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2|回复: 7

[综合讨论] 从孔儒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4 08: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中英先生对孔儒的二点见解:一是四书增补《荀子》;二是孔儒是传统儒学的基础化胚胎期。
一、四书增补《荀子》,弄清两个问题:孔孟学与荀学的理论差异;宋明理学为何承孔孟,摒荀学?
1)孔子承史前人文,开创人文论理学。人文基础理论要点有二:一是仁心主持,“克己复礼为仁”的仁礼忠恕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心忠恕,欲立欲达的礼义忠恕,确立的礼义规范准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是性与天道通贯的习以性成,民可使的天命由之,不可使气质知之的生民立心立命,以治乱世直白的人生价值观是:“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孟子承孔学而开新,反身以诚致良知,尽心尽性的仁义行,知天事天于非行仁义的正义利物利民生,价值取向:“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强恕的舍身取义);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从孔子的君子小人义利的层次规范,开出安居乐业的恒心恒产两层次,是后儒理道定所理论的逻辑源根。宋明理学承孔孟,承的是仁心主持的仁礼忠恕学,改变了孔孟的价值观,实质异化了孔孟的仁礼忠恕学。理学言性即理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出于孔子性与天道的生民立心立命。理在气先的事物定理,立心立命的天命之谓理,再不是习以性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践知行被道德善恶取代,“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也”。孔子直白治乱世有道无道的人生观,也被曲解成:“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所谓圣人之能事,无事其心寂然,有事神知之用,可行之道与能守之节,不以私意自蔽,不以私欲自累。乾易知与坤简能定位理则的易简理得,何以成尊卑定理?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定性理则,何以成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善性理则?恒心恒产安居乐业的理道定所准则,何以成为存理去欲的善恶准则?易简何以曲误为简易的天地贞正,大道至简的以简御繁?孔孟仁礼忠恕的应该之理,转化为唯心教条的当然之理。孔孟的文化价值观失去,理论本义面目全非了。
心学承孟子尽心尽性逻辑,失去反身以诚的哲学意蕴,诚之者人之道的仁义行,反身以诚是天道诚的非行仁义。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流入心即理的意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道德价值观:“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天理仁义行的诚之者人之道,不须非行仁义的诚者天道外面添一分。“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价值观,荡然无存。
荀学与孔孟学的理论差异,犯宋明理学忌,被摒弃出儒门。
2)孔孟仁心主持,克己复礼为仁的仁礼忠恕学,荀子反本成末,以礼义的行为规范质正仁心防虚伪,质实仁义的行为实证。仁内礼外,心性内外的知行辩证,心物实证的相资相成。仁心主持的仁礼观,与反本成末的礼仁观,并存不悖。治世清明偏重仁心主持,乱世质野偏重于礼仁的反本成末。从仁智同体角度,注重实践验证,偏重于礼仁的反本成末,何来非议?从孔儒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荀子礼仁的反本成末,开新而完善了孔孟的仁礼说,孔儒的文化文明。宋明理学定理内修性质的的心即理和性即理,与荀子反本成末的礼仁说格格不入。形上教条的当然之理,容单向流的仁而礼,焉会容实践实证双向流的礼而仁?
3)孔子性与天道通贯的生民立心立命,荀子称谓精于物者的物物道;较正有道无道的知天事天,荀子称谓精于道者兼物物。精的意蕴内存人能弘道的顺天而制天,性质不同于老子道法自然的“蔽于天不知人”;儒学自然观与唯物论的物物道,性质不同于老子无为自然观和物化道。谁说儒学是道德观体系?没有自然观(宇宙观)?知幽明人能弘道的儒学自然观和心性唯物,非老子道以弘人,有无相生质朴定性的无为自然观。宋明理学摒荀学,淹没荀子开新的人文自然观,千古骂名。若宋明理学不摒弃荀学,焉有儒道合流的浑然天理,“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道法自然,焉有执持天理浑然的人事当然?
