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回复: 7

[综合讨论] 传统哲学:一物两体与两体理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07: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文自然观的人参天地,循物理事则的事物形态,“事物,人也”的天人矛盾,形下器道实践心性的一物两体,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存在音容天,心与物之间的存在矛盾,广大而精微散发到一切心性范畴中。一切矛盾实质,心性内外所显然为自然与人为的基本矛盾。哲学理一观的神参天地,導向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循物理事则的一定之理道,智内神外,仁智同用智神一体的“事物,人也”。形上神理与神参的两体理一,形下器道实践心性一物两体的性命与理气,质变为实践理性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形态。存在理势天的文理繁,導向形下器道的情用省,神化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性性为能存神”于大道至简的“物物为能过化”。哲学观的“性性为能存神”,天地神参的两体理一;人文自然观的“物物为能过化”,实践心性的一物两体;“性性为能存神”于“物物为能过化”,实践理性的两体理一。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道器层次的两体理一。哲学观的理论核心:心性学。
一、心性学的基础部分,心性质文的两体理一。质,更多依属人性的自然本能,与物质经济文明同步的物欲需求非行仁义;文,更多来源人文化成的道德理性仁义行,在自然物欲需求的基础上,主观能动的心性活然,如意愿与意志,毅力与创造力等精神标识,儒家的继善与成性。继善,主观能动的心性活然;成性,因物欲需求增长,连接到对自然和社会,以及人性本质的全面发展。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与成性的日新之谓盛德,乃人性论和心性文化健康发展的两个方面,两体理一的中庸质文。哲学理一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心性质文,中庸理则的文质彬彬。不偏不倚之谓中的仁礼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心忠恕,欲立欲达的礼义忠恕。礼义规范的忠恕之道,有君子喻于义与小人喻于利的层次规范,君子义不能堕落为小人利的层次混淆,与民争利,官场的利益抱团。贪腐天下与势尊必蔽,形上導的私蔽大患。致广大的精微处,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心性鬼神的危微之几。隐患成祸害,引发社会动荡而危害民生。仁恕天下,理道定所的文化环境,造就仁礼忠恕的社会心性,防避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道德定律发生。循物理事则有层次规范铁律,庸者用也,民生日用的正义利物。失庸者用也,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失仁礼忠恕的道德理性,质胜文的心性质野。违逆中庸理则两极向,违逆两体理一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相反分离的心性质文。
体用范畴的两体理一,心性质文与人事刚柔合体的仁礼本体,哲学理一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体用中庸,实函斯活始终相成的大中涵化。“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大者,中之撰也;中者,大之实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象数互生的礼易常变,“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动态社会。失去庸者用也,“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中为心体庸守常,形上教条成无为自然的的静态社会。失于中者体也,“存亡进退,义殊乎时”,私蔽大患成妄为自然的动荡社会。无为与妄为,都是逆道物理事则,失道矛盾两体理一的体用中庸。
二、心性学能动部分的心统性情,哲学理一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性情相需,“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以性正情的情贞路;“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性为情节的情功路。于性而言,“性性为能存神”的两体理一。非性即理,扭曲孔儒习以性成的天命之谓性,异化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于情而言,情情功贞情的情理两体理一。非功贞情的两极向,伤害情贞的情淫质野,伤害情功的情罪文史。“情有功罪贞淫”,“情有不可而必可,匡之以义以扶之”。一定理道义利辩证的“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神理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心性鬼神的危微之几,“致广大而尽精微”,功贞情的两体理一。于欲言之,“天理人欲,同行异情”“理尽则合人之欲,欲推则合天之理。于此可见:人欲之各得,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天理与人欲的两体理一,“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理欲矛盾相反的两极向,存天理去人欲的心性文史,人欲横流灭天理的心性质野。心性文史情罪制欲的性即理,心性质野情淫欲滥的私己及利益抱团,源根于心性内外的人为与自然矛盾体。内是基础部分的心性质文,两体理一的中庸质文,失中庸理则的矛盾分离两极向:心性文史与心性质野;心性外是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两体理一是性性存神于功贞情的理欲辩证;失两体理一成矛盾分离,相反走势的两极向:性即理的情罪制欲,异化人性的心性文史;靠接动物性的人性退化与堕落,情淫欲滥的心性质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8: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心性人事的仁礼本体,连接体用中庸的心性应用部分。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事物运程的元亨利贞,“循理而应乎事物”的一定之理道。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導向成然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循物理两大事则的神参与人参的道器两层次。
