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8|回复: 3

钟馗神话的由来及其形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 0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  
! z0 E/ r6 J* M7 G, B0 f有关钟馗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关钟馗的戏曲、小说,有明代杂剧《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小说则有明朝《钟馗全传》、清代《斩鬼传》和《平鬼传》。钟馗是民间宗教中捉鬼、?鬼、驱鬼逐疫的神癨  # @+ O& `7 n# x% `# m  c4 T
。钟馗并非实有其人,其由来可能由逐鬼法器"终葵"而来。"终葵"为逐鬼之物,被取为人名作辟邪之用,而演变为真有钟馗其人的附会,是有可能的。此外,钟馗的可怖造型,除了在驱鬼意义上收到以恶制恶的效果外;其丑恶的外貌,亦有可能源自傩仪中的方相。这个推论有其历史背景,因为钟馗在传统的宫廷傩与民间傩中,都扮演的人格神的角色。其貌寝之造型,源自傩仪主持方相,亦有可能。另外,钟馗与门神神荼、郁垒,更有着一脉相连的降鬼属性。  7 `$ p5 Z& c7 m0 V% _. Z
无论钟馗是否源自"终葵"、方相,抑或是神荼、郁垒,又或者是三者的融合;钟馗在小说、戏曲中,都保持了貌寝、正气凛然、为民除害的特征,因而广受百姓拥戴,而钟馗神话亦得以历代不衰。  ' Z1 k- G" L0 K$ i
刘燕萍,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师。  , _0 _! _& s* g3 r) B; H) \4 [
主题词:钟馗由来形象  / W8 W" w2 a# I$ C4 b' ^4 z# c
--------------------------------------------------------------------------------  ( ]  Z. N4 i" R$ q
钟馗不但是民间信仰中的捉鬼、?鬼神癨,更是戏曲、小说中的驱鬼捉妖煞星。有关钟馗的戏曲,有明朝无名氏《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有关钟馗的通俗小说,据孙楷第的记载,有明朝万历年间刊行的《钟馗全传》、清康熙年间写成的《斩鬼传》和和乾隆间成书的《平鬼传》1。胡万川认为这三部有关钟馗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钟馗全传》是就钟馗神话加以扩充敷衍而成的神话故事,亦是现存最早的钟馗小说。至于《斩鬼传》和《平鬼传》则是藉钟馗斩鬼故事而写成的讽世小说2。  " Y$ h7 p) u% W8 P9 `
& H2 J1 P! w& h$ q% X( e6 Y
一、钟馗神话的由来  
' t& W  L( V9 Y, B3 A
/ i$ ]* P4 u7 E1、钟馗由"终葵"而来  
4 t; t8 V3 y* V. j( l
2 }" G/ _1 k& P( M/ l: w  {9 C上述戏曲、小说的主角--钟馗并非历史人物,乃是虚构的斩鬼神癨。有关钟馗的由来,可能由逐鬼法器"终蔡"而来。此外,钟馗与傩仪有密切关系;钟馗亦有可能由傩仪中的方相转化而来。另外,钟馗更与门神:神荼、郁垒有一脉相承的降鬼属性。有关钟馗这个名字的来源,暂时仍未有肯定的答案。较为可信的解释是"钟馗"乃由"终蔡"衍生而来;由驱邪法器,演变成人物的名称3。这个说法由杨慎(1488-1559)等人发其端,到顾炎武、赵翼(1727-1814)等人而确定4。杨慎《丹铅摘录》载:"大圭终葵首。疏:齐人谓椎为终葵。"5杨慎引用《周礼》解说"终葵"是个椎子。胡万川亦推测古人有一种像椎的法器,齐地方言称之为"终葵"。唐代及六朝时候运用"钟馗"一辞时,常常有"终葵、"钟馗"等写法互为袭用的现象,可见"终葵"与"钟馗"的密切关系6。  
& j; ~' r: b  A
$ _; A2 H& K! m" ^; u杨慎以钟馗由"终葵"衍生而来的说法,就成为顾炎武等人理论的先河7。顾炎武《日知录》中引申了杨慎的说法,指出"终葵"本为逐邪之物:"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8"终葵"有可能由逐邪法器,渐渐被采用作为人名而有钟馗之名。《日知录》载:"魏书:尧暄本名钟馗,字辟邪。"此外,又有淮南王佗子名钟馗,有杨钟葵、丘钟葵、李钟葵、慕容钟葵、乔钟葵等9。由《日知录》之载,可见古人有用钟馗或钟葵为名之习。赵翼《陔馀丛考》更在顾炎武说法的基础上,指出由"终葵"演变为"钟馗"的轨迹。赵翼认为"终葵"本为逐鬼之物,后世以其有辟邪之用,遂取为人名,并附会为真有钟馗其人10。由杨慎、顾炎武、赵翼等人的推论,"钟馗"一名的由来,可能是由"终葵"--椎,这个逐鬼法器衍变为人名,再演变为逐鬼神癨之名11。  ! v; M& P. W# H1 l. T

$ p4 L( {2 Y, y( e2、钟馗与傩仪和方相的关系  
