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9|回复: 42

[原创] 《老子》的体系结构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31 17: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体系结构”这一术语源自建筑学,指复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施工技术,后也常用来描述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样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不同于“《老子》由八十一章构成”这样的传统说法,《老子》真经是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结构、由不同层次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的多层次复杂系统。虽然《老子》讨论的问题丰富多彩,但所有讨论都围绕主线展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就如同一棵硕大的朴树,虽枝繁叶茂,却繁而不乱、井井有条。

以下就是我还原出来的《老子》真经的体系结构图:
c:\老子层次结构_05.png
《老子》真经体系结构图

五千多字的 《老子》,其体系结构的最深处竟达五层,复杂到如果在图中把每一层次都标明,就会因字太小而看不清了。还原出了《老子》真经,就解决了以前的研究者无法说清楚《老子》主线的问题。

新出土《老子》版本雪中送炭

传世本《老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借用我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课时的主讲教授最爱用的对“概率”的形象比喻,该版本“几乎处处”都存在问题,我们不应该“视之而不见”。

只有在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甲乙本和战国时期的郭店楚简《老子》摘抄本出土后,对《老子》文本的还原工作才因有了改动较少、相对可靠的文本,从而具有了现实性。

出土地不明的北大西汉竹简本《老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创新方法与逻辑思辨的胜利

前文已经说过,传统的分章解诂的方法不解决问题,必须创新研究思路。我采用的文理结合的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因其抽象难懂,先不作具体介绍。

在前述四个版本整理者们辛勤劳动成果的基础上,我继续完成了郭店楚简本整理者们没有做完的几个字的释文工作,也纠正了他们的一些关键字释文错误。

这些错误大部分是在对文本进行逻辑思辨的过程中发现的。文本还原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过几百轮反复迭代优化后,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老子》真经终于浮出水面的那一刻,也是发现《老子》体系结构的任务胜利实现之时。

还原成功的《老子》真经,无论在论述内容的完整性、逻辑论理的严密性,还是在文字修辞的精彩程度上,都远胜传世本。

下面就对《老子》真经的体系结构做一全面介绍。


《老子》真经之“道论篇”

“道论篇”是《老子》全文的开端,是关于宇宙观(或称世界观)的讨论。

在“道论篇”总纲中,老子开宗明义地指出,“道”这个大物由“气”构成,先于天地出生。在阴阳二气不断缠绕的矛盾运动中,世间万物就产生了。由于“道”的现象处于不断变化中,给它命名是很难的,只能勉强给个字(术语)叫作“道”,抽象出一个名(属性)叫作“大”(变化)。包括天、地、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服从“道”的变化规律。随后,老子从本体、运动、运用三个方面描述“道”。

“道”之本体

“本体”在古希腊哲学中也称为“质料”或“基质”,即构成“道”的基本物质元素,老子称之为“物”。

对“道”之本体呈现出的宏观现象,老子展开了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生动描述——“风潇潇兮雾茫茫”。在这里,“道”是“三有”的:有象、有物、有声。老子还给“道”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真”和“信”。

随后,老子又从微观上描述了“道”的不可感知性:无相、无声、无物(微、希、夷)。从这“三无”中,老子抽象出“道”的另一个属性——“一”,寓意“大同”或“一视同仁”。

老子的宇宙观(部分描述出现在“德论篇”中)认为,世界本来是至善的,真信无欺,一视同仁。

“道”之运动

老子从宇宙论和本体论两个方面描述“道”的运动规律。

在宇宙论层面的讨论中,老子明智地拒绝对“道”的始祖继续进行无意义的穷极追问,只提出“道”的演进路线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最终又回归本原的过程。万物的形成都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缠绕运动的交融和冲击的结果。

在本体论层面的讨论中,老子提出了“天下万物生于有(产生),生于无(消亡)”(即“有无相生”)的科学论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物质不灭定律。他生怕世人不明白,进一步列举了三个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有无相生”的物质转化原理。

