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74|回复: 137

[講座] 我对中医理论的改革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3 1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场白

    首先谈谈我改革中医理论的缘起,自小体弱多病,后来自学中医以期改善体质。尝试后效果并不理想,就放弃了。
    在八十年代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老子正诂》,开始了对《道德经》的学习研究。随着对《道德经》的理解逐渐加深,对照自己的身体感受,发现中医理论中的很多说法是错误的。最主要的是阴阳五行学说,还有虚、实、热、寒、湿等理论都有些牵强附会,这就造成了整个中医理论杂乱无章。就拿阴阳来说,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在古代就称为阳和阴。这很好理解,由此展开的应用也并不难理解和执行。把阴阳解释为阴气和阳气,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无论是从物理上还是从玄学上,谁能解释清楚?再比如虚实,中医理论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虚要补,补了就有可能上火,上火了就得泻火,泻了又补,补了又泻,补到最后就是虚不受补。而人们总觉得补比泻好,补是正能量,泻是负能量,于是就有了“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说。可虚实补泻的道理谁也说不清楚,根源就在于中医理论没把这个事说清楚。
    中医源自《黄帝内经》,关于《黄帝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是《黄帝内经》留下的是一个残本,在汉代被人补齐,因而掺杂了很多糟粕。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黄帝内经》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是刻意的写成这样混乱不堪,谬误百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道德经》中清晰的展现出了一个正确的中医医理。同样传承自地外文明的《黄帝内经》,一方面有着极高的智慧,远远超出当时的西方医学,一方面又把生命健康的基本原理写得如此晦涩难懂不着边际,这里面就很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北京卫视的养生堂节目有很多中医医生讲述某些疾病的病理和对治,他们对病因的解释大多都是片面含混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甚至有点儿可笑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医理论自身的问题,无法抓住要点,也就很难被学习中医的人把握。一些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在毕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可能确实有效,但大多是一些细微末节的东西,比如看面相诊病,探耳穴诊病治病,看眼珠子诊病,足底按摩治百病,鼓掌可以延长寿命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这正是因为理论上的混乱造成了无法全面把握生命运行的规律,眼界就只能局限在自己有限的时空里。
    我的关于中医理论改革的帖子在各个论坛发表以后,赞成的少,反对的也不多,大多是无视。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泥潭,连解释交流的机会都没有。在当前这个医疗体制产业化的时代,大家都在忙于盈利。掌握了现有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手段就能名利双收,谁还在意中医理论的进化更新和中医的发展?现在我也没什么奢求,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至于今后,听天由命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6 22: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挺欣赏你的这句话;

现在我也没什么奢求,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至于今后,听天由命吧。



我写了一篇,如何在当前科学技术思想状况下,如何理解“阴阳”论文
欢迎有兴趣有时间,前去观看、品评
地址;
【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今释!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2&fromuid=36065
(出处: 国学复兴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20-1-19 08:44 编辑

【讲座名称】中医理论改革
【讲座内容简介】现行的中医理论概念不清,谬误百出,造成了现在中医萎靡不振,日渐衰落。中医理论改革势在必行,我只是这一改革的马前卒。
【讲师简历】一个普通人
【开讲计划】计划十集左右,根据网友的反馈来更新。


    在这个规划中,我想看到的是大家的反应,因为这个反应对我太重要了。几年前在一些论坛里发的关于中医理论改革的帖子,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谩骂的。让我遗憾的是没有跟我交流的,也许就像一个朋友说的:“你的这些说法太超前了”,其实,我的理论也说不上超前,因为这些东西都来自于《道德经》,几千年以来人们忽略的内涵被我看到了,结合自身而感悟所得。比如阴是精神,阳是物质;阴是意识,阳是真气;阴是天,阳是地;阴是女人,阳是男人,所以女人是天,男人是地。这种颠倒阴阳翻天复地的认知又有几个人能够认同?又比如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定论,都是各执一词,什么抵抗力低下,什么阴阳失衡。这样的说辞根本无法涵盖各种疾病。对于人为什么会得病,我的看法是:任何疾病都是因为人体内的真气多造成的。我的这个认知可以适用于各种疾病,包括传染病,精神病以及肿瘤。如果有人不同意,可以提出你们的质疑,我会认真解答。
    我的这个帖子自发表以来也有半个月了,其间也在一些论坛发表过。但只有ab11bc一个网友给予回复,说的还不是这个话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在两个论坛被删除,这可是一个纯学术帖子,而且还是一个有益于人的健康的理论,何违规之有?难道我们真的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
    我真的希望有人能关注这个帖子,不怕反对,就怕没人搭理。谢谢各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8 2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病是人体生化物及生化反应的紊乱,不平恒。这是本人的愚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0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发表于 前天 22:55

