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90|回复: 154

[丰铭]通行本《周易》纲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3 20: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zhouyi.sdu.edu.cn/info/1070/1496.htm
发布时间:2010-11-28

1 、结构
    今本《周易》“非覆即反,两两相耦”的特点,实际是将 64 卦立体的编织了起来,即以奇卦为干,偶卦为枝,每一组卦相同位置的卦爻辞互相参佐,纲举则目张,整个卦序是反覆与卦义线索的结合,结构缜密流畅。可以分三层理解:

篇结构:上下篇。上篇 30 卦,下篇 34 卦。
卦结构:奇卦之间形成逻辑主干,奇偶之间形成逻辑拓展。
爻结构:从初到上反映事件渐进发展的不同阶段。
上爻:代表过度阶段
五爻:代表鼎盛阶段
四爻:代表酝酿阶段
三爻:代表有成阶段
二爻:代表前进阶段
初爻:代表开始阶段

2 、内容
    今本《周易》的主体为 60 卦,乾坤、既济未济都是概论,其中乾坤是武王一生事业的概括,既济未济是文王一生事业的缩影。 3-10 卦写武王成长经历, 11-30 卦写武王灭商兴周; 31-38 卦写文王恋爱家庭, 39-62 卦写文王创业历程。

干——逻辑主干 枝——方法原则
上篇
1 、乾 :概括武王光辉的一生 2 、坤 :写各阶段的重要作为 ——功创帝业
3 、屯 :写十载寒窗勤学苦练 4 、蒙 :写怎样做到教学相长 ——勤奋学业
5 、需 :写参加工作历练世故 6 、讼 :写遇到疑难怎么解决 ——初入仕途
7 、师 :写姬发挂帅靖边伐逆 8 、比 :写怎样才能带好部队 ——沙场建功
9 、小畜:对应下篇的渐丰巽涣 10 、履 :写化解危机应权通变 ——中坚力量

11 、泰 :写秉承遗志武王接班 12 、否 :写怎样顺利交接政权 ——武王继位
13 、同人:写会盟诸侯图谋天下 14 、大有:写如何才能广泛结盟 ——十年备战
15 、谦 :写武王克商统一天下 16 、豫 :写各阶段应注意要点 ——武王克商
17 、随 :写武王治殷恩威并济 18 、蛊 :写如何处理战后局面 ——收拾乱局
19 、临 :写武王正式治理天下 20 、观 :写怎样成为合格君王 ——君临天下
21 、噬嗑:写武王建规章督吏治 22 、贲 :写官员应当廉洁奉公 ——吏治建设
23 、剥 :写武王反思殷纣教训 24 、复 :写分析历史鉴往知来 ——行政建设
25 、无妄:写武王致力发展经济 26 、大畜:写怎样保证长治久安 ——经济建设
27 、颐 :写武王制定税赋原则 28 、大过:写如何合理组织税收 ——税收规划
29 、坎 :写武王积劳成疾去世 30 、离 :写最后时光是怎样的 ——因病辞世

下篇
31 、咸 :写少男少女相识恋爱 32 、恒 :写交往时的注意事项 ——青年恋爱
33 、遯 :写恋爱中的分分合合 34 、大壮:写如何对待矛盾分歧 ——磨合沟通
35 、晋 :写定亲拜堂结为连理 36 、明夷:写慎重处理终身大事 ——婚姻殿堂
37 、家人:写家庭生活女主中馈 38 、睽 :写如何才能治家有方 ——独立成家

39 、蹇 :写姬昌成年出仕创业 40 、解 :写深入实践历练成长 ——艰苦创业
41 、损 :写姬昌入朝参与政事 42 、益 :写尽职尽责勤政为民 ——入朝辅政
43 、夬 :写姬昌抗击殷商侵略 44 、姤 :写劣势之下如何应敌 ——商周决裂
45 、萃 :写姬昌聚义力挽狂澜 46 、升 :写审时度势以弱胜强 ——抗敌救国
47 、困 :写姬昌七年羑里之难 48 、井 :写周人如何营救姬昌 ——羑里之厄
49 、革 :写姬昌大力推行改革 50 、鼎 :写怎样面对复杂局面 ——变革图强
51 、震 :写姬昌出兵扫除逆党 52 、艮 :写如何作战达到目的 ——征伐周边
53 、渐 :写胜利班师恢复生产 54 、归妹:写如何处理战后关系 ——战后恢复
55 、丰 :写国势鼎盛受命称王 56 、旅 :写经营中的注意事项 ——鼎盛时期
57 、巽 :写文王兵败主动求和 58 、兑 :写如何才能减少损失 ——兵败求和
59 、涣 :写接受制裁文王下野 60 、节 :写顺应形势平静面对 ——文王下野
61 、中孚:写文王隐居韬光养晦 62 、小过:写低调行事蓄势待机 ——战略潜伏
63 、既济:回顾文王的政治生涯 64 、未济 : 写各阶段的战略思想 ——承前启后

