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5|回复: 0

[原创] 湖北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和万里长城——补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6 1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和万里长城——补遗
                 
                              楚灵王修筑“方城”的文献记载证据

   
   (《湖北潜江与中国最早的长城和万里长城》已经在此栏目发表多日,近日搜集资料,又发现了楚灵王修筑“楚方城”的有关文献记载证据,唯恐遗忘,特此补遗。)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楚文王为与齐桓公抗衡,北上拔申(都在南阳市城区)灭邓(都在邓州市城区)后,即在南阳北方地势险要之处建筑许多方形城,或作关城,或作为望台和烽火台如在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处,就有七个15米见方的方城遗址,在此不远还有鄫关城,再依山相筑了城墙,把城与望台连结一体,构成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号曰“方城”。其他诸侯国也依照楚国人的说法,称当初的长城为“方城”。在《左传》和《史记》记载中,始终称楚国的长城为“方城”,方城之名便由此流传下来。
     楚方城和其他诸侯国以及秦汉以后的长城所不同的是,楚方城南北墙体最宽相距380米,并有大大小小许多方形城和烽火台,而其他诸侯国和秦汉以后的长城,南北墙体比较规范和平行,方形城也较少。
   (附:河南方城县“方城”遗址照片。根据《方城县志》载:楚方城(长城)大关口遗址……南城垣北侧有土台7个,似为马面遗址。《南阳百科辞典》说:土垣北侧分布有7个大体等距离的烽火台或马面,皆15米见方。这个15米见方的城台,有些象现代的碉堡,高约10—12米,主要是登高远望,烽火报警。
[img][/img]
[img][/im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img]
[img][/im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论从历史记载还是从方城遗迹来看,楚方城决不是孤立的城堡和一般的城垣,而是大规模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即战国以后所说的“长城”。《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有长城,号曰‘方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叶东有故城……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唐《括地志》中记载:“故长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北连冀望山,无土之处,累石为固。”如今,在内乡县、西峡县还有“长城铺”、“长城河”的遗迹和地名。以上充分说明:南阳楚方城就是楚人修的楚长城。而当时的楚人就是当时在潜江地域的楚人,当时的潜江地域就是“楚国”的代称。
    《左传》写于春秋末期,关于楚方城的记载有许多处,除了在“文公十六年”中的“楚庐戢黎侵庸(今湖北省竹溪县),及庸方城”有一处方城外,其中没有其他诸侯国有方城或长城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时期,只有楚国和庸国有长城,其他诸侯国均无长城。(从《左传》记载看,庸方城比南阳楚方城出现得晚,并且不在“夏路上”,对其他诸侯国和长城的传播没有影响作用。)直到300年后的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争强称霸,或加强防卫,才学楚国在边境的地势险要之处筑造长城,但已不叫方城,而形象地称为“长城”。

