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2|回复: 0

蓝马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7 09: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9-7 09:42 编辑
( F3 C! N3 c- b( t& {6 ?! l+ _0 i! V9 L; |! J7 _3 ^
蓝马鸡
* V9 Q+ O6 }# X1 @+ ^, E. J  q1 M# B来源:中国珍稀动物& q  Z" z+ k, z+ D4 \

. `: h+ U, H6 f" F4 n4 F( \& k  蓝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auritum)是珍稀名贵的禽类,羽毛美丽,可作装饰用,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部顶上,通体蓝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而翘起。尾羽披散下垂如马尾,故名蓝马鸡。* E2 N6 Q0 n) u- f3 W
  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较高的2000-3000米的丛密云杉、橡树林内,山柳、腊梅灌木丛间,秋后随着雪线下移,而迁到有水的山谷或开阔的灌丛草原。喜欢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晓开始活动,到树林中间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边吃边叫,此起彼伏,其声粗而洪亮;中午便隐匿于灌木丛中,很少出来活动,直到傍晚才又活跃起来;夜间结群于枝叶茂盛的树上,它不飞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树枝,一直跳到接近顶端的树枝上为止。) k& [* O1 H! V2 g; R; j
  蓝马鸡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体型较大的野鸡。它体羽多为蓝色,尾羽中央两支分散如发,又似马尾,故有蓝马鸡之称。蓝马鸡体态优美,尾羽还可作装饰品,它是动物园中名贵的观赏动物之一。蓝马鸡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云杉林和草原灌木丛地段,以菊科、蓼科、蕨类、苔藓植物的根茎叶花为食。& i$ E. L1 ^1 K$ l
  蓝马鸡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两对原羽是珍贵的装饰品。其肉、蛋可食,营养价值很高。, A) E1 _' d. |
lmjp0.jpg   \9 Q$ G# @& ~0 T) t
  中文学名:蓝马鸡
" S/ U0 J3 X( z7 c1 L8 g" H  拉丁学名:Crossoptilon auritum
/ V8 r# z, s$ ?* C+ M  别称:角鸡、松鸡
9 e- S2 {! M% X" ]% s& b  域:真核域
2 P3 L1 _9 K; w7 E' w  \/ ~  界:动物界
" b7 s' F$ t# j/ Q  门:脊索动物门
3 `4 G/ b2 r0 W7 D& G( Y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 L3 k; S* X3 D9 s0 m) v0 N: o  纲:鸟纲
& H' }7 \8 B; d3 Q+ c+ W$ F  亚纲:今鸟亚纲- T" U  G' v+ e
  目:鸡形目. d  u7 b# F7 P
  科:雉科: X" s# ^8 r0 F/ N) U5 m
  属:马鸡属1 J& c2 A$ p7 v6 d0 N' b
  种:蓝马鸡+ g" j; g6 ^/ F& T/ n, s) W0 D  Z
  亚种:无亚种
" Z8 J/ ~& K, G. \0 E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8113 g* f6 h* ?& Z  D) l' m0 T5 o$ l: A

