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3|回复: 0

[戏曲综合] 同里宣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4 2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里宣卷
来源:地方曲艺

  同里宣卷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的传统说唱艺术。吴方言区民间宣卷的一个分支,清同光年间即已盛行,以苏州古镇同里为传播圆心,流传于吴江各乡镇,并辐射至苏州南部,上海青浦,昆山,及浙江嘉兴、嘉善一带,在北部吴方言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同里宣卷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mjpq0.jpg
  中文名:同里宣卷
  发行地:江苏省苏州市
  盛行:清同光年
  形式:说唱

  简介
  同里宣卷的表演,是用吴江或同里方言进行说唱,韵散结合,人数一般3到8人不等,一人主宣,一人或二人应和,余人伴以乐器演奏。宣卷的表演方式简便灵活,即兴即演。同里宣卷一般每场3回,约3小时,开场时有乐队闹场,回合结束时有悬念,休息时有伴奏人员演唱等,以吸引听众。同里宣卷经历了由“木鱼宣卷”到“丝弦宣卷”的发展过程。人数由3到5人变为5到8人;曲调由简单的“弥陀调”、“韦陀调”、“海花调”,到借鉴吸收苏滩、江南小调、锡剧、越剧、沪剧及评弹的营养,形成新的“丝弦调”,有铃铃调、媒婆调、四工调、迷魂调、进花园调、哭五更调等数十种,曲调丰富,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内容上,传统的“木鱼宣卷”大多演唱改编自佛道经文的故事,如《香山宝卷》、《目连宝卷》、《猛将宝卷》、《观音宝卷》等,说唱因缘,演释佛经。“丝弦宣卷”则另外增加了民间传说、小说神话、戏曲故事等,如《珍珠塔》、《宝莲灯》、《一餐饭》,既悟俗化众,劝善教化,又狂欢娱乐,插科打诨,还有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小二黑结婚》、《红岩》等这样的现代题材和《婚事新办》、《计划生育》、《农村新风尚》之类的时事现实作品,曲目更贴近世俗,反映时代生活,情节营造也更曲折、多变,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艺术特征
  每个宣卷队都有自己的宣卷器具,主要包括桌围(红底黄字,上书宣卷班名)、鸣尺、手帕、折扇等,另配有胡琴、扬琴、笛子等乐器。
  1、按表演形式的差异,同里宣卷主要可分为两种:
  一是以许维钧为首的书派宣卷,又称“许派”。 宣者演唱时主要采用许维钧先生自创的曲调,即“许调”(俗称“韦陀调”)。说表主要采用苏州方言,并夹杂着一些吴江官方言,表演形式上吸收了苏州“滩簧”的风格特点,自成一派。脚本语言讲究韵律,文风细腻典雅,雅俗共赏,适宜在城镇演出。
  二是以徐银桥为代表的家派宣卷,也称“徐派”。宣者演唱时主要采用徐银桥先生自创的曲调,即“徐调”(俗称“弥陀调”)。说表主要采用同里及吴江地方方言,内容通俗易懂,穿插的表演也比较自由风趣,适宜在农村演出。因此家派宣卷也叫“农村派”、“改良派”。
  2、按乐器的选用及人员的组合形式来分,同里宣卷又可分为两种:
  一是木鱼宣卷,亦称“平卷”,乐器只有木鱼、磬子和碰铃。一般一人主宣,也称为“上手”,并相应敲打大小两个木鱼,木鱼下有垫子,一般用大米或黄沙装袋而成,一到三人和卷,并手执磬子、碰铃附和(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一面小锣),即“上手”每唱一句,和卷者均一起诵唱“南无阿弥陀佛”,宣唱者还可将卷本摊在桌上,定时翻阅。一般情况下,卷本上盖有一方用绸缎或布做成的带有花纹的“经盖”(类似今天的手帕),演出开始时掀开“经盖”开宣。宣卷时,艺人们冬穿棉布(绸缎)长衫或长袄,夏穿纺绸料制成的对襟褂子,宣唱的内容大多是传统剧目,如劝人为善、因果报应的故事等,多与宗教内容相关,如《香山宝卷》、《目莲宝卷》、《观音宝卷》、《猛将宝卷》等,同时也宣唱一些“私订终身游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等悲欢离合的故事。
  二是丝弦宣卷,亦称“花卷”。所用乐器有角鱼、磬子或碰铃、二胡、三弦、扬琴、竹笛等,也有琵琶、笙、箫、锣等乐器备用,有上下手及乐师共5—8人。丝弦宣卷的曲调比较丰富,在木鱼宣卷“弥陀调”、“韦陀调”、“海花调”的基础上,吸收了“苏滩”和锡剧“簧调”中的韵律,创作了一种新的曲调——“丝弦调”,同时还根据书情采用了江南小调、锡剧、越剧、沪剧及评弹中的一些喜闻乐见的曲调加以宣唱。宣唱的内容也涵盖古今,日渐丰富,不仅有传统的剧目,如《珍珠塔》、《玉蜻蜓》、《白鹤图》、《玉连环》、《双鼠奇案》、《合同记》等,也出现了不少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题材作品,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此外,有些宣卷艺人还结合现代生活,自编了一些唱段,如《婚事新办》、《计划生育》、《赌博害死人》等。
  同里宣卷主要以丝弦宣卷为主,演艺人员一般由上、下手及二到三位乐师组成。

