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5|回复: 10

[综合讨论] 儒学与儒教:哲学与宗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0 1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刘怀岗于今年23日专访蒋庆文章:《中国无哲学,儒学是宗教,——从天、元说起》,吃了一惊,以为只有沿着老子执古道纪的复古潮,焉知儒家也存在,沿着孔儒传承的史前经典:《诗》、《书》、《礼》、《春秋》的途径,绝对不是孔儒的人文性质,通往哲学观的实事实理实证,而是寻找中华儒教的原始宗教文明为根本,确立人格天为最高本体,蕴含道德意蕴的宗教意义人格天。蒋先生站着复兴儒教文明的立场,说了两段有意思的话:
所以,我们可以说,将作为宇宙与人类最高主宰的“天”或“神”完全义理化后,即完全“去人格化”后,不仅意味着取消了“礼”,也意味着取消了儒教经典中对“天”或“神”的人格信仰,最终也意味着取消了作为宗教的儒教本身,如果作为宗教的儒教被取消了,建立在儒教上的中国文明也就不存在了,因为中国文明就是儒教文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此,对于儒教来说,昊天上帝,即人格之“天”是首出的,是第一位的,是中国儒教文明的根本。我们可以不需要理智上义理化的义学系统,但我们不能没有宗教信仰上的昊天上帝,否则我们就不能安身立命,就无所敬畏,就不能过上一种庄严神圣的有意义的生活。
一、蒋先生为儒教的宗教信仰找寻合法性依据,但是没有想到,自孔子开创论理学,儒学义理体系建构从朴实到复杂,从肤浅到深刻,从直觉到辩证的深化过程,乃是文明演进的文化历程。史前的宗教信仰,也夹杂着人文的义理萌芽,值得传承的人文文化,恰恰是义理深化的文化文明。祭祀的山川日月之神,先祖之神,演变成荀子人文义理的物物道,礼三本之一:先祖者,类之本,发展深化的人文义理。儒学传统是人文化成天下,人道教化是义理性质的心性教化,非宗教性质的儒教信仰。孔子仁礼的质文心性学,义理源根是史前社会群居生活的合群明分,合群是齐心协力进行物质经济活动,明分共享劳动的物质所得,即使饿着肚皮也要合理分配,群体共由生存路。到了孔儒的论理学时代,深化为仁统同礼明分的心性仁礼,荀子提出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在凶年饥岁时,孟子提出舍身取义,都属于义理范畴,能说是“去人格化”?不同于宗教性质的人格化吧了!蒋先生从儒教角度解释天与元,解释“太极”、“天理”,“道”、“性”、“命”、“气”等范畴,其实也是义理体系的哲学范畴。以天与元为例,若以人格化释天,民所共由的理道天,理之道,道之理,所以有天理与天道,出自民所共由的义理天。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循守天理原则的生活富裕,有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天道应用,即理之道,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事物运行,诚者天道的元亨利贞。船山所说的始以建中,天道元;顺利运势便是亨,终乎大始是利之富有,贞之盛德。天道应用之元,天地万物已然条理之象,象生数的事变体易,“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刚柔主体的健顺五常,主持于人事体用之元与亨,功德完美是利与贞。功德完善,真正人格天,非纯粹道德意义的人格天。天的最高本体,有理与道矛盾的一物两体,矛盾辩证的两体理一,元是天的理道矛盾体的道部分。元始的元气,元亨运行的道之气。道就是路,诚之者人之道推动诚者天道运行的一定之理道。理在其中的理气相函: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理是物理事则,蕴涵原理、条理、义理等意蕴,即西哲的客观规律。人道仁义礼智信与天道元亨利贞诚两体理一的天人理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先生言,天有整全性,最高本体的人格性,天道之元就没有整全性?性命通贯的天道之元没有人格性?元是义理性,理道之天没有义理性?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一定之理道没有义理性?老子论道不论理,蔽于天而不知人,返朴归真于古易自然的天地人同;蒋先生将天的整体性和人格性与元的义理性和非人格性严格界分的截然对立,蔽于道的整体性,与理的义理性两体理一的天人理道,撕裂了矛盾辩证法,目的是:如老子的返朴归真一样,找回儒教宗教的原始文明为合法性根本,忘记了文明本质,一是有时空性限定着文明与非文明;二是现实文明的进步性和向前性。原始宗教即是文明现象,也是继续于文明的现实基础,祭祀山川日月的文明向前,自然耕种技术水平向前,自然科学常识的农历四时;祭祀祖宗之神的福荫,有生活科学的中医、纺织裁缝、房屋建筑等应用,以及卜筮问事等等,都是主体人主持物质生产的实践和科学的社会活动。人格天方面的义理萌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进入论理学时代,民视民听的原始人文理性,文明进化为民所共由物物道,通志成务的三道三才;“天道远,人道迩”,文明发展就是性命通贯的天道酬勤;“质多文少则为野,文多质少则为史”,文明演进成孔子中庸质文的心性学。这是历史逻辑演进的文明过程。