我挺欣赏你的这句话;
现在我也没什么奢求,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至于今后,听天由命吧。
我写了一篇,如何在当前科学技术思想状况下,如何理解“阴阳”论文。欢迎有兴趣有时间,前去观看、品评。
地址;【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今释!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2&fromuid=36065(出处: 国学复兴网)

感谢你的回复,因为在几个可以发帖的论坛中,这个帖子的回复是唯一的一篇。甚至在国学数典论坛被系统管理员直接给删除了。我真的想象不出,这个系统管理员有什么看法,以什么心态,什么理由删除了我的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05: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源自《黄帝内经》,那么《黄帝内经》到底错在哪里?
    开篇第一:“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还有:“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写的一点问题也没有,有“道”,有阴阳,有具体的行为准则,没毛病。你再看后边的描述就非常的不靠谱了。
    首先一点,“道”不见了,一个宇宙中最高的存在不见了。
    其次把阴阳打落到纯粹的世俗之中,什么“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什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什么“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什么“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什么“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西北方阴,东南方阳;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还有“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清阳上天,浊阴归地;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这些对阴阳的使用我就不一一评判了,概念的混乱造成了理论的混乱,概念的低下造成了理论的低下。当然“道”无处不在,阴阳也无处不在。但是这个阴阳处在不同的层面就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道生一”,在“一”的境界中的阴阳是超出世俗的,阴是天,阳是地。“二”的境界是人的境界,已经进入了世俗。阴阳就分成了四象--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太阴是内在大智慧,太阳是全身真气的总和;少阴是意识,少阳是真气,并由此展开了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把阴阳胡乱随意的堆砌在一起,根本就无从理解和应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8 10: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0-10-28 10:16 编辑

过去的医家都是血脉经络的修炼者,也就是气功大师,能以身作则修炼出来,所以医理高深,配方高效实用。
后世医者不修炼气血经脉,只看书本,自然只得皮毛,照症对病,照方抓药,能讲清医理很少了。
所以,如果你没有修炼实践,或者没有打通血脉,没有令人信服的成果,想让别人听你的,很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8 1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先生的帖子看不出先生从道德经里悟出什么医学道理呀?
请对照说说,道德经是怎么说的,医理是怎么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8 11: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宇居士 发表于 2020-10-28 05:01
ab11bc发表于 前天 22:55

我挺欣赏你的这句话;




这位朋友
看来,你还是没有搞清楚,传统文化的基本原理,来龙去脉


纵观,你的发言
应当说,你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索研究
但,你的这个“思索研究”,只是,在万事万物的表层(或者说;现象)进行
而,没有深入到,引起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那个原因




那么,引起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那个原因,到底是什么
请参阅;
话 说 “ 阴 阳 五 行 ”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 ... 8&fromuid=36065
(出处: 国学复兴网)




欢迎,就传统文化的疑问,进行探讨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8 19: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学是社会哲学辩证法与自然学术柔和的学问。说中国没有哲学是他们视而不见中国哲学揉进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和谐。因此,西方医学是不会理解中医怎么就能把病治愈。管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0 1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1 08:07 编辑

综合

对于“大自然变化规律(即,24节气)”的科学认识,从大的循环变化方面(或者说;农历年)来说

200701001.jpg




太阳、地球,相互位置变化
其实质;就是太阳光,对地球上某个具体点,形成强弱变化


描述,这个强弱变化,有3种方法
1;用阳阴【即;上半年(阳,冬至 春分 夏至)、下半年(阴,夏至 秋分 冬至)】
2;用四季(即;春夏秋冬)
3;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因为,太阳光,时时变化
所以;地球上的客观事物,变化不息



故;传统文化是,科学思维理论体系!

