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8|回复: 25

[综合讨论] 拜读杨文有感:昭明船山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9 07: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读杨泽波教授文章:《道德动力源自何处——儒家生生伦理学关于道德动力问题的探索》。深深感觉:中华文化复兴,迫切需要昭明船山学。
杨教授对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的理解,不同于牟宗三,“牟宗三将朱子定性为道德他律,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其实嫌朱子学理有缺陷,没有活动力,没有兴发力”。不同于时代所认同的宋明理学。“朱熹当然也讲心,但他对孟子的心缺乏深切的体悟,讲心偏向了认识方面,成了认识之心”。“阳明后学出现的重重流弊即是惨重的教训。现在一些学者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在讲心学为儒学正脉,立志以心学救天下,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但是,杨教授依然走不出宋明理学的理论拘囿范围,摆脱不了牟宗三儒学思想的影响,摆脱不了视儒道佛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学术氛围影响,根本原因:船山学未昭明,传统文化研究,依然止步于儒道佛文化阶段。可见,昭明船山学为标识的文化复兴,显得多么重要。
一、关于程朱理学的性体与陆王心体,杨教授认为:“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打破传统理学、心性两分格局”。其实,在孔儒体系中,完整的心性学概念,根本不存在理学、心学的两分格局。是宋明理学异化了孔儒理道,才弄出个两分格局。孔学的克己复礼为仁,仁学心体,仁内礼外。仁是心体主持,心统性情的仁学心体。礼义的言行规范,连接性体的规范秩序。性体,即孔子的性与天道,人文化成天下的天道,也是心统性情,即心体的天道。民可使的天命由之,生民立命的性体;不可使的气质知之,生民立心的心体,孔儒心体与性体的逻辑共体。孟子的反身而诚,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杨教授认为:“道德之乐是经过主观努力,反身而诚服从良心要求后内心的满足。我将这种对道德之乐的解释称为‘满足说’”。杨教授对孟子反身以诚的诚意涵理解有偏差。孟子反身而诚,出自心体,也是性体的诚之者人之道,反身于性体的诚者天道。循物理事则于心体、性体共体的天人合道,何有两分格局?荀子的物物道,性体的精于物者而物物,心体的精于道者兼物物,何有两分格局?《易传》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仁义人道是生民立心的心体,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是礼体,生民立命的性体。人事结构合理事则的性体:“易简立本”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则。心性结构合理事则的心体与性体,“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刚健与坤柔顺,船山简明为健顺五常(仁义礼智信)。心性与性体的共体理则概括为;“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心性、性体共体的性之至理:“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明晰《易传》三道三才的哲学意涵。看来,张载之所以提出“为往圣继绝学”的义理精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晰:真正破宋明理学的两分格局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希横渠之正学”的船山,非出自牟宗三本意的“打破传统理学、心性两分格局”。回复孔儒立心立命共体义理的逻辑深化,方是孔儒脉理传承的儒家思想。儒学文化的古今传续:孔儒(孔孟荀易)文理→脉理传承的张载学与船山学→现代儒学。传统儒学的最高水平者:船山学。昭明船山学,势成必然,迫在眉睫。
二、仁性与智性。杨教授认为:“儒家生生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是把一般所说的理性打开,分为仁性和智性,变感性、理性的两分格局为欲性、仁性、智性的三分模式”。杨教授将欲性有别于仁性与智性的三分模式,不合于心性矛盾“两分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仁性,仁内礼外的心体,荀子言礼义明分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其中,较正人性善恶,礼义规范的言行准则:理欲。船山言:“理有屈伸顺乎天”,即屈伸物欲顺乎天,屈物欲于合人伦庶物的于人欲见天理,孟子仁义行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没有可欲之善,何谓仁性?也如船山所说:“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无人欲何有天理?无欲性何有仁性?心体的心统性情,以性正情的情贞路。智性,智内神外。张载言“性性为能存神”,存神效应是“物物为能过化”。如船山所说:“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孟子非行仁义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实现共同富裕生活美好的智内神外,明晰理欲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若智性不容欲性,失去“理有屈伸顺乎天”的神化效应,还算智性?心体连接性体,天道酬勤发展物质经济,顺应物欲需求成动力源,性为情节的情功路。杨教授认为:“道体天命流行之体,才能有活动性,才能成为活物,才有创生”,即牟宗三的“兴发力”。“即存在即活动”,不是存在音容天的天地人参?不是存在理势天的天地神参?哲学核心理论是心性学。“即存在即活动”的心性能动部分,心统性情的功贞情;“即存在即活动”的心性应用部分,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即存在即活动”,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理有屈伸顺乎天”。欲性融入仁性,欲性融入智性,成就文化文明的理欲辩证。深刻启示:仁性与欲性,智性与欲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07: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尊德性与道问学。《中庸》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显然,“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的仁性;“极高明而道中庸”,道问学的智性。谁能将孔儒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意蕴明晰,发扬光大,谁就是孔儒的脉理传承。先看朱熹的注释:“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学问,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后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再看阳明论语:“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唯一’的功夫”。即是讲,诚意必要格物;诚身必要明善;尽性必要穷理;尊德性必要道问学,约礼必要博文,唯一必要唯精,线性思维的当然之理。“‘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的道德境界惟一,“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着空。惟其有事无事,一说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穷理”。阳明言有事无事在天理上用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如朱熹所说:“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尊德性,阳明言无事时在天理用功;朱熹言“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言道问学,阳明视为尊德性的功夫,有事时在天理用功;朱熹言“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阳明心体的心即理,朱熹性体的性即理,张载气学的理气相函,理在气中,分别从《易传》三道三才的仁义人道,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开出。阳明心体的仁义人道,仁心主持于天道与地道,致良知的存天理;知行合一,致良能的去人欲。朱熹性体的阴阳天道,孔儒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事物变化道,被异化成先天设定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易简理得尊卑定位的天命之谓性,被异化为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事物定理的道德内修,其性体与阳明心体一样,最终走向:存天理去人欲。孔儒的心性学被分割为两,一是则重于主观能动的心即理,以内修的道德心态逢迎事物定理;一是则重于客观性质的事物定理,提倡以道德内修的气质之性成全人事当然,服膺于浑然天理,变易以告人的天地本然之性。同属事物定理,同属道德内修,“合乎天而不因物”的“守其常以为明”,唯心教条的浮明之学。张载气学接壤的刚柔地道,显然主观能动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成然心性矛盾的事物因果见证。刚柔地道,是三道三才的中介性范畴:刚柔地道地曰示。连接阴阳天道为主客关系的礼本体;连接仁义人道,成就仁心大用的仁礼本体。心体的“性性为能存神”,性体的“物物为能过化”。神化概念的“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船山进一步明晰:“刚柔质文,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与宋明理学尊德性的道德内修,道问学的事物定理的文理性质截然不同。船山坚持事物发展的文化文明观去理解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文理意涵。会通人道诚信义理的古今通义,尊德性的学问道为主,思辨道为辅。致广大于人伦全体,民生利益精微之几的礼义明分;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知几神理尽精微。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道问学以思辨道为主,学问道为辅。思究事物运行的实事实理,主体功能价值观的实践实证。会通古今通义与经世治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并行不悖,致知于尽精微,“尽者析之极”的尊德性,知几神理的“阴阳不测之谓神”。“于察之则见其精微”,明明德的“性性为能存神”。人道诚信明德,推动“物物为能过化”的诚道实德。儒学经典的通经和正经,会通古今通义的唯物辩证。循物理两大事则,人能弘道的道问学,象数天理的事物循序渐进,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一是解决发展不充分矛盾,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于创新活动;二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矛盾,“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防避思维认知的实践活动出差错,造成事物运程不必要的曲折和反复,防避发生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并行不悖,“故于‘精微’尽之,‘中庸’道之,‘新’知之,‘礼’崇之”。“于察之则见其精微,于行之则亦显著矣”。实践实证:“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天人继善,成之者性。通经正经接着讲,“‘道中庸’者,以之为道路而不迷于所往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4: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9-2-9 14:18 编辑

