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6|回复: 0

[绘画] 赊店年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6 1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7-26 13:19 编辑

赊店年画
来源:印象河南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区域分布范围甚广,又因自然条件、风俗习惯、人文景观不同,风格特色各异。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的赊店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种,起源于开封朱仙镇,在清代中后期逐渐形成。
  赊店原名赊旗店,传说因汉代刘秀(前5-57)赊旗举兵而得名,自明万历年间商业兴盛,直至清末民初。赊店位于水陆交接处,南水北陆运载而来的南北货物在此交接集散,使之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大码头。繁荣的商业活动使赊店集聚大量的人口,最高时达13万、16个省的商人在赊店开设商号。
lxtim1.jpg
lxtim0.jpg
  赊店木版年画随着赊店商业的发展而繁盛,鼎盛时期镇内纸局遍布,画社林立。年画产品远销湖北、安徽、陕西、四川、江西等地区,尤其是在临近在老河口、谷城、樊城、襄阳、南漳、枣阳、宜城、随州等地广泛传播。
  赊店木版年画的制作,首先是选取题材,构思画面,然后在纸张上用线条勾勒出轮廓,并视内容进行填色。接着便是雕版了,雕版是木版年画制作过程中技术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雕版所用的木料通常为梨木,因为梨木“有骨无筋”,能最好地将雕刻效果呈现出来。梨木锯刨平整后,在上面将画好的图样反转贴印并固定。雕刻时,先要用尖刀将所有线条都走一道,然后用圆刀将曲线连接,最后用平刀清底。
  赊店木版年画采用的是套印的方法,即在雕刻题材所需要的颜色确定之后,便根据图案上颜色的种类和分布依次雕版。通常完成一套版画需要五块版,分别为黑、红、黄、绿、紫等颜色,其中黑色的版是主线版,其他的为色版。印刷的时候,层层套印,由浅到深,也采用两色叠印效果,正如口诀所言:“红配绿十分足;”“红是肉紫是骨,”“黑线如铁锢。”以少套色而取多套色的效果。
  赊店木版年画在形式上追求构图饱满、充实,突出主题人物动态,给人以殷实、热闹的审美感受,以符合人们盼望喜气洋洋,大吉大利,红红火火,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满满当当的心理祈愿。
  造型上形象形态刻画自然合理,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典型特征。在人、景的处理上大胆取舍,简化细节,重点突出主体特征,强调装饰效果。尤其是人物造型精准,比例适当,同时借形传神,注重内在精神的传达和作品彰显的活力。
  在雕版上赊店木版年画讲究“陡刀立线”,即刻刀所刻出的线条上下基本等宽,以纤毫毕现地展示人物形象。或大刀阔斧,挺拔劲建;或工笔细腻,线条致密繁复,纹丝不乱。刀法上法度谨严,阳刻为主,阴刻兼施,充分发挥金石刀味、木纹质趣的自然效果。一黑一白互为补充,刚柔相济,用刀巧夺天工,拙中见巧,呈现出古朴稚拙的独特韵味。
  在用色上赊店木版年画在注重了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多采用高纯度的红、绿、黑、黄、紫,传统用色多取本色,即自制颜料如黄丹、靛青、碌、槐黄、赭石、蛤粉、木红、黑烟子等,皆以古法炮制,颜色古雅,色彩浓艳而耐久。画面注重远效果,非常适应民间春节的吉庆的需要,原汁原味的地方民间色彩透出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原始的民俗意味。
  赊店木版年画不是如实反映自然,而是运用主观性理想化的色彩去塑造形象,营造气氛,形成独到的概括生活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吸取它概括、提炼、象征、寓意、夸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形式美,将实用性、装饰性、艺术性结合统一起来。
  赊店木版年画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画风纯朴,构图饱满,表现细腻而主次分明、线条密实并一丝不苟、色彩丰富且对比鲜明。以其古朴的画风,成熟的式样,浓艳鲜明的色彩,精湛细腻的表现手法完美地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独到、至美的整体格调。