“道”之运用

老子从“物极必反”和“天道贵弱”两个方面阐明“道”的矛盾转化规律及其正确运用。

在“物极必反”的举例中,老子提出了著名的“少则得,多则惑”。在“天道贵弱”中,老子以人和草木幼小时的柔软、脆弱和将死时的坚硬、枯槁为例提醒我们,持守柔弱者居于上升期,一味强硬、恃强凌弱者会进入衰退期。

《老子》真经之“德论篇”

在“德论篇”的总纲中,老子首先明确“大道”的“玄德”(天德)——“生而不有也”(产生而不持有),然后指出“大德”(有大德行者)也应效仿“玄德”,要“长而弗宰也”(助长而不主宰)。这表明老子著作的目的是指导士人修炼成“大德”。(现代人基本都是读书人,都具有成为大德的基本条件。)

老子把“德论篇”分成“修身”和“实践”(“治国、用兵、平天下”)两大部分展开精妙的讨论。

“修身”部分的主题段落首先阐述了修身的目的在于能够使人“得道”(获得真知和贤能),得道后才能在为政时保持中正、免于翻船,也才能建立不朽功业、德行荫及子孙。然后老子描述了“古之善为士者”达到的高标准,进而对“宇宙观”后的“四观”——价值观、人生观、治理观、行政观进行了深入讨论。

对价值观的讨论即关于名与实、心与物、得与失的讨论。

对人生观的讨论即关于人生的态度、目标、实现路径的讨论。在“圣人修炼三部曲”中,老子第一次强调了“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对治理观的讨论即关于治理理念的讨论。老子在对“大器慢成”的讨论中第二次强调了“恒”。

对行政观的讨论即关于行政理念和行政能力培养的讨论。在对为政能力修炼的讨论中,老子第三次强调了“恒”。

“四观”讨论之间是无缝衔接的。“四观”之下各层次的走向也是明确的。

“实践”部分同样也是多层结构。

在“治国”总论中,老子从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个角度讲了治国的指导思想。随后他阐述了“兴邦三策”。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讨论中,老子第四次强调了“恒”。

在“用兵”总论中,老子谈了用兵的基本原则。他还具体阐述了“用兵三宝”。

在“平天下”总论中,老子指出要靠和平手段统一天下,强取豪夺者办不到,即使侥幸得到了也守不住。接下来,老子生动阐述了“得天下三战略”。


《老子》真经之“归真篇”(或称“良知篇”)

在“归真篇”的引言中,老子先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当时东周官员的品行,指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才导致他们不能行道。

随后老子对儒家的“德”“仁”“义、礼”分别展开了分析批判。老子认为:

儒家的“德”是虚伪的。老子说,大丈夫要光明磊落,不要虚情假意,更不要用占筮这种鬼把戏自欺欺人。

儒家的“仁”是有分别的。老子指出,天道是一视同仁的,制度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在此,老子提出了“玄同”(天同,超越儒家的“大同”)的主张。

儒家的“义、礼”学说是无明的。老子认为,儒家的“义、礼”学说不但是片面的,而且是有严重歧视性的。只有那些每个(有理性的)人心中都存在的、因而具有普遍性的善的理念,才能作为适用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意志和行为规范。

随后,老子对这三个分析批判进行了总结。老子尖锐地指出,东周时期出现的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社会动荡等社会问题,根源就在于统治阶级已经“不道”,此时靠儒家学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他提出要抛弃儒家“德”的虚伪,“仁”的分别,“义、礼”的无明,这就是老子的“三绝”主张。

老子特别强调,为政者如果只把“三绝”作为文饰来装点门面是不行的,必须落实到包括其衣食住行在内的具体实践中去,做到“视(持)素抱朴,少私寡欲”,并能“每日三省吾身”。如此上行下效,持之以恒,社会风气自然就向善了。(这是第五次强调“恒”的重要性,只是没有用“恒”而用了“视”(持)。)

