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9|回复: 0

2011年科特迪瓦内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9 08: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9-19 08:14 编辑 8 c( s6 I; C0 _
. E+ E  _5 s# f  W
2011年科特迪瓦内战( x/ d5 R) `) o/ g* i* O
来源:时政论文8 d9 G* o" k1 Q* [4 ?; U% o
# [( s6 p8 f, C- u9 Q
  2011年4月11日下午,随着前总统巴博在位于经济首都阿比让的官邸中被捕,科特迪瓦局势在经历了近半个月的交火冲突之后出现转折。近十多年来,科特迪瓦多次发生政权更迭和武装冲突,“内争、内战、内乱、内耗”的痼疾严重制约了科国内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改善,个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同时,联系到前段时间的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行动,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问题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关注。
) p9 r! O( P7 I ktdwo253.jpg 9 s5 H2 W2 k4 o+ z! W$ y( V# _
  冲突原因:总统选举引发争端" H* Y: ?4 Q: v& R2 C% f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扼守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等西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业、森林和渔业资源,在西非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自15世纪后半叶以来,这里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法国殖民者的入侵。殖民者大肆掠夺象牙和奴隶,在沿海地区形成了著名的象牙市场。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将该地区命名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科特迪瓦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法国政府确定科为法国自治殖民地。1960年8月7日,科特迪瓦宣告独立,并于次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
$ T) k$ t3 Y, T. C8 }: A% l& ~
* r; V% c  l4 A' g) E$ u  政权更迭引发内战 4 ?; A! Q9 \! Z& _. v
  科特迪瓦在1960年赢得独立之后,在被誉为“国父”的开国总统博瓦尼领导下,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一度被视为“西非的橱窗”和“非洲成功的典型”。特别是经济首都阿比让在20世纪80年代更是非洲最繁华的海港城市之一,是西非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被称为“非洲小巴黎”。 $ t( b' [/ q6 ?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和科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失败,科特迪瓦经济发展陷入泥潭,社会矛盾开始激化。特别是在连任7届总统的“国父”博瓦尼(1905-1993)于1993年去世后,科特迪瓦一直在政*变和内战中持续动荡。1999年,时任总统的贝迪埃贪权恋位,独断专行,治国无方,执政不到一年就被总参谋长罗贝尔·盖伊(1941-2002)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政权。在2000~2001年期间,科特迪瓦因总统大选连续发生5次未遂军事政*变。2002年9月,科再度爆发军事政*变,前过渡政府总统盖伊在武装冲突中丧生。此后,冲突上升为内战,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形成南北割据局面――反政府武装占据北方地区,南方则在政府控制之下,内战直到2005年才完全停息,但南北割据局面依旧没有改变,科政局危机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2007年3月,科总统巴博与反对派武装领导人索罗签署了《瓦加杜古和平协议》,双方同意重启和平进程并实现国家统一。但是,旨在统一国家的总统选举由于各方对选举人名单存在争议而多次推迟,直到2010年10月31日才举行。
9 {$ u$ w& }. R bowni1.jpg 1 C& E2 ^& G$ F2 q9 Z  U* F
beia1.jpg 3 j3 q0 @4 {; U% z
lbrg1.jpg
" Y9 L, i) K( w$ V  “两个总统”的冲突
8 a# J+ ^  }( ~5 }: \9 p  2010年12月2日,科特迪瓦总统选举投票结果出炉,反对派领导人瓦塔拉获得了56%的选票,以较为明显的优势战胜时任总统巴博。但在第二天,与巴博关系密切的宪法委员会认为北方选区存在舞弊行为,重新计票后宣布巴博以51%的选票战胜瓦塔拉赢得总统选举。12月4日,两位总统候选人各自发表声明,宣称自己赢得选举并宣誓就任总统,接着又于6日各自任命新总理并组阁。这样一来,科特迪瓦就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总统”的政治闹剧。 ' O* P9 A: n5 g, x+ O  @
  在科特迪瓦国内,巴博得到了军队的支持,而北方反政府武装则将瓦塔拉视为“政治代言人”。“两位总统”的支持者不断发生冲突,暴力活动随之升级。2011年2月24日清晨,支持瓦塔拉和巴博的武装力量在科特迪瓦西部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三国交界处的维和缓冲区发生交火。此后,双方支持者在阿比让的阿博博、库马西和特雷什维尔等区发生多起冲突。3月17日,瓦塔拉组建了“科特迪瓦共和军”,并于28日开始分东、西、中三路向巴博控制的南部地区进攻。迫于军事压力,巴博于3月29日呼吁瓦塔拉阵营立即停火,并称愿意与后者对话。但巴博的停火要求被拒绝,科国内战火继续蔓延。
" q/ t; J1 j# I& C bbwtl0a4.jpg
