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6|回复: 7

[综合讨论] 读懂阳明学之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6 1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阶段阳明热刚过,评析阳明心学,读懂阳明学,化点理论*功夫,挺有意思。
一、阳明心学,承孟子心学?真的要弄清孟子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的文理意涵。
1)尽心,心统性情;性情,有两组范畴的逻辑意函要明晰。一是心统性情的性内情外,二是心性内外的情内物外。性情与仁礼,同属心性范畴,有内外。仁内礼外,孔子仁心主持的克己复礼为仁;从事物客观的物理事则行为规范而言,礼内物外,荀子以礼义质正仁心之真伪,礼义的言行规范实证于仁义之宜。“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仁义,义者宜也;礼义,义者,规范路,符合物理事则实事实理的规范路,荀子礼仁逻辑的反本成末。孔子主仁礼的仁心主持,荀子主礼仁的反本成末,仁礼心性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单向流,双向对流的并行不悖。治世重仁礼的仁心主持,乱世重礼仁的反本成末,治乱世的势有轻重,符合历史逻辑演变的心性规律。同样,性情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非单向流,双向对流的文化文明,符合中庸质文心性演变的文化规律。外有其物,内必有其情,情有贞淫之善恶,“义判于几”,探究善恶所以然之精微与危微。于人欲见天理,性以发情,以性正情的情贞路。内有其情,外必有其物,精于物物的余情与情才发挥的人能弘道。情有功罪的是非理蔽,有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理论浮明。“义判于几”,探究理蔽所以然的精微与危微。于天理达人欲,情以充性,性为情节的情功路。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情有贞淫功罪的是非善恶。人有私蔽隐患,若是情罪质野,情淫文史心性极向的泛滥横流,私蔽大患!孟子斥杨墨,避情淫质野的私蔽大患;船山斥宋明理学及道佛,阻碍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社会向前,情罪文史的私蔽大患。文理浮明的偏于一曲,闇乎大理,导致质野心性的情淫欲滥;因私欲质野的心性泛滥,便有一时之大义,文史理论的浮明之蔽,私与蔽的互为因果。论理孟子尽心,能不辨正情有贞淫功罪的因果所以然?是非善恶的义判于几?人能弘道于功贞情,心性能动范畴的心统性情说。
2)尽性,性情相需的心性能动,有通贯于天道酬勤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心性应用范畴的性命学。习以性成理气相函的理在气中,“命日降而性日生”,实践心性的理气与性命的一物两体,心性内外的矛盾体,也是人为与自然,自然与必然的矛盾体。“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人事言天,天命人事成然事物客观的生民立心立命,人心统性与道心统性矛盾辩证的性命学。性从命来,我性自天,不能自亏天性。尽性,能不研究生民立命于立心的性命学?尽心尽性的理道定所,能不研究理气,性命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
3)尽心尽性,人能弘道的主观能动,实践理性必要连接客观事物,物理事则实事实理的知天事天。知天,穷物理知事则,格物致知于物物体用。穷理于诚者天道的知天,反身以诚的事天尽性,诚意正心的诚之者人之道。庶民阶层的庶物人伦,修身齐家的人生实践路;礼义阶层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这一切取决于立命定位的客观条件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知天事天。船山的实学心性,“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主观能动的性情相需,连接实践理性的理气相函。情有不可而必可,焉能自薄情性失情才;“我性自天,不能自亏”,穷理知天,焉能自亏天性而懈怠?“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才源生于性,性自命来的习以性成,日生日受,学思勤奋知能益彰的继善成性。尽性事天,焉能自逸才命?船山的实学心性,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逻辑理论,也是孟子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实事实理的实学心性。至于阳明的心即理,能说追随孟子心学文理?以诚之者人之道,反身以诚于诚者天道的主客一体,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尽心的心统性情,情有贞淫功罪,有是非善恶的“义判于几”,是非善恶两码事:人心性恶之私,认识偏失之蔽。阳明心即理,私蔽混淆为一,私是蔽,蔽是私,文理的浮明与实理没有是非界限。如朱熹的理学,良知于天理浑然,不以私意自蔽的蔽因:自蔽失知于浑然天理,与天地万物同体的“道法自然”。如此的私意自蔽,弃天理达人欲的实事实理,远离诚者天道酬勤的理论浮明。良能于人事当然执持于天理浑然,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不以私欲自累,文史情罪的空谈心性,“合于天而不因乎物”的唯心教条,道德僵化的私蔽不分。“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阳明的心即理。“心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意念体现心即理的致良知,应接外物是去人欲的存天理,“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人生一世用功,除了减人欲,还是减人欲,减尽人欲便是天理“光辉”。无欲理亦废,何来心性文化文明的“理有屈伸顺乎天”?