4)孔子圣境的博施济众,孟子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光大为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裕民理想,“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孔儒体系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宋明理学若不摒弃荀子物欲观的理论成果,存理去欲的道德内修能成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孔子德治的政制理论,初步成熟期是荀子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礼治于至善者,法治于不至善者。法治的政治清明,荀子王制理想的强国裕民。儒家法治性质,决不是法家法术势的君主法治,民本与君本性质殊异的泾渭分明。礼治的文理清明,文以理益质礼载道。文理伪敝,焉有文理益质礼载道的礼治天下?荀子提出解蔽诸子学偏蔽的“蔽于一曲,闇乎大理”,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文理道。礼法合治,是孔儒政制学说的理论成果,非汉武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非定论为儒法合流的政制理论。解蔽于法家法治理论的“蔽于一曲,闇乎大理”,方深刻民本人文的礼法合治。摒弃荀子礼法合治的阳儒阴法,适应君主专制制度的宋明理学。法治的王制理想:强国裕民,宋明理学会接受?裕民?不是人欲横流的洪水猛兽?宋明理学最不愿看到,恰恰是人性自然与心性实然。“情有不可而必可”,“无欲理亦废”的理势自然而必然:“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礼治的文理清明,必要解蔽于心即理与性即理,扭曲心物矛盾规律的人性自然和心性实然。形上教条当然之理的宋明理学会接受?生活儒学有正负向。理有顺逆之自然,有屈伸之必然。于天理达人欲的伸物欲,于人欲见天理的屈物欲,屈伸物欲的文明同步顺天理。阳明心学过后的思想解放潮,终结宋明理学,回归百姓日用皆道。生活儒学正向,从张载为往圣继绝学的正蒙弱势,到明清之际民本实学与心性启蒙的文化思潮,船山实学,儒学第一个哲学圆圈文化过程的完成。终然被满清文化逆转,失传后世成认知坎陷,却是历史逻辑事实,传统儒学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然之中,宋明理学摒弃荀学的因果“报应”,终结宋明理学的百姓日用皆道。回归生活儒学正向,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三阶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03: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6)荀学续后有《易传》。荀学顺天而制天的自然观,逻辑进化为弥纶天地道的天地人参;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逻辑进化为仁礼本体的三道三才,“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阴阳天道的人事理则,生民定位立命的易简理得;刚柔地道的心性理则,生民定性立心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人事理则与心性理则,物物精道的两个客观法则。荀学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性恶伪善,逻辑进化为情伪相感的人性论和心性学命题:继之者善,成之者性。荀学礼义调理的物欲观,逻辑进化为人文化成天下的价值观:“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荀学政治清明的王制理想,文理清明解蔽于“蔽于一曲,闇乎大理”,逻辑进化为道器的层次理论,易与天地准,形上導的政治清明;极深研几,探赜索隐的文理清明。孔孟开拓仁礼忠恕,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思想体系,历史逻辑演进,衍生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自然观、本体论,继善成性的人性论和心性学,以及社会基础理论之上的道器层次理论,孔儒的完成阶段是荀学和《易传》。宋明理学摒弃荀学,续后的《易传》也被异化,请看朱熹《周易本义》的几段诠释事例: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朱熹诠释:“张子曰:富有者,大而无外;日新者,久而无穷”。张载诠释:“富有,广大不禦之盛與!日新,悠久无疆之道與!富有者,大〔而〕无外也;日新者,久〔而〉无穷也”。张载诠释,以性性存神于物物过化的神化概念去诠释富有日新,广大不禦之盛與的大〔而〕无外为富有(天道诚);悠久无疆之道與的久〔而〉无穷为日新(诚之者人道),切合《易传》意蕴。朱熹弃广大不禦之盛與言大〔而〕无外之富有;弃悠久无疆之道與言久〔而〉无穷之日新,朱熹对张载诠释的断章取义,理论差殊:执持天理浑然,何来广大不禦之盛與?执持人事当然,何来悠久无疆之道與?