故而;中医药理论,是符合,科学思维方式的理论体系



我们只能,随着,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充分认识,进行补充加强
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中医药理论知识,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1 0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0-31 09:02 编辑

诸位朋友,要想当好医生,必须明白医理!
这个“医理”从何而来?他来源于自然规律,是自然规律在人身体上的反应


自然规律,是什么?如何产生?
我认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对太阳、地球相互位置变化,产生的四季变化;由四季变化,产生的万事万物变化,这种自然变化现象,最好的诠释【或者说;太阳、地球,相互位置变化,是对“二气交感(包括;《黄帝内经》)”产生的原因,进行的科学性讲解】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20103101(太极图说).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 14: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 14:49 编辑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核心要素“阴阳”今释》全文论述图解

《太极图说》“二气交感”
相结合,综合而论。仔细慎重思考,对阴阳(二气)概念,一定能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提高!

200701001.jpg


20103101(太极图说).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2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说人类文明源于地外文明,那么如何区分判别人类文明跟地外文明?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这个经典,这个理论是否有迹可循。有迹可循的是人类文明,无痕迹可循的是地外文明。人类文明充其量也就是几千年上万年,幼稚迷茫情有可原。可地外文明存在了多少年?用《金刚经》的话说“无量阿僧岐劫”,这么长时间形成的文明如果连人类社会如何治理;人体健康如何保障这样最基本的问题都说不明白,那就真是别有用心了。来自地外文明的经典有犹太教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金刚经》《心经》,老子的《道德经》。《黄帝内经》也是如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3 15: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21-8-23 16:30 编辑

中医的现状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体质学说,养生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它的起点非常高。中医理论与中华文明并行发展,怎么说也得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西方医学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在西方十八、十九世纪,治病主要靠物理手段,如冷敷、放血等,其次就是给病人喝一些自行配制的乱七八糟的糖浆,然后就是等待,听天由命。随着抗生素的发现,西方医学才有了起色。西医药学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即便现代西药学也是如此。先合成一种物质,根本不知道能起什么作用,通过动物实验,先用小白鼠,豚鼠确定药理、毒理、有效量、致死量。然后用猴子做实验,最后用人做实验,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医疗领域。西药基本上都有副作用,都有毒,有时这是以成千上万的人的伤残死亡作为代价的。有人说西医解剖学才是最科学的,但是西医解剖学解剖的是僵尸,活生生的人的内在的联系看不见了。西医的强盛是靠着现代科技的介入,抛开这些东西,西医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非常浅薄的。去医院看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医生,一副冷冰冰的表情(除外领导与美女):“哪里不舒服?”“是你看病还是我看病?”“做一下化验检查”“给你开点药。”“好了,下一位。”。好像只要能看懂、能开化验单和处方,再练一个一般人看不懂的个性签名,谁都可以当医生。关于西医的问题我就不想多说了,主要说说中医的问题。