如佛门修行,去凡尘,还是去凡尘,最高的佛门境界是“灵台本无尘,何处惹尘埃”?何来人能弘道的实践理性?阳明的心学与佛门治心逻辑相通。佛门修行去凡尘,儒门道德去人欲。去尽人欲,“无时无处不是去‘存天理’,即是‘穷理’”,穷的是存天理的去人欲,“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消失物理事则格物致知的实事实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明诚明明德的形上導,诚信明德的形下器道,道器层次文理融化于心即理的道德体构,神文与人文两坐标,缺失了物理坐标的“合于天而不因乎物”,人文主义能不异化?阳明心即理逻辑体悟孟子心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6: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道德架构于不分私蔽的心即理,有混淆是非善恶的致良知。阳明致良知的心性逻辑,能体悟孟子的良知良能?孟子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阳明有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良知也”。“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实,孟子习以性成的良知良能,有前提的客观条件。恒心与恒产安居乐业的文化环境,“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的理道定所。离开理道定所文化环境谈致良知,理论浮明的空谈文敝。况且,在心性健康的治世清明,善恶与是非还是两码事。孟子性善的致良知四心,言善恶有羞恶之心,认识对错和知识体系的理蔽,有是非之心,孟子没有将善恶是非混为一谈,良知辨是非,良能正善恶。德才兼备是君子的做人准则,也是选贤任能的用人准则,《易传》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顺乎物则的两大事则。阳明致良知的逻辑,非孟子良知良能。阳明言:“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如程朱理学,万事万变出自神知之用,人事当然执持天理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阳明不言事物定理的性即理,人事理则和心性理则的客观理被心即理涵盖异变。性即理与心即理共同的心性愿望:存天理去人欲。“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动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自动明觉发见于天理仁心的真诚恻怛,心即理的致良知。孟子良知是“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仁义行,良能是“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非行仁义。阳明致良知于存天理,致良能于去人欲,减尽人欲的存天理,体悟孟子的良知良能?还是误曲了孟子逻辑?须有深究辨正!
三、心即理、致良知道德架构下的知行合一,朱熹理学知于浑然天理,行是人事当然。知先行后,行重知要。阳明以心即理质正理学的性即理,心即理覆盖事物的方方面面,何须研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性即理?“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反正,只有分善恶的僵化道德,不存在辨是非与解偏蔽的认识活动,知行合一何分先后?反正知是存天理,行是去人欲,减人欲日增见天理日成的心性功夫,知行合一何分行重知要?“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行于知之真切笃实处,去人欲;知于行之明觉精察处,存天理。存天理去人欲的知行合一。不同于船山实践理性的知行理论,“夫知之方有二,二者相济也,而抑有所从。博取之象数,远证于古今,以求尽乎理,所谓格物也。虚以生其明,思以穷其隐,所谓致知也。非致知,则物无所裁而玩物以丧志;非格物则知非所用而荡志入其邪。二者相济,则不容不各致焉”。船山言知之方,格物的穷物理,博取之象数,远证于古今,以求尽乎理,顺乎物则的穷物理;致知于立事设人的天道酬勤各正性命,有人事理则与心性理则的两大事则,如何设人立事于“循理而应乎事物”?“天尊地卑,义奠于位;进退存亡,义殊乎时;是非善恶,义判于几;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一切从易简理得立命定位见诸的实践证验,不是“虚而生其明”?一切从立心定性,健顺五常主体理性实践见诸的功能效应与价值目标,不是要“思以穷其隐”?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实践检验唯一标准,“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船山实践理性的知行理论,泾渭分明于阳明的知行合一,“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神文坐标与人文坐标交互存在与关联着,三位一体不可缺失的物理坐标。历经百年文化研究的乱相路了,传统文化一直不能融入商品经济时代,问个为什么?商品经济时代需要什么性质的道德观和知行理论?思想船山实践理性的知行理论,与阳明知行合一道德僵化的性质殊异,是非理蔽还不明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6: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经历程朱理学的主统阶段,显然,阳明心学高于陆九渊心学。按照陆九渊的心学逻辑,心即理易简,不似性即理的理学支离(繁琐),人事当然执持天理浑然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当然不似心即理易简了。阳明心学不似陆九渊心学,纠缠于易简与支离之论,而是以心之理质正理学性即理的客观理,则重于心即理的主观能动,去认识客观理。改变了程朱理学重客观理的文理现状,转向则重主观能量扩充的心即理,阳明后掀动出思想解放潮的历史逻辑因果链路。