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9|回复: 35

[综合讨论] 孟子性善与荀子的性恶伪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0 04: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性善与荀子的性恶伪善,论来说去,都是老生常谈。正反双方孰是孰非,没有言出诚服人的道理。是非无定准,成为困扰学术界的历史文化“悬案”。儒家人性论不明晰,逻辑相伴的心性学也不明晰。人性论不清晰,何以明晰人文化成天下的义理文化?心性学,孔儒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传统儒学哲学理一观的理论核心。心性学不明晰,能领会传统儒学的义理逻辑?理论理性的原真理路?传统优秀文化是什么?如何继承和开新?困扰着学术界的儒家人性论业成“悬案”,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振兴,纸上谈兵而已。
近日看了张晚林文章:《为什么性善论是唯一的人性论》,对这类纯理论不切实际的文章,还是老生常谈,积弊极深,厌恶!文化的承前启后,有理论理性演变的历史逻辑次序,存在决定思维。为什么不可以切入历史实际,从存在境域去研究孟子性善逻辑的所以然之理?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孔子的人性论及心性学,去较正孟子性善的逻辑原真?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孟子存在境域演变的战国后期,去研究荀子性恶伪善的事实逻辑?研究孟子性善到荀子性恶伪善的理性次序?为什么不可以从经历秦王朝焚书坑儒后,进入文化复原时代去研究《易传》的继善成性?若说儒家人性论的基础理论,孔子论理的人性论和心性学,理论完成阶段是《易传》论理易道文明的继善成性。能撇开孔儒人性论的理性次序,发展系统去研究孟子性善与荀子的性恶伪善?从孔儒到船山,传统儒学有历史逻辑的理论理性循序,能忽略后儒对孟子性善与荀子的性恶伪善的修补、完善和开新,更清晰探究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伪善的义理原真?更清晰于孔子的基础理论,与《易传》继善成性的义理深蕴?纯理论的研究,漠视了承前启后的理论理性次序,无法从心性学史(实践心性史)的存在演变循序,得到真实和深刻的义理逻辑。存在决定思维,影响存在的思维,除了形上政導因素外,来自文化领域有二方面:一是文理作用是益质载道,有什么性质的道心与人心,驳杂错综的心性文化,就有什么不同性质的文理思维;二是思想文化的大环境,影响着文理思维。在孔儒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环境,影响着孟子性善和荀子的性恶伪善出现的文化根由。纯理论的研究,漠视心性和思想的文化环境对文理思维的影响力,无法得到文理真实和深刻的逻辑义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04: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孔学人性论及心性学的基础理论,“民可使,由之”,由之的天命之性;“不可使,知之”,“气以理生化乎质”的气质之性,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性命学。源头是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生民立心立命实践心性的性命学:“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践心性的基础理论,逻辑相伴是人性论。生民立命的“性相近也”,关乎民众生存利益的“性与天道”,出自天人诚道的人性自然;人道教化的“修道之谓教”,“率性之谓道”,客观条件是“天命之谓性”,生民立心的“习相远也”。关乎秉持道德原则的实践心性,能近取譬的仁礼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心忠恕,“己欲立而立心,己欲达而达人”的礼义忠恕。孔子面对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挽救人心不古的心性危微,传承开新史前社会的人文文化,从合群明分的群体心性开出仁礼忠恕理论;传承史前人文的质文论说,“质多文少则为野,文多质少则为史”,表述为三类型的质文论理: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孟子的性善,荀子的伪善。违反中庸质文的两极向:质胜文则野,即荀子提倡以礼义治理的性恶,治理效应是政導的王制理想,“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文理益质载道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应对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出现与心性质野抗衡的儒道佛超时空的纯善文史,文理的理道性质,不同于孔儒传统治理性恶心性危微的仁礼忠恕。孔子言人心不古,倡导人文文化;老子言人心复古,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孔老的儒道之辨。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孔孟时代,“天道远,人道迩”,以完善人道去弥补天道缺失的心性道德人,儒家的民本说。与道家返朴归真的心性质朴人,尚未有大的争鸣而对立。直到荀子物物道和物欲观的顺天而制天时代,方进入白热化的儒道争鸣。与孔孟仁学白热化的对立争鸣,是春秋礼崩乐坏时代的显学:杨朱私己,墨学兼相爱交相利。杨朱私己,对立于孔儒的民所共由理道;墨学兼相爱,对立孔子亲亲为仁伦理学的仁心忠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学交相利,对立孔子以义正利的礼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张扬孔学,必然要抨击杨墨,特别是墨学的兼爱相利,诱惑力极大,直到今天,依然有人推崇墨学唱赞歌。荀子解蔽,其中之一,也是解蔽墨学的闇乎大理。显学成于礼崩乐坏春秋时代的杨墨,便出现论说人心不古的孔子人文学理,出现论说人心复古的老子道法自然说。杨墨理论流失,却成为乱世质野的心性事实:私己实惠与利益抱团,墨学质野的理论性质该要盖棺定性了。孟子性善论根由,与抨击杨墨质野无关?杨墨成显学的心性质野大环境,是导致孟子性善论的根由之一。后儒对孔子基础理论的修补、完善与开新,孔子的生民立心立命,逻辑升华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孔子的仁礼忠恕,逻辑升华为船山的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孔子习以性成的性命学,实践心性的一物两体(对立统一),船山明确为“气以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神理導理气的明以致诚,神参天命導性命的明钦至实,圣神導领实践理性的理气、性命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等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0 0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19-7-20 09:48 编辑

万物本性私、贪、懒为天道。天道人无为、佛道修行元寂归元、天主人无为、卜也是无有乡(烏托邦是无有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08: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19-7-21 08:58 编辑

万物周而复始的因果。1,电磁力是是時空场的私域、2,引力是物质無限聚合的贪力、3,能稳定暂時的状況是懒态是懒。、4,温度是物变三志的産生新宇宙的因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1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孟子性善根由,传承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学体系:仁礼忠恕。治理人心不古的心性质野,抨击杨朱私己,墨学兼爱交利,附同和引领流俗质野的礼崩乐坏,必须要倡扬性善。孟子从人性正向的道德原则,倡导性善。性善心性的文质彬彬,有仁义礼智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仁礼忠恕的浩然之气,便有舍身取义的强恕行为,民为本重民生的儒家理想:“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孔子性与天道,论理为恒心恒产两阶层的安居乐业,是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活水源头。生民立心立命逻辑,反身以诚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心性外的尽心穷理以知天,心性内主观能动的尽性尽力以事天。“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人能弘道的性命学。《易传》清晰为人生三段式:“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在命的条件下,心性内穷理,心性内尽性的主客一体。船山再度的逻辑更新:“情交尽性以至于命”。同一命题的立心立命,传统儒学二千年历史逻辑成理论理性次序的三论理,便可以探究出会通古今的义理精粹:情交的穷理概念,情通天下的情之理,立命尽性的功贞情,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世上决没有无情之理,不是心性质野的淫情,便是心性文史的抑情。戴震赞先圣之情理:“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上求之,使之无疵之谓理”。