6 ^) E- G7 F" v' x# J) p  形态特征% I0 R1 s* K+ `' |/ X
  蓝马鸡雄鸟前额白色;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后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带;头侧裸露为绯红色;耳羽簇白色,长达50~60毫米,长而硬,突出于头颈之上;向斜后方突出,宛如围着雪白的围巾被微风轻轻掠起,长长的中央尾羽向上翘起,柔软细密的羽支披散下来,就像马尾巴一样。颏、喉白色;体羽大都蓝灰色,羽毛多披散如发状;尾羽24枚,中央尾羽特别延长,高翘于其它尾羽之上,羽支分散下垂,先端沾金属绿色和暗紫蓝色。虹膜金黄色;嘴淡红色;腿、脚珊瑚红色。
' d' X% Y$ l6 V# S7 o! n- a  蓝马鸡通体蓝灰色,颈项和肩部颜色更深,闪烁着金属般的辉亮,尾羽由灰蓝色渐变为暗紫蓝色,并渲染着金属绿和金属紫蓝色。蓝马鸡有24枚尾羽,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富有弹性,弯曲成一个美丽的弧形,高高地翘在其他尾羽之上,是4种马鸡中尾羽最专化的。
% E* l( d1 h9 o9 g: t  刚出壳的蓝马鸡羽毛松散如丝,嘴肉红色,虹膜黑褐色,额、脸淡棕色,耳羽前部淡棕、后部黑色,头顶棕白色,背部有二条不明显的淡色纵纹。胸、腹灰白色。脚肉色。
0 r, D9 `( d) }( c1 x# J; e4 H( S  大小量度:体重♂1735-2110g,♀1450-1880g;体长♂886-1030mm,♀744-936mm;嘴峰♂30-35mm,♀30-35mm;翅♂285-314mm,♀262-311mm;尾♂477-570mm,♀396-510mm;跗蹠♂90-100mm,♀82-88mm。(注:♂雄性;♀雌性)
& _) _0 O, M# F* d% f) c: s* u+ C# J9 l$ P4 l
  分布状况, \7 k0 @2 A9 y; P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地方性常见,分布于青海东部及东北部、甘肃南部、宁夏、西藏东北部(唐古拉山脉)及四川北部海拔2000-4000米地带。分布于宁夏及内蒙古的贺兰山种群的其余分布区相去甚远。
+ K$ _% a- Q0 H$ D+ x; h  蓝马鸡是高山寒冷地区的鸟类,只产在中国,终年留居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一带及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蓝马鸡通体羽毛呈蓝灰色。头侧呈绯红色,耳羽簇则呈白色。中央尾羽的羽支,分披下垂蓬松如马尾。蓝马鸡栖息于海拔2500-3400米高处的云杉、橡树林中或山柳、金腊梅的灌丛间。秋后向下迁移到有水的山间谷地或开阔的灌丛草原。平时结集成群,每群10-30只不等。在3-6月的繁殖季节,蓝马鸡常隐藏在树枝间或丛草间活动,不易被发现。此时,它们分散配对,一雄配一雌。发情时,雄鸟之间发生争斗。雌鸟在荫蔽树丛的地面上稍微凹洼处产卵,每窝6-12枚不等。繁殖季节过后,又结群生活。
) L6 h. U, [6 a- Y6 W3 ?- t  青海、甘肃、宁夏、四川等地。它们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较高的2000-3000m的丛密云杉、橡树林内,或在山柳、腊梅灌木丛间,秋后随着雪线下移,而迁到有水的山谷或开阔的灌丛草原。" W' N( q2 e3 V8 M1 A. w
lmj0ax.jpg
1 J! _3 D, T& h5 V+ _- r  栖息环境
1 N! x, }/ |% B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山地针叶林、混交林、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
) J8 w/ Z* A% T) M1 C4 P# C  V0 V* V0 X0 L2 q
  生活习性