不知道阳明心学改变程朱理学的历史逻辑因果链路,读不懂阳明学!日本明治维新变革成功运作,得益心即理掀动的思想潮,不假!但是,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道德体构会被日本人接纳和应用?似是而非吧!“合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的定理内修心即理,若日本人接纳,会有变法成功?适应帝国列强争霸世界的国际时局,弃阳明心学负面。强者竞争践踏人道,谋利弃义的强霸大环境,会有适应道德的文化土壤?更不用说是弃物欲惟教条的僵化道德观?天方夜谭也吧!应用阳明心即理主观能量扩充的解放潮,不等于接纳心学体系。日本人异化阳明心学“有道”,方有维新的变法成功!最可怕是理论真理的胚胎期,被异化理解成浮明教条的理之道,弄出曲折反复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来。若不明白,读不懂阳明学。阳明心学的历史逻辑本然,经历了文化因果链路的承前启后,“原形毕露”显现于历史逻辑面前。阳明后掀动的思潮解放潮结果,恐怕阳明始料不及,宋明理学浮明理论走到尽头的物极必反,回归庶物人伦的生活本源。百姓日用皆道的生活儒学问世,出自阳明心学的物极必反,终结了心学和理学。若不知道程朱理学主统→阳明心学质正程朱理学→百姓日用皆道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读不懂阳明学!宋明专制衰落期的治乱循环,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儒道佛文化互补的治乱世循环,折腾生民心性。久而久之,滋长百姓日用皆道的负面,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国民心性转向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经满清专制的文化逆转,下滑成民族劣根性,阳明过后心性文化演变的负面路。若不知道,读不懂阳明学。还有是百姓日用皆道正向,“希横渠之正学”的文化传续,也是“为往圣继绝学、的脉理传承,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理论的船山实学,经历并批判宋明理学及儒道佛文化互补,更高复归孔儒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不知道传统儒学哲学圆圈更高复归的百姓日用皆道正向,读不懂阳明学。在承前启后的文化因果链路实证的历史逻辑面前,阳明心学体系的逻辑本来面目“原形毕露”。传统儒学的人文文化,是通往哲学观的文化通道。为什么至今仍以道德观的狭窄圈子拘限儒学,病根出自宋明理学“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心物隔离。历史逻辑真相,道德僵化的浮明理论走到尽头,方有更高复归孔儒实事实理的哲学观,三个坐标交互存在与关联的人文理论,成然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三个阶段。若不能理会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读不懂阳明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0 16: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文化自觉,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反者道之动。历史的逻辑和真理的逻辑都是由反面展开的。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的文化自觉及其代表人物总是在民族大危机的时候出现。这是思想进步的大背景。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其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首先针对时代最迫切问题。孔子当时身处春秋末期,眼看国家要解体,社会要大乱,他想维护统一,所以特别反感学界的空论,鲁国大夫少正卯有些类似今天的只知处士横议的“公知”孔子上任鲁相第七天就向少正卯开刀。后从政不成,孔子便致力于教育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今天看来,孔子维护周王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这是孔子思想所针对的时代问题,其错误在于他用拉历史倒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最后由秦王嬴政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在目标而在手段。从这个意义上,孔子思想的意义在于它的战斗性。毛泽东说:“儒非徒柔也,尤为伪者骗也。”[30]


东汉末期中国历史出现大的衰落,这些衰落因素经过唐朝的否定又在宋朝复活:文人不拿枪,武人假念书,都不练真把式,唐时知识分子那种“论*功还须请长缨”[31]的气慨已荡然无存。东汉自缚于名学,致使国家三分。至两晋又走向另一极端,从名学滑向玄学,从教条主义跳到虚无主义,这种文化的极端不自信为佛教在中国大江南北广泛而迅速的传播提供了意识形态空间。

当时中国大江南北大有一种“全盘佛化”的势头[32]。大诗人谢灵运(公元385~433年)毕生谈佛,梁武帝萧衍更是弃道归佛,以护法人自居,以至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庆幸:“佛教没有取得国教的地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深远意义的。”[33]唐时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复兴,与此相伴的是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的出现。北宋偏执于天理,整个社会唯心论盛行。毛泽东明确指出:“宋明理学是从唐代的禅宗来的,从主观唯心论到客观唯心论。”[34]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读起来很优美,实际上并不着调,充满禅意,有些像今天的《雾里看花》,没有任何一个可以确定的东西。这种诗实际上是要把人的思想搞散的,让人不能担当。写这首诗的人死后大概26年,北宋就亡国了。