摆脱洪荒时代走向文明,从适应物质匮乏时代的禅让制,走到有帝王物质享乐的特殊条件,有道伐无道王朝陵替的三代损益,王制统御的诸侯分封。再走下去,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及战国兼并。孔儒论理学研读史前经典,并非停滞原始宗教文明,而是开新于天道科学与人道义理的新文明。从人格天言文明:继善成性。蒋先生停滞文明,为儒教的古朴文明寻找合法性依据,认为宋明理学的性理学,“扭曲了儒教建立在经典上的‘天学’”,“意味着取消了儒教经典中对‘天’或‘神’的人格信仰,最终也意味着取消了作为完教的儒教本身,如果作为宗教的儒教被取消了,建立在儒教上的中国文明也就不存在了”。只知古朴有宗教文明,而不知原始宗教的文明走向是人文化成天下之儒学。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这也是《诗》、《书》、《礼》、《春秋》成为儒学经典的历史逻辑所以然。旧的原始宗教消逝,新的儒教宗教出现。宋明专制衰落路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宋明理学思维定理的教条僵化,儒教道德僵固的宗教信仰。心学信仰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于去人欲的心即理;理学信仰是天地人同的执持浑然之理,人事当然之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尊卑定理。心即理与性即理的道德修行。与道家虚无修行,佛门禅静修行,再加上蒋先生儒教古朴文明的宗教修行,不同方式和文理思路,走着共同路:抑情制欲。蒋先生潜心于古朴宗教合法性的儒教传承,“桃花岛不知有汉”?儒学文明已经历两个时代,人民追求生活富裕的文明时代,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有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易传》天地人参的三道三才。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文明时代,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有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与道体论。文明再续,自然经济时代走向商品经济时代有道之理;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有理之道,依然是矛盾辩证的理道天,天道元亨利贞的事物运程,始以建中的天道元,象生数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04: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说到三才与阴阳,蒋先生认为,“‘三才’的解释是等差的,‘阴阳’的解释是平面的。平面性就是对等的,孤阳不生,孤阴不化,‘阴阳和合’才生化”。蒋庆犯了对天与元同类性质的认识错误。《易传》言三道三才,道是自然的事物道,物理事则的客观规律;才是心性活力的主体人。三道三才,人能弘道的主客体,即心性内外,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阴阳物也,乾坤气也,刚柔气质,同是阴阳一物的乾坤气化,非纯自然的阴阳物也。设人定位乾坤气化的阴阳天道,配以人道仁义融入的礼本体,天道阴阳的客体基础,与地道刚柔的主体能动,“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仁礼本体的主客体。天道阴阳,仁礼本体的客体。立事设人的德才定位,也是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生民立命的天命之性。阴阳的道与才,有天命与天性。理在道中,有易简之理的人事理则,“乾易知,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存刚柔杂居的人事错位现象,人事就是天命的生民立命。客体阴阳的易简理得,平面?人事设位分工的尊卑上下,没有等差?无法消除的社会不平等根源之一。抑制不平等现象泛滥成灾,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欲立欲达的礼义忠恕。为何阴阳天道是仁礼客体?因易简理得便有心性理则的生民立心定性,刚柔主体的健顺五常。定性的人事刚柔相接险阻生,刚柔相推吉凶生;立心的心统性情,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因果实证。仁义融入阴阳客体与刚柔主体的三道三才,因阴阳客体有分工立命的的等差性,因刚柔定性的知能素质差别,发生分配方面的等差性。仁义统同社会原则的公平公正,缓解源自分工分配的等差性,有文化文明的平面性。仁义人道是平面性,与礼成两体理一的矛盾体,致仁义平面性有着相对的等差性。平面性与等差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天之所齐,不待齐也;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天之所齐”,仁义人道的平面性;道德的仁义统同,“不待齐也”,仁心素质有等差性;“天之所弗齐”,礼明分内存的等差性是绝对的,人类社会无法消除的不平等根源。因仁义融入,倡导人事机制的机会平等,仁义的心性健康,礼义忠恕的中庸质文,礼明分的等差性,有相对的平面性。