杨教授对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的理解,不同于牟宗三,“牟宗三将朱子定性为道德他律,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其实嫌朱子学理有缺陷,没有活动力,没有兴发力”。不同于时代所认同的宋明理学。“朱熹当然也讲心,但他对孟子的心缺乏深切的体悟,讲心偏向了认识方面,成了认识之心”。“阳明后学出现的重重流弊即是惨重的教训。现在一些学者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在讲心学为儒学正脉,立志以心学救天下,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1:儒学走入误区是从【内圣外王】开始的,孔儒发于内而成于外,内外是统一的,不刻意挖掘思路痕迹,只注重言论成品,如《论语》。
只推广成品,不分析过程、化繁为简;这样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大众化。
细分析过程,是专业人员的任务,儒学越来越细的同时既是大众化越来越远的过程。

2:孟子、王阳明、朱子、二程理学都是在细化的路上走了偏,荀子一脉没偏在孔子理论为主的基础上发展了方法*论范畴(借鉴法家),张载更多的是在偏的基础上借鉴了道家的思路。

3:现在不是重振百家中每一家的问题,而是百家归一,再整体提升改造的问题。

4:佛学在宗教领域生存发展,不适合治国理正。同理,理学受了佛学的太多的影响,和儒学大众化的要求、治国理正的主流要求都更偏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0 04: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孔儒人性论和心性论的历史逻辑全程:孔子实践心性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性善,反身而诚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有诸己之谓信”的“可欲之谓善”→荀子性恶伪善,制止人为争斗、相互倾轧的性恶现象,提倡礼义治理心性乱相,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易传》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循物理事则的富有日新。从孔子由之天命,知之气质,生民立心立命的实践心性,走到《易传》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理势必然的文化文明:“容光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形上文政導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从实践心性的继善成性,到实践理性的继善成性。历史逻辑回顾:评论荀子的性恶伪善论,制止人为争斗的性恶现象,礼义治理的物欲观,物欲观与物物道逻辑连体,彰显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却没有明晰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性恶伪善论的逻辑未具完善,时代逻辑的局限性。评论孟子的性善论,杨教授认为: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的这种双重先在性决定了人是一个道德的存在,因而贬黜荀子性恶,认为荀子学理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没有承认人天生就有的善的端倪,见解偏颇。推崇孟子性善论,见解有偏差。生长倾向先天性的道德存有,亦有后天的习熏成性。质文成性存私蔽大患,非一定是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也会是违逆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两极向:文史与质野。伦理心境先天性的道德存有,也会被后天的心性环境改变。“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心性危微,不是有改变伦理心境的道德定律: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孟子性善,最高境界的仁礼忠恕,舍身取义的强恕而行,“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的动乱期,五代十国的动乱期,都有道德定律的历史见证。治世通行,乱世遗落。道德定律的事不过三,走到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伴随专制社会治乱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倡扬孟子性善论,根本无法解释道德定律的历史见证,也无从解释儒道佛互补的治世道德,乱世道佛。戴震言:性善必然(继善),适全自然(人性)。没有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没有日新盛德的成之者性,孟子性善论不成立,不具客观性。在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的奸诈心性时代,荀子反本成末,改变孔孟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学模式,以礼义的言行规范质正仁心辨真假,质实仁义的实践实证,成然礼义治理的性恶伪善论,时代逻辑使然。也如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走到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时代逻辑使然。在奸诈心性通行时代发生的儒道变化。处在奸诈心性流行的战国后期,孟子性善,免不了成为“腐儒”之论。再度下滑,强执孟子性善为当然之理,宋明理学唯心教条的存天理去人欲。人性论与心性论的历史逻辑循序,孟子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伪善论,都有着时代逻辑的局限性。走向完善:天人继善,成之者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0 04: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对于现时流行的道德绑架讲*法,杨教授认为:(说)道德都是迫于外力的强制,不是人自身的要求。这个前提有严重的问题值得检讨”。“道德不是绑架,而是对人的真正尊重”。也许,杨教授对孔子论理中庸质文的三种心性现象理解不深,悟觉不了。宋明理学的道德内修,文胜质的心性文史。船山言:“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以性发情,不能自薄的贞情;情以充性于物物创新,不能自薄的功情。辩证于天理人欲,不能自薄的功贞情。然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抑情制欲的文史心性,不是扭曲人性,异化心性的道德绑架?对于心性文史的道德绑架,荀子的《解蔽篇》,归属“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只知以性贞情,不知功情效应的性为情节;只知去欲存理,不知无人欲就是失天理。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功贞情的理欲辩证;非文胜质于抑情制欲的心性文史。船山直言谓“道之大贼”的浮明之学:“恍惚之间;若有见焉;窅寂之中,若有闻焉;介然之几,若有觉焉”。感觉性质的恍惚有见而失理性思辨道,追思历史的若有所闻失正经而通经,失古今通义学问道的一时大义之一人正义,开局“高而亢之,登于九天”;结局是“下而沈之,入于九渊”的“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道心危微的因果事实。宋明理学心性文史的治世道德,钟摆惯性于乱世的心性质野,也是乱世道佛的心性文史,儒道佛互补的治乱循环。非孔儒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中庸质文,治世清明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为万世开太平”。荀子的反本成末,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有实践实证。船山提出明以致诚的辩证理念,“非诚之离明,明之离诚矣”。较正明诚,船山有明以钦为本的实践实证理念,“‘钦’之所存而‘明’生,‘诚则明’也。‘明’之所照而必‘钦’,‘明则诚’也”。明诚之实,“‘诚’者实也”的天人诚道。圣人之学的明以致诚,圣人之虑的明以钦为本,“归于一‘钦’,而‘钦’以为实”。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的诚道之实,乃“上下其志同”的“柔得尊位”“曰大有”。“循理而应乎事物”,“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性性为能存神”,形上導的“‘钦’以为实”。“‘钦’者条理无违,而大明始终,道以显,德行以神”的天人诚道之实。也是“食色者,礼之所麗也;利者,民之依也。辨之于毫厘(知几神理)而使当其则者(循物理事则),德之凝也,治之实也”。形下器道的天人诚道之实,形上導明诚实证的明钦之实,“‘明’之所照而必‘钦’”。足以质证宋明理学浮明之学的道德绑架性质。因唐宋变革逆道物则负向,招致满清文化逆转恶果,祸害中国文化三百多年的灾难史。“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宋明理学浮明之学的文理流行。经历文革的一代人,深深尝尽了道德绑架滋味的心性感悟。