北宋末年,司马光编撰了《资治通鉴》。毛泽东喜欢读《资治通鉴》,因为书里一个故事就是一滩血,没有空话。司马光所以写这样的书,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空论成风,问题还是出在教育制度上。它那个教育制度,读上硕士本科就可以当官,当了官还是脱离实际,其政策不接地气。

朱熹(1130~1200年)在宋朝南迁后第三年出生,救亡是南宋知识分子关心的主题,也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为了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朱熹将“四书”列入大学课程中的至尊位置,由此将北宋的飘浮在天上的理学拉到大地上。“四书”的特点是不讲天边的事,专讲眼前的事。不信鬼神信现实,不知生焉知死,不谈怪力乱神。不空谈,重实践。朱熹后来官也不当了,就是写书、搞“教育革命”,当时朱熹办的那些学院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学问必须经世,人才必须致用。为什么要这样呢?亡国了,救亡,是朱熹思想的核心,也是南宋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脱离“亡国”这个时代背景,我们就不能理解朱熹思想的战斗意义,就会错误地将朱熹描绘为搞所谓“纯学问”的学者。

元蒙入主中原对中国汉族知识分子是一大刺激。明代中后期,中国汉族政权又面临边疆动荡的威胁。面对日益严重的国家危机,王阳明将朱熹教育改革继续推进,将进一步“正心”作为学问形成的核心范畴,正心不是“禅心”,相反它是反禅的。

明代的王阳明强调“正心”。他不是要求学生只会读经典,而是要叫你知道自己是谁即自己的社会属性,这叫正心。正心就是正根,根正才能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心不正,国则歪。与孔子、朱熹一样,王阳明也是直面“时代问题”的思想家,他们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们是战士。现在有人把王阳明说成是一个禅学大师,根本就不是。禅学兴,国则亡。好端端的宋王朝,其知识界上下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没有担当,没有立场,结果竟被自己昨天瞧不起的民族打败了。明朝也是临到大危机才出现王阳明这样的大思想家。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正蓬勃向上的时候,毛主席就考虑到教育这个百年大计,1958年5月25日,毛泽东率中央高级领导到明十三陵植树。1964年6月16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35]问题的讲话,他将讲话地点放在明十三陵,其提醒我们汲取明亡教训,要居安思危的目的不言自明。

立场问题,是宋明知识分子最缺乏因而必须直面解决的“时代问题”。有立场就有了对立面,有了对立面,就有了斗争的方向,有了斗争方向,学问才有力量。先解决立场,其次再谈学问;也就是今天说的“立场、观点、方法*论”。孔子、朱熹、王阳明等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今天我们在宣传古典文化中抽掉了这些战斗性和革命性的内容,把我们孩子培养得只知埋头念经,搞复古仪式,这些形式主义的浮浅表现,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王阳明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发生了大变化,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打仗。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书都写得好,也懂得打仗;清朝的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还有蒋介石等都懂得抓枪杆子。毛泽东更是投身于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其文韬武略,更是无出其右。民族大危亡促成的文化大觉醒至延安整风达到高峰。这个高峰又可溯源于朱熹以来中国教育革命。其结果又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这样才出现了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那一代坚持“实事求是”(即“格物致知”的另类表述)认识路线、带领中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而又政治成熟的领袖集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3: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民族大危机的时候方出现文化自觉及其代表人物?怪不得张先生推崇反者道之动,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治乱循环?我是尊崇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平盛世的文化自觉及其代表人物,天地神参的防微杜渐,明以致诚会通古今通义的文理清明,明以钦为本,经世治用的政治清明。防微杜渐,自然而必然的功贞情路,宜人社会多舒展;积重难返,必定是妄为与无为;必然适全自然,哲学圆圈三个阶段过程的更高复归。我喜欢自然而必然的防微杜渐,所以喜欢船山学。张先生喜欢反者道之动,自然循环论,崇尚马哲假的!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与反者道之动根本两回事,螺旋式的文明演进与原地踏步的自然循环何以比较?人文文化通往的哲学观,与“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自然观何以比较?
