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6|回复: 0

台湾《春秋》经传研究之师承与论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12: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e" v+ r0 ^. }; Z5 D. ?; }; @  
& o8 k& D" R# @1 J5 [    综观台湾五十年来《春秋》经传之研究,林庆彰主编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为不可取代之检索工具书。其次则查询国家图书馆《全国图书联合目录》、《全国博士硕士论文提要》网页,《汉学研究通讯》等,参考阮芝生、王熙元、刘正浩所撰《六十年来之公羊学》、《六十年来之谷梁学》、《六十年来之左传学》。①原文查阅,则必须走访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或国家图书馆“全国硕士博士论文陈列室”。
1 i  Y& N1 ~1 n: Z笔者以为,客观检验台湾五十年来《春秋》经传之研究成果,可经由四种途径:(一)升等论文;(二)学位论文;(三)期刊论文;(四)其他专著。依常理推断,副教授及教授之升等论文,其质量当远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之上,其典藏与参考之学术价值无与伦比。可惜,国家图书馆及各大学图书馆因故未能典藏。不得已,如今只能针对其余三大途径加以考察和沦述。
, \) I) H# d1 l; ]考察五十年来台湾学界《春秋》经传之研究成果,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台湾《春秋》经传研究之师承与论著;(2)学位论文选题与《春秋》经传研究之取向;(3)学报期刊论文与《春秋》经传研究。由于篇幅所限,今只选刊第一部分。
  i, {5 C% [1 z9 |1 ]( F  7 J5 o* P, M& i
台湾《春秋》经传研究之基地   r4 ~% ~; K9 M
  
( Q+ J9 d0 }9 R8 B就中国文学而言,台湾师范大学于1956年、1957年获准成立国文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这是台湾发扬中华文化、研究古典文学的千载盛事,从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亦相继成立中国文学硕、博士班,栽成汉学人才无数。至今,已由四所大学有博士班,发展成全台湾的大学有二十余所国(中)文研究所硕士博士班,椎轮大辂,值得大书特书。传统文化之研究,涉及专门。若以学术专业论,《春秋》经传之经师,大抵可分四大类型:(1)《春秋》学研究者;(2)经学史研究者;(3)史学研究者;(4)文学研究者。兹据《春秋》经传师资分布概况,依学术研究基地为序,综述相关学者之论著;指导论文之情形将一并类及,以见大凡。
: x0 s1 J9 K: j# S自1961年刘正浩先生以《太史公左氏春秋义述》论文荣获文学硕士学位,至2002年为止,台湾各大学以研究《春秋》经传而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共160人次。其中博士学位41人,硕士学位119人,台湾师范大学最多,共48人;其次为政治大学28人,台湾大学15人,文化大学11人;高雄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各10人,又居其次;其余大学多则四五人,少则一二人。人数之消长多寡,与学术师承及研究所成立时间之久暂,皆有关系,据此可见经学研究之大致分布。就学者指导硕士博士论文之数量及学者个人研究成果之发表而言,台湾五十年来《春秋》经传之学区分布,较杰出可观者,大概有五:(1)台湾师范大学;(2)政治大学;(3)台湾大学;(4)中央研究院;(5)成功大学。分述如下: : w- J$ P5 w8 ~0 D; h5 t
