的原始儒学。非经过解蔽而集成诸子学,在百家争鸣环境下成熟为主流学派,成为哲学观体系基础化胚胎期的原始儒学。而是在君主专制环境生成,汇融百家杂糅的儒学,宋明理学形上教条定理内修的社会人生观理论体系。君子集权专制时代的儒教意识形态。
(1)汉武独尊儒术,有民本与专制相互制衡的汉唐经世致用,阳儒阴法的专制儒学。有靠近法家的宋明理学,专制压倒民本的专制儒学阶段,所以,船山说:“汉唐无今日之道”。民本与专制互相制衡阶段与专制压倒民本阶段,从初度异化到极度异化的传统儒学否定阶段,异化程度不一样的专制儒学。完全法家化的阳法阴儒,专制彻底压倒民本,秦王朝法治妄为的死灰复燃,满清的文化逆转。断送了明清之际民本实学与心性启蒙的文化思潮,逆转了原始儒学人文化成天下的脉理传承,淹没了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荒芜了传统儒学最具光辉,最能代表儒学最高水平的船山学,最能影响现代文化的传统优秀文化。最深重灾难于中国文化,也是五四运动该要彻底批判的专制元凶:满清文化逆转所延续的宋明理学,从靠近法家走到法家化,阳法阴儒的专制儒学。影响现代文化心性,儒法合流的专制儒学。
(2)儒,非解蔽老庄道法自然,定性其为“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闇于大理”。非知幽明不知有无的原始儒学,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而是“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儒学,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儒道合流的道法自然观。
(3)儒,非单纯的儒佛并立,而是互补性质的儒佛合流。极乎道体之大的浑然天理,也需要各正性命通贯天道的道学问,“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浑然天理的天地本性,制限理在气先的气质之性,“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一是人事当然,天命之谓理的尊卑定理;二是道德内修,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善性文化。以天地本性制限气质之性的天理普照,与佛理心法,“月映万川”的佛光普照的逻辑相契,儒佛合流。
(4)儒门道德,有是非理蔽的两极走向。儒学性质甄分,民本实学的人文学与定理内修的专制学;学理甄分,唯物辩证与唯心教条;理论体系甄分,哲学观与社会人生观。儒门道德,有诚伪善恶之分。满口仁义道德,实质男盜女娼。在儒学士大夫群体,出现儒门败类的官场贪腐,儒墨合流的利益共同体,兼相爱交相利的利益抱团。官场腐败的小人禽兽,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世道人心,引发灾难深重的心性积患,治理难题的流俗质野。明清之际的心性启蒙,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无法治理的三大弊政之一:官场贪腐。
(5)君主专制时代儒法合流的政制理论,儒道佛互补的儒道合流与儒佛合流,定理内修善性文化的社会人生观理论,非传统儒学的脉理传承,存有理蔽的是非之辩,此儒非彼儒;也存有诚伪善恶之分,儒墨合流利益抱团的官场腐败,此儒非彼儒。视孔孟程朱为一的儒学铁板一块,害苦了中国文化。
传统儒学存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肯定阶段无法影响现代的心性文化,承前启后的文化因果链条路,焉能跨越二千数百年的历史时空?文化学的基本常识。原始儒学脉理传承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经满清的文化逆转,被现代文化研究遗落了。影响现代心性文化,从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专制儒学,走到阳法阴儒极度的专制儒学。至今未曾批判,仍在张扬的宋明理学及满清逆转文化,祸害后世的专制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7: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动乱期,自然成然的道德定律:治世通行乱世遗落。进入儒道佛互补的流行时代: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
(1)道,非原始道家。老子道法自然三无为:无为自然;无为政治;无为人生。老子时代的三无为,承前于史前社会的混沌自然思路,重心是无为自然,并发无为政治与无为人生完整的道法自然观。当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改善,显然出人在自然界的主体地位,进入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阶段,无为自然观消退。在法治妄为的秦王朝二代而终,钟摆惯性进入汉初的养民生息,重心是无为政治的道法自然。当生产恢复正常,战乱创伤得到疗理,无为政治的国策持续,形上无为引发形下妄为。贫富悬殊,强豪兼并的民不聊生,因财富分配发生争斗的人为乱相。地方富致诸侯王拥兵割据,怠慢和分裂中央;中央穷,国力与军力的削弱,引出内外战事。对内平定诸侯割据的战争;对外应对匈奴犯境,战事连年不断。无为政策还能走下去?文景两代而终,迫出汉武有为的独尊儒术,无为政治的消退。在儒道佛三教鼎立阶段到儒道佛互补阶段,道家道法自然的重心转移:乱世通行的无为人生。影响现代心性文化的道家自然心态:与世浮沉。
