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回复: 19

[综合讨论] 先秦的诸子百家争鸣与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6 0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自觉而自由性质的学术文化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与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时代。
一、世人皆知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争鸣的文化效应,主流学派的生长期和成熟期。生长期是孔孟仁礼忠恕体系,主要应对该时代显学的杨朱私己,缺失民所共由之公理;墨学兼相爱与交相利,缺失亲亲为仁伦理基础的兼相爱,缺失民为本重民生,正义利物利天下的交相利。杨朱、墨学的理论湮灭,却成为后来乱世的心性质野,实惠人生私己观念的自扫门前雪,鬼诈心性的利益抱团。乱世道佛善性的心性文史通行,同时也是流俗质野的心性通行。心性的文史和质野,在乱世社会并存和相互制衡,钟摆惯性的治乱世循环。成熟期是荀学与《易传》。荀子反本成末的礼仁观,礼义质正仁义辨真假,质实仁义落实为规范行为的实践实证。孔孟重心仁礼忠恕的文化理性,转向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与物欲观,进入到儒家人文自然观成熟的历史阶段。形上文理,荀子提出的解蔽观,承孔孟开出解蔽于杨朱墨学的蔽于一曲,更有整全解蔽于诸子各家理论的蔽于一曲,其中解蔽老庄的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明确的是:人文自然观与纯粹天道自然观的性质甄别,后世继续明晰两种性质甄别:其一是神理两体理一的政導神参,与无为政治;其二是哲学理一观文理与定理守常,无为的社会人生观文理。前一止步于汉初时代,历史上的无为之治,近类于无政府主义的现象,仅属一次。养民生息期过去,正常性社会生产恢复正常,有了财富积累后,便因形上无为造成形下妄为的社会动荡,贫富悬殊,土豪兼并,地方富而中央穷,发生与诸侯王的国内战争,匈奴犯境的对外战争,钟摆惯性出现汉武的有为时代。后一的无为社会人生观文理,初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大动乱期的儒道佛三教鼎足,盛行期是五代十国大动乱期后的儒道佛互补,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因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荀子未能完成对法家偏蔽的解蔽。法家理论流行,为秦王接纳,成为君王专制“利器”,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专制政治。秦王暴政专权,焚书坑儒,独尊法家的的全面专制,诸子争鸣时代不复存在。不过,荀子提出礼法合治的礼主法辅,实质性解蔽法家法治的“蔽于一曲”,“知于法治而不知礼治”。礼治源流是文理的益质载道,能否具有益质载道的文理功能,出现正负向: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简,情用繁。儒学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解蔽法家手段应用的“术”,“蔽于术而不知诚”,术的手段应用在于天人诚道,“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荀子物欲观,物欲屈伸,礼义明分定势于屈伸物欲的天下公理,解蔽于法家势道的君王专制,“蔽于势而不知理”。荀子言“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解蔽于文理的蔽于一曲,“闇乎大理”。形下器道的物物道与物欲观,形上文理道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形上政導礼法合治的王制理想:防止“上溢而下漏”,“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承续荀学的人文自然观,开出《易传》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有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仁义人道融入刚柔地道,有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健顺五常)。循物理两大事则,实践实证的实事实理。《易传》明确的道器层次理论,形上導极深研几,探赜索隐的“易与天地准”,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形上導效应体证是形下器道的三道三才,仁礼本体的功能效应和价值取向,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荀学与《易传》,乃孔儒人文自然观的成熟期。孔儒直觉性质的理论導向,“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进入秦汉后的君主专制时代,日益显明并付出其不成熟的灾难性代价,体证为道德定律的治乱通行,乱世遗落。孔儒文化,经受独尊法家秦暴专制的磨难折腾,不能吻合汉武独尊儒学的阳儒阴法而发生初度异化,民本与专制并存的互相制衡,有道伐无道完成王朝陵替的汉唐经世致用阶段,付出的代价是治乱循环的社会损伤和心性折腾。无法跨越盛唐过后顺乎物则这一关,无法走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正轨,“性性为能存神”于“物物为能过化”的神化正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共由理道,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反而走上逆道物则负向的宋明衰落路,走上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落后文化的夷族统治者质变中华文化的专制衰亡灾难路。自然流变所应然:传统儒学和现代儒学两个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07: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从适应和服务于宋后靠接法家君主专制政治同在的宋明理学,与治乱循环同流的儒道佛互补,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走到即将是汉夷王朝再度陵替的山崩地裂,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黄宗羲、唐甄尖锐揭露世袭制度的君主专制弊政,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理论批判,王船山从神理深刻化儒学经典的明经而正经,从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学思辩证,完成了对孔儒体系的传承和开新,正本清源纠正宋明理学异化孔孟的蔽于一曲,闇乎大理,深化孔儒的人文自然观,批判了儒道佛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以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唯物辩证理性实学的人道理欲观,批判了儒道佛的善性文史,抑情制欲的情罪守常定理,唯心教条的人性异化;以哲学理一观文理,批判了儒道佛空谈心性的社会人生观文理,传统儒学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哲学圆圈完成,出现传统儒学更高水平阶段的船山学。成为古今转换,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和哲学理论,瞬间消迹,业已完成的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也消失无踪迹,明亡以后无中华的实质所在,满清的文化逆转。宋明理学重启为官方御用,空谈心性的浮明之学,质变为君师一体,学治一统的阳法阴儒。满清文化逆转的中华文化变质,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传续,进入到百年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05: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人皆知的先秦诸子争鸣,能知文化承前启后的理论理性次序,能知其因果所以然其详者,鲜矣。言则孔孟,止步于孔孟理论去评论古今学理多矣。历史上发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断旧文化的专制根,不问儒学源流有正反两路向,就是要断孔子的儒学根。