(1)各正性命,相同点:“命日降而性日生”的习以性成,性由命生,性内命外。不同点:定命始初及转折关头,以性定命,还是以命定性。按照人的才质定其位,船山所说顺应人心统性的道心统性。人心统性是:“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以性定命,正命顺命。杨振宁一生命途,以性定命。以门第资历,外在的人脉关系为重心,非以人的才质定位;纯粹谋生的学非所用,非其所长的鸳鸯乱点,道心统性埋没了人心统性。道心统性是:“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以命定性,非命逆命。改变命运,一是天命降临,如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学子新生;二是遇贵人,陈景润的教师工作一塌糊涂,被熊庆来和华罗庚提携,调到数学研究所,取得科研成果的突破。以性定命和以命定性,都有相同点,习以性成的“命日降而性日生”。反差极大,体现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主观能动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本体的功能与价值观实证:影响着人生成就与社会福祉的两方面。孔子提出性与天道的性命学,“民可使,由之”的天命之性,“不可使,知之”的气质之性,习以性成,生民立心立命的始初逻辑,后续逻辑是人文自然观物物道的生民立心立命。哲学理一观主導人文自然观,形上導命题: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明晰: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夫无定所以为定位,则出入皆非其疾,位以安安而能迁,曰素位。无定位以为定性,则尊卑皆非可逾,性以下济而光明,曰尽性。素者,位之博也;尽者,性之充也。迁而安者,事以为功于位也;下济而光明,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也”。经过宋明理学天命之谓理的以命定性阶段,船山在更高逻辑阶段诠释《易传》的人事理则(定位)和心性理则(定性)。《易传》逻辑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逻辑提升为“迁以安者,事以为功于位也;下济而光者,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穷理意涵,“理有屈伸顺乎天”,顺应象数天理的人情物理数者。情交察于人伦的情情,以性贞情;情交明于庶物的情物,以情充性。情交功贞情尽性而至于命,以性定命的性内命外。命外,“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天命之性其原”;性内,习以性成,“气以理生化乎质”的“气质之性其都”。性命矛盾的两体理一,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性与天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习以性成,理在气中,气以理生乎质的气质之性。生民的立心立命,立命,天命之性其原;立心,气质之性其都。生民的立心立命,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理气,理是一定理道的文化大环境,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理在气中。宋后盛行的儒道佛互补,治世通行是文史心性的宋明理学。理在气中,治世的道德通行。乱世通行是与世浮沉和实相空境,以及杨朱私己,墨学的利益抱团。理在气中,乱世文史的道佛通行,私己和利益抱团的质野心性通行。随着治乱循环的社会演变,文化大环境造就驳乱无章情用繁的理在气中。儒道佛互补的治乱世循环未完未了,磨难社会和折腾心性的极重而必改。阳明心即理思潮过后,善性文史的虚空浮明走到物极必反,依然是理在气中的百姓日用皆道,社会风气的流变迁移。仁恕天下的理道大环境,造就着人际和谐,仁礼忠恕得以通行的道德理性,健康心性社会的理在气中。
理在气中的天命之谓性,与理在气先的天命之谓理,逻辑差殊在于:人文自然观的生民立心立命,习以性成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与纯粹天道自然观的浑然天理,先天定在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变易告人当执持人事当然的天地本性。不以私意自蔽道法天理浑然,不以私欲自累服膺人道当然的天地本性,以道德绑架制限气质之性。“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守其常以为明”的形上教条。人文自然观应该之理的肯定阶段,被异变为当然之理的否定阶段。经历宋明理学形上教条的否定阶段后,进入哲学理一观的两体理一,唯物辩证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精神标识归属于性情相需心性能动的人道理欲观,归属为心性应用的体用相函,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论。神参天地導向天道酬勤的各正性命,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一物两体的矛盾形态质变为两体理一。文以理益质礼载道,神理導向理气,扭转驳杂错综的心性现象为大道至简,性情相需的文理繁,情用省。理气的实践心性一物两体,质变为理气的实践理性两体理一。健康心性的仁礼忠恕,如《易传》三道三才逻辑的仁义人道融入,体证循物理两大事则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道体论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人事心性的健顺五常)与文质(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与体用质文),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的两体理一。