% V4 b' _9 ^) U& r! B  蓝马鸡喜欢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晓开始活动,到树林中间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边吃边叫,此起彼伏,鸣叫时昂首引颈,姿态优美,其声粗而洪亮;中午便隐匿于灌木丛中,很少出来活动,直到傍晚才又活跃起来;夜间结群于枝叶茂盛的树上,它不飞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树枝,一直跳到接近顶端的树枝上为止。
# k# v% Q, ]( K' ~2 v% U  喜欢集群,最多的超过100只以上。白天活动,夜晚栖息于树上,常由树的低枝,逐级跳到较高的树枝上,群体成员彼此相互紧挨着栖息于树冠层茂密的枝叶间。性情机警而胆小,稍稍受到惊扰便迅速向山坡下面奔跑,一般很少起飞,急迫情况时也鼓翼飞翔,但不能持久。鸣声似“格拉——格拉——格拉”,声音洪亮而粗励。主要以植物的芽、茎、叶、根、花蕾、果实和种子为食。觅食活动主要在上午和下午,尤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中午休息。常成松散的群体成群在林间草坪觅食或边走边用嘴扒地啄食。
2 B8 I+ v, T2 ?' W) O+ P$ K+ N. G  雉类鸟多集群活动,而马鸡的集群尤其壮观庞大,常常是多个家族几十只结群活动于松树和杜鹃灌木林中。马鸡的庞大集群跟众多的雀类小鸟的庞大集群活动不同:它们不是时聚时散,也不是纷乱无首、闻风四散的乌合之众,它们的集群有首领统帅,行动相当规律,有固定的夜宿地和觅食、沙浴场所。8 [- u( n5 g. H' `& A  f! Z
  冬季如果没有干扰,马鸡群总是栖宿在固定的夜栖地。个体强壮的“哨鸡”栖宿于冷杉树最高处。当东方微微现出一缕曙光,“哨鸡”会发出响亮的叫声,紧接着一呼百应,群栖在树上的众马鸡开始了雄壮有力的“大合唱”。马鸡叫声响亮、高亢,像豪放粗犷的陕西秦腔和河北梆子,掷地有声,声传数里。马鸡雄壮的“合唱”迎来了东方火红的朝霞。迎着灿烂的阳光,“领唱”的哨鸡一级级盘旋着跳下树枝,昂然走在最前面,直向日间的觅食地前进。众马鸡相跟在后,一只紧跟一只,排成一列纵队鱼贯而行,地面的枯叶被踩得“哗哗”作响。哨鸡一边走一边警惕地环顾张望,众马鸡一边走一边啄食两旁的草叶。天长日久,马鸡夜宿地与觅食地之间踩踏出一条窄窄的路,人称为“马鸡路”。中午阳光灿烂时,众马鸡开始进行暖暖的日光浴和沙浴,如果没有干扰,宁静安详的沙浴可以持续2个多小时。如果出现敌情,哨鸡立刻发出警报,众马鸡立刻四散。如果是天空出现盘旋的猛禽,马鸡们俯下身子与地面的草木融为一体;如果是地面出现追杀的动物,马鸡们拔腿向山脊奔跑,迫不得已时,由高处向山谷滑翔。敌情解除之后,哨鸡站在林子的空旷地高声呼唤半个小时,众马鸡就能集结成群。1 o; o$ f9 G$ `6 c, Y5 H
  午休之后,阳光渐渐暗淡,气温不断下降。下午3点以后,依旧由哨鸡打前阵反方向由觅食地向夜宿地行进。队伍行进的速度与目的地远近有关,无论路程长短,马鸡群都必须在夜幕笼罩之前到达夜栖地。如果路程短,众马鸡走走停停,边走边寻觅食物;如若远,哨鸡快步走在最前,众马鸡目不斜视紧紧跟上。在夜栖地上树歇息之前,在哨鸡的带领下,群鸡开始晚“合唱”,一边高唱,一边找到自己的栖宿位置。众马鸡上树安顿下来以后,顿时鸦雀无声,直至破晓。
+ X+ s4 f1 V7 A* m+ E  主要食物种类有云杉、山柳、苔草、紫罗兰、早熟禾、贝母等,甚至到耕地啄食玉米、小麦、荞麦以及豆类等农作物,偶尔也吃鳞翅目、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蝗虫、步行虾、象甲等动物性食物。
# S* D' n/ I  Z8 A* C3 |. E0 ?) S
  分布范围
7 Z- y0 X/ q) s4 B: p  蓝马鸡是中国特产,是高山寒冷地区的鸟类,只产在中国,终年留居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一带及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 |3 C6 S  b6 X$ r& y1 W
" |4 X% y! F# L9 @