张载诠释继善成性:“言继继不已者善也,其成就者性也。……性未成则善恶混,故亹亹而继善者斯为善矣。恶尽去则善因以〔成〕,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焉可也。久至德,顺变化,达时中,仁之至,义之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人〕性矣”。朱熹诠释:“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张载言人文化育,文化文明的继善成性;朱熹以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言百姓日用,“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继善成性,化育之功的善性文化。
张载诠释显诸仁,藏诸用:“非神不能显诸仁,非知不能藏诸用”。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朱熹诠释:“显,自内而外也。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也。藏,自外而内也。用,谓机缄之妙,业之本也。程子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自外而内的有无相生,天理浑然与万物同体,“天地无心而成化”;自外而内的知来藏往,显诸仁的圣人能事:“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无事,其心寂然,人莫能窺。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易以贡变易告人的随感而应无一尘之累,有事神知之用的机缄之妙,“圣人有心而无为”。
(7)宋明理学摒弃荀学,实质异化了《易传》,孔儒完成阶段的荀学与《易传》的义理体系被淹没,孔孟的仁礼忠恕,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思想体系,通往自然观、本体论,继善成性的人性论和心性学,道器层次理论的哲学观通道堵塞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君主专制时代的文理,走上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理论方向。从汉儒的初度异化,建构君主专制制度的制度儒学,荀子的政制理论还未引发冲突,至善者礼治,不善至者法治,还可以在阳儒阴法的政制通行。荀子王制理想的强国裕民,在汉唐经世治用阶段还通畅,所以才有贞观之治的盛唐辉煌。进入宋明理学的心性儒学阶段,水火不可相容。要浑然天理,就不能要物物精道,不能要弥纶天地道的天地人参;要执持人事当然尊卑定理,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就要异变《易传》易简理得的尊卑定位,异变刚健柔顺定性的心性理则。要善性文化的定理守常,就要异化《易传》继善成性的逻辑本义。要善性文化的存天理去人欲,就不能要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异化《易传》富有日新概念。要适应君主专制环境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就不能要改善世界为宜人社会的哲学观理论。汉儒初度异化的文化因果,魏晋南北朝动乱期的儒道佛三教鼎立,社会人生观理论入世;五代十国动乱期后的儒道佛文化互补,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阳明后的百姓日用皆道,正向:从张载正蒙到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实学,为往圣继绝学的哲学理一观;负向的自扫门前雪,实惠的社会人生观,非共同富裕的民所共由。满清文化逆转,终结哲学观,恶果是:自扫门前雪的实惠人生,恶化为民族劣根性的社会人生观。五四运动后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波波折折,浮浮沉沉,走到今天依然是: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的佛道儒文化,难见哲学观踪迹!言必孔孟四书,不知荀学,不明《易传》,孔儒历史逻辑发展理路的中断。世人所认知的儒学:道德儒学,没有自然观,本体论,中庸质文的心性学,没有道器层次理论,非哲学观理论体系的传统儒学。成中英先生认为四书增补荀学,符合历史逻辑的义理精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03: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孔儒是传统儒学基础化胚胎期,有三层意蕴:一是还原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儒历史逻辑本然,存在决定意识,决定思维。不要以现代思维过高地褒誉孔孟,过低地贬黜孔孟,恰如其分还源其历史逻辑本貌,予以正确评价。其实,船山论述儒学道体论三种模式之一,“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孔儒仁礼忠恕的道体模式。人格学品可为千古楷模,文理深化的文明向前,不可能千古固化,“前之人正心诚意则为圣人,后之正心诚意则是腐儒”。五四后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出了不少腐儒,也出了不少反儒斗士。还原孔儒的历史逻辑本来面目,实质也是还原孔、孟、荀、《易传》理论循序的原真理路。以静止固化形上教条的观点看待孔儒,言必孔孟,中断了孔儒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自宋明理学摒弃荀学,异化《易传》,孔儒历史逻辑义理体系失真,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时空。满清文化逆转的恶性祸害,导致五四运动后现代文化研究的百年乱相路,至今触目依然。定论孔儒为传统儒学的基础化胚胎期,文化义理精深!