     据《国语·吴语》记载昔楚灵王不君,……不修方城之内,逾诸夏而图东国。
     文中说楚灵王“不修方城以内”,言外之意就是“修方城”之外,其目的就是“逾诸夏而图东国”。楚灵王有什么行动,导致《国语·吴语》有此记载呢?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灵王说:“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其中的“今吾大城陈、蔡、不羹”,就是楚灵王在方城外大举建筑了陈、蔡、不羹等军事据点,所谓的“城”,就是修筑方城,这些新修的“陈、蔡、不羹”中,“不羹”包括“东不羹”和“西不羹”两地,意思是楚灵王在已有的方城之外,又扩展(城)增修了四个据点,明显就是为了“逾诸夏而图东国”,威摄中原的诸侯。
     楚灵王修筑的西不羹城,位于河南襄城县范湖乡宋庄尧城岗上,也叫尧城,为春秋时楚国古城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所谓的“龙山文化”,就是“天门的石河文化”,它是青铜器和石器混用时代的代称。西不羹城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在县城东12公里,文化河东北侧。《左传》:“楚筑不羹二城,有东西二城。”《集解》昭日:“颍川定陵有东不羹,襄城有西不羹”。《汉书·地理志》载:“襄城有西不羹。”
     正义括地志云:“不羹故城在许州襄城县东三十里。地理志云此乃西不羹者也。”
     西不羹城削岗而建,南邻北汝河,正当南北通道要冲。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两宽1000米,有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墓葬多处,其中高出地面的大冢三个,皆高5米、围长20米,一个在岗东,两个在岗西。1927年曾遭军阀盗掘。1963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岗东墓冢进行发掘,为一男两女合葬墓,墓主为一武将。墓为砖石结构,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左右前室、左右后室组成。墓道长23米、高6.6米,前、中、后室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有石门可通,墓顶用特制楔形砖砌成穹窿顶,七个墓室内壁皆涂白粉一层。中室北壁有朱书“永建七年正月十四造,(东汉晚期顺帝的年号,即132年)。墓内有画像石五块,画像题材为龙、虎、熊。挖掘出土的随葬品有鼎、豆、壶、瓮、罐、斗、案、盘、勺、鸡、狗等陶器,铜器有镜、钱币和铃,铁器有镢、犁、锸等。当时,新华社报道了发掘该墓的消息。
     东不羹,也是古国名在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章化乡前后古城村。周封侯国,赢姓,少昊后裔,为楚所灭。楚灵王为巩固北方领土,将陈、蔡和东、西不羹扩建为重要的军事大城。为春秋时期楚国北方的一座重要的边塞要城,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据《左传》记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此或其东城也”又“楚筑二不羹,屯兵以拒中夏,此东城也”。

    据《史记·楚世家》载:“楚灵王谓析父日:‘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赇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img][/im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不羹城位于汝河与灰河交界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从军事需要看,沙、澧、灰三河可做为天然屏障,城池就建在沙河南岸,依沙河顺势而建,略呈三角形。城周长5.5公里,现存高度1-1.5米,城内面积约7500000平方米。为防水患,在城墙西北角筑建长1公里的巨石大坝,河下为深潭,名曰“石墓潭”,传为楚平王葬身处。汉定陵县、魏定陵郡皆设于此。
    195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进行试掘,在城西北部发掘出通过城墙的五角陶制函管45段以及小铜镞、小金粒等。当地群众还在城内采集到大量战国——秦汉遗物,主要有青铜剑、铜镞、郢爰、剑范、蚁鼻钱、铲币、半两五铢、小编钟、铜壶等文物。晋太元15年(公元391年),城池遭毁,遂迁址于北舞渡。200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不羹城和西不羹城修筑于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欲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在北部边防几处战略要地修筑城池,不羹是其中之一。楚灵王统治时期,对外攻伐邻国,以霸主自居,对内搜敛钱财,挥霍无度。令其弟公子弃疾(后称楚平王)大规模修建不羹城,后逐步建成楚国北疆千乘之赋的大城,与陈、蔡、叶一起并称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四大别都。
战国时代,不羹作为城邑一直存在。至秦,置郡县,襄城设县,不羹设亭,延续前后汉两代。《东观汉记》载:“增封侯国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户


    楚灵王修筑方城的记载,在左丘明撰写的《子革对灵王》这篇春秋时期的散文中,同样载了楚灵王修筑“陈、蔡、不羹”之“方城”的事实。为什么《国语·吴语》记载昔楚灵王不君,……不修方城之内,逾诸夏而图东国。楚灵王到底有什么行动,导致《国语·吴语》有此记载的。
    在《子革对灵王》一文中,讲述了子革与楚灵王的对话和相关的故事。文中的楚子,就是楚灵王,即公子围,他是楚共王庶出的儿子。公元540年至公元529年在位。
    故事是说:
    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
    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会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祇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楚灵王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自缢身亡)。
    孔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楚灵王之所以很快就结束了自己的执政生涯,就是因为他不讲仁义,不修德行,对内穷奢极欲,贪图享受,对外穷兵黩武完全靠武力强行掠夺诸侯的利益,导致其在公元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楚灵王在芊开申亥氏家中死,后来申亥把灵王真正安葬的地方告诉了楚平王,楚平王这才重新改葬,灵王并不是死在乾谿。
   《子革对灵王》原文如下:
     昭公十二年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可见,在当时潜江地域的楚人修筑了中国最早的长城——“方城”,是不争的事实!


                       (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