    现在中医已进入衰退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电视上关于中医养生的节目非常多,但都各说各的,都是一些经验之谈。虽然每个人都试图用中医理论来解释自己的医案,但都很牵强。我不是全面的否定中医,中医几千年以来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中医的传承主要靠祖传,是世代行医经验的积累,有很多东西是超出中医理论的,是不外传的。中医医科大学毕业的未必能看病。为什么?中医的基本理论错了。 中医不能发展的原因在于中医理论本身存在着问题。说的准确一点就是阴阳五行学说给解释错了。后世的医者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的禁锢,无法在中医理论上有所改进。
    《笔花医镜》说:“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假如发热恶寒.鼻塞咳嗽.头痛.脉浮.舌无苔.口不渴.此病之在表者也.如或潮热恶热.口燥.舌黄.腹痛便涩.脉沉.此病之在里者也.假如气短体弱.多汗惊悸.手接心腹.四肢畏冷.脉来无力.此病之本虚者也.若病中无汗.或狂躁不卧.腹胀拒按.脉实有力.此病之又实者也.假如唇舌俱白.口不渴.喜饮热汤.鼻流清涕.小便清.大便溏.手足冷.脉迟.此病之犯寒者也.若舌赤目红.口渴喜冷.烦躁.溺短便秘.或唇燥舌干.此病之患热者也.凡此皆阴阳之分也.至于邪盛正衰.阴虚火亢等.则又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其间毫厘千里.命在反掌.辨之者安得而不慎.”
    这样的观察不可谓不细致,病症的陈述不可谓不详实。但是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个字的辩证分析之后,给人的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一百个医生能给出一百种说法,正确与否就看最后谁把病给看好了。对于医生来说,良医治病,庸医杀人。对于病人来说,有病乱投医,但是投错了医就只好去投胎了。鲁迅先生说过“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由此可见在当时给别人介绍医生是一件多么凶险的事。自古以来,凡学中医者,哪一个不是才思敏捷之人,真能药到病除的又有多少?不是大家不认真学,实在是中医理论太过于繁复,非旷世奇才不能由此窥见其中的奥秘。古人云:“大道至简”。道的展开是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对道的认识是从复杂到简单,最后形成的思想体系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最高的那一点,统领一切的是最简单的“一”,即“道生一”的那个“一”。中医理论体系亦应该是如此,从最高的那一点开始学习,是一个简单的一加二加三的过程,我们只是在享用前人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们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用自己的努力去完善这一理论体系。有一句话,“纲举目张”,只有抓住最主要的一点,才能完成我们要做的工作。现行的中医理论是没有层次的平铺一地的概念,其中的阴阳看起来像是一个核心概念,但阴阳是什么呢?它只是一些具体事物的表象。《黄帝内经》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这样的阴阳一团乱麻,你如何去抓?如何去举?如何才能去把握整个中医理论体系?
    希望能够就中医理论改革与各位进行探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3 2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修改稿)

(初稿发表于 2013-9-3)
    (百度百科)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解释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
    五行理论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而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把《尚书 洪范》中的五行理解成五种物质。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这五种物质,在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实际上,阴、阳、金、木、水、火、土,在原本体系内都是抽象的概念,其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是指有形的物质。行,古文是走的意思。《洪范》原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五行,也就是五种基本走势。所以接着就用了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木火土金水。可见汉代儒家理解的金木水火土,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五行学说在儒学和中医学上发挥的只是哲学作用,而不是物质作用。在五行学说中,没有一“行”可以离开其他的四“行”而存在。因此把五行说成是五种物质是牵强附会的。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3: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哲学的地位
    阴阳哲学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具有了崇高地位。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所有的卦都是由阴阳爻组成。而《易》以及《易传》的相关内容,一直成为后世哲学的依据。阴阳哲学实际上一直在总领儒、道、医。阴阳哲学在儒家的这种地位,可以从正统儒学把《易传》看成是孔子之作这一点上得到证明;阴阳哲学在道家的这种地位,可以在道家对宇宙解说运用的正是阴阳哲学这一点上得到证明 ;阴阳哲学在医学上的这种地位,可以从《黄帝内经》全文以阴阳解说和直接引用《易传》中阴阳论述的情况得到证明。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天地变化之道,万物运行的法则,生命变化的规律,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生命力的源头。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天地生成和变化。中国古代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构成了天地之间的物质循环。”(百度百科)
    说到天地变化之道,古人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是可以理解的,在我们掌握了现代自然科学之后还这样讲,就太说不过去了。所谓的天地,在老子看来,地是地球,这没有问题。老子的“天”可是指的是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这一说法就显得有点滑稽可笑了。古人的眼光只局限在地球之上,他们所谓的“天”只不过是虚空而已。而且老子认为天是阴,是精神,是君。地是阳,是物质,是臣。这一点在后面会详细解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0: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21-8-25 11:39 编辑