最后,老子对全文重要观点作出了生动形象的概括总结,作为对世人最后的启迪和对美好世界的期望。

《老子》的体系结构就是《老子》的纲领。有个成语叫“纲举目张”,把“纲”弄明白了,“目”的问题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下一讲,我将讨论传世本《老子》中一直被误解的第十一章:“无”是“空”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新奇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17: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层次结构_05.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9 17: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表总结三段论中关于”道“、”德“主张颇有纲举目张之见地。
唯,”良知“表述,一般寓言”道德本心、本能“,也就是道德并举。其实,《道德经》中关于道、德内外、上下角度是二个层面的差异。按兵法理论是战略、战术的关系。故,”良知“一论,无法阐述”道“、”德“各自的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道论篇和德论篇的正面论述不同,在良知篇中,老子一开始就拷问东周统治集团的良知。老子认为大道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些 士人之所以不能行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良知(真知)。随后老子在批判儒家的“仁义礼”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什么是真知。最后老子又说,三绝主张只挂在嘴上说说敷衍了事是不行的,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9-12-29 17:14
上表总结三段论中关于”道“、”德“主张颇有纲举目张之见地。
唯,”良知“表述,一般寓言”道德本心、本 ...

与道论篇和德论篇的正面论述不同,在良知篇中,老子一开始就拷问东周统治集团的良知。老子认为大道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些 士人之所以不能行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良知(真知)。随后老子在批判儒家的“仁义礼”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什么是真知。最后老子又说,三绝主张只挂在嘴上说说敷衍了事是不行的,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4 2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3 21:07
与道论篇和德论篇的正面论述不同,在良知篇中,老子一开始就拷问东周统治集团的良知。老子认为大道是很容 ...

道,唯论,无理;德,道之可,有理。良知,摈弃礼乐方能安享处世。自周转后历朝各世,唯道德实践,成功者文景之治,衍生者贞观之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4 2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有没有整理好的帛书版本?希望看到接近原稿的《老子》。如果没有我就借用一下你发布出来的帛书版本自己整理一下,可以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09: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20-1-4 21:08
道,唯论,无理;德,道之可,有理。良知,摈弃礼乐方能安享处世。自周转后历朝各世,唯道德实践,成功者 ...

老子对仁义礼乐也不是全盘否定,只是认为儒家的观点偏颇了,不是真知。老子又提倡统治者行仁政,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礼乐文明的生活。甚至老子对“鬼神”也不是完全排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09: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篱客 发表于 2020-1-4 23:10
楼主你好!有没有整理好的帛书版本?希望看到接近原稿的《老子》。如果没有我就借用一下你发布出来的帛书版 ...

你好。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布过我整理出来的版本,而且这个版本也不是仅对帛书本的整理,实际上已经上溯到郭店楚简本了。帛书甲本文字与郭店楚简本最接近,但已经有了部分改动和错字。所以我的版本采取哦那个的基础材料是郭店楚简本和帛书本,辅之以北大藏的西汉竹简本。
我还在做最后的整理工作,准备出一本专著。这是我今年的中心任务。我在微信和今日头条都以“老陈解老子”发表文章,欢迎指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6 1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本体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层次,有三无特色 ,是第一哲学层次;
您说的道的运动,其实是规律道的层次,是可认识的可验证的,这一层次就是道的作品~德的内涵。您说的道的运用,其实是万物在规律下的运作轨迹,以此提炼出方法,是为方法道。
2:您说的修真修身及治国理正都是方法道的层次,您的层次应该和哲学的系统构成层次接轨, 才有利于理解和推广。这也是我建议您先看阴符经的原因。
3:有整理道德经的意识非常难得,这一点就超越了无数大家。不过,整理的蓝本就用王弼 就行,别的会走很多弯路,这是经验之谈。
4:希望您能先发的您整理的草稿,先看看。建议您能参考一下我《学习道德经的七关》,希望对您有些帮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6 1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z009a 于 2020-1-16 19:28 编辑

您之所以会有德论篇的原因,还是没有理解“道”和“德”的层次区别,也没有分清老子道德和孔子道德的区别。老子道德指的是本源产生的万物,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素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9: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6 19:13
1:本体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层次,有三无特色 ,是第一哲学层次;
您说的道的运动,其实是规律道的层次,是可 ...

