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回复: 0

海城起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3 22: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7-3 22:52 编辑 ( P1 r7 X8 K3 e. G

, ~% A0 }, ~9 r0 l海城起义0 o2 x+ G0 y8 b; t: s
来源:军事人物+ R0 B/ {% A3 o
: S3 z# V7 F' B0 J# R! ?# E( t+ i, l
  1946年,国共双方在东北处于胶着状态。一场起义,使双方的力量布局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了辽沈战役的最大转折点。而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关键。
) j) J4 }6 S7 U hcqy1.jpg 9 l- M# @4 v$ V2 V
  名称:海城起义: }1 i+ V. U" p# U  H) q
  地点:东北处8 Z$ [  l, Z9 {4 H, ^2 R9 `
  时间:1946年) a' `1 n, _% f% }: \: ^6 Y
  参战方:国共双方
: l- D4 F1 n3 |/ y) G  主要指挥官:滇军——原国民党军第60军184师长潘朔端(1901-1978)
9 l! f& H  A; y) c psdaf1.jpg
. w4 g8 Y* ]0 ]& z  概况 - F0 X% B" ]3 ^8 |! t  V
  海城起义简介
+ n8 w8 Y' q' E$ \  这场起义,就是被朱德(1886-1976)总司令赞为“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的海城起义。这场起义的主角是滇军——原国民党军第60军184师。
& v# B& G/ S0 c. S2 [ zdh300.jpg ( A5 F1 W: B3 h" X$ p
  海城起义概况
$ r3 l! t! ]) w& x. q) B7 _; M: ?" i  1946年春,蒋介石(1887-1975)调兵遣将向东北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双方进行了秀水河子战斗和本溪保卫战等战役。
5 `% J! e8 H- O5 w jjs0c58f.jpg 8 c- b7 q' J  P) o& w4 |' C; T
xshz00ti.jpg
$ o! X8 G" a) l8 F- k( X bx1e53c2.jpg
4 Y8 N1 T4 B# }& y  5月上旬,民主联军在四平的抵抗陷于严重被动,党中央不得不考虑主动放弃四平,变阵地战为运动战。问题是,四平街为长春路要塞,四平一失,长春即不可守。党中央为此要求周恩来(1898-1976)向美蒋提出,以长春双方不驻兵或有条件让出长春,来换取国民党承认中共在东北其他地区的地位。但蒋介石断然拒绝,必欲打下长春,夺取全东北。- l* q" d' m- n) F& h* U
zel0f2dd.jpg
1 S# M% I, z! c- N  W4 ]  5月14日,国民党的增援部队新6军到达四平前线,并在第二天开始集中10个师的兵力,采取正面进攻和两翼迂回相结合的战法,对四平发起总攻。四平守军艰苦鏖战一个多月,伤亡已达8000多人,疲惫困乏,难以再战,加上防线左翼被突破,退路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林彪(1907-1971)于5月18日致电中央,陈述理由,并于当日午夜组织部队撤出四平,分别向南满、东满、西满转移。% h* n1 u% C4 E! f) q# Z4 W
lbs08d3b.jpg : x7 ~3 A) U/ B: G
  国民党军占领四平后,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北推进,先后占领公主岭、长春、德惠等地,直抵松花江南岸。但其势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再向北渡江进占哈尔滨。民主联军主力撤至松花江以北休整。
  P, ^0 O3 n5 V: g" d, @( E  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滇系第184师少将师长潘朔端率师部直属队和第552团大部在辽宁海城举行了战场起义。海城起义,成为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战术兵团起义的开端。这次起义不仅振奋了滇军官兵的冲天豪气,更为东北战场的最终胜利埋下伏笔,预示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 B( P" I$ Q) |# X/ ]7 F( [0 W  5月30日这天,正值蒋介石飞抵沈阳亲自督战,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当侍从室主任将潘朔端的通电交给蒋介石时,他气得大骂:“娘希匹,要走就早些走嘛,偏偏在这个时候拆我的台!”