(2)乱世通行的另一分支,佛教治心的因果避离。人为缘根缘由皆出自然,佛理治心高于道家自然。人为与自然一体,佛门与道家同道中人,不会相离相分的内则道佛,乱世结缘的乱世道佛。佛,非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出家佛教,而是盛唐过后扩张为在家修行的心性佛教,宗旨不离:视实相为空境,断情欲于尘缘,避因果于尘世人事,人生幻化的禅静修行。同是修心善性的佛理,与修心养性的心性自然并立,乱世道佛通行;与儒门定理内修道德心性的治世通行,适应着君主专制治乱循环时代的儒道佛互补。儒道佛文化,显然是社会人生观理论,非哲学人生观。社会人生观是生民个体,哲学人生观是民所共由整体。张扬儒道佛精致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必然遗落哲学观理论的脉理传承。哲学理境下的社会人生观,个性张扬,活力释放,如船山的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哲学人生观理论,与儒道佛精致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并存于自然经济的专制时代。理想社会,是人文化成天下的共由理道,长治久安的生活富裕与美好,焉能是治乱世同道的内修定性,抑情制欲善性文化的儒道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因传统儒学脉理传承的优秀文化被满清文化逆转,影响现实心性文化是儒道佛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先秦的儒、法、道、墨诸子学与尘世隔离影响力微。为什么还要研究先秦诸子学?从历史事件的发生次序、社会心性实践的理气次序,必要理清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文化承前于研究先秦诸子学时代性的逻辑本源,文化启后于研究后人传续的时代性逻辑本义,探究文化承前启后的因果链路,即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正如先秦法家流入独尊儒术的儒法合流史,影响现代心性文化是法家化的阳法阴儒,满清文化逆转的宋明理学延流,依然是治世通行成心性文史的专制儒学。道与佛与墨,影响现代心性文化是乱世道佛通行的文史心性,乱世墨学利益抱团的质野心性。研究儒法合流的政制理论,儒道佛互补心性文史的修心养性,儒墨合流的心性质野,理清其因果所以然之理,是为了辨正原始儒学原真的逻辑理路,诚真无妄的脉理传承,达成文化正本清源的拨乱反正,终结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
四、主流学派的传统儒学原真理路,人文化成天下始源的孔子忠恕,通经正经接着说,传承与开新,变通而发展,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仁学体系有思孟承传,《论语》后有《孟子》、《大学》、《中庸》,四书集注;有反本成末变通孔儒仁礼为礼仁的荀子学与《易传》,从论理物物道的顺天而制天的儒学自然观,到论理“易与天地准”的人参天地,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孔孟儒学完成阶段的荀子学和《易传》。原始儒学发展系统的原真理路,即传统儒学的基础化胚胎期。通经正经接着说,传承与开新,变通而发展。经历君主专制历史逻辑事实的儒法合流阶段,儒道佛互补的社会人生观理论的修心养性阶段,以及儒墨合流心性质野的折腾,逐渐进入到张载学的“为往圣继绝学”,船山学的“希横渠之正学”,彰显原始儒学的脉理传承,致传统儒学的通经正经接着说,存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哲学圆圈原真理路。研究孔子忠恕的人文化成天下始源,在于清晰传统儒学的两条原真理路,也是驳接成古今转换的现代文化理路。若不能探究出传统儒学两条原真理路与古今转换的文化理路,研究孔子忠恕始源,没有值得宣耀的文化意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4 14: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道佛不存在互补的问题,佛是根本道理;道家是行方便道-行天道,也是解脱梯;儒家是落实因果于现实规则,自觉的有德、礼、智、信,不自觉的靠法律来迫使其不偏离正道,至少不以自私坏他人之德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02: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力先生以适者生存,理在气中的社会人生观角度去理解儒道佛,我是从改善世界,理在神中的哲学观角度去认识儒道佛的文化性质,不同角度的认知,便有不同的结论。
从改善世界的角度,儒道佛抑情制欲的心性文史,可以有生活富裕和美好?生活富裕和美好,不会有天掉下来恩赐给养性修养与修行,信奉儒道佛的人群,还是要靠人能弘道。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以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达成于天理达人欲的更无转折,方有生活的富裕和美好。
儒道佛互补,适应君主专制治乱循环的治世道德,乱世佛道。治乱世同道于无为自然与世浮沉的浑然天理,心态虚无和空境实相。人民不会希望处在治乱循环不已的社会生存,总希望有个长治久安的天下太平吧!张载四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目的:“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0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是废黜百家,独尊儒学。认为要杂糅百家学说方是对的。孔子开创人文文化的论理学,与非论理学,非人文学的各家学说争鸣,确立论理学的人文地位,确立民所共由理道的人情物理正向自然为实践检验真理的文化地位,确立哲学观理一的科学地位,确立儒学人文为主流学派的文理地位。从开初是杨墨为显学,通过百家争鸣,解蔽诸子学的蔽于一曲,对其合理性一面,批判和扬弃,加以整体性修改变更。扬弃老子道法自然观,变更为儒学自然观,荀子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易传》天地人参的易与天地准;扬弃法家的君王法治,变更为荀子的王制理想,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批判杨朱私己,便有荀子的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孟子知天事天的尽心尽性;荀子批判墨子的“蔽于质而不知文”,传承和深化孔子的中庸质文说,实质性批判了墨学非乐节用,兼相爱交相利的质野心性。扬弃和批判诸子学,也是集成诸子学,融汇到儒家体系中,步步走入原始儒学的成熟期,基础化胚胎期的儒学发展系统。没有百家争鸣,就不会出现集成诸子学走入成熟期的原始儒学,没有哲学理一观地位确立的主流学派。与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不一样,汉武确立的是君主集权制度的阳儒阴法。