(一)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 `+ Q* K/ `8 [3 z& X3 g  @( q综观五十年来《春秋》经传及经学研究之成果,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由于名师辈出,栽成无数,堪称斯学之泰山北斗。其中以《春秋》学研究名家,著述宏富,指导论文篇数较多者,先后有程发轫、傅隶朴、王熙元、周何、刘正浩诸先生。他们有关《春秋》经传著述及指导论文情形,简述如下:
! p" o; O  n- \& o1 ]2 j0 f程发轫先生擅长《左传》及中国古历推算、地理沿革。著有《春秋要领》,通论《春秋》及《三传》,而述《左传》最为详备。论《春秋》以阐明经文之褒贬大义及春秋之时势为主。于《三传》,以较论成书先后及短长为主。有关《左传》之源流、经传之条例、叙事之详尽、善于礼、长于诗、好为预言、天灾人祸、经传比事等,皆有考征。又著《春秋人谱》,表列各国王公氏族、名臣烈女2785人之姓名系统,补正《春秋名号归一图》,分析春秋人名,颇便考征。又著《春秋左氏传地名图考》,对于春秋地名作考要与今释,制作地名检索、列国地图。所著《春秋历说》,则述星象、推步古历,探讨春秋历谱,作三历对照表。既为《春秋》学教授,曾指导下列论文:刘正浩《太史公左氏春秋义述》、陈新雄《春秋异文考》、林耀曾《春秋古经洪诂补正》、宋鼎宗《春秋左氏传宾礼嘉礼考》等四部硕士论文及周何《春秋吉礼考辨》一部博士论文(与高明、林尹联合指导)。其后刘正浩、宋鼎宗、周何三先生笃守《春秋》学而又有所发皇,程发轫先生之指导,功不可没。
) ~. ?" |7 p2 |4 H& E* f傅隶朴先生著有《春秋三传比义》,其书“截补三传之长短以确认经义,参伍经文之先后以厘正传误”,深入浅出,有功大义微言之理解,与清末廖平《春秋三传折衷》可以相互发明。傅先生于《春秋》学用功甚勤,可惜未见指导硕、博士生研究论文。王熙元先生撰有《谷梁范注发微》、《谷梁著述考征》、《六十年来之谷梁学》诸论著,为台湾学界最有功于《谷梁》学术者。《谷梁范注发微》对于《谷梁》范注之依据与训诂,多所考证;尤其范注对《谷梁》义例之阐明,传义之驳议,经传之疏失,皆归纳条例,多方探论,堪称《谷梁传》及范注之功臣。曾指导简松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及吴连堂《春秋谷梁经传补注研究》两部硕士论文。 3 n# T6 S, C1 \& C. Y# X" t
周何先生博士论文为《春秋吉礼考辨》,考察《春秋》经传有关吉礼文献,决今古文家之悬疑,匡郑玄义理之疏失。其后著述不辍,撰有《春秋谷梁传传授源流考一一间论张西堂谷梁真伪考》、《新译春秋谷梁传》,编辑《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总义论著目录》诸书,并撰有《春秋研究》、《左传的人物形象》、《公羊摘例》、《谷梁的仁义观》等单篇论文近20篇,考察春秋诸礼、朝聘、会盟,于《三礼》研究外,《春秋》三传之研究,允称大家。周先生学养丰厚渊深,得其教示成才者多,指导门生遍及台湾师大、政治大学、东吴大学、高雄师大。指导博士论文七部,沈秋雄《三国两晋南北朝春秋左传学佚书考》、李新霖《春秋公羊传要义》、陈韵《春秋鲁三桓氏族谱系研究》、张广庆《刘逢禄及其春秋公羊学研究》、杨济襄《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思想研究》(以上台湾师大);方炫琛《左传人物名号研究》、张添丁《司马迁春秋学》(以上政治大学)。硕士论文十部,如小林茂《春秋左氏议礼考述》、成玲《春秋公羊传称谓例释》、林绍阳《春秋谷梁传时月日例研究》、林伦安《春秋公羊传会盟析例》、张惠淑《公羊传称谓七等研究》(以上台湾师大);方炫琛《春秋左传刘歆伪作窜乱辨疑》、倪天蕙《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以上政治大学);陈正治《春秋战争屑辞比事》(东吴大学)、李启原《左传载语之礼义精神研究》、简福兴《春秋无义战论》(以上高雄师大),皆蒙周先生之指导而完成。