. f$ ~1 _+ M/ N, g6 v& j/ V8 Q$ j  海城起义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6月6日,朱德总司令从延安给潘朔端和起义部队发电贺勉。朱德总司令在贺电中称赞此举“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邓小平(1904-1997)、刘伯承(1892-1986)的贺电说“这一光荣起义,给好战分子一当头棒喝”。
$ O! H5 m, I7 E2 b0 ~/ U2 X+ Z dxplbc20.jpg ' m3 M& a% _! {( R+ j
  海城起义的倪端,是因为潘朔端等将领经历了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排挤、倾轧,目睹了国共两党在政策主张、民心所向等方面的反差之后,由战场形势剧变骤然引发的。
: |& e  K2 y+ E* u4 R  潘朔端1925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与共产党人周恩来、叶剑英(1897-1986)、恽代英(1895-1931)等有过接触,从而接受了不少进步思想。次年毕业留校,在第六期入伍生队任排长。1927年春,潘朔端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3军8师工兵营任党代表,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不久,国共分裂,潘朔端因言行过激被清洗。此后两年,潘朔端与曾泽生(1902-1973)等黄埔同乡同学流落上海滩,以帮人开车为生。
! h7 Q6 S" _! v* P9 O9 K3 j* Z yjy03292.jpg
1 W* o/ V3 @5 l1 M4 t1 D ydy0p0.jpg
  S. {! C, E8 r  d& u/ l zzsh1.jpg : ^0 s# ^1 }( o( E
  就在潘朔端、曾泽生等落魄他乡之时,龙云(1884-1962)登上了“云南王”的宝座。1929年,为培养干部改造滇军,巩固权力,龙云派卢汉(1895-1974)的幺叔卢浚泉赴上海,将曾泽生等20余人请回昆明,在云南讲武堂旧址举办军官候补生队,卢浚泉(1899-1979)任队长,曾泽生任队副,潘朔端等任中队长。由此,培植了一大批执掌滇军兵权忠肝义胆的“龙、卢家将”。
# _8 E: G  ]8 k# y ly0331.jpg " I5 e5 }/ }- v8 o- x% _0 w
luhan1.jpg # V- i4 F. ^' j6 i8 T6 ^
lujq1.jpg
! U, b4 Y9 X& H* t1 Y! j" f  抗战爆发后,龙云在云南组建第60军开赴前线,卢汉任军长,潘朔端任该军第183师541旅1081团团长。台儿庄一战,作为全军前卫的潘朔端团以行军纵队与敌遭遇,被迫在平原地区顽强阻击由坦克引导蜂拥而至的敌寇,经激烈拼杀反复肉搏,为掩护军主力的战役展开赢得了宝贵时间。是役,潘朔端团伤亡惨重,潘朔端也身负重伤。
" |. \' X- h6 U9 C tezwp0.jpg + u1 E5 a9 s4 U) i; D
  潘朔端在武汉养伤期间,结识了曾住同一病房的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中共|党员苏石泉,随后,又结识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负责人罗炳辉(1897-1946)将军。推诚相见的交往,使潘朔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有了初步了解。回到昆明后,潘朔端有个侄子在昆明邮电检查所负责检查、扣压“禁书”、“禁刊”。从这条渠道,潘朔端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共两党的认识。$ ~; e3 c, e1 o5 E
lbh031.jpg
: S% f+ A& m3 ]  1942年,潘朔端出任第6旅旅长。1944年,第6旅改编为暂编第23师,潘朔端任师长。. J2 [3 t$ [: R+ l* Z% v  G
  1945年9月27日,蒋介石坐镇西昌,遥控指挥中央军进攻云南省政府所在地五华山,威逼龙云下台。不久,入越受降的滇军8个师被缩编为第60军和第93军两个军6个师,潘朔端于缩编期间,调任第60军184师师长。/ H: J: V& o" ~5 G& {4 G
  1946年4月,第60军和第93军被调往东北内战前线。第184师归新编第6军指挥,接替“中长铁路”鞍山至营口段防务。184师第551团驻防鞍山,师部及第552团驻防海城。让潘朔端耿耿于怀的是,长官部派来一名姓张的少将参军和一名姓彭的少将参军(兼海城县县长),带着一支39人组成的“谍报组”,携带一部电台,常驻第184师,监视其行动。
