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9|回复: 0

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3 2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 J: Z, d1 t0 z( c! i% ~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 Y- o& C+ X6 T  R1 s6 P' y
/ T8 F5 R& J8 E  梁涛,男,1965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J) v+ `1 d& C9 B1 [7 w9 ~
  2016年4月,当选为2015年度长江学者。
: `1 g" {) h7 {% w! J lt3802.jpg
/ Y% z* N2 i, ^4 O& O  中文名:梁涛
* d+ |9 [  |8 i: K8 C' F! N  国籍:中国( D$ J- ?' w7 h
  民族:汉
' ~6 z7 T; t* \  V7 P3 C& o  出生日期:1965年6月. w& M0 v3 Y1 O) ^& n* ~% H
  职业:教授5 F) _( `* x" z! H. j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
/ F9 y4 v" d2 N0 O  t! ]* d  @4 ^" h7 q: U$ B
  个人简历
& @6 j( a2 m: O( [1 ]7 u! e  梁涛,男,1965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化部“孔子文化奖”推选委员会委员,孟子研究院秘书长,邯郸学院“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5 N( r6 e" |# _1 I8 G5 o  2016年4月,当选为2015年度长江学者。
5 h0 b; q2 _: _7 A
& o( P3 y8 N: \6 l: d6 P1 T9 a  研究方向
% _$ Y) g& V9 l0 Q  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出版《訄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先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思孟学案》(中华书局2016年)、《孟子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曾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5)、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6—2007)、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2011),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3),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访问学者(2014),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5)等。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9),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支持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支持计划(2014)。《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北京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0),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2012),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2012),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2013),首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2014)。获第一届中国哲学史学会“学会奖”一等奖(20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首席专家,组织两岸三地出土文献研究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文学院发起),任中方负责人。主讲课程有《中国思想史研究》、《论语研读》、《孟子研读》、《老庄研读》、《先秦诸子概论》等。长期面向社会举办各种国学讲座,包括《老子的永恒智慧》、《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的管理智慧》、《〈大学〉与人生修养》、《论语的人生智慧》、《儒学与管理》等,受到欢迎。
8 a! F( h' I6 d. H/ u) Y3 H0 Q' |  J% L+ ~7 Y& H" g( p
  论文+ Z; V* M3 t8 C" \! z
  中文论文:$ v, L+ K! ~; V
  1、《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哲学研究》2003年4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6期转载。*
- T; z' b! \' o% \, n  2、《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6期转载。*7 i& i9 t( A! h# A
  3、《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哲学研究》2005年5期。1万字。*) J' C+ A# Z9 q
  4、《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哲学研究》2007年7期。1万字。*
* B" b& l2 G& J& m) Q! @  5、《论早期儒学的政治理念》,《哲学研究》2008年10期。《新华文摘》2009年3期论点摘编:“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蕴含”。# E+ H5 m! k2 u* Z! M8 m3 l
  6、《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哲学研究》2009年7期。1.5万字。3 _8 E, K- s6 n8 s& }) P
  7、《“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哲学研究》2012年10期。1.2万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1期转载。《新华文摘》2013年4期论点摘编。, M2 m8 F2 S4 }  }$ t
  8、《〈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本意发微》,《哲学研究》2013年12期。1.2万字。
* w! y% U4 A* i: F* W  9、《荀子人性论辨正——论〈荀子·性恶〉的性恶、心善说》,《哲学研究》2015年5期。
) d5 w' i! T1 ?5 }' |+ A$ ~  10、《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中国哲学史》2004年4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2期转载。
2 |3 e) H; ^( A& G  W7 q/ p  11、《〈大学〉早出新证》,《中国哲学史》2000年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11期转载。/ q0 c  [! W- f4 r( [* `) e
  12、《思孟学派考述》,《中国哲学史》2002年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12期转载。
0 \! @' v8 N: r; J/ F  13、《“德气”与“浩然之气”》,《中国哲学史》2008年1期。*& k7 `& D) J' Y0 t( q* f
  14、《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中国哲学史》2015年2期。' I4 X1 W" e( W6 g4 V$ n4 p
  15、《简帛〈五行〉新探》,《孔子研究》2002年5期。1万5千字。*
; l: b) f1 d9 Z# o& [  16、《简帛〈五行〉经文比较》,《华学》2001年5辑。1万字。3 G2 G: l8 a$ v& @& a: V
  17、《荀子对“孟子”性善论的批判》,《中国哲学史》2013年3期。1.2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3期转载。
* [0 L% h1 O! q; v# O9 i  18、《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与重构》,《学术月刊》2009年2期。《新华文摘》2009年14期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6期转载。*
! Z) e% A) G& S" x: o  19、《仁与孝——思孟学派的一个诠释向度》,《儒林》2005年第1辑。3万字。