  繁殖方式
* {$ s4 `! V9 @$ C2 J7 f2 e- p9 q  每年2月以后,大群的马鸡逐渐分成小群由阳坡的阔叶林、林缘灌丛向阴坡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迁移。3月,小群的马鸡中再次分出成对的雌雄马鸡,进入繁殖的雌雄马鸡总是成双成对地单独活动,互唱情歌、交配、筑巢……,当雌马鸡产卵以后,开始坐巢孵卵,雄马鸡便不再与雌马鸡终日厮守了。1 \; _, T4 v' c( V) X8 w
  繁殖期为4~7月。3月末群体即开始分散成对,配对期间雄鸟常为争偶而发生殴斗,彼此猛啄对方头部。配对后雄鸟和雌鸟~起活动和觅食,通常雄鸟在前,雌鸟在后,相伴而行,晚上也栖于同一棵树上。4月末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向阳坡具有林间草地的山柳烨树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也有营巢于杜鹃灌丛和高山草甸。巢多置于灌木、苔草、树堆或倒木下,也有置巢于树根部洞穴中的。巢形状为碟状或浅碗状,甚为简陋,主要是利用地面凹坑,内再垫以细枝、草茎、草叶、树皮、树叶,苔草和羽毛构成。5月下旬到6月初产卵,每窝产卵5~12枚,卵的颜色为灰褐色或淡青绿色,微具棕褐色斑点。孵化期为26~28天。2 x' h$ c8 S% p3 ?+ B% e
" H2 J8 a2 l% j" K
  亚种分化+ m% g0 t; B% G$ X( o. H
  单一物种,无亚种。
1 ^1 G3 a) _, ^" H! n4 c6 Y: D8 ]8 B! |( r( {) T6 S  u4 a, A
  种群现状# }& X9 n0 d) u2 N6 E# A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Y3 S; Y* e: |" V8 u
( n' z" X' s/ N6 ^
  保护级别* J% L. ?" \2 I5 A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6 j1 w) x+ e5 H$ {- t

; u! K  f' a" |! P5 f. [1 d  人工养殖9 l! B6 z3 m3 V0 G6 n5 l3 Z
  鸡舍设计( h7 ]' ?( k1 D3 d- `( s
  蓝马鸡舍设计为养鸡场环境工程设计的主要部分,是综合场区的环境,为鸡群的生长发育、产蛋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直接在蓝马鸡工作的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工程设计。在设计蓝马鸡时,对整个蓝马鸡应有一个总体要求,对各部分有具体的要求。所设计的蓝马鸡既要满足鸡群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又要使造价低,节约资金。乌鸡喜欢干燥,特别怕潮湿,因此在设计蓝马鸡时要充分注意通风排湿。. h1 w! L* }. S  ^( }5 U
  1.蓝马鸡舍面积适宜
) l* ~: C5 `1 R: R2 `. F  蓝马鸡舍的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方式和密度来决定。蓝马鸡舍的跨度不宜过大,开放式蓝马鸡舍在9.5米以内,自然通风能取得良好效果。简易蓝马鸡舍舍跨度在6米左右,高度(屋檐至地面)在2.4 米以下.
$ V8 ~- ^* Y! Y0 F( X, d4 B4 M  2.隔热与保温性能好, Y) j7 i' V: N( N- m. v9 H5 y
  鸡是恒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为7~30℃时,能自行调节体温,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0℃ 或低于7℃时,鸡就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因此蓝马鸡应冬暖夏凉,不论何种蓝马鸡,都应有隔热、保温性能良好的屋顶和墙壁,尤其是屋顶。蓝马鸡舍隔热、保温性能的好坏,对鸡群生产会造成长期的影响。$ ^* c& d2 G2 R& r' h