心性学应用部分,“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学,礼义明分于人事分工和合理分配的性命分殊,与体用中庸实函斯活逻辑连接的始终相成,心性学的时空部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8: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3)哲学本体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心性能动部分,性情相需的以性发情,情以充性。性性存神功贞情的理欲辩证,“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的始奏活力人。最高的文理逻辑是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二是心性应用部分,体用相函的用以备体,体以致用,礼义明分于各正性命的“循理而应乎事物”。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体用中庸,“存亡进退,义殊乎时”,社会限定的中奏天。更高的文理逻辑是: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三是时空部分,始以建中,终乎大始的始终相成。功能与价值得以实践实证的终奏以物。最高的文理逻辑是:“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与成性,“富有而不吝于施”的天人继善,“日新而不用其故”,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无有不极之太极,无有一极之无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事物运程的元亨利贞,物物化生的生生不息,体证事物循序渐进的始终相成,体证各正性命“循理而应乎事物”的体用相函,体证“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的性情相需。哲学本体论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三部分的逻辑归纳,象数天理的礼易常变。象,从事物客观,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便有“事物,人也”,认识和实践万物已然条理的诚者天道。有象生数,循物理两大事则的诚之者人之者,人事理则与心性理则的仁礼本体,“易与天地准”的礼之数。“易全用而无择,礼慎用而有则。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易兼常变,礼惟贞常。易道大而无惭,礼数约而守正。故易极变而礼惟居常”。礼易常变,象数互生的事物自然之化,“是故畴成象以起数者也,易因数以得象者也。畴,人事也,而本乎天之自然;易,天道也,而行乎人之不容已”。也是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循序渐进,“因已然以观自然,则存乎象;期必然以符自然,则存乎数。人之仰观俯察而欲数之,欲知之,则有事矣。有事则有时,有时则有渐。故曰:象自上昭,数由下积”。正因为“有事则有时,有时则有渐”,“象自上昭”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数由下积”的“期必然以符自然”,象数天理的体用中庸,继善成性的“容光不穷于所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8: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人文自然观天地人参的一物两体,在心性学基础部分,有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和体用质文。客观潜在违反中庸理则的两极向,文胜质的心性文史,质胜文的心性质野。在心性能动部分的性内情外,性性存神于人性自然与心性活然。客观潜在靠接动物性的人性退化,道德绑架性即理的两极向。有功贞情,客观潜在文史情罪与质野情淫的两极向。“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有理欲辩证的“人欲之各得,天理之大同”。客观潜在礼崩乐坏的人欲横流,与存天理去人欲的两极向。在心性应用部分,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和仁礼忠恕的心性质文,理道定所于以性定命的人事理则。潜在另一极向的以命定性,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主观能动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有反身以诚,循物理事则的诚之者人之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潜在天地本性制限气质之性,“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理在气先。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亦有形上教条的“合乎天而不因乎物”,中为心体庸守常。始以建中,终乎大始的始终相成,有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亦有先天设定,理在气先的无极而太极。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有一段话:“未生阳而阳之理已具,未生阴而阴之理已具,在人心则为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总名曰太极,然具于阴阳之先而流行阴阳之内,一太极而已”。理学家意涵十分明确,太极即无极,非太极之外还有一个无极。太极的道生阴阳,儒道合流的无极而太极。非张载的太虚乃气,天地人参一物两体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一物两体,矛盾基础理论,内蕴同一性和差异性,客观存在相成与相反的两种矛盾走势,人文自然观。若以人事当然执持天理浑然,形上教条定理内修成然的纯粹天道自然观。未生阳与未生阴,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无声无息,故曰无极”。