0 l- t, ?! Z' h' Z- d刘正浩先生开授《左传》课程,沾溉后学。著有《太史公左氏春秋义述》、《周秦诸子述左传考》、《两汉诸子述左传考》三书,推考《左传》故谊,旁及《史记》与诸子,以证明《左传》成书于先秦,颇能发明刘师培《左传》学之精义。又辑论文若干,成《左海钩沉》一书,疏证《左氏》前传,揭橥《春秋》特质,阐释董生《春秋》,导读《春秋左氏传》。指导博士论文两部:刘瑞筝《左传礼意研究》、奚敏芳《俞曲园左传学研究》(东吴大学);硕士论文八部:奚敏芳《左传赋诗引诗之研究》、张永伯《春秋书卒研究》、刘瑞筝《春秋军制研究》、黄翠芬《高本汉<左传注释>批注》、陈家琦《春秋战争研究》、叶文信《左传君子曰考述》、贾承恩《春秋师说考征》、林玉婷《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研究》。 * s% s' f& j( e4 M. ^) J4 ^- X- T( }0 T" P
沈秋雄博士论文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春秋左传学佚书考》,由高明、周何指导。目前为斯学后劲,曾指导四部硕士论文:崔炳圭《左传人物描写艺术》、张广庆《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研究》、林尚节《春秋丧礼研究》、陈传芳《春秋有关战伐书例研究》。 % E1 R! t3 ^' u9 w- a: K
除《春秋》学研究名家外,尚有指导教授为经学史、学术史研究者,亦能触类旁通,启迪后生。如林尹先生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大纲》,指导博士论文五部:周何《春秋吉礼考辨》、王熙元《谷梁范注发微》、黄永武《许慎之经学》、叶政欣《贾逵春秋左传遗说研究》(以上与高明先生联合指导)、张高评《左传之文学研究》(与黄永武先生联合指导);硕士论文一部:叶政欣《春秋左氏传杜注释例》。李曰刚先生著有《春秋导读》、《谷梁传之著于竹帛及传授源流考》、《春秋之大义微言》等,未指导学位论文。杜松柏先生著有《国学治学方法》、《宋朔闰考》诸书,曾指导斯学之博士论文两部:江乾益《前后五经齐鲁学之形成及其影响研究》、陈廖安《春秋历学研究》。 ) [# }! x% s( d- ]+ Z
(二)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4 k9 G: B8 T4 b9 d
政治大学研究《春秋》经传获得博士学位者9人,获得硕士学位者18人。高明、简宗梧、李威熊三先生实为导师,或传授经学孔学,或会心于《左传》之叙事艺术,或致力于经学史之研发,皆殊途同归,可以教示后学。   e3 |) S: f  ]. m) r2 l
高明先生,师承黄季刚、章太炎,1956年创办师大国文研究所,1966年为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主任。学术多方,尤以经学与孔学称著。手编学术论文,汇为《高明文辑》,治学旗向可由文化学术总论、经学与孔学论著窥见一斑。师大、政大、文大三校获颁国家文学博士者,经其授读教益者甚多。台湾师大周何、王熙元、黄永武、叶政欣、沈秋雄之博士论文,皆由高先生与林尹先生联合指导完成。政治大学程南洲《贾逵之春秋左传学及其对杜预注之影响》、陈庆煌《刘申叔先生之经学》两部博士论文,及程南洲《东汉时代之春秋左氏学》一部硕士论文,皆为高先生指导。 " ?9 Y* `1 f1 L( c
简宗梧先生本专精辞赋,开拓台湾辞赋研究园地,其功足多。又讲授《左传》课程,别识心裁,著有《熔裁文史的经典一一左传》一书,选择《左传》之阅读策略、艺术律则、文外重旨、人物形象、艺术成就诸领域,作纲领之提示与现身之说法。曾指导三部博士论文:李小平《左传晋国建霸君臣言行探讨》、蔡妙真《左绣研究》、许秀霞《左传职官考述》(台湾师大);八部硕士论文:官翰玫《左传妇女形象研究》、李小平《左传五霸形象之研究》、卢心懋《左传君子曰研究》、李景远《张参五经文字之研究》、蔡妙真《左传中有关神异记事之研究》、许秀霞《左传楚国人物类型分析一一以楚康、灵、平、昭时期为范围》、黄肇基《汉代春秋公羊学灾异理论研究》、忻婉菁《左传郑宋名臣形象研究》。