; G3 J7 o& K9 I; m" P& [/ Z. V% b4 V& q' w" g$ a/ \+ ~, J/ T
钟馗的由来,除了可能由"终葵"这个逐鬼驱邪的法器而来外;钟馗与傩仪,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胡万川认为钟馗貌寝及凶恶的造型,有可能由傩仪中的方相转化而来12。傩仪是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仪式,这种假面跳神13,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质14。傩仪在孔子时代已经存在,最早见于《论语》。〈乡党〉篇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朱熹(1130--1200)注曰:"傩所以逐疫"15。原始信仰认为疾病、灾难,都由某种精灵、鬼物作崇,就像毒蛇、猛兽一样,可被驱逐16。傩仪就是驱鬼逐疫的仪式,分宫廷傩和民间傩17。  
( l9 G4 I" c! c9 h# A0 y
8 w" k( n$ Y' C3 H: n古代的傩仪,阵容强大。仪式的主角为方相,另有"?子"。据《周礼》〈夏宫〉载方相作"蒙熊皮"的打扮18;他们是巫的化身,而"?子"即少龄黄门子弟组成的舞队19。古代的宫廷傩,具一定的规模。《后汉书》〈礼仪志〉所载的傩仪,除了有方相外,还有为数一百二十人的"?子"舞队。另有"方相舞"、"十二兽舞"20。阵容强大、热闹喧嚷的傩仪,目的在造成一种强劲的声势,以"威吓"疫鬼或邪崇,达到驱妖邪的效果21。  8 S- i! @" q0 X. |+ b) j
+ {7 Y7 p8 J  f1 j" J; P
钟馗与傩仪有著密切的关系,他在宫廷傩和民间傩中,都占一个位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宫中所举行的大傩仪,行列中除门神、判官外,亦有钟馗22。钟馗除了出现在宫廷傩中,他在民间傩如"打夜胡"和"跳钟馗"中,亦扮演了"人形神癨"的角色23。《梦梁录》"打夜胡"一则便记述了钟馗在民间傩中的角色:"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24从"打夜胡"的记载,可见钟馗在宋代民间傩仪中,已是主角之一。这类民间傩仪,本意是在每年阴气将尽,阳气萌生时,把象征"土"的狐狸驱除,25后来则增加了巡门乞钱的自由度26。民间傩仪中的"打夜胡"之习,到后来发展成为"跳钟馗"的风俗。顾禄《清嘉录》就有跳钟馗的资料:"丐者衣坏甲胄,装钟馗,沿门跳舞以逐鬼。"27无论是宫廷傩,抑或民间傩的"打夜胡"和"跳钟馗",皆可证明钟馗神话,与傩仪有密切关系;钟馗在傩仪中扮演了人格神的角色。  * l' h1 R9 {0 D  q; m/ R
8 u9 L% ]+ s" d: R
钟馗是傩祭中出现的人格神,这个驱鬼神癨,有可能源出傩仪中的方相。钟馗的造型就如胡万川所说:"钟馗形相之特别丑恶,则正是方相装扮的转化。"28钟馗与方相的共同点,就是外貌上的"丑恶"。方相是古代傩仪的主持29,至于方相的扮相,可参考《周礼》。〈夏官〉一则有以下的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30蒙熊皮表示先民对猛兽崇拜,因为古人视熊罴为百兽中最凶猛有力的动物31。方相氏身蒙熊皮,亦代表从拟兽中获取神力。"黄金四目"是指脸上戴著面具,假面上缀的黄金制造的四目。方相丑恶的装扮,可以收到以鬼吓鬼的效果32。钟馗丑陋的外貌,便可能由头戴可怖面具的方相氏转化而来33。人介于神鬼之间,敬神而又怕鬼,神如不能制鬼,则不能以慰民心。貌寝的钟馗就是在这种能制鬼的心理下,创造出来的人物;专门捉鬼逐疫,为民除害34。  % C5 `9 }3 T5 k) M0 o: i! O
5 U& Q' H0 S7 Z/ Z. [: J) [
3、钟馗与神荼、郁垒的关系  
5 S$ i5 j# e$ M$ C5 v# w' c! ], \' F( u( j4 {
钟馗的由来,除了可能源自"终葵"和方相外;他与降鬼的神荼、郁垒亦有相类的性质35。神荼、郁垒能降伏鬼魅。应劭《风俗通义》载: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36神荼、郁垒是审查、除去为祸人间鬼物、"性能执鬼"的使者。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人们"造桃扳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之门神。"37神荼、郁垒作为门神,用以治邪;钟馗亦有类似的作用,人们悬挂钟馗像,用意就在驱邪。由此可见神荼、郁垒与钟馗,在驱鬼意义上一脉相承的关系。由以上的讨论,可见钟馗与"终葵"和傩仪的渊源;而钟馗亦有可能由方相转化而来。此外,钟馗更与门神--神荼、郁垒,有相关的降鬼属性。  " F  {4 y6 U$ Y$ n# D/ D/ H

( f9 Y/ Z8 H2 T4 K9 C- B" l6 `二、钟馗的形象  " h2 w* A: x& z; i1 s
' K& P. g3 x, s. N, I9 U