二是定论为基础化胚胎期的肯定阶段。开创论理学时代,建构应该之理的儒学体系,仁礼忠恕和性与天道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走向哲学观的理性雏形。也有曲折反复当然之理的否定阶段,“蔽于一曲,闇乎大理”,定理内修的唯心教条。船山论述儒学三种道体论模式之二,“合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达于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分割了心物矛盾辩证的“不因乎物”,“合于天”的“执其常而不达于变”,人事当然的尊卑定理,执持天理浑然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性即理与心即理。心物断隔不通于人,失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抑情制欲的道德内修;失天道酬勤的习以性成,滞弱理在气中,命日降而性日生的气质之性,失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异化人性自然和心性实然的唯心教条!宋明理学定理内修的唯心教条,摒弃荀学,异化《易传》,文化恶果是儒道佛社会人生观理论的盛行。续后的百姓日用皆道负面,被满清逆转恶化成民族劣根性。哲学理一观,从张载正蒙弱势,到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更高复归阶段,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业已完成,却流离失所于后人认知的坎陷中,传统儒学第一个哲学圆圈流离失所的文化因果,历经五四运动后的文化研究乱相路之风风波波,跌跌撞撞,文化接轨古今转换过程未果,第二个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
三是定论为基础化胚胎期有哲学圆圈三阶段,连接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基础理论。即孔儒原真理路走向的哲学观雏形→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传统儒学哲学观→现代儒学的哲学观。
(1)孔子的仁礼忠恕,经过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两次大动乱期后,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折腾,该要质变提升,船山人道理欲观的天下仁恕。性与天道通贯的立心立命,逻辑提升天道酬勤通贯的性命学,“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天道元亨利贞。孟子恒心恒产的安居乐业,转换成为往圣继绝学的理论实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宜人社会文化大环境的理道定所。孟子反身以诚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逻辑提升为天下至清至明的“抑不域之以方所”,“动而应乎心,喜怒作止之几形矣;发而因其天,郁畅舒徐之节见矣”。荀子精于物者与道者的物物道,即张载“物物为能过化,性性为能存神”的物物道,逻辑提升为船山论述的儒学第三个道体模式:“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荀子裕民生活层次的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义调理的物欲观,逻辑提升为美好生活层次的人道理欲观。荀子政制理论,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逻辑提升为“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荀子解蔽说,逻辑走向的哲学理一观,张载天之能参的神化中正,一故神,两故化的一物两体;船山将神化的一物两体转化为两体理一,以人事天,形上導的哲学理一观,神理思维辩证与神参应用辩证。神理于理气,神参于天道酬勤的性命学。理气、性命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易传》三道三才,逻辑提升为仁礼本体,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体用中庸。易与天地准的形上導,与弥纶天地道天地人参的形下器道,道器层次的逻辑提升,形上導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存在音容天的天地神参。存在音容天的心性唯物,“容有迹而音无方”,“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心性辩证,“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人文化成天下的哲学理一观,心性的唯物与辩证。汉唐的经世致用,治乱循环的王朝正常陵替,有道伐无道藉可通行,形上文政沿用的孔子礼有损益论,再不能适应盛唐过后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逻辑质变的新阶段:文理的会通古今通义,通经正经接着讲;政制经世治用的民生致用,接上荀子王制理想的强国裕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03: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2)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形上文理该要发生质变。