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5|回复: 0

[學者風采] 梁启超的浪漫型、情感型个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9 02: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启超个性,基本上属于浪漫型(the Romantic)、情感型。  鲜明的外向、热情洋溢,具有强烈的浪漫气质。他的特点就是情绪化、兴趣化、理想化。他受到崇高、深切的情绪性经验的吸引,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在任何领域,他的生命反映出对重要意义的追求。他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却能表现出高度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 Y9 g  s! U/ Z0 p+ q! O  梁启超的个性具有活跃、年轻的魅力,充满旺盛的创造力。个性机智、多变、随和、无成见、但不能持之以恒。善变,是梁启超与生俱来的特质。
% C8 L% U& {, J% C  梁启超的气质很明显地属于多血型。
. {- X  v/ q3 A! P4 m  V  “任公为人富于热情,亦就不免多欲。有些时天真烂漫,不失其赤子之心。其可爱在此,其伟大在此。然而缺乏定力,不够沉着,一生逐多失败”。
: O8 Q/ \, r9 G4 u  |  梁启超兼有政治家和学者两重身份,他的一生以1917年底辞去民国财政总长职务为分界,划分为政治界与学术界两段生涯。尽管作为政党领袖与大学教授需要面对不同的群体对象,梁启超却能够始终如一的襟怀坦白、以诚感人。无论写文章、作讲演,梁启超富于感情的个性总是给人们留下鲜明的印象。  R% u+ y" j, l
  本人形象% ]$ a2 o/ W; ^" f* @
  郑振铎对梁启超的描述:“仍是一位活泼泼的足轻力健,跟着时间走的壮汉”(《梁任公先生》)。7 w1 p! W2 z9 F/ D
  1943年1月,梁漱溟曾写《纪念梁任公先生》一文,对梁启超的一生做了如下的评价:“当任公先生全盛时代,广大社会俱感受他的启发,接受他的领导,其势力之普遍,为其前后同时任何人物 —— 如康有为、严几道、章太炎、陈独秀、胡适之等等——所赶不及。我们简直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可以发生象他那样广泛而有力的影响。”
" D8 |8 Z* C% I6 y. r9 K  “有人评论他几句话:其出现如长彗烛天,如琼花照世,不旋踵而光沉响绝,政治、学术两界无不发生绵续之影响。……任公的特异处,在感应敏锐,而能发皇于外,传达给人。他对于各种不同的思想学术极能吸收,最善发挥。但缺乏含蓄深厚之数,因而亦不能绵历久远”。
7 Q9 E  k6 ]: p* E! K( w* |5 V  “总论任公先生一生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独在他迎接新世运,开出新潮流,振动全国人心,达成历史上中国社会应有之一段转变”。
& Y" g4 W0 X6 F  梁启超的情感个性特点: X, }; C: ?. t: E8 f# I9 p- r
   (一)新—— 新颖、新奇、新创、新潮;
! c8 V% N  V, P' B2 X4 c   (二)敏—— 敏锐、敏捷、敏感;
  R# E% r( T; K) _   (三)变—— 应变、善变、多变;) T/ O$ i! @5 T' i, T5 _: v# U8 A  Z! D
   (四)趣—— 趣味、兴趣、志趣;
+ ^+ X, h; _! `' Z: I4 r* a# R   (五)广—— 务广而荒、疏而不精。
- R2 }. h9 P# B3 V  下面根据历史资料和已经发表的回忆录、访谈录,摘引一些实例,加以论证。
; P; H* \( z9 J  `4 ~2 A( [  (一)新—— 新颖、新奇、新创、新潮! ^( W! y$ }8 d+ D- A$ {
  1901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下《自励》诗二首,满怀“著论求为百世师”、“十年以后当思我”的自信、乐观与远见。20世纪初年问世的《少年中国说》一文更是豪情满怀,给“老大古国”“东亚病夫”注入了“少年”的新鲜朝气。开篇一连串比喻:“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白兰地)酒;……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新颖新奇,倾倒人心。而这篇著名文章对未来中国的理想描述,带有“新人”梁启超意气风发的个人印记。
, t) O, U0 e. a1 ~* @: p+ `3 H! [  梁启超整个生命处在不断创新的流程中,一生离不开新学、新人、新事、新文化、新知识。如就见解新颖而言,梁启超不愧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但若以学养深厚而论,梁启超则略逊一筹。+ f* ?& w: ^! t4 O2 r
  梁启超去世后,吴宓说:“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4 I  n! \2 ^+ T" Z
  (二)敏—— 敏锐、敏捷、敏感
& n* ?# ?; b. C3 h+ ~  无论是从政还是治学,梁启超的特异处是感应敏锐、敏捷,并能“发皇于外”。- o- X  `. g' E: W# }2 ?, b) P( Z5 Z" W
  梁启超的政治敏感、对于时代潮流的敏锐性,令人惊叹。维新运动使梁启超声名鹊起,康、梁并称,与其师平分秋色。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政见与新起的革命派对立;但他敏锐地批判封建皇朝专制制度,敏锐地研究和传播西方宪政学说,敏锐地实践政党政治,不愧为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几经政坛沉浮,梁启超最终退出政界,专心学术;而在学术思想上的敏锐性,尤其突出。. j4 ~8 d: N  r- |: v7 f1 Z5 X& {* B