上述探究的五个文化问题,船山学理都有明晰表述。奈何?现时的传统文化研究,基本上还是止步于儒道佛的文化阶段。传统儒学历史逻辑进程的哲学圆圈三阶段:肯定阶段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协调人际和谐的孔儒仁礼忠恕阶段。否定阶段是“合于天而不因乎物”,“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宋明理学定理内修的唯心教条阶段。完成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船山仁恕天下的理欲辩证,究矛盾因果所以然之理的唯物辩证阶段。传统儒学的哲学圆圈业已完成,却因满清的文化逆转而流离失所,至今仍未归位。被荒芜的船山学至今未昭明。被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思潮终结的宋明理学,被满清统治者的文化逆转重新起用,成为官方学理,流行至今。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文化沿流顺理成章为现代儒学的否定阶段。止步于儒道佛文化阶段的学术氛围,有多少可以成就传续传统儒学的文理通才、大才,如杨泽波教授等,学识受拘囿,时光被磨损,诚为痛惜。张载与船山,都在出入儒道佛文化后,回归于孔儒经典诠释的通经正经接着讲,“为往圣继绝学”,完成传统儒学的哲学圆圈。文化热时代启蒙学者萧萐父先生,高扬船山学,提出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理论,建设现代文化体系。在传统儒道佛的文化氛围中出现张载学和船山学,在现代儒道佛的学术氛围中出现萧萐父先生。事不过三的理势必然:彰显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盖棺定论的认知阶段,昭明船山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0 04: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儒学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和体用质文理解成一塌糊涂的张先生,“中庸,只是在平台内、规则中的具体的妥协方法而已”。竟然还厚着脸皮对儒学“评头品足”,蚍蜉撼树不自量。
一、儒学心性学,心性内外的存在音容天。心统性情,性内情外,情内物外;性与天道的各正性命,性内命外;克己复礼为仁,仁内礼外;能近取譬仁之方,忠于己,恕于人,忠恕内外。顺乎物则与疑乎人心,心物内外;诚者天道与诚之者人之道,孟子反身以诚的诚道内外。形上導的智神一体,智内神外;明诚与明钦,内圣外王;道器层次的神理与理气,性性与物物……儒学的心性范畴,包括哲学心性,都是心性内外,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没有心性的内外关系,就没有哲学研究的矛盾理论,就没有儒学的天地人参与天地神参,就没有人文化成天下的传统儒学。张先生弄清楚儒学的心性范畴意涵再说!笑柄屡见不鲜,怪我失涵养?
二、彭林先生论理的半人,孔子心性质文的质胜文则野。半人概念缺失辩证法,研究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唯物辩证,半人与心性质文,谁的概念深刻?更具哲学味?现代话语有换位思考,涵义雷同孔子的仁礼忠恕,谁的概念深刻,更贴切于社会人生?……例子不用多举,现在提倡中国的话语体系,连接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传统哲学的义理体系,出自范畴体系意涵。不清晰传统话语与范畴意涵,能明晰传统哲学的义理逻辑?自强势的西方文化套解,失去传统人文的话语体系,文化恶果就是范畴意涵失真,义理逻辑错乱,百年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还想让乱相路持续下去?象张先生那样,将中庸范畴意涵理解得一塌糊涂,焉知儒学的义理逻辑,胡言乱语的胡说八道而已。极力吹棒的道家老子学,以现代的话语逻辑释解,无限提升,即曲解了老子本义,也扭曲了老子的时代逻辑。六千年的混沌自然根,难道没有五千年原始人文的文化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文多质少则为史,质多文少则为野”,是人文根,还是自然根?“天道远,人道迩”,自然人文双根并论吧!老子代言哲学?缺失人文心性学的矛盾理论,没有研究心性质文,没有研究性与天道的性命学。没有研究循物理事则的诚道内外,没有研究象数天理礼易常变的事物循序渐进,老子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人)无为而(道)无不为,代言哲学?何以大言不惭?还要振振有词?天大无奇不有的怪现象。
哲学的理性思维,并不是大众化的感性认知。以大众化的感性认知,矮化哲学的理性思维?还嫌现时的哲学认知不够肤浅?继续肤浅下去?让文革时期倡导的工农兵哲学回潮?会通人道诚信义理的古今通义,儒学研究并非愈来愈细,而是愈来愈深刻。当然,要张先生理解是不可能的事,对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原真理路糊里糊涂,一无所知成笑柄,竟将相隔千年时空的孟子与王阳明、朱子、二程串在一起,根本违反了存在决定思维的哲学基本原则,混淆哲学圆圈肯定阶段与否定阶段的学理性质,消失了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说张载更多的是在偏的基础上借鉴了道家的思路?根本没有理据的信口开河吧!还有学术人最起码的真诚心?连普通平民都不如。张载说:“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借鉴道家思路?“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借鉴道家思路?张载四言句的“为往圣继绝学”,张先生不要将“往圣”误认老子,老子是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三、荀子的礼法合治,借鉴法家法治?研究荀子与韩非两师生的文论再表达未迟,再研究战国时代环境变化所造成师生两代人的“代沟”再说未迟,现代社会不是同样遇到“代沟”问题?张先生跟“潮流”,贬孔孟“褒”荀子,“荀子一脉没偏在孔子理论为主的基础上发展了方法*论范畴(借鉴法家)”不妨也赶赶“时髦”,削足适履,借鉴荀学去研究你的仁义礼法兵,看看能否也将荀子纳入囊中,视为“值鉴了道家的思路”。须知,荀子的精于道者与精于物者的物物道,绝对不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物化道。荀子物物道逻辑,前接孔子性与天道,后启的文化传续,张载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船山的道体论。
若要“褒”荀子,读读荀子《解蔽篇》,看看荀子如何应对诸子学。诸子争鸣是文化盛事。有争鸣,方有学术发展,发见真理途径,解蔽于“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从而确立掌握真理的主流学派经典学问,以及后人承续的通经正经接着说,历史逻辑演变过程的理性思路,包括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原真理路。
如果张先生要重整二千数百年前的百家归一,不惜抛弃和中断诸子百家后的历史逻辑全程,固执己见“再作整体提升改造”,各人各走自己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已经讲过,对你的最好涵养:停止对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0 09: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指出方向、路径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根源,先生可以存疑。本文原就不打算得到先生的认可,只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路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0 14: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2-9 14:12
杨教授对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的理解,不同于牟宗三,“牟宗三将朱子定性为道德他律,是一个严重 ...