有关钟馗故事的记载,以北宋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为最早38。至明朝《天中记》录《唐逸史》所载的钟馗故事,便大致定型。沈括《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记载了当时所见的钟馗图像,卷首载有钟馗?鬼的典故。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开元时讲武骊山,还宫后染恙,梦见大小二鬼,小鬼"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至于大鬼;即钟馗,则有以下的记载:"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顅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39玄宗梦见钟馗捉鬼及?鬼后,疾病竟霍然而愈,因而命吴道子画钟馗图像,"颁显有司,"以祛邪魅,兼静妖氛"40。  4 M6 a- {- z+ s

( y1 Q( j& x: e8 W% H- F& B1 a1 H钟馗传说,至《天中记》所引的钟馗故事,便大致定型41,并成为《斩鬼传》和《平鬼传》的蓝本。大方指出沈括的记载比《天中记》所引《唐逸史》故事,更为原始和朴实42。在沈括的记载中,玄宗梦见的小鬼,并没有名字,至《唐逸史》小鬼已被冠以"虚耗"之名43。此外,《唐逸史》所载的钟馗,亦增添了细节。《梦溪笔谈》载:"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44。这段记载,至《唐逸史》就变为:"武德中,应举不捷"45。朝代由唐玄宗,改为唐高祖(618--626年在位,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另外,有关钟馗之死,《唐逸史》亦增加了触殿而亡的剧情46。钟馗在《天中记》所引的《唐逸史》里,被塑造为科举失利,忧愤自杀的失意士人,这个情节便成为后世钟馗故事的蓝本。  : [) R* z8 \& [3 O

  Y* U+ K* D( H9 V9 L1、貌寝的驱魔神癨  
* `8 W5 ~* o, t$ D/ k* [1 k, s6 u! P: J8 V) n3 l9 l+ V+ t
钟馗神话历代不衰,在唐朝钟馗神话便盛极一时。不但皇帝郑重地把钟馗画像赐有司以祛邪,群臣如刘中丞、杜相公,更受宠若惊的请大文豪刘禹锡代作谢表。《梦溪笔谈》亦载:"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镌板,印赐西府辅臣各一本"47。由此可见由唐至宋,君主都有岁暮赐钟馗画像给大臣之习。此外,据《梦梁录》记载,宋代人民亦有悬挂钟馗像之习尚48,可见钟馗神话之盛。  + j4 {! Q# u5 g/ R

  g# C, I- A) C6 `: v: _钟馗是降妖斩鬼的驱魔大臣,后世的钟馗故事中,钟馗不但保留了貌丑的特征,他更是妖邪的煞星,并在性格上保持正气凛然的特点。相貌奇丑,是钟馗的一大标志。《斩鬼传》和《平鬼传》中,钟馗便因貌寝而被唐德宗嫌弃,未能高中状元,愤而自杀49。《钟馗全传》中,钟馗状如妖怪,被张让夫妇"疑是石马精,不肯留宿。"(卷二)50    i4 N0 \5 {+ J4 t5 E

7 ]6 m: o7 Z$ @钟馗除貌丑外;后世有关钟馗的作品,还把反他塑造为奉旨斩妖除魔的妖邪煞星。《钟馗全传》中钟馗乃武曲星托生,获玉帝赐宝剑与神笔,任阴阳降妖都元帅,"收天下之妖魔51。明朝无名氏《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杂剧中,钟馗亦被封为判官,奉上帝之命,"管领天下邪魔鬼怪"。(第三折)52清朝《斩鬼传》有别于明代的钟馗故事,书中的钟馗既不是武曲星托生,也不是奉玉帝之旨斩妖的大使;而是奉人间天子唐德宗之谕:"遍行天下,以斩妖邪"的驱邪大神。(第一回)53至于神通方面。亦远不如明朝作品中的钟馗。《斩鬼传》里的钟馗,既没有《钟馗全传》中宝剑与神笔,(卷二)54也没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中,能保五谷丰收的神通。(第四折)55刘璋《斩鬼传》中的钟馗较少神通之能,但却是较具人性与真实性的斩鬼使者56。  
+ {& e3 B2 Z- q/ f4 p! r6 D9 a' E& M3 A9 Q) t# E
2、正气凛然  3 c: |4 Y  c2 Z4 c9 I$ x7 w# k. A4 D+ n
4 B8 r' T/ ]0 D& Q
钟馗故事系列中,钟馗除了是斩鬼使者外,他更是正气凛然与受民众拥戴的神癨。《钟馗全传》中,玉帝安排殿前司薄总管幻化美女,色诱钟馗;钟馗便表现了"金石不逾之操"57。在《平鬼传》中,阎君向玉帝举荐钟馗:"他为人正直"。(第十六回)58《庆丰年五鬼闹钟馗》里,中阳真君称赞他:"正直贤能"59从以上小说、戏曲的描述可见钟馗正气凛然,以正胜邪的特质。此外,钟馗亦因驱邪及造福老百姓,因而广受百姓拥戴。《钟馗全传》内,钟馗斩石马,替地方上除一大患,获民众建祠庙供奉。(卷二)60《斩鬼传》中,百姓感激钟馗除害安民,降伏骗人钱财的抠掐鬼后,便替驱邪大神建祠堂,令钟馗得享香火61。《平鬼传》里,钟馗除去欺诈金钱的讨债鬼与混账鬼,因而受到民族英雄式的迎迓。(第八回)62  