我建议先生看看我写的“老子是如何论道的”,先生还没看吧?《老子》真经的顺序是:先让人们认识宇宙之道,再认识人之道,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士人来说,还要继续修炼治理观和行政观;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1-17 09:22 编辑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6 19:13
1:本体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层次,有三无特色 ,是第一哲学层次;
您说的道的运动,其实是规律道的层次,是可 ...

先生说用王弼本就行,我的经验是:万万不行。举个简单写的例子:老子论法制的内容分散在王弼本第72章和第74章中,由于少了帛书本中的”若民恒取必畏死“,就让一个完整的老子”三段论“逻辑论述变得不伦不类了。


再说个稍复杂点儿的:王弼本中”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本来因该作”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这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王弼本中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前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这是儒道不同路线的斗争。如何能够视而不见?

更加复杂一点的:”罪莫大于可欲“这句话,王弼本中缺失了,但其他版本中都有。但是为什么可欲是大罪呢?你从王弼本中、甚至从其他的传世本中也看不明白,但是仔细研究郭店楚简本后就恍然大悟了。

至于对复原《老子》至关重要的其他文字,也必须认证研究郭店楚简本和帛书甲本才能明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6 2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与 善 仁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6 2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z009a 于 2020-1-16 21:33 编辑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宝之俭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久矣!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生。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6 2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也举两个例子,看看我还原的逻辑如何?
关键是内部思路的逻
2:内部逻辑的严密性,证明了通行本的可取性,也证明了郭店本被儒家篡改过,帛书的残缺都不足一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6 20:58
1:也举两个例子,看看我还原的逻辑如何?
关键是内部思路的逻
2:内部逻辑的严密性,证明了通行本的可取 ...

我看先生举出的例子逻辑并不严密。要能够逐字解释清楚才算是真正彻悟了。从先生的例子中,能说清楚为什么可欲是罪吗?罪、祸、咎各指什么?显然先生的工作还没做到位。
儒家的篡改不会反儒家思想,所以儒家的篡改恰恰不识发生在战国时期,而是发生在汉武帝以后,如我前面举出的例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6 20:51
:慈俭廉三宝之俭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 ...

再比如”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中的甚、奢、泰在《老子》中又是指什么,在正确还原以前也不容易说清楚。

再举一个例子:”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这样错误的表述,你如何能”悟出“与老子的原文”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一样的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6 21: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先讨论结构,再谈细部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7: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6 21:41
我建议先讨论结构,再谈细部理解。

我们二人在寻找老子的结构框架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在于:你主张外求,我主张内求 。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你寻找到的结果完全是臆想,我找到的结果是老子的内在文字表述。你还是没认真看我的文章 ,我说的老子文本的结构框架是老子规定的,不是我臆想出来的,只有把每个字的自已都搞得清清楚楚才能实现。我用了五年时间,五加二白加黑才做到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7: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6 21:41
我建议先讨论结构,再谈细部理解。

我把我在微头条中发过的一个评论贴到这里,先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先生处于那个场景中的魏教授的角色,该如何作答,问题就全想明白了。

忽然同情起那位魏教授来了……
“王迅怒怼国学大师魏教授”的视频曾经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评论一边倒地指责魏教授,反映出公众对众多国学大师解经水平的不满。这些国学大师们紧抱传世本《老子》不放,对传世本《老子》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又大多缺乏研究《老子》必须的音韵学专业知识。当时无论从他们中选出哪一位,对战有备而来的王迅,都得败下阵来。
可是魏教授尽管场面上处于被动,却始终没有狡辩,保持了一个教授的节操,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难能可贵。就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7 07:02
我们二人在寻找老子的结构框架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在于:你主张外求,我主张内求 。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