( g: v2 }. d; h) m, R, H( R  交战过程:外部力量的干预 6 c; S8 m5 Z3 Q! v* z- |- x5 Q
  在此次科特迪瓦内战中,可以看到外部力量干预的身影。自从科国内两派武装爆发冲突以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曾多次派代表前往阿比让进行斡旋,但毫无进展。而在内战爆发后,联合国维和部队和法军部队采取了相应的军事行动,对内战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 v  B* l4 m3 l) d$ C& d- N' T- v- P
- ?* L, e/ X6 S" |4 L: _
  联合国:维和部队“动武” 2 y& ]; c8 q) d( z8 ^1 P$ }
  为了推动科特迪瓦早日实现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理会早在2004年就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通过了第1528号决议,决定在科特迪瓦实施维持和平行动,具体任务包括:监测停止敌对行动遵守情况和武装团体的动态;对反政府部队实施解除武装,人员遣返和重新安置:保护联合国人员。机构和平民的安全,监督武器禁运,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工作;推动举行公开、自由、公正和透明的选举,等等。
6 a/ X1 _3 d5 O) }* f% A4 |  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此次科特迪瓦内战中,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动了武”。4月4日,联合国维和部队决定对巴博派武装实施军事打击。潘基文秘书长解释称,维和部队此举是为了自卫和保护平民,希望能得到联合国各会员国的谅解。他介绍说,在过去的几天里,联合国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营地遭到巴博派武装人员的迫击炮袭击,造成4名维和人员受伤,而维和部队在保护平民的行动中也遭到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遇袭的报告也于当日被提交给安理会。负责联合国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鲁瓦在出席安理会会议后对记者们反复强调,联合国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并不是冲突中的一方,而是在符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自卫并保护平民。但是,对于维和部队“动武”的行为,联合国内部的看法并不一致,特别是维和部队将巴博派武装的据点作为攻击目标,更是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质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表示“我们正在调查这个问题的法律层面,因为维和人员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 ) c% |/ A1 A9 ~" f( Z
pjwe1.jpg % z; h) z5 F. c9 O* o
  法国:积极介入科特迪瓦内战
6 Q! [* w; t( v+ c- U9 }7 _  法国与科特迪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科特迪瓦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和“法兰西共同体”成员,多年来一直和法国保持“亲密盟友”关系。法国长期在科特迪瓦派驻“独角兽”部队,并干预科政治事务。在2010年12月科总统选举投票结果公布后,法国政府公开表示支持瓦塔拉,并敦促巴博尽快移交权力。 5 [" Z6 b5 |( V( [" U& z
  法国在科特迪瓦战事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3月29日,萨科奇政府公开表示,希望联合国安理会尽快通过有关科特迪瓦问题的决议,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法国不仅参加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科特迪瓦实施的军事行动,解除巴博部队的重型武器,还将驻科特迪瓦法军部队从过去的900人增加到1650人。法军不仅对巴博部队直接实施军事打击,还于4月11日开进阿比让,对巴博实施抓捕。
5 }* r* v. x9 }2 N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法国军事介入科特迪瓦内战,是因为科特迪瓦在法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被 法国称为“后花园”。日本《朝日报》载文称,法国此举是抱着旧宗主国的权益不放手,并企图在西非继续维持和发挥影响力。法国国内舆论则对萨科齐政府的军事介入提出疑问。事实上,自从萨科齐上任后,法国已经陷入阿富汗,利比亚以及科特迪瓦三大战事,而法国的军事介入事先并没有征求法国议会的批准,也没有向国内民众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法国《世界报》发表评论称,政府应该就这些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并指出法国国民――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倾向的选民,对法国军事介入的支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上下浮动”。
# l' A; \+ h$ J8 n+ u, Q" z skeqi1.jpg
0 ~( q) I* }& E' F6 B' q  内战影响:国内问题积重难返
' ?2 @) P" k  d$ T5 \  平民伤亡严重 , C/ ]8 n) m7 ?! m: }8 {
  科特迪瓦内战造成了国内民众的大量伤亡。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发言人沙姆达萨尼4月1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该机构不久前向科特迪瓦派出的调查组在科西部城市迪埃奎、吉格洛和布洛莱金等数个城镇发现了536具尸体,其中以迪埃奎的数量最多,这些人都是在3月底以来的冲突中丧生的。她还表示,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科内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而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认为,科特迪瓦内战已造成至少800人死亡。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则声称,科特迪瓦前总理瓦塔拉的支持者曾经向前总统巴博的支持者大规模施暴,数百人被打死或强*奸,大量民房被烧毁。 - x" `2 D' m% A$ g