焉能割裂阴阳与三才之间的整体关系,撕裂平面性与等差性的矛盾辩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0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天的整全性,有结构性。民所共由的天之理道,有天理与天道的矛盾体。天理,定性立心所体悟和体认的物理事则客观理。心统性情的以性正情,有天性与天情,性性为能存神,情情交融通天理。心统性情的性内情外,心性内外是情内物外,情情通天理的情理合一。性情相需去情淫的情贞路;性为情节的情以充性,发展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情功路,有物质之天和人性自然的人之天,心性天的功贞情路,非停滞文明同步的情罪路。功贞情路,情情交融通天理。天道的阴阳与刚柔,有仁义人道融入礼本体的三道三才。人道仁义礼智信与天道元亨利贞诚的天人合道,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天道元亨利贞运行,有阴阳客体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有实践理性主体的健顺五常。通贯天道酬勤的各正性命,道心统性内存道心惟微;通贯天道酬勤的性命分殊,人心统性内存人心惟危。危微之几有客观前提,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引发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质实鬼神,顺应人情物理之数者,理有屈伸顺乎天。蒋先生将祭祀之礼混淆义理之礼,乱套了!阴阳二气之良能,鬼神也。宗教祭祀于鬼神,与义理质实鬼神,两码事!祭祀神灵,祈福于神道光明带来福荫;祭祀鬼魂,惊恐亏心事被鬼魂骚扰,祈福避祸而祭祀。义理学的质实鬼神有二类人:神智与鬼诈。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礼主法辅治世清明的心性健康时代,各安天命循守行为规范,心性健康没有人心骚乱;行为端正少乱*伦违法,心性鬼神潜藏不显。当违逆人情物理数者,法主礼辅的乱世质野,世道骚乱有鬼神的心性反应。“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人鬼奸诈,依附于杨朱私己,墨子利益抱团的心性质野兴风作浪,小人禽兽引发流俗质野的地曰示。天曰神的地曰示,追踪人文化成天下的理道光明。天神的建设性,人鬼的破坏性,神功与鬼罪。正大光明,解放思想,释放文化活力,彰显神道;抑制鬼道,法治天下,治理心性质野。质实鬼神在于扭转心性质野,回归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礼主法辅。祭祀鬼神与心性鬼神不可混为一谈。   
天的结构性有三大部分:一是始奏人的心性天,道心天与个性人之间的和合。仁义礼智的诚信道,心统性情的始奏人。二是终奏物的物则天,穷物理有两大理则: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性命通贯诚者天道酬勤的元亨利贞。三是人与物之间中介地位的社会天,道器两层次,存在理势天的神理与神参,成然社会存在音容天的实践理性。理道存在有本体,存在音容天有仁礼本体的体用中庸,天体与天用;存在理势天有体用中庸的道体论,“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从义理学角度诠释,“变一为元”,事变体易神有方,神理神参于理气性命的两体理一,理一仁礼于分殊,分殊全善于理一。始以建中之道元,方有终乎大始的亨通实证之利贞,哲学理一观的“变一为元”;“以元正始”,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生数,天道事物元亨利贞运程之始元;终乎大始,“极其大而中可求”的“立元正始”。道器层次的社会天,从制度设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积淀的心性环境两方面,对始奏人的社会限定,进而限定终奏物的顺乎物则。中奏天限定意义的社会效应,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道体理性次序的始奏人,中奏天,终奏物的三大部分,天体的结构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04: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恪守儒教宗教立场,蒋先生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为儒学拨乱反正的时候了,应该还儒学的本来面目了,即儒学不是哲学,中国没有哲学,应该在中国取消中国哲学一辞——将哲学还西方,将儒学还中国”。蒋先生的理由,“哲学,是产生西方古希腊的爱智之学,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反思之学,因而是西方历史与西方文化特有的产物,中国无之,故我认为中国无哲学”。传统儒学的人文文化,没有爱智之学?孔孟人道的仁义礼知,渐变转化为仁义礼智,知与智是两个层次。礼本体的知识体系为知,易简理得的识人用人便是智,用人促其立心尽性发挥才华便是智。