辩证法与辨证论治
    认为阴阳是二气的说法不知从何开始,《太上感应篇》有曰:“鬼神者阴阳二气之良能也”,鬼者阴气,神者阳气。当把阴阳二气应用于中医理论时,阴气阳气是一个非常含混的概念。把世间万物划分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属性范围,虽说从中引申出辩证论治,但这个辩证论治不同于辩证法。辩证法有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辩证法、马克思列宁的唯物辩证法、有佛学确切说是《金刚经》《心经》的终极辩证法(没有现成的名称,只好勉强取一个,因为辩证到最后就空了,五蕴皆空)。还有就是老子的全面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其实老子的辩证法与释氏的辩证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辩证法的定义是统一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中医辩证论治是分属阴阳的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辩证考察。不要小看两者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真的辩证法,后者是假的辩证法。我们知道,阴阳即精神与物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最终是要合而为一的,在一的境界是阴阳相合的。只是到了世俗的人的境界,才出现了意识相与真气态相互对立相互争斗的情况。对意识相与真气态辩证的分析鉴别,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应对。而在中医理论中,阴气和阳气作为概念本身就含混不清,有时表明是一种物质,有时又是属性。这样的阴阳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如何辩证?因为这样的辩证没有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在远古时代用来抽象概括现实世界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在古希腊哲学中对于宇宙的本原,泰勒斯认为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阴阳五行学说比这些朴素的认识论要全面、深刻。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该不断的修改完善这一学说使之真正的反映现实世界与生命的本质。

    “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成为中医理论的最高准则,是衡量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正确与否标准,当作永恒不变的真理,不敢有所怀疑,以致中医的经典被历代名家注而又注,疏而又疏,训而又训,只停留在对经典的注释、考据上,即便历代许多医学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经典理论有许多问题不能解释,提出了新的见解,解决了实际问题,最后仍然引用经典理论来解释。这种传统文化使中医学难以按照疾病具体变化认识它的本质规律。中医学发展到今天,两千年来,至今仍然没有突破《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框架和《伤寒论》的辩证论治的规范。”(摘自“骗子国”的帖子)
    这是一个很中肯的见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0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遗憾的是,在孔子思想学说的误导下,阴阳五行学说进入了一个僵化、片面、繁琐的死胡同。那么阴阳五行学说和辨证论治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阴阳的定义: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表面为阳,里面为阴。上面为阳,下面为阴。后背为阳,胸腹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气为阳,血为阴。实症、热症属阳,虚症、寒症属阴。《类经图翼》指出:“五行即阴阳之质(具体反映), 阴阳即五行之气 (本质规律)。”阴精、阳精、阳元、阴气、阳气、阴邪、阳邪、阴虚、阳虚、阴证、阳证、滋阴、补阳、回阳等。《景岳全书》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无声者为阴;喜明者为阳欲暗者为阴。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阳病者不能俯, 阴病者不能仰。以脉而言,则浮大滑数之类,皆阳也;沉微细涩之类,皆阴也。以药而言, 则升散者为阳,敛降者为阴;辛热者为阳,苦寒者为阴;行气分者为阳,行血分者为阴;性动而走者为阳,性静而守者为阴。此皆医中之大法。”在阴阳学说中,乱用阴阳可以说到了无所不包,随心所欲的地步,什么都用阴阳来解释,就什么也解释不了。就像侯宝林大师的相声《阴阳五行》那样,用阴阳五行去牵强的解释天地万物。一个正确的理论是要能涵盖一切和指导一切的,把具体事物和一些表面现象作为判别标准所形成的理论,是片面的、牵强的、混乱的、随意的,也是难以把握的。
    中医理论中阴阳关系有四种情况:阴平阳秘、阳盛阴虚、阴盛阳虚、阴阳两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阴是无形的物质,阳是有形的物质、阴是虚的,阳是实的。以及许多类似的名词,概念。给人的感觉就是混乱,没有头绪,没有一定之规,留下了很大的随意解释的空间。同一个病例,不同的大夫就会有不同的诊断,就会下不同的药方。判断的依据只有经验,而且是试着来,看服药后的效果不断增减。中医理论和病情的关系给弄颠倒了,不是根据理论来分析了解病情,而是根据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用阴阳五行去生搬硬套,这些解释绝不会相同,各有理由,各不服气。最后造成中医有传承却没有流派。现在要求对中医理论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6 07: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朋友
阴阳五行原始含义,是说自然界的变化态势,而非指实物
那个“太阳”“月亮”只是借用,非真实的阴阳五行
用借用的东西,理解真实的客观
有问题是难免,只要回归原始,一切全都好解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6 10: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我介绍张伯礼。中医中药的瓶颈在于用哲学治病。哲学治理不治病。张伯礼走出去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17: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不兴,还得从自身找原因。继续沿着现在的路走下去,能看到中医复兴的希望吗?其实中西医之分只是暂时的,早晚有一天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医学体系。是中医统一西医还是西医统一中医?像现在的与其他学科分离的自成一体的中医理论,如何去完成医学领域的一统大业?有一天西医在融合了中医理论的精华全面压倒了中医后,世界医学理论和医学历史还不是由着别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时的中医人情何以堪。否定中医理论中不合理的部分,让中医理论跟人类文明的其他学科接轨,形成一个在中医理论主导下的以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组成的治疗体系。以修炼养生理论为主的康复体系。有些病不用吃药就可以治好,有些病不用开刀就可以痊愈。那种把病人当作财富资源的现象再也不应存在下去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16: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宇说医】我的新中医理论(三)——阴与阳(修改稿)