船山的人道理欲观所表述,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在商品经济时代则是: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遵循人道诚信义理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人道诚信义理会通的古今通义,哲学观理论与时深化。更无转折的于天理达人欲,也进入须有安排的行列。国家干预经济,顶层设计的须有安排,衍生并兴旺系列的应用性社会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性学等。哲学观与应用性社会学科的共通发展,商品经济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特征。自然经济时代是哲学观与社会人生观并存的理论特征,社会人生观理论有助于哲学观理论的文明向前。遗憾的是:由于君主专制二千年的文化环境,盛唐过后制度衰弱和文理伪敝,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掩盖了以改善世界建设宜人社会的哲学观理论之光辉,走到今天,满目疮痍。“存在即合理”的命题,哲学观予于反思,文化大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事实,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哲学观宗旨:改善世界为宜人社会的文化大环境。社会人生观的理论宗旨,适者生存的理在气中。治世道德做人的心性文史,;乱世心性质野的道佛通行,道家浮沉自然与佛门空境幻化,善性做人的心性文史。同一命题,哲学观与社会人生观不同角度的各言其是,实理与浮明的截然分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07: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3)实理,明钦一体的诚明实德,理欲辩证的物理事则。明,形上導明诚明明德的“圣人之‘明’”“‘明’之所照而必‘钦’,‘明则诚’也”。明明德于形下器道的诚明实德,“‘钦’之所存而‘明’生,‘诚则明’也”。明诚与诚明,实证实效乃诚。“‘诚’者实也,实有天命而不敢不畏,实有民彝而不敢不祗;无恶者,实有其善,不敢不存也;至善者,不见有恶,不敢不慎也。收视听,正肢体,谨言语,慎动作,整齐寅畏,而皆有天则存焉。则理随事著,而明无以加,‘文、思、恭、让’无有不‘安’也”。
理随事著存天则得其实,“钦”者条理无违,明以钦为本的乾坤合道。“‘钦之为言,非徒敬之谓也,实有所奉至重而不敢褻越之谓也……物之飞潜动植亦物也,民之厚生利用亦物也,则其为得失,为善恶者皆物也。凡民之父子兄弟亦物也,往圣之嘉言懿行亦物也,则其为仁义礼乐者皆物也。若是者,帝尧方日乾夕惕以祗承之,念茲在茲而不释于心,然后所‘钦’者条理无违,而大明终始,道以显,德行以神……食色者,礼之所丽也。利者,民之所依也。辨之于毫釐而使其则者,德之凝也,治之实也。自天生之而皆‘诚’,自人成之而不敢不‘明’。故以知帝尧以上圣之聪明,而日取百物之情理,如奉严师,如事天祖,以文其‘文’,思其‘思’,恭其‘恭’、让其‘让’,成‘盛德’,建‘大业’焉。心无非物也,物无非心也 故其圣也,如天之无不覆幬,而‘俊德’ 九族’、‘百姓’、‘黎民’,‘草木鸟兽’,咸受化焉。圣人之学,圣人之虑,归于一‘钦’,而‘钦’之为实,备万物于一己而已矣”。
哲学观的思维辩证:神理之明诚,神明形下器道诚明实理。诚者实也,民之厚生利用的富有大业,“实有天命而不敢不畏,实有民彝而不敢不祗”;明诚,明明德于形下器道的诚信明德,日新盛德;明诚明明德于形下器道诚信明德的物物实德,“仁义礼乐者皆物也”。“自天生之而皆‘诚’,自人成之而不敢不‘明’”。神天人继善实理之诚,天理达人欲;成之者性日新盛德之明,人欲见天理,思维辩证的明诚導。
哲学观的应用辩证,神参的明以钦为本,形下器道的诚明实效。形下器道的仁礼本体,仁内礼外,仁心主持的健康心性;实效实证的明德与实德,礼义行为规范的健顺心性。形上神導,智内神外,智内,实理思维的神理導理气,神性的仁智与心性的仁礼。神外,神参的理势天導向成然人参的音容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性命通贯的天道酬勤,实践理性于实理验证的应用辩证。“圣人之学,圣人之虑,归于一‘钦’,而‘钦’之为实,备万物于一己而已矣”。明以钦为本的钦者生成,效法乾元易知的坤道能与知,“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大有,“‘钦’之为实”,备万物于一己,“心无非物也,物无非心也”,智内神外辨正的心物一体,仁礼本体与存在音容天。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以文其‘文’,思其‘思’,恭其‘恭’、让其‘让’”,神導价值观的“成‘盛德’,建‘大业’” 
神理于理气的诚明实理,神参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诚明实效。诚明的实理与实效,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无恶者,实有其善,不敢不存也;至善者,不见有恶,不敢不慎也”。如何造就无恶者的成性继善弃性恶?有善者享善果不吃亏的文化大环境?《人民的正义》电视剧,将文化正义的价值观提出来,令人深思!