阳之理已具与阴之理已具的人心喜怒哀乐,“太极在人为性,性之本体”,不是体证这无声无息的无极?理在气先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然虽无声无息,而其理则至极而无以复加,故曰‘无极而太极’”。追究无极而太极意涵两种,一是太虚即气的天所能参,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人文自然观体用中庸的实函斯活,从量变到质变的人天物道体自然之化;二是纯粹的天道自然观,太极生阴阳的无极而太极,“其理则至极而无以复加”的中为心体庸守常,不以私意自蔽的天理浑然,变易告人的民生日用,不以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定理固化的唯心教条。两种无极而太极意蕴的性质差殊,当要甄别清晰,切不可鱼目混珠的良莠不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能成然人文自然观实践心性一物两体的性命与理气,质变为两体理一实践理性的性命与理气,形上文政導。文理功能的益质礼载道,神理導向理气的两体理一,前提是神理的两体理一,非私蔽积患负向的一物两体。神参導向天道酬勤各正性命的两体理一,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前提是神参的两体理一,非私蔽积患负向的一物两体。導向成然实践理性两体理一的性命与理气,前提是神理与神参的文政導两体理一,不能出现一物两体相分相离成相反的矛盾走势。
形上文政導相分相离成相反的矛盾走势,始初逻辑出现在法家法理,秦暴法术势应用的君主独裁,焚书坑儒,开始政治压制文理的文化专制历史。秦暴短命而终,经历汉初无为政治阶段后,进入君主专制下的独尊儒术,文政分立,道统于君主专制。有道伐无道的王朝陵替,礼有损益成然王道的新陈代谢,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致用,迎来盛唐辉煌后的更新阶段。“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然汉唐王朝陵替的治乱循环,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道德定律,再不能适应盛唐后的社会走势,该要出现质变的社会正道:为万世开太平的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然而,宋后逆道物则负向,却是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治乱世通行定律。若是顺乎物则正向的天下之变,孔子的仁礼忠恕,该要要出现文理逻辑的更高阶段,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简约为心物理则:“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的心性唯物,“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心性辩证,哲学理一观的唯物辩证。汉唐经世致用期通行的有道伐无道,王朝陵替和政权转换应用方式的礼有损益,也不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更高逻辑是古今义理会通的经世治用。神理与神参文政導的两体理一,天地神参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的存在音容天,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会通古今通义的神理,文理引领文化心性的社会潮流,伴随经世治用的神参政道,導向各正性命天道酬勤的社会实践。盛唐过后的顺乎物则天下走势,需要变革独尊儒术的祖宗法,在学理精深基础上,达成文政導更高阶段的学治一统。只有神理的文理精深,缺失神参的社会实践,徒劳无功的一事无成。为什么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被终结?为什么船山学被荒芜而不见天日?为什么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未被后世认知成定论?文理的真理确认,出自实事实理的经验集成,实践实证的功能见证和价值证验。学问道和思辨道的学思一体,学愈博的效应是思愈远;思愈困的动力源是学必勤。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以致用,明诚文理与明钦政道相资相成的两体理一。现代形上導,该从唐宋变革正向,顺乎物则的文理基点而开出,该从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的文理基点而开出,该从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文理基点而开出。然而,现代文化研究路却是从逆道物则的宋后专制衰落路开出:宣扬儒道佛的善性文史。汉唐专制文政分立的独尊儒术,退化返回靠接法家专制的文政一统。忠君报国弃民本,有道伐无道被视为乱臣贼子所为。治世的道德通行,便有宋明理学定理内修的道德人生;乱世的道佛通行,便有道家自然,与世浮沉难得糊涂的无为人生,佛门实相空境的幻化人生。适应君主专制环境的儒道佛互补,独善其身至真的社会人生观文理盛行。中华文化积淀的社会责任感、文化正义感的人民正义,日趋被削弱而消声。文化恶果:汉唐时代的人民正义,有道伐无道的王朝陵替,质变为宋元明清的汉夷王朝陵替。落后文化的夷族统治者掌控国家大权,宋明靠接法家专制的文政一统,经满清文化逆转,重返秦暴,复印为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阳法阴儒。饱受治乱世恶性循环折腾的社会心性,下滑走向实惠人生。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的自扫门前雪。失去人民正义的国民心性,在满清的文化专制淫威下,被奴化成“顺民”。实惠人生的社会心性,下滑成民族劣根性。暴秦结局是二世而亡,人民正义的有道伐无道;暴法的满清文化逆转,却出现康乾盛世的顺民奴化。可怜的中国悲剧,近代中国的痛史开始。更可悲痛楚的是,直到今天,为满清康乾两帝歌功颂德的文艺剧叠出,在喜怒嘻笑中,继续玩弄历史,愚弄心性。值得警悟的是,当外强侵略致国难家破,自扫门前雪的实惠人生无法走下去,众志成城于救亡图存。当转入和平时代,承前于百姓日用皆道负面的文化大环境,继续流行自扫门前雪的民族劣根性,抑压人民正义的社会心性,阻滞健康社会的商品经济。文化坎陷的曲折与反复,继续宣扬儒道佛文化的恶性因果。探究唐宋变革负向的逆道物则,恶性因果是满清的文化逆转;探究满清逆转文化的恶性因果,是五四运动批孔错位及百年文化研究乱相路,承前启后的文化因果链路。