“情有不可而必可,匡之以义以扶之”。 “义以扶之”,理情,情交穷情理。孟子言“可欲之谓善”,切实人性自然的可欲,非行仁义的“充实之谓美”,赋以道德原则仁义行的文理思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仁义行(诚信)于非仁义(诚道)的道德理性。性善论的实质性意蕴:正义利物利民生。正义,出自民所共由理道,有义利的矛盾辩证,存在利害的因果事实。“利义之际,其为别也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相因也微”的因果事实,实践实证:利物与利民生。利物,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易传》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利民生,民所共由理道的利益共同体,荀子精于道者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易传》三道三才的文化价值观:富有盛德的继善成性。以《易传》继善成性逻辑注解孟子性善,有清儒戴震的论理:“善,其必然也;性,其自然也;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天地人物之道于是乎尽“。“知礼义为明于其必然,而不知必然乃自然之极则,适以完其自然也”。船山论理象数天理,继善成性的义理逻辑:“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生数,“因已然而观自然”,天人诚道的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从静态而言,“性,其自然者也”;从动态而言,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数成象和数生象,天人继善的“期必然以符自然”。“期必然”而“适完其自然之极致”。“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不是“天地人物之道于是乎尽”。象数互生的事物循序渐进,,“归于必然”的天人继善,“适完其自然”的成之者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1 10: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张晚林先生借用《北溪字义•性》谈论继善成性。“本体不但纯粹至善,而且是创造实体,世间万物皆源于此,故由本体之善,才能有继之而生者之万物之善。不过,前者乃就本体而言,后者乃就发用而言,因万物之善源于本体之善,故是一本,非有两个善也。实则,若去掉本体之善,则万物之善就无法证成而不可理解。是以本体之善‘重’而万物之善‘轻’,盖二者乃源与流之关系故也。总之,万物之善必须切就本体之善方能证成”。“因万物之善源于本体之善”?为何不言万物之善的实践实证,证验着本体之善?世间存在至善本体?纯理论研究的仙境人间,世外桃源。“天之所齐,不待齐也”,仁心统同各正性命的“不待齐也”,有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何有纯粹至善本体的仁心统同?“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礼义明分性命分殊的“不可齐也”,“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潜在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何有纯粹至善本体的礼义明分?《大学》所言“止于至善”,乃《易传》所明晰,“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地道地曰示,见证为“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核心理论是亲民,明晰人文化成天下的人性论和心性学。天人继善,现实理道文明的至善明明德,无极而太极的太极。非宋明理学道德固化的新民说。形上導的明明德,所明的是明以致诚,天人诚信道的明德;所明的是明钦至实,天人诚道的实德,亲民概念的明钦至实。形上導明明德于形下器道的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决不是朱熹所理解成道器层次不分,事理当然之极的至善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天人继善的理道文明,事物定理的道德固化,泾渭分明。“因万物之善源于本体之善”的创造实体,“本体之善‘重’而万物之善‘轻’”?非释放心性顺乎物则的心性唯物之实,非“中者为体,庸者为用”的体用中庸。而是宋明理学中为心体(本体之善重)庸守常(守常以为明的万物之善轻)的体用中庸,超时空纯善的至善本体。实践实证非来自天人继善的“物物为能过化”,而是本体之善?有义利的事物矛盾,便有实践实证:利害的因果事实。所言的创造实体,证实着至善本体,其理论性质:事物定理和道德固化的唯心教条。张载的神化理论,“性性为能存神”的效应,实践实证是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物物为能过化”。天人继善的意蕴是什么?请看船山一段论理:“以人事天者,终乎大始,理一而已。理气一也,性命一也。其继也,合于一善而无与为偶,故君子奉一为本原。始以建中,万目从纲,有条不紊,分之秩之,两端审而功满天下。一念之诚,一心之健,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其继也,合于一善而无与为偶”,马哲三大规律之首的对立统一规律,船山哲学理一观的两体理一。文理明诚与政導明钦的形上導两体理一;形下器道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心性内外的人为与自然矛盾体,“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理势言天的两体理一;心性学能动部分,性情相需,天理人欲两体理一的功贞情;心性学应用部分的天道酬勤,各正性命的仁礼本体,“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体用相函的两体理一;“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天人继善的始终相成,大中涵化的两体理一;格物无涯,致知无涯,易道文明的生生不息,无极而太极的两体理一;“命日降而性日生”,成之者性的文化文明,“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见证为生生不息的性命学,体现为天人继善与成之者性的两体理一。离开天人继善,何来性善?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戴震明晰孟子的性善意涵,人性论逻辑的盖棺定论:《易传》的继善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1 1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张先生也借用张载论语:“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阐述其见解:“‘反’乃逆觉体证之意,非经验观察也。若能‘善反’,定能开显一个超越之实体于生命中,以为人之性,名曰‘天地之性’,而与‘气质之性’以区别”。“天地之性”,天地自然的物之天,配套是自然人性的物之性,天性意涵的物之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天性,发展物质经济与增长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物之性,自然知识的文化积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两体理一。实证的因果事实: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本体功能实证: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循物理的诚道,即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矛盾体。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人事易简的尊卑定位,刚柔健顺的心性定位,人之天的人之性。“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两体理一。出自君相造命,人事言天,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有人心统性与道心统性的矛盾体,性命学原理的客观实在。成就的性命分殊,理在气中的心性驳杂,蕴涵人文社会经验的集成,知识文化积淀的性命分殊。物之天与人之天,天地之性与天命之性,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文化概念,“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天人的诚道实德,释放心性顺乎物则的天人继善,“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唯物辩证,方有“形而后有气质之性”,酬勤于天人诚道实德的性命学, “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物质经济发展,文明同步于物欲需求增长,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体理一的文明演进,也带动和促动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体理一的文明演进,循物理事则实践实证的唯物辩证。可能张先生对唯物辩证运用到实践应用的认识问题,停留纯理论的论理层面,所以借用黄震论语:“所谓天地之性是推天命流行之初而言也,推性之所从来也”。借用阳明论语:“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套用宋明理学家的观点,完全曲解了张载的义理逻辑。