  梁启超经常“开风气之先”。当年胡适为清华学校策划兴办国学研究院,主张采取英国的导师制度,校方遂请胡适本人出任导师,谁知这位留洋的博士却自认才疏学浅,声称当今之中国非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诸公不足以担此重任。结果敏锐的梁启超欣然赴任,章太炎却因不愿与“保皇党”共事而拒接聘书。) ]9 {0 s1 l2 B- }! K/ k
  梁启超自我评定:“若夫理论,则吾生平最惯与舆论挑战,且不惮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挑战者也。”
/ F5 Z0 e8 z3 a) u! \1 t5 u$ V  (三)变—— 应变、善变、多变9 C, C* [! l# t3 w7 G" l0 @. d
  梁启超以善变、多变而闻名。  N! P4 P! a) N* W
  说梁启超“多变”,一般是指政见。虽因言论不断变易而受到“反复无常”的责难,但处于急剧转化的过渡时代,梁启超之“善变、多变”使得他总是走在社会改革的前列,没有落伍。
  X- U0 }& s) w+ u  梁启超的“善变、多变”,表现在他逐步摆脱康有为的束缚。早年的梁启超,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常常谈论“尊孔保教”,好朋友黄遵宪和严复分别向他说明“孔教不可保”的道理之后,梁启超开始转变思想。
# E& I! V8 h3 R  1902年,本着“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的想法,梁启超公开发表文章,认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从今以后,只有努力保国而已,从“保教党之骁将”转变为“保教党之大敌”,受到康有为的严厉批评。) }  h7 f7 R3 f, h2 o
  梁启超的政治观点变化,最著称者莫过于从“保皇”到写出《异哉,所谓国体问题!》的檄文,坚决反对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登基称皇帝。在梁启超的策动和他的学生蔡锷讨袁的影响下,各省纷纷竖旗倒袁,最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后暴死。这时的梁启超,已认清新时代的潮流:中国不可能再搞“家天下”,不可能再有皇帝。“大抵专制政体,最足以锢人民之良知良能。”康有为帮助张勋为宣统皇帝(溥仪)复辟,而梁启超宣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毅然加入讨伐张勋、康有为的大军。8 \) K/ R7 Q( ?; ^: x5 g
  又如:梁启超对于科学的态度,常被归入“玄学派”,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有过激烈的看法,把科学视为祸乱之源;但到1922年,他在中国科学社讲《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揭露“秦汉以后,反科学精神弥漫中国者二千年”!今日重温这个观点,不能不佩服梁启超对于中国社会观察之深刻。梁启超“祝祷科学社能做到被国民信任的一位医生,我祝祷中国文化添入这有力的新成分(科学精神),再放异彩!”他这时已变为科学主义者了。
, o4 s' W3 r8 [  作为新型知识分子,梁启超没有封建士大夫“从一而终”的烙印,他的思想观点与时俱进,这种改变,于国于民均为有利;不是坏事,而是大好事,应该赞扬。
# _& k! t& N* K7 L6 u/ {7 Z  (四)趣—— 趣味、兴趣、志趣. U& t% H* J: w/ q* ^
  1922年梁启超在天津讲演,一开头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W0 w1 ?, `2 C7 \1 O
  他又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 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嫌每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扩充到四十八小时,不够我享用。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
' L( A0 _& z  i) X6 N$ ?$ `  梁启超后来认识到:“在中国政界活动,实难得兴致继续。盖客观的事实与主观的理想全不相应,凡所透劝皆如击空也。”于是对于政界不再感兴趣,而他的志趣专向学界。. X3 x( h; v6 z
  梁启超对学问最有趣味。他自述:“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的消耗而有余。”
$ y: l% J/ j& q7 V* B9 U  (五)广—— 务广而荒、疏而不精
8 F" M+ p, [* R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完稿于1920年)一书中,对于自己,也客观地坦诚自责,加以评说:“启超务广而荒,每一学稍涉其樊,便加论列;故其所述著,多模糊影响笼统之谈,甚者纯然错误;及其自发现而自谋矫正,则已前后矛盾矣。平心论之,以二十年前思想界之闭塞委靡,非用此种卤莽疏阔手段,不能烈山泽以辟新局;就此点论,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虽然,国人所责望于启超者不止此,以其人本身之魄力,及其三十年历史上所积之资格,实应为我新思想界力图缔造一开国规模;若此人而长此以自终,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能不谓为一大损失也。”. U3 D: b; }6 v) W2 ]
  梁启超的特长,就是以惊人的记忆力、敏锐的理解力,能够详尽占有资料并且从中迅速地整理出一个头绪来,井井有条、条条有理。但他的缺陷随之而生,就是不够深刻、难以发掘深层的本质;跟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诸大师相比,梁启超“深入”不足,而“浅出”有余。5 S7 h  X0 w! {" e) }. F
    梁启超习惯了写报纸文章,“笔底常带感情”,一味追求打动人,“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梁启超一支笔惊醒了”,但是却没有集中精力写出真正大师级别的著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