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回复: 7

[综合讨论] 【转帖】“中国化”是一种文化深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15: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化”是一种文化深耕
2018年04月02日 10:0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丁国强[url=]字号[/url]

关键词:中国化;学术;王学典;社科评论
[url=]打印[/url] [url=]推荐[/url]


  王学典的《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认为,整个中国正在朝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发展,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任务是加速向本土化转型,本土化已成为当下学术和意识形态的共同诉求。

  中国国家治理是一门大学问,要下功夫打造好自己的“玉”

  习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既是一种发出中国声音的话语自觉,更是一种表达中国智慧的思想自觉,同时也是为思想创造打造本土平台的制度自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就是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不断提升思想原创、知识原创能力,这对于破除西方制度迷信,打破西化思维定势,防范抵制文化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以现代性为核心特征的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是源于西方文化、为西方社会发展代言的话语体系,无论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还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都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按照他们的逻辑,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所需要的土壤不复存在,在世界多种文化格局中暂时处于弱势的文化和文明,只能被动接受被淘汰的命运。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强化人文学术的本土意识,立足于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在理解社会和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特别要积极探索中国发展奇迹后面的文化基因,深刻挖掘中国道路蕴含的文化底蕴。王学典认为,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和出路就是把中国经验理论化,将之上升为一般的理论原则。中国国家治理是一门大学问。中国的治理实践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已经远远超出了西方的理论预设和道路预设。中国经验里面不仅包含着解决中国问题的智慧和方法,也蕴含着人类发展的终极性思考。我们既要善于借用“他山之石”,又要下功夫打造好自己的“玉”。

  人文社会科学界应尽快进入一个大规模综合的新阶段、一个大规模理论化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SHZY,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理论体系的创新,也是话语体系的创新,是成熟和自信的表现。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当代中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对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着思想、制度、行为、科技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变革进程。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必须直面文化的冲突与共生问题,在融汇古今、融通中西的基础上,从“西方中心主义”中摆脱出来,扎根中国大地,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王学典主张人文社会科学界应尽快进入一个大规模综合的新阶段、一个大规模理论化的时代,特别是要对中国、对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作出体系性的大判断、大概括,提供富有解释力的大概念、大框架,从而锻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笔者认为,王学典的呼唤正当其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努力形成自成一家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形成反映当代中国气象、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不但要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从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汲取智慧,处理好古和今、中和西的关系,创造向世界解释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展现中国智慧,在世界知识体系中显示中国的思想力量,为人类探索新文明新道路提供中国方案。

  把中国“中国化”既是一种思想创造,也是一种文化深耕

  学术乃治国之术,也是话语之术。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哲学语言里,思想作为言语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习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到国家学术的话语权和号召力,必须关注大事件、大问题,做大学问,出大动静,因为人文学科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获取知识启迪,唯有从书斋走向社会实践,主动拥抱自主叙事、宏大叙事,才能够不断提升和扩大影响力,更加有力地回应现实、参与现实。

  儒学研究是中国研究的基本学问。儒学强调“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这是一种内在的主体性。中华文明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文明,中国是具有数千年发展历史与文化传统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历史是一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蓄了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华文明的进步本质和超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林毅夫说:“如果以‘仁’为核心的价值消失了,我们就会像今天的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文明一样,即使有一个经济实体在相同的土地,但是已具有不同的文化了。”思想学术的中国化说到底就是运用中国的思维方式解决中国的问题。美籍学者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指出:“二战期间,中共提出了一个公式:改造西方文化以适应中国的形式,即以‘民族的形式’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引进SHZY的文化,以适应中国的模式,保留其精髓。”伯特兰·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如果中国的改革者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用全副精力投入科学和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对世界可谓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并且在我们这样一个令人失望的时代里,给人类一个全新的希望。”王学典在讨论史学研究的出路时,提出“重返历史本体”的主张,指出:“史学界必须尽早就若干攸关中国历史全局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这就要求中国的史学界尽快返回到宏观问题研究上来,返回到‘历史理论’、‘历史观’特别是‘中国史观’的探讨上来。”