历史的文化积患,诸多文化问题必要厘清。其中最关键,弄清楚理道定所的形上文政導性质:是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文政一统,会通古今义理之神理,与经世治用之神参的形上文政導两体理一;还是文政退化为靠接法家独裁,专制政治与教条文理的文政一统。继续下滑是君师一体,学治一统,阳法阴儒的满清专制。明晰两种不同性质的形上導,探究孔儒脉理传承的逻辑理路;探究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现代儒学的逻辑理路;探究值可传承和发展的传统优秀文化:明晰应世的精神标识,有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的文化精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0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人文自然观天地人参的一物两体,矛盾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明晰心性主体人的主观能动,存在决定意识的自然条件下,改变存在的主观能动,理在气中;哲学理一观天地神参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明晰思维主体人的主观能动,存在决定思维的客观条件下,主導存在演变的理在神中。尽管中西哲学体系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所要表述的义理逻辑,只要符合人类的文化共性,都可以会通。若不能会通而碰撞,不符合民所共由理道的人类共性文化。西哲言事物客观规律的心物逻辑,中哲言物则人心的天人诚道;西哲言存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的哲学基本问题,中哲言存在理势天与存在音容天的道器两层次,人天物道体的中奏天;西哲言对立统一规律,中哲言哲学理一观的两体理一,即形上導哲学理一的“性性为能存神”,形下器道人文自然观的“物物为能过化”,道器两层次的两体理一;西哲言事物循序渐进的质量互变规律,中哲言象数天理礼易常变的循序渐进,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体用中庸;西哲言本体论,中哲精约为三部分:心性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西哲言无限与有限,中哲言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与成性;西哲言主体人认识实践的曲折反复,客观存在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哲言“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理有屈伸之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理势自然的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更高阶段是理势必然,“理有屈伸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二千年的儒学史焉能是一脉相承的铁板一块?没有曲折反复的哲学圆圈三阶段?不存在思维的认知坎陷?宋明专制衰落期逆道物则的教条僵化,“明亡以后无中华”的满清文化逆转,迷途失落于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不是思维主体的认知坎陷?强势的西方文化套解的雪上加霜,话语体系的文字意涵,范畴体系的义理逻辑,日渐失真。最可怕是人文化成,传统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日逐被西方心理学蚕食。理论核心失却,哲学原真理路的面目全非,百年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不是思维主体的认知坎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0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哲学观的天地神参,主導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道器两层次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渗透到事物矛盾的方方面面。从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格物致知,“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理性实学的心性能动是:“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各正性命于天道酬勤,人道仁义礼智推助天道元亨利贞的天人诚信道,诚意正心与修身齐家。“善恶是非,义判于几”。知几其神的“性性为能存神”,神参主導的“物物为能过化”。性情相需,神導境界是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人际和谐,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存亡进退,义殊乎时”,始终相成大中涵化的量变与质变,事物的循序渐进。象数互生的礼易常变,主体功能的实事实理,无有一极之无极,无有不极之太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主体实践实证的文化价值观,出自“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富有而不吝于施”的天人继善,“日新而不用其故”的成之者性。事物运行的循序渐进,走向必然而适全自然的自然而必然,更高的逻辑境界是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主体功能的实事实理,主体实践实证的文化价值观,都是返回循物理两大事则的问题上,证验着主体功能的实事实理,证验着主体实践实证的文化价值观。人文化成的哲学理一观,实现传统儒学更高的文理境界:“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中彰显。承续孔儒的脉理传承,承续横渠正学的船山学,不能成为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实至名归的传统哲学,还需要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不是奇耻大辱?