3 E* S6 q' @/ K0 C$ U1 X, V+ P; ?$ s/ w5 t
钟馗不但是传统的?鬼神癨,在傩仪中担任驱鬼逐疫的角色;他更成为戏曲、小说的主角,为民驱魔降妖,造福百姓。钟馗的由来,就可能与"终葵"、方相、神荼、郁垒有关连。钟馗捉鬼、啗鬼的神话,至《天中记》引《唐逸史》所载钟馗故事,便大致定型。有关钟馗的作品,无论是杂剧,还是小说,都保留了钟馗貌寝、正气凛然和受民众爱戴等特征。而钟馗神话,更因为戏曲、小说的描述,得以流传。跳钟馗的民俗习尚,维持至今,仍然不衰,例如台湾就仍有跳钟馗风俗,以?鬼癨来驱鬼逐疫,63由此可见钟馗神话的历久不衰。* ]8 n0 O% c0 j- U3 H# K) ~
1.孙楷第举出的有关钟馗故事的通俗小说有三:一为明刊本《钟馗全传》,有日本内阁文库刊本。明人撰;一为第九才子《斩鬼传》四卷十回,为清朝刘璋所撰;另一本为《唐钟馗平鬼传》8卷16回,为云中道人编。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卷7,明清小说部乙,第227-228页。  
* E2 R3 O$ S  ~' M4 v6 h2.胡万川《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第128页。  
& x) M: S# o, `/ D8 _3.胡万川〈钟馗问题〉,刊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5,静宜文理学院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心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第7-14页。  
  P) s+ Y& J# N% t8 H2 ?4.胡万川指出:历来解说钟馗起源的各种说法,以钟馗源自"终葵"的说法最为圆满可信。同上文,页7。大方追溯钟馗本义,亦指出钟馗就是"终葵"--"椎"的意思。钟馗基本上是由法器转变为人名。见大方,〈钟馗故事的衍变〉,刊于《大陆杂志》,第4卷第11期,页367。刘芳如亦持相似论调。见刘芳如,〈画里钟馗〉,刊于《故宫文物月刊》,第7卷第3期,第6页。  9 b3 G8 c; m9 ?# ?) h. ?  d# D
5.胡万川引用杨慎之见,追溯钟馗本义,见〈钟馗问题〉,第7--8页。杨慎的考证,见杨慎,《丹铅馀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此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与《谭菀醍醐》合刊,第855-306至855-307页。  - L# f" H4 f, Y0 J; V- e( T* ^
6.7.〈钟馗问题〉,第14页、第8页。  ; [% _% s8 P, m/ p7 Q
8.胡万川引《日知录》的考证,证明钟馗本为"终葵",同上。顾炎武《日知录》载:"《考工记》:大圭长二尺,杼上终葵首(终葵,椎也,为椎于其杼上,明无所屈也)。《礼记·玉葵》:’终葵,椎也’。《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马融《广成颂》:踂(同挥)终葵(博雅作终葵),杨关斧。"见顾炎武,《日知录》,台湾商务印书馆,卷32,〈终葵〉一条,第99-100页。  $ v: U9 A/ w. Q. ~$ u8 K) B
9.《日知录》,第99-100页。  - y1 l7 ~! h$ O: C, R  u
10.胡万川引赵翼之见,寻溯"钟馗"意义的转变,见〈钟馗问题〉,第9页。赵翼之考证,见赵翼《陔馀丛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卷35,第769页。  8 T: }% M" P9 f4 A1 `
11.刘芳如指出杨慎、顾炎武、赵翼等人的考证,藉语源关系,推测"钟馗"由驱鬼工具转化为人物名称的说法,也不失为合理的推论,见刘芳如,上引文,第6页。  
! {( b; s) `/ v7 {; G$ P12.《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7页。  : ?* {8 W9 S! {. p
13.詹慕陶〈说傩〉,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04页。詹慕陶指出假面跳神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存在。  
9 g3 C. d, H4 I% n8 ~14.艾筑生〈傩的当代启悟与艺术延伸--贵州美术创作片论〉,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32页。傩具原始宗教气息,艾筑生认为傩仪中挣脱束缚的呐喊,就是种天性的自然渲泄。见第133页。  