  把中国“中国化”既是一种思想创造,也是一种文化深耕,是思想资源、平台空间、路径选择上的全面“中国化”。我们期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追随新时代新征程,踏上新起点,推出一批新时代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人物,为中国人文学术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新的生长点,为新时代语境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SHZY提供有创见的思路,为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6: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王学典主张人文社会科学界应尽快进入一个大规模综合的新阶段、一个大规模理论化的时代,特别是要对中国、对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作出体系性的大判断、大概括,提供富有解释力的大概念、大框架,从而锻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
----------------------------------------------------------------------------------------
王学典先生我不知道,就这个观点来说,是确实需要的。和我的【《文化改革刚要》之哲学改革】的观点一致。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成由:传统哲学新时空的基础作用【易学认识论、道德学说方法*论、重义轻利价值观、以民为本的执政观】+马哲原理【唯物辩证法、科学SHZY、政治经济学】+马哲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主席科学发展观、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SHZY思想----】=特色SHZY哲学体系(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传统侧重精神文化规律,两手都硬),我的工作重点就是打造传统哲学新时空的基础。
摘要:
第一道学归元,《道德经》是传统哲学的高峰,参破故乱其辞传承手法,可以走出盲人摸象的迷雾。可以看出三千年前《阴符经》的五贼、两千五百年前《道德经》五德和十八大的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是一贯的,可以看出古老文明内部脉络中科学性、先进性的一面来。
第二易学归真,《河图洛书》说的是阴阳四象动态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矛盾内部主次方面转化的过程,是易学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八卦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矛盾的综合分析法,伏羲先天八卦揭示的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后天八卦揭示的是兴衰成败的事业规律(腐败规律),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研究三者的关系,这就是古老文明体系的内部联系。一切学识的横断面的分析方法,不出“三才”的框架;而纵向整体的规律,又逃不出“两个规律”的根本轨迹。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文明的基础,不愧为诸经之首。
第三传统哲学创新,传统哲学要取得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渠道,首先要打破传统学术儒道佛的学派格局,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层次来进行规范,以方法*论的特色来安排百家学说的系统位置,进行系统化改造;其次要提炼出传统哲学中固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部分来,以马哲为指导进行提升到理论化的高度,形成传统哲学的新时空;最后以新时空为基础,结合马哲原理和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道德学说由道、德、仁、义、礼、法、兵组成系统,每个字是一种典型的方法的概括,高地组合可以透视出管理的实质,可以由哲学史总结出思想史的脉络,也可以看出不合理的组合的偏激甚至极端性来。
习主席巧用“瑞士军刀”比喻国际治理智慧:瑞士军刀的多功能,可以解决多种问题;治理方法的系统化,可以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我们的传统哲学道德学说方法*论就是治国理政的系统方法,是中国为国际治理打造的“瑞士军刀”。
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的是社会形态变革的一般规律;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的是社会管理主流文化想人性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互补,是真正的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治理体系。


2:王学典在讨论史学研究的出路时,提出“重返历史本体”的主张,指出:“史学界必须尽早就若干攸关中国历史全局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这就要求中国的史学界尽快返回到宏观问题研究上来,返回到‘历史理论’、‘历史观’特别是‘中国史观’的探讨上来。”
------------------------------------------------------------------------------------
百家学说任意一家都承担不了文化复兴的重任,必须融合百家之长,提取精华,整体打包,以马哲为探照灯、显微镜将传统哲学中的科学性、先进性的部分提炼出来,作为马哲中国化、特色哲学的坚实基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06: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8-4-4 06:18 编辑

历史学家王学典的25个经典判断2018-03-3015:34:00  作者:  来源:山东头条news

  5、长期以来,中国特色SHZY文化、革命文化由于与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一直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唯有传统文化的地位则处在漂浮游移状态。