认识物理事则的理论逻辑是知层次,理论指导于实现物理事则的实践效应是智层次。中国没有仁智同用,智内神外的哲学文化?为什么要把哲学还给西方?为什么传统的哲学文化被数典忘祖的自我糟鄙?文化弊根在那里?为什么在宋明理学盛行期,会出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呼声,根由是否出自宋明理学的文理主统?视孔孟程朱为一脉相承?宋明专制衰落期之根本,是否逆道物则的天下之变?难道与宋明理学的文化性质无关?与儒道佛文化互补无关?为什么在汉夷王朝再度陵替的明清之际,出现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是否与孔儒脉理传承,证验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圆圈完成?业已完成却失于盖棺论定的哲学圆圈,是否证论为“明亡之后无中华”的满清文化逆转?中华民族被推入深渊的灾难之源?为什么五四运动会出现打倒孔家店的批判错位?不是明显违反承前启后文化演变的因果规律?难道不是满清文化逆转的恶性因果?为什么会出现世纪论战的挺儒与反儒?是否证验孔孟程朱非一脉相承?传统儒学非铁板一块?民本儒学与专制儒学并存而不可鱼目混珠?为什么会出现中西文化碰撞路?全盘的西化,是人类共性的西哲文化吗?强者竞争的市场经济文化,招致经济危机内外罪恶路,是否与民主科学的商品经济共性文化成鱼目混珠,“蔽于一曲”的“闇乎大理”?为国粹派非议不容的非理性文化?能全盘西化?提倡国粹文化,接壤二千数百年前,且中断了荀易实践实证完成阶段的孔孟儒学,是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接合点?接壤宋明理学,中体西用的现代新儒学,不是承接传统儒学曲折反复否定阶段的非理性文化?不是障碍现代儒学的理势生成?不断曲折反复的恶性循环,不是百年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不是传统儒学否定阶段自然而然进入现代儒学的否定阶段?不是失落了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失落了现代儒学肯定阶段的历史接合点?因而失去了现代儒学体系的文理建构?在确立SHZY市场经济的商品时代后,为什么还要提倡纯粹的天道自然观?无论是道家自然,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佛理视事物循环为生驻异灭,质同道家道法自然的实相空境,人为与自然矛盾并立的内则道佛和乱世道佛。还是宋明理学不以私意自蔽的天理浑然,不以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同属有无相生性质的道法自然,变易以告人的民生日用。“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儒道佛的纯粹天道自然观能与商品时代的物质经济合辙?难道商品经济社会,不是人文自然观的循物理事则?天地人参的物物道?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还在宣扬纯粹的天道自然观,不是一种文化的怪异?儒道佛心性文史的抑情制欲,存天理去人欲,能适应商品社会的心性文化?反而要摒弃实践理性的功贞情,理欲辩证的人道理欲观?进入商品经济时代,还在宣扬善性文史观念的存天理去人欲,不是一种文化的怪异?难道商品经济需要以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抑压个性?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天命之谓理?难道倡扬个性,协和共性的实学心性,从孟子反身以诚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逻辑发展到船山的“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理性实学,被弃之如敝屣?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还要宣扬尊卑定理的抑压个性,不是一种文化的怪异?三种共同性质的文化怪异,善性内修和事物定理的唯心教条,从自然经济时代宋后逆道物则的文化逆流,沿流到商品经济时代。承前启后的文化沿流,依然影响社会心性的文化文明,非适应商品经济时代的社会心性,也使现代中国不能进行到完全的商品经济时代。宣扬儒道佛文化为传统的主流文化,近百年学术文化研究的极大失误。致使传统儒学和现代儒学的两个哲学圆圈否定阶段,历史性文化连接的因果链路,不断曲折反复恶性循环的文化沿流,不断伤害而阻滞商品经济的社会进程。什么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标识?什么是具有古今中外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什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粹?必须要弄清楚!回看自己走过的路,特别在盛唐过后出现顺乎物则与逆道物则,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两条路,从中剖析和思究近代和现代走过文化灾难性的坎坷路。比较别人走过的路,从资本主义自由时代发生经济危机的内外罪恶路,到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治理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质变路,精深探究而借鉴其经验成果,摒弃其非理性文化走过的的弯路和教训,真正认识商品经济社会的文化本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07: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商品经济社会,是着重于人类主体实事实理(一定理道)和实践实证(功能与价值)的社会时代,是重新甄选、修正和鉴证以往历史的理性与非理性的文化定论:人类理性的文化义理古今会通,正本清源于人道损毁的非理性文化的厘清与鉴定。为什么资本主义自由时代会发生经济危机的内外罪恶路?一方面提倡科学民主,一方面出现强者竞争的文化负面,不是违反商品经济规律成人道沦落的文化坎陷?文化坎陷,天生自然,不是文化承前于以往历史的非理性文化,全盘西化的文化坎陷。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干预,治理经济危机的质变路,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人道诚信义理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不是人类共性文化的理性回归?