  价值
  绵延久远、辐射广阔的同里宣卷是近代苏州宣卷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它的历史发展进程与苏州宣卷基本保持同步,是苏州宣卷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缩影。其次,同里宣卷丰富的文献蕴含着重大研究价值。再则,同里宣卷流变性、丰富性、群众性和教化性的特点体现了苏州宣卷乃至江南宣卷的典型特征,尤其是同里宣卷至今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活力,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在当地民间仍广泛盛行,它在演出、受众和程式上也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原先的传统,没有丧失自身的本真性、原生态,这是极为难得的文化活化石。
  2006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同里宣卷为第二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7年,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同里宣卷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分布情况
  宣卷,全称为“宣唱佛经宝卷”,在吴江境内流传已有百余年,以边讲边唱、边述故事(有时还配以丝弦伴奏)等形式,活动于民间。宣卷的流行地域范围,主要在吴江市的东北部,同里、屯村、八坼等地为最盛。20世纪40年代,吴江最有名的3名宣卷演唱者,分别创办了个人宣卷社团,如同里许维钧的“吴县宣扬社”,屯村闵培传的“艺民社”,同里金银桥的“凤仪阁”,盛极一时。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的宣卷内容与形式很不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演出活动日趋减少。进入了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已濒绝迹。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政治环境逐渐宽松,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富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受农民喜爱的宣卷在其发源地——同里以及周边地区的农村又逐渐活跃了起来,但仍未形成势头。到了90年代,演出人员逐步增加,并开始组班。1995年4月,同里镇小桥村的民间老艺人芮时龙率先组织了自已的演出班子,巡回于本地农村演出。由此,宣卷演出队伍迅速扩大。同里全镇23个行政村很快出现了10多支宣卷演出队伍,如芮时龙宣卷队、金志祥宣卷队、高黄冀宣卷队、张宝龙宣卷队、吴卯生宣卷队、沈宝根宣卷队、江惠康宣卷队、孙丈达宣卷队、闵培传宣卷队、张云龙宣卷队、邹达清宣卷队等,人数百余人。面对宣卷队伍的迅速扩大,同里镇文化站因势利导,加强管理。一是组织学习,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二是共同挖掘整理书目,尽量古为今用;三是为他们提供演唱材料,为现实生活服务;四是组织会演和重大节庆活动参演,在竞争中提高艺术水平。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于宣卷演出队伍的不断扩大,演出范围也逐渐扩展到江、浙、沪交界一带的农村。

  传承人
  【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新中国成立前的同里宣卷艺人以顾茂生、汪昌贤、顾计人、许维钧、袁宝庭、徐银桥、包朗舟、孙国贤等为代表,之后郑天霖兄妹师承顾茂生,许素珍姐妹师承兄长许维钧,另有陈雪珍、严仁荣、吴仲和等继承和发扬了同里宣卷艺术。作为第三代传人的胡畹峰、闵培传、吴卯生、沈祥元分别师承徐银桥、许维钧、吴仲和等先生。目前同里宣卷的主要宣唱老艺人则大多是第四代传人,以芮时龙、张宝龙、金志祥等为主,新一代也有传人,如肖燕、赵华、江仙丽等。

  保护传承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2007年,同里宣卷由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同里宣卷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里镇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同里宣卷五年发展规划。另吴江市委宣传部、吴江市文联、文广局和同里镇政府编著《中国·同里宣卷》一书,于2008年下半年公开出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