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5-20 20:48 编辑
! f. N9 g& s' B0 d7 G# {7 Z! D1 c' J0 A: f; e5 h3 `" D& e. B
四川阆中滕王阁3 m* }7 b- v7 u" W# V
来源:城市旅游6 p& F% H" ?7 h. t3 J
: E1 q5 u) h' ~3 |* w 一提起“滕王阁”,人们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王勃(约650-约676)写的《滕王阁序》。雄踞赣水之滨的“滕王阁”,因“序”而名扬天下,声威古今。其实“滕王阁”不止江西南昌有,山东滕州和四川阆中均有一座“滕王阁”,而这三处的“滕王阁”都渊源于滕王李元婴(630-684)对故地滕州的思念修建。
$ @' }7 _6 @% Q# [
+ V' _6 C1 b6 [* F0 n 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566-635)之子、唐太宗李世民(598或599-649)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今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高宗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省南充市县级阆中市)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1 m: D4 R Z* W( f. \ G
" N8 B8 W. A4 t! E4 K/ ]: Q% v) F
& ]( d9 T2 f8 t& x( l
: o0 V: |; Q2 o( B4 W
1 x/ K1 Y0 i1 d9 a9 T' E) U2 L
2 o: N; I) G9 z1 G9 t" B
4 |0 F0 p a) c% ]! U( ]
7 ~6 i% A1 T% F5 u9 ^2 Z" D5 N
中文名称:滕王阁 s3 @/ D- h/ V' a
地理位置:四川阆中
* L4 c0 |/ e( s( Z 占地面积:约400亩" m; h+ x/ j3 T5 L+ v9 r
门票价格:目前免费5 l6 V' g/ X+ O( w0 ^7 l
建成时间:约679年) H- v3 w' B2 K8 t6 w
重建时间:2010年
5 R8 I( d. L3 n; R& | 其余两处:山东滕州、江西南昌- \3 b$ I1 {2 T" V9 Q; S
5 s7 i( U* c7 j$ g6 L 滕王李元婴
1 Z# ?" @) q7 e* G$ N$ L, } 李元婴,唐高祖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628-683)之叔,其母为柳宝林。贞观十三年封滕王。因从小受宠,骄纵失度,屡犯宪章。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修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 R- X' t' V- D; {7 `- F9 r% V
" I6 u S0 K Q
7 ]6 A2 U. j7 n! s) N
4 e0 E9 F1 g5 D7 B8 o6 ?$ ~ 山东滕州
4 \* X/ l8 H; E 据《旧唐书》记载,唐贞观十三年受封为滕王。李元婴初到山东滕州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州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历史仅仅是将他曾经的封地叫作“滕州”罢了。* {% V* j( q0 F- R
' R6 V- Z# z3 q+ l, l2 u
江西南昌' k" O/ c$ h9 j" _% X/ W: f
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 S7 Y& q; D& Q1 W C" c0 k$ n2 W$ D
1 t2 G4 b& U6 Q% a0 k W' E4 x* ~) U
四川阆中
, C; ?, o8 e( M" A 高宗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6 y# H9 o% O& ^2 J& @: R4 e( y
( h& ?' v: w( G* d. F( ? 阆中滕王阁
/ k9 ]+ a; u. w, D 阆中滕王阁为滕王李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并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句,为人千古传唱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只存一座。
R! Z- t# Z% I9 ~0 `. \5 } 唐代诗圣杜甫(712-770)两次游寓阆中,多次登临滕王阁赋诗抒怀,在《滕王亭子》、《玉台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的名佳丽句。9 b$ B9 o6 l4 g
5 I4 L- O) m8 S, ^# q1 N
诗词滕王阁/ F) [4 o m4 Z6 q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 P( h c+ b+ D. g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r W L; ^% ^/ Q5 {0 g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4 Z) `- p: D% u2 a" X3 j1 Y1 D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V; W5 f5 j" l1 ]+ N p' R' w! q
/ J0 N8 L0 p' q% [5 u! M2 _# L7 T$ G8 i E+ f(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