“人之性一定要契合着天来讲,才能有绝对至善的可能性,才能证成人的尊严与绝对价值,决不可只就气禀之肉体生命而论之。因为气禀之肉体生命只不过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在孟子看来,以此为人性,就会‘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孟子语);此时,人性随物迁移,不但善保不住,人的尊严与价值亦随之而泯灭”。止步于仁义行道德固化,绝对至善的存天理,“才能证成人的尊严与绝对价值”。去人欲而清除气禀之肉体生命的物质形态存在,重蹈了宋明理学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论调。曲解孟子性善义理的完整概念,仁义行于非行仁义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逻辑义理类同孟子的“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使物必不屈于欲”,逻辑义理类同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可欲之谓善”。仁礼知识体系有两个原理:一是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船山论理存在音容天的人物之元,有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关切民众生存利益的极深研几,持续发展民生经济的物欲增长。“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物欲需求萎缩,意味着物质经济停滞的人心不稳。二是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船山论理存在音容天的鬼神之绍,“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心性危微,存在的客观事实,所以有知几神理的形上導,基础理论是探究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研究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大环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决不是宣扬道德纯善的专制主义。张先生接受宋明理学的唯心教条, “即道心,非识心也。识心,随物造形而蔽于物之小体;道心,主宰一身而灵现至善之大体。但孟子通过性善论,意在说明,人人具有宗教意识,且人人皆有践行宗教性至善的先天能力,故与加尔文所言会归于一”。孔儒仁礼知识体系的道德理性,仁义行于非仁义。不问非仁义天人诚道实德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只论究仁义行于天人诚信道的道德固化,超时空纯善文史的宋明理学,近类宗教性质的专制文化。张先生混淆了孔儒理性与宋明理学宗教的性质差别,误道孟子道德性善为宗教文化,与西方基督神教归属同类,混淆了中国理性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之间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性质差别,将传统儒家道德的理性文化,附庸于西方的宗教文化?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人类理性的道德文化,将不断深化和发展。相反,非理性的宗教文化,将会萎缩而退化,全球文化走向的理势必然。传统儒学的理性理性,走向世界,实现中西义理会通,体证着文化潮流。萎缩传统儒家道德的理性文化,附庸于西方神道的宗教文化,张先生倒行逆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04: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论理荀子性恶,复原论理性恶伪善论为宜。伪善是指礼义调理的物欲观,治理出自物欲需求所发生人为争斗现象的质野性恶,质胜文的心性质野, 不符合乱世质野的心性事实?出自战国后期,法家法术势盛行的奸诈人心时代,也是诸子学发生质变的时代。入世的老子道法自然,质变为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老子道家,与庄子道教并存的与世浮沉。孔孟儒学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学体系,面对奸诈心性流行,需要辨识仁心真假,需要以礼义规范的行为实证仁义效应,能一成不变地传承孔孟仁学,能固执孟子性善?成为被奸诈世风“淹死”的陋儒?孔孟仁学的穷途变通,荀子的反本成末,提倡以礼义规范言行的实践实证,质正仁心真假,质实仁义见证利害的因果事实。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非单向流的仁心动机,需要的礼义实证,即礼外仁内之间的双向流,奠立人为与自然,即心性内外的矛盾体。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便有知能之辨与知行之辨,此文不论。从孟子性善,到荀子性恶伪善,存在境域变化而发生孔儒理论理性的变化。论理伪善的理论逻辑,形上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防止“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而百姓贫”的“上溢而下漏”。王制治理的礼义效应:伪善。荀子提出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文理效应是益质载道的礼之隆:礼义明分的文理繁,仁义统同的情用省。文理治理心性的礼义效应:伪善。治理社会的基础理论,顺天而制天的人文自然观,精于物者物物道;精于道者,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于诚者天道,天人诚道的物物道;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仁义礼智信心性环境的仁礼忠恕,天人诚信道的物欲观。人文自然观的物物道与物欲观,礼义行为规范的实践实证:伪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04: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1)荀子伪善的形上導意蕴和人文自然观意涵,与孟子性善论大同小异吧! 孟子抨击杨墨的质野理论,荀子解蔽墨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蔽于质而不知文的心性质野。为什么将荀子性恶伪善论等同于杨墨质野,说不过去吧!张先生言:“在荀子的系统中,性恶论是必然的”。根由于自然人性的性恶是必然?丛林竞争的禽兽心性也是必然?反之,治理性恶禽兽的伪善反成纯善自然?张先生真的要从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的辩证唯物,认真思考继善成性的哲学义理,重新认识唯物辩证法。荀子说:“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孟子推崇舜,彰显性善论,“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荀子推崇有治水之效的禹,与重视礼义行为规范的实践实证理论相关。人文自然观的物物道与物欲观,形上文政導的礼法合治,都有较正礼义行为规范的实证理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如果熟悉孔子质文心性三类型,“仁义法正之质”,显然指中庸理则的质文心性,引领心性潮流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进入到仁礼本体论范畴,“仁义法正之质”,合乎道体的体用中庸。质文中庸和体用中庸,成就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和心性文化文明的继善成性。船山论理“仁义法正之质”的“天治者,神以依”,礼法合治神以依的形上導,“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是中庸质文的心性人。船山言:“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所言的心性质文,正是“仁义法正之质”的中庸质文。“仁义法正之具”,仁礼本体的功能彰显,人文自然观事物运行的物物道与物欲观,精于物物与精于道者的顺天而制天。船山逻辑提升为道体论与人道理欲观的哲学理一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 礼法合治神以依的形上導,“理有屈伸以顺乎天”,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继善成性的“仁义法正之具”。理势言天的刚柔文质,“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的中庸质文, “仁义法正之质”。中庸质文与继善成性之间两体理一,成然矛盾相资以相成的发展关系,不是证验着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生活富裕?不是证验着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的生活美好?船山道体论的义理逻辑:“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04: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2)张先生言:“这个‘质’与‘具’是什么呢? 尽管荀子说过‘性者,本始材朴也’,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只论形上的性而不论形下的气禀(肉体生命之气),固然不完备;然不论形上的性而只关注形下的气禀,则根本不明人之为人的大义,人生的方向就会出问题”。张先生受宋明理学影响太深了。荀子所说“性者,本始材朴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性者,本始材朴也”,与老子的质朴心性人不同性质。