2 L) Q0 `4 u7 U/ ]. y7 \15.朱熹《论语集注》,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8,〈乡党〉篇,卷5,第469页。  , R6 y2 N0 w6 S) I  Y* q1 g
16.王兆乾〈楚人祝国的祭仪--贵池傩舞《打赤鸟》再探〉,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13页。王兆乾说"椎"本是石器时代,人类将石块镶嵌在木棒上的武器和工具,用以狩猎、砍斫和自卫也用在傩祭时赶鬼。后来,驱鬼逐疫被固定化、仪式化,椎在傩祭时逐渐失去工具和武器的功能,演变为驱鬼、辟邪的神器。至于"傩"字的来源,林河指出"傩"是南方百越民族对"鸟"的称讲。"鸟"和"傩",只是两种语言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称谓。见林河,〈《九歌》与南方民族傩文化的比较〉,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21页。  9 |; z1 }2 `5 L1 O4 m' v! b. S: H4 I
17.傩仪由于宫廷和官家的推行,是有影响力的。地方固有古俗及各式驱鬼活动,也为傩仪的流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见张紫晨,〈中国傩文化的流布和变异〉,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2期,第24页。  
* n3 j3 J1 U# C18.郑玄注《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夏官〉,第474页。  
, b7 ^" V2 a2 z) ]; {19.薛若邻〈傩戏:傩坛和戏曲的双向选择〉,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97页。有关东汉大傩中方相、十二兽舞、?子行列的仪式,可参考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藉出版社,2000,第401-403页。  6 A4 I+ p: {6 h- U3 ^4 Z
20.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志第5,〈礼仪志〉中,第3127-3128页。"方相舞"、"十二兽舞"之讨论见薛若邻,同上文,第97页。  ; r# |! X' t+ e6 N
21.《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71页。胡万川引《隋书》〈礼仪志〉,说明傩仪之转变,见第73-74页。《隋书》载北齐大傩仪:"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为?子,合二百四十人。……皇帝常服,即御座。王公执事官第一品已下从六品已上,陪列预观。"北齐傩制,见魏征、令狐德盞,《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8,志第3,〈礼仪〉三,第168-169页。  
% q" j! i! }% Y3 k1 x" v4 k2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刊于《笔记小说大观》九编,台北新兴书局,1975,第3377页。  
2 v" S% d1 D$ q% l23.郭净《傩·驱鬼、逐疫、酬神》,香港三联书店,1993,第42页。  
6 l: P0 G# Q3 v; \' k) J2 d! e+ H- A24.吴自牧,《梦梁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第156页。  
& q# e% j7 |! }; m25.31.郭净,上引书,第60页、17页。  
" l/ [! I/ a- _4 W3 }; J26.叶明生〈一条通向戏曲艺术的潜流--散论"打野呵"及其形态衍变〉,刊于《戏曲研究》,第25辑,第238页。林春美说实际与钟馗有关的驱邪仪式有大傩、埋崇、打夜胡和跳钟馗等。见林春美,〈钟馗画中的钟馗豼鬼〉,刊于《历史月刊》,1996年8月号,第6页。  
; W' W8 [% i. d1 R27.顾禄《清嘉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卷12,第207页。  
+ g$ ~1 B' g: J28.《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7页。  ; d% j' N8 c+ P$ C4 s$ y( g8 w
29.《论语集注》载:"傩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见《论语集注》,第469页。  
! \3 [# @+ r- H; u$ Z6 Z30.〈夏官〉载方相氏:"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窒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方良即"冈两"。见《周礼注疏》,〈夏官〉,第474页。  