5 D9 \1 ^* X8 \7 w, y0 g1 O李威熊先生博士论文为《马融之经学》,由高明先生指导。于上庠讲授经学史,留心历代经学变迁之大要,著有《中国经学发展史论》上册,论述经学经书、战国经学、两汉经术、南北朝经学、隋唐义疏之学、两宋新经学。探精取要,纲举目张。曾指导有关《春秋》经传之博士论文四部:陈炽彬《左传中巫术之研究》、陈金木《刘焯刘炫之经学》、丁亚杰《清末民初公羊学研究一一皮锡瑞、廖平、康有为》、金荣奇《韩国春秋学研究》以及金荣奇《庄存与春秋公羊学研究》硕士论文一部。
3 I- d; ]  q) p- {, i0 D9 j台湾五十年来《春秋》经传研究,有从史学观点探讨者,多为历史系所师生。《孟子·离娄上》称《春秋》之性质有“其事、其文、其义”三者,史事居其一,是亦不可或缺。政治大学历史系顾立三先生于此,撰述最丰,著有《司马迁撰写史记采用左传的研究》、《左传国语之比较研究》二书,暨有关《左传》研究之论文若干篇。对于《左传》之史学、礼学、政治学及相关之编纂学,多所探讨。 * X4 l  ?9 I" _" E( ^: ^
(三)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
: e5 K1 c2 l# v3 ~. M9 _研究《春秋》经传而获得博、硕士学位者,台湾大学共16人次,其中博士3人,硕士14人,绝大部分为中国文学研究所毕业,历史及哲学研究所约占四分之一。指导教授或兼治《春秋》学,或精通经学史,如戴君仁、张以仁、程元敏诸先生;至于许倬云、张永□诸先生,则以史学哲学称尊。诸家诸著及指导研究生情形如下:
# X) A1 t( p' I+ J戴君仁先生讲授经学史,著有《春秋辨例》一书,讨论《春秋》之经学地位、《春秋》之义例、《公羊传》与《谷梁传》时月日例以及三传名氏称谓例,以为无关褒贬;《公》、《谷》言之最详,故攻之亦最甚。驳斥汉代经师好言义例,不知“史既有阙文,则例自无从起”。要之,《春秋》大义在道名分、明是非;善善恶恶、尊王攘夷、礼义之大宗数端而已。曾指导夏铁生《左传国语引诗说诗之研究》硕士论文。
$ `$ ?( a% q6 Q; U% K张以仁先生专攻《国语》,旁通《左传》,著有《国语左传论集》、《春秋史论集》二书,《关于左传君子曰的一些问题》等论文。其中,较论《左传》《国语》之异同,以为《左》、《国》二书文法语汇歧异,断非一人所作,亦非一书之化分。张先生以为运用二种语文撰作两本题材类似而文法语汇绝异之巨著易,然以同一作者、同一语文,而编纂两本题材类似,但文法语汇悬殊之伟构,则十分困难。③张先生治学以博洽谨严闻名,台湾大学治《春秋》经传之学位论文,泰半得其指导点化,计博士论文两部:张宝三《五经正义研究》、张素卿《叙事与解释一一左传解经研究》;硕士论文五部:李隆献《晋文公复国定霸考》、刘文强《春秋时代封建制度的解体》、龚慧治《左传君子曰问题研究》、张素卿《左传称诗研究》、陈铭煌《春秋三传性质之研究及其义例方法之商榷》。
4 F8 N+ s+ s" [; i, N程元敏先生博士论文为《王柏之生平与学术》,由屈万里先生指导。程先生专攻《尚书》学,讲授经学史,著有《中国经学史讲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疏证》等书。推崇杜预《集解序》,以为通晓杜注《左传》《春秋》之管钥,而近三十年注释论著多未加发微阐幽,故出此疏证之作。序文据唐石经本,搜罗广富,读者称便。陈舜政先生学贯中西,译有《高本汉左传注释》一书,《译序》称高本汉释礼,不主一家,《左传注释》最大成就在训诂方面,尤其在古代语音估定及假借学说方面。陈先生译注,对于学界了解欧洲汉学,尤其是《左传》学,极有助益。哲学研究所张永傍先生,兼治《公羊》学,撰有《春秋大一统述义》,《从<春秋>微言大义略论“正始”与“尊王”之道》、《谈春秋公羊家之“天人之际”与“古今之辨”》等论文,曾指导《春秋》学之博士论文一部:李妍承《董仲舒春秋学之研究》。
6 M2 o) N% ]: l" c: Q5 C(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所