保持质朴心性人的道法自然,其中一个做法是绝学无忧。与宋明理学人事当然的道德固化概念不同,学的知识是存天理的良知,行的是去人欲的良能。“无事则其心寂然,有事则神知之用”,“不能协于芚愚之化”,僵化道德的质朴心性人。荀子劝学,人进入社会后,材朴心性会发生变化,天命之性的理道环境,造就变化气质的理在气中,出现性恶质野的人为争斗现象,人性自然的客观事实,如何实效于礼义调理作人为矫正的伪善,方是荀子要探究的问题。无论天地之性的物之性,还是天命之性的人之性,都是形下器道的性命学范畴。张先生将性命学分隔为形上形下,形上天地之性制限形下气质之性的理一分殊,性即理的天命之谓理,千百年不变的心即理,形而上学的唯心教条。船山发展了《易传》的道器层次理论,形上神理導形下理气的明以致诚;形上神参天命導性命的明钦至实;形上導的文理明诚与政導明钦的两体理一,導向成然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道器的层次理论。道器层次的混沌不分,归属性即理与心即理,形而上学的唯心教。,张先生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太深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4: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孔儒人性论,以及心性论,文理收获的结果阶段是《易传》的继善成性,研究事变体易神有方的易道文明。“易与天地准”的“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知幽明道的仰观俯察,探赜索隐,极深研几于通志成务的天地人参,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仁礼本体知识体系的三道三才,“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天人诚道,有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一是乾易知,坤简能,人事理则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二是乾刚健,坤柔顺,健顺五常心性理则的刚柔地道。“易简立本”的阴阳天道,仁礼本体事物运行的客体基础;“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地道,仁礼本体事物运行的主体能动。促动物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易传》的《大有•彖辞》:“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的“易与天地准”,乾易知的职能,乾刚健的职责;弥纶天地道的天地人参,坤简能的职能,坤柔顺的职责,适应乾道变化成主观能动的“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本体功能实证是事物运程的元与亨。因物变而出现的事变范畴,“元”,运用船山的象数理论明晰:“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生数;因事变而出现的体易范畴,“亨”。船山明晰循物理的两大事则,“健顺五常(刚柔地道),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阴阳天道)”的数成象,即体易的体用相函。形上導的“易与天地准”,形下器道的天地人参,大有的仁礼本体功能:事物运程的元与亨;便有仁礼本体价值取向的收获阶段,利与贞。天人继善成就大业富有的正义利物利民生,生活富裕为物质文明的利阶段;成之者性文化文明的中庸质文,成就日新盛德,生活美好为精神文明的贞阶段。富有盛德的利与贞,利是生活富裕的源根活水,“性,其自然也”,“适全自然极致”;贞是生活美好的源根活水,“善,其必然也”,“归于必然”的理势言天:“势有轻重应乎人”,应乎中庸质文的天人继善,“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天人继善,建设物质文明的利阶段;成之者性,“命日降而性日生”的文化文明, “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 发展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建设精神文明的贞阶段。孔儒人性论及心性学完成的收获成果:继善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4: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孔儒的脉理传承,明晰和深化孔儒的人性论及心性学,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理论理性次序。
(1)孔子基础理论,立心立命的人性自然与心性实然,性与天道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道德理性是仁礼忠恕。各正性命的仁礼本体脉理传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仁心统同各正性命的“不待齐也”,礼义明分性命分殊的“不可齐也”,仁与礼之间的矛盾实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心性事实。性与天道的事物运行,存在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荀子的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以心性学为理论核心的船山学,归为实明正向与浮明负向,性质不同的两类文理:唯物与唯心,辩证与教条。船山哲学理一观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 天人继善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人物之元有民生利益精微之几的心性唯物;“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礼义明分的公平正义,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质实鬼神的心性辩证,“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知几神理。人道理欲观的理道定所,天下仁(于天理达人欲)恕(于人欲见天理)的文化大环境,理道定所于孔子仁礼忠恕,人际通行的文化大环境。形上導的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形下器道仁礼忠恕的文化文明:继善成性。
(2)孟子性善,戴震明晰:“善,其必然也;性,其自然也;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此之谓自然之极致,天地人物之道于是乎尽“。人性自然的性善必然,却又是适全自然的两体理一,自然极限的性善论,不是证验继善成性为人性论归属?没有天人继善理势必然的经济停滞,缺失了“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适全自然极限。只有“不协于芚愚之化”的质朴心性,缺失了心性的文化文明,何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性善论。没有成之者性的中庸质文,不是流向心性文史的治世道德,乱世道佛,就是钟摆惯性流向乱世杨墨的心性质野。缺失人间正义,焉有利物利民生的孟子性善?明晰孟子性善意涵:继善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4: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3)荀子的性恶与伪善,源由于理道定所的生民立心立命,实践心性的理在气中,乃心性危微的客观事实:性恶与伪善的正负向。造成性恶质野的矛盾因果,因治世道德的心性文史,私蔽大患成然钟摆惯性的乱世质野。因治世道德的心性文史,私蔽大患同样成然心性文史的乱世道佛,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乱世道佛文史抗衡乱世杨墨质野而并存,正如孔老与杨墨并存的春秋时代同类。道佛与杨墨并存,乱世失礼义规范的心性时代,宋后性恶质野的理道大环境。船山“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应对性恶质野的心性环境,势有轻重的法主礼辅,严明法治律令,遏制性恶的质野心性下滑,循序渐进地回复到礼主法辅,中庸质文的健康心性社会,即荀子礼主法辅的伪善。伪善的理道大环境,形上政導王制理想,“节用裕民善臧其余”,逻辑提升为船山精义入神的经世治用,穷神致化的明钦至实;荀子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逻辑提升为船山的哲学理一观,学问道与思辨道的学思辩证,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古今义理会通,知几神理的明以致诚。荀子的人文自然观,道问学的物物道,逻辑提升为船山哲学理一观的道体论;荀子尊德性的物欲观,逻辑提升为船山的人道理欲观。船山道体论和人道理论观,逻辑提升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理清了荀子性恶伪善的人性论意涵:遏制性恶事实的自然人性下滑,礼义治理有实践实证。形上文政導的礼之隆,形下器道的物物道与物欲观。船山“神以依”治理性恶质野的心性下滑,法主礼辅的势有轻重。治理性恶质野,荀子礼义治理,与船山法主礼辅,治理实证:伪善,即孟子性善,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人性论义理逻辑的完整与完善:继善成性。没有天人继善,人性异化,纯粹的天道自然观,超时空纯善文史的儒道佛互补;缺失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人性退化为动物禽兽,乱世杨墨的流俗质野。