    按时间顺序,下篇是文王事迹,上篇是武王事迹,今本《周易》就应当是下篇在前,上篇在后。从法理上,武王是开国之君,有定鼎之功,类似于秦始皇的地位,所以按今本这样的顺序也无可厚非。一个是学术的次序,一个是政治的次序。在文明初期,学术附庸于政治是必然的。但我们今日读易,要想清晰线索,却非按先下后上的次序不可。

文章出处: 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3 20: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千年易学史,有些像买椟还珠的故事。孔子晚年被一个用六十四卦做成的盒子吸引,觉得里面那块石头太过普通,于是给璞石画了些彩绘。在其影响下,后人相继对这个盒子产生兴趣。有人研究盒子的结构,有人为彩绘着迷。就这样,历代出现了无数大师,他们围着盒子和彩绘津津乐道,却鲜有对璞石内里深入探究。
这颗璞石的内里,就是《周易》的本义,《周易》精义所在。对于沉浸于传统易学的人,它似乎已经可有可无,但对于踟蹰于迷雾中的易学,它是璀璨的明灯。
若想看懂《周易》的本义,就要跳出千年来的碎片化思维,树立起整体观,从两卦一对入手,以六段论为思路,循着卦序线索去理顺《周易》64卦文本间的内在逻辑。这样才能透过文辞表象领会背后的寓意。笔者相信,只要方法对路,人人都能轻松读懂《周易》。
《周易》这本书,布局严谨,气象高宏,远非孔子以为的卜辞辑录那么简单。作者借文武二王灭商建周的事迹,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家国情怀,教育子孙后代敬德保民,明道通变,福祉天下。与儒道法墨诸子百家重视个体修为、机巧术用的角度不同,《周易》考虑的是人族群体,社会发展,要传达的是作为人的本体精神,是政治人物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
把每句爻辞都看作意义独立的单元,恣意想象而不受上下文的拘束,是观象解《易》最大的弊端。这就像读一篇文章把句子都割裂开,于是那些脱离文本逻辑的句子就失去束缚,有了多重含义。只看局部爻辞,不分析主题,不注意整体逻辑,当然就有了千人千易,此时的爻辞也就不再是《周易》中的那个爻辞了。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2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3-13 21:02 编辑

丰铭的研究切中了要害,但也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呢?

他与商末周初的史实的结合太紧密了。

周易一书不是周初形成的,而是春秋早期形成的。周易一书中有些史实不只是周初的史实。

看起来还是孔子高明一些。


孔子云:


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


孔子方得《易》之真解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 18: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道吟     丰铭

易乎高?哉
广包天文地理
微含基因命运
乐律数学物理无所不能
股市地震潮汐无不能测

易乎危!哉
推连归为宗
其书渺不可得
举周易为典
其义渺不可知

易乎妄!哉
造八卦为源
颠倒历史次序
假阴阳为本
虚托先人哲思

易乎悲!哉
科学易
成当代先锋
术数易
成时代流行

易乎泣!哉
三千易门
互相攻驳
八卦解易
愈加繁说

易乎喜!哉
有周易本原
于雾霭中开一片晴朗
于污浊中辟一股清泉
去八卦,正本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0: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2 12:48 编辑

没有了八卦,还谈什么周易?八卦是周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特征。周易的重要性就是它的阴阳符号卦与文字的结合,它的独特性就是它的八卦的有序性。把八卦和文字二者隔离开来,那就不是周易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 18: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千年学易皆以盲导盲,
本原一出照亮易学前路。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4 15: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晨心曟意说《本原》
周易雅正  今天
昨天一新入群易友谈了些对《本原》的看法,颇得要旨,殊为难得,分享于此。

昨晚十点在一个“七政”小群看到丰铭说说,加了微信,连夜拜读,至为推崇。易本没有百花齐放,主旨大道至简,因其自成一家之论,学术性和史实性兼通自恰,特别推荐!