, f1 i# c' e2 I  ?9 t. E) D: O& @中央研究院学者论著,有关《春秋》经传者不少。如历史语言研究所脓盘、周法高、王叔岷、黄彰健诸先生及中国文哲研究所林庆彰先生,皆为斯学之功臣。 ! R$ U& j0 g: r; h" n6 q
陈盘先生著《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潠异》,本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而光大之,广采甲骨金文、古今载籍,详加考证商订,凡209国。又著有《左氏春秋义例辨》上下册,深信《左传》乃刘歆破散《国语》而成之说,于是以为《左传》之义例,十八九为歆党所牵附;至于若干义例有在歆前,亦有在敵后者,不能据此谓《左氏》传《春秋》之证。又遍考五十凡,举二十四例论证《左传》义例为后人所附益。其说盖承刘逢禄以下《公羊》学家之余绪而稍加恢拓,日本津田左右吉《左传的思想史的研究》,内地学者徐仁甫《左传疏证》与之呼应,多主刘歆增饰甚至编纂《左传》之说。考察此一学术公案,钱宾四先生撰《刘向歆父子年谱》备列史事,证明刘歆并无遍窜群籍之必要,亦无遍窜群籍之时间,几成定谳。且日本新城新藏以历算治《左传》,亦力驳饭岛忠夫等所谓“《左传》作于刘歆”之说,证刘歆之三统历,颇与《左传》之历法不合。三十年来,“刘歆伪作《左传》”或“窜作《左传》义例”之说,学界已多所驳斥与辨正。时移势迁,自今以往,固不必自陷于今古文纷争之意气中,大可平情看待问题。除外,陈先生尚发表有关《春秋》经、《公羊传》、《谷梁传》论文四十余篇。
; s$ u, I" N* h1 n1 M* J周法高先生著有《周秦名字解诂汇释补编》,初名《春秋名字解诂》,专就《春秋》经传所见名字相应处,作钩深索隐之训释。王叔岷著有《左传考校》一书,“考校底本,据清嘉庆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学开雕之重刊宋本左传注疏”,并参考阮元、王引之、俞樾、竹添光鸿及景刊唐石经之众说,或补充、或订正,而以创见为主。王先生发现:《说文》引经传异文,大多许慎改从《说文》;其后徐锴《系传》及其他经传注疏亦多改从成风。黄彰健先生研治经学史,著有《经学理论文存》,又著成《经今古文学问题新论》一书,陈盘先生评价此书,以为“于两汉经今古文学中之重要而且错综纠结、不易理解之诸问题,逐一提出,详予检讨。旁征博涉,本本元元,折衷至当”。其中如光武议立贾逵、《白虎通》、班固、许慎、马融、汉石经、郑玄诸章,论述古文经学,多涉及三传,尤其是《左传》。
: r# H& S, p$ \9 H林庆彰先生为中国文哲研究所经学研究室主持人,著有《丰坊与姚士粦》、《明代考据学研究》、《明代经学研究论集》、《清初的群经辨伪学》、《清代经学研究论集》等专著。其中有关《春秋》经传研究者如《杨慎之经学》、《万斯大的春秋学》、《姚际恒的春秋学》、《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的辨伪方法》、《刘文淇<左传旧疏考正>研究》等,多卓荦可观。另外,又撰写有关经学之论文百余篇。主编《经学研究论著目录》、《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录》、《曰据时期台湾儒学参考文献》、《中国经学史论文选集》、《啖助新春秋学派研究论集》、《经学研究论丛》等工具书及学术期刊。主办清代、明代、元代、宋代经学国际研讨会,主持清代乾嘉经学研究计划,筹印经学研究丛书,尽心致力提倡经学研究,其苦心孤诣,放眼当今学界,可谓绝无仅有。林先生为国家文学博士,长期以来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讲授“中国经学史”课程,指导学位论文不少,计博士论文一部:冯晓庭《宋人刘敞的经学述论》,硕士论文五部:冯晓庭《宋初经学发展述论》、汪嘉玲《胡安国春秋传研究》、张稳苹《啖、赵、陆三家之<春秋>学研究》、张博成《姚际恒<春秋通论>研究》、涂茂奇《赵访及其<春秋>学研究》。除外,尚有政治大学蔡长林《崔适的经学思想》及中央大学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经方法探究》两部硕士论文,亦经林先生指导。 & J% E$ P- f& I