避离心性的文史与质野两负向,荀子礼义治理的伪善,船山的理势言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的中庸质文,“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继善成性。“仁义法正之质”的中庸质文,“仁义法正之具”的继善成性。心性学基础理论部分的中庸质文,人性论文化文明的继善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3: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4)《易传》人性论完美的继善成性,孔儒脉理传承的丰硕成果。格物无涯,致知无涯,无有一极言无极,无有不极言太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焉有不知幽明知有无的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焉能视事物运程为生驻异化,佛门定论实相为空境,现实人生为幻化的人为证果?蔽于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不知理势必然的顺天应人。哲学理一观,决不会避离理势自然的人为因果,理有屈伸见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探究矛盾因果所以然之理,探究“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天应人的理势必然,适全自然之极致: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探究自然极致,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理势自然。焉能将儒家尊德性学问道视为天理本然?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纯粹的天道自然观,百姓日用安排的天地之性?焉能将儒家道问学学问道视为人事当然的道德固化?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超时空道德文史?先天定在的理在气先为无极,现实理道彰显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为太极,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的无极而无极?“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而无不到也”。 “欲其极处”,不知格物无涯,致知无涯。物变而事变,事变则体易,易道文明的神有方,“知事物者,心也;心者,性之灵,天之则”,不知循物理事则区分为天之则的格物,与性之灵的循物理致知为两节功夫。“知事物者,天也”,循物理的诚者天道;“事物,人也”,循物理事则的诚之者人之道,天人诚道的事物范畴。诚之者人之道与诚者天道合成天人诚道,与仁义礼智的信者人道合成天人诚信道,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蔽于天人诚信道而不知天人诚道, 纯粹天道自然观与超时空纯善文史的宋明理学。理论批判了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通行的儒道佛互补,以哲学理一观導引的人文自然观,神理導理气的明以致诚,神参天命導“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性命学,心性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心性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体用中庸的实函斯活。“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船山论理核心理论的心性学,心性学理论证论的事实逻辑得以彰显,“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促成物质经济发展文明的生活美好,尊德性学问道的船山人道理欲观;心性事实胜于雄辩的哲理明晰,势有轻重应乎的中庸质文心性人,“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辩证唯物。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新矛盾,道问学学问道的船山道体论。理论理性会通古今通义的义理深化,再度明晰《易传》的人性论成果,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继善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5)孔儒理论理性的发展系统,人性论成果完成阶段的继善成性,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人文化成天下的基础理论:生民立心立命的实践心性。“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儒脉理传承的张载学和船山学,修补和充实,深化和发展孔儒的人性论成果,“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无极而太极的继善成性。基础理论就是明以致诚与明钦至实的天地神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从汉武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汉儒儒术诚行的经世致用,汉唐专制生长期的汉儒初度异化;走到宋明专制衰落期,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专制衰亡期,发生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期间经历了两场大动乱期。魏晋南北朝大动乱期的玄学风气,显然,儒学道德与道家自然,面对人间动乱根由的所以然之理,无法自圆其说,无法“益质载道”而引发心性困惑。外来佛教的人为因果论适应着动乱时世,解惑人心困惑,施以心灵鸡汤,入世流行,儒道佛三教鼎足初成。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动乱期,独尊儒术分解为外则儒术,内则道佛。为恢复儒学道德的内修位置,儒学的复兴运动,奠定宋明理学主统位置的儒道佛互补。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两度陵替的结局,阳法阴儒专制极度的满清文化逆转。外则儒术,内则道佛,士大夫群不是入道,与世浮沉的道家修行,就是入佛,避离人为因果的人生幻化,禅静修行。孟子倡导的士大夫心性,“穷则独尊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异化为士大夫群的普遍心性,“穷则独善其身至真,达则兼济天下无望”,再也看不到明明德止于至善的德治清明,看不到 “君子喻于义”的官场规范。孔儒表述士大夫秉持社会责任感的职能与职责,褪色显然。颓风的官场环境,造就颓放的官员心性,官场贪腐风气滋长蔓延。孔子“君子喻于义”的官员规范,国家管理的机构人员,流向“小人喻于利”的层次错位。王朝的纲纪废驰,宋王朝士大夫的群体颓风,能不影响到普罗大众心性?宋明理学的道德固化,儒道佛的纯善文史,可以改善官场颓风环境?挽救士大夫的颓放心性?可以阻止对普罗民众的影响?根本不可能的私蔽大患! 阳明后的思想解放潮, 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负面: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实惠心性流行的自扫门前雪,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心性恶果?孔子“小人喻于义”的层次规范,王制德治的礼义隆,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性善必然,适全自然极致的正义正物利民生,一一褪色而失迹。孔子“小人喻于义”的层次规范,随着士大夫颓放的其身不正,其令不从,共同进入到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时代。经过满清文化逆转的极度专制,以理杀人和礼教食人的文化沿流,五四运动所批判,阻碍民主、自由与科学新文化流通的民族劣根性。探究宋王朝官场的心性颓风,到明朝阳明后普罗民众的自扫门前雪,满清文化逆转的民族劣根性,一盘散沙状的民族心性成形。孔子层次规范理论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此错失凌乱。难道不要探究其矛盾因果的所以然之理?若知其根由,还会推崇道德纯善的宋明理学?还会认可儒道佛为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