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实质也是围绕孔学是与非所展开的论战。与全盘西化论对歭的国粹派,止步于孔子儒学,维护经典国粹。孔子等同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二千数百年传统儒学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成为古今文化的“约定成俗”。即使是现代新儒学的前辈们,对宋明理学的认定,确定为孔孟的理论传续。没有因历史逻辑的演变,发生传续的逻辑差异?出现文理异化?出现对哲学圆圈肯定阶段的否定阶段?传续的直线思维,视儒学为一脉相承的铁板一块,古今皆同。现代的学术文化歧路叠出,以老子道法自然的纯粹天道自然观附骥马哲唯物,称颂为传统唯物,天道阴阳为传统辩证。“蔽于天而不知人”,没有研究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与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没有研究心性主体人的实践理性,没有研究形上導明明德学问道的尊德性和道问学。道法自然的混沌无为,竟有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大言不惭言老子代言中国哲学。止步孔孟人文,不知有人文化成天下发展成熟的人文自然观,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易传》“易与天地准”的三道三才,循物理的两大事则,成然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源流。更不知从人文自然观传承开新的哲学理一观,顺乎物则的历史唯物,伴随有疑乎人心的辩证唯物。止步孔孟言儒学,不知孔儒有完成阶段的荀学与《易传》,马哲历史唯物论被歪曲了;不知有脉理传承的更新阶段,马哲辩证唯物论被歪曲了。言诸子百家,不知学术争鸣,愈辨愈明,争鸣出主流的文理学派。若学术争鸣不能辨正出主流学派,争辨何用?还是学派平起平坐,不分学术“尊卑”?“整理诸子百家核心的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提升,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构建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没有争辨出主流学派的盖棺定论,没有通经正经接着讲,会通古今通义和传承和开新,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焉有条件构建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正因为研究诸子百家学的歧路叠出,主流学派的孔儒文化,处在肯定与否定的历史煎熬和现实旋涡中,未成定论的历史“悬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05: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满清文化逆转,终结了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知道中华历史有过实学启蒙文化思潮的人,很少?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称赞“康乾盛世”的文艺作品?能从文化承前启后了解其因果所以然之理,了解对后世文化研究发生深重影响的学人,少之又少,这又是止步于儒道佛研究的学术文化现状。从止步孔孟而中断孔儒发展系统的原真理路,摒弃荀学,异化《易传》,焉有整全的儒学经典,如何能明经而正经?如何有通经正经接着说的文化传承和开新?止步于宋明理学去研究儒家文化,北宋张载气学的“为往圣继绝学”,船山实学的“希横渠之正学”,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却少人问津,能知道船山学的学人极少,真正懂得船山学理的学人少之又少。文化复兴,振兴中华,空谈而已。止步于儒道佛社会人生观文理的研究,能知道阳明过后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思潮,知道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实学思潮心性负面的人很少,研究心性负面的因果所以然之理,下滑成满清逆转时代民族劣根性的学人少之又少。不研究文化心性演变历史逻辑的学人,是研究学问道?须知,哲学的理论核心是心性学。道家不需要研究心性学,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佛学定论事物循环运程,非儒学天人诚道的元亨利贞,而是生驻异灭的假有妙空。心境无二的月印万川,佛法无边的禅静守常,所定论的避离人为因果路:抑情制欲的善性文史,能算是研究心性学?宋明理学以人事当事执持天理浑然,变易以告人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道德人生观。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非中庸质文屈伸物欲顺乎天的理欲辩证,能算是研究心性学?船山研究的心性学有四部分:一是基础部分的质文心性学;二是心性能动部分的心统性情学;三是心性应用部分,体用中庸的实践理性学;四是时空部分,始终相成的继善成性学。心性学的四大部分,二千余年传统儒学的哲学结晶,文化积淀。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研究中庸理则的质文心性学;尊德性的学问道,研究心统性情的心性学;道问学的学问道,研究体用中庸的实践理(心)性学;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的学问道,研究始终相成的继善成性学。止步宋明理学的儒学研究,违逆中庸理则的善性文史,空谈心性,还有心性文化的哲学味?怪不得蒋庆先生所说:中国没有哲学,将哲学还给西方。心统性情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以性贞情,存天理去人欲,失去心统性情尊德性的整全逻辑,情交尽性以至于命的功贞情。实践理性的体用中庸,质变成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合乎天而不因乎物”,事物定理的理在气先和心性守常,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再不存在实践心性的理在气中,不存在“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学。偏离体用中庸实践理性的道问学整全逻辑,何有天道酬勤物物实德的天人诚道?何来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以定理守常的形上教条研究心物逻辑,此步于知行理论的道德固化,穷理(致良知的存天理)和尽性(致良能的去人欲),缺失以至于命的知能之辨,缺失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知能之辨。性即理和心即理的心性弊端,蔽于一曲,闇乎大理的尊德性和道问学,根本失去了继善成性的始终相成。天人继善的道器整全逻辑,“性性为能存神”于“物物为能过化”,被朱熹理解成“圣人有心而无为”,“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何有存神过化的继善意蕴?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也被朱熹理解成“天地无心而自化”,自化,“变易以告人”的成之者性。“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变易以告人”的物化生成,安排百姓日用的“物生则有性”,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各具是道也”。天人继善没有“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成之者性也就没有心性的文化文明,“容光不穷于所受”的“日新而不用其故”。船山心性学的四大部分,尊德性和道问学整全逻辑的心性哲学,孔儒的脉理传承。宋明理学定理内修的心性,完全逆变了儒学的心性学。止步于宋明理学的儒道佛互补,文化恶果:百年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完成阶段的船山学,被荒芜而未能昭明天下的文化恶果,从宋明理学走到现代新儒学,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走到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若不作文化的正本清源,空谈文化复兴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7 1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3-27 10:38 编辑

