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3|回复: 0

[原创] 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寻踪《离骚》到潜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0 17: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g6688 于 2018-12-20 17:31 编辑

           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寻踪《离骚》到潜江(一)

    2018811日上午,我在上海突然接到潜江市委宣传部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说中央电视台有人找。中央电视台有人找我?我正在纳闷,突然听到一个很较磁性的男声,他告诉我:他姓沙,叫沙洛,是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的,他们是从湖南过来,专程来找我的。得知我在上海,又多方打听,才获得我的电话号码,此次的电话联系,是希望能够采访我,问我有没有时间?住在什么地方?
    中央电视台找我,这太奇怪了,虽然我已经退休,不知道是什么事来找我,但我估计这应该是件好事情,我当即答应,并告诉了相关的联系方式。沙导告诉我,他在潜江会有几天的拍摄任务,在上海还有一个副导演叫汪剑,他会与我联系,并介绍有关的情况,也要向我了解一些事情,让我注意开机等着。
    不久,汪剑导演就来电话,我们约定812日下午2:00见面,地点便选择在我住处不远的一个咖啡厅里。
    我们如期而至,初次见面,互不认识,通过手机联系,在咖啡厅众多的客桌上,寻声音和动作发现对方。汪剑导演是个女干将,年龄我估计约3——40岁左右,架着一幅金丝眼睛,她眼神扫过来,透出一道睿智的目光,形体给我的印象是身材苗条,相貌清秀,非常精干,给人一种脱俗的气质印象。果不其然,人家是上海人,复旦大学多学科毕业的高才生。她与沙洛导演合作,拍摄过许多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期《不散的宴席》就是其中之一。影片将美食与人文混合在一起,华章与镜头天衣无缝结合,解说者的语言风格和声调,颇有沙洛导演的特点,令人有挥之不去的印象。
    通过简短的寒喧后,我得知,中央电视台9频道正在拍摄记录片《国乐的侧脸》共有五集,由古琴曲《离骚》、《高山流水》,还有《广陵散》、《霓裳羽衣曲》、《春江花月夜》等等组成。其中,拍摄古琴曲《离骚》,找到湖北潜江,原因是因为在《知网》上发现我1979年《中国音乐学》杂志第一期发表的论文《试论<离骚>之“离”——“鸡鸣歌”、“扬歌”与<离骚>之“离”同源初探》,而后才专程来找我的。
    我不知道《国乐的侧脸》是从什么角度?通过什么情节、人物?怎么反映《国乐》的“侧脸”,但从他们找我的角度看,这部记录片估计不仅是介绍这些古乐,而且其重心还在揭示这些古乐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其中可能会加入与相关曲目背景、真面目以及相关的流传故事的探讨、研究以及与曲目相关的人物,和这些人物在揭示相关曲目秘密的内容方面,又有一些什么故事。可能还是大故事套小故事,有血有肉,艺术夹杂人文,并非是呆板的讲述《国乐》古曲,这是我当时推测反映,也是有待于电视播出后检验猜测的推测。
    汪剑导演的采访话锋,马上直指实质,因为没有录音,故寻问我的内容我估计是从文学的角度,用来创作剧本创作或丰富剧本之解说的。汪剑导演的诸多问题核心,主要围绕在“鸡鸣歌为什么只在潜江诞生?”。
    相关的问题,我归纳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答:
    一、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根据上海复旦大学谭骐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相关的历史地理权威的研究,以及潜江的考古发现与历史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潜江地域有一个由山岗到丘陵,再到平原的沧海桑田之形成过程,且在中国整体上西高东低的大趋势下,当时的潜江地域还存在着南高北低,以汉水为倾注中心的凹漕。加之,在当时的潜江地域古代河流众多,通过推沙涌水,形成陆地的历史较潜江以东以南要早,故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早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人文文化积淀。其中潜江龙湾遗址和黄罗岗遗址的发现,均与《中国历史地图册》吻合。主编谭骐骧教授还亲笔写下了“章华台遗址在潜江”的字幅,证明《中国历史地图册》对潜江地域的历史描绘是准确并有科学性根据的。据说,此书在出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周恩来总理曾将此书作国礼赠送。可见此书的出版,在学术界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的地位非同凡响。

    另一个根据是,最早的《诗经》时代之“南方”和“南风”之“南”,就是以当时的潜江地域为主指的地方。而“南风”和后来衍变为“楚歌”、“阳歌”的,就是当今仍然在传承的“鸡鸣歌”的。还有一个古河流叫“阳水”,这个古“阳水”很多写法,如漾水、阳水、杨水,在《楚辞》中,这个“阳”字还写成“扬”(如“扬阿”),这些记载都可以在《汉书》、《水经》、《水经注》上找到。这是一条从江陵流到当时的潜江地域后,突然北折的古河流,而“阳歌”(鸡鸣歌)就是在“阳水”一带的人所唱的民歌,加之在潜江以东形成陆地的时间较晚,所以“鸡鸣歌”只在以潜江为中心的地域,其中,潜江就是“鸡鸣歌”的发源地。
    根据当时的地理描述和潜江地域的河流分布情况,特别是“楚灵王渎”与“子胥渎”,据记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都是从南向北流的。通过这种自然现象分析:当时段的潜江地域之地理状况是,除了受我国西高东低之大趋势影响外,还存在着南高北低的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当时的潜江以东的仙桃和以南的监利,在汉代前,都是被浩渺无边的水域统治着,基本属于无人居住的区域,或谓叫“沧浪水”。但这种情况对早于以东以南形成陆地的潜江地域来说,在这一带发现公元前6000年的遗址,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说,早在尧舜之前几千年,当时的潜江地域就已经有人类在繁衍生息。加之这里良好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发现的早期稻谷种植、生产、生活器具,说明只在潜江产生“鸡鸣歌”,是有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的。
    二、从考古的角度:当今的潜江地域已经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的历史遗存,但在地面上的极少,因当时潜江地域的河流众多,地理上发生着苍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所以大多数的遗址,都埋在地下8米左右的地方,还有待发现。

