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2|回复: 0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晓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0 2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晓峰5 V# A% {, e; w- y
来源:中国高教2 n1 H2 ^3 J1 R# n) k
+ p% m# _. U+ T% Z5 C$ X# b$ Y8 t! R
  人物简介
" t- q$ D$ i: ]$ _2 m  男,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助教、讲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G$ C' V( n, ^
  刘晓峰教授主要从事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同时对东亚地区时间文化有精深的研究。7 v; s4 ?6 m- ]$ f. P3 K
lxf9bdfb.jpg 9 Y8 _6 J$ S7 c% D3 I* Q% _
  发表文章4 f, L5 k2 ~6 ]  B
  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治危机与“后55年体制” 《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1期+ Z" ]0 @6 b+ P: j3 k) K0 O* \
  汉历东传——中国岁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文史知识》2002年1期- r' h3 ~: Y4 N& s* B# V, M% q7 M
  日本的正月 《文史知识》2002年2期
; m6 `2 c( d. P! _  尊师之礼“释奠”在日本 《文史知识》2002年6期
, ^' `  b# e  I5 G; I" v) e  端午在日本 《文史知识》2002年7期
1 Z; j- O3 j; m- O$ d; [: s! r  _  古代日本消暑法 《文史知识》2002年8期
9 W* _/ w8 ]$ C  后55年体制”下的日本市民*运动 《日本学论坛》2002年第3、4合刊 
. p8 I3 O& R6 s  富士、天皇与其他 《视界》2004年第9期* v. G, j8 r: E. `: D7 A  q
  书名的漂流 《读书》2004年第10期
' s% G+ U( O6 A4 C/ i  张联的风景 《诗刊》2004年第11期& d- m& `& t$ V' e% {) @3 E1 L; Z; M
  琉球1875 《读书》2005年第3期
1 J2 F- [! f$ p/ H# A, f  日本人的面孔 《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11日
0 C: K/ C7 U$ q4 Z' n: d0 B9 y  上巳节与日本的女儿节 《文史知识》2005.4
0 R; j/ g& e4 X- @- P; m  从灌佛到花祭——古代中国浴佛节对日本的影响 《文史知识》2005.58 s* p8 T0 @% U3 |
  论重数节日序列及其阐释系统的形成 《民俗研究》2005.4
# H/ u6 o8 e' ^( Z  这个清晨送给你——评《半生为人》 《书城》2005年第6期2 z: G, V% E: Y: B$ m) }- `5 g
  好在别具匠心 《中国图书评论》2005.9
2 n8 F: n* v7 g' S, B: r* E  “杂种”:思考日本文化的一种前提 《文景》2005.10$ Y0 J  f4 [' v9 M7 v4 {+ x( p2 d1 J" `
  汉字背后的东亚史 《读书》2005.119 e: h+ z, y5 V! t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时空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6期
4 W1 v! F7 l( k" `& Z* `& V  《荆楚岁时记》在日本 《民间文化论坛》2006.1- J' V* h6 u/ n' ]! b
  中国唐代节假日体系初探 《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6.1# T: r+ f$ L: Z6 f
  战后日本的明与暗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月13日) {+ {9 ~8 r$ R( m
  东亚“克石斗仗”考 《民俗研究》2006.2( E) x  \9 j5 H
  何如璋是否向日本人提供过情报 《历史研究》2006.38 f7 F0 Z8 }& A
  节日文化与当代中国——中国节日体系变迁的文化解读(日文)《地域综合研究》2006.3
* V4 H/ `5 I; y, z0 ?" \, m0 r6 F  扶桑故事汉文章 《读书》2006.9/ R' \) |6 K* T6 w
  日本的暗部 《读书》2006.11