王靖宇先生,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曾任中国文哲研究所咨询顾问、兼任研究员,专研《左传》、文学批评。王先生有关《春秋》经传之论者,如《左传与传统小说论集》,其中《从<左传>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论<左传>的修辞手法》二文,探讨历史与小说间之交集与异同。又著有《中国早期叙事文论集》,主要从西方叙事学角度探讨中国叙事文,涉及《左传》者,共有七篇,关注三个主题:其一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和阅读《左传》,如《从<左传>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怎样阅读中国叙事学一一从<左传>文艺欣赏谈起》、《左传》晋楚鄢陵之战析读》。其二,探讨左传叙事之历史与虚构之关系,如《历史小说叙述一一以晋公于重耳出亡为例》。其三,从叙事文学角度新探历史考证问题,如《从叙事文学角度看<左传>与<国语>的关系》、《再论<左传>与<国语>的关系》。附录一篇,《谈美国的<左传>研究》。王先生之《左传》研究,提供学界新视野,可以启发若干新思维。
' b8 M& M& ^! C' k2 `(五)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7 |1 B" f; o1 N. L7 B: U9 a: Z
成功大学于1991年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至今不过十余年历史,有关《春秋》经传之学位论文不算多,不过师资专长却极有特色,假以时日,成果或有可观。叶政欣先生专攻《春秋》考据学,宋鼎宗先生致力《春秋》义理学,张高评则以探讨《左传》之辞章及研究历代《春秋》学为主。三者若能结合为一,宁非美事?一系之内,三人皆治《春秋》经传之学,实屑巧合。盖先后皆出身台湾师大,分别师承程发轫、高明、林尹、黄永武诸先生,居然百虑一致,殊途而同归。 1 y( v; h: g4 v2 M' A+ w" _
叶政欣先生博士论文为《贾逵春秋左传遗说研究》,后经增订,成汉儒贾逵之春秋左氏学)一书。是书辨证《春秋》义例、《左传》义例、《左传》文旨,名物训诂、古史礼制等等,或辑贾注之佚文,或申贾注之意蕴,或辨贾注之得失,或论诸家之是非,或析贾注之条例,贾逵之《春秋左氏》学,得此书而益明。又著《杜预及其春秋左氏学》、《春秋左氏传杜注释例》二书,发明杜元凯《春秋》经传之学.贾逵杜预二家,既执汉晋《春秋》《左氏》学之牛耳,则叶先生申明贾、杜二家之学,阐发《春秋》经传之义,可谓能见其大,有功于斯学。又撰《左传古史考证》、《服虔左传遗说探究》、《读左琐记》、《释春秋义例二则》论文,多有可观。 ( h/ }- X) y2 m" G
宋鼎宗先生讲授中国经学史,著有《春秋左氏传宾礼嘉礼考》,考察朝、聘、会、盟诸宾礼,及冠、婚、世子生、飨燕诸嘉礼,以证“《左氏》善于礼”。又著《春秋宋学发微》,概述两宋春秋名家三十三人,考察宋儒之尊王说、攘夷说、寓作于述,并述其贡献,说其影响,而以较论汉宋《春秋》学之异同作结。又著有《春秋胡氏学》,提示胡安国治《春秋》之态度与方法,阐发胡《传》经世说及寓宋说之精义,裁判时儒后贤支离穿凿、附会拘泥之批评。论者序此书“既匡胡《传》,兼出新意,同扬圣经”,值得参阅。宋先生曾指导两部有关《春秋》经传硕士论文:萧淑惠《清儒规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研究》、黄智群《张洽<春秋集注>研究》。 , }, K# x) Z' E' l