中华传统文化,近万年的传承

始终,是在“仁义礼智信”框架下,进行

虽然,某个阶段,有某个分枝,成为主导

但,大体,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


此处的“仁义礼智信”

是从“四象(五行)【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生长收藏养】”基础之上

转化而来


非某一家(或,某一思想)之言


08思想体系.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8: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能认真思辨孟子论理:“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就不会讲出如此不谙世事人情,不明义理的话了。
仁义行,人道仁义礼智信;非行仁义,天人诚道元亨利贞的事物运程。天道酬勤,仁义礼智信人道酬勤于天人诚道,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人文化成天下的人文自然观。只言人道仁义礼智信,不言天人诚道的人文自然观,非真正儒学的道德理性。
看看老子《道德经》,推崇于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人)天为而(道)无不为,会主张人道仁义礼智信的天道酬勤吗?
儒学人道,建立在亲亲伦理基础上的仁礼忠恕,正义利物利民生。以之比对,非人道的杨朱私己,墨学缺失亲亲伦理基础的兼相爱,缺失正义利物利民生的交相利,符合仁义行的道德准则?
儒学人道酬勤于天道,形上圣神導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离不开文理益质载道的明以致诚,为天地立心的致诚,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致诚的实事实理和实践实证,体证在循物理事则的礼义规范,文理的礼治本源;离不开政導神参的明钦至实,为生民立命的天道酬勤。天道酬勤的明钦至实,诚者实也,循物理事则的礼义规范秩序。对扰乱和破坏规范秩序的人与事,刑法严惩,政導的法治本源。明以致诚与明钦至实,儒学人道酬勤于天道的礼法合治,正义利物利民生的价值观明确。请问法家法治的君主专制,法术势治理天下,缺失礼治的法治,缺失致诚至实的术手段,缺失正义利物利民生的天下理道的政势运行,法家法治会执持人道仁义礼智信?
佛理视事物运程为生驻异灭的假有妙空,非儒学元亨利贞事物运程的天人诚道,不诚无物,实相空境的人生幻化,对立于天人诚道,不是对立于儒学人道的仁义礼智信?
再说宋明理学承继孔孟之道的道德理性,仁义行,行于人事当然的道德固化,以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存天理去人欲,符合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道德理性?非行仁义,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不以一毫私意自蔽,如同道家有无相生逻辑的纯粹天道自然观,非传统儒学的人文化成天下,循物理事则的人文自然观。人道仁义礼智信,与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断开,事物定理和道德内修,传承的是儒学仁义礼智信的人道理性?
儒学人道仁义礼智信,非空论,乃尊德性的学问道,“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是整体理性,尽精微,波及礼义明分的两个方面:一是人事分工易简理得的定位理则,连锁反应是定性为健顺五常的心性理则,循物理的两大理则,乃实践理性的实事实理。二是社会分配公平合理的理道原则,关乎生民的生存利益,有精微之几。限出其生存限度,引发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精微之几与危微之几合一,阴阳不测之几。
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必要研究社会心性变化的阴阳不测之几,这就波及到道问学的学问道,“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的明以致诚之神理,明钦至实的神参,仁智同用智为先,智内神外的智神一体。智出自通经正经的学问道,神出自对现实义理的思辨道,学思辩证的继往开来,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智神文政導,防避形上文政導的理蔽,引发官场私蔽,造成天下私蔽之大患,实证私蔽大患根本的质文心性,流俗的心性文史和心性质野。极高明的神理与神参,導向效应是道中庸。象数互生礼易常变的事物循序渐进。波及主体人心性学的四大部分:一是心性学基础的质文心性学;二是心性能动部分的心统性情学;三是心性应用部分,体用相函的实践理性学;四是时空部分,心性文化文明演进的继善成性学。从心性学四大部分研究尊德性和道问学的整全逻辑,传统儒学人道仁义礼智信的理性实学。缺失对心性学四大部分的哲理研究,缺失对尊德性和道问学整全逻辑的精深探究,论说的仁义礼智信人道,空论而已。所列简览,缺乏循物理事则天人诚道的基本理论,同属空论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7 23: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3-27 23:46 编辑

