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脚渔鸮. i9 _* B0 k% B, y7 o% f \( _
来源:动物天地! w( R( s# ?7 i
1 T$ M3 d& c0 A5 e- P+ q! M) p 黄脚渔鸮,学名:Ketupa flavipes ,别名有黄鱼鸮等,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鸟类。体型硕大(61厘米)的棕色渔鸮。具耳羽簇,眼黄,具蓬松的白色喉斑, 叫声是深沉的whoo-hoo叫声及猫样喵叫。
7 S' f' t% M* g 黄脚渔鸮喜栖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茂密森林的溪流畔,常到溪流边捕食,嗜食鱼类,也吃蟹、蛙、蜥蜴和雉类。昼夜活动。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区,属罕见留鸟,全球性近危物种。中国种群估计有小于100个繁殖对。黄脚渔鸮为古北界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CITES附录:Ⅱ。2 M8 F5 l' X3 k
3 G+ G5 f) j/ E, o2 N( ^8 k# V
中文学名:黄脚渔鸮
' Z) M, O7 \% _( G! f" W3 A5 I. w 拉丁学名:Tawny Fish Owl
' ?/ \) u5 n, o: [, V 别称:黄鱼鸮4 j/ K) P3 m5 w. N4 ^
域:真核域2 {# \( i2 z# O% K o
界:动物界* D9 p- R- e" }* s
门:脊索动物门" s: W) i) d' Q8 @6 u7 X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e% Z! v2 S& }
纲:鸟纲3 e. Z+ @3 R3 G
亚纲:今鸟亚纲
3 `! }2 q; Q1 T: y- w! ~/ r7 C 目:今颚总目、鸮形目
9 S2 r; I- |6 P7 [ d( A& }0 {. f) n 亚目:鸱鸮亚目; I4 x) C/ o' t- {- o1 \' ~/ M
属:渔鸮属* g8 s8 C7 h. v, z8 T- I3 D( J
种:黄脚渔鸮
9 z2 ?5 f! `- R8 Q 分布区域: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
& o5 S! o% X! _ CITES附录:Ⅱ
/ w, Q% B. X. A+ \( F- b- |( o; u* R* `+ a0 Q
外形特征
/ N$ r3 A% y" r5 F' D4 M5 t U 体型硕大(61厘米)的棕色渔鸮。具耳羽簇,眼黄,具蓬松的白色喉斑。上体:棕黄色,具醒目的深褐色纵纹但纹上无斑。与雕鸮的区别在眼黄而脚无被羽。与褐渔鸮区别在下*体棕色明快,上体纵纹更重,叫声也不同。 虹膜-黄色;嘴-角质黑色,蜡膜绿色;脚-偏灰。 叫声:深沉的whoo-hoo叫声及猫样喵叫。
. U. ^# G" O6 B5 ~, C, I7 t" e% }' ? h
- Y+ Q! U! _, N4 Z 栖息环境
) C9 f! ?1 M K0 W4 l9 V. Y5 }; e 喜栖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茂密森林的溪流畔。7 a9 t: j5 r+ C W; k
4 e+ L1 H/ G5 z2 O
生活习性
3 b- I/ ^4 |( C( W 常到溪流边捕食,嗜食鱼类,也吃蟹、蛙、蜥蜴和雉类。
6 X ?, v% [2 ^0 q 昼夜活动,白天也能捕食,常在枝叶茂密的大树上停息,直到黄错才活跃起来,受到惊扰时不轻易飞走,能发出深沉的呼呼声,或深沉的whoo-hoo叫声及猫样喵叫。
9 B5 J3 m0 M2 X- k& J" M# f$ I4 ~6 ~ p5 U5 G9 }& S7 u1 D
分布范围0 P# s m: Y! S+ B% m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 Y5 {" J* I5 X* K# \) J; e7 ?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中国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区从甘肃西南部、陕西南部、四川、贵州、安徽、江苏、浙江、台湾至广东的甚罕见留鸟,分布至海拔1500米。可能也出现在西藏东南部。& ?, x+ W+ ]: \$ b: u8 R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中部和南部,见于浙江杭州、临海、温州、江苏南京,安徽,陕西南部,湖北神农架,甘肃文县,四川万源、城口和雷波,贵州遵义、江口以及广东沿海和台湾。
. C, a l$ a( T, `1 M- Q 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缅甸等地。2 S: B7 [9 m# B! T
3 [/ |: f' j1 t" i
种群现状3 D: B; u" z* l, U+ L
中国:中国种群估计有小于100个繁殖对。数量不详。, r9 `6 ^) J. t" z' I% g
全球: 全球种群未知,但物种在西部分布区极为稀少或不常见,但在其它分布区或许并非不常见,种群处于稳定趋势。
9 Y" d2 e# \: ^& W5 U# o
1 O8 T- Q U: g# M- y$ D2 l: L 保护级别
+ k3 p" `- t/ R4 [. o4 h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CITES附录:Ⅱ。
1 I( t ~) C; q/ S6 h8 k3 D( I3 }* [6 Y6 b2 |" o8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