# e, E" e4 L. U0 ]$ ^2 O# A  对蒋介石嫡系部队骄傲自大损人利己的做法,滇军官兵十分反感。- E# O" H2 Y. ?
  慢慢地,潘朔端有了自己的主意。潘朔端的参谋长马逸飞(生卒年月不详)1927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曾经是昆明学生联合会主席。大革命失败后,因中共云南党组织遭全面破坏,马逸飞中断了与党组织的联系。此时,马逸飞虽然与党失去联系多年,但熟悉中共的纲领、政策,他发现了潘朔端的爱好后,主动建议其收听延安的广播。" P! v9 _# W: l) t( g
myf0d690.jpg
, L$ }' {- g0 @% y) Y, d* n  部队到东北后,潘朔端索性指定侍从副官王世臣每天晚上用发报机收信装置收听、记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新闻,整理成文后,装入机密卷宗,送师、团主要将领阅读,作为每日“功课”。- r1 O3 {  g  `$ E( y' P
  1946年5月,东北国民党军向北满民主联军大举进攻,并在四平地区展开激战。为牵制和打乱国民党军北进部署,配合北满作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配属辽南第1军分区保安第2团、第3团,向“中长铁路”南段发起了“鞍海战役”。
# T6 V* E$ G  r5 g# L5 D  5月24日4时,战役首开于鞍山,战至25日晚,守军第551团除团长张秉昌带少数人逃脱外,其余尽数被歼。' U* Z8 }0 s7 _7 s
  5月28日下午,第184师几位长官正焦急地等待着鞍山的消息,值班副官进来禀报,共军派来一挂马车,将551团的3位士兵送回来了,他们带来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及第4纵队首长写给潘朔端的两封信。9 x9 ]7 I! ~. O5 u1 n/ M' H8 w
  潘朔端展开信函:“……潘将军应认清形势,率部弃暗投明,与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反对内战,这才是你们的惟一出路。”看完民主联军将领来信的潘朔端,心情异常沉重。两天前,鞍山之战刚打响,潘朔端就急电长官部,请求火速增援。按说,鞍山若失,不但海城孤立,沈阳也门户洞开,沈阳城内又无正规部队,这危险,亲临沈阳督战的蒋介石不会不知道。然而,潘朔端等来的却是一道“战至最后一人一枪”的严厉电令。虽然,他被告之,长官部已决定派新编第1军(前第50师)和第60军182师(前第544团)等部队于5月26日前开赴辽阳集结,增援鞍山、海城守军。但来得及吗?新编第1军肯出力吗?
& G8 p! X. R; ]. d7 B  战局的进展印证了潘朔端的担忧。
, H9 x2 Y/ w% y, i  第182师是自家兄弟,受命后,迅即收拢部队,在昌图搭乘火车,星夜南下,于26日抵达首山,而后弃车,兵分两路,分别由军长曾泽生和副师长陈开文率领向鞍山疾进。结果,刚进至鞍北大沙河一线,遭到民主联军顽强阻击,被迫就地固守待援。8 S+ u9 t& w5 f! d" _$ G
  民主联军第4纵队围歼了鞍山守敌后,迅即调整兵力部署,一部打援,一部移兵海城。# c6 V4 j( I. m6 _3 U1 H( g. M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第4纵队10旅配属保安第3团完成了对海城的战役合围。根据作战部署,10旅28团负责夺取海城东主要屏障玉皇山,而后由城东、东南向城内突击;10旅30团负责攻占城北双山子高地;保安第3团由教军场一带进至海城南葫芦山谷,阻击大石桥增援之敌,并切断海城守敌南逃之路;炮兵团在榆树园子以北高地占领发射阵地;10旅29团为预备队。
2 A  b2 ]0 Q* g4 G6 _+ r- J: u  5月28日3时,民主联军第4纵队10旅28团2营开始进攻玉皇山,在连续炸毁守敌2座地堡后,攻占了玉皇山第一个小山头。随后,转入逐堡争夺的激烈战斗,攻击部队进展缓慢。战至22时,28团3营占领了玉皇山下的师范学校。) ^% a: C$ _  o% P$ u
  同日19时,第4纵队11师30团攻取海城北2.5公里处的双山子高地。
  z: i$ T+ M# T6 H$ u! U9 e  5月29日,民主联军第4纵队调整了兵力部署,第30团向城北发展进攻,第29团占领教军场后向城东发展进攻,第28团2营也加强了对玉皇山的攻势。
8 h' [* J0 G" E# I( p4 j7 T- c  当日下午,玉皇山告危,一部分民主联军已兵临城下,城内异常混乱。' Y0 X( Q& {6 i
  这时,沉默多日的潘朔端将担负实际指挥的副师长郑祖志(1906-1989)拉到一边,趁四下无人,悄悄说道:“这个仗不能打了,现在是时候了,我们趁此起义,投共产党!”' L1 Y5 ^" a7 M- M
zhzz1.jpg ( l! q) N9 p. H$ l
  此时,译电室里来了两份杜聿明(1904-1981)发来的电报,一份要潘朔端“死守待援”,另一份告之“明日将从辽阳派出援军四个团”。然后,滇军将士分析形势:援军182师主力准时抵达首山堡,他得先攻取鞍山,才能与我们会师,这至少要3天。而玉皇山一旦失守,别说3天,海城一天也守不住。若突围,一部分人也许能突出去,但从长官部对咱们滇军的一贯态度来看,即要你死守至一人一弹,若弃海城而走,我们还是罪责难逃。这叫既不能守,也不能走!滇军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 {# q) K# R9 T1 P6 ^- w duyum1.jpg
- ^0 ?/ v' s$ W4 G  要想顺利起义,必须做通第552团团长魏瑛的工作。在海城,魏瑛是个独一无二的实力派人物。没有他的首肯,就是停止抵抗也难。魏瑛被请到师部,一进门,没等坐下来,潘朔端就给他一个咄咄逼人的发问:“仗打到这个程度,你看怎么办?”