  8、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十八大以来最为重大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事件,这意味着困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自卑情结终于走到了尽头。
  9、哲学社会科学有无中国特色,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17、政治儒学的崛起是儒学中心回到大陆的主要思想动力。对“政治儒学”已成为儒学圈的中心话题,而且它因挑战了“心性儒学”而动摇了港台儒学原有的学术地位。在儒学发展的新阶段,政治儒学取代心性儒学的主体地位,既符合儒学的内在思想逻辑,也是儒学在社会秩序重整的新时代所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以“政治儒学”为特征的大陆儒学,冲击乃至取代以往港台、海外儒学的地位,因而也就具备了某种历史必然性。
  21、与现实生活相关度较高的儒学研究课题在稳步向前推进。虽然目前礼制的“恢复”性研究尚未进入“制礼作乐”的实践阶段,但作为守先待后的古礼钩沉和具有学理深度的当代解释,委实是在为儒家传统所主导的中国古礼再返现代生活重新奠基。???????  

  23、当前,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存在相脱节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中共十八大之后明显有了改善,但是毋庸讳言,作为儒学研究主力军的中国哲学界在偏重哲学史进路、照着并接着宋明儒学讲的同时,明显轻忽了汉唐经学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十八大以来,随着儒学日益被接纳为治国理政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当下的儒学研究亦开始往更具现实感的方向调整,但与巨大的现实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0 0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学典先生是我尊敬的学术前辈之一,我所说汉唐是经世致用时代,其实是王学典先生的观点,很贴切汉唐时代的历史逻辑。在第八届世界儒学期间,王学典先生就儒学变迁之大势的分析研判,被整理成文。阅后认同,发贴在(《炎黄春秋·认同王学典先生对儒学变迁大势的分析研判》2017—12—4)。王学典再续文章:《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近期走向》。丁国强先生展述王学典先生的思想核心,“把中国‘中国化’,即是一种思想创造,也是一种文化深耕”。论点很深邃现时儒学大势,明晰透彻。
一、传统儒学的原真理路,辨正历史逻辑循序的通经正经接着说,经世致用的会通古今通义,就是思想创造史,新故相资新其故的历史逻辑进程。终然有曲折和反复,思想不成熟为应该之理的的肯定阶段,经历当然之理唯心教条的否定阶段,进入究因果所以然之理的辩证唯物更高阶段,即哲学圆圈过程。从肯定阶段进入更高阶段的哲学圆圈完成,就是思想创造过程的文化成果。孔子的人际忠恕,便有船山天下仁恕的思想创造;孟子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易传》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便有船山神理導向理气的思维辩证,神参天地应用辩证的思想创造;荀子的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便有船山人、天、物均一自然之化道体论的思想创造;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便有船山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理欲辩证的人道理欲观的思想创造;在自然经济时代则重于须有安排的人欲见天理,会通古今通义的哲学理一观,“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在商品经济时代该有思想创造,须有安排的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与须有安排的人欲见天理的理欲辩证,成然商品经济时代的人道理欲观。立足船山人道理欲观的传统文化基础理论,开创出符合商品经济时代文化规律的思想创造。没有思想创造,没有人文文化的文明史。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止步于思想创造的文化文明。不是止步于肯定阶段的原始儒学人文始源,止步于先秦诸子学研究;就是止步于定理内修宋明理学唯心教条的否定阶段,就是没有进入思想创造的唯物辩证更高阶段。研究乱相的文化恶果:扼杀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创造史,失去历史逻辑理论理性次序的古今通义,断隔文化文明。
二、为什么是中国“中国化”?传统中国的自然经济时代,进入现代中国的商品经济时代,传统文化也要更新换代进入现代文化阶段: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以及马哲中国化,都是在传统的优秀文化土壤里自然而必然生成的中国“中国化”,非中国被西方化。有二千数百年人文论理学的理论逻辑史,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范畴体系及其义理体系。中国被西方化,首先失去中国的话语体系。传统中国文化积淀的心性学,为什么要被西方心理学取代?西方言世界观,传统文化言人文化成天下的民所共由理道;西方言本体论,传统文化言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体用中庸。失去话语体系即失去范畴体系。西方的生产力范畴,传统中国是精于物者的物物道;西方的物质与精神关系,传统中国言存在音容天的音容关系;西方言主体遵循的事物规律,传统中国言:“事物,人也”;“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物理事则。若失去范畴体系的逻辑意涵,意味着失去义理体系。