    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遗址,被考古界公认:是楚国最辉煌的五百年之所在地,而楚文化的辉煌,就是潜江地域人文文化的辉煌,春秋战国时代的许多故事和记载,都与当时潜江的地域文化有关。可以说楚国和楚文化的辉煌,与当时的潜江地域脱不了干系。“楚歌”就是以“鸡鸣歌”为主导的民歌,我在《试论<离骚>之“离”》一文中已经有具体的阐述,可以解释为什么“鸡鸣歌”只在当今以潜江为中心的地域。
    三、从经济的角度:由于古河流和陆地的交错相间,加之地理纬度极好,与世界上在同一纬度的早期文明,如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的发展规律一致。这里气候冷暖适宜,导致这一带的动植物极为丰富,是早期人类居住的“天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质,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食物和相关的生活物品,最早的水稻种植也是与这一带密不可分的。水稻的种植,导致集体性劳动成为必然,而“鸡鸣歌”的一唱众和形式,就是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加之,种植是人类定居的重要因素,也是风俗习惯在地方固化的前提。以潜江地域为中心的地方民歌丰富多彩,是与这一带的经济、生产、生活有直接联系的人文现象。精神与物质是相辅相成的,丰富的物质是精神文化形成的背景和依托,《楚辞》与“鸡鸣歌”、乃至丰富的神话故事的产生,精神境界的形成,与当时潜江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物质丰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互相影响条件。

    四、从方言的角度:方言“兮”“些”这些《楚辞》有楚国特征的语言,仍然在以潜江为中心的地域存在,且是频繁使用的土语。同时,从方言声调的角度而言,其语言声调的音乐性与“鸡鸣歌”的旋律完全吻合,《楚辞》是“书楚语”的文化,故“鸡鸣歌”是以潜江地区为中心而独有的音乐文化现象。另一个现象是荆州地区在方言语音上,以潜江为中心,呈放射状态向四周扩散,离潜江越远,语言音调的变化越大,哪怕是天门、仙桃,在许多字音上都有变化,都有弯转,潜江人通过听语言,就可以判别谁是天门人,谁是仙桃人,这就是语言声调形成区别而造成的。

    五、从音乐的角度:《楚辞》是“作楚声”的文化,在《楚辞》中多次提到《阳(扬)阿》,而所谓的《阳阿》就是“阳歌”,这种“阳歌”实际上是传承至今“鸡鸣歌”,也是从潜江地区产生的“歌腔皮影戏”之原生态现象,乃至当今号称“湖北花鼓戏”(原来的天潜沔花鼓戏)的“高腔”,也是从“鸡鸣歌”发展而来的。

    我们的交谈大约有近三个小时,采访结束后,我将带来的专著《楚风遗韵——湖北潜江“鸡鸣歌”之研究》一书和论文《鸡年献辞——鸡年说“鸡”与儒家“乐教”的DNA》,以及刚完成不久,尚未发表的论文《中国特色之音乐人类学的探索——从“皮黄腔”源流看中国的“乐教”与“礼仪之邦”——论《周易·离卦》、“鸡鸣歌”、秦腔与“皮黄”的命名及源流》,一起送给了汪剑导演。汪导也告诉我,到时会进行录相采访,相关的具体事宜,到时会告知。

    当天晚上,汪剑导演说沙导还有几天才能到上海,我提议说,如果要来采访我,最好能在潜江拍摄到“鸡鸣歌”的原生态之“歌腔皮影腔”,汪导说沙导已经拍摄到了,并将视频通过微信发给我,我看后建议,最好录到有一唱众和的潜江风格之“歌腔皮影戏”,因为“一唱众和”的与清唱的效果显著不同,且一唱众和的“和”与儒家提倡的“和谐”有重要的联系,到时采访我可能会谈到这方面的内容。汪导立即将此建议转达到沙导。后来获悉,沙导在潜江想要拍摄到一唱众和的“鸡鸣歌”还几经周折,并非是一帆风顺。但好在如愿以偿,据沙导说,拍摄的效果非常好,这让人深感欣慰。




                                             
    (  待续  )




补充内容 (2018-12-27 17:40):
如若想听到“鸡鸣歌”的原生态音乐,看看它是否如“公鸡打鸣”,待《国乐的侧脸》播放时,其所录制的音响与画面,应该可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