人文的文化理论深化,理道定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仁智同用智为先,爱智之学的中国哲学;事变体易神有方,神是智的思辨道,智是神的学问道,圣智内,神理外,圣神一体的中国哲学。孔子人文论理学开创了二千数百年,没有爱智之学?读荀子《解蔽篇》的“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乎大理”,以及《礼论篇》的“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礼之杀也”;思究《易传》的刚柔相接险阻生,刚柔相推吉凶生,情伪相感利害生,能说中国没有理性基础的反思之学?蒋先生真的不了解传统儒学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妄作定论,太不应该了。蒋先生又说:“海德格尔曾经睿智地指出:说‘西方哲学’是‘同义反复’,因为只有西方有哲学。我则套其语曰:说‘中国哲学’是‘异义冲突’,因为中国无哲学。所以,认为‘儒学是哲学不是宗教’,本身就不能成立,因为儒学是中国之学,当然不是哲学,至于认为‘哲学更符合儒学的本性’,那就更加风马牛不相及,不知从何说起了。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儒学在本性上不是哲学的”。太武断了!先秦诸子争鸣的“异义冲突”很正常,因“异义冲突”,方争鸣出“同义反复”,解蔽诸子学,集成诸子学的荀学体系,争鸣出主流思想的孔儒体系。孔儒基础化胚胎期,是发展系统的理性循序,有孔孟的开拓阶段,有荀学与《易传》的完成阶段。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孟子安居乐业的恒心与恒产,荀子精于物物的庶民阶层,与精于道者兼物物的礼义阶层,完成阶段是《易传》的道器层次理论;从孔孟开拓仁心主持的仁礼道德体系,克己复礼为仁,强恕的舍身取义,到荀子反本成末的礼仁说,以礼义规范行为的客观实证,质实仁义主观,质正仁心真伪;从孔子性与天道逻辑,到孟子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荀子精于道物的物物道,完成阶段是《易传》的天地人参,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论;从孔子的“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到孟子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完成阶段是《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到孟子性善,荀子的性恶伪善,人性论完成阶段是《易传》的“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孔儒理性的逻辑次序,不是“同义反复”?人文文化通往哲学观的理性雏形,荀子解蔽于诸子学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易传》探究矛盾因果实证的刚柔地道地曰示,存在的仁礼本体论。孔儒体系与脉理传承的张载正蒙,船山实学也存“同义反复”,孔子仁礼忠恕,船山更高复归为天下仁恕;孟子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船山集约为顺应人情物理数者,恒心恒产理念为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荀子的物物道,逻辑提升为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论;需求富裕生活的物欲观,逻辑提升为需求美好生活的人道理欲观。人文主义通道的哲学观,对立统一的矛盾理论,从荀子解蔽,到张载天之能参的一故神,二故化,天之能参的一物两体,完成阶段是船山形上導天地神参与神理的两体理一,形下器道实践理性的理气与性命的两体理一;《易传》的继善成性。逻辑提升为船山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天人之继善;容光不穷于所受的通贯天道酬勤,“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这不是明明晰晰的“同义反复”!作为儒学大师的蒋先生,视而不见,还是未作深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04: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存在的文化乱相,决定了蒋先生的理论谬误。言必孔孟,没有深研孔儒完成阶段的荀学与《易传》,中断了孔儒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实质性中断了人文主义通往哲学观的文化通道;视孔孟程朱为儒学一体,失去通往荀易哲学观雏形的文化通道,也失去通往船山哲学观成熟期的文化通道。中西文化的不同历程和特点,有不同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以西方哲学模式,按图索骥于中国哲学,致中国哲学成为西哲的“殖民地”。人文文化生成,有中国哲学观模式。