" R# F) h# e$ d" N9 ]4 U  什么支撑着今天的日本? (日文)《経営センサー》日本东レー2006年.12% x6 g% [& [) |" g' b2 B
  端午节与水神信仰 《民俗研究》2007.1
$ X$ S% q, Y1 O8 O  爆竹与左义长 《第二届东岳论坛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7.1
  }8 {* |3 N* M  日本、朝鲜古代的“克仗斗石” 《文化学刊》2007.21 _9 k) D9 u0 N* ?# |
  寒食与山西 《民族艺术》2007.24 e% h2 W7 b# o( A+ D/ D
  中日踏歌考 《文史》2007.3; W% H" z8 D) `
  日本冬至考 《清华大学学报》2007.3
( ]( x: k: L2 J- S+ H3 p% x  一所悬命 《读书》2007.4
% r( M+ x; V$ v2 O  J/ T1 o  端午与蟾蜍 《博览群书》2007.6! F% q3 A6 k) b
  谁是“人间国宝”?——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传承人认定制度 《艺术评论》2007.69 \# U5 O( f7 H: k
  论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在节奏特征 《河南社会科学》2007.67 ]7 v9 i1 k9 n8 e
  花落春仍在 《读书》2008.12
# ]5 a4 N* P2 k! R/ ]. g  论月望节日序列 《民俗研究》2009.1
5 h0 z5 {# ?- |) _/ A6 S; @  节日如何结构特殊文化空间 《文化艺术研究》2009.3  t- |) N1 X" `: Z  r: I6 S: F
  细节的力量 《读书》2009.43 p  T7 \5 r. m, B0 ?* d9 @
  中国古代人日习俗对日本的影响 《节日研究》第一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3 / G4 e9 F+ z9 y( l2 l& f" ]
  千古未衰是三国 《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5-11) u" v/ b! @; I" h$ j
  重阳节在日本 《文史知识》2010.12
4 F0 H# D3 h' H7 @" g  传统文化在日本 《黄河文学》2011.25 }$ G$ e) N# M/ X2 h
  中国桃信仰民俗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
5 c3 K7 {& \/ N0 W8 x  谁和中国人过端午 《文化月刊》2011.6: \* ^% T4 R' d8 x3 }
  七夕文化在日本 《文化月刊》2011.8
! s" X! V( i) A3 X3 l  千岁忧 《读书》2011.11
- g6 r& k* A8 ?# U* i, M- Y+ X  端午节与东亚地域文化整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3. A$ L1 Y- H$ F% y$ X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4
4 v$ N7 V) g# R: J; R  (日文版刊于《転换期日中関系论の最前线》三和书籍 2011)
8 m$ W3 e0 ^! q9 u& k+ h  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1-16( Z# O8 v0 {( [. Q5 R: N

; r7 y0 y' G0 m; e( j  发表著作/ q. N# u; U+ @* z5 b
  1、《端午》(独著2010 三联书店)
) S* X9 ]7 l6 e, t7 w  2、《东亚的时间》(独著2007 中华书局、本书获得2009年山花奖学术著作奖): u# t1 X* z" V
  3、《日本的面孔》(独著2007 中央编译出版社)1 V# r, K& a2 q& O$ k
  4、《清明节》(独著2006 中国社会出版社), u3 t$ P# I, {. z
  5、古代日本における中国年中行事の受容(独著2002年日本桂书房)
1 b  o1 F' q. p  Q% c& }  6、《亚细亚民俗研究》(七)(副主编)(2009学苑出版社)
# M' c" L  m, }7 J7 ~  7、《永远的八一五》(主编)(2005 中华书局)6 U: u3 Q7 _1 D. M1 Y% `
  8、《日本的危机》(共同主编)(2001 人民出版社)
# t# h. [$ ^2 f# x- e8 O2 R
$ _% x0 I. V, K4 ~: v0 |  翻译著作:
4 p/ w* m8 S4 e3 H! U1 @' z  1、《在自己的树下》(与秦岚合译)(2003 南海出版社)
( b; x! n1 |  d# V* @4 b  2、《本色女人》(与秦岚合译)(2001 中国文联出版社)9 @' j1 N% \5 a/ e3 F/ K

7 m( v5 ^# L3 l  Q! E+ q8 b9 P(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