实事求是地讲
我是,比较赞同“张无屮翰林学士 3:现在不是重振百家中每一家的问题,而是百家归一,再整体提升改造的问题。

未命名.jpg
下面说说我的看法,不妥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请包涵
今天的地球,已从,以前一个农林牧渔为主的世界,转变成为一个用科学技术引领的全球化时代
说句俗话;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那边的美女,成为隔壁家小妹
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中国国情虽有不同;但是,却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
说句文雅一点的话;就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在对中国起作用的同时,也对美国起作用!
中国,有关于大自然变化规律描述著作,那就是《易经》以及由《易经》延伸出来的诸子百家思想体系!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这个《易经》及诸子百家思想体系的产生,是在以农林牧渔为主社会生产关系情况下产生
那么,在今天,这个以信息为主的全球化时代状态下;能否,直接,应用中国的《易经》及诸子百家思想。
我认为,这也许,就是,张无屮翰林学士 3:现在不是重振百家中每一家的问题,而是百家归一,再整体提升改造的问题。
这个“百家归一”的“一”;就是自然界变化规律,说通俗了;就是实事求是
这个“整体提高”,说通俗了;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人民”,是本国、本地域、还是全地球,就看领导人】
大家,如想多了解一下这个“人民”。不妨,搜一下看看“川大爷国会演讲获美人好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1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将来社会信息如何通顺,全球化经济的科学技术发展到极其高度,只要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就得遵循人类共性的文化理则,实践实理的实事求是。文化理则的明晰深度,形上導文理的学问道。从孔儒到船山,传统儒学一以贯之的学问道,精约是两类:一是尊德性,二是道问学。
一、致广大尽精微的尊德性,致广大,民所共由理道的人伦全体,如孟子所说:“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尽精微,礼义明分于社会的人事分工,利益分配的尽精微。船山论理的存在音容天的尽精微,人物之元,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鬼神之绍,心性的危微之几。精微之几与危微之几,合则是阴阳不测之几。传统的文化历史,是研究阴阳不测之几的历史,从《尚书》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到《易传》的“明有性情,幽有鬼神”;船山的“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哲理研究的成果是: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意蕴有三:一是知几神理,用现代话语来说:洞察人心动态;二是精义入神,用现代话语来说,近类于顶层设计;三是“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的穷神致化,用现代话语来说,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发展物质经济。神意三蕴,涉及是心性辩证,“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的人心之疑,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关乎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形态,关乎《易传》的“日新之谓盛德”,船山的“日新而在不用其故”。尊德性的学问道,再度集约:“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请问:将来科技极其发达的时代,能舍弃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不用研究社会的人事分工和利益分配的尽精微?不用研究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不用研究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不用研究“日新而不用其故”的“成之者性”?依我说,更应深化发展尊德性的学问道。深化尊德性的学问道,从《易经》(《易经》非《易传》乃历史逻辑的传承关系)及诸子百家的百家归一,整体提升改造开出,还是从船山学开出?张无屮先生对儒学一窍不通,皆因现时对儒学研究的误曲和肤浅,不得原真理道的学术文化氛围所造成。
二、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极高明的仁智同体,智内神外,明以致诚的明诚实证:“‘钦’之所存而‘明’生,‘诚则明’也。‘明’之所照而必‘钦’,‘明则诚’也”。“归于一‘钦’,而‘钦’以为实”。“食色者,礼之所麗也;利者,民之依也。辨之于毫厘(知几神理)而使当其则者(循物理事则),德之凝也,治之实也”,形下器道的天人诚道之实,形上導明诚实证的明钦之实,明诚明明德→人道诚信明德→诚道物物实德的神理導理气,天命定所性命,极高明的学问道。传统的文化历史。实质是研究道中庸的文化历史。循物理事则精确的实事实理:道中庸。从《尚书》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到《中庸》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易传·大有》彖辞:“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船山论理循物理事则的实事实理“四义”之一:“存亡进退,义殊乎时”,时中概念的惟精:性情相需的功贞情,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体现在心性活力释放,心性人事两体理一的体用中庸:“刚柔(人事)文质(心性),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心性的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喜怒哀乐之未发”,柔得尊位的主观能动,“大中而上下应之”。时中概念的唯一,哲学理一观的“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唯物辩证。心性唯物,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理有屈伸顺乎天”;心性辩证,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天人诚道之理性实学,“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循理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心性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方有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始终相成。尊德性的学问道,关乎日新盛德;道问学的学问道,关乎富有大业,“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富有而不吝于施”。道问学的义理精粹,辩证唯物的心性命题: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
《易传》继善成性的心性理念,天人继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尊德性的学问道。张先生对儒家的中庸理则理解得一塌糊涂,又如何能理解道问学的学问道。主张道家的道法自然,实质性舍弃了尊德性的学问道,道问道与尊德性的学问道皆失明,何以知晓儒学义理而妄加评论?请问:将来科技极其发达的时代,只要是团队合作,顶层的社会规划设计,还需要性情相需,始终相成,体用相函,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学问道?还需要象数天理的事物循序渐进?还需要无有不极之太极,无有一极之无极,容光不穷于所受的无极而太极,事物生生不息的循物理事则?还需要继善成性学问道的道问学和尊德性?
三、学问道有两种性质:一是继往的学问道,先辈祖宗创业的智慧结晶,文化积淀。传承经典的正经而通经,学问道为主,思辨道为辅。所把握经典的精粹是:循物理事则的人道诚信义理的古今通义。二是开来的学问道,应用性质的深化学问道。应用性质的创新发展,思辨道为主,学问道为辅。“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经世致用的通经正经接着讲,较正思辨道,较正学问道的两者兼得的继善成性。请问:将来科技极其发达的时代,还需要继善成性学问道的道问学和尊德性吗?若需要,深化和发展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学问道,从《易经》及诸子百家的百家归一,整体提升改造开出,还是从船山学开出?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2: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察.JPG


