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回复: 0

[综合讨论] 看看王船山的《老子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2 07: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衍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文学作品相关




《老子衍》"废诸家"注解之"悖"、原汁原味地对《老子》进行衍绎的诺言,在很多篇章中办不到;也有不少地方,根本没有办法衍绎,遂改为强词夺理地硬争;又有若干地方,王夫之自认为是对《老子》致命的一击,而实是王夫之自己没有分清那些是《老子》的内容、那些是注释家注解的内容。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老子衍


  • 作者

    王夫之



  • 创作年代

    明清之际


  • 文学体裁

    注释类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船山自序

昔之注《老子》者, 代有殊宗,家传异说,逮王辅嗣、何平叔合之于乾坤易简,鸠摩罗什、梁武帝滥之于事理因果,则支补牵会,其诬久矣;迄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及近代 《老子衍》焦竑、李贽之流,益引禅宗,互为缀合,取彼所谓教外别传者以相糅杂,是犹闽人见霜而疑雪,雒人闻食蟹而剥蟛蜞也。老子之言曰“载营魄抱一无离”,“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冲气以为和”,是既老之自释矣。庄子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是又庄之为老释矣。舍其显释,而强儒以合道,则诬懦;强道以合释,则诬道;彼将驱世教以殉其背尘合识之旨,而为蠹来兹,岂有既与!夫之察其悖者久之,乃废诸家,以衍其意;盖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矣,见其瑕而后道可使复也。夫其所谓瑕者何也?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则不公;偶见而乐持之,则不经;凿慧而数扬之,则不祥。三者之失,老子兼之矣。故于圣道所谓文之以礼乐以建中和之极者,未足以与其深也。虽然,世移道丧,覆败接武,守文而流伪窃,昧几而为祸先,治天下者生事扰民以自敝,取天下者力竭智尽而敝其民,使测老子之几,以俟其自复,则有瘥也。文、景踵起而迄升平,张子房、孙仲和异尚而远危殆,用是物也。较之释氏之荒远苛酷,究于离披缠棘,轻物理于一掷,而仅取欢于光怪者,岂不贤乎?司马迁曰”老聃无为自化,清净自正”,近之矣。若“犹龙”之叹,云出仲尼之徒者,吾何取焉!岁在旃蒙协洽壮月乙未,南岳王夫之序。



折叠编辑本段缘起

两千多年来,明确指责《老子》的学者为数不多。而把《老子》看成是社会祸害的总根源、对老子的思想恨之入骨、发誓要肃清其对人们的毒害,仅仅只有王夫之一人。

王夫之对李自成领导农民推翻明朝的历史事实深恶痛绝,并认定其原因不是崇祯皇帝统治下的明朝腐败,而是当时社会的学术风气不正,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凋敝,有如朽木败叶,一触即溃。至于具体的学术思想,王夫之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自古以来,最有害的是三家,第一家是老子的学说,第二家是佛学,第三家是申不害、韩非的学说。而这三家之中,老子的思想又是一切有害思想的总根源。只有捣毁这些祸害社会风气的老巢,儒家的正道才能复兴,明朝才能恢复其统治。王夫之坚信这是挽救当时分崩离析社会的头等大事。于是对《老子》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就成为王夫之学术研究的首选目标。

王夫之仇视《老子》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老子·三十八章》中有“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论述,而儒家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以礼治国,其主张是要等级分明,上尊下卑,君子恒君子,小人恒小人,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只能安分守已地各尽其责,不可越雷池一步。这种王夫之认为天经地义的礼教,老子竟公然反对,作为儒家忠实信徒的王夫之,对老子如此的言论自然视为大逆不道,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绪油然而生,遂下定决心对老子所有思想进行全面的清算,王夫之认为这是学术研究的首要任务、并付绪实施。

仇视老子思想的第三个原因,王夫之认为老子在煽动民众,挑起下层民众对统治者不满。他在自序中写道:“夫其所谓瑕者何也?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则不公;偶见而乐持之,则不经;凿慧而数扬之,则不祥。三者之失,老子兼之矣。”在王夫之看来,正统的儒家之礼应该是:即使君子有过失、甚至是严重的过失,百姓也没有议论的权利。

