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9-6-1 11:26 编辑
$ r4 K! K6 \8 K! K$ S6 G5 N
) M" i2 Y% G( w3 A* @8 i, l二战德军卡尔臼炮
! r9 m1 p6 L% o* _; v& I来源:军史回眸
; T! T$ o1 b' [) S( p2 I1 T2 Q+ {/ X4 c, ]4 L6 \
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卡尔臼炮是战争历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德国人制造出这样的巨型臼炮的创意竟是为了打破法国马其诺坚固防线对德军的围困和束缚。 M# O8 [! {' T: @: G
9 `5 w/ F. \5 J- P4 h 中文名:卡尔巨型臼炮
5 X8 D! R1 s' E t- f4 T- G 所属国:纳粹德国( h7 _+ K- I* ]/ d6 U
口径:600mm/ V" v5 L {% r9 @* u/ s; v g
, P/ I1 Z- A4 g
/ Y3 U! O$ U4 n j+ W, @" R 历史介绍
j/ ]. b5 t) o# V 德国为了对付法国建造的马奇诺防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从1935年起就投入到了新型臼炮的研制中,次年3月又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建议书。预想方案中最夸张的部分就是这种8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居然重达4吨。这么重的炮弹当然被军方否定,后者要求重型臼炮最大射程达3千米,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要小于6小时,而且要装在自行履带的底盘上。' v$ r" [7 O: _* ]
尽管这些要求意味着莱茵金属公司要彻底改动前方案,但对复杂机械有天然兴趣的德国设计师却因此而热情高涨。1937年8月“4号方案”出台,火炮口径降到600毫米,炮弹重2吨,装药350千克,初速243米/秒,最大射程4千米,高低射界-10°~75°,标准射角55°~75°,采用履带式自行底盘。) K. w4 j! ?% e! k* r, k7 g$ p5 R
底盘是个有争议的部分。设计师曾坚持把火炮拆卸成几部分运输会更方便,但组装时间却不止6小时,所以最终该炮采用了履带式自行底盘。
: {; g8 |* B* `9 G: | 很快,军方就以“040号设备”的制式号批准生产。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负责参与生产指导的炮兵将军卡尔·贝克。他对这种重炮寄予厚望。他认为一旦集中使用数门重炮肯定是无坚不摧。不过他担心生产进度赶不及战争爆发,于是建议打破先预产再量产的常规,先生产6门火炮。在他一再坚持下,这个完全打破标准程序的建议得以通过。6门火炮按时完工。这也是将这种重炮命名为“卡尔”的原因。
" z+ T8 I, W1 j8 c! S5 q( ` 6门“卡尔”重炮从1940年晚秋至1941年8月全部完工。除了“卡尔”的统称外,每门炮都还具有极具北欧神话色彩的个性化名字。
5 F3 P" K7 e: f- y0 g& W 一九四零年五月,样车开始进行各类试验,不久莱茵金属公司又展示了“卡尔”必不可少的四号坦克底盘弹药搬运车。这种搬运车安装了机械吊臂和特殊的炮弹运输夹,可以在战场上直接为臼炮补充弹药。- ^6 h+ @- ~2 d. Y6 E# o; l. C- X
“卡尔”起初装备的是8.44倍口径600毫米臼炮,但是设计时留出了余地因此也可换装11.5倍口径540毫米臼炮以增大射程。
9 r2 f. ^* p9 e. w 一开始“卡尔”使用的是弹长2.511米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重2.17吨,内装280千克高爆炸药。这种炮弹有1号和4号两种发射药可选择,1号发射药可打2840米远,4号发射药能打4320米。9 j% K. y! q2 _4 k) R, Q% U6 C/ O
新式的轻型混凝土穿甲弹于1942年服役,弹长1.991米,弹重1.7吨,内装200千克高爆炸药。虽然装弹药量减少了,但新型的5号和9号发射药使其射程可达6640米、弹头在飞行末段垂直下落,最大可击穿2.5m厚的混凝土层,然后在延迟引信作用下爆炸。: _' ~2 ]* _9 f, m6 J" X
每门“卡尔”臼炮配19人的炮班,其中指挥官1人,炮手18人,另外底盘还需要正副驾驶员各1人。在战争末期,每两门“卡尔”炮编成一个连,但是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战况下基本没有作用。
# ~. ]5 c) g" _ 炮战中最忙碌的还是炮手。尤其是每次发射后都要将炮管恢复水平位置才能再次装填。不知是设计时的一个疏漏,还是有意之为,火炮俯仰居然要炮手像操作普通的野战火炮那样靠手转动摇柄来实现。
2 ?( E) o. D, k& `2 L 在激烈的野战条件下转动105毫米或155毫米的榴弹炮的摇柄都已经十分辛苦了,何况是超级大炮。在这种强负荷的作业强度下,炮手即便竭尽全力,炮身每次俯仰动作也要耗时4~6分钟。臼炮的操典规范上写明的标准火炮射速为6发/小时,即使每十分钟发射1发炮弹,这也应该考虑了手动摇柄这一因素。7 V' e8 @: C& o1 m2 d
相比而言装填还算轻松。“卡尔”是后装填,送弹等环节都有液压机械助力,,通常先用4号弹药输送车将2吨多重的弹头吊到炮尾再用专门的推杆推弹入膛,最后塞入发射药。
+ s0 j1 g5 _6 y; s0 S “卡尔”它自身只能携带两发炮弹:炮膛一发、后部吊车一发、弹药搬运车最多可载4发炮弹。
6 ~4 o1 J. N8 M/ B# ?& v( n. ?