答案由研究西方文化历史的学者陈述。中国也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的实践实证阶段,传续前二个阶段的历史逻辑。第一个阶段是对孔孟仁礼体系(克己复礼为仁)的反本成末,以礼义的行为规范质正仁心真假的辨善恶,质实仁义正规范于物理事则的辨是非,荀易实践实证的人文自然观阶段。人参天地的物物道,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于循物理事则,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文化功能价值观是继善成性的富有与日新。第二个阶段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治理汉唐经世致用期发生王朝陵替的治乱循环为宗旨,再不是汉唐阶段有道伐无道效应的礼有损益,而是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进入到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实事实理,显然一定理道的主体功能,无有一极之无极,无有不极之太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象数天理礼易常变的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主導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道器层次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全面展开,也是人道理欲观与道体论的文理实践实证阶段,文化价值观是“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天人继善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成之者性的“日新而不用其故”。第三个阶段是现代的商品经济时代,文化承前于顺乎物则实事实理的人道理欲观和道体论,开新出商品经济时代的人道理欲观和道体论。传统哲学的人道理欲观是:“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现代哲学的人道理欲观,承续是会通古今通义的哲学观,“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开新出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与时俱进的商品经济时代,需要易礼常变无间断性的实践经验,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发生和兴旺,与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哲学社会科学,配合国家干预经济的顶层设计,主導商品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神理与神参两体理一。传统哲学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现代哲学的道体论,在明晰传统道体论的哲学意涵基础上,着重于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化价值观明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着重于商品经济社会创新精神的主体功能,应对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如何成然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文化大环境?应对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依然是象数天理的礼易常变,体用中庸理则的事物循序渐进,人天物道体的均一自然之化,应对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应对商品经济社会出现的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目的性明确,防止人为阻滞的一切危机现象发生,防止不必要的事物运行的曲折和反复,杜绝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出现。传统儒学原真理路的第一个哲学圆圈,走向现代哲学出现的第二个哲学圆圈,所承受持续的文化灾难和反复的坎坷,恶性循环的文化坎陷,不应该再出现在商品经济时代,当要接受商品经济社会正本清源的文化洗礼了。治理宗旨,承续“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理性实学,再不是自然经济时代发生有道伐无道的治乱循环,而是商品经济时代必要治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萧条。现代商品经济的人天物道体论,应对商品经济社会出现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防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人为妄为现象,包括无为即妄为的危机与困境的出现。然之中,回看自己走过的路,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明晰能成为当代价值,世界意义文化精髓的传统精神标识,传统哲学的人道理欲观与道体论;比较别人走过的路,意志坚定的文化自信与自强不息,发展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走向世界性的精神标识。现代哲学的人道理欲观和道体论,依然是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两部分:性情相需心性能动部分的人道理欲观,体用相函心性应用部分的道体论。始终相成的时空部分,“容光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需要的文化价值观。传承传统哲学的精神标识,更新发展为现代哲学的精神标识,成为治理全球经济危机的文化理性,中西文化义理会通的人类共性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