  3.采光与通风要充足
" Q& h4 q, v2 l/ t8 F, M, N6 m  能保证蓝马鸡舍内有适宜的光照和良好的空气环境。3 ]7 l! [+ T$ f; `  J1 }2 ?$ f
  4.便于防疫
* q) C3 X. y$ l/ F  在鸡群全部转出后,能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 q4 J0 n% A+ B7 s6 S
  5.牢固严密) G; }6 }- q! l! G
  蓝马鸡舍的屋顶或墙壁,要求没有缝隙与漏洞,地面与水泥墙裙要牢固,所有的口、孔均安装牢固的金属网,以防野禽、老鼠等飞窜或掏洞。
! M* h& l' V! W# [2 U4 T0 A4 A1 P  6.门和过道的结构要紧凑
) [/ I# C5 i* a4 I/ c3 H  一般单门高2米、宽1米,双门高2~2.1米、宽1.6米(2米×0.8米),窗户须兼顾通风与采光系数(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值),一般采光系数为0.1~0.07,寒冷地区可低一些,约为0.04。过道的宽狭必须考虑到人行和操作方便。跨度小的平养蓝马鸡过道设计在北侧,宽约1.2 米,跨度大于9米的蓝马鸡,过道设在中间,宽约1.5米。笼养蓝马鸡舍的过道宽以不少于1米为宜。总之,门和过道的结构要便于工作、运输和防寒。
. p) \* |6 D: @; _0 b+ M- ]  7.地面与运动场5 a2 i$ E4 ~3 e6 M) J  q$ X
  地面应抹水泥,并设有下水道,以便冲洗消毒。在地下水位高或较潮湿的地区,在地面下应铺设防潮层(油毡或塑料薄膜)。饲养育成鸡与鸡的开放式平养鸡舍,应设有运动场,一般与蓝马鸡等长,宽度约为蓝马鸡跨度的2倍。运动场设在南面,地面平整并稍有坡度,以利排水,运动场应有围篱或围墙。蓝马鸡舍设计的应注意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坚固耐用,价廉物美的材料,以降低蓝马鸡造价,并可适当建简易鸡合。
, }4 E2 V5 G/ U% L# |% s  饲料配置$ X# R7 c0 P  L6 t: S
  蓝马鸡成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参考配方如下;第一阶段:蚂蚁卵80%,大米10%,增加小韭菜和昆虫;第二阶段;蚂蚁卵30%~40%,莜麦20%~30%,麦麸10%~20%,小m10%~15%,培育加豆角、葱叶、葵花、车前子、小韭等青绿饲料;第三阶段:莜麦40%,豌豆10%,麦麸30%,小m10%~15%,增加茴子白、豆角,葱叶、葵花、车前子等青绿饲料。
/ D5 p8 |- H, B  饲养管理2 |, ]9 ]7 ?5 h9 F
  按蓝马鸡3个不同发育阶段和成体期不同需求进行饲养管理。第一阶段,从出壳到离开义亲独立生活约3周时间,平均体重38~427g。此阶段主要由家鸡带领觅食,饲料以蚂蚁卵为主。在林间的落叶松、云杉枯叶堆里埋藏大量蚁卵,收集时将整个丘状蚁巢放在口袋或桶里,每日撒喂,要连复合物一起摊撒,并补给部分嫩根和叶。第二阶段,从幼雏独立生活到羽色变深为亚成体阶段,约1个半月时间,平均体重427~1162克。此阶段幼鸡舍量大,消化能力强,单纯供给蚁卵,营养成分不完全,不利于幼鸡的生长发育。饲料要以莜麦、麦麸为主,蚁卵为辅,还要增加青绿饲料、细砂粒以增进消化力。另外还要添加一些肉末,以增加动物蛋白含量。第三阶段,羽毛接近成体,体形为亚成体阶段。此阶段,食量和消化能力大增。饲料以莜麦、麸皮、豌豆为主,增加大量嫩根、块茎、浆果、蔬菜,还要喂部分肉食和砂粒。第三阶段,饲料与第三阶段基本相同,同时增加野生植物的种子。在管理上还要注意以下问题:每天早晨和下午各供良一次,下午供水一次,早晨食后,放到院中活动,以便觅食新鲜根茎和地面昆虫。外放时,要严防犬猫侵害。傍晚饮水后自行归宿。育雏期由代孵鸡鸡抱卧。% y" ]- {( R" @- v, b& b! j9 c
  注意事项