因为,太阳、地球运行规律,不变
所以,阴阳(两仪)、四季(五行)运行规律,就不变
阴阳(两仪)、四季(五行),不变
那么,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长生收藏养;其含义,就不变
东,为春(春天,万物生长),为木,为生;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思想领域,东,延伸为仁

01仁2.jpg

南,为夏,为火(火,向上,为恭敬、规范),为长;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思想领域,南,延伸为礼

03礼.jpg

西,为秋,为金(金,为正理、为法则),为收;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思想领域,西,延伸为义

02义.jpg

北,为冬,为水(水,能流动,为主动寻找低洼,为聪明),为藏;所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人文思想领域,北,延伸为智

04智.jpg

中,为土,为养(为诚实,为崇奉);所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人文领域,人文思想领域,中,延伸为信

05信.jpg






综上而言
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
是由,四象(五行)在人文思想领域
延伸而来
并非什么,一家之言

因为
在各各领域(思想、体系),应用多了
难免
带入各家特点


望各位专家、朋友;勤加注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04: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中国历史上两个自觉和自由性质的学术文化时代,应该给现代中国带来文化境遇的前景锦绣,理性光辉。事与愿违,十分不如意。先说先秦孔儒,其直觉性质的理论文化,注定其文化传承路的艰难与曲折。毕竟还是体证为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逻辑的理论体系,当有脉理传承。孔子的仁礼忠恕,尊德性的学问道;性与天道,道问学的学问道。孟子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仁义行,“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尊德性的学问道;“充实之谓美”的非行仁义,道问学的学问道。圣神意蕴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归属道问学,修身意蕴的诚意正心,归属尊德性。修身的道器层次德业功成,齐家、治国与平天下,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中庸》明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学问道是道问学,诚者天道与诚之道的天人诚道。“极高明而道中庸”,诚道主体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明确“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问道是尊德性,“修道之谓教”,人道教化的功能指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道问学的学问道;精于道者兼物物的意蕴,乃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尊德性的学问道。完成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形上文政導: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易传》三道三才,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的礼本体运行,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事物元亨利贞运行效应的富有之谓大业,道问学的学问道。仁义人道成就仁礼本体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健顺五常的心性理则,与道问学富有大业的同一结构同源流,日新之谓盛的尊德性学问道。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探赜索隐的“易与天地准”,极深于通志,研几于成务的仁礼本体,完成元亨利贞事物运程,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成性文化文明的日新盛德。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孔子儒学的一以贯通,何以失去道问学研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成然普遍认同为尊德性的道德儒学?缺失道问学的尊德性,也是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唯心教条。道问学的天理浑然,纯粹天道自然观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变易以告人”的百姓日用;尊德性的人事当然,以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定理内修,再没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了。失去“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失去“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还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的文化传承。扭曲孔儒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是宋明理学,朱熹言:“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存心的尊德性,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涵泳乎其所已知”,致良知的存天理。存心的道问学,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敦笃乎其所已能”,致良能的去人欲;缺失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逻辑,所谓的“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以人事当然执持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纯粹天道自然观的定理内修,修德凝道的人事当然。诚者天道的真实无妄,天理浑然,“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因于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当然也”,因此,“处事则不使过不及之谬”。道问学的“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人之道也”,人之道的明善诚身,“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未能明善诚身的人之道真实无妄,达成诚道天道的真实无妄,“此皆致知之属”。“变易以告人”,“不思而得,生知”,纯粹天道自然观的“变易以告人”,如同道家无为人生的与世浮沉。“不勉而中,安行也”,“安行”于浑然天理的“不以私意自蔽”;“固执,利行以下之事也”,“利行”于人事当然的“不以私欲自累”。仁义行的尊德性,流入内修的不以私欲自累,社会人生观的道德固化;非仁义行的道问学,流入不以私意自蔽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人文自然观的道问学,被宋明理学曲解成纯粹天道自然观;仁礼忠恕道德人生的尊德性,被道德固化成善性文史社会人生观所遮蔽。孔儒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都被曲解了。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僵固道德,存理去欲情罪的尊德性,相伴同行是失去天人诚道循物理事则,纯粹天道自然观的道问学。形上内圣体证为变易告人的圆神(变化无方)方知(事有定理),凝道修德的人事当然。凝道修德的形上固化,焉有明以致诚的内圣学?焉有明钦至实的外王学。缺失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学问道的内圣外王学,焉有形下器道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正因为宋明理学诠释孔孟四书的文化负面效应: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逻辑的孔儒传统,曲解异变成学理一脉相承的道德儒学,程朱与孔孟传承一体的儒学铁板一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05: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语体系的文字辞义与哲学的范畴意涵是二回事,哲学范畴故然离不开文字辞义,若止步于文字辞义,就不是哲学范畴了。同一范畴,不同的理论体系有不同意涵。比如道,文字辞义是路,老子道家的道,纯粹的自然生化之路,“蔽于天而不知人”;儒家的道,民所共由的理之道,一是尊德性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仁义礼智信的天人诚信道,二是道问学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元亨利贞的天人诚道。同一论道,两个学派付与不同的范畴意涵。不同的范畴意涵证确着不同性质的理论体系;不同性质的理论体系,存有不同性质的范畴意涵。再以太极言,言太极,必言无极而太极,儒家内部有二种的理解。太极是现存的理与道,“未生阳而阳之理已具,未生阴而阴之理已具,在人心则为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总名为太极”。换言之,天地之性限定气质之性的理与道,即太极。宋明理学的理在气先,“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体用中庸,中为心体庸守常。故此,“太极在人为性,性之本体,无形无声,故曰无极。然虽无形无声,而其理则至极而无以复加,故曰‘无极即太极’”。注意:无极而太极的意涵,体证为“其理则至极而无以复加”,不是定理守常的道问学?心性内修的道德固化?“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船山论理的无极而太极,因格物无涯,致知也无涯,生生不息的新故相资新其故,天人继善,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理解截然不同于宋明理学。“无极,无有一极,无有不极也。有一极,则有不极矣。无极而太极也,无有不极,乃谓太极”。学习传统哲学文理,基本功是研究范畴意涵,认真研读荀子的《解蔽篇》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8 14: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28仁礼忠恕.jpg


提问楼主一个问题
“孔子的仁礼忠恕”
“仁礼忠恕”是如何得来(是孔子凭空想到?还是孔子推理而来,根据什么推理而来)?
他们与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是什么关系?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搞明白其,来龙去脉的决心
有此决心
我想,就距那个
“前景锦绣、理性光辉”局面
不太远了