西哲的唯物与辩证,中国的人文哲学是心性唯物,顺乎物则的“容有迹而音无方”;心性辩证的疑乎人心,“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西哲的唯物辩证法,传统哲学探究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终奏物的中奏(社会)天;西哲言存在与意识,传统哲学探究存在音容天的道心微与人心危,人物之元有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鬼神之绍有心性的危微之几;西哲言存在与思维,传统哲学探究存在理势天,神参天地的圣人文与礼;西哲言对立统一规律,传统哲学言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相资以相成,相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的矛盾同一性;西哲言质量互变规律和本体论,传统哲学探究实函斯活的活之理,活之体与用,性情相需,体用相函,始终相成,大中涵化的体用中庸:西方哲学言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孔儒的肯定阶段历经汉儒及宋明理学的否定阶段,进入实学与启蒙为文化特点的船山学否定之否定阶段,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原真理路。现在处于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恶性循环已有三百多年。“不知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决定了中西异同辩证的哲学模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04: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存在的文化乱相路,决定了蒋先生的思维。儒学大师蒋先生尚且如何,能怪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至今愈加激烈?能怪挺老子道学执古道纪的复古潮?能怪现时盛行的佛道儒思潮?能怪阳明过后百姓日用皆道的自扫门前雪,再度在现实社会重演的生活儒学?能怪中西文化会通,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探究,脱离实事实理实证的浮明肤浅?能怪……存在的文化乱相路,决定了浮明肤浅理论之思维种种。旧的文化纠结愈加纠结,新的文化纠结又出现,新新旧旧的文化纠结成乱麻一团。想起三十多年前文化热时代启蒙学派的萧萐父先生,提出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的文化理论,倡扬船山学。处在明清之际的山崩地裂时代,船山可以如常人苟且偷安,识时务者为俊杰。然而,船山躲入深山,避离满清的文化专制骚扰,尘世嘈杂和喧嚣,专心致意研究儒学经典的古今通义,探究治世理论清明的天下学术,更高复归于孔儒的脉理传承,完成了传统儒学的哲学圆圈,功德卓绝的民族文化脊梁,在历史文化长河留下不朽的学术功迹。然而,船山学沉沦三百多年,并没有改变传统儒学失陷的命运。船山在天之灵,定然心不甘眼不闭。
文化热时代的萧先生,也可以苟且偷安,知时务者为俊杰。正本清源于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的文化积患和学术积弊,不顾尘世的嘈杂烦扰,继承船山心志,为天下学术义无反顾,其卓绝的学术文化功德,不愧为民族的文化脊梁,在现代文化长河中,留下不朽的学术功迹。然而,萧先生也没有改变文化研究的乱相路,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依然恶性循环,水深火热。萧先生在天之灵,定然也心不甘眼不闭。
为了天下学术之清明,船山与萧先生,都承负民族文化脊梁奋不顾身,试问何人接力?三百多年时空的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时空如白驹过隙。与共和国共成长的一代人,与船山、萧先生一样,心不甘眼不闭,还是在余生中看到学术春天的天下清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0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经访问蒋先生的文章启示,豁然醒悟。自庄子立出世道教后,老子道学出现道家与道教两门;看来,孔子继承史前文典纳入为儒学经典后,也出现儒学与儒教两门。承续史前人文,从人文主义通往哲学观的文化通道,儒学;寻找史前宗教为儒教文明的合法性依据者,儒教的复古潮;曲解孔儒人文的形上教条,宗教式道德人生信仰的定理内修,与道家无为人生的虚无自然,佛门幻化人生的禅修空境,是社会人生观理论的文化通道。儒学与儒教,哲学与宗教的泾渭分明。思考蒋先生创造的“异义冲究”概念,引用海德格尔的“同义反复”概念,其实,两个概念都存于传统文化的历程中。因诸子争鸣的“异义冲突”,有孔孟到荀易完成阶段的同义反复,孔儒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展现人文理论通往哲学观的文化通道。因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异义冲突”于肯定阶段的孔儒体系,方有孔儒脉理传承的更高复归,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同义反复”,从张载正蒙到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学。