' ?5 `' H8 ~3 K% R7 Z
3 |/ B0 Q3 x4 W! `% ~
& X( |4 m7 _) Z+ O- K6 W. c/ ~- K8 K/ d4 T
战役
: o8 [, B8 E$ c% Y( A0 j/ { 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
: ?7 I$ ~! E8 L4 p9 W 这是一次长达250天的战役。当德军对要塞久攻不下时,1942年3月,第833重炮营又奉命支援塞城攻坚,4月18日,几辆“卡尔”到达指定射击位置的151高地附近。德军第22工兵连用了22天为它构筑射击阵地。其间,德军运去了72发重弹和50发“轻弹”。6月2日起,这种“超级巨炮”开始轰击。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这122发弹全部打完。后来又运去79发弹,射占75发。在“卡尔”巨炮和“多拉”大炮的轰击下,—些构筑极为坚固的苏军炮台和地下弹药库被摧毁。完成任务后,第833重炮营安全撤离。
) V9 {0 N& R& ~, S2 H; m" u7 h
. b- q( x. o! J9 C; D, r3 t
; w9 u) n* i& h ^8 L& }
镇压华沙起义8 X* D& ^2 G9 Q- e2 p
1944年8月1日,波兰人民起义军对德国占领军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武装起义。只几天时间,起义军便占领了许多重要市区,德国人有些吃不消,随即调集重兵镇压华沙起义军,先后调去装备卡尔巨炮的第628、428重炮兵连。德国占领军在给总部的报告中称,攻击非常成功。* r% j& j Q& n B ~
卡尔巨炮参加的最后的战斗是,1945年4月11日第428重炮兵连在柏林以南50千米处迎击苏军的进攻。
) N8 g# O+ W0 q3 f. g: K; H 从一九四零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一年八月,莱因金属公司一共建造了六门卡尔臼炮,并分别起名为:一号“亚当”、二号“夏娃”、三号“多尔”、四号“奥丁”、五号“洛奇”、六号“迪沃”。& w' |4 }3 N: t
9 [6 c, c( r- B+ K0 d
* o7 D: n5 }. F; @; ? 参数
% o' I0 t/ H- J+ O2 @1 U 全长:11.15m& _ V) ^/ T5 m2 @2 U
宽:3.16m
. W" p1 }3 C; Q+ x 高:4.78m
7 l# @6 ?) b, { 重量:124吨
~ v5 b- x1 F/ N0 Q4 @ 发动机:Dimler-Benz MB507 Desel (580PS)' _% z2 ? V) j8 ^9 s$ N
最高速度:10Km/h
* Z v# j+ `+ Q) N 最大射程:4km/ O6 |, P8 Q4 G4 a. R9 n
口径:600mm
, J" [0 d* X7 @4 y- z 炮管长:5m
: V! P; `5 c' l+ G 炮重:28.4吨: d( q3 z/ h# W
射击纵向角度:-0 to +70度
& J* m' j$ D0 |( M8 d1 l. m 射击横向角度:左4度,右4度
8 R' d/ F7 M2 i0 c3 j6 I9 z- [% v; a/ _& ?2 |: W! |4 G, Z3 d% s
重磅炮弹
% r1 O+ n7 J& k+ q" U' j 炮弹重量:2.2t) |, C% L; J) y2 I3 x; @- Q6 I6 M
炮弹初速:220m/sec
/ E! N6 i1 G# Y; g3 ^8 s& j 射程:3,260 - 4,320m1 O2 K: p6 o% [) K! v: ~$ O
) m1 [) U9 S/ ~2 a5 X; V+ y5 d 轻炮弹
- Y2 K. t5 E& @ 炮弹重量:1,575Kg1 x/ o( V) N- L
射程:6,650m
4 ]9 K# ?- i1 x" ]7 D. m9 O) e0 b, I1 B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