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5|回复: 0

[岁时节日民俗] 辽宁查干哈达村睦邻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11: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辽宁查干哈达村睦邻节
来源:群文活动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查干哈达村,从1808 年至今,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全村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度过一个友爱和谐的民族节日——睦邻节。
  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有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查干哈达村,村里有着惠因巴雅尔(汉意睦邻节)的传统民俗,至今已传承保留了200多年。每到夏季,全体村民身着民族服装,齐聚忽热图山上的广场,载歌载舞,喝粥饮琼,共庆睦邻节,传递和诠释全村“睦邻友好,和谐幸福”的生活理念。
  查干哈达村老年活动中心,只见锣鼓喧天,秧歌扭得正欢,院内东边露天两口大锅,炊烟袅袅,炉火正旺,身着蒙古族节日服装的大娘,正指点几名青年人熬肉粥……
mlj0tim3.jpg
mlj2tim6.jpg
mlj1tim3.jpg
mlj1tim4.jpg
mlj2tim4.jpg
mlj2tim5.jpg
  查干哈达村(原名阿都沁皋),1705 年建村。 睦邻节,蒙古语为“惠因巴雅尔”意为“相聚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都是查干哈达村最热闹的一天,全村人聚集广场上,坐在一起听喇嘛诵《妙法莲花经》,之后一部分人一起煮肉粥、做菜,一部分人跳起安代舞、扭起大秧歌,还有一些穿着节日盛装的老人唱起了民歌。最后全村老少都聚在一起会餐,曾经闹过矛盾的两家人还会同坐在一张圆桌上,酒杯一碰,“ 一笑泯恩仇”。在睦邻节上,主持者还会向全村通报一年中村中的大事。
  相传查干哈达村惠因巴雅尔,早先是由瑞应寺(位于佛寺镇佛寺村)一世活佛所定,每年农历10月15日,在这里举办惠因巴雅尔,最初源于消灾免祸,共同团结之意,一直传承至今。建国后,该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一体,营造友爱和谐的村屯邻里气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对建设SHZY新农村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
ruiys0.jpg
ruiys1.jpg
  据考证,查干哈达村的睦邻节始于1808年。当年,村里的许多新生儿患上了麻疹、天花等传染病,导致人口存活率下降。为了战胜病魔,全村人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终于传染疾病得到控制。大家为了纪念这次齐心协力、共攻时艰的举动,特设立睦邻节,以示后人珍视邻里之情,传承“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每到睦邻节,有过矛盾的邻里乡亲,必须主动化解,相互道歉。喝会音莲花粥是睦邻节的主打内容,“会音”有“和谐”之意,会音莲花粥是用大米、肉糜、红枣等食材熬制的一种蒙古族特色食品。在当地的民族传统中,会音莲花粥是和谐之粥,只要喝了粥就是一家人,所有的矛盾就会就此化解。在睦邻节当天的莲花粥宴上,有过矛盾的几家人同坐一张桌,同喝莲花粥,“一笑泯恩仇”。村民们会在这一天将彼此的小仇小怨小摩擦化为乌有。今年7月21日,查干哈达村第209届睦邻节如期举行,全体村民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曲舞,同喝一锅粥,共庆一年一度的睦邻节。节日当天,除了唱歌跳舞、喝莲花粥、下蒙古棋等环节,向大家介绍并表彰村里的好婆婆、好儿媳妇也是节日的重头戏。被评上的好婆婆、好儿媳妇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做法,与村里人共享。
  由于睦邻文化的根植,查干哈达村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和谐相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这里生动体现。2008年,该村被阜新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村”。
  不仅如此,这个小山村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攀比风”。不攀比谁家房子好,谁家挣钱多,而是攀比谁家更睦邻,谁家子女更孝敬,谁家孩子教育得更好。据查干哈达村党支部书记吴秀英介绍,全村160户,其中有50多户是三代人同吃同住。目前为止,全村已有193个人考取了大学,几乎家家都培养出了大学生,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据阜新县旅游文化研究会介绍,查干哈达村睦邻节传承至今已超出最初的意义。睦邻节不仅起到了促进村民之间和谐相处的作用,更有着人与自然、干部与群众、蒙古族与其它民族和谐相处的内涵。
  此外,随着睦邻文化的传承发扬,睦邻节已经成为小村文化符号,来这里观看睦邻节的外地游客日益增多,村里便把举办睦邻节与旅游开发融合在一起,提出了“睦邻、富庶、文明、幸福”发展理念。通过“乡村旅游+睦邻文化”模式带动全村发展,进而传扬家风家教,涵养村风民风。由于“旅游+文化”的发展,现在全村还拥有了万亩森林和千亩果园。
  查干哈达村全村共有23 个姓氏,170 户486 口人。该村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夏秋时节,青山绿水,非常美。全村土地面积12000 亩,耕地面积2100 亩,林地面积7200 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为全市村屯第一。每年秋天,山上的果子从没丢过一个,地里的高粱、玉米放上半个月也不会少一颗。山上成片的松林从没有滥砍滥伐的现象发生。用“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村里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被阜蒙县委、县政府授予“ 平安村”的牌匾。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全村已培养了139 名大学生,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