孔儒人文哲学基础化胚胎期走向船山人文哲学的成熟期,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原真理路,人文哲学历史逻辑演变理性次序的“同义反复”。与人文哲学对立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异义冲突”,研读荀子《解蔽篇》,应有深刻体会。从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到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经世心性内修的儒道佛文化互补,悟觉人文哲学观理论与社会人生观理论的“异义冲突”。传承和发展的传统优秀文化,从人文文化通往“同义反复”的哲学观,孔儒原真理路和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原真理路。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历史接合点:萧萐父先生提出的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学术理论,倡扬船山学。船山学术功绩,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完成阶段;萧先生的学术功绩,启通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的文化通道。结束三百多年的满清文化逆转史,结束五四运动后百年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史。萧先生理性的文化启示,船山学的理论昭明,将开创出一条文理繁,情用省的人文哲学观,“同义反复”的文化理路。与哲学观对立成文理积弊的情用繁,新旧的文化纠结,“异义冲突”的文理偏蔽种种,在现代文化理势必然而自然的学术大潮中会逐渐消退。珍重船山学,珍惜萧先生的文化启示,天下学术幸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0: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义华教授为尤小立《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作序:《让儒学回归人文化成》,反复学思,很有哲理,录数段如下:
正是康有为对儒学和儒家一番极具震撼力的全面颠覆及重构,引发了关于儒学和儒家究竟应当怎样定位的激烈争论,一场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争论,见仁见智,至今也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以新儒家自命的那些极力想将儒学改造为一种“道德宗教”的努力,终究只停留在了中外若干大学的讲坛上。尽管近年来,对康有为建立孔教的主张又有一些学者作出新诠释,但事实上,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将儒学、儒家改造为现代宗教的努力,为什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只能沦为很少一些文人的清谈?
章太炎指出,孔子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摒弃了影响甚大的上古鬼神之说、五行及感生之说,使“生民之智,始察于人伦,而不以史巫尸祝为大故”,“神怪绌,则人道始立”。
巫与史,代表了知识谱系与价值谱系的两种不同路向。巫的文化,经常同神话、奇迹、普遍的迷信、救世主的权势欲及宗教的狂热相联系;而史的文化,坚持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将如实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演变过程视为自己的最高职责。一是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和莫能例外的普遍法则,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并按照这个理想世界和普遍法则来改变现实生活与现实世界;另一个则是坚持从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学术,对生活,都不迷信那些和现实完全脱节的空谈与幻想。新知识和新价值观念的建立,都坚持以人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充分尊重历史实际联系,须臾不离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国知识谱系与价值谱系的主流或根基,不是依托宗教而确立的对彼岸世界或来生来世无限憧憬的信仰主义,而是“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的现实主义、经验主义,或者应称作人文主义、实践主义。