从宋明官场颓放心性蔓延的恶果成肿瘤,到现在依然是推崇宋明理学,推崇儒道佛文化的学风,可谓是“冰冻三丈,非百年之寒也”。在千里冰封,千年寒冻的文化大环境,缺失真正意义的人文化成天下,“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缺失心性学为理论核心的哲学文化土壤, 心性唯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心性辩证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传统优秀文化的义理原真,能彰显?西方的优秀文化,具有理论指导实践应用的马哲理论,唯物辩证法的义理原真能彰显?能有实现马哲中国化的可能?一切正确的理论理性,都被这个千里冰封,千年寒冻的文化大环境熏染而面目全非,还有彰显原真的逻辑义理?现实文化,根本问题不是施以道德纯善的人道教化,而是张载、船山的未竟之业,未果的文化学课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探究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大环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6)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通往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人性论及心性论的完成阶段,继善成性义理的古今会通:象数天理的易道文明,富有盛德的继善成性。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新故相资新其故”的“因已然而观自然,期必然以符自然”,易道文明的继善成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1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我的文章《善恶之论,婚外出轨对传统道德的冲击》,是这样认为的,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自私是人的天性,现在的人聪明了用那套忠孝仁义礼智信忽悠不住人了,没人信了“。“这完全是魔鬼邪恶的谎言,人的本性纯善无恶,而人呢那是善恶并存的,我们也一直都在解释人的善念和人的恶念,现在的人不是聪明了而是更加的愚钝了,现在的人一直在放大自私的各种恶念,结果呢矛盾越来越多乱象丛生,等到完全坏透了就把自己给玩死了,只有抑制自己的恶念放大自己的善念才是正道,那样人才会自身素质提高,夫妻才会和睦,人与人的关系才会融洽,社会才会安定,国家才会昌盛,至于说好人没好报那是暂时的,只是在近代随着社会道德的急剧滑坡,把好人的空间给压缩了,所以才会感到好人越来越难做,主席一直在提倡民族复兴,随着社会道德的提升好人会越来越吃香的,试问如果你两个朋友向你寻求帮助,一个是诚信善良的,一个是自私歹毒的,你会帮助那个朋友??用人唯贤不要用人唯亲,有担当有道义有人格的都被提拔重用了,那么满嘴谎言唯利是图的家伙不是被打入冷宫了吗。古人盗贼都知道”盗亦有道“都要守道义,如果不守道义连贼都没法做。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从善如流,那么民族复兴梦一定会美梦成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11: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恶之论是个大问题,牵扯的面很广也很深,想用儒家的体系追究善恶之根本那是盲人摸象,用法家的内容论述善恶那是误人子弟。不止是人是善恶同在的,就是五千年文化史也是善恶同在的,这样才符合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西方的正传是耶稣,印度的正传是释迦摩尼佛,而中国的正传是老子,这三位是三千年来唯一的正传,在耶稣正传的时候有个犹太教和他对正干,在释迦摩尼佛正传的时候有个婆罗门教捣乱,在老子正传的时候出了个百家争鸣来混淆是非,最后儒家比较深入人心,这也是善恶阴阳相生相克的最后折中结果,人就是在迷中善恶正邪魔佛同在,看人怎么选择。在迷中悟在迷中修在迷中提升自己。关于人的本性纯善无恶,而人却是善恶同在,在圣经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在伊甸乐园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来受到撒旦的迷惑吃了智慧果就添加了恶念,所以说这就是人的原罪,人是迷途的羔羊坠落的天使。佛家说人最初是在光音天以上随着漫长的岁月逐步有了执着心不好的东西,最后成了恶念业障,所以说人是善恶同在的,现实情况也确实是那样,人就是有众多善念也有众多的恶念。自从出了个恶魔达尔文后情况就更糟了,物择竞争,战天斗地狼性文化深入人心,但是还是阴阳相生相克的,进化论那套骗人的瞎话把人带入魔道,好多有信仰的人们能真真切切的感到神的存在,另外,在考古,医学,量子学,平行空间学,暗物质学,以及专门研究灵魂的研究中,已经充分论证进化论是骗人的假说,只是教科书还没改而已,我在十年前曾经专门整理了一部分叫做脚踢达尔文的内容,因为没太有时间,只能算是半成品吧,百度可以搜到,系统的在方方面面驳斥进化论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08: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彩虹战士: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所言是人之初,除有先天遗传之雏质,家庭文化氛围熏陶外,几乎是一张白纸。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后,习以性成的理在气中,驳杂错综。受健康心性社会(道心)影响成理性道德,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中庸质文心性人。若受不健康社会影响有两类型:一是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即人性异化的道德纯善,在文革的心性时代已领略了。健康的心性社会需要这种纯善文史?不要将中庸质文继善成性的文明心性人,与道德纯善的文史心性人混为一谈,二是质胜文的心性质野,现实社会的官场贪腐,流俗质野,已领略了吧!共和国的一代人,经历了道德纯善文史,与流俗性恶质野的不健康心性社会,就是未经历过中庸质文继善成性的健康心性社会,难怪先生只谈善恶,而不知孔子心性质文有三类型,善的心性有正负向:正向是中庸质文的继善成性,负向是超时空的纯善文史。治世道德纯善,乱世的道佛纯善,抗衡着乱世的性恶质野而共存。这是传统社会的事实逻辑,也是被现实社会证验的事实逻辑。
中庸质文继善成性的健康心性社会,我们只能从传统儒学理论理性中理知悟道,未有现实模式的社会实践。因为,现时益质载道的文理,并不是引领健康心性社会的传统儒学理论理性,而是道德纯善文史的宋明理学,认定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儒道佛纯善文史。正视习以性成理在气中的心性事实,是否该要探究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大环境?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人民的正义》的电视剧,所谈官场贪腐的利益抱团,性恶私己。所谈第一把手的同级监督问题,应对的问题,不仅是私,还有蔽,造命成私蔽的文化大环境。现时教育界的积弊,金融界大鳄谋私利而扰乱金融秩序,影剧界的阴阳合同,以及电信诈骗,保健品坑蒙拐骗。等等,当事者难道不知其恶行性质的私蔽大患?难道不应该甄别善性正负的中庸质文和纯善文史,探究善恶心性根由的文化大环境?先生看看现在,回看历史,思考未有,是否有此必要?
初读先生文章《善恶之论,婚外出轨对传统道德的冲击》,我有想法念头,建议先生深究婚外出轨的根由。现实社会已肆无忌惮为性自由,家庭的伦理道德沦丧,礼义廉耻近乎消迹,家庭文化传承失落而殃及子女后代,正所谓千万农民进城打工,促进了现代化建设;无数家庭破碎,失落了文化现代化。有了物质经济的一时繁荣,失去了心性健康的文化精神。一得一失,千秋功罪,如何评说?挽救婚外出轨对传统道德的冲击,未来中国必要兴旺两门学科,一是探究文化大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学;二是探究姻缘学问精微之几的家政学。先生忧患于婚外出轨对传统道德的冲击,建议先生未雨绸缪,研究家政学。后来看到先生所说:“中国正传是老子”,打消想法念头。老子的《道德经》,道是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漠然伦理道德的人道教化而绝学无忧。德是道无不为而人无为,有无相生而不知幽明道的物化之德。不论心性学和性命学,更不用说家庭伦理学。先生认可老子学为正传,何须忧愁婚外出轨?道法自然便是。须知,研究家庭伦理,船山所言天下仁恕的理道定所,基础理论是孔儒仁礼忠恕。其中有传统的伦理概念,如姻缘学的门当户对,父母之令,家庭伦常的夫唱妇随,男刚女柔等,都要跟上社会潮流,有个实质性和积极意义的重新理解。以门当户对为例,有相同文化性质的门户姻缘,情趣才质,知识底蕴,以及人格修养等心性本质的同气连枝,不失为好姻缘。古人言天造地设,姻缘辐辏。不过,文化人性,物欲需求的物理现象;文化心性,“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化学反应。富贵人家出纨绔子弟;书香门第出斯文败类,以名利为企想的门第姻缘,常见事。纨绔子弟与斯文败类,以名利为企想,会有天造地设的姻缘辐辏?不同门第的姻缘注定不合适?非也。二千数百年的荀子说:“虽王公士大夫的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门第非固化,社会阶层及级能位置流动和变动。古语云:以性定命。命是夫妻命缘,性是文化本质的同类属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着有志者积极向上的以性定命,事业与家庭兼得。如孟子所说:“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精心劬劳于家庭建设和文化传承。如船山所说:“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姻缘辐辏,非固化的门第姻缘,以性定命的门第姻缘。
“幸福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言简意赅。幸福家庭与不幸福家庭之间,存在男耕女织,各司其职的凑合式家庭。三种家庭平列,在社会中各占比例多少,取决于心性社会的仁心健康及礼义规范?社会心性大环境,决定家庭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传承。
从自然经济社会的家庭伦理,进化开新出商品经济社会的家庭伦理,有会通古今通义的家政学,当要普及教育于高等院校的女大学生群。以性定命的门第姻缘,未来的贤妻良母,夫妻之道的家政学,养育子女的家庭文化传承,循老子正传?还是传承开新传统儒学优秀文化的家庭伦理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09: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7-25 08:01
回彩虹战士: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所言是人之初,除有先天遗传之雏质,家庭文化氛围熏陶外,几乎是 ...