1:我不是外求,事实上我是先恢复文本结构顺序,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哲的学术框架规范了一下。所以,我在道德经基础上,写出了《中华传统哲学创新》这篇文章。
2:我整理道德经的基材就是通行本,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期间一度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机缘巧合看到了阴符经,一下开朗了。
我道德经整理在2006年,用了三个月,2007年开始网上交流,到此时已有14年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7 07:18
我把我在微头条中发过的一个评论贴到这里,先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先生处于那个场景中的魏教授的角色,该 ...

我不会参加这样的会议,纯粹开玩笑嘛,人家看书法,他说墨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8: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1-17 08:22 编辑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7 07:41
我不会参加这样的会议,纯粹开玩笑嘛,人家看书法,他说墨黑。

只是请你思考一下如果你在那种情况下能否回答王迅的问题。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王迅后面的指责你不用管他,只回答前面的技术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z009a 于 2020-1-17 09:14 编辑
chengz64 发表于 2020-1-17 08:17
只是请你思考一下如果你在那种情况下能否回答王迅的问题。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王迅后面的指责你不用 ...

我搜索了那个视频,我的理解是:学习道的规律、方法最好的例子是水。
魏教授说的比王迅的,更近于真意。但不确切,同理水的七善的善的意思,也是“什么里面最好的是什么”来理解,这样您就知道王迅的语法是说不通的。
就“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来讲“水善于给万物利益而不争”倒可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7 07:38
1:我不是外求,事实上我是先恢复文本结构顺序,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哲的学术框架规范了一下。所以,我在 ...

您的豁然开朗的标准有点儿低,您的活儿还是有点糙。所以我提出的问题您一个也不能正面回答,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因为您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也是多数国学大师们犯的毛病,是魏教授们之所以败下阵来的根本原因。即使您思考了,如果不追溯到帛书本和楚简本,也仅是思考一下而已。老子说“大器慢成”,世上从来没有多快好省这回事儿,而您却三个月就齐活儿,能靠谱吗?所以我看你的还原结果是千疮百孔。我用了三个月时间只是发现了奥妙,但完成复原工作用了5年,这还是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如果用传统手段耗时还要长得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9: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1-17 09:08 编辑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7 08:40
我搜索了那个视频,我的理解是:学习道的规律、方法最好的例子是水。
魏教授说的比王迅的,更近于真意。 ...

我请您考虑王迅的问题,并不是说我赞同他的观点,而是如果您身临其境时怎么化解尴尬的局面,把技术问题说清楚。就您刚才的解释,仍属泛泛而谈,没有说服力,因此也还是无济于事的,仍然会败下阵来。原因我在对该事件的评论中已经说明白了。
人家将你一军,你必须要破解,见招拆招,不能“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那就不叫辩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9: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解释吗?通本都有,而且十年前就在各大论坛发表过,先生可以搜索《我来给高二同学推荐道德经的正确版本》,可以参考。
只是,大框架都不同,细部说也是白说。
这方面,例子太多了,都白费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9: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0-1-17 10:10 编辑
zzz009a 发表于 2020-1-17 09:21
详细解释吗?通本都有,而且十年前就在各大论坛发表过,先生可以搜索《我来给高二同学推荐道德经的正确版本 ...

我想请您说出的不是老掉牙的解释,而是想听您讲出这个问题必须从音韵学上解释,从《老子》的文字结构已经混乱上解释,这样就能把球踢给对方了。对方再想反击你就难了,除非他不按规矩出牌。
我发表了这么多篇文章,里面有大量的观点,如果您都选择无视,就不好讨论了。
我特别想看到您反驳我的观点的见解,而不是各说各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1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从音韵学解释,也不想从这个角度解释。
您会从音韵学角度解释习新时代特色SHZY思想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