我写有两篇,有关 中华传统文化 基本理论方面文稿
地址
1:【原创】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简览!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7&fromuid=36065

2:【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简述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3&fromuid=36065

欢迎,有时间,前去品评、指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5: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19-2-11 12:35
我写有两篇,有关 中华传统文化 基本理论方面文稿
地址
1:【原创】中华传 ...

质文先生缺乏整体视野,他的不满可以理解。
希望在您的文章中能看到全局性的构想,我先看着。顺便推荐一下我的 全局性的设想,请参考: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国学复兴网»国学复兴文化论坛›国学资源›论文中心›哲学论文›中华传统哲学创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1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的《中华传统哲学创新》,要有《易学归真》、《道学归元》和《马哲归位》三个基础认识,分别铲除孔子错解了《易学》、老子故乱其辞传承手法的参悟和庄子误导的道学等几个主要障碍,为传统哲学获得新生打开路径,之后再以马哲把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2 0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2-11 15:19
质文先生缺乏整体视野,他的不满可以理解。
希望在您的文章中能看到全局性的构想,我先看着。顺便推荐一 ...


你给的链接地址,我前去,学习了一下

并在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妥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还望包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04: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生给别人下结论,直言“盖帽”,从来不需要掌握别人的依据,也不需要表述自己的理据,顺口开河,什么性质的行为?比如:我没有依据和理据,说张先生谋财害命,这就是诬告!张先生行为是否等同?此文贴我陈述五点理据,欢迎提出不同见解和尖锐批评。张先生从来不会讨论依据,陈述理据。我亦会给张先生“盖帽”,比如说张先生对儒学中庸理则理解得一塌糊涂,即掌握张先生的依据,也陈述中庸质文和体用中庸的文理为理据。张先生也不反驳我的依据和理据,从来没有。这就是张先生的学术人品和个性,最后的下文是:“质文先生缺乏整体视野,他的不满可以理解”。一付大度的君子样,有涵养?
一、转而推销他无法自圆其说的观点。《易学归真》,我曾经表述,古易与《易传》,是不同历史逻辑的两个文典。老子道学与《易传》,都是传承古易而来,道的存在变化,文理皆与时俱变。老子道学,近乎复印古经,《易传》开新古易。张先生言孔子错解了易学,我也批驳张先生意见。孔子的性与天道,传承古易自然,也在更新古易自然,人文自然。天道与性的逻辑联结,民可使的天命由之,生民立心;不可使的气质知之,生民立心。天道自然不是与生民立心立命逻辑连体的人文自然?性与天道,不符合历史逻辑?不符合现实逻辑?性与天道的逻辑演变,孟子反身以诚于天人诚道,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荀子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易传》循物理事物的三道三才,性与天道的人文自然观演变全程。张载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船山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论,也从人文自然观演绎成辩证唯物的哲学理一观。传统哲学成形的历史逻辑全程,是孔子错解古易,还是张先生《古易归元》存在逻辑错谬?
二、《道家归元》,归元于混沌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知人知天的顺天而制天,荀子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精的意蕴是什么,不是因据物物与道物的自然之化,如孟子所说的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顺天而制天。物化道与物物道的逻辑性质差异:“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道法自然,与知人知天的顺天而制天的逻辑差异。同样,老子有无相生的物化德,与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逻辑的性质差异依然。为什么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观,会演绎成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张先生认为是庄子误道了道学,我认为是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导致奸诈心性流行,文化环境的造命成因,存在决定思维。老子道法自然三无为,由老子时代则重于无为自然,在汉初养民生息时代则重于无为政治,魏晋南北朝大动乱期的三教鼎足,开始道佛同流的无为人生时代,进入到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的社会人生观的心性文史,我是按照道家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去研究老子的道法自然,这就是我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与张先生的极大差异,张先生是寻根归元,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学,寻根到五千年的洪荒时代还不够古朴,还要寻根到六千年。也许,寻根古代文明,寻到猿人的“祖宗”了。
三、“马哲归位”,猜想到张先生思路。老子代言中国哲学的百家归一,通过马哲归位达成百家归一整体提升改造,说法何等冠冕堂皇?不是马哲改造百家归一,而是马哲被曲解失原真了。道家的物化道与荀子的物物道,谁是马哲唯物的传统哲学的逻辑源根?再次提醒张先生认真想想;马哲辩证的精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顺逆物理事则的事物矛盾正负向,辩证人心的心性动力吧!为什么哲学核心理论是心性学,心性辩证,理解马哲辩证法的基础理论。老子有心性学理论?有质文心性学理论?有心统性情理论?有循理应乎事物的性命学理论?都没有,代言中国哲学的马哲归位,还有马哲辩证的逻辑原真?马哲辩证的传统哲学逻辑源根:《易传》的“情伪相感利害生”。船山说:“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允乎人心的天下之疑,不是释放心性顺乎物则的心性辩证?为什么要顺乎物则?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以人为本的心性唯物。心性的辩证唯物,不是接壤马哲中国化的辩证唯物。说到法家理论的整体提升改造?用文化专制理论改变马哲?杨朱墨学的整体提升改造,用质野心性文化改变马哲?冠冕堂皇的“马哲归位”,百家归一的整体提升改造,恰如船山批判的浮明之学,“报之以浮而‘浮明’生”。“高而亢之,登于九天;下而沈之,入于九渊”。“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为什么?相距二千余年的历史时空,自然经济社会前期与商品经济社会前期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的文化历程和文化特点,通过切割而中断传统文化二千多年的历史逻辑全程,便可以实现百家归一的整体提升改造,可以实现与马哲无缝接轨?天方夜谭吧!知道承前启后的文化规律吗?取决于形上導向的承前启后。船山说:“乃唯能造命者,而后可以俟命,能受命者,而后可以造命”。君子造命的现实文化环境,受命于承前的原有文化大环境,即是说,造命的君相,也是由受命的原有文化大环境造就出来。君相造命,可以改善文化大环境而造福天下黎民,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可以恶化文化大环境而祸害天下黎民,如宋后统治者的逆道物则,满清文化逆转造成中华民族的灾难史。祸福两门的客观实在,启后文化大环境的俟命。理据形上導向的承前启后的文化规律,船山提出“报以其实而‘实明’生”,形上導明诚实证的明钦之实,形下器道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之实,也是天人诚信道之实,“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事物循序渐进的体用中庸之实。理据于形上導的明钦之实与天人诚道之实,鉴于宋后逆道物则与满满文化逆转,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流离失所,船山学被荒芜,探究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实现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文化接轨于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即马哲中国化,为了保持理解马哲的逻辑原真,防避理解的教条化和肤浅化,该传统哲学复位。传统儒学哲学圆圈进入盖棺定论的认知阶段:昭明船山学。道理说到这个地步为止,张先生可以按照自己思路,从事研究百家归一的整体提升,“易学归真”、“道学归元”、“马哲归位”,与我无关,各人按照自己思路,停止对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3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19-2-12 00:00
你给的链接地址,我前去,学习了一下

