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回复: 2

周易杂谈 31 阴阳三个角色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7 1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杂谈 31  阴阳三个角色的秘密
现代人大多认为阴阳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虚无概念。
鄙陋、粗俗!以为科学能管一切,拿去套周易也一样ok;以为站上哲学这个制高点便高屋建瓴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东方文化真谛,还以为中国几千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昏头胀脑缪误百出,这就不仅仅是肤浅幼稚所能概括的了。
应该肯定中华古典文化:那全都是脚踏实地、反复锤炼的真知正理,从来不是神秘莫测、望风扑影、以假乱真、虚无飘渺。因为那些探索真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最高统治者们自己(这个传统起码保持到周初),为自己实践而去探讨,没必要花枪秀腿欺骗蒙人。
之所以古典文化神神叨叨让人望而生畏,大抵都是小人之意度君子之腹的恶果。
再者,中华古代本没有哲学,直到近代西风东渐才有哲学一说,完全是舶来品。哲学与古典哲理是不能等同划一的,哲学是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抽象,而古典哲理则不是。它是易学及其道物运化规律形式的真实反映,例如万物无不阴阳,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分分合合不断运化,这个过程与形式即表露几乎全部天下哲理,是客观体现的,而不是人为总结概括出来的,人的意识成分较之少得多。那个时候没有科学,更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分,没有足够的著作供人们概括抽象,所以非要捏出个古代哲学,瘦驴拉硬屎不大合适!
当然也非绝对,因为其哲理的确也出现在哲学中,二者道理几乎无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古典哲理也是哲学并无大错;然而二者究竟是有差异的,除产生根源不同外,古典是绝对正确,而哲学则基本相对正确,况且所谓古代哲学,都是今人比照哲学样式硬套上去的,所以,将古典哲理即与哲学比照对号,是犯了僵化的生搬硬套毛病的。
西学一进入华夏,出于各种需要和自私目的,便饿狼似的一窝蜂扑上去,还没等到消化,就掉过头来恶魔般地撕咬中华传统,实在咬不动的再纳进西学麾下修理,这种对待古典精华轻慢亵渎,皂白不分泥沙俱下直接危害摧残着东方优秀文化,令人鄙夷不齿!
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即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毫不夸张地说,阴阳乃是华夏古贤伏羲氏第一件最伟大发明,也是对于人类文明极其了不起的贡献,本应得到该有的礼遇和尊重,可是事实完全相反。它是实有不无的,然而被认定为哲学抽象、子虚乌有;它是真知正理,然而被视为洪水猛兽、极力排斥;它是客观实在的高度凝练,然而被当作反动、迷信打入十八层地狱!
真应了那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类自以为聪明绝顶,实际愚蠢至极!
其实这个贯穿华夏整个文化历史的词汇,从其诞生伊始就先后扮演了它那一身兼有三个角色三种意义的特殊身份。三个角色分别是:
属性阴阳,本源阴阳,指代阴阳。
何谓属性阴阳?万物形质特征的外在反映,谓之属性阴阳。一般常被直接称之阴或阳,在意识里本没有属性还是非属性之分,缀以属性二字大多反倒很不适应了。
凡万物形质都有阴阳属性,在杂谈2 里已经言及,万物的此一共性,没有一物例外。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房前为阳,房后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以上就分别是山、水、房屋、天地、日月那一整体物的阴阳。
阴阳大多由于受光程度不同决定,受光多即阳,受光少或无即阴。另外热与寒、明与暗、表与里、白与黑、上与下、内与外、近与远、硬与软、直与曲、喜与悲、大与小、前与后、进与退等等,亦皆为那类状态下物质的属性阴阳,只是称谓不一而已。
何谓本源阴阳?万物形质内部本质的、决定该物一切的阴阳,谓之本源阴阳。易称之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亦称之曰阴阳五行之道。
