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回复: 1

[读书心得] 韦庄:漂泊有我何所惧,岁月如歌纵年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豫章姚某人 于 2020-4-7 09:42 编辑

【中华人物志之五代】
韦庄:漂泊有我何所惧,岁月如歌纵年华
○文  豫章姚某人

       韦庄,字端己,陕西人,正儿八经的名门之后。出身“去天尺五”的名门望族,京兆韦氏。祖上韦见素,是太宗朝名臣。韦少微、韦应物也都是一时人物。韦应物一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更是圈粉无数。然而,韦庄的故事却是这样开始的。
1.jpg

       孤贫力学,是坚持中的希望。像很多出彩的名人一样,他没有早年的富贵与安逸。父母很早就过世了,家境非常贫寒,祖上的荣光也早已消散。那时候的读书人,有着既定的发展轨迹,读书,然后做官。韦庄“才敏过人”,“孤贫力学”,却是屡试不中。此后,在人生前进的旅途中,不断科场鏖战,虽也也有过意志消沉,但却从未轻言放弃。880年,四十四岁的他再一次踏入长安,参加考试。可是不幸的是,黄巢也攻入长安。京师大乱,僖宗皇帝出奔咸阳。混乱中,韦庄和家人失散,更加不幸的是,他又病倒了。那一刻,他的人生似乎糟糕透了。后来,他投奔润州的镇海节度使周宝,在那工作了三年,接着又为生计所迫,不断地辗转漂泊。直到894年,乾宁元年,他再战科场,终于如愿以偿。那一年,五十八岁了。就现代来说,这已是快退休的年龄了,然而,对于韦庄,人生似乎才刚刚起步。是坚持,熬出了成功
       半生漂泊,是磨难,是积淀,是成长,更是情怀。漂泊,似乎是韦庄绕不开来的话题。为了生计,他早年迁到虢州定居,一住就是十年。从离开混乱的长安,躲避战乱的一刻起,就一直没有停下漂泊的脚步。寄居过洛阳,做过藩镇的幕僚文客,后来又长时间于江南游荡。这期间,他有大量诗作问世,记录着自己别样的人生,展示了诗人的矿热情怀。
       长安沦陷,他就写下了著名的《秦妇吟》,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那是何等狼藉,何等荒凉。“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那是生命的脆弱和无助。“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那是天下苍生在水深火热中呼喊。
       半生漂泊,由南向北,由北向南。与其说是避祸,不如说是游历。与其说是磨难,不如说是积淀和成长。他用诗人的情怀感受着人间的世态,体味着不一样的人生。
       在南京,面对昔日繁华的台城,如今荒废不堪,忆台城古迹,想六朝旧事,他写下了《台城》,以哀叹人世的沧桑。“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jpg

       江南的美景更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作中也有大量写照。“雨急春塘白鹭闲”“负岌将辞越, 扬帆欲泛湘”“匡庐云傍屋, 彭鑫浪冲床”。当现实和使命感再次点燃他奋进的希望,他决定再返长安应试时,又毅然地写下“绣袍公子出族旗, 送我扬鞭入翠微”“去时此地题桥去, 归日何年佩印归”。
3.jpg

       功成前蜀,成事不论早晚,有志又岂在年高。回接上文,金榜高中的那一年,五十八岁。这似乎是一个尴尬而又时常让人感到颓废的年纪。韦庄开始在政府部门担任校书郎,是个小秘书,可是那时的大唐已经糜烂不堪,他先后去了鄜州、绥州等地, 无所事事。
       对于时刻准备着的人,命运会在不自觉中发生逆转。韦庄在跟随两川宣谕和协使一起,去四川调解当地军阀的纷争中,受到西川节度使王建的赏识。当时间来到901年的大唐,早已年过花甲的韦庄发现盛唐梦已然不复存在。他响应王建的呼唤,收拾行囊,去了西川。
4.jpg

       在西川,韦庄开始了他的另一个盛唐之梦。他辅佐王建建立蜀国。成为前蜀的开国功臣,“拜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屡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殚精竭虑,精心谋划,创造了前蜀的另一种盛世和繁华,把修平治齐的满腔热血一股脑儿泼洒在川蜀这片大地上。
       人生正是这样,有一种命运就是靠自己,与年龄无关,与处境无关,与身世无关。只要你不停下探索的脚步,一天天的坚持地寻找,总有一天,就会找到你理想的彼岸。因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也因为,成事不论早晚,有志又岂在年高?更因为,当辉煌到来的那一年,他已年过七旬了。
       韦庄,生:八三六,卒:九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历史人物中吸取养料,更多应该看到他背后的故事。因为纯粹的“贵无”思想,即便如我辈者,亦是不值得一驳的。
        所以,我们应当看到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也应该看到他,不到长城非好汉,和乱云飞渡仍从容。
        千载而下,我们再一次想象他北望长安之时,一定会是漂泊何所惧,高歌纵年华的豪迈了,又岂只一部《花间集》这么婉约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