(4)浮明,更多指适者生存理在气中的社会人生观理论,相对于哲学理一观而言:“而于道之诚然者,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同是性情相需的中庸体用,中为心体庸守常,抑情制欲的情罪路,不是毁了以实言之的体用中庸?毁了理欲辩证的性为情节情功路?同指事物运行道,佛门生驻异灭的空境幻化,不是毁了人道仁义礼智推动的天道元亨利贞运程?老子虚无自然的与世浮沉,从老子时代重心于无为自然,走到汉初重心于无为政治;再走到儒道佛三教鼎立和互补,重心于无为人生,不是毁了“循理而应乎事物”,天道酬勤通贯的性命学。“求‘明’之害,尤烈于不‘明’,亦至于此哉”。治世道德的宋明理学之“明”,治极而乱,礼崩乐坏的质野心性。抗衡质野,出现乱世道佛之“明”。治乱循环衍生浮明理论的儒道佛善性文化,失中庸质文的心性文史。持续治乱循环成然儒道佛互补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因果结局是百姓日用皆道的自扫门前雪,恶化成民族劣根性。浮明理论迷惑性极深,似是而非。实理与浮明,同倡道德循天理,同斥质野心性。浮明理论言仁义行,不言非行仁义;言立人之道曰义,不言生人之用曰利;言以性正情的情贞路,不言性为情节的情功路;言存理去欲,不言无欲理迹废的理欲辩证的共同富裕;言适者生存的善性文化,不言人能弘道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正因为倡行善性文化,抗衡心性质野,陷入浮明肤浅的迷途,“蔽于一曲,闇乎大理”,却往往可以高亢激昂,“其丽于‘文’,则亦集形声以炫其荣华也。其丽于‘思’,则亦穷纖曲以测夫幽隐也。以言乎‘恭’,则亦辨贞淫于末节以致戒也。以言乎‘让’,则亦揣物情之逆顺以弗侮也。恍惚之间,若有见焉;窅寂之中,若有闻焉;介然之几,若有觉焉。高而亢之,发于九天;下而沈之,久于九渊。言之而不穷,引之而愈出”。深深感概荀子“蔽于一曲,闇乎大理”的解蔽说。文理伪敝成天下私蔽大患,流俗质野的礼无法。船山痛斥:“‘浮明者’,道之大贼也”。
实理与浮明之间,不同理论性质的泾渭分明。理论混淆,鱼目混珠,张冠李戴,致哲学观式微。如此的文化形态,阻塞着商品经济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正常通行。浮明理论盛行,何言文化复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04: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5)马哲中国化,即现代儒学体系。时空性文化接轨的理论基础:船山学。马哲的物质与精神的基本理论,存在音容天的心性内外,传统儒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基础理论是质文中庸,应用理论是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天人诚道。能动理论是心统性情,性情相需的功贞情路,推动天道酬勤的天人诚信道。马哲的唯物辩证,“容有迹而音无方”的顺乎物则,“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的疑乎人心,还源人的哲学本源,心性的唯物与辩证。“难得糊涂”是道家的无为自然,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何须研究心性学?何须研究人物之元,鬼神之绍的音容天?何须研究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民生致用?何须探究人情物理之数者?何须要研究天人之继善,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老子自然观,唯物辩证的理性雏形?与马克思并肩?相反,荀子精于物者与道者的物物道,礼义调理的物欲观落寞寂然,波及张载的民胞物与,“性性为能存神”于“物物为能过化”,船山的道体论也寂然不为人知。马哲唯物辩证的“错位”理解,真正的传统哲学观理论式微了。马哲的对立统一规律,传统逻辑源流,从荀子解蔽,《易传》刚柔地道地曰示的矛盾因果路,到张载天之能参神化中正的一物两体,船山形上導的神理与神参两体理一,形下器道实践理性的性命与理气两体理一。“相资以相成,相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潜隐世间未知,还是彰显辩证应用?质量互变规律,实函斯活的活之理,活之体与用;性情相需,体用相函,始终相成,大中涵化的中庸体用。实函斯活体用理论在船山学,尚未昭明!至于曲折反复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船山言及传统儒学三个道体论的历史逻辑循序,不是展现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哲学圆圈过程规律?以马哲为理论指导,却失理知于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如何彰显马哲?
