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兴衰的启示
; k: _7 z* p# s1 G a8 v: v" }: a+ I帝道,王道还是伯道,管理思路的层次有高低,但是没有好坏,因为只有实践是检验好坏的标准,脱离实际的空谈必然误国。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草莽乱世;英雄也可以造时势,是统一时的选择结果,好的治理方针也必然是当前实际与长远理想的结合。
历史兴衰成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选择正确道路的能力;二是保持道路正确性的能力。 怎样选择正确的道路,传统哲学的智慧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得道就是得民心,民心向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姜子牙在《六韬》中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简单说就是“共天下之利者昌,擅天下之利者亡”。说的就是,为多数人谋利的事业就会昌盛、长久;为少数人甚至为个别人谋利的就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这就是选择正确道路与否的标准。 如果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关键就是要时刻加强保持正确性不变的能力建设,要防微杜渐、慎终如始,反腐倡廉。“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亡”,是干好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终生遵守的准则。“成由勤俭败由奢”,家国同理。 历史兴衰成败的直接表现就是腐败的循环。我记得毛主席说过,打破历史兴衰循环论的根本出路,就是为人民服务。从马哲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话,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的落脚点就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上,我们目前施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来看,就是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财富分配问题,也就是民生的问题。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直到清末生产资料所有制型式一直是封建社会,所以兴衰成败的原因更多的是民生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分配方式是多劳多得、成果共享。我们执政兴国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无论是从传统哲学的智慧角度,还是从马哲的科学理论角度,都可以看出,我们当今的时期都是矛盾解决的最彻底、最完善、最科学的时期。 因此,习主席讲:“我们当前的时期,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条件接近、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要我们“三个代表”的性质不变,反腐倡廉、防微杜渐的做法不改,我们党所开创的盛世,就一定会比古人所开创的任何一个盛世,都要来的更长久、也会更辉煌。 六:中华传统哲学的特色 中华传统哲学的特色,传统哲学的最大特色就是经过5000年以上的历史和实践不断检验过的社会管理的系统理论,由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哲学与道德合一和文化思路为主三项构成。 1: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 天人合一,是将宇宙、自然万物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以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需要来类比研究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需要,反过来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和发展,这就是道学的宗旨。 天人合一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世界观,道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天地人合一”,实质就是古老《易学》的三才分析法,和矛盾原理相通。道德学说是解决问题的总方法, 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的例子,大到国家兴衰,武王伐纣的时机选择,小到买卖铺户的决策实行,无不考虑个天时地利人和。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可须臾离也。 2:哲学与道德的合一 中华传统哲学属于自然哲学,认为世界由本体和现象两个层次构成,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源,就是“道”,属于形而上学本体论;现象源于本体,是认识本体的渠道,现象在中哲语境中就是“德”。西方哲学长于逻辑思维推理,中国传统哲学长于整体性、趋势性推理把握。 我们的传统哲学是哲学、道德的合一。“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三个层次的理解。“道”进入天地万物之内的部分构成了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部分就是“德”。《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我们哲学层次表述,就是《道德经》的贼命、贼物、贼时、贼功和贼神等五德;我们道德素质层次的表述,就是为人处世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德。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二者结合是传统哲学道德学说的重要内容。“道德”这两种根本,是哲学和道德统一的根据。 3:文化为主的思路 物质文明的进步就表明社会进步了吗?原始SHZY,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到SHZY、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吗?至少,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不这么看。
; C' S# s% O9 c u8 H/ L! o1 i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的本身就是财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道生利;道产生的财富是为天地万物的每个物种所共享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是道生义。道产生利与义,因此创造财富与共享财富是道的两种内涵,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根源。- z- e# X2 I& B5 l+ N- ]
我们传统哲学的观点一向是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物不患寡而患不均。物质财富的创造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比较多,因此,传统社会管理的重点更注重财富的分配管理。为政之道,就在于公平,衡量的标准就在民心,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 H0 n9 Q: \! o