190328基本功夫.jpg

学习传统“哲学文理”,基本功
当然要有,而且,还是十分必要


〔荀子‧解蔽篇〕可說是荀子的認識論,其旨在析論心知的障蔽,以及如何涵養心知,排除障蔽,以取得正確無誤的知識
学习荀子《解蔽篇》,能,取得正确无误的知识


也许,荀子那个时代,可以

现在,楼主真得,相信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05: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因于止步于宋明理学的儒学研究,止步于儒道佛为主流文化的传统文化研究,孔儒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失传承,被异化。被理学曲解的张载气学,被满清文化逆转而荒芜的船山学,孔儒脉理传承更高阶段的实学与启蒙,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失传承,关涉到传统的文化传续和现代文化开新的继往开来。孔子礼有损益论走完汉唐经世致用期,面对唐宋变革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理势必然,该要质变为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王朝陵替治乱循环的有道伐无道,该要完成历史使命。天人诚道的人文自然观,“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该要进入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阶段,即神理導理气,神参天命導性命易简知能的实践理性阶段。功能价值观的继善成性富有盛德,也要进入到“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天人继善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成性文化文明的“日新而不用其故”。用有限与无限的哲学抽象言,“无极,无有一极,无有不极也。有一极,则有不极矣。无极而太极也,无有不极,乃谓太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传统儒学更高阶段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该要成为古今文化传续,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成为自然经济时代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文理基础,成为建构现代文化的基础理论,商品经济时代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自然经济时代的船山学,尊德性学问道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该要正本清源于文革时代“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心性文史;“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该要拨乱反正思究官场腐败引发流俗质野所以然之理的精微之几和危微之几,知几神理于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的整全逻辑: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人道理欲观的与时俱进:国家干预经济的社会管理,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与于人欲见天理,现代哲学与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共向发展。尊德性的整全逻辑: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尊循人道诚信义理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船山道问学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从心性能动的主体角度,中奏天的理道定所,有两个义理准则:一是如何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客观存有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二是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如何均一平衡,应对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研究循物理事则的事物规律,必要正视、应对和解决发展的新矛盾。从终奏物顺乎物则的客观定律,限定中奏天,关乎天人继善的实事实理;限定始奏人,关乎成之者性文化文明,实践理性的实践实证。习主席在深化改革时代提出的新矛盾论,传统哲学基础理论的道体论。船山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整全逻辑,“容光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逻辑,即习主席所论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哲理抽象,乃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现代哲学论理无限与有限的矛盾辩证。船山哲学观理论核心的心性学,基础理论部分的中庸质文;尊德性学问道的心统性情学;道问学体用相函的学问道,理气、性命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学。心性学整全逻辑的大中涵化,始终相成的天人继善,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新故相资新其故的新新不已。心性的文化文明,共由理道的个性自由与理性自觉的矛盾理一。打破矛盾平衡,出现两种偏离极向的心性现象。一是整体理性的过度限制个性自由,或超过度滞弱个性活力,心性文史与心性质野的钟摆惯性治乱循环,最后沦为实惠心性自扫门前雪。难得糊涂,失去人民正义,也失去个性自由与自觉。孔儒的道德理性,孟子反身以诚,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在命的客观条件下,心性外穷理,心性内尽性,心性内外的人为与自然矛盾同一,整体理性与个性化一物两体的矛盾同一。孔儒道德理性的后世沿续,在汉唐专制阶段被初度异化的个性过度限制,在宋后专制阶段被极度异化的个性超过度限制,传统中国文化专制主义滞弱个性的文化土壤。二是过度放纵个性自由而失去整体理性,出现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在资本主义自由时代暴露无遗的文化土壤。自然经济时代的文化形态,民本道德理性与人文自然观。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包括法家独裁的专制压制民本,与独尊儒术阳儒阴法的民本与专制并存和制衡,因道德固化和纯粹天道自然观,生成专制主义的文化土壤,以整体理性压抑个性活力,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社会的正常运程。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化形态,张扬个性自由,整体理性的的民主与科学。从民本到民主的道德理性,尊德性的学问道,更要着力于“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探究;哲学理一观理道定所的人文自然观,到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導向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学,道问学的学问道,更要着力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探究。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逻辑的心性哲学,该从船山实学心性开出:“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出现代心性哲学的历史接合点,理势自然而必然,传统文化通往现代文化通道,承前启后文化土壤生成的量变与质变,即民本道德与人文自然观走向民主道德与现代科学的量变与质变。非以西方文化强行套解而延误,而是传统文化自然生成的量变和质变。障碍其自然生成,文化的专制主义。无政府主义与自由主义,因缺失适宜生成文化土壤的环境造人,没有影响力。在传统文化转型为现代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专制主义障碍着现代文化的自然生成。当进入到完全的商品经济时代后的文化建设,当要警惕来自无政府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障碍,借鉴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历史教训,借鉴全球经济理性再度失陷的文化教训。避离历史重演,与时俱进的神理经典,通经正经接着说,传统儒学尊德性与道问学整全逻辑的脉理传承和深化开新,离不开理道定所,文化学者的文化正义和社会责任,学术开放和自由争鸣的文化大环境——现代哲学与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兴旺发展。复兴中华文化,光大传统中国历史上自由与自觉性质的两个时代的学术精神:先秦诸子争鸣时代,与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学术时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0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礼忠恕,我多篇文章有论述,若要重复,可以,请先言述仁与礼,忠与恕的范畴意涵再定夺。若属鸡同鸭讲,没有这个必要了?我建议研读的荀子《解蔽篇》,开宗明义:“凡人之蔽,蔽于一曲而闇乎大理”。若没有感觉,读亦白读。对牛弹琴,不说了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07: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3-29 07:46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3-29 05:01
仁礼忠恕,我多篇文章有论述,若要重复,可以,请先言述仁与礼,忠与恕的范畴意涵再定夺。若属鸡同鸭讲,没 ...