用什么方法讨伐《老子》最有效呢?王夫之选择了推衍归谬法,即顺着老子思路,使其论理向前发展,贯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暴露老子思想的本来就有的荒谬。这种用对手自己的思想去驳斥他自己原本的思想,使之没有反驳的余地,这是对老子思想最有力的一击。鉴此,王夫之在其自序中高兴地表白:“夫之察其(指历来学者对《老子》的注解)悖者久之,乃废诸家(的注解),以衍其(指《老子》,下同)意;盖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矣,见其瑕而后可使(正统的儒学)复也。”王夫之认为:只有这种方法,才是批判《老子》最锐利的武器。



折叠编辑本段价值

遂把“诸家”注解之“悖”、之“诬”也当成为老子的思想来批判,反而为《老子》洗刷了不少的误注和误解;更常见的是使用了种种诡辩的方法。

然而,《老子衍》的意义仍然大大超过了古今所有学者的注解。 不是王夫之在《老子衍》中展现的观点比别人更接近《老子》的原义,甚至,他的立论比别人离《老子》更远。细嚼其文,就会发现王夫之过人之处在于其衍绎的文章别开生面,思想丰富,使人浮想联翩,其作用是别的注解望尘莫及的。细细品味古今的学者对《老子》的注解,就会发现这些注释几乎都采用了灌输式的说教方法,千篇一律地平铺直述,再加上烦琐的考证以显示注释者渊博。阅读这些篇章,沉闷呆板,味同嚼蜡,令人生厌。这些注解没有或者很少交待所注、所解的理由,不仅内容空洞,而且互相抵牾的语句比比皆是。这些注释者的不实之词使得《老子》更加神秘莫测,使人们很难深入思考。更糟的是,这些错误注解都以经典解释的面目出现,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而王夫之衍绎之文的逻辑出发点,几乎概括了古今对《老子》误注、误解的主要思路,同时,还对每一个观点都提出种种理由来演绎,这就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若能按照这些线索继续思考下去,反而能起到澄清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老子思想的误解的作用,这就是《老子衍》价值巨大之所在。

王夫之的文章的这种作用很难掌握与使用,因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老子衍》可能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着作的初稿,而其重定本不幸在他的学生手中因失火而烧毁。从其行文的特点来看,很可能随想随录之作,文理尚未理顺,常常把自己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搅在一起来论述,使人们难以分清哪段文字是老子的思想复述?哪段文字是王夫之的即兴之作?再加上整篇文章总是正话与反话、赞同的话与讽刺的话互相纠缠,没有明确的交待,使人难以辨别其真正的含义。更使人难以揣摩的是衍绎之文逻辑结构复杂,跳跃性太大,应该说清楚的地方却不去着力说清楚,不应该隐去的环节却要隐去,有些重要的地方叙述得过分简略,有些次要的问题反而描述过多,更有些突如其来的话头并不见得没有来源,细细琢磨可把隐去的源头找回来,但当认真去找寻每一个源头时,又会发现也存在一些话头的确是王夫之当年突发的灵感,令人难以琢磨。

老子哲学是揭示事物辩证发展规律的哲学,注老、解老的历史轨迹,显示着学者们始终没有正确理解老子的这个思想,老子所揭示的事物发展之辩证曲线,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直线化、机械化、固定化,也被不少人施行佛化、儒化、超凡脱俗化,这种曲解延绵了二千多年。长期以来,解老与注老也就脱离了《老子》本有的辩证的气息。谬解叠出,千百年不衰,至使人们对那些荒诞的诠释习以为常,麻木得见怪不怪了。

不少学者始终跳不出其谬误的怪圈,致使原则的争论很难见到。因而从《老子》问世到王夫之全面攻击,其时间间隔长达二千多年之久,虽然有真知灼见的学者也出现不少,在个别的地方能领会《老子》原旨的也有一些,但始终形成不了贴近老子原意的流派。更遗憾的是很多学者们并没有因为《老子衍》的出现而清醒,能在《老子衍》与《老子》的思想碰撞中去追求真理。所以,从王夫之以《老子衍》全面否定《老子》到现在,又阅时达三百五十多年之,两种势同水火的思想相安共处。因而当前国内外对《老子》的研究,遂形成子一种离奇的局面:对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着作来说,前文后语互相抵牾者比比皆是;更有不少着作既肯定《老子》的思想,又肯定《老子衍》否定《老子》的思想,使读者无所适从,也不知着书的学者到底是什么观点。

《老子衍》问世已经有三百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以当今社会的各项成果去要求王夫之。若能全面分析《老子衍》攻击《老子》所有论点的实质,就能消除历来对《老子》误注、误解所带来的偏见,并能通过该研究把老子真正的思想凸现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