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1|回复: 0

[围棋] 袁枚,著名美食家与扬州围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2 2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枚,著名美食家与扬州围棋
供稿人:绿杨城晓华

  袁枚(1716.3-1798.1),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先后任江苏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县令,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后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等书。
ym26p0.jpg
  袁枚与扬州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他的传世著述中,最著名是《随园诗话》,记录了那个时期许多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趣闻轶事。其中,书中直接提及扬州的就有60处之多。扬州与南京毗邻,当年扬州经济繁荣,文风炽烈,文人雅士时常聚会于此。袁枚的四妹嫁到扬州,于是,他常来常往于扬州。时任两淮盐运使的卢雅雨,创议虹桥修禊,邀袁枚赴扬州。他即以四首奉和之作称颂:“人间此后论明月,未必扬州只二分”。东关大街的小玲珑山馆,藏书丰富,袁枚莅临扬州经常借宿在此。
  袁枚与扬州八怪相知相识。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感于人情世态,作《鬼趣图》,讽世意味甚深。袁枚赋诗相赠:“我纂鬼怪书,号称《子不语》。见君画鬼图,方知鬼如许。得此趣者谁,其惟吾与汝。”罗聘为袁枚画过像,据说,袁枚家人不满,说罗聘的画太失真。罗聘极力辩白:“我有二我: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人苦不自知,我之不能自知其貌,犹两峰之不能自知其画也。”袁枚的一番阐释使家人气平,又给朋友罗聘留住了面子。
  《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是袁枚的晚辈,比袁年轻34岁,对这位文坛前辈奇人,充满崇敬之情。袁枚则对《扬州画舫录》这本书,非常钦佩。他欣然命笔,为《扬州画舫录》写下了文采飞扬,感情真挚的序言。
  乾隆时期,社会上的文士名流推崇围棋,推动围棋浪潮不断高涨。袁枚则一生嗜好围棋。袁枚辞官隐居随园后,便开启了快意而洒脱的人生旅程,用心于花鸟鱼虫,琴棋书画。他在《送霞裳之九江》诗中写道:新共扬州看月明,谁知转眼赋西征。残棋再著知何日,怕听秋藤落子声。袁枚用围棋表达对友人的情深谊长:听到秋藤上种子熟落到棋盘上,便联想到故人离别前未下完的棋局,对重逢向往,对失落惆怅。
  袁枚喜欢下棋,也喜欢观棋,在《春日偶吟》中,他写道: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袁枚在这首诗中刻画了一位棋迷有时欢欣有时焦急的心理状态,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不尽之意犹在言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观看下棋时的神态,拢起袖子静静的观看别人下棋并随棋局而思索,第二句揭示了对局的紧张气氛的原因:下棋的双方分明就是楚汉两军对峙。最后两句写感受,这其中真正的高兴与苦恼,不是棋迷是体会不到的。全诗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袁枚还写过一首富有深意的《咏观棋》:悟得机关早,都缘冷眼明。代人危急处,更比局中惊。张步临奔海,陈宫见事迟。分明一着在,未肯告君知。肯舍原非弱,多争易受伤。中间有余地,何必恋边旁?
  在袁枚的诗集中,咏围棋的专篇和散句有很多。如《观弈》:“清簟疏帘弈一盘,窗前便是小长安。不关我事眉常皱,阅尽人心眼更宽。黑白分明全局在,输赢终竟自知难。凭君着遍飞棋好,老谱还须仔细看。”再如《咏观棋》:“悟得机关早,都缘冷眼明。代人危急处,更比局中惊。张步临奔海,陈宫见事迟。分明一着在,未肯告君知。肯舍原非弱,多争易受伤。中间有余地。何必恋边旁。”模拟观棋人的心情,颇为传神。
  袁枚曾为棋圣范西屏、国手徐星标撰写墓志铭,对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杰出人品推崇备至。袁枚曾亲见范西屏对弈,他说:“余不嗜弈而嗜西屏,初不解所以,后接精髹器者卢玩之,精竹器者李竹友皆醰粹如西屏,然后叹艺果成皆可以见道。今日之终身在道中,令人见之怫然不乐。尊官文儒,反不如执伎以事上者,抑又何也?……”袁枚将“尊官文儒”与范西屏等人对比,认为他们“终身在道中”,“反不如执伎以事上者”,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叹。
  袁枚在其所著《山中行乐词》云:“何物共闲戏?围棋亦偶然。买碑争旧搨,染笔试新笺。食品何曾纂,茶经陆羽编。搜奇兼志怪,俱是小游仙。”诗中所列举的围棋、金石、书画、饮食、搜奇,构成了袁枚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晚清学者俞樾曾看过袁枚玄孙袁润所保存的《袁随园纪游册》,其中所记袁枚79岁、80岁两次出游苏、杭、浙东、金陵期间,几乎天天下棋,并详细记录输赢情况。俞樾因此题诗云。“日日舟窗几局棋,输赢几子必书之。”可知袁枚对下棋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且愈老兴趣越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