历史,不过,就刚刚,翻过,不足,一百年。就有人,忘记,中国,为什么,遭受屈辱的原因
悲哀啊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中国,是有辉煌历史、文化
需要,发扬、广大

绝不容,腐儒猖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07: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无事,谈心性
临危,一死,报君王


不思进取,自以为是
保守残缺,就是腐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07: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荀子解蔽诸子百家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并非全盘否定,弃其非,深究其是而接纳,致力于主流学派体系的改造、发展而走向成熟,这是荀子发展孔儒理论的最大贡献。儒学并非排斥诸子学而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参与学术争鸣,从而发展天下学术文化,完成主流学派的自身发展。可以想象,若没有解蔽于老子道法自然,会成熟出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没有解蔽于墨学兼爱相利,能衍生礼义明分的义利之辨,正义利物利民生?荀子的礼法合治,儒术诚行,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船山彰显“理势言天”,不是对法家法治的法术势理论的解蔽?即使千年后的船山学,也是出入而熟悉儒道佛文化,方有“希横渠之正学”的“为往圣继绝学”。同样解蔽于儒道佛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船山的功贞情解蔽于宋明理学以性贞情的心性文史,深究其是的以性贞情,弃其心性文史抑情滞弱个性活力的情罪路;无人欲则无天理的理欲辩证,解蔽存天理去人欲的蔽于一曲;神理導向的“理在气中”,神参天命導向各正性命的理一分殊,“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不是解蔽宋明理学的蔽于一曲,事物定理的理在气先,天命之谓理的心即理和性即理,以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理一分殊?船山体用中庸的中者体,庸者用,不是解蔽于宋明理学体用中庸的中为心体庸守常,“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的蔽于一曲。荀学与《易传》论理天人合一理论的人文自然观,解蔽于道家道法自然观的蔽于一曲,“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纯粹天道自然观。船山哲学理一观论理的人文自然观,解蔽于宋明理学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变易以告人”的蔽于一曲,同样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以人事当然执持于天理浑然。哲学理一观意涵:“以人事天,理一而已”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实践理性的存在音容天,理一的以人事天,功能的实事实理,价值的实践实证:“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不是解蔽于“变易以告人”的蔽于一曲?哲学理一观论理诚者天道元亨利贞事物运程的象数天理,以顺乎物则,疑乎人心的心物理论,探究事物矛盾因果的所以然之理,同样解蔽于佛门避离人为因果论的蔽于一曲,只知循环往复自然性质的“生驻异灭”,假有妙空的人生幻化,而不知循环往复有性善必然,适全自然性质,理性实学正视和解决曲折反复,而走出理性迷途的“元亨利贞”。无论是荀子解蔽于诸子百家,还是船山解蔽于儒道佛文化互补,成熟是主流学派的理论体系,发展天下学术。事物循序渐进的格物无涯,致知无涯,天下学术发展无止境,主流体系义理逻辑走向成熟也无止境,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无有不极之太极,无有一极之无极,同样解蔽于宋明理学的无极而太极,只知理则至极的太极,不知理则无有一极之无极。宋明理学理则至极的恶果是什么?一潭死水的全无生气,唯心教条的浮明肤浅,结果弄出个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儒道佛互补。治乱世循环往复,弄出个自扫门前雪的实惠心性,下滑成民族劣根性。所谓反对主流学派的一家之言,坚持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尚,并不等同集汇诸子百家,对抗主流学派的一家之言,同样是蔽于一曲的闇乎大理。