  l# H+ V( J0 w4 ^9 Q$ k+ i! r9 {  20、《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管子学刊》2005年1期。1万字。+ c# t: F6 s) N
  21、《〈论语〉在汉代的地位及流传》,《史苑》2004年4期。1万5千字。! [6 G5 _4 Q  B8 n& v' }$ J* }
  22、《早期儒学的“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光明日报》2003年8月5日。4千字。4 p6 e) C" n8 W7 @9 i$ Z
  23、《孔子学〈易〉考》,《中国文化论坛》2000年4期。8千字。
' K5 J! o* w$ O& s7 n  24、《孟子的“仁义内在”说》,《燕山大学学报》2001年4期。1万字。6 I9 W0 X) w- w2 i
  25、《荀子与〈中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5期。1万字。*) \% e, k* F) T
  26、《荀子行年新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1万字。' W8 [6 C+ }" k% k% {, R$ V; X
  27、《荀子“天人之分”辨证》,载《赵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万字。
/ H0 T' }8 h6 B) G. ~  28、《〈唐虞之道〉“孝之杀”的思想史意义》,载《儒学评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万字。8 b/ V2 }. ~; s/ v  m) I7 @
  29、《子思〈缁衣〉〈表记〉〈防记〉试探》,《中国儒学》第1辑,2006年。) S+ ]8 c/ X" _4 |% q
  30、《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中国儒学》第2辑,2007年。
5 V' U( i* c9 f, i; N1 M$ S  31、《竹简〈性自命出〉与早期儒家心性论》,载庞朴主编:《古墓新知》,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版。2万字。
) p# @, F% ^. m2 G. B# h  32、《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2001年第1辑。2万字。
# G% @: Y: h& w+ a5 U3 [& H  33、《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夏之卷。1万字。: U! n1 {" L" s* p# g) g
  34、《孔子思想中的矛盾与孔门后学的分化》,《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2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I9 S5 S9 l2 V! P9 v  A8 g) ]
  35、《从竹简〈穷达以时〉说到孔子“知天命”》,《中国文化论坛》2003年4期。1万字。
8 U! z" j) {4 p  36、《试论传统农民的的社会成分与阶层、结构》,《唐都学刊》1997年3期。1万字。* e" b/ z) y0 @( q! [
  37、《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农民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人文杂志》2000年2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7期转载。3 l% ?+ L1 p$ J" U9 m& c/ J6 K, S& {! J
  38、《中国思想史上的“思孟学派”问题》,《哲学与宗教》第2辑,2008年10月。1.5万字。& J# n+ J" z0 d! M0 D$ l
  39、《如何理解“释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2月16日。0.6万字。: Q4 |6 k, X, b' H$ O1 y( s& A% j
  40、《清华简〈保训〉的中为中道说》,《孔子学刊》第2辑,2011年。1万字。
! T3 @% ?' |! ^/ ]  41、《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上)》,《国学学刊》2011年4期。1.5万字。% Q9 J! W0 y4 n' b6 g0 V
  42、《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下)》,《国学学刊》2013年3期。2.5万字。
. U3 e+ b9 d3 T  43、《郭店竹简与〈中庸〉公案》,(台湾)《台大历史学报》2000年第25期。2万字。. h% ~$ u2 O3 o
  44、《20世纪以来的孟学史研究》,《文史哲》2012年6期。1.4万字。6 i* U# H% K& H
  45、《二重证据法:疑古与释古之间——以近年出土文献研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2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3年第1期转载。2 p7 y. C! ?: l/ i/ E
  46、《二重证据法与古书的反思》,《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0.8万字。《社会科学报》第1368期《学术看台》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3年3期转载。《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1368期观点转载。
1 c0 g+ X6 U3 z: s  47、《超越立场,回归学理——再谈“亲亲相隐”及其相关问题》,《学术月刊》2013年8期。1.5万字。" X  a9 i- z( o* D- W) C, c
  48、《郭店竹简与“君子慎独”》,《光明日报》2000年9月15日;全文又见(加拿大)《中国文化》2001年9月号。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11期转载。*. X/ @9 o+ A  U: f3 k* Q
  49、《开展孟学史研究,发掘中国文化的清流》,《国学学刊》2012年3期。0.7万字。其中三千字以《作为中国文化清流的孟学》为题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年7月4日。
7 V) I/ K' E& R3 a4 }% I  50、《“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互相纠正错误吗?——〈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之检讨》,《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4期。1万字。
! B1 H0 R& B$ h( p* t5 e  51、《国学的定位与经学、史学》,《国学学刊》2011年4期。0.5万字。9 b% H7 ]) Y% Z1 _7 u8 s
  52、《“新四书”与当代经学的重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4期。0.7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9期转载。( D6 P( L$ o! T, v( [
  53、《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兼论〈礼运〉的作者与年代》,“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1.5万字。0 Q5 p3 [- x5 b- L
  54、《〈大学〉新解——兼论〈大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中国哲学》第23辑,2001年。1万5千字。
+ b  e6 U4 n4 c  55、《怎样读孟子》,《中华读书报》2015年7月15日;《新华文摘》2015年19期转载。* A3 g4 p+ O# k; m7 ^
  56、《王安石政治哲学发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3期。
' J/ i; W5 G" E4 i' w  M, W7 q  57、《不是请回上帝,而是多元一体》,《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1期。0.6万字。
2 Q5 N" b) {6 \, L1 K" `$ N
' P# z' z2 ?* I/ R) \9 X# l+ i( N  英文论文:
. ?; S* O: p* W  1,“Mencius and the tradition of articulating human nature in terms of growth”, 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2,2009.0 p, V1 r, {. e: E' w& W
  2,“Political Thought in Early Confucianism”, 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5,2010.9 I7 C% v" `9 c( f4 w( @
  3,“Returning to ‘Zisi’:The Confucian theory of the lineage of the way”, i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Supplement to Vol. 37 (2010).