并在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谢谢先看再讨论的做法,不像质文先生,从来不看我的观点,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再炒一次冷饭。
你再说,就再上一次,直到你无言,冷饭坚持到了最后,他就换一个顾客再来一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3 18: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9-2-13 11:14
谢谢先看再讨论的做法,不像质文先生,从来不看我的观点,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再炒一次冷饭。
你再说,就 ...


哎!
每个人,有,每个人
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把我写的“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今释”
发在,地址;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mp;extra=#pid333162


欢迎大家,有时间,前去品评,指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04: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的反身而诚,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荀子的物物道,炒孔子性与天道的“冷饭”;张载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船山的道体论,炒荀子物物道的“冷饭”;船山的仁恕天下,炒孔子忠恕人际的冷饭;船山的“容光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炒《易传》继善成性富有盛德的“冷饭”,……例子不胜枚举。我相信,当中国文化进入伟大的复兴时代,昭明船山学,炒船山学理的冷饭会更多,更合时宜。每炒一次“冷饭”,都是香喷可口:逻辑提升的文明向前,更贴切于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更靠近现代逻辑,靠近马哲中国化。这是良性炒“冷饭”:通经正经接着讲。恶性炒“冷饭”,非文明向前,而是复古向后,愈炒愈离历史逻辑演变循序愈远,离现代逻辑愈远。终然应“时髦”,马哲不离口,实质曲解马哲原真本义,离马哲中国化愈远。应了船山所说:“报以其实而‘实明’生,报之以浮而‘浮明’生”。我又在炒“冷饭”,是吗?有那句话比这句话贴切?
十六楼ab11bc先生别误会,我已看过你的文章,回复有腹稿。若不是张先生11楼与12楼复贴,我的14楼贴该要复先生。其实,我复张先生的贴,有的也是实质性复先生,我发出的很多文贴,内中都有适宜先生所用,先生没有留意而已。既然先生如此“耿耿于怀”,我提出三点供先生参考。
一、先秦诸子百家中,有两个学派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至到现在依然。一是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法家。秦王朝建立前后,主统是法家的法术势理论,也应用于君主专制的历史全程。汉武独尊儒术,实质是阳儒阴法,民本与专制并存,通过有道伐无道的王朝陵替方式,完成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治用阶段。盛唐过后出现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经济变革时代,宋后专制统治者却是逆道物则,阳儒阴法的独尊儒术异变,开始进入儒学法家化时代。再不是有道伐无道的王朝陵替,而是落后文化民族统治者两度执政的汉夷王朝陵替。满清统治中华二百六十余年,文化逆转的阳法阴儒。法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能掉以轻心。
二是杨朱私己,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杨墨先于儒道成为“显学”,却很快理论湮没。理论湮没,不等于事实湮没。每逢乱世,道佛文史心性流行,同时也是杨墨心性质野的泛滥成灾,人欲横流的幽有鬼神。直到现代,佛道儒思潮流行,也是杨墨的质野心性流行。乱世通行的杨墨质野,道佛文史的社会自然,也是事物必然,不需要探究其所以然之理?
二、研究中国文化,止步于先秦诸子学时空,我非常反对这种研究方法。一来现代人思维,跨越二千数百年时空,能得到诸子各学派的理论原真?若失理论原真,费心费力,结果一场空。二是现代的文化接轨,不可能接轨于先秦诸子的百家归一。五四运动张扬民主科学的大方向是对的,却因打倒孔家店的批判错位,留下历史惨痛: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中西文化碰撞路,现代文化研究的百年乱相路,前车之鉴。按照承前启后的文化规律,批判专制,承前的满清文化逆转,阳法阴儒的秦王法治回归;再承前,宋后逆道物则的儒学法家化。我十分赞成,推崇萧萐父先生寻找历史接合点的理论观点。会通古今义理,必须注重研究历史逻辑全程的理性循序,包括哲学圆圈三阶段的理性循序。同时,理据于现代逻辑观照。凡是对中国文化有影响力的学派理论,沿流至今,都有现实理据的逻辑影子。以现实逻辑清晰于历史逻辑,以历史逻辑较正现实逻辑的是非曲直。“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我的文贴《循物理事则的历史逻辑史》,终然是边想边写的文贴,也是力求符合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是我撰写传统哲学义理最完整的文贴之一。
三、关于阴阳,三位一体:阴阳物也;乾坤气也;刚柔气质。应用范围:一是天地气化自然的物物生态。人的主体性融入,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礼三本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二是传宗接代的夫妻人伦,家庭功能的文化传承,明察庶物人伦之道,荀子礼三本之二,“先祖者,类之本也”;三是社会的上下级能(等级)结构。民本社会,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级能结构;专制社会,是管制与被管制的等级结构。荀子礼三本之三,“君师者,治之本也”。礼三本中,哲学研究的重心,显然是“君师者,治之本也”。《易传》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的阴阳天道,指人与物结合的人事结构性排列,有易简理得的人事合理结构性理则;仁义人道融入的刚柔地道,乃刚柔气质的健顺五常,心性结构的合理性理则,引发乾坤气化的事物矛盾因果。这就是阴阳物也,乾坤气也,刚柔气质三位一体的结构性排列。所涉人事理则便有刚柔相接相推的险阻生和吉凶生,所涉心性理则是“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人事易简与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循物理的两大事则。研究《易传》的三道三才,初步理解阴阳的范畴意涵;从哲学本体论论角度,认真研究船山论理:“道建阴阳以居”,人事易简的阴阳天道;“阴阳与道为体”,有体必有用的体用中庸,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地曰示。人事心性合一的本体论,船山的学理:“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因其刚而柔存焉,因其文而质立焉,有道者之所尚也”。其实,阴阳理论的历史逻辑,在现实生活中都有逻辑影子,问题在于有无感觉,是否深入探究的文化事实,继续于炒“冷饭”而已。张载“为往圣继绝学”,炒的“冷饭”是千余年孔儒的脉理传承;文化复兴的炒“冷饭”,失传三百多年的船山学。
三述三点,仅供先生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4 11: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2-14 12:05 编辑