2 n7 t& W" J$ x( R8 t! r6 Z32.方相凶恶的造型,是基于古人认为戴着恶鬼假面,便可以吓鬼驱鬼。这是一种同类相克,或以恶制恶的心理。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9页、第105页。  ( q$ `$ \9 n5 Y( \5 c1 @8 @* I0 ]2 ^
33.方相凶恶的造型,是以凶御凶之做法。傩制中方相戴面具亦图腾的因素。见张紫晨,上引文,第22页。钟馗有可能由方相转化而来。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7页。  
# s3 G% P% j. t+ c& ~! m. b  a34.蒋健飞〈中国画家笔下的钟馗〉,刊于《艺术家》,第13期,第94页。  
; r; c* U, [: s. f0 r* F* d' V" m35.张虹〈钟馗小说与钟馗形象漫谈〉,刊于《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第124页。  . E4 J5 c. ~& [, N
36.《风俗通义》载:神荼、郁垒能降鬼:"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见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卷8,〈祀典〉,第367页。  
5 }4 o' e( y( x+ ]2 {37.宗懔撰、王毓荣校注《荆楚岁时记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第23页。  
4 V' N& y& y# N( p# \38.钟馗传说,乃是降鬼门神与用"终葵"辟邪习俗的结合。见张虹,上引文,124。有关钟馗故事之载,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页2。虽然沈括所记的钟馗传说,背景是唐玄宗之时,但胡万川说钟馗被当作神来崇拜的事实,早在玄宗登基以前已经存在。  
/ H0 V2 W$ h$ a- ?* ?5 s: F9 b0 ]( Z39.40.44.沈括《梦溪笔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6,〈补笔谈〉,第25-26页、第26页、第26页。  
1 }- A1 f+ v# g41.《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21页。胡万川说以后其他有关钟馗神话的描述,大抵以《天中记》所录《唐逸史》的故事架构为依据。  
$ G3 p& p0 A& s! m% g8 _9 L42.大方,上引文,第16页。胡万川说《天中记》所引《唐逸史》,今已不可见,但由书名,约可判断为唐朝以后的著作。《唐逸史》所载故事,较《梦溪笔谈》为晚出。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20-21页。  - I% w& q2 a$ Z7 S
43.陈耀文编《天中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卷4,第118页。《天中记》录《唐逸史》中小鬼自奏曰:"臣乃虚耗也",其名字的意义为:"虚者,望空虚中盗人物如戏;耗即耗人家喜事成忧"。可见"虚耗"乃不吉祥之物。《梦梁录》中就录有宋朝人民在十二月二十四夜"家家以灯照于卧床下谓照虚耗"。可见"虚耗"为不祥物。见《梦梁录》,十二月条,第154页。  
+ m1 Z* A3 [* c4 E$ L) w5 V0 }( [45.《天中记》第118页。  
0 _/ N2 n+ i# G/ ?1 G46.同上。有关《梦溪笔谈》与《唐逸史》里钟馗的比较,可参考大方,上引文,第16页。  ; q. O! q; Y7 U0 z1 u% ~
47.钟馗神话在唐朝盛极一时。见大方,上引文,第17页。唐明皇将钟馗像,赐有司以祛邪。见《梦溪笔谈》,第26页。刘禹赐(772-842)曾作〈为李中丞谢钟馗历日表〉及〈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见刘禹赐,《刘禹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13,表章三,第159页。有关刘禹赐作品所反映的钟馗风俗,亦可参考大方,上引文,第17页。此外,《梦溪笔谈》述皇帝赐大臣钟馗像之载,见《梦溪笔谈》,第26页。  
" F$ p' Y+ c1 |# ~5 d  B48.《梦梁录》,12月条,第155页。  ( {- P3 _$ _. L: W0 f
49.刘璋《斩鬼传》,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1回,第9-10页;《钟馗传:斩鬼传菲焦泶?罚?姹背そ?囊粘霭嫔纾1980,第1回,第111页。  9 Y* [' H7 G% _4 g0 E2 R3 U