先生博古论今对儒家法家以及对社会研究很深,随喜。窃以为一切根本原因是道德问题,那是根本的根本,现在人都在表面现象解决问题所以永远是矛盾不断,只有解决最根本的道德问题才会水到渠成,再一个先生对老子的道文化不太了解甚至有点偏激,孔子曾经至少三次向老子请教,被老子博大的内涵所倾倒,但是最后孔子却不能了解老子的博大内涵,这个都是有记载的。因为不了解老子就认为老子讲的无用。其实当你深入了解老子后就会发现,老子讲的很高,不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要远远高于儒家,并且解决社会问题意识直指重点能够彻底解决一切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孔子和老子的高度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1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十三岁天下已经没有几个老师能够有资格指导他了,在那个时代夏商周的图书 很少,孔子几乎看不到鲁国国家都很少,孔子只是片面的对周礼崇拜其他了解太少(相对老子而言),那时候人家老子已经是周朝图书馆馆长阅尽天下所有图书,并且兼任教育文物礼仪最高长官,老子曾经去鲁国指导礼仪那时候孔老二还是个毛头小伙,看到老子指挥的宏大严谨促使青年的孔子推行周礼的决心,孔子的那套都是老子玩剩下不玩的东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1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白话文讲就是,老子十三岁已经天下无双,所以最后被推荐去了最高知识殿堂周朝图书馆接受老馆长的指导,并且老子的学问很快就超过了老馆长。孔子十三岁只能算是青年才俊,去种种树杀个鸡宰个鹅比较称职。年轻的孔子仰慕老子认为老子当年的礼仪教导太完美了,于是通过鲁国官方去借阅周朝的图书并且向老子请教礼仪方面的知识。孔子见了老子说“先生的知识无边啊,我对礼仪比较感兴趣可是在礼仪方面不及先生十分之一特意前来请教”老子说“你讲的东西忽悠一下无知的百姓还行,可是没有抓住重点啊,并且水平太低,这种百姓觉得很好你也觉得很好的东西没什么用啊,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是我讲的东西太高你和百姓又不懂,算来你跟我做三年的学徒,等我看你水平能接受我的理论在教你吧,”孔子说“俺还觉得俺水平挺高呢,俺就认为俺认知的挺好,先生的东西消化吸收不了啊,”老子一看说“你水平那样低,我们讲话不是对牛弹琴吗?给你图书馆的钥匙你想干嘛干嘛去吧。”孔子走后感叹道“有老子那样的李老大,我只能算孔老二了,至于兵家的家伙只能算孙子,法家的家伙宣扬不靠谱的恶最后就是五马分尸的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1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19-7-25 11:52 编辑

老子道德經说的是天道自然阴阳平衡之德。孔子说的是社会階层有高低贵贱的三纲,事不一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14: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9-7-25 11:49
老子道德經说的是天道自然阴阳平衡之德。孔子说的是社会階层有高低贵贱的三纲,事不一码。

都是一个理,高度不同,所以思想重点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2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自古以来的标准:道、德、仁、义、礼,以道治国最高,以德治国次之,以仁治国再次之。以礼治国最次,礼是做人的最底线。但是也能维系正常人类社会秩序,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到了依法治国的时候人们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人伦了。这句话内涵太深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说,简单补充一句吧,以法治国人人守法,以礼治国人人文明,以义治国人人为公,以仁治国人人充满爱心,以德治国人人都是圣贤,以道治国能整体提高人类维度那就是半神文化。儒家没有“道”和“德”的概念,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为人应该遵守为人之道,人道完成而可达天道矣。人道不修与禽兽何异?
孔子晚年最后一次拜见老子说”当初都怪我年少无知,向先生求教问礼学问,不明白先生说礼仪这种东西就像身上的跳蚤,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现在学生明白了礼仪的东西太肤浅表面,很容易被虚伪的家伙利用,看样子当时我还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啊,现在学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究揣摩终于明白了,礼仪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仁啊,仁者无敌这个仁太高尚了珍贵了,我的弟子没有真正做到仁的“。老子说”你终于明白我的话了,可是你几十年进步太慢了,当初让你跟随我学徒你不干,半年我就能让你明白你几十年才明白的道理,现在我也不想责怪你,毕竟你也名满天下了,大概这就是天命吧,人心险恶一切随缘吧,你不适合做我的弟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5 21: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什么理呢?近似现在人讲的哲学吧,那是研究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人是从哪里来该向哪里去的学问,所以说这个理是人生的基点百科的母亲,非常非常的重要。自从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在不断的研究,因为他很重要。近代随着人类的迷失觉得哲学不重要了没什么用,其实很重要的那是根本的根本,一旦方向错了哪就是人类的灾难。他一般分为两大层面,其中随着境界的不同又分出无数的层面,即人与社会的关系入世法济世,和人与宇宙的关系出世法普渡。出世法就不说了因为一般不被理解,当然出世法更重要更高深,用一句话概括出世法的重要吧”朝闻道夕可死“就是说不管这个人有几百亿当多大的官长命百岁都是没意义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如果早晨知道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么哪怕下午死去这一辈子也没白活。入世法的根本和出世法一样都是对道德心性的根本要求,只是入世法比较低所以比较被常人接受,五千年朝代的兴衰就是道德的兴衰,对统治者来说无外乎,兴求贤若渴,住用人唯贤,败用人唯亲。即得道者得天下,失道者失天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0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最反对纯理论研究,跨越二千数百年的历史时空,认知能符合孔老的理论原真?能符合该时代的心性事实?能贴切于诸子争鸣的思想大环境?须知,该时代诸子显学,是杨朱私己,墨学兼爱交相利,非孔老?为什么?应对杨墨有孔学与老学。提出人心不古的孔子,承续史前社会的人文文化,彰显仁礼忠恕的仁学体系;提出人心复古的老子,复归史前社会的混沌自然,道法自然的三无为,问个为什么?
一, 人的心性学有三重天,一是天地自然生产力现状的物之天,便有人掌握自然生产知识的物之性,即物之天性所体证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命学,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孔老时代,延续到孟子时代,物之天性处在无法掌控自然的落后形态,“天道远,人道迩”,无为自然是孔老的共同点,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能弘道的性与天道,与老子的道以弘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孟子以完善人道的性善,弥补天道缺失的强恕而行,舍身取义于民生为重心,“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与老子返璞归真的质朴心性人,显然的儒道殊途。因无为自然为共同点,并没有引起大的争辩,共同争辩的对象是杨墨。直到进入荀子顺天而制天的儒学人文自然观时代,儒学物物道与道家物化道;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与道家有无相生的物化德,儒道分歧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接续的《易传》,循物理事则天地人参的三道三才,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与道家浑然一体天地人同的物化道与物化德,儒道是非的甄别清晰化,即人文自然观与纯粹天道自然观的理论甄别。请问:道以弘人的老子道法自然,会研究物之天性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命学?直到宋明理学道德固化的纯粹天道自然观,才研究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理一分殊。历史逻辑的演变结果,哲学理一观導向的人文自然观的孔儒脉理传承,与儒道佛互补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之间的对立。即道家有无相生的人无为道无不为,宋明理学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佛门视事物运程为生驻异灭的实相空境。直到现代商品经济时代,传承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哲学理一观導向的人文自然观,还是纯粹的天道自然观?可怜的认定老子为正传的文化人,“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闇乎大理,不仅乱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乱了马哲的唯物论。为了区分为这种“蔽于天而不知人”, 纯粹天道自然观的所谓唯物论,按照传统文化特点,哲学理论核心是心性学,所以称谓心性唯物。“蔽于天而不知人”阴阳平衡理论的所谓自然辩证法,正如五行相生相克的物理现象,若未进入人的认知范围,民生利用往来实践的事物范畴,五行相生相克的物理现象依然属于天地混沌,焉有循物理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同类而言,未进入仁礼本体论的事物范畴,所谓老子的阴阳平衡理论,纯粹天道自然观的天地混沌。《易传》的仰观俯察,从天地气化进入到人事心性本体的天人诚道范畴。仁礼本体客体基础,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仁礼本体的主体能动,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物变而事变的“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乾坤气化易道文明的心性辩证唯物,统归为仁礼本体的一物两体,阴阳物也,乾坤气化,刚柔气质的三位一体,人文自然观的阴阳平衡理论。船山明晰:“道建阴阳以居,阴阳与道为体”,導向仁礼本体的一物两体,成然哲学理一观的两体理一,马哲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可怜认定老子为正传的文化人,不仅乱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乱了马哲的辩证法。为了区分这种“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所谓辩证法,按照传统文化特点,哲学理论核心是心性学,所以称谓心性辩证。