(6)哲学观有鲜明的文化价值观。先秦时代物质生产力落后,“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追求生活富裕,成为时代旋律,心性愿望。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荀子物物道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盛唐后,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成为时代旋律,心性愿望,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宋明理学及道佛文化,都跌倒在共同富裕实理的认识问题上。立心于道德的定理内修,立足实相为空境的幻化人生,立足于虚无浮沉的无为人生,“无欲理亦废”的心性文史。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习主席在十九大提出的文化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论源根,也是哲学的文化价值观,理论源根出自船山的人道理欲观。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与道体论逻辑连体,“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的存在音容天,即中奏天理道定所的社会效应,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终奏物,习主席所说的发展不充分矛盾;人天物道体的均一之化,一是逻辑提升荀子物欲观为人道理欲观,“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二是防避不必要的曲折和反复造成的人事险阻和心性损伤,造成哲学圆圈否定阶段循环往复的坎坷和灾难,周期愈长,反复次数愈多,承受的灾难愈重。均一之化的“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即习主席所说的发展不平衡矛盾。习主席十九大明确提出的新矛盾论,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论源根,也是哲学理一观所要应对和解决的新矛盾,理论源根出自船山的道体论。哲学理一观以改善世界为宜人社会为宗旨,有明确的文化价值观,应对和解决的新矛盾论,足以泾渭分明理论甄别于哲学理一观与社会人生观。凡是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理论,抑情制欲的善性文化,都与哲学理一观所明确的文化价值观,应对解决的新矛盾论格格背道而驰。错位理解彰显的张冠李戴,导致真正的哲学观理论式微。所以,十九大习主席提出的文化价值观和新矛盾论,文化的正本清源,当泾渭分明将哲学理一观理论与社会人生观理论区分开来。奈何!文化的心性麻木与思维僵化。正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史,近七百年的宋明专制衰落史,二百六十多年的满清逆转文化史,百年的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史。浮明肤浅的文理伪敝,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足以掩盖哲学观光辉于式微的文化现实。理清文化焦点:能否明晰荀学和《易传》理性雏形的哲学观理论,孔儒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能否明晰张载正蒙说,昭显明清之际民本实学与心性启蒙的文化理论,昭明船山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哲学理一观的理论式微,社会人生观的理论盛行,恶果是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的循环往复。君不见,治世道德的文史心性,宋明理学的定理内修,不是在文革时期的现代重现?心性乱相时代的道佛文史,流俗质野,在官场腐败,引发反腐严峻当今时代的亲临其境,不是历史重演?从治世道德的文史心性,钟摆惯性滑落乱世道佛的文史心性。只要浮明肤浅的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历史重演与现实重现的循环往复不会止步!并非危言耸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成顺逆可否的理势自然!能让循环往复的恶性现象折腾中华文化?损伤中华民族?自然经济时代的形上文理,哲学理一观与社会人生观的理论并存;商品经济时代的形上文理,哲学理一观与应用性社会科学并存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现时盛行社会人生观理论的文化形态,如何通往商品经济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复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04: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孔儒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谈起,孔儒有发展系统的原真理路,孔孟开拓的仁心主持的仁礼忠恕,性与天道通贯立心立命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走向荀学,《易传》通往哲学体系的自然观、本体论、心性学与道器论,孔儒体系的肯定阶段。传统儒学基础化胚胎期的孔儒体系,有脉理传承的更高阶段,有异化孔儒的否定阶段。正视君主专制的社会实在,充分理解汉儒的初度异化,肯定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致用,方有盛唐辉煌。敏锐看到,魏晋南北朝的儒道佛三教鼎立,社会人生观理论入世了。不能容忍盛唐后逆道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政治逆道的忠君报国忠诚异化,阳儒阴法的独尊儒术,靠接法家的尊卑定理。