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6|回复: 2

说焚书坑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6 1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焚书坑儒
最近分析了一下仓颉造字,查阅的资料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也顺便基本搞明白了秦焚书坑儒是怎么回事,觉得过去大家冤枉了千古大帝秦始皇,有必要说一下,逐记之。
首先交代一下焚书坑儒事件的背景。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强化集权施行了一系列法政,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量器和衡器为相同标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统一道路和车辆标准也就是车同辙,也产生了类似现在高速公路的秦直道,当然也包括国家防御设施长城和国家管理体系上的郡县制等等。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形成后,这些工作是一种开创性的必然。那么,统一文字也就理所当然了。
再说统一文字的背景。在秦以前,华夏文字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先是文字产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必然。那么先古人们对文字的创造智慧倾向到了符画这个方向,主要原因大概是以都能看得明白为前提,出现了象形符画,这时候还不能称其为文字,再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使用和普及,逐步约定俗成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出现,这时候的文字主要通过陶文、甲骨文和崖刻的形式留存了下来,并被先祖认同。但以照葫芦画瓢的象形文字毕竟很少,也有极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发展,单纯靠少量且有局限性的象形文字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远古进程节点到了黄帝时代,黄帝完成了华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之后,就根据需求任命仓颉造字。所谓仓颉造字首先是统一已有的文字,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字,这个过程就出现了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三种字都属于会意的范畴。因为需要方便让人们去明白这些字的本质含义。随后也出现了用字上的突破,假借字和转注字也应运而生,完成了华夏文字“六书”的框架。随着工业的发展,籀文也水到渠成的产生了。秦时相对于李斯改良的小篆而把秦以前的字包括籀文统称为大篆,至于当时的传阅方式是什么,现在不知其全貌,就目前发现来说就是以简文和钟鼎文为主了。可想而知,在当时状态下,字形,字音,字义是怎么个不堪局面,为秦统一文字留下了伏笔。
再说秦统一文字。秦完成统一大业之后,统一文字就成了时代命题,这和仓颉造字如出一辙。秦朝宰相李斯幸不辱命,首先完成了对大篆的发展,创造了小篆。相对于大篆来讲,小篆更加简洁明快,不仅为汉字的发展贡献巨大,也为统一文字提供了条件。
现在说焚书坑儒。秦用国家机器来统一文字就和过去发展和统一文字不能让同日而语了,有的是标准(小篆),靠的是法令,用的是手段。任何一个政体为实现目标的手段都是无所不用其极,于是把不是小篆的书给烧掉,把不用小篆的人给埋了!焚书坑儒事件发生了,就类似于破四旧中的是砸文物。
那么,是不是就产生了像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那样后果?个人认为不可能。可以用焚书坑儒的执行力和破四旧中砸文物的执行力来对比分析就明白了。焚书坑儒只是为完成统一文字所采取手段的一种极端化个案罢了,不会是普遍现象。但是为什么历史的记载成了焚书坑儒这么天要塌下来的样子呢?可能有一下原因:一,秦统一全国在历史上叫秦灭六国,一个灭字就能说明一切,视以正统自居的中原六国在恨西戎人入侵的秦国,加上秦国大将白起的残忍血腥,加上秦朝举全国之力为统一的冒进而短命,这样记载也就了然了。孟姜女哭倒长城,陈胜吴广起义等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故事被渲染就是佐证。
时代出名人,时势造英雄。这个真理是不会藏拙的!历史记载有时候也靠不住。
就说这些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16: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传说,和书记,都有一定的真实性,都有立场的性质,两者相参才出真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6 16: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传说,和书记,都有一定的真实性,都有立场的性质,两者相参才出真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