哎!这位朋友
你要看好题目,再发议论(我是在,归一,提高;层面上,发表的议论)

我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你明白吗?
是一个理论的基础
这样说吧,就是建筑物的地基(或者说;根源)

你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
是一个理论的应用
这样说吧,就是,某,建筑物的内外结构(或者说;儒家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
由阴阳五行,而,产生易学(或者说;诸子百家)

易学(诸子百家),由于中华先祖,各家(老子、孔子、鬼谷子等),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又分为,两宗六派
两宗:1;象数派(有点象,我们现代,所说的科学技术);2;义理派(有点象;我们现代,所说的人文思想)
六派:1;象数、2;机祥、3;图书、4;义理、5;儒理、6;考史

综合而论
你的优势,是对理论知识,把握有余;而,对事物,为什么,发生变化,理解不透彻

我说话,有点直接
但是,是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希望,你,不要,在意,言语的不周!

欢迎,交流沟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04: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循物理事则(《易传》)的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循物理事则的精于物者而物物(荀子),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循物理事则的文明同道与文明同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可以有所感觉。西哲言遵循事物客观规律,中哲言循物理事则。请参阅拙文《循物理事则的历史逻辑史》。
说到象数学,象数天理,实质也是义理学。循物理,“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以观自然,则存乎象”。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人事理则与心性理则,人事定数的各正性命,“健顺五常,天以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礼易常变的“期必然以符自然,则存乎数”。“因已然以观自然”的象生数;“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成象和数生象。象数互生,事物循序渐进的体用中庸。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可否也在现实社会人事本体的事物逻辑中,找到其逻辑影子?请参阅船山《周易外传》卷五、卷六与卷七,拙文《循物理事则的历史逻辑史》7楼。
先秦诸子,为什么儒道显学前是杨墨显学?为什么杨墨理论会受到孟子和荀子的强烈抨击,理论短瞬湮灭?为什么在秦王朝统一前夕的战国后期,法家成显学?为什么在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时代,会是奸诈心性盛行,引发儒道质变,荀子质变孔孟仁学体系的反本成末,以礼义的言行规范质正仁心,质实仁义的实践实证?为什么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而出现庄子的道法自然?为什么古易以卜筮问天地的混沌自然,会质变为《易传》道器层次三道三才理论:“易与天地准”的人参天地?这是先秦时代诸子学的变化,实质也是事物发生的变化。Ab11bc先生对事物变化理解透彻,可否陈述,让我开开眼界?先秦后还有太多变化,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为什么出现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为什么出现中西文化失道于义理会通的碰撞路?为什么阳明后出现百姓日用皆道负面,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人生实惠的自扫门前雪?为什么在满清文化逆转的专制淫威下,演变为明朝过后无中华,数典忘祖的民族劣根性?Ab11bc先生对事物变化理解透彻,可否陈述,让我提高境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5 1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2-15 04:14
据我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循物理事则(《易传》)的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 ...


我对事物看法(或者说;想法)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咱们,能在交流沟通中,对事物的看法(或者说;想法),有些许改变,就算没白交流


逻辑.JPG


就说你的“循物理事则的历史逻辑史”吧
开篇,就言
西哲言事物客观规律,中哲言循物理事则

这个“客观规律”是舶来品吗?

我想,不是!
中国农历24节气,就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规律”
中国人,早在1万年前,就是知道尊重“客观规律”重要性
你误农一时,农误你一年

只要,在地球上事物
有,不受太阳、地球相互位置(也就是;年)的影响的吗?

事也好、物也罢
他们,皆受,年的影响
既然,是,受年的影响!就是,受四季的影响

了解研究把握,四季的变化
就是,最直接,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方法【请仔细,斟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06: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先生:来而不往非礼也,不诚无物,我不再回贴复你,缘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6 1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2-16 06:17
Ab11bc先生:来而不往非礼也,不诚无物,我不再回贴复你,缘尽了。


