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9|回复: 0

[疑难辨析] 孔子十五志学,学什么?三十而立,立什么?四十于何而不惑?五十知何为天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4 11:1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至圣先师孔子,晚年回顾一生从十五立志,到七十岁,五十五年的求道生涯,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十五志于学,学什么?三十而立,立什么?四十于何而不惑?五十知何为天命?六十因何而耳顺?七十心何所欲,以何为矩?

查阅诸家注释,众解纷纭,争讼颇多,何也?盖圣人境界,唯圣人方能究竟,后世凡夫,心智所不能及,只可妄为悬猜。矮子眼近,高人见远,见仁见智,何足怪也。

我亦愚迷凡夫,何妨更多一解。

《为政》二十四章,多为谈德论道;春秋末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孔子十五发心立志于学者,当非“小学”,当不离于“大学之道”,即“一以贯之”之道,“朝闻夕死可”之道。如此之道,方值得孔子倾尽一生,死而后已。少年立大志,方堪当圣贤作为。

三十而立,“立”者止立,住立。立于道也。
三十之前或许时有犹豫懈怠,徘徊摇摆,之后便道心决定,矢志不移。不再浮萍逐流,轻毛随风,不再为名驱利使,直至毕命为期。
此一立实属至难,凡圣因此而两分矣。有四十不立,五十不立,乃至终生未立者,便成我辈芸芸众生。

四十而不惑,已非凡夫所能梦见。
语云:利令智昏,欲使心迷。若贪着财色名利,则必迷惑于贪瞋痴慢。戒贪方能不惑。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遇物知止,不随物牵,不被物役,而后才能有定,乃至才能虑能得,能“明德”复明。又云:“物格而后知至”。物欲格定,不扰于心,自然痴惑不生,本知自至。虽然未能全达于无惑,却从此不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五十岁已障尽情空,业消智明,彻知天地万物之真际,宇宙人生之实相。
《中庸》篇首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大学》开章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知天命”,即得其本具天性,明其本明之德。
《易》曰:“乐天知命,故不忧”。《书》云:“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子曰:“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圣人之“知天命”,非听天由命,甘服宿命,而是顺天而动,率性而为,甚至可“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所谓“天命”,乃“正命”,而非“定命”!《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尽道而死者,正命也”。《书》云:“天难谌,命靡常”,又云:“唯命不于常”。人列于三才,自当参赞天地,主宰命运。
孔曰“杀身以成仁”,孟曰“舍生而取义”,曾子“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恰是“知天命”者之所为,圣贤之所为。

六十耳顺。贪痴尽除,瞋慢全断,耳目身心,皆顺于道。自然“人不知而不愠”,进而诬而不辩,犯而不怨。不因冷遇而丧其志,不因碰壁而失其道。心量广大,恒顺一切众生,方可大行其道。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矩。此“心”非私心,欲心,迷心,妄心,而乃天心,圣心,道心,真心。凡夫随从私心所欲,处处不通,处处碰壁,甚至触犯王律科条。圣人顺从天心,起心动念,自然不违天命;日用云为,自然履中蹈和;处事待人,自然合于圣道。《中庸》所谓:“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渭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中和”境界,不可心思,不可言议,超情离见,唯圣人自知,非凡夫悬猜所能及矣。[/cp]
img-2c950680b27da9186db75976a52dcfd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