50.佚名《钟馗全传》,刊于《古本小说丛刊》,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2,第2067页。刘双松刊本《钟馗全传》上图下文,是万历年间流行的"闽本"小说的特色。《钟馗全传》分为钟馗出身传和降妖传两个部分,见刘世德,〈《钟馗全传》札记〉,刊于《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第117页。  + Q6 G& F; x7 X$ J" W8 z7 G1 t+ a
51.《钟馗全传》卷1,第2018页,第2037页,第2043页;卷2,第2053页;卷4,第2141页。  
: a8 k& n5 B' F  ?- X52.佚名《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刊于《孤本元明杂剧》,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第3折,第6页。钟馗故事至明朝已由口头流传,进而成为舞台上的化装表演。见大方,上引文,第16页。大方说:《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是出岁首吉祥剧。"闹钟馗"作为正月元旦"庆丰年"的岁首吉祥戏,见第18页。  + e- G- `. P$ @. H) Z$ m" ^* t: Z# h0 `
53.《斩鬼传》,第1回,第10页。  . Z3 N0 q1 T. h4 g" P, `
54.60.《钟馗全传》卷2,第2053页、第2069-2070页。  
' o' \7 R. @& u4 o$ \. _# i8 P55.《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第4折,第10页。  
$ r5 E, [+ s) a56.徐昆载《斩鬼传》,作者为刘璋的资料,多被人引用。在研究《斩鬼传》作者的问题上,徐昆之见是条重要的线索。见徐昆《柳崖外编》,台北广文书局,1969,卷2,〈素素〉,第1页。有关徐昆的资料,见陈监先,〈《捉鬼传》的作者和版本〉,刊于孔另境编,《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58页。  
% y" T5 e5 ~& J: q1 b! O2 q3 v. |$ Q/ V57.《钟馗全传》卷1,第2018页,第2037页,第2043页。  , y. O- S9 V4 |  I4 j7 b6 [# V
58.《平鬼传》有清乾隆乙已(1785)广州刊本。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第228页。阎君荐钟馗,见《钟馗传:斩鬼传菲焦泶?罚?16回,第182页。  
) d) |3 z9 m: k# b- j. \8 T! A59.佚名《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刊于《孤本元明杂剧》,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第10页。《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出现五鬼闹钟馗情节。见徐徐,〈五鬼闹钟馗〉,刊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8辑,第40页。钟馗在《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中,在五道将军庙慑服五鬼。见《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第1折,第3-4页。  
, _! m" i7 B6 a% p1 v61.《斩鬼传》中可怕的抠掐鬼,最后被逼自焚而死。见第6回,第101-111页。驱邪大神最后往庙中享受香火,见第10回,第183页。  4 o+ Y: D; `! F8 M3 r" q6 S& R4 e
62.《钟馗传:斩鬼传菲焦泶?罚?9回,第143页。  2 p% V" x- M8 q' n9 C6 [6 M# M
63.姑娘庙民众文化工作室编《天地人神鬼》,台北前卫出版社,1994,第29页。刘芳如说跳钟馗是种历久弥新的宗教仪式。在民间信仰里,倘有暴毙、凶杀等事件,为免死者扰害生灵,便有跳钟馗的仪式,以驱邪逐鬼。刘芳如,上引文,第12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18: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馗神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1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馗形象的由来是个文化与历史背景的产物,与上古门神毫无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8: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