6 h; S8 D/ A* m& w  一、提高蛋的受精率:蓝马鸡的雌鸡和鸡一样不交配也能产蛋,往往孵化不出小蓝马鸡。在人工饲养情况下,自然交配的孵化率30%左右。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雌鸡在发情时会爬卧地上头不停的左右摆动,公鸡能顺利与其交配。但是大部份的雌鸡看见雄鸡到来时会逃离,这就是蓝马鸡蛋受精率低的原因。解决办法:在蓝马鸡块要发情以前,训练几只雄蓝马鸡,方法是:准备些它们爱吃的食物,饲养人员拿在手里口中叫唤雄鸡让其采食,与雄鸡亲密关系。发现雌鸡有爬卧时,这时它会很温顺,饲养员蹲下用双手握住雌鸡的翅膀根部,适当的按在地上,叫唤雄鸡走近,习惯了就会很方便的交配了,可提高孵化率80%以上。7 b0 H2 b. _* N% l
  二、提高蓝马鸡雏鸡的成活率:蓝马鸡的雏鸡在十日龄内的管理一定要细心。
( a  p# Y" E* L9 P  C  防备睡死:由于是用家鸡当保姆鸡来进行孵化,刚孵出的一天,雏鸡听不懂家鸡的声音,往往单独一个走开,爬在角落体温下降很快,如果发现的稍迟,它就会睡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放回保姆鸡的保护下。) T3 T, L4 D$ D3 A, H$ z5 u
  防备吃毛:蓝马鸡雏在出壳的几天有个怪癖,那就是食保姆鸡的羽毛,一至二寸长的家鸡羽毛也能咽下去,吃下一根羽毛这只雏鸡就死定了,所以要特别的注意,发现羽毛及时检出。
- A/ o3 O, ]" T) ~  开食饲料:蓝马鸡雏出壳24小时内,一定要给食给水,可煮土鸡蛋用蛋黄饲喂,捏碎投给,自由采食。没土鸡蛋也可用洋鸡蛋,因为洋鸡蛋中病菌较多,一定要多煮一阵子。如有条件可用黄粉虫开食也行,选择小点的。最好是黄粉虫的蛹,效果出奇的好。第一次饮水,人为的把雏鸡的嘴在水中蘸几下,一后就不管啦。凉水即可饮用,到第三天就可饲喂用水拌湿的细麦麸了,黄粉虫可占20%就行(也可不用)。雏鸡别在笼中养,时间长了会得半身不遂,看起来好好的,放在地上,撒欢跑几下就瘫痪了,很难恢复,一瘸一拐的就会一直下去,长大了也是这样子,是终身的残疾。4 J( h5 v+ J1 e- p/ D
  疾病防治
* F: o' N$ o0 M3 N+ T  在人工饲养的蓝马鸡群中发生严重的食毛现象,称之为食毛症。防治方法是:建造与蓝马鸡活动规律相适的饲养大棚,扩大饲养面积,并使其归宿有树,饮水有水原,植被繁茂,隐藏良好,土质疏松,适宜蓝马鸡进行沙浴。夏季地面昆虫丰富,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L- N2 m. ~: t9 q

" ^2 p8 s: }9 g) y  相关文化: j& j# d1 C  \, Q9 B7 \
  马鸡被公认为是雉类鸟中典型的社会性单配制鸟类,一雄配一雌。中国古人把马鸡称为“毅鸟”,面对敌人,不惜性命奋勇格斗。古代从汉武帝时(公元前156~前87)起就有武将戴褐冠的制度,晋、隋、宋时一直沿袭这个制度。0 l7 G4 u7 M$ z( r* M: Z& t8 N
  清代改褐冠为蓝翎和花翎制。蓝翎为褐羽,为品级较低者戴,花翎外部为褐羽,内部为孔雀羽,以翎眼的多寡定等级,有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之别。0 j/ ^7 \3 X/ ~- {- {. ?; L  r( Z
  《本草纲目》有言:“褐鸡猛气,其斗期于必死,今人以褐为冠,象此也。”“毅鸟”之称并非空穴来风,人们的确观察到在繁殖季节雄性的褐马鸡为争夺配偶格斗的场面:两只雄鸡鼓翅跳跃,利爪尖喙上下并用,一时之间羽毛翻飞,血珠四溅,必得一方认输逃逸才结束战斗。繁殖季节的蓝马鸡也有同样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鸟类研究人员格玛江初在白马雪山观察白马鸡,在繁殖季节雄鸟并没有为争偶大打出手:它们似乎严格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雄性之间相安无事。因为马鸡是典型的森林地栖鸟,树木、灌丛难免遮挡视线,而警惕性极高的马鸡往往是远远见到人就闻风躲进灌丛里不见踪影,所以以往关于几种马鸡的进攻行为都是观察研究者对马鸡个体行为的随机记录。4 A: L/ c/ I4 V- j  B$ w$ k# l

+ k& C* |8 E" _; 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