+ y: N; j+ E9 H, y" X  “怎么办?”一向视死如归的魏瑛扯开嗓门就吼了起来:“要打就拉出去打,几个团都到牛庄集结,拼个你死我活。蒋介石、杜聿明排斥异己,把我们当作交通警察沿铁路布防,指望新1军来援救我们?靠不住!他们巴不得我们早点被消灭。守海城就是束手待毙!除了我这个办法,难道同共军说不打了?”
7 E0 g+ w( y- I* d4 u5 `  “对,就是不打了!”潘朔端心中虽然七上八下,但仍然以平静的语气接上了话茬。  v1 w; t0 a$ z$ ~
  毫无思想准备的魏瑛愣了,半晌,回过神来,压低“嗡嗡”的嗓门悄悄问道:“想定了没有?”
9 A+ b1 K$ u# d4 D: C9 k! S  “想定了,走起义的路!”“那得赶快和共军联系!”众将领统一认识后,潘朔端亲自写了封短信:“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勋鉴:贵军倡导民主,实为潮流所需,我滇军健儿,远涉数千里,为黩武者牺牲毫无价值。贵军如能谅解,愿步高树勋将军后尘。潘朔端”
2 K8 [4 F, I# M1 j  据送信人陈正富回忆,出城没多远,跟在后面的高如松就不见了,于是,他坐在一块大石板上等候。一连抽了3支烟,还不见人影,只好一人提着二十响驳壳枪“顺着狭窄的山沟”往一座“闪着半明半暗灯光的小山村”方向摸去。在“连续通过十几道岗哨,接近村子时”,被民主联军哨兵发现,这才见了第4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1913-1986)和参谋长蔡正国(1909-1953),面交了潘朔端的亲笔信。4 E' j  k7 W2 @9 Q& T. k5 y
hxc835.jpg
+ R8 {/ k. r- m7 b' Q: l4 ] caizg1.jpg
# R- b$ i( }. `4 _. C# X  第4纵队领导用电话向上级请示后,下令停止炮击,按潘朔端信中约定,吹响了联络军号。随后,派出作战参谋邓东带上韩先楚的警卫员,随陈正富返城谈判,并带去三条谈判条件:
8 v) a7 T" Z( B; C+ t  一、驻海城的一八四师部队一律放下武器,撤出城外,到指定地点集中;% I5 c3 f) @0 V4 w( K
  二、下令给营口、大石桥一八四师部队前来汇合,由我军接防;
/ G: t: e1 A1 \0 Q3 [  三、国民党派的特务一律加以逮捕。
, a. w/ t4 i( G1 e% Q  潘朔端经过慎重思考,告诉邓东:除第一条建议改为“全部起义”外,其他条款悉数照办。" X! `8 p2 U7 f. b. C( W
  午夜1时,潘朔端将马逸飞派出,前往民主联军第4纵队指挥部,进一步协商起义事宜。
$ w2 V' E( j1 v8 ~; s# U  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和参谋长蔡正国耐心听取了马逸飞的陈述后,经向上级请示,同意了潘朔端的请求。' O* }9 F3 B. k9 i; @
  就在师参谋长马逸飞赴民主联军联络起义的同时,第184师战场起义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副师长郑祖志负责诱捕、扣押所有可能障碍起义的人,团长魏瑛负责掌握部队。
# W/ T$ @8 F* T- F2 j1 `  终于,枪炮声渐渐停了下来,黑夜中盼来了战场上难得的寂静。这北国之夜的短暂宁静,瞬间又被一阵清亮的军号声刺破。2 {. k' Y; \+ X6 \  Y
  “开始行动!”潘朔端下达了战场起义的命令。, P1 o0 A" s3 C; |# z3 F
  一辆摩托车从师部疾驶而出,师部特务连**排排长将潘朔端召开“城防会议”的请柬送出。随即,将长官部派来的两名少将参军,以及谍报组、交警总队的军官和骨干50余人一网打尽。
# u& ~7 _" Y9 d- j* Q  5月30日晨,按照双方协定,潘朔端率第184师师部直属队及第552团(前第3营大部)官兵撤出海城,由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旅28团护送,向解放区析木城开进。8 Z4 n( G$ b. F7 {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把阳光洒在起义官兵前行的路上。一道电波,刺破长空,将起义通电播向四面八方:“朔端籍隶云南,少年从军,每以卫护桑梓救国救民为己任……”. W5 F/ R  W. r. a+ c( {
lshycc55.jpg
. `. s) Q9 B9 v/ a1 q4 }% `
' Q- f& G6 a4 Z" D$ F7 S  L: 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