《虞书·大禹谟》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皇道道义是禅让时期,是评选;帝道是德礼时期,伊尹《咸有一德》是民心就是王心,老子《道德经》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卷二 尚书),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卷四十三 说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帅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卷七 礼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卷三十一 六韬) 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不是进步了?从原始SHZY探索创新为主的【皇道】,到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原则的【帝道】,再到以伦理学为管理原则的【王道】,最后到以军国主义为主的【霸道】,从这几名称就可以看出,传统哲学向往的方向了。
% [ F" S' V- ?! q, t8 Y8 y; V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是发展的,但也是人被物质左右越来越严重的时期,也是“义”,共享为义越来越弱化的时期。资本主义鼓吹的个人奋斗的神话,实质是掩盖社会整体管理失职的遮羞布。资本主义的个人奋斗终极就是走向垄断、霸权。也是人这个社会性物种人性最丑陋的时期。
# W+ T, o9 g8 H5 v# RSHZY是物质文明基础上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回归,是“义”的回归,是复兴梦的又一个指标。
% O+ w" q& V& x { o* d& |8 b; x2 J. L2 ~( a9 f" k7 _
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果从大的方面看的话,是精神文明重于物质文明,特别强调物质文明的基础作用,但是着眼于精神文明 ,侧重的是精神的超越境界。这对西方拜金主义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认识,也是中西文化不同的根源,还是中西宗教不同的根源。 从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角度看,社会越发展民主自由正义公平的程度越高,精神文明的程度越高,精神文明程度会成为社会的标志。 第四: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 道学是传统哲学提炼的最主要的基础,是SHZY特色哲学体系的坚实基础。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等三道是道学大框架,也是总脉络、总提刚。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五贼、五德和五位一体是总布局、总规划,道德学说是总方法。 传统哲学体系做为特色哲学体系的坚强基础,是二者古今中外智慧有机结合的产物。古今智慧结合的标志就是三千年前的《阴符经》的五贼和两千五百年前的《道德经》的五德,与十八大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的传承性;中外智慧结合的标志是中国古老《易学》三才综合分析法和马哲辩证法矛盾三大规律之间的相通性。 1:透视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 道德仁义礼法兵每个关键字都代表一个哲学理念,对民心尊重的程度是透视管理大道的根本。考察一下关键字在历史中出现的痕迹,就可以看出哲学史的足迹。这样看的话,过去所谓的哲学史只是资料史而已。 道学是根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整个的思想体系,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老子《道德经》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要是易学认识论的内容;道、德、仁、义、礼、法、兵是道德学说方法*论的内容,圣人治国一般都有高低两条线组合。如皇道处于开拓创新时期,开发与共享是主体,实质管理是“道义”结合;到了帝道时期,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夏商是“德礼乐”、周朝是“仁+礼乐”,就是“五贼+礼乐”,老子是“德法”结合;王道时期是以伦理学作为社会管理的依据,儒家管理实质是“仁+礼乐”;霸道管理实质是“法兵”结合。 可见,道学是诞生诸之百家的大系统。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都是道学大系统中的小分支。后世治乱*交替,本质是王道和霸道的交替。直到SHZY才又了皇道和帝道的影子,就是在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德法】结合与万众创新为特性的【道法】结合的实质回归,二者交替上升,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通道。 中华传统哲学可以透视管理法的实质,由此总结出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来。 历史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是由学习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到人的社会本身的管理为主的变化的,也就是皇道、帝道与王道的区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向以人为本为主的转变,复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回归。 2:继往开来无缝连接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SHZY,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SHZY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SHZY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SHZY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SHZY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SHZY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SHZY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SHZY新胜利意义重大。 《道德经》的智慧所带来的启示,一个三才分析法,先天、后天八卦两条规律,五贼或五德这五个角度,构成了全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顶级理论,这就是《道旨正源》的核心,为五千年文明收官,为SHZY特色文化承上启下,为中国哲学的先进性培育硬道理,为民族复兴打造软实力,是《道旨正源》的宗旨。 《阴符经》的五贼,《道德经》的五德,十八大的热词《五位一体》可以无缝连接。 贼命—— 国土资源,可持续; 贼物——资源流通问题,经济建设; 贼时—— 尊重规律的客观性;贼功—— 管理手段,和谐; 贼神——主流思想,民心的管理,价值观的认同。总结起来说就是:资源是命脉,流通是关键,规律抓节奏,管理抓动态,民心是根本。% d" j& z2 Z$ K
