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6|回复: 7

正反两义的两组俗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8 08: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6,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7,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8,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9,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0,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1,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2,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3,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14,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15,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16,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7,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18,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19,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21,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22,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23,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24,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25,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俗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26,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27,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28,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29,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30,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31,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32,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33,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34,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8 21: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品一下,如然是正反两义。但不是正反相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0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花一世界 发表于 2019-2-28 21:16
细品一下,如然是正反两义。但不是正反相对。

然也,“正反相对”前后两组词本身就是词义重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 1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有意。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 1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9-3-1 07:26
然也,“正反相对”前后两组词本身就是词义重叠。

如(1),如站在正反的角度,但都立足于向上的角度。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4 0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花一世界 发表于 2019-3-2 19:55
如(1),如站在正反的角度,但都立足于向上的角度。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很有启迪的展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0 23:4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境不成语,关公战秦琼!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04: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反两义,生活理性的心性文化积淀。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同样如是。正确的理论观点,正义被曲解为反义;对错谬的理论观点解蔽纠偏,反义被完善为正义。决定正反两义,来自对事物意涵的实质性理解,也来自存在,最重要的还是意识的存在,影响并决定于思维方式的正反向。物质生产力落后的孔儒时代尚认可物欲,孟子的“可欲之谓善”,盛唐过后的顺乎物则天下走势,理有物欲屈伸以顺乎天。为什么竟然出现存天理去人欲的宋明理学?人事当然执持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守常不知变,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如何理解孔儒的格物致知?朱熹有如是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应是格物无涯,何以成“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应是致知无涯,何以是“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理化,天也;事物,人也”,何以是“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宋明理学唯心教条的定理内修,将孔儒格物致知的正义曲解为反义了。正因为宋明理学的反义曲解,方有解蔽反义而纠偏,正义完善,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请看船山三段论语:
若云格物以外言,致知以内言,内外异名而功用则一,夫物诚外也,吾之格之者而岂外乎?
规矩者物也,可格者也,巧者非物也,知也,不可格者也。巧固在规矩之中,故曰“致知在格物”;规矩之中无巧,则格物、致知亦自为二,而不可偏废矣。
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致知在格物”,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
宋明理学定理内修的唯心教条,船山学格物无涯,致知无涯的唯物辩证,对格物致知的意涵理解不一样,以谁的理解确定为执正开新于孔儒的义理原真?决定着孔儒脉理传承归落谁家;对儒学的认同,孔孟程朱是否一脉相承的儒学铁板一块?正反两义的审思精微。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言之凿凿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