马哲的唯物论,传统文化言心性唯物,“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的“容有迹而音无方”;马哲的辩证法,传统文化言心性辩证,“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音以节容,非容节音”。马哲的对立统一规律,传统文化言天之能参于一物两体的一故神,二故化,“性性为能存神”,成就“物物为能过化”的心(性)物两体理一,实践理性的“性命一也,理气一也”。马哲的质量互变规律,传统文化言实函斯活的活之理,活之体与用的大中涵化,性情相需,体用相函的始终相成。马哲言否定之否定规律,传统文化言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次序的三个道体论:一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以应该之理应对天人理道的孔儒肯定阶段;二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不知变而守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以定理内修的当然之理应对天人理道,形上教条唯心的宋明理学否定阶段;“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究因果所以然去应对和改善天人理道,“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唯物辩证的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学,否定之否定阶段。西方文化言真理,传统文化言民所共由理道顺应“人情物理之数者”。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范畴体系和义理体系,开出现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如王学典先生所说的“大规模综合的新阶段,大规模理论化的新时代”,实现目标:中国“中国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0 14: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国“中国化”,即是思想创造的中国化,也是文化深耕的中国化。如何达至文化深耕?一是有盘根究底的理论*功夫,究因果所以然之理。为什么百年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至今依然乱相?为什么挺儒与反儒世纪论战的战火漫延至今?为什么西方文化套解导致邯郸学步和囫囵吞枣的文化现象依然如故?为什么与全盘西方论对歭的国粹说,坚挺二千数百年时空的孔儒道德国粹,反反复复不见其效,至今仍在坚执?为什么与西体中用论对歭的现代新儒学中体西用论,坚执以宋明理学为传统内圣道,西方科学民主为外王道的新内圣外王之道,历经四代传人,如宋明理学传到阳明心即理时代便要跌落,牟宗三的理论高峰是否也要跌落?为什么对明清之际民本实学与心性启蒙的文化思潮,对躲入深山经学研著成著作等身的船山学缺失文化深耕?对现代的文化事件和研究乱相都要盘根究底的究其所以然,归根两个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原始儒学的脉理传承在那里?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中国“中国化”,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在那里?
四、盘根究底在于弄清文化乱相始源,在那里跌倒,该从那里站起来,文化深耕必要的正本清源。从唐宋变革的逆道倒行→满清文化逆转→五四运动的批判错位→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西方文化套解发生全盘西化论与国粹论的文化争论→西体中用说与中体西用说文化争论所发生的现代新儒学流行。共和国历程的两大事件:文革与反腐;改革开放后出现两次文化事件:文化热和国学热;历史文化事件按照原本的逻辑次序,在现实社会重演,走到佛道儒思潮,生活儒学的百姓日用皆道。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沿流,都有着逻辑循序演变的因果链路。习主席提出两个人民满足的价值观和新矛盾论,将促成传统文化研究的正本清源,进入到现代文化研究的更新阶段。经世致用的汉唐专制生长期,当走到盛唐的经济文化辉煌后,出现唐宋变革的负面逆道,成为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始源。满清逆转的文化恶果,成然五四运动的批判错位,续后就是现代文化研究乱相的因果链路。正本清源于唐宋变革逆道的乱相始源,按照历史文化事件的发生次序,社会心性文化的理气次序,辩正于理论逻辑循序演变的因果所以然之理路,会通古今通义。文化深耕于正本清源,开创现代文化的思想创造,探究出原始儒学的脉理传承在那里?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中国“中国化”,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在那里?这两个文化难题的解决,恰恰就是文化深耕的理论*功夫和文化成效,也是思想创造成就文化深耕的文化成效:中国“中国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1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易轩 发表于 2018-4-9 12:46
张兄,我的第一个编辑文本作废  ,现在编辑第二版。你若未接收先不用接收。联系一下我再给你发第二版

我看到邮件了,但是打不开。我电脑不行,发第二版能否直接发文章,别打包。
我很愿意共同讨论,不要客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2 12: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文化深入人心,自然就会和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5: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家治理是一门大学问,要下功夫打造好自己的“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