诸子各家中,有杨朱私己,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危害天下公理的正义利物利民生,乱世流俗质野的因果事实。有道家,法家等诸子偏蔽。认真研读《解蔽篇》,明晰:诸子百家集汇,乃私蔽大集汇。当然,也有解蔽于孟子,值法家理论流行导致人心奸诈风气恶劣的战国后期,孔孟克己复礼的仁学体系只合时宜于人心健康社会,若人心奸诈成社会风气则不合时宜了。所以荀子反本成末,以礼义质正仁心辨真假,质实仁义的实践实证。表明:主流学派的理论体系,不能走宋明理学理则至极的教条僵化路。崇尚真理的学术争鸣,与不同见解的其他学派的学术争鸣,主流学派内部的学术争鸣,目标明确:与时俱进发展天下学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主流学派的“天行健”,随时注重纠正自身体系不足的错漏,不合时宜的偏失与偏蔽,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07: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辞义明确,道即路也,古今皆同。范畴意涵,除不同理论体系有不同范畴意涵外,范畴非孤立,范畴与范畴之间普遍联系成范畴网结,即范畴体系,方透现义理逻辑。范畴意涵非静止不变,与时深化有古今义理会通。止步孔孟论孔孟,不得孔孟的逻辑原真。以荀学与《易传》所完成的孔儒发展系统的原真理路,方可思想出孔孟的逻辑原真,若能从孔儒的脉理传承,张载“为往圣继绝学”,船山“希横渠之正学”,传统儒学的原真理路,更可以精深思究出孔孟的逻辑原真。即使定论船山为古今文化转换的基础理论,也不能止步于船山学,必要开新船山学,方是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非孤立和静止的范畴意涵,方有义理逻辑与时深化的古今义理会通。以古今义理会通论孔子的仁礼忠恕,仁礼范畴,普遍联系的基础范畴,生民的立心与立命。形上導命题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立的是仁心;为生民立命,行的是礼义规范。礼义,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有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人事职能的定位立命;仁义人道融入刚柔地道,有定位的定性,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用现代话语来说,立足本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尽心尽性尽职责。仁礼,心性的仁内礼外。忠恕,忠于己的人性自然与心性实然的个性化,作推己及人工夫便是恕。忠恕仁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礼义,“己欲立而立人”,立命定位的礼义忠恕。推己及人,若他人职能胜于己更适应位置,让位的礼义忠恕;“己欲达而达人”,定位定性的礼义忠恕。推己及人,若他人尽心尽性尽职责的健精神胜于己而更适合位置,让贤能的礼义忠恕。通常提出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循物理两大事则的礼义规范,易简理得与健顺五常,心性的礼义忠恕。心性内外,关乎仁心忠恕。礼义忠恕受支配于仁心忠恕,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却也在质正和质实仁心忠恕。荀子的反本成末。“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道德定论,同样适用于仁礼忠恕。船山提出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易简理得各正性命于“循理应乎事物”的天理达人欲;礼义明分合理公平原则,社会分配的人欲见天理。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神理知几,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大环境,即仁礼忠恕理性得以通行,也是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畅顺的文化大环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0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明)理,便辱骂,野蛮人。事不过三,请不要在我的贴肆意发贴,谢绝往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0 14: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3-30 07:58
不论(明)理,便辱骂,野蛮人。事不过三,请不要在我的贴肆意发贴,谢绝往来!