本源阴阳不同于属性阴阳,它不是外部条件因素决定,也不因为物类不同而差别,宇宙一切物的本源阴阳都是相同的,生灭、变化规律过程也全都一样。
何谓指代阴阳?即以阴阳作为代词使用。属性阴阳与本源阴阳的阴阳一词皆纯粹名词,分别确指的是一物的外在性状和一物里的实在之物,指代阴阳则是用来作为某一些实在的代名词,已不单指某一物,而指相类似的一群实在。
具体指代什么?指代的是一群本源阴阳,即本源阴阳各个成分的集合,如两仪四象八卦等不再一一明指,而统称之为阴阳,阴阳即是那类物的代名。那类物又谓道,故作为指代使用的阴阳一词亦即是道,阴阳即道,道即阴阳。
例如《黄帝内经》言“法于阴阳”、“把握阴阳”、“合于阴阳”,其阴阳即本源阴阳整体,阴阳是本源阴阳即道的指代,道的别名。
指代之名不是特意发明,而是在频繁使用下约定成俗的自然产物。
须知,作为代词的指代阴阳是只指本源阴阳即道,不指属性阴阳。属性阴阳即直呼阴阳其名,不需要也不可以阴阳二字作为指代用。于是概念混淆,猪窝狗窝一马虎就钻错了。
阴阳的三个角色三种意义,必须明晰区别,不可糊涂,否则必导致误解而闹出笑话。
今人多不知此,阴阳概念只停留在属性阴阳层面,导致属性、本源、指代三者混一不辨,笼统模糊,他们将阴阳一会作为哲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一会又说能生万物,一会又说虚无抽象,互相抵触难以自圆其说,犯了概念混乱的根本性错误。他们只知属性阴阳,不知在易里还有本源阴阳与指代阴阳,糊里糊涂生搬硬套,连自己都莫知所云。
属性阴阳最早发明于伏羲前的燧人氏时代,伏羲氏的贡献是:一将阴阳属性上升为万物共同性,二再进而上升并发明本源阴阳,三完成万物是阴阳层层累积形成的理性认识,四发明阴阳的符号表达形式,五完成以符号为形式的阴阳八卦发明。
这就是说,伏羲时期即已结束了属性阴阳的观察,取得了万物皆有阴阳、万物自内至外层层亦皆有阴阳的认知成果。这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为进一步的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伏羲的伟大更在于本源阴阳的发明和万物由阴阳层层积累而成理念的形成。
不管是传说还是神话,伏羲画卦是否定不了的历史。而伏羲画卦必须得有卦画符号,卦画符号的发明之先又必须得有阴阳这一概念,所以阴阳一词的创始虽然早于伏羲,然而阴阳的真实意义认识的完成却惟有伏羲,所以阴阳的发明权属于伏羲是天经地义的。
本源阴阳的发明极其重大。万物内部也有层次分别,每层次亦皆有阴阳属性。属性是外部的,本性本源则是内部的。属性的外部具有形质特征因此可见可闻,而本源的内部则在形质之外,因此不见不闻。所以,那些不见不闻的内部本源阴阳,才是万物根本,具有决定性意义。以上就是系辞传所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中,三观两取发现了阴阳属性是万物及其内部各层次无不具有的共同性,又发现了万物内部的内部还有不见不闻的本源阴阳,完成了万物就是这一层层阴阳累积而成的理念,所以才能画出八卦。伏羲的八卦,既体现出万物都有阴阳、都是阴阳层层累积形成的共同性,又将万物不见不闻的本源阴阳真实地展示无遗。神明之德即指本源阴阳,万物之情即指属性阴阳,一者为外在形质属性,一者为内部非形质之道。
上述讨论如能掌握七八,或可再遇到阴阳即如泉下观鱼一清二楚了。
(参见周易杂谈 2与25)
再次提示:易所说的阴阳,除了特别注明者外,都是道即本源阴阳的指代,其阴阳指的是一系列状态的道,阴阳又叫阴阳五行,道也叫阴阳或阴阳五行。这个阴阳不是属性阴阳,不可以扯到属性阴阳那里去,必须将阴阳与属性阴阳严格辨别开来。
小结
阴阳一词,有三个不同含义,其属性意义是表示一事物的外在性质的;其本源意义是确指万物内部那种不见不闻、能主宰一切之物即谓之道的实在的;其指代意义是作为本源阴阳即道的代称。
阴阳一词,在易只作为本源阴阳即道的代称,一般不含有属性阴阳的意义。
属性阴阳与本源阴阳,皆初创于伏羲时期,指代阴阳的正式流行则肯定晚得多,很可能在道的运化理论形成中后,即神农时代中期或稍后。
阴阳一词的准确定义应该是:阴阳既是万物形质具有的外在性质,同时也是万物内部决定一切的主宰,是该物的核心灵魂,其名又谓道。因为总是一正一反相对,并且互依互存不离,故统谓之阴阳。阴阳即道,道即阴阳。
阴阳发明于春秋战国论调可以休矣,阴阳是迷信反动帽子可以甩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11: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对初学者大有邦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14: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9-11 16:40 编辑

阴阳即清浊及其类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