    (2015年8月3日)(初稿发表于 2013-9-5)

    以下是我的中医理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的观点,基本上是来源于对《道德经》的领悟。我的新中医理论是:以《道德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以《黄帝内经》作为参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一个全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包括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经络学,精神病学。以及配合以养生健身、气功修炼。以预防为主,以治疗为辅,充分发挥生命本身强大的潜在功能。可以这样说,人处于生命的顶层,他的细胞也是各种细胞包括细菌病毒中最为强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最大的智慧和更多的潜在的能力。只要身体处于正常的状态,大多数疾病都不会得。什么是身体的正常状态?老子说:“复命曰常”,就是恢复到生命本来应该有的状态。我说过,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中医也不例外。那些抱着旧有的中医理论并以其自成体系而引以为傲的时候,恰恰是把自己与人类文明的其它领域割裂开来。新的中医理论与哲学,宗教,科学以及养生修炼都是相通的。

    我的新中医理论是以阴阳四大学说为基础。

    关于阴阳,我在“孔子我说”一文说过:阴是精神,是意识,是天;阳是物质,是真气,是地。中医的阴阳四大学说应该由此而展开。所谓万物皆有灵者,天地万物都有阴阳,是由物质与精神两种存在形式相辅相成。换句话说,精神存在于物质运动的一切形态之中。生命是万物在进化过程中精神显现的一种高级存在形式。生命的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单细胞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乃至人类,是精神活动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其实就算是单细胞生物也存在着无限的奥秘,有着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生命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意识活动和感觉,而任何感觉都和自身的真气运行分不开,可以说人的任何感觉都是气感,真气是人的感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是真气的大小多少以及运行的千变万化造成了复杂的感觉和丰富的情感。人体活动分为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的意识相和真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1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句是《道德经》的核心章句,也是人类文明中极其重要的统领一切的一句话。这句话从“一”到“万物”说的都是阴阳,是不同层次的阴阳。对这一句的解读,我原本是要在【慧宇解老】第四十二章中详细解说的,这恐怕要等很长时间。但这一句不说清楚,新的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就解释不清。
    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从来没有人能够正确的解读。可以说这是一个千古之谜。但是这个问题真的那么复杂,这个谜真的那么难解吗?这件事实在是让我十分困惑,这一千古之谜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身,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痴人说梦,我就给大家一一解来。一,二,三所对应的是一对阴阳爻,两对阴阳爻和三对阴阳爻,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人们都被数字本身给迷惑了,认为一不可能是两仪,二不可能是四象,三更不可能是八卦,太匪夷所思了。可是这一段话的正解就是如此。我写过一篇短文叫“俗解一二三”,就是为我“正解一二三”做铺垫。老子之所以说是一二三,正是借助阴阳爻的卦符,阳爻是―,阴爻是--,可以把它们都看成是一,两个叠加是二,三个叠加是三。一二三就是一二三,这是多么简捷,形象而准确的描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 11: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9-1 11:54 编辑