文人相轻,易家相冲。
无非疏离本义,附会牵强,多有猜想,难以自证,更莫论自恰,自是千人千易,各争本正,自居大方,免不了多生歧义,误人不浅!
今丰铭梳理导读,始觉视野贯通文史,逻辑粘连自恰,前后内外,一扫千年之困,一语指正八卦之妄,一文荡涤万千朽才,清正朗然,浩然正气,醍醐灌顶。?
只有正本清源,方有天下一家易,易与天地准!


睽之旨在意见不合,两位雅兄可以赏读,也可以把玩,亦可守传统以喷其新。
共学谦进,当常怀敬畏之情,轻言浮议,求学求真大忌。
本易还是用了前面“见豕负涂”的比喻,当猪继续前行时,遇场大雨就冲洗干净了,清白者也就得到昭雪。随着双方辩论的进行,真相逐渐明晰也。


周易有了丰铭的参悟,易学的进阶之梯就朗然目前。
六段论,对偶,36宫,一一尽解,豁然开朗。
相信千人千易,终将“会”师于此,理当大力弘扬新识,易经自会灿然其神韵。
如果没有分析解析到这个逻辑架构,一如千年暗夜,云里雾里,各执一端,裂解自夸,而失其大一统之精要,至为痛婉!
今丰铭提出“卦团”新概念,引进举之成家八卦,实为千古第一人![抱拳]


易不只是归纳人生天地64象,各展六爻以舒天地正道。
更是内存逻辑,层层推演,重逻辑不重占。但若了然其逻辑,自可以理数推算,但决没有以象以形取占,形而上者也。
丰铭先生最大的贡献也许正在睽探到了其内在逻辑。
逻辑是所有西学的基础和出发点,西学东渐,正是我中学长于归纳,弱于逻辑。今有丰铭之推定,可以预见,易学将大放异彩,去伪还真!
此之意大矣哉!
敬上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7GRNOWBRuHS7otrmdJ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5 11: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鬼:
问题人们看重的就是周易里迷信扯淡的那部分。」
- - - - - - - - - - - - - - -
我等新学后进,一不求占算于人,因为我受的教育弃之为迷信;二不求学问显达于芸芸易界,因为我们更注重数理应用;三不求精解易学万象万方,因为只是好读书好论及经典。
不想,这个“不易”之心态反而三言两语被丰铭说到心底了。
丰铭要旨本原一出,可能要拆掉三千年很多大易家的“门面”,更别说在当代科技倡兴之都,易家多自知有玩赏也半认真,有耍文化也半自娱。
万般谴责语塞,不及丰铭一一推展,史料一一嵌位入易,易理更确更昭然,易体易序更严密更得体更富人文逻辑,岂要与万众迷糊讲什么谦谦,理当振臂高呼,理当振聋发聩,理当当头棒喝,情当睥睨四海,情当了了迷津,情当千年第一,意当纵横三界,意当驰骋周流,意当哀叹中毒至深于闲言,意当不屑信口占算之神棍。
当仁不让,为易正本,锐意精进,破除迷叠,此乃气节所在,高尚其情,乾乾其神,正所谓或跃在渊,一飞冲天万象自正,一语清源剥离八卦,一人独步飞龙在天,一书终结千年自误。
怕是连孔老夫子都要从坟墓里探头作揖了。
实乃不为私利浮名,直言本真的千古俊才,三千年第一人,舍其复有其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13: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5 13:29 编辑

易学研究不易走极端,易本讲究辩证之变,一走极端,行而不远。


易学中的象数派是义理派所有正确学说的唯一来源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1-3-8/717098.aspx