- x. P; U% O( n  4,”The Baoxun Bamboo Manuscrip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Confucian Daotong Revisited: With a Discussion of XunZi’s Status in Daotong”,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 Vol. 35, No. 1.
0 w$ f1 s9 z: E8 t( A" K" e  5,“The Significance of Shendu in the Interpretation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ZHU Xi’s Misreading”, in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2014,Vol.13.
* U# o0 N; ~7 a. i: O2 q/ z  6,Thinking Through the Notion of ‘Relatives Covering for Each Other’ in Comparison with ‘Covering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Fault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2015,Vol.46,No.3.2 ^; e1 s  A8 l7 f
5 J" z' D/ v) l- `$ e
  书评
' o& M1 ^: ~$ [/ t, p  1、《疑古、释古与重写思想史——评何炳棣〈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香港)《二十一世纪》总87辑,2005年2月号。8千字。
7 A3 @6 K" e  E( I& X' l2 p/ M  2、《走出“疑古”,重建古史——读李学勤、郭志坤〈中国古史寻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 7千字。
# {7 Y- n, Y2 f- h1 M0 |  3、《儒家的制度化存在》,《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5日。4千字。7 U$ d. ~* S6 a7 R  P  X+ |( {
  4、《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证明》,《东方论坛》2004年2期。4千字。
* G5 {2 V  J. Y: \2 {1 q8 y! f  5、《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4日。
' M0 N" ^: y1 ~  6、《庞朴先生的学术贡献》,《邯郸师院学报》2006年1期。- V( o6 ?$ C1 `6 e  C: D( G
  7、《在中国思想的世界里——林同奇谈史华慈》,《中国哲学与文化》第4辑,2008年12月。: p: r8 O7 j' {; |1 v! o- ]  p/ r
  8、《激进与保守之间——“五四”九十周年回望》,《中华读书报》2009年5月13日。* x/ g3 e. r/ V3 D' [% x- [$ w
  9、《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刘泽华先生王权主义的“国学观”》,《光明日报》2009年12月7日。
: u4 F0 u( |) y& x1 p; [2 ]  10、《老子、经典诠释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光明日报》2006年6月20日删节发表;全文发表于《中国思想史通讯》2006年1辑,收入梁涛主编:《经典 诠释 方法——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y3 D; f6 ~) u, R1 e  11、《国学、实验主义与中国文化的重建——安乐哲教授访谈录》,《国学学刊》2009年2期。1.7万字。& Q+ B; N. r( X3 l( U
  12、《国学、经学与本体诠释学——成中英教授访谈录》,《国学学刊》2010年1期。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2 N- ]2 v, S; H0 N  13、《思孟学派:义理与考据之间——梁涛教授访谈录》,《现代哲学》2010年4期。1万字。
: w2 Z" z6 V6 i# w& y2 H  n  14、《应该将〈荀子〉纳入儒家的“新四书”》,《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2日。0.3万字。
) o& [: x  L) Q4 v  15、《关于儒学的通信》,《国学新视野》2012年夏季号。' |5 d* ^% d* a) e6 m/ |9 Y, A( G
  16、《还儒家一个整体面目》,《中国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 y$ O$ a' ?  e4 M
  17、《“新四书”与“新道统”——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日。0.5万字。
0 `6 c+ F& `9 t  18、《学术界忽略的学术力作:〈宋儒微言〉》,《中国科学报》2014年10月10日。
5 f4 X2 N% \3 n  19、《国魂之学与学科之学》,《光明日报》2014年11月4日。0.7万字。0 x( I9 d( A0 \" ]1 @

2 I( O5 a; E& A$ 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