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7|回复: 0

"更令明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 0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20-3-9 12:38 编辑

更令明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厉王有警鼓以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其中“更令明号”通常白话译为“重新申明号令”,“更”即“重新”,但后三字因中间字“明”释为动词“申明”而难解,莫非原文为“更明号令”而后世传抄有误?许多语言在发展中都出现metathesis即字母或音段换位的现象,如古英语beorht由于r与前面的元音换位成为bryht,后者是bright(“明亮”)的来源。Metathesis的原因是词语的不确定,或言语中的错误,英语的ask(“问”)一千年来就有人说成aks(现只出现于非裔美语中),现在还常有人将cavalry(“骑兵”)误说为calvary。汉语中有metathesis吗?“更令明号”与“更明号令”,古汉语和早期白话的“绍介”和现代汉语的“介绍”(这类例子很多),四川方言的“晓不得”和更通行的“不晓得”(《朱子语类》中也有“晓不得”,但意思略微不同),是否就是?[注]

汉语“明号令”或“号令明”大量见于典籍,如《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一》“叶赫纳慎为之择官吏、明号令、完城郭、立卢舍、实仓廪、备器械”;传说岳飞的统兵六法“重蒐选,谨训习,公赏罚,明号令,严纪律,同甘苦”(见《金佗稡编-宋-岳珂卷四十九》);欧阳修《再论许怀德状》“臣窃以谓治天下在明号令”;《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张巡)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另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即“更令明号”当直译为“更改了命令、明确了号令”,其中“令”与“号”同指而异名,“更”为动词,不再是副词“重新”。

[注]
Infixing with a Vengeance: Pingding Mandarin Infixation,山西平定县方言在词中加-l-音是北方话“儿”化音的metathesis,即“儿”音前移至音节首(onset)与韵母之间并变为/l/,如“门洞”/məntuŋ/说成/məntluŋ/。-l-的这种中间插入也许正是“孔”演变出“窟窿”的根源。除此之外汉语中是否有metathesis大概难以判定。
另外,拼音语言中区分词中的音的换位metathesis和词间的音的换位spoonerism(因牛津大学的一名导师William Spooner常犯此错误而得名),但在汉语中两者很难或无法做出区分。

(原发于 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 ... eseStudyNotes.html#更令明号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