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是哲学理一观導向仁礼本体的两体理一,还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天地混沌的阴阳平衡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0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心性学的一重天,出现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命学,人物之元的物理自然;心性学的二重天,“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仁义礼智的信者人道,推动诚者天道元亨利贞的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的道心天性,存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命学,心性危微有化学反应的“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知几神理而质实鬼神心性,明以致诚,神理導理气的两体理一;明钦至实,神参天命導性命的两体理一;神理与神参的形上導两体理一,導向成然酬勤天道的实践理性,性命、理气的两体理一,“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唯物辩证。老子正传有研究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命学?有研究实践心性的一物两体?即马哲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有研究实践理性的两体理一?即马哲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没有吧!到了宋明理学才研究性即理,心即理的天命之谓理。老子为正传?不是乱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乱了马哲的唯物辩证?历史逻辑演变成果,传统儒学学问道的尊德性与道问学,導向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的继善成性,与儒道佛超时空纯善文史之间的泾渭分明。谁是属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
三、心性学的三重天,人心个性应对共由理道的道心天。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仁心统同的“不待齐也”,便有礼义明分的“不可齐也”,各正性命的性命分殊,便有人事分工易简理得的天命之性其原;“命日降而性日生”的性命分殊,便有心性能动素质的知能差别,显然人心个性的“气质之性其都”。天命之性其原成然气质之性其都的性命学,天命之谓性,实践心性的理在气中,“气以生化乎质”的天命制限,人事易简心性物理现象的理道定所定位;心性能动的健顺五常,心性化学反应的理道定所定性,儒学人能弘道的性命学。“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的君子性命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传》人能弘道的性命学。“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船山倡扬个性活力的理性自由,“情交尽性以至于命”,以个性活力的气质之性其都,适全天命之性其原,人能弘道文明向上的性命学。若是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性即理与心即理,以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的存天理去人欲,“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的活力滞弱,适应政治专制环境的的儒道佛互补。存理去欲的道德人生,避离人为因果而禅静修行的幻化人生,与世浮沉难得糊涂的无为人生。请问:适全商品经济时代理性自由的个性活力,谁是属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开新?
四,心性文化人,研究心性学的三重天,便有传统儒学心性学的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基础部分,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二是心性能动部分的心统性情学,以性贞情,性为情节,理欲辩证的功贞情;三是心性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体以致用,用以备体”的实函斯活,“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学;四是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始以建中,终乎大始”,“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知幽明道无极而太极的继善成性。老子《道德经》,既没有研究心性学的三重天,也没用研究心性学的四大部分,是研究人的学问吗?能说老子为传统文化正传?
五,止步孔孟,失去孔儒发展系统完成阶段的荀子学与《易传》,能明晰孔孟的理论原真,孔儒经典的不完整和不完善,能有通经正经的文理效果?止步于孔儒的理论理性阶段,失去孔儒脉理传承的张载学和船山学,能明晰孔儒人文自然观的理论理性,能明晰孔儒脉理传承为传统儒学最高水平的理论理性,能寻找到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止步于老子为正传的文化人,思维理路依然停留在二千数百年前的混沌自然学,断隔于历史逻辑演变的理性次序,能得到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6 14: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万物的本能和顺其自然的産物(高科技成果,)都是对自然物物(质能)的发現。不管什么信仰,都受自然质能变化的約束、是非請指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04: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荀子的物欲观,“物必不屈于欲”,必然配套“使欲必不穷于物”。
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必然配套“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
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必然文明同道于天人诚信道。
形上学问道神明天人诚道,“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形上学问道神理天人诚信道,“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道问道的学问道,必然配套尊德性的学问道,完善的道器层次理论。
二、儒学有顺天而制天的自然观,即天人诚道文明同步于天人诚信道的人文自然观。非“蔽于天而不知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自然观。
从人性论和心性学而言,性善必然,适全人性的自然极致。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
从仁礼本体论而言,“因已然而观自然”的象生数,“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成象和数生象,“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事物循序渐进的自然而必然,必然适全自然,事变体易神有方的象数天理。
从理势言天的形上導而言,理有屈伸成顺逆,势因轻重证可否,理势自然。“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天应人的理势必然。应乎人,应乎“仁义法正之质”的中庸质文心性人;顺乎天,顺乎“仁义法正之具”,继善成性的天性人。不能自亏天性,自逸才命,自薄情性的天性人。“仁义法正之具”的继善成性天性人,同时具备“仁义法正之质”的中庸质文心性人。
三、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理论理性,基础理论依然是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顺乎物则的终奏物;推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动力源,释放心性活力的始奏人;客观条件是中奏天理道定所的文化大环境。如何释放心性活力推动科技发展,如何应对和解决人天物之间道体的平衡发展,即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的事物循序渐进,“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道体论的“均一之化备矣”。与道体论的理论有相违处,认识有偏差;若背道而驰,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若止步于船山道体论,未能深化认识发展科学技术的事物本质;只有传承开新船山道体论,从自然经济时代的道体论,开新出商品经济时代的道体论,实践出真知的正确理路。
比如: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从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必然要发生质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尊德性学问学導向的天人诚信道,会通古今通义的哲学义理继续深化。“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也进入到须有安排的国家干预经济时代。道问学学问道導向的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必然出现实用性社会学科的兴旺发展。如经济学、社会学、福利社会学、礼(乐)学、法学,以及心性文化学、家政学等,可以这样说,没有实用性社会科学的兴旺发展,没有真正意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须有安排,没有真正意义的道问学学问道導向的天人诚道,等同没有真正意义的尊德性学问道。没有哲学与实用性社会科学的共通发展,等同没有完全性质的商品经济社会。传统社会的天人诚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信道,进入现代的文明同道,带有商品经济性质。尊循商品经济规律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文明同道,继善成性的性善必然,必要建设适全自然极致的福利社会。
比较别人走过的路,从引发经济危机内外罪恶路的资本主义自由时代,进入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治理经济危机的国家干预经济时代,不是文化哲学与实用性社会科学共通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不是与福利国家建设同步而行。归根结底的实践证验:尊循商品经济规律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
四、“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地曰示:鬼域流行神道隐,神道光明鬼消失。现代社会是鬼域流行神道隐?还是神道光明鬼消失?神:阴阳不测之谓神,明以致诚,知几神理的预测学;精义入神,明钦至实,神参天命的顶层设计;穷神致化,“性性为能存神”效应的“物物为能过化”,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神意三蕴所昭明的神道光明地曰示:鬼消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