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4|回复: 0

华中师大教授张三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3 16: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8-13 16:48 编辑
7 a! N* \& c& e+ r6 `
* P/ V, f& P( M: z华中师大教授张三夕
4 w1 |2 U+ n" S1 O" ?- E# C来源:文明对话4 Q: x( M1 g( \: D( i
' K3 |! U5 {$ {6 L
  张三夕,男,1953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理事,文学研究所所长,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 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指导小组组长。2012年曾担任华中师大新闻系主任一年,同年被华中师大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三育人标兵”。近三十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古典文献整理与文史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在文化产业、文化传播学方面承担过一些社会咨询服务工作。4 e+ w" K3 }$ K
zsx08190.jpg 0 I; A; o% Y1 ]7 g# Q& X- F
  中文名:张三夕
( c3 R! n5 `4 j4 |  国籍:中国
0 t4 i' |  W! ]) y8 z  出生日期:1953年9月
1 b9 c. B" {2 L/ g5 v3 ^# V& `  性别:男
; Q, Q8 ~% y4 t- w$ k
8 F5 r# H- `" q/ S/ w  人物经历, W- Q# Q/ [- m( V; Z3 a
  19岁参加工作,曾在武汉市江岸中学任英语教师五年。1977年进入湖北大学(原名武汉师院)中文系学习,1979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事程千帆(1913-2000)先生。1982年初,研究生毕业后,回湖北大学中文系工作,任古代文学讲师。1983年春考入华中师大历史文献研究所攻读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是华中师大自己培养的首届博士,师从张舜徽(1911-1992)先生。1986年初毕业并留华师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3年调入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10月晋升教授。1998年转入海南大学文学院工作,任副院长。2001年11月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为学科建设人才引进。2009年作为交换教授在韩国岭南大学中国言语文化学部讲学半年。8 M. C* j% L1 ^& n( |* j4 P1 ^
chqf01.jpg " m; {. u: _! w: U! Y2 L
zhsh01.jpg
- W/ T, }0 N8 R9 M* q) J0 z, w  研究方向
! C7 u  Y' ~2 z% ^3 C+ ?  文学,史学,古典文献学,文化传播学
8 B( u, O, q! g' r$ |4 p0 @
& H: |6 A1 @7 R  D: p+ R5 h: Z  主要贡献
' G; c' Z/ q9 J7 t4 D: K4 U$ S  科研方面,承担过多项科研项目,已出版专著数种,其中独著《批判史学的批判》(1992、2010)、《死亡之思与死亡之诗》(1993、1995)、《通往历史的个人道路》(2001)、《诗歌与经验》(2007)、《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2009)等。主编过《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2000)、《中国古典文献学》(2003,2007)等教材,后者被列入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精品教材,被国内几十所高校采用,同时被十余所高校列入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另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中国文化》、《新华文摘》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成果累计约300万字。
" o, h& Q$ \$ j1 ~6 V! d  近十年来主要发表的论文有:# ]6 P/ Q) X% n1 y' \' H0 V
  一、 文学史3 G& e+ _$ K, |3 B0 a
  1.转向"语词"的小说--评韩少功新著《马桥词典》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5期,又载新东方1996年第4期
6 L7 P# `& ^7 p1 I  c1 W  2.写作的自由与自律--谈柯云路的写作道路兼评《中国气功大趋势》,海南日报1999年7月21日,第四版2 t0 ?# {- U* N9 |9 P$ a
  3. 克服"失语"的焦虑,坚持思想的劳作,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 p% A8 U( Q7 u7 o: z  4.论惜时道德感的诗意表达,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4期, x$ c: `' ^2 Y" h# n9 `  V
  二、 史学史
& ^; q) {6 n3 W9 H  1.勇敢的精神 感人的行动--《史记·刺客列传》评说,海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N; v3 t. B" v  2.心态、功夫和态度--读《史学三书平议》札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2 y( _# d9 w, e" i" d. y! B! g
  3.男色的爱与恨--评《史记·佞幸列传》,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0 ^, _0 y. }- U, ]) d! o  三、 思想史* \+ G- h  x8 b  [/ Z2 `. b% H
  1.世说新语与一个时代 中华读书报1998年12月16日,第十一版! x$ p0 u$ m4 M+ }1 B! x1 K
  2.我们需要新的"隆中对"--重读《三国志》札记,海南日报1999年2月24日,第四版
5 q" L( U! f6 c5 Y  R  3. 关于学术发展和发表制度的哲学思考(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8 L1 d( N7 f  T4 O  4.关于学术发展和发表制度的哲学思考(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 w1 @* o, R8 t8 D/ Q) g5 K! K  ~: z  5.从古代的政治流放地到现代的经济特区--论海南岛与大陆文化认同的历史性特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 S0 m* P/ U# u, l6 F5 \; \- U+ y  6.论现代化的东方道路,海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此文《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见第70-74页)
* o( j5 Y7 U1 X% b2 o1 ?  7.关于高教发展时局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12月增刊' N/ H7 X0 U0 L$ y  l0 D
  8.论海南岛生态建设的精神性要素,新东方2001年第1期
. y. I) Z* K/ o8 `# n" ?3 L3 z  9.论东方文化的含义与亚洲视角的建立,海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5 ~$ J: h, B! k, e* b$ t) D
  10.论"现代性"的含义及其与"现代化"之关系,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 q5 ~0 U7 E* B$ `$ P1 i5 U. H  11.论现代化理念及其与两个维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 a/ {8 D0 N$ M/ L2 ?  12.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与王齐洲合作),江汉论坛2002年第9期
; o" E2 X' v) `8 N1 s% t3 V/ D7 B  四、古典文献学2 N% r) h  Z+ l6 K- R
  1.《史通》三家评校钞(程千帆题记) ,学术集林卷十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Q2 ^# U' Y2 a$ c: I; H; [* J
  2.《史通》三家评校钞(续) 学术集林卷十二,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 a( g* u3 R6 @2 D: H, E  3.《三国志》汇校拾遗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19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 ]" q, N/ s8 w, e9 H5 _  4.《康熙王朝》重大史实辩误,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1辑,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7 Z9 ~5 T6 w  i' A' Y  5.简论电子时代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历史文献研究[总第19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t' D4 l! M7 f! ]1 I! _7 Y5 z9 P. m
  6.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编联排序的几个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 j2 o: ~, {% m  F6 }
; b$ p' {3 F) A
  获奖记录
" V7 E, t+ \, d. b0 `  1.关于学术发展和发表制度的哲学思考(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获海南大学1997年度"双吴"科研奖三等奖, 获海南省第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q/ f/ w- P7 [# D, m7 J
  2.《史通》三家评校钞(续) 学术集林卷十二,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获海南大学1998年度"双吴"科研奖三等奖: @! g- P6 X; @6 e+ {% [8 l& ?( q
; T3 e" N% b4 |* M" [8 K2 B- ^- T

  _1 [, ?$ Q4 h3 j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