《易经·贲卦·彖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中国文化主张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如何实际运行,进而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文秩序,引导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规范,建立起真正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秩序。这就是所谓人文主义、实践主义。
族群,是一种源于血缘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国家,是源于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的命运共同体,其中一部分是基于不同利益长期互相博弈而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一部分是基于不同利益互惠互补而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多数文明或信奉基督教,或信奉伊斯兰教,或信奉佛教,以统一宗教和统一教会为主要标志,形成稳定的信仰共同体,成为支撑这些文明的精神支柱。唯独中华文明,早就形成一种以家国为中心的普遍化的伦理共同体,形成家庭、乡邻、社会、国家、天下紧密相连的社会伦理结构,贯穿于这样一种社会伦理结构的,是一种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天下彼此相互负责的普遍化的责任伦理。这一共同体以现实的人的相互联系,现实的人的现世生活为根本。儒家、道家、法家,莫不如此。在汉代,儒学曾一度和阴阳五行学说及谶纬学说相结合,表现出神学化倾向,但在此之前和在这之后,它都远离神学与宗教。
直面儒学、儒家进一步边缘化的严峻情势,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和他的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取代了康有为,再次致力于将儒学宗教化。他们选取的路径与康有为不同。康有为主要利用公羊三统三世说附会进化论,将孔子尊奉为托古改制的救世主;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则主要利用宋明理学和心学的思想资源,并努力使儒学和近代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相黏合,试图将儒学、儒家定格为所谓道德宗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姜教授借用章太炎的话:“生民之智,始察于人伦,而不以史巫尸祝为大故”,“神怪绌,则人道始立”。从原始宗教内存人文的义理萌芽,开出人伦人道的生民之智,“‘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的现实主义、经验主义,或者应称作人文主义、实践主义”,从而开创了天道文明与人道光明。原始宗教业成历史陈迹,一去不复返。为什么人类寻根于原始宗教,为其寻觅合法性?“最后只能沦为很少一些文人的清谈”?却又屡屡沉渣泛起,乐此不疲?先是“在汉代,儒学曾一度和阴阳五行学说及谶纬学说相结合,表现出神学化倾向,但在此之前和在这之后,它都远离神学与宗教”。存在决定思维,与汉武君主专制的阳儒阴法,独尊儒术的国策同辙,汉儒的浅陋;续后便有儒学宗教化的宋明理学,定理内修成宗教性的儒教,有历史逻辑的因果链路。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道德定律,继魏晋南北朝动乱期后,再度应验在五代十国动乱时代,外则儒术,内则道佛。为恢复儒家道德的内修地位,儒学复兴运动,宋儒的理学和心学推上主统位置,与宋明专制衰落期的社会存在同辙,空疏的宋明理学。在近代,出现“康有为对儒学和儒家一番极具震撼力的全面颠覆及重构,引发了关于儒学和儒家究竟应当怎样定位的激烈争论,一场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争论,见仁见智,至今也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存在决定思维,“西方列强一直非常强势地逼使清王朝同意他们能够在中国自由传教,加上西方宗教学理论的输入,不少人都曾想效法西方各国,建立以宗教为主要载体的信仰共同体,用以凝聚人心,为推进中国革新提供新的动力。他们也注意到中国本土原生文化中也确有某种宗教性元素。但是,企图通过彻底否定两千年来人们所熟知的儒学和儒家的真实性,将儒学和儒家改造为一个全新的孔教,康有为则不仅是鼓吹者,而且是首创者。他本人也当仁不让地以当代孔教教主自居。”“值得非常认真地加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康有为和他的追随者们作了那么大的努力,包括袁世凯统治时期,孔教会声势那么浩大,要求在宪法中明定立孔教为国教,儒学与儒家为什么终究无法被改造成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那样的宗教?而且,他们要求立孔教为国教的呼声,反而激发了打倒“孔家店”、破除“旧礼教”思想文化运动的勃兴,使儒学、儒家进一步边缘化”。姜教授从近代文化史演变轨迹,将康有为的孔教会的声势浩大,物极必反而引发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破除“旧礼教”,因果链路的历史逻辑次序,追究前因,还是满清文化逆转的“明亡之后无中华”。