张高评博士论文为《左传之文学研究》,其后以篇帙繁重,分成《左传导读》、《左传之文学价值》、《左传文章义法撢微》三书出版流传。注重“其文则史”之研究,可与《春秋》学“其事”、“其义”之探讨相发明。《左传导读》主要考论《左传》之作者、时代、解经续经及其经学、史学、子学等学术价值。《左传之文学价值》,讨论《左传》一书之文体、语文、古文、骈文、歌诗、神话小说、通俗文学、史传文学、叙事文、说话术、议论文、描写文诸辞章学课题。《左传文章义法撢微》,则剖析《左传》之命意、谋篇、安章、锻句、炼字以及神味。从而可见左丘明所以为古文之宗祖,《左传》所以为文章之冠冕,为桐城义法典范之所以然。以上三书,论者誉为“20世纪下半叶《左传》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与钱钟书《管锥编》说《左传》,郭预衡《中国散文史》、谭家健《先秦散文纲要》、《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并列,同为20世纪后半期先秦散文研究的代表性成果。④博士论文外,又著有《左传之文韬》,分论《左传》之文艺观念,“《左氏》浮夸”、史论之风格与作用、史笔与诗笔、微婉显晦等主题。《左传之武略》,论述《左传》之兵学思想、叙战谋略、《左传》兵法评证,阐述《左传》兵谋与领导统御,论为将之道与禁忌。《春秋》之学有事、有文、有义,以上五书,着力于事文合一之研究,较重《左传》辞章学之探讨,稍稍论及义理思想。近又撰著《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一书,选录十篇论文,汇为五大主题:或为《春秋》书法之考察,或为《春秋》学研究法之示例;或回归原典,探讨《左传》之据事直书、以史传经、预言之基形与作用,或研治《春秋师说》、《春秋孔义》、《左传义法举要》,见经学对理学之接受、文论受经学之影响,理学对经学之渗透;或探《春秋左传补疏》,见后儒对经典诠释之误读及虚辞说经之偏失。又撰《左传学研究之现况与趋向》,提供咨询,对斯学作回顾与前瞻。近又以叙战之义法,较论《左传》、《史记》;以兵法谋略为例,凸显《左传》叙战之资鉴使命;强调以史传经,而初探苏辙《春秋集传》。又因阅读研究触发所及,撰写《<春秋>经传研究选题举例》一文,提供学者140余个可作学术研究之论文选题.曾指导硕士论文两部:阳平南《<左传>叙战的资鉴精神研究》、陈致宏《语用学与<左传>外交辞令》。 4 ~' d/ c% B1 h7 G7 ~
施之勉先生专攻史传,于《史记》、《汉书》著述丰富,五十年前已撰有《春秋每月书王解》、《春秋列女表考释》、《春秋伯子男同位说》。三十年前又发表《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三代中敬文三统相梂为公羊家说辨》诸论文。谢秀文先生习业成大大学部,任教陆军官校,著有《春秋三传考异》一书,试与吴汝纶《春秋左传异文考》、陈铁凡《法经藏敦煌本<左传>两卷缀合校字记》二文相较,范围宽阔,论说详尽,值得参阅。 ' z% d: n; ~, X5 F8 {0 P" z1 _: O) a
(六)其它 $ u( ^; r) E1 p& a
研究《春秋》经传,卓然成家者,除上述五个学术单位之学者外,尚有以史学名家之徐复观先生。以文学研究为核心之高葆光、洪顺隆先生,略述于后。 ; t4 f3 c# Z, E. G8 s
徐复观先生著《两汉思想史》卷三,其中《原史一一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学的成立》一文,阐述孔子修《春秋》及《春秋左氏传》的若干纠葛、《左氏》以史传经的意义与成就,从史学观点评估《左氏传》,左氏晚年作《国语》诸论题。高葆光著有《左传文艺新论》,侧重申说《左传》为文之法度,研讨其文章技术及价值,发扬高步瀛及桐城派论文之余绪。全书分为总论及文艺详论:总论分解经、作者、时代背景、文艺特点、文艺详论;除选录经传原文,稍加注释外,特辟文艺评论一栏,以赏析《左传》文章之优美。徐复观、高葆光先生,皆曾任教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未见指导《春秋》经传有关论著。张端穗先生亦任教东海大学,著有《左传思想探微》一书,收录论文五篇,从思想角度,分别讨论《左传》对超自然、人性、人殉、礼与刑、君臣关系、春秋时期战争之看法,并评价其意义。又译伊根《左传中的叙事文》、王靖宇《以左传为例看古代中国的叙事文》,提供世界汉学信息,颇可宝贵。