  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导致逃往邻国利比里亚和加纳的科特迪瓦难民数量激增。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安德烈·马埃契奇4月1日介绍说,目前利比里亚境内的科特迪瓦难民人数不断上升,已达到近12.3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仅利比里亚东南部大吉德州地区接纳的科特迪瓦难民就超过3万人。而在加纳境内的科特迪瓦难民也已经达到5000人。
, [1 h! O! Z/ k7 Y ktdw12xn.jpg 9 v* b8 j! _6 S$ c  k( \
  民生状况堪忧
  Y" x& L) m6 T8 R; b$ P  冲突和战火使得科特迪瓦民生状况每况愈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部主任皮埃尔·克雷恩布尔介绍说:“在科特迪瓦,数万人因战斗和劫掠而逃离家园,其中大多数人在别人家里避难。但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躲在学校、教堂、清真寺及其他用作临时收容中心的公共建筑里,这些人缺少食品,应急用品,药品和清洁饮用水等各种必需品。特别是遭到战火重创的阿比让,药品储备以及用干净水处理的化学药剂储备都即将告罄。由于担心安全问题,伤员无法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而不少医疗中心也因为工作人员无法安全到达工作岗位而被迫关闭。”
- k$ k/ J) Z) y  c  值得注意的是,科国内粮食危机正日益严重。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科特迪瓦代表阿兰·考尔戴耶4月13日在日内瓦记者会上宣称,科特迪瓦连日来的激烈武装冲突将影响到该国的中长期粮食安全。他介绍说,武装冲突导致阿比让当地不少居民断粮断水,忍饥挨饿。当地食品供应紧缺,价格飞涨,普通面包价格已从此前的每根100西非法郎(1美元约合455西非法郎)暴涨到450西非法郎。更重要的是,由于战乱持续不断,科特迪瓦一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废弛,有的农户迫于饥饿不得不将留作种子的粮食吃掉,已无力继续进行耕种,该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状况堪忧。
  P( ?4 i0 x) v+ t" B8 T) r$ q; r  j. e" H( @+ f
  和平前景黯淡 3 `. E% e1 \1 j( k( p
  巴博的被捕使科特迪瓦国内安全形势出现转折,但和平前景仍然难言乐观。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分析认为,以下3个问题将决定着科特迪瓦的和平前景:
8 N/ L+ T! }! @+ J  一是科国内的雇佣兵问题。人权组织早就对在科特迪瓦西部的战斗中使用利比里亚雇佣兵表示了担忧。科最动荡的西部地区与利比里亚接壤,那里的战斗在许多方面是该国两次内战的重演。
, Z$ I4 _# z# h7 m- ~  二是科国内部队的整肃问题。目前,科特迪瓦北部的瓦塔拉部队已构成科国内部队主要力量。这些曾经的反对派武装如今已占领首都,把守岗哨,控制港口,实施巡逻。但据国际红十字会称,科国内发生的许多违反人道主义的杀戮事件也是这些人所为。瓦塔拉政权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和管理军队,目前还不得而知。 9 @+ ]5 L$ S* ^, s  ]( Z* w# Z
  三是瓦塔拉的执政能力问题。美报认为,瓦塔拉必须消除阿比让和外国的普遍看法。即瓦本人是一个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是利用法国的军事支持而上台的西方代言人。还有人认为瓦塔拉只是一名技术官僚,而并非是能言善辩。擅长政治手段的政客。瓦塔拉能否建立起一个团结的政府,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 ' ~( E3 R9 }( d! q. D0 `
; D+ D* O) n3 L: ^  s6 M' L
  引发思考: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
* y( m5 b5 q2 z/ g* f  由科特迪瓦内战看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在此次科特迪瓦内战中,中国援外专家组――“议员之家”技术合作组位于科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的驻地遭到暴徒持枪抢劫。3月30日,瓦塔拉共和军进攻亚穆苏克罗市,并且控制了这座城市。当天晚些时候,一伙持枪暴徒闯入中国专家组驻地,大肆抢掠财物。由于专家组人员已按照使馆要求于3月初全部撤离该地区,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经商处也提醒在科的中资企业及华人华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由此,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9 ?+ Q: O6 c( L8 [( |

2 {2 r1 D0 f) ]0 l2 ]: ?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危机增加
* l  {0 \% t. ?1 K; F  随着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海外利益不断延伸。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更多的国人和企业走出去,其在海外的经济利益也容易成为引发冲突和危险的诱因。此外,国际局势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大调整期,国与国的实力消长和势力范围的重新调整,潜伏着更多的不稳定,不安定因素,也更容易出现可能会对海外华人和中国国家利益带来损害的冲突和突发状况。对海外华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利益的保护,已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现实课题。如果保护得力,有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及认同感:但如果保护不力,不仅会对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 [9 R" i4 ?. A# F. ^% F