孔子吾继周是维护大一统?秦始皇实现孔子大一统理想?二世短命而终,法家专制的大一统,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是孔子需要的政制理想?也是张先生推崇的政制模式?专制走到极向,以理杀人,礼教食人,张先生愿意,国人不会接受复古的回头路。正视君主专制的社会现实,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独尊儒术大一统,文明向前的经世致用,方有盛唐辉煌。盛唐过后的顺乎物则天下走势,独尊儒术的国策要发生唐宋变革。不进则退。弄出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弄出满清的文化逆转来。国人需要的天下一统,强国裕民,从民本政制的天下一统,通往民主政制的天下一统,即礼法合治的天下一统,决不是秦王法治专制的大一统。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主导存在,哲学的基本问题。宋明政治专制衰落期,与文理伪敝同辙吧!张先生读读《论语》四书,能读《荀子》和《易传》更好。荀子说:“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礼之杀也”,实事实理实证,与浮明肤浅教条的两类人分界,挺有哲学韵味。张先生反省:自己属于那类。再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船山的《读四书大全说》,原文与朱熹诠释和船山诠释作逻辑比较,有实理实据好说话,参与讨论有说服力,似这样的无理无据,“正确的废话”?作答都没有结果,何必劳神?不说了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2 09: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8-7-11 13:56
在民族大危机的时候方出现文化自觉及其代表人物?怪不得张先生推崇反者道之动,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 ...

每次一说话,就惹得先生再重复批驳一次,没什么新意,只是脾气越来越涨了。

我建议先生不要总是守着儒锅炒冷饭,也看看别家再做什么呢嘛。
我之所以插言,是因为先生总是在埋头干系统内部的工作,不看对系统之间的问题。
其实,每种学术之间的研究是有界限的,在界限之内是纯正的、正确的,过了界限就不伦不类甚至错误了。
我们的传统哲学基本属于自然哲学的一种,儒学的根源也是一样。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大系统,诸子百家都是这个路数。正心是起点,到平天下是一个方向。
佛学和传统哲学的方向相反,是心意识逐步深入的。
所以我说,玄学带偏了道家,佛学带偏了儒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张先生真是道不同,以前尊重你有志向,誓做领军人。现在淡了,心中话:不敢恭维!
