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0|回复: 0

格物致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0 1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物致知
後世儒生不懂何爲東周。
《論語·卷九·陽貨第十七》云: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
何宴注曰:興周道于東方,故曰東周。
朱聖人注曰:爲東周,言興周道于東方。
一派胡言。
不懂東周,是後世儒生歷史常識的欠缺。
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先秦儒學談不上什麼理論體系。
漢唐時期,儒學也沒有出現完整的理論體系。
直至宋朝,儒學出現了較爲完整的理論體系。
程朱理學即是其代表。
《大學》云: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禮記》中的大學和朱熹《四書》中的《大學》,在這句話上沒什麼差別。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
這可以看作儒學,特別是程朱理學的方法*論。
其基礎在于格物。
可惜,直到今天,後世儒生還是搞不懂什麼是格物。
格物。
鄭康成注曰:格,來也。物,猶事也。其知于善深則來善物,其知于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
朱熹注曰: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鄭康成的注,哪位大儒看得懂?
把讀者搞得一頭霧水,从而蒙混過關,一派胡言而已。
朱熹的注,貌似能夠自圓其說,不過終究還是一派胡言。
傳說王陽明曾經格過竹子。
錢鐘書也帶著女兒去格物。
格竹,格物,又是如何格法呢?
格字的本義是辨別。
木+各=格
屮+个=木
口+夊=各
格者,《老貓字典》云:从木从各。會意。木者,樹木也。各者,歸于各戶也。格者,謂木歸于各戶,乃將木分門別類也。故,格者,辨別也。
木者,《老貓字典》云:从屮从个。會意。屮者,象初生小艸之形。初生小艸也。个者,象根形。根也。木者,謂草有其根,可成參天之樹也。故,木者,樹木也。
各者,《老貓字典》云:从口从夊。會意。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夊者,倒止也。各者,謂足回,乃歸于各戶之入口也。故,各者,歸于各戶也。
物字的本義是犁地。
牛+勿=物
彡+力=勿
物者,《老貓字典》云:物字之本字,勿也。勿字之義別有所專,後世乃復增牛旁作,物字。物者,从牛从勿。會意。牛者,象牛形。大牲也。勿者,犁地也。物者,謂以牛犁地也。故,物者,犁地也。
勿者,《老貓字典》云:从彡从力。會意。彡者,象飾帶之形。飾帶也。力者,象犁之形。犁也。勿者,謂犁地所出之土若飾帶飄散也。故,勿者,犁地也。
物者,犁地也。引申爲犁地之產出,即穀物,再引申爲萬事萬物。
格物,就是分辨萬事萬物。
格物致知,作爲儒學的方法*論,本應該可以爲儒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前提是後世儒生要能夠理解何爲格物。
鄭康成和朱熹的理解,實在是與格物的本義風馬牛不相及。
不懂得格物,也就沒有了基礎。
既然沒有基礎,儒學的理論體系又當如何構建呢?
儒學由此成爲無本之木。
儒家修齊治平的說法,是从老子那里剽竊來的。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云: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當然,儒家中庸的思想也是來自老子。
孔大聖人之後的儒生曾希望使用老子的思想體系來構建儒學的理論體系。
可惜二者兼容性太差。
後世出現的儒學理論體系當然更是一塌糊塗。
朱熹曰:去人欲,存天理。
對曰:人欲即天理。
王陽明曰:我心即宇宙。
對曰:汝心已死,而宇宙永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