道家的道德揭示了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力量,儒学的道德揭示的是人的自强不息的根本力量,实质是大自然的真善美和人伦道德的真善美的不同层次。 如果 将道家五德全面管理的自然素质与儒家五德的人伦基础素质 结合,就可以揭示出中华文明的真正脉络,就可以阐述出中国哲学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来,由现象学提升到本体论,由人治提升到法治,由人伦道德提升到自然道德,由此获得全面的变革和提升。 就可以破解传统文化困局,孔子代言中国传统文化,老子代言中华传统哲学,走儒道百家融合的路,汲取百家精华是战略眼光,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无缝连接的桥梁。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 我对传统哲学的提炼升级,目的是解决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无缝连接的问题,构建传统哲学与马哲顺畅连接的桥梁,创建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指导方针,就是要以马哲先进性、科学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深人挖掘出传统哲学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因素作为基础,结合马哲中国化的实践新成果,共同创建出反映新时代特色需求、解决新时代重大理论课题的哲学体系来。 当前,我国最大的现实就是中国特色SHZY的伟大实践,哲学的发展首先要面对这个现实,直接解答这一现实问题。只有直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带有共性的范畴,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一步创新哲学的范畴体系,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观历史,就是要用现今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找出历史长河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东西来。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由中华民族哲学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哲学史可以透视、总摄思想史。 道学是提炼传统哲学的沃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本身就是财富,所以说道生利,就是产生、创造财富;道产生的财富是为天地万物每个物种所共有的,所以说道生义,就是财富共享;利与义是道的两个内涵,也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来源。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二者结合是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 我们目前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三部分共同构成,是SHZY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华民族思想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应该由这三部分共同支撑,组成。马哲原理部分,唯物辩证法是学习马哲原理的基础,矛盾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此,矛盾三大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是马哲原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源泉,也是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根基。 如果从5000年文明史的系统化上来讲,马哲和佛学一样是外来文化,最终融入到道学大系统中来的。佛学主要是提升了宗教信仰的高度性、理论化,构成了儒道佛三足鼎立的文化主流格局,但是对治国理正的系统方面作用有限。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马哲正好补齐了这个短板,形成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格局。在这个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马哲中国化实践创造及理论创新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就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体系。 道是我们的本体论;规律认识由易学分析法和马哲矛盾分析法构成,揭示的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兴衰成败的事业规律两大规律;规律作用是囊括马哲物质经济规律和传统哲学精神文化规律的综合学说,马哲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形态变革的客观规律,传统哲学从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管理主流文化向人性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大规律互补、结合马哲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特色SHZY建设,走上德法、道法交替上升的正确轨道的指导体系。 特色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的层次分三层,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包括传统哲学的和、诚、容、善等核心理念和特色哲学的核心价值观等构成;二是世界观层次,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创造共享的人生观和循环利用、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构成,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共同构成;三是方法*论层次,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二者在马哲中国化中相互结合,成为新的特色哲学体系。 " a% h' t: e5 n( n1 H: i
我们的特色话语体系是道学规则,道学规则由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创造与共享的人生观、循环利用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构成,是各种丛林规则的根源,如狼群规则、蜂群规则等。 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与西方话语霸权体系的本质区别是:西方话语实质是狼群规则,我们话语体系实质是蜂群规则。西方话语的核心是垄断霸权,我们话语核心是共同富裕。 姜子牙《六韬》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简单说就是“共天下之利者昌,擅天下之利者亡。”美国梦是个人独享的垄断梦,欧洲梦是部分共享的保守梦,中国梦是整体共享的开放梦,是《六韬》思想的见证者。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沿着以物质文明为主向以精神文明为主的趋势发展,温饱、小康、大同、上德和返璞归真会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善是上天梯、德为长生本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
( q) O2 C/ k' s# `1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