    《易》发展到后来有两条主线,后来两源合流为强大的象数派的同时,也派生出人文义理派。
    这两条主线一是伴随象数派创立的河图八卦线。从河图记录天象->伏羲据河图推演出八卦(这两个阶段是无字《易象》时期)->炎帝复演八卦并撰写连山经文->黄帝复演八卦并撰写归藏经文->文王复演八卦,并与周公撰写周易经文,加上孔子序《十翼》,最终完成了《周易》。二是洛书五行线。洛书记录天五行->《洪范》根据《洛书》提出以五行为核心的九畴->孟子提出五常->邹衍提出伍德->董仲舒提出全面完善的五行体系即三纲五常体系。后来二者最终汇流:三易经文等加《洪范九畴》共同组成文字易即义理派易学体系。
    《四库全书提要》认为义理派为魏朝王弼所创,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是汉代主流儒家易学义理派已经流于空疏空泛;象数派为与义理派抗争则流于神秘,近于谶纬。直到魏晋少年王弼,以老庄解易,打破了儒家对义理派易学的垄断,部分恢复了易尚简易的宗旨。但是,道家内部的黄老易学是以象数为基础的,王弼因没有象数传承,使他的僻象数专功易理的主张,显得十分狭隘,违背了“八卦以象告”的宗旨,甚至后来被义理派的朱熹批评为“泥滞说卦”。《系辞传》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显然,离开象数的义理就是无根树。王弼是第一个公开全面否定义理源于象数,否定义理与象数紧密不可分的人。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所谓王弼扫象是仅只限于扫“象”——就是说王弼从未扫“数”, 王弼知道易的根本是数理,是后世尤其近世某些人才进一步歪曲误解了王弼,这一点应该为王弼正名。
    自王弼扫象以后,直到今天,只懂义理不懂象数者大有人在,甚至成为学术主流。这种现象实在不利于中华自然科学的发展。易学源于天文,实为中华科学体系的根本,但由于主流学术自洋务运动以来完全否定了易的价值,更没有科学地介绍和推广易,象数易学更鲜有人提及,造成了我们民族的重大损失。其中负效应之一就是,民间术数虽然始终活跃,但鱼龙混杂,贤者高士多奉行“善易者不占”和“慧而不用”,而那些摆摊卜卦者,大多是并不知易懂易的骗子。人文义理派与象数派的分裂和隔阂为骗子横行于江湖创造了条件。这个教训亟需我们吸取和补救。


王弼扫象为哪般
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03/1520/548195913204.html

古象失传导致象数易学走上繁复偏离之路,沉浸象数,忘却意旨,逐渐引起学界的疑惑、反感和反思。一种新的思想逐渐抬头,人们想要明白,《易经》的文辞细节究竟在讲什么道理。这种思考其实在远古易者为《经》立《传》的时候就萌芽了。《彖》与《象》,主要就是用来释卦爻象之义的。孔子编“十翼”的时候就把关于“君子进德修业”的学问融汇到了注易释义过程中,以至于后世有学者认他为义理派鼻祖。西汉费直、高相之易学就很注重义理而不讲卦气灾异。他们的东汉继承者硬要往象数学方面拽,试图找到以义理贯穿始终的象学而不得——他们搞反了,事实上是先有易象,观象系辞,才见义理。

既然易象已经弄不清楚,占卜必然大打折扣。卦变说紧扣十二消息卦进行占断解释,尚能对付事儿,但已呈疏阔之态。倒不如循着卦爻义理展开通觉联想,多少能找到点感觉,抓住点事情脉络了。汉末社会,儒学的成熟和沉淀、民间道教符箓法术的兴盛、新的佛教思想从西域进入中土,使得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剧烈的重组和分化,也使得《易经》占卜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而其哲学价值则进一步凸显出来。

冰雪聪明的王弼,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郡人,经学家、哲学家,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他在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氛围里,开创了玄学派易学,不用象数,以老子的观点注解《易经》,别开生面,另立旗鼓,史称“王弼扫象”,其后,晋人韩康伯予以完成。

王弼说:“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 (《周易略例·明象》)乾为健,未必是马,虽然马健;坤为顺,未必是牛,虽然牛顺。意即一种意义可以不止一种象征表达。他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这就是说,意义以象征表达,象征用语言解释。这些看法在今天是常识,但在当时,却具有重大的思想建树价值。“以象表意”比荣格的原型意象理论早一千六百多年;“以言名象”,意义得以透出和传播,但带来的问题是,“名可名,非常名”,言说的过程并不真的、甚至从来没有指向那个意义本身(拉康很在意这个现象),意义是被言说过程从“无”里唤起的(索绪尔在一千六百年后也想到了这点)。所以,一切本诸“无”!这就是玄学。王弼对老子的“无中生有”理解得很透。