A19033001.jpg

B19033001.jpg

C19033001.jpg

D19033001.jpg

E1903300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1 14: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A1903310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孔儒道德理性的人文自然观,深化发展到船山唯物辩证的哲学理一观,传统儒学的整全逻辑是尊德性和道问学的矛盾辩证。儒学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整全逻辑是学问道与思辨道的学思辩证。船山言:“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致知在格物’,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
一、船山所说格物之功的学问道,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两大事则,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心性唯物,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民所共由理道民生为重的仁心大用,“仁智同藏仁为宝”的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研究格物之功的学问道,并非如宋明理学的理则至极,纯粹学理性质的学问道。思辨辅之的“心官与耳目均用”,是带着人生阅历的社会经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实践理性的人生经验进入理论理性学问道炉火纯青的思想境界升华,所谓“学愈博而思愈远”,格物之功的“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的学思辩证。
二、致知之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的心性辩证,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辩证唯物。释放心性活力的心性辩证,“仁智同用智为先”。仁为宝的境界是顺乎物则的民生为重,智为先的致知之功,是研究质文心性的中庸理则,仁心健康与礼义健顺的“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性情相需的心性能动,体用相函的心性应用,始终相成的“大中即寓其间”,“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天人继善和成之者性,“新故相资新其故”的格物无涯,致知无涯,文化文明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乃习主席所说的文化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要,传统文化的逻辑理据。应对和解决发展的新矛盾,人、天、物均一自然之化的道体论,乃习主席所说应对和解决的发展新矛盾,传统哲学的文化理据。智为先的致知之功落具点:释放心性活力的心性辩证;完成格物之功的功能证验:顺乎物则的心性唯物。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唯物辩证:天人的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唯在心官的思辨为主,并非脱节学问道,带着对现实疑难问题去钻研的“学问辅之”,“思愈困而学必勤”,“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致知之功的“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的学思辩证。
三、无论是带着人生阅历的社会经验,从实践理性升华到理论理性,格物之功的学问道;还是以理论理性的学问道,指导于理性实践的思辨道,都是“心官与耳目均用”于“唯在心官”,继往之学的仁为宝,致力于开来之学的智为先,通经正经接着讲的古今义理会通。“致知在格物”,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以世事人情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以耳目资心之用,“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愈困而学必勤”的学思辩证,理论理性的哲学理一观,明以致诚的理性实学。以理则至极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去解说的格物致知,“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非格物无涯,而是“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非人文自然观,纯粹的天道自然观。“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非致知无涯,致知思辨的学问道,而是理则至极的学问道,“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执持于天理浑然,唯心教条的浮明之学。如船山批判的“朱门诸子”,“以此为致知,恐古人小学之所不暇,而况大学乎”。古人小学,格物之功的学道无涯,义理深化;大学之道的明明德,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致知无涯,明德人道诚信的天人诚道实德,“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理则至极的格物致知,“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宋明理学道德固化的浮明之学。
传统儒学的整全逻辑是尊德性和道问学的矛盾辩证。儒学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整全逻辑是学问道与思辨道的学思辩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