夯实根基,为了大众



好合好散,再见不难



有机会时,再续前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0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哲循物理事则与西哲遵循事物客观规律,是中西义理会通问题的不同话语,不同范畴的应用。在中华文典中能找到客观规律的话语?找到客观与规律的范畴?船山言:“理化,天也;事物,人也。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尔。知事物者,心也;心者,性之灵,天之则”。物质经济发展规律的“天之则”,必然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性之灵”文明同步,“理有屈伸顺乎天”,“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心知事物的“天之则”,不是格物致知对象的物则?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不是事物,人也”?显然人的主体性主導与能动的“理化,天也”,“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尔”。心知事物的“天之则”,格物致知的顺乎物则,中哲的循物理事则,义理会通于西哲论理事物的客观规律。
研究事物的变化道,并不是指农历四时变化这类淺显的自然常识,乃古人生产活动总结的应用经验,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习以为常,小学生都懂的自然常识。我所指,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与时深化的哲学理论,也是实践理性总结出来,层出不穷的应用经验,归纳有三:
一、研究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学问道,其中有研究理论理性思维的演变循序,有研究实践理性文化文明演变过程,即存在决定着思维与意识,又是思维主导于意识能动,产生承前启后的文化效应,决定着存在文明演变的人文文化,研究事物变化的学问道。相反,停留在物质变化道,漠视主体的主導性和能动性,如荀子所说的“蔽于天而不知人”。漠视主体性作用的“不知人”,实质也是“蔽于天”。道家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人)无为而(道)无不为,“蔽于天而不知人”;宋明理学的“变易以告人”,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不以一毫私意自蔽而执持于浑然天理,带有儒家道德性质的“蔽于天而不知人”;佛门定在于事物循环变化道的生驻异化运程,非孔儒张扬主体性作用的天人诚道元亨利贞运程。“蔽于天而不知人”,摒弃人能弘道主体精神的生驻异灭运程?实质也是随顺自然的物质变化道。儒道佛文化共通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心性文史的善性文化,“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则执其常而不达于变”。只有随顺自然物质变化道的有无相生和变易以告人,以及生驻异化运程的物质变化道,没有文明演进的事物变化道。以宋明理学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套解孔孟儒学,具有事物变化道学问的荀子物物道与物欲观,被摒弃;论理事变体易神有方,论理循物理两大事则变化道的《易传》,也被异化成物质变化道。孔、孟、荀、《易传》理性循序的发展系统被中断,被宋明理学传承的孔孟之道,失去事物变化道的文化文明。
二、究事物变化道的所以然之理,“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顺乎物则,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人事理则和心性理则。非随顺物质变化道的“蔽于天而不知人”。人的主体性作为于物则,有顺与逆两走向,“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关乎心者的“性之灵,天之则”,如何达成物质经济发展规律的“天之则”,必然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性之灵”文明同步?心性唯物命题:“理有屈伸顺乎天”。因心性唯物,便有疑乎人心,理论理性的心性辩证:“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人(心性)天(社会)物(事物)道体论的理性程序:“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中奏天的社会功能效应:如何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如何达成人天物的“均一之化备矣”?“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应对和解决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循物理事则的事物变化道的文明向前,“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也是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
三、事物变化道,取决于质文心性的文化文明,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心性能动部分的心统性情,与心性应用部分的体用中庸。主体效应的始终相成,质文心性文明演进的继善成性。心统性情,非停留在宋明理学蔽于一曲的以性贞情,超过中庸质文心性的平衡底线,善性文史,儒道佛共通的心性弊端:抑情制欲。抑情,失去物物创新的功贞情。只知以性贞情,不知性内情外,情内物外,人性自然的心性唯物,民生利益有精微之几;心性实然的心性辩证,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心性危微之几。知几神理的“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心统性情的功贞情。只知去人欲的存天理,不知“天理人欲的同行异情,无人欲无天理”。不知要“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性之灵”,合于“天之则”,人的欲求是成就实践理性,发展物质经济的动力源。主张功贞情的理欲辩证,必然张扬实践理性的“循理而应乎事物”,象数天理的事物循序渐进,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容光不穷所受的继善成性,知幽明道的无有不极之太极,无有一极之无极,无极而太极的事物变化道。凡是主张善性文化的抑情制欲,蔽于一曲的闇乎大理,滞弱了始奏人的心性活力,也就停滞了事物变化道的终奏物。抑情制欲的唯心教条,宋明理学的定理内修,事物定理和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异变了孔子心性质文的中庸理则,失去了“庸者用也”于“赞天地之化育”的人文意蕴,失去“中者体也,庸者用也”,体用中庸的哲理意蕴。异变成儒道合流的“与天地并立为三”,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非《易传》的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体用中庸。“不因乎物,则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性善文史的抑情制欲,失去功贞情的体用中庸,也就失去继善成性的事物变化道。
学问道是否研究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究事物变化道所以然之理的顺乎物则,以及中庸质文理则的心性能动与体用应用,是研究事物变化道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05: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学问,就是研究事物变化的学问。研究马哲中国化,即研究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通往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马哲中国化的学问,就是研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原真理路,探寻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的学问。船山的“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心物理论,不是心性学的唯物与辩证,不是接通马哲唯物辩证法的传统哲学?从荀子解蔽于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张载神化理论的一物两体,到船山以人事天的两体理一的理论完成,“相资以相成,而相胜以相节。则极重而必改,相制而相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不是接通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理论的传统哲学?船山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不是接通质量互变规律的传统哲学?船山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不是接通有限与无限辩证唯物的传统哲学?道体论的三模式,从孔儒应该之理的肯定阶段,“通于人而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经历了宋明理学唯心教条当然之理的否定阶段,“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则执其常而不达于变”,方到达船山究矛盾因果所以然之理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则均一之化矣”。传统儒学的哲学圆圈完成,不是接通马哲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传统哲学?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三阶段,不是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原真理路?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船山学,不是接通马哲中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昭明船山学,研究马哲中国化的基础理论。
研究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学问,接通马哲中国化的历史接合点,是提炼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标识的方法与途径。孔子论理人际关系的仁礼忠恕,船山逻辑提升为天下仁恕;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逻辑提升为人事心性的体用中庸,“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实践心性,质变为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孟子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逻辑提升道器层次的理性务实,形下器道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之实,形上導明以致诚的明钦之实。从实践实证的人文自然观,到实事实理,实践实证的哲学理一观的逻辑深化,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主线脉路,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船山道体论与人道理欲观;“文理繁,情用省”的礼之隆→船山的神理導理气,会通古今义理的明以致诚: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船山经世治用的明以钦为本;荀子解蔽→船山的两体理一。《易传》通志成务的天地人参→船山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循物理的两大事则→船山顺乎物则、疑乎人心的实事实理“四义”;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船山的“容光不穷于所受,天人继善的“富有不吝于施”;成之者的“日新而不用其故”。传统儒学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原真理路,古今义理会通集聚在船山学,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标识的精华积淀在船山学。提炼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标识,取决于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历史接合点,昭明船山学。
说到阳明学,唯心教条的“心即理”,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知行合一,“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对于阳明心学,愚有贴数篇,不赘言。以杨泽波教授一段话明晰:“阳明后学出现的重重流弊即是惨重的教训。现在一些学者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在讲心学为儒学正脉,立志以心学救天下,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08: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扬宋明理学,止步于儒道佛文化。定性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学术氛围,有多少可以成就传续传统儒学的文理通才、大才,如杨泽波教授等,学识受拘囿,时光被磨损,诚为痛惜”。愚为之感叹还有,更多得人学非所学,学非所用,痛惜之余,更期待昭明船山学的天命到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