王弼认为“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所谓理、宗、元都是“道”,他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道本身不可为象,因此所有象都是道之容器,于是道“无不通”“无不由”,充盈天地,以至于“物无妄然”,于是偶然是相对的,而必然则是绝对的。这其实给占卜留了位置,意味着进入某些具体情境中,健必为马顺必为牛,另外一些具体情境中可能健必为丈夫顺必为妇女——但凡只要是具体的、必然的情境,必有确定之象!这象是扫不走的。这恐怕是王弼先生始料所不及的。

王弼人生短暂,24岁英年早逝,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王弼易学体系完备,抽象深奥,是道家易的代表。他的新观点、新见解影响深远,颇具前瞻性。自王弼开山,易学界出现了以理性逻辑取代纷纭象数的义理派。



“王弼扫象”之说不成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71f83f0100xvrz.html
易史多谓王弼“得意忘象”,致使运舞不休的春秋易学灭亡。这个说法不成立。


时至宋明,以象解易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号曰继承王弼易的程朱的所谓“义理派”。“义理”解易,辞与卦符了无干系,正如于省吾先生所言:“(若)不依象以释辞,则奇奇怪怪,迷离惝恍,既不知其辞之所本,更不知其义之所由生。”


王弼之“忘象”,是建立在“明象”的基础上,以象为根本,也就是说,他在保持“基元性”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发挥。而程朱“义理”则没有根本,是完全撇开了卦符这样的基础而构建起来的空中楼阁。这是王弼易与程朱易的区别。


天下人都明白“义理”解易显然不符合“象”的宗旨,这样的解易形式不得人心,于是大家就怀念起春秋易象来。而此时,学者脑袋里边仅存一个“象”的模糊概念,只依稀记得祖上曾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具体是什么模样的,打死也想不起来了。


春秋易象,显然消失于两汉,至迟不过魏晋;“义理”解易则鼎盛于程朱;程朱则号称继承王弼,而王弼则有著名的“得意忘象”。易学者们追根朔源,自然而然就将易象的最终灭亡归咎于王弼。于是“王弼扫象”的叫骂声响彻易坛——


然而,“王弼扫象”的言论是毫无辩证的,不辨是非的,乱扣帽子的,是一种求而不得,伤心绝望之余乱扣帽子的声音。伤痛已经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辩证能力,胡言乱语。


1、“王弼扫象”的言论是春秋易象已经不为世人所知的时期生起的,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人已经不知春秋易象是什么东西。既然不知象为何物,焉知王弼“扫”的是什么东西?但凡说王弼“扫象”的学者,他的象学都得不到世人的承认。


3、宋明以后及至当代,学者更喜欢跟着说王弼“扫象”,但毫无疑问,他们也没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象学。“王弼”扫象的声音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言论。


附——明象(王弼)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


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


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是故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纵复或值,而义无所取。盖存象忘意之由也。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6 07: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逻辑是,既然一直没答案,就这样多好,大家都可以混,你一旦说出唯一答案,大家就没得混了。你说出答案,是不是在说明过去三千年的都是傻瓜?
这是这段时间反对者的主要理由。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6 1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易心易 于 2020-4-6 11:09 编辑

看了【厚黑】经、方知有三国、看了三国、方知是演说、三真七徦、用故事中的人物、解释【厚黑】至金名言、又有几份真呢、
看过【一卦一个故事】、64卦、64个不同传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石头,不见高山,只见零星,不见星空。却找不到一根线,把64颗珍珠串连起来,井然有序。
周易是文武二王故事。
归藏是黄帝蚩尤大战故事。
连山是伏羲女娲连姻故事。
还有【黑暗传】,不知道是什么【易】,的故事。也许是史前文明故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21: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7 05:06 编辑

故事么,有人编,就有人读,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他是故事,不是考证。故事,就是有点真的东西,再加上些假的东西,让人感觉有意思。比如“文王受命”的故事,就有实史依据;而“文王下野”的故事,就有点虚构。弄到一块儿,就有了情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7 06: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的本原,只是一个真相,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没有关系,只是对于研究易学而迷途中的人有意义。
进一步说,周易是文化经典,正本清源,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意义。
正本清源后,周易是可以进中学课本的,之前的所谓周易进课本,都是胡闹,祸害子弟而已。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7 06: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学研究的是三才综合变化情况,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兴衰成败的事业规律。三才天时地利人和是易学的框架结构,八卦三爻上为天时,中为地利,下为人和。六十四卦是八卦中每一爻按照四象的细化,八卦看大概,六十四卦看细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7 12: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易心易 于 2020-4-7 14:39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20-4-7 06:14
周易的本原,只是一个真相,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没有关系,只是对于研究易学而迷途中的人有意义。
进一步 ...