文理逆道的唯心教条,心即理与性即理的定理内修,丧失儒学民本共由理道的存理去欲。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儒道佛互补,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掩盖哲学观的理论光辉。更不能容忍是满清的文化逆转,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掉落认知坎陷,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被终结,儒学最高理论水平的船山学被荒芜。逆道靠接法家的宋明政道,进一步恶化为赤裸裸法家专制的君师一体,治学一统;逆道唯心教条尊卑定理的宋明理学,推之至极的以理杀人,专制森严的礼教食人。悖逆于宋明理学的百姓日用皆道负面,自扫门前雪实惠的社会人生观,进一步恶化为民族劣根性。满清逆转的文化大环境恶果,五四运动的批孔思潮,招致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当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已是百孔千疮的传统文化,备受压迫失去自持,话语体系、范畴体系和义理体系一一失陷,传统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也被西方心理学所取代,名副其实成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为了挽救和振兴中华文化的现代新儒学,立足于宋明理学为内圣基础的新内圣外王之道。内圣的宋明理学,非哲学观内圣,不以私意自蔽,不以私欲自累的道德内圣,唯心教条为腐儒的内圣道,无法摆脱社会人生观理论的羁绊。社会人生观理论盛行,引发治世道德通行的心性文史,人心乱相道佛通行的心性文史,杨墨的流俗质野,先后在共和国历程中发生。理论探究共和国的文革事件和反腐事件,据理承前启后的文化因果链路,不可能止步于共和国历史,当追溯到五四运动后的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史,追溯到满清专制的逆转文化史,追溯到盛唐后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宋明文政逆道史。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承前启后的文化因果链路,一环紧扣一环的思究辨析,解开一层层乱麻迷团,拨开一道道云山雾罩。探究人文哲理的唯物辩证,会通古今通义的通经正经接着说;经世治用的民生致用,坚执哲学理一观的文化价值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会通古今通义的通经正经接着说,从荀子政制理论的礼法合治,到船山“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乱世的法主礼辅治理流俗质野,返回健顺正常的中庸质文,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礼主,文理清明的天下礼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1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山道体论的“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存在音容天的中奏天,在君主专制的宋明时代,可以是治世道德,乱世道佛,善性文化的社会循环;始奏人的质文心性可以是文史与质野道走的心性两极;已成的物质生产水平,近乎停滞的守其常,不会因社会动乱和心性的文史质野而倒退。正如荀子所说:“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究吉凶因果所以然之理,《天论篇》述理,一是强本节用的礼法合治,非本荒而用侈失纲伦,荀子的《王制篇》,述理王制理想的强国裕民,藏富于民的精于道者兼物物,二是“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繁,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解蔽于诸子的“蔽于一曲,闇乎大理”。三是“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文理繁,睿智于心性现象错综复杂的情用省,性命通贯天道的精于物者物物道,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义调理的物欲观。究天行有常的吉凶所以然,物质经济限定人的屈伸物欲,容有迹而音无方;物质经济正负的吉凶走势,疑乎人心“音以节容”的易简知能。形上文政導的社会效应:释放还是制限着心性活力。理有顺逆的世间自然,更有屈伸物欲的理道必然。必然而自然,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人性自然和心性实然的自然而必然。正如盛唐后的顺乎物则走势,不会因宋明政治的逆道,宋明理学逆理而导致物质生产水平的倒退。阳明过后的百姓日用皆道,引证屈伸物欲的自然与必然。负面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经满清法家专制的文化逆转,恶化成民族劣根性。同是法家专制的暴政文敝,秦王暴政经不住有道伐无道的二世而亡,满清却享受着康乾盛世的荣耀和满足,延续二百六十多年的政治统治。法家治国相类,心性的文化性质却是“今时不同于往日”,因果结局也是“今时不同往日”。暴秦亡史的后人借鉴,经过政制另一极端的汉初无为之治后,实现君主专制常态的独尊儒术,汉唐经世致用的专制生长期。经世致用天地人参的更高阶段,盛唐后文理睿智精深的天地神参。神理于理气的思维辩证,神参于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应用辩证。所谓乾隆盛世的荣耀,却埋下了心性负面祸根,自扫门前雪成一盘散沙的心性积患。社会正能量日渐被弱化的社会正义、人民正义和文化正义,换来是强虏侵凌的家仇国恨;形上文理和人文文化的历史倒退,带来近代和现代中华民族命途坎坷灾难的因果链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