2 H$ ~9 D, d2 K5 u( s3 n3 H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范围扩大 8 t9 R3 F! i  l. U6 w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 ?1 }. X; q* f: T' A  首先是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公民出国工作旅游的人数迅速增加。根据预测,中国公民出国人数在2020年将达到1亿人次。因此,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根据外交部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在领事保护方面需要处理的事件多达3万起。
0 e; I8 v8 W5 N  其次是资产安全,包括金融资产和实体资产。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资产达到了1万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额度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20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总额已达560亿美元。而驻在国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将对中国的海外资产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9 q& O1 N4 g  再次是贸易和战略资源通道安全。全世界16个海上要道大多与中国的海外利益密切相关。例如,目前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大约有60%来自中国,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集装箱也有60%来自中国。维持海上通道的畅通,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 ^! ?- r1 v$ {! u% |, U  z) A& I6 N6 v. J4 N- G3 ]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措施建设 3 p& i" ]2 V5 q, j7 _. q
  海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更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大国,强化海外利益保护措施,切实保障海外利益,已成为必须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 f1 H/ T8 M7 m' E5 A: ?, `( M
  首先,要建立海外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政府、企业之间需要形成良性互动,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从国家层面看,应强化协调,预警、风险评估在内的能力建设,从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投资环境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评估风险,建立健全国家风险预警应急机制。从企业层面看,在海外投资前要先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分析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和应对方案。 1 |" {/ B4 R- w! p9 B6 w
  第二,应完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为保护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中国政府已经由外交部牵头建立了协调、预警、应急、服务和磋商五大机制。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单纯依靠外交部的领事保护来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显然不够,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需要中国政府各部门紧密协作。此外,中国还需要在实施海外利益保护的同时,逐步制定出不同层级的行动标准,为从一般领事保护直至启动军事力量制订规范,通过制度建设为行动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奠定法理基础。
* ?. S! h0 b  g: K; s: v5 x- R  第三,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海外利益的防卫性的强大海军。海军作为国际性军种,能够充分利用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执行武力威慑、处理危机、人道主义救援、打击海盗,保护海上交通线等任务,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保护主权国家海外利益。为海外利益提供保护,是时代赋予中国海军新的历史使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应该积极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海外利益的、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强大海军,并且积极宣传中国海军建设的和平属性和防御职能,为实现国家利益拓展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
! L+ [8 i6 @: D% l, l
$ w' `! G. V6 v' D  s+ a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