周易是文化经典,正本清源,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意义。
一个与大山隔绝的地方,目不识丁的农夫,山姑。现在却年年歌唱着古老的歌谣【诗经】风雅颂。
十二岁以上孩子和大人一起,半夜陪伴在装有尸体棺材旁边,与己无亲,聆听着远古的神话故事,【黑暗传】。讲述历史,面对生死。
这次武汉疫情,每一个中国人的眼泪,感同身受。同命运,共呼吸,心连心,泪相映。文化教育】。


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生生不息,中华之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7 18: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清易学发展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史证明,错误的易学史观严重影响着我们对《周易》的解读。河出图、洛出书的八卦起源说;仰观俯察的伏羲创立八卦说;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的三易说;文王益八卦为六十四卦的重卦说。这些问题重重的传说,先验地设定了《周易》基于八卦而来,卦象乃《周易》的重心,文本依象而成这样一套有违历史事实的伪命题,把解《易》者引入了歧途。使得虽然三千多年来无数智者皓首钻研,却离本义越来越远。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7 22: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一位成功的传播家,又是一位失败的推销员,多看经文,少看易传。
                                                                                                                       -------先师【鼎铭】

晚而喜《易》,韦编三绝,是为什么?援易饰儒,接花移木。以上多个学说,在易传中出现,而且相互矛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8 07: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4-8 10:35 编辑

风平先生∶
易,不是这次人类文明的开始。而是上一次史前文明的结束和遗迹,所以它可以和近代计算机技术对接。

姜烨∶
这锅甩的有些远。

老鬼∶
锅甩远了,问题都解决了
有时要虚拟一个常数。系统就自洽了。比如“以太”,比如“引力”,这都是甩锅的例子

週∶
量子常数
这就叫象数理
看到一种现象无法解释,就引入一个常数。然后就可以推出一大堆理论出来了

丰铭∶
认识体系要想圆满都需要这样做。
宇宙奇点论也是这种东西。
实际就是对还解释不了的东西用一个暂时性的虚拟解释替代。
中外都这样。但是我们看那些台上忽悠的,都是把这类虚拟的概念当作实有忽悠,把听众忽悠的迷迷叨叨的。
最典型的,讲老子的时候就是道,讲易学的时候就是易。

君子风∶
同理,再虚拟一个变数,就可以解释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21: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9 05:33 编辑

当一个研究易的人不承认象数的时候,就不能再与之谈易之象数了,因为他追的不是易学,他不知道“象”,才想“否定”象。这样的话,就已经进入极端了。

对不识象数的人,千万不能谈易,因为不是一条道上跑的人,他不知道易是“象数义理”的统一体。


没有八卦,就没有象;没有象,就没有什么易传。

象是谁想扫就能扫一下的么?

易学中的八卦,是想丢就能丢掉的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9 07: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4-11 07:39 编辑

週∶
@丰铭,济南 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周易要表达的思想吗?

丰铭∶
@週 见封底。
《周易》的主题是谈政治生活中的根本矛盾,所以其意义是超越时空的。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各个社会集团之间,都存在着崛起与守成的矛盾。《周易》之时义,大矣哉!
几乎所有的易学问题,都可以在本原里找到答案。

週∶
周易要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不是什么卜辞。

丰铭∶
要是写史记,史官就可以啦,无须周公。
不论传统易学说的文王还是周公,都不能与史官或者卜官的立意去比。

凤鸣∶
无论
写什么
记载什么
都要遵循当时的历史真实

@箇介軒∶
当下事有人训诫,过去事随便

老鬼∶
从周朝开始到以后。占卜大衍的功能已经不是问事。而是文件上的公章而已。也就是天子诸侯的意图和文件有着一枚天意公章,普天之下的百姓才会马首是瞻。
挟天子令诸侯。之前早有挟天意令诸侯。
@丰铭,济南
三千年无人戳破这层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6 08: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丰铭∶
@箇介軒-無柔-杨健 人嘴两张皮,只要有立场,就想怎么说怎么说了
莫言的观点也是偏颇的,什么叫文学就应该揭露黑暗?
一个社会有阴暗的一面,但也有光明的一面,榜样人物,英雄事迹,不该是文学要关注的么?
任何事情,执一端必偏颇
他可以说他的文学主攻方向是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这样表达客观点,但不要上升为文学创作的原则
唉,正常思维的人太少了
看各类人物的表演,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一本周易,三千年都被读成浆糊了。
客观理性读书的,几不可见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8 07: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本原,系统地提出去八卦解易,六段论,对偶卦解易,是易学史中开天辟地的事。
周易本原,要做的是正本清源,不是独树一帜。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0 07: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4-20 11:55 编辑