5 q/ F9 X9 V: ~研究《春秋》经传,颇有论著,却少见传人者,除上述三家外,又有下列二家:左松超先生《左传虚字集释》,勾勒《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诸书有关虚字之训释与例句,排比参校,纂为一编,颇便研读《左传》之查考。洪顺隆先生任教文化大学,著有《左传论评选析新编》,以文学观点为主,历史思想为副,分序论、本论、分论三章,论析《左传》之文学。绪论涉及《左传》之解经、成书时代、作者,本论述传授源流及以历史、思想、文学观点看《左传》,分论为名篇选析,区分八个时代,就《左传》名篇作选析论评。洪先生曾指导硕士论文一部:黄耀崇《左传霸者的研究》。 8 T& `, w6 x+ F; m$ R# a& Z. q
结    语 * l) }$ W- G; C: [) v
《春秋》经传之研究,其中自有许多隐约玄妙,微言大义,非经老师宿儒开示,将入门无从。试观1983年以前,获颁国家文学博士学位之论文分布,大多集中在台湾师大、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即可得到证实。《春秋》经传之研究,尤其如此。 ! m, E3 _" N- R; f5 d
《春秋》经传之研究,既学有师承;经师讲学所在,自然蔚为宗派,以此流衍传播,渐渐而拓展开来,形成今日台湾各大学院校《春秋》经传师资之阵营。今日各大学在职之《春秋》经传师资,肩负指导研究生论文者,大多为1983年以前获颁国家文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者,其指导教授至今多为老师宿儒,于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 O) ^/ [8 x) Z2 i不过,十余年来,老师宿儒凋谢者有之,退休者有之,经学及《春秋》经学研究之基地与版图,已逐渐移转消长。加上晚近学风追新媚俗,好逸恶劳,传统经典文化之精深博大,难获莘莘学子青睐,颇引发仁人志士之忧心。笔者有鉴于此,曾公开撰文呼吁,致力传统经典研究,宜注意其中之致用价值、创新精神与现代意义。毕竟,“与时俱进”,方是穷变通久之良方。 / i. g; [* T+ P) ~
参考文献:
; D. c4 ^9 y  i; L: K①《经学研究论著目录》三种,皆由汉学研究中心编印,1902—1987年《目录》,出版于1989年12月;1988.1992年《目录》出版于1999年5月;1993-1997年《目录》出版于2000年4月。其他尚可参阅简宗梧、周何编辑《左传、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总义论著目录》,(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版。 $ v$ D2 i) R: I& d; H
②程发轫主编:《六十年来之国学》第一册(台北:中正书局,1972年5月),第399—524页。
, f# L3 c: m3 ?8 \$ \③笔者与此,有一反思:《左传》、《国语》之成书,依据历史文献档案编纂而成,其中自有各国史书之文法语汇,而为《左》、《国》熔裁未尽者。此与屈原宋玉之文学作品,老子庄子之哲学著作,出自作者之别裁心识,呈现作者文法语汇之特质.不可相提并论。此一观点,笔者于1994年香港大学“《左传》国际研讨会”中,讲评大陆学者何乐士《再论<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时提出,何教授深表赞同。何教授论文,详见《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4~109页。 ( H4 ?  U# r2 n# U; e+ ~
④常森:《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169、255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