五四运动后引发的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挺儒的历史逻辑次序,从开始挺孔,到后来现代新儒学挺宋明理学。“康有为主要利用公羊三统三世说附会进化论,将孔子尊奉为托古改制的救世主;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则主要利用宋明理学和心学的思想资源,并努力使儒学和近代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相黏合,试图将儒学、儒家定格为所谓道德宗教”。熊十力是挺孔子的,“熊十力在《原儒》中将孔子‘内圣外王大备之鸿规”概括为:本体现象不二,道器不二,天人不二,心物不二,理欲不二,动静不二,知行不二,德慧知识不二,成己成物不二。认为这九个‘不二法门’,奠定了孔子‘内圣外王’的教主地位,并从儒家思想中演绎出‘革命’‘民主’‘科学’的思想,甚至还从中发掘出SHZY的先驱。”九个“不二法门”,其实非孔子逻辑,孔子的历史逻辑还未达到此思维高度。从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源自张载一物两体逻辑的不二法门,逻辑递进便是船山两体理一的对立统一规律。熊十力《原儒》的九个“不二法门”,直言是孔儒的脉理传承,与弟子唐君毅与牟宗三挺宋明理学,两码事,有原则的歧义,挺孔时代与挺宋明理学的历史逻辑差异。存在决定了理论思潮,宋明专制衰落的社会存在,决定儒道佛的文化互补,也决定了儒教主统地位的理学和心学。儒学并非一脉相承的铁板一块,存弱势学派的张载气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往万世开太平”的正蒙说。同样,在挺儒与反儒始初阶段挺孔子,经过西化说和国粹说的中西文化碰撞后,出现中体西用的现代新儒学挺宋明理学,挺孔与挺宋明理学的性质不一样。在新的历史逻辑时代理解孔子的学理,与孔子脉理传承的张载学和船山学逻辑通合,常见事。熊十力推荐船山的《读通鑑论》给唐君毅,可以证实,与唐、牟以宋明理学为内圣道,西方的科学民主为外王的新内圣外王之道截然不同。传统儒学并非一脉相承,师生渊源也并非一脉相通。荀子是儒门宗师,其学生韩非却是法家大师,儒法分界存师生殊途。战国兼并走向大一统的帝制时代,存在决定韩非思维逆道师门。同样,唐、牟两弟子探究中体西用思潮而逆道师门,也是符合历史逻辑的演变次序。熊十力并非止步于孔学而诠释儒学,并非言必孔子的迂腐。终然,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不可能是孔学,孔儒体系是传统儒学的基础化胚胎,也不宜将熊十力与唐、牟相提并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近些年来,对康有为建立孔教的主张又有一些学者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北大哲学系教授干春松在他新近出版的《保教立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康有为与儒学的“新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就认为,对康有为和孔教会新的研究,将深化对于儒家宗教性和儒教作为建制性宗教建立的可能性的思考,这个思考可以引发对儒家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关系的思考。最近引发极大争论的所谓新康有为主义,就发端于一些学者图谋重建孔教会、建立孔教,并欲效法康有为再次努力定孔教为国教。不过,这种主张实现的希望似乎十分渺茫。”复古的回头路是走不通,新康有为主义是复古的回头路,现在出现更为彻底的复古回头,蒋庆原始宗教的儒教复古,挑战儒学人文化成天下的文明史,挑战传统儒学的人文哲学观。终然,儒教复古,如姜教授所说:“极力想将儒学改造为一种“道德宗教”的努力,始终只停留在中外若干大学的讲坛上,成为少数知识人的自娱自乐,和广大民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思想是生活的常青树,为什么灰色的儒教复古潮一而再,再而三,对神圣学术发生不停顿的骚扰?关键的几步没有走好,一是唐宋变革没有走好,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百姓日用皆道正向的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被满清文化逆转,文化理论精粹的船山学沉寂三百多年。结果是:百姓日用皆道的负向,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流世,在满清专制时代下滑成民族劣根性;二是五四运动的批判错位,导致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三是中西文化碰撞,孔儒历史逻辑理路失真,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历史逻辑理路失真,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核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天人诚道,哲学观理论核心的心性学都失落了,中国文化沦为西方殖民地。拨乱反正的文化复兴,必要重新走好关键的几步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