象传里的“何可”
周易雅正  简单聊聊象传里的“何可”。

象传里的“何可”,一共出现7次两种,即何可长4次,何可久3次。
64卦的象解,同样的词汇出现7次,就具有体例的参考意义了。
什么是体例呢?就是可以作为参考标准来反推文本的内涵。
何可长4次,分别是  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否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特点很容易看出来,都是上爻。
长,就是长久。何可长?还剩下多少时间呢?
这就像一把标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爻辞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这样做还剩下多少时间呢?
这是指虚度光阴的学子
“否”终则“倾”,何可长也。病况如此还剩下多少时间呢?
否在上爻,是指身体不好,临终
“冥豫”在上,何可长也?沉湎于酒色还剩下多少时间呢?
豫上六类似于李自成进北京那种状况
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山鸡的叫声能存在多少时间呢?
何可久3处,不举例了,长和久其实是同义,长久嘛。
我说这个话题的意思,是说一种读易方法,注意一些体例性质的参考。这样可以避免爻辞解读的歧义

                                                                                                               ——丰铭


六爻卦没有初爻?没有上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1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4-21 06:38 编辑

谦卦的时义

聊到时义,我说一个卦:谦
谦卦是讲谦逊的,但不是从道德品质的角度

但传统易学,自孔子开始,都把谦卦当做谦虚的品质来解读了

谦的六段论,我依次展开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初爻是开始,是起点,打基础,所以说为人处世要谦之又谦

六二:鸣谦,贞吉
二爻时有所进展了,但位置还是比较低,所以说发言时态度要谦逊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
三爻,记得乾卦的都知道,三爻是辛苦的卦,
任劳任怨的中层干部
所以说要劳谦,克勤克谦
乾卦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

六*四:无不利,撝谦。
四爻这个,孔子之流就读不动了,开始歪解
撝谦,其实就是扔掉谦虚
一改往日谦和的姿态
为什么四爻要一改往日谦和的姿态呢?
看过本原的知道,谦卦是写武王灭商的卦,四爻的时义是出兵伐纣
此时的武王,不再是那个谦虚谨慎的君主,而是带兵出征的统帅
角色的转变,姿态也要随之转变

无不利,撝谦。——我的白话是:叱诧风云,一改往日谦和的姿态。
象传这里的解释是:《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威风八面,一改往日的谦逊姿态,如此才符合(不违背)主帅的形象。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五爻更不谈谦逊了
利用侵伐,无不利。谁不服消灭谁
这是灭商后扫除捣乱分子
类似于乌龙山剿匪记
不归顺只有一个下场,哪有什么谦虚,客气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二爻的鸣谦是说发言要低调,谦虚。上爻就不是了
这就是时义
上爻的鸣谦,是说分析局势要客观谨慎。
这个类似于李自成进京后的状态。是过于乐观,还是理性分析天下局势。
实际上,天下并没安定,时义要利用行师,征邑国
李自成进京后觉得万事大吉了,开始花天酒地,就完蛋了

谦卦的时义性质体现的特别清楚,就聊这些
总之吧,谦卦,不是在说啥做人要谦虚,那太小读周易了

                                                                        ——丰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8: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j_ming 发表于 2020-4-20 07:18
象传里的“何可”
周易雅正  简单聊聊象传里的“何可”。

没有八卦能不能有六爻卦?没有六爻卦,能不能有上爻,初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8: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22 08:07 编辑

撝谦,撝有两音:[ huī ]、[ wéi ],[ huī ]者行用也;[ wéi ]者辅佐也。故撝谦之义不外两种:一是行用谦德;二是辅以谦德。

鸣谦:鸣者,高叫、宣扬。鸣谦,宣之以谦。在征伐中,鸣谦是讲要“师出有名”义,要宣扬我方之谦让、正义,不得己而征伐敌方。
谦卦中有辩证义:

一般情况下,谦德是好的,但是“劳谦,君子有终”,既劳且谦是美德,但是“君子有终”,“君子有终”未必是久谦而终有好报义,而是君子知道劳谦当有限度。当我方始终“劳谦”时,而“不富以其邻”,其邻却逼迫太过,则要“鸣谦”而征。

我佛慈悲,也有金刚一怒。


劳,劳动,劳动则苦,会使人疲劳。故劳有多义。劳谦,劳于谦,苦于谦。谦而受侮之义。

64卦是讲道理的,不是讲历史的,有些地方拿些史实出来,是做为案例使用的,此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古人早己使用此类方法。易经,不是什么编年史,也不是传记,而是议论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1 17: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北:
我是一入易就去了八卦。
感谢丰铭深入的雅正研究

丰铭:
读历代易注,任何八卦象数的解释点直接忽视即可,都是扯淡。
去掉八卦象数的内容后再读历代易书,一下子会发现清朗多了,易学的海洋也不那么浩瀚了,也就一池塘大小,很容易就转一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0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22 02:31 编辑

这类很容易转一圈的专家教授多了去了,到北大乾元室看一看,都是这样脱离象数的义理家,个个牛洪洪的,能说古能道今,能说德,能说钱,还能背古易章句。换句话说,搞不懂象数,只能义理。不过,义理尚好,好在还讲点正道,多知导人向善。有佛学家便因义理而创立佛学易。好在,有些高明的义理家承认不懂象数,只能据其文字解其义理,如高亨先生,至今,白话易经多了去了,但真正在训诂方面全面超越高先生的,我还没有见到。就是高亨先生自认不懂象数,也没有否定象数,扫除象数,而且还以象数解说易经之“卦之八”。据说北大的某教授在版本和集释方面做了不少的功夫,可谓聚古今之释于一体,然于高先生比之,我看庞杂之物,不过了了。

也有极端者,不懂象数搞义理的,说象数可扫;搞象数的,多有盲人摸象,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系统弄象数义理结合为一体的,如寥某之正解,因不了解古时实情,还什么大成图、小成图,免不了牵强附会。还有不懂装懂的,又多不自知,夸大其辞,弄神秘主义。更多的是乱崇乱拜者,见有自夸其易者,便以之为神圣,见其放个屁,也以为带仙气,完全失去了自我,大家都能闻知的香臭都不会分辨了。当代易学界最厉害的是韩国,竟然有人据周易而另创易教,自以为通易之数,居然有了当代的易神,教众为数颇多,还来参加我们不讲鬼神的研讨会。此风一开,国内有人羡慕的不得了,也想成神了,也想有个易教了。什么玩意儿,山赛我们的佛学易就是了,还真的有什么新奇?
所谓易学界就是这么的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0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0-4-22 03:03 编辑

孔子在与子贡论易时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巫也......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

孔子将如何用《易》分为两种,一为“安其用”的百姓《易》,二为“观其德义”的君子《易》。并且将学易分为三种境界,最下等为卜筮巫,只好易而不知数;中等为史,不但知道卜筮并且能明数;上等为君子,能从天道中推算人道,并且能以义守之。
   

    子赣曰:“如是,則君子已重过矣’。赐闻诸夫子曰:‘逊正而行义,则人不惑矣。’夫子今不安其用而乐其辞,则是用倚于人也,而可乎?”
  子曰:“谬哉,赐!吾告汝:《易》之道,〔存乎其辞也。其用者,〕此百姓之道〔之谓〕《易》也。夫《易》,刚者使知惧,柔者使知图,愚人为而不妄,渐人为而去诈。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避咎,然后《易》始兴也。予乐其知之〔自得,德〕之自〔生也〕。予何〔乐其〕事纣乎!”
  子赣曰:“夫子亦信其筮乎?”
  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
  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有仁〔存〕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則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則其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巫者幽赞而达乎数,其数不过为古史者所授巫者古算法之一例(大衍求一术之求乘率法),巫者知其用而不知何以为用;史者明数以治历而不知历不过是古帝天人合一思想取信于民之神道设教术;古圣达乎德,知数与德方为管理者之最高境界,数者取信于民,德者取心于民。中国道家本数而来,儒家本德而来,土生土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2 0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是象,视频是数,背后是理。
占卜者只看片段,治史者可看到趋势甚至规律,但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透视规律背后的原因才知至理,如兴衰成败的原因在于人心向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