时尚观点是确立儒道佛为主流文化,为君主专制时代环境所造就,适应君主专制治乱循环的朝代损益,王朝陵替的时代嬗变,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社会人生观理论,何以成为主流文化?能让理在气中的社会心性随着治乱循环不已的社会存在折腾下去,折腾到百姓日用皆道的负面:实惠人生,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人文化成天下的民所共由理道所需要的社会正义、人民正义、文化正义都可以不要?就是要穿衣吃饭的社会心性?不要人文化成天下的哲学理一观?要修心善性,内心秉持的社会人生观理论的儒道佛文化?要被治乱循环不已的环境折腾成实惠人生的社会心性?显然,确立儒道佛为主流文化的理论何等谬误!传统儒学人文的哲学理一观有两个阶段:一是探究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荀子物欲观阶段,追求生活富裕的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易传》三道三才仁礼体用价值观的富有日新。二是探究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的人道理欲观阶段,探究生活美好的船山道体论,“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两个阶段哲学理一观的脉理传承,主流文化非儒道佛,而是传统儒学。习主席提出人民生活需要的两个满足,实质性对荀子物欲观与船山人道理欲观予以现代支持和文化确认?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新矛盾的应对和解决,能从修心善性,内心秉持的浑然天理、虚无自然、空境实相,儒道佛文化中找到新矛盾论逻辑?很清楚:从船山道体论逻辑,中奏天的社会环境造人,如何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充分的文化理论。如何解决人、天、物均一的自然之化,“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避免发展过程的曲折和反复,避免不必要付出灾难代价的哲学圆圈三阶段,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文化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4: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习主席的新矛盾论,实质性确立了船山学的理论地位。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是建立现代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值可传承发展的传统优秀文化。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须有安排的人欲见天理,自然经济时代探究生活美好的哲学理一观,“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到了商品经济时代,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的更无转折,与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的理欲合体,成就蕴涵商品经济规律的人道理欲观: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遵循人道诚信义理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遵循人道诚信义理,传统优秀文化的哲学理一观的时空性文化接轨;遵循商品经济规律,衍生实用性社会科学的系列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性学、管理学,等等,社会心性和人生观的方方面面问题,都在实用性的社会学科中对口研究。商品经济时代人道理欲观的理论完善,需要哲学理一观与实用社会学科两大学科融会贯通的共同兴旺。比较别人的路,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质变路所发生经济发展的诸种因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之一:实用性社会学科的发生和发展,配合着哲学观的共向发展。即是说,哲学理一观与实用社会学科的共向发展,是商品经济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百家争鸣的特征,重在于数据统计的事实逻辑为理据,文化新形式的科学特征。哲学理一观与社会人生观理论并存,自然经济时代特色的文化形式将要终结,为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化新形式所取代。倒好,现代的文化研究依然在哲学理一观与社会人生观理论之间纠缠不清,唐宋变革逆道和满清的文化逆施,五四运动批判错位恶果的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经历了西方文化套解的邯郸学步和囫囵吞枣,文化研究乱相路的战火漫延至今。唐宋变革逆道始源,开出现代文化研究乱相的因果链条路。
现代的传统文化研究,一是坚执于不能达成古今文化时空接轨的先秦诸子学研究,止步于经学之源头,轻忽于传承开新的经学原真理路研究,即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理论研究。二是坚执于儒道佛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人生观理论研究。延续着中国文化研究的乱相路。如是,恰恰遗落最值得文化深耕,思想创造的两条原真理路的研究:一是原始儒学原真理路的人文化成天下始源,传统儒学基础化胚胎期的文化深耕和思想创造;一是原始儒学脉理传承更高阶段,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原真理路的文化深耕与思想创造。缺失对两条原真理路的文化深耕与思想创造,会通古今通义的理论探究,民族文化复兴前景堪忧,但愿是杞人忧天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