  作品内容
  赊店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中堂、贡笺、门神、神像、历画、喜画等二十多种。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如表现吉祥喜庆的“麒麟送子”、“福寿双全”、“百寿图”、“百年和合”、“赵公元帅”、“燃灯道人”等;表现人康宅安,寄托神灵庇佑,驱邪降福的有“钟馗镇宅”、“秦叔宝”、“关公”、“尉迟敬德”等;表现民俗中吉祥如意的有“五子登科”、“壹团和气”、“百子禧春”、“灶王爷”等等。
  赊店木版年画题材无论是寓意吉祥,还是民间传说;无论风土民俗、古迹名胜,还是花鸟瑞兽,都坚定地植根于中国农村广大农民朴实的审美心理基础之上。这些年画内容反映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世俗观、道德观,忠孝节义等,以期盼迎春接福、人寿年丰,喜气临门、大吉大利,年复一年地满足了人们的内心需求和良好愿望,使善良的人民在任何艰难困苦下内心能得到平衡和满足。
  赊店木版年画浓艳丰富的色彩,精细致密繁复的线条、无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地方民间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但每件作品却倾注了作者的整个思想情感。其雕刻技法、色彩运用,艺术感觉, 是其他地方的年画所不具备的,也是无法取代的。其原始、独特的一面,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创作背景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东缘,属南阳市社旗县管辖,紧邻南阳市区。自古有“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之说。
  历史上因光武帝刘秀在此“赊旗访将,起师反莽(王莽,前45-23)”而得名,始于汉,自明万历年间商业兴盛,直至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古镇处于水陆交接处,潘河、赵河与沙河在其周边交汇于唐河而入汉水。南方水路到此改走陆路,北方陆路自此转水路,南水北陆,运载而来的南北货物在此交接集散,使这里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大码头。转输的大宗商品主要是茶叶、木材、布匹和食盐。 wm0sdn.jpg
  繁荣的商业活动使赊店集聚大量的人口,鼎盛时期人口达13万人,寨墙高三丈,周边十里长,72条古街道分行划市,36条胡同商铺林立,南船北马,总集百货,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有“中原第一古镇”之称。
  赊店木版年画以赊店古城为主要分布区域。旧时镇内纸局遍布,画社林立。这些作坊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十数人,大的几十人,常年从事年画印制。年画产品远销湖北、安徽、陕西、四川等地区,尤其是在临近在老河口、谷城、樊城、襄阳、南漳、枣阳、宜城、随州等地广泛传播。
  赊店木版年画传承人陈景知,一家数代从事民间木版年画艺术,陈景知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亲陈国忠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他创作的木版年画,形式以墨线为骨,雕刻强调陡刀立线,蕴涵着深厚的原始民俗意味。
sd2526.jpg
sd3526.jpg
sd4526.jpg
  十年浩劫期间,木版年画被视为“四旧”,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陈景知痴心不改,劳动之余仍偷偷地学习。在当时环境,只能制作像作业本、图案等小版木雕。作业本类木版雕刻,一横一竖都需要照墨照线,正是这种一横一竖一点一滴的反复强化训练,陈景知练就了过硬的功夫,为他后来的版画雕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木版年画工艺复杂,环环相扣,稍有不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前功尽弃。陈景知对于年画设计、雕刻、印刷等关键环节,一遍遍学,一刀刀刻,一次次练,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从不停歇,工艺渐趋纯熟,终于把陈氏年画工艺完整的传承了下来。
  截至目前,陈景知已恢复刻制了“一团和气”、“福禄寿三星图”、“钟馗镇宅”、“武财神赵公元帅”、“关羽夜读春秋”、“敬德秦琼”、“六子迎福”、“百寿图”、“百福图”、“灶王爷”、“灶王奶”等多块传统雕版。他刻制的木版年画,继承和发扬了祖辈雕刻艺术,画风淳朴,表现细腻,色彩浓郁丰富,又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人物更加逼真,字体更加优美,使陈氏木版年画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更加完美的高度,成为社旗赊店商埠园区内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之一,吸引海内外人士前来品鉴、购买、珍藏。
sdh690.jpg
sd0526.jpg
sd152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