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回复: 0

换个方式理解《金刚经》中的“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5 01:1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起于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
~~佛家有宗的“空”,道家的“无极”,海德格尔的“存在”,三种称号,但指向同一。
~~人的心识(思维)具有天然的有限性,且沉迷于、执着于分辩、分别(即认知、切割)。
~~通过对神秘的“存在”进行切割所获得的“认知”结果,变为僵硬的失去活力的片面的“存在者”——或说“相”。
(这种“存在者”就如同是“存在”所抖落的遗弃性琐屑——即所谓“存在弃让”)
~~当“此在”沉迷于这种遗弃性琐屑物时,真正的“存在”己被排除在视线之外,或说“存在”己隐敝了自身。
~~人的这类“认知”是一种“浅表性思维”“对象性思维”——或说传统哲学内的“形而上学”,即佛家的“法执”。
~~真正的“存在”具备三种特性:
时间性(变化性,可能性)
自明性(思,悟,坐忘)
基础性(本源性,唯一性,普遍性)。

如此
~~关于传统哲学的“是什么?(即对象性)”的问题,当应答为“不是什么!(即非对象性)”——即六祖式的“对治”。
~~禅宗的“说似一物即不中”,因为僵化了的“相”,缺失了——无限“可能性”!
~~经文中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为没有被心识切割了的真如,才是活生生的如来,其不仅成就了过去和现在,还蕴藏着塑造未来,具备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无相”式的悟,即非对象性的“沉思”,才能去体悟“存在”,或说自证“真如”。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 銀子 +5 收起 理由
clh + 1 + 5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