这位朋友,你说的太复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其实,是指那个引起客观事物变化的原因
这个“生”, 是中国古代人,对客观事物繁衍认识的表述(比如说,生乱。其实,就是更复杂的意思)。

如果,采用现代物理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就好理解多了
现代物理学,分析问题的方法;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如果,把“道”理解为,太阳地球相互作用
一,就是,1个回归年(或者说;太极)
二,就是,1个回归年的上下半年(或者说;两仪)
三,就是,客观事物,经过一个回归年,形成的变化(比如说;一粒种子,经过种植发芽生长收获,形成多个颗粒)。有最后、最终的意思

这样解释,如何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1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21-9-1 11:44
这位朋友,你说的太复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你把“道”给完全的庸俗化了。仔细学学《道德经》,理解一下老子是如何解读“道”的。“万物之母”不是随便说说的,真的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任何理论,都必须以“道”为总纲,才能纲举目张。中医学也是如此。道分阴阳,阴是精神,阳是物质,到了生命阶段,阴是意识,阳是真气。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中医理论,才能正确的认知生命的各种现象和解决生命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为什么会得病?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能抓住这个根本原因,一切疾病的起因及对治方法就一目了然,信手拈来。当前的疑难杂症,比如癌症,抑郁症等,在我的中医理论中,其病因和对治方法都很简单,绝对不是绝症。只是大伙儿都不相信罢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 18: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21-9-1 18:12 编辑

看了半天,也没看到改革方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 18: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9-1 21:41 编辑
慧宇居士 发表于 2021-9-1 15:58
你把“道”给完全的庸俗化了。仔细学学《道德经》,理解一下老子是如何解读“道”的。“万物之母”不 ...



这位朋友,地球上,任何事物,皆受控于“春夏秋冬”

所以,那个“万物之母”,应指的是“春夏秋冬”,即四季
而四季本身循环变化,带来万物的变化
故,才有“万物之母”的称谓

人为什么会得病
皆因,人本身有个“阴阳五行”
外面世界,也有个“阴阳五行”
人本身这个“阴阳五行”于外界那个“阴阳五行”,不相匹配时。作为个体的人,就要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当,外界的“阴阳五行”   有利于  人本身的那个“阴阳五行”,此时对于人来说,一般称吉
当,外界的“阴阳五行”   不利于  人本身的那个“阴阳五行”,此时对于人来说,一般,有灾祸,或者得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 21: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个情景
其实,就是“四季”,或者说;万物之母,在起作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21: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处在人类文明顶层的一个概念,是道的外在的展现,是由阴阳和合而成的。要注意,这不是普通的阴阳,它们是纯阴和纯阳,亦即是天和地。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天地只是一个概念的借用。是道在现实展开的过程中最初的也是最高的那个东西,相对于人来说,天地就是最高的存在,老子管它叫做“一”,为什么又说它是天地呢?因为在这一层次就已经分出精神和物质了,也就是阴和阳、天和地。与人们所理解的恰恰相反的是,老子认为,精神是阴,是天,是君;物质是阳,是地,是臣。天地是有高下位置的区别的,所以说“地法天”。这一层次是在人类文明之上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若是能证入到“一”的境界,即已进入佛和圣人之位,“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牧”。要知道,所谓的“阴阳相和”是在“一”的境界才能做到的,是在无为的状态下阴阳才能相和。
    现在的中国文化肤浅的认为“和”只是“和为贵”,大家别打了,别掐了,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好不好。孰不知在世俗生活中争斗是绝对的,平和只是相对的。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得是无为法,凡俗之人都可以生活在“二”和二以下的状态,但这个民族的的民族精神必须得进入“一”的境界。否则这个民族就将长久的沉沦在权利名欲的争夺和发泄之中。老子说:“和曰常,知和曰明”。老子说的是:“和”才是生命的一种正常的状态,是一种超凡入圣的状态。言外之意是,现在世俗生活中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他们贪注于名利欲而不能自拔,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样的人能算是正常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