真正懂儒学,不会炒前人冷饭,儒学文明向前;也不会不旁通其他学派的学理,不然,非真正懂儒学。荀子会炒孔子冷饭?看《解蔽篇》,不懂诸子各家学理?船山会炒孔儒与张载的冷饭?不懂诸子学及儒道佛文理,能在著述中予以评说,能写出《老子衍》、《庄子解》等著作?若我不懂老子学,能知物物道与物化道的儒道分歧?若不懂韩非法理,能知礼法合治与法治专制的儒法政制思想的分歧?若不懂墨学理论,能知亲亲忠恕与兼相爱,义利辩证与兼相利之间的儒墨分歧。若不懂佛理,能知民本实学与幻化空境的儒佛分歧?若不懂道家自然,能知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论,与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的儒道自然观的逻辑分歧?若不懂得宋明理学,能知中为体庸定用的儒学中庸体用,与中为心体庸守常的儒教中庸体用之间的逻辑分歧。萧萐父先生为什么倡扬船山学?以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的文化理论为历史接合点。连接是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马哲中国化的文化通道,能炒船山学冷饭?崇真理,弃门户之见,道不同可以相谋;我与张先生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寇侵华战争,有数百万伪军助日寇为虐,天人共愤,有谁探究其深层的文化成因?五四运动批判民族劣根性,同步打倒孔家店。孔子言:“三军可夺帅,不可夺志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何有丝毫的民族劣根性?有谁探究其深层的文化成因?无疑,数百万伪军的助日寇为虐,前因就是满清文化专制造就的民族劣根性!民族劣根性前因,宋明衰落期,阳明过后百姓日用皆道负面,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为什么出现自扫门前雪的心性文化,宋元明清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治乱循环大环境,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儒道佛互补的文化大环境,在治乱世循环的政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下,折腾着社会的民风环境,折磨着心性文化,久而久之,自扫门前雪的实惠人生观出现,民心风俗和文化心性成型,前因后果的因果链路。
现代社会重演的生活儒学,在流俗质野的文化大环境,会有正当性和正义性的生活儒学?没有思想的文化沙漠,会有生活儒学的正道?只要阳明后百姓日用皆道正向,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的文化理论,船山学未能昭明的文化传续,传统优秀文化未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开新,就没有理性务实的生活儒学正向。在心性文化处在负向的恶性循环,急待拨乱反正,引导返回正轨的关键时刻,拿命的是,文理顶层的学者依然醉心于宣扬宋明理学和儒道佛文化,为阳明心学“歌功颂德”。帮闲者亦以嘈杂声惑乱人心,说什么朱熹的理论核心是救亡,有战斗意义。浑然天理的道法自然,有战斗意义?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定位定性,存理去欲的理论浮明,可以救亡?不知所为!阳明强调“正心”,正心就是根正,根正才能修身,才能齐身,才能治国平天下。心不正,国则歪,腐儒之见,没有格物格物理,致知于两大事则,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则,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物理事则,单凭正心便国不歪?人的大患乃私与蔽,正私心便可正心,不存在制度的环境造人?政制的功能效应是什么?如何理解为生民立命?一句正心便解决一切?不存在文理益质礼载道,不存在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文理的功能效应是什么?如何理解为天地立心?一句正心便解决一切?教条定理,正心于去欲内修的文理简,文史心性引发质野心性的情用繁!迂腐之见,惑乱人心。
有立场便有对立面?便有斗争的大方向?有了斗争的方向,学问才有力量?共和国前三十年的社会运动,斗得还不够?还要继续斗下去?破坏性还不够?还要继续破坏下去?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斗到天昏地暗,国民要节紧肤头过日子?还要回到学问力量的斗争哲学?逆道迂腐!什么是立场?实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需求的文化价值观,就是立场!应对发展不充分矛盾,凝聚民心,释放心性的创新活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不仅要解决道德正心之善恶,还要解决理蔽的是非准则。应对发展不平衡矛盾,形上文理顶层设计的神理与神参,正心便可治国平天下?什么是自然与必然?理有屈伸顺逆,势有轻重可否的理势自然;理有屈伸顺乎天,势有轻重应乎人的理势必然,理在于发展物质经济连接民生致用之诚道,明以致诚,文理不能偏离诚道,会通古今通义的明诚道。势是为生民立命的政制道,明以钦为本的经世治用。文政效应,防微杜渐的神理与神参,理势的自然而必然;哲学圆圈三阶段曲折反复的更高复归,理势的必然适全自然;积重难返,理势妄为与无为。宋后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满清文化逆转所带来的辱国丧权,外强的侵略奴役,方有近代和现代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的灾难惨重,能算得尽?中国文明耽搁多少时空,能说得清?难道现代中国还需要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不需要过防微杜渐,为天下开太平的美好生活史!美好生活的创造,非斗争哲学,调理的和合哲学。矛盾对立面,相资相成,相抑相生,极重而必改,消息之用存乎其间的对立统一规律,非引发矛盾激荡,以至斗争的矛盾对立面的相反走向;是建设性,非破坏性。破坏性极易,破四旧何等“快捷”;建设性难,卓有功绩辉煌,难上极难!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商品经济时代,守业而创业难上极难!!!此时还守着斗争哲学不放,呜呼哀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