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6|回复: 2

《大学》之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5 0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豫章姚某人 于 2020-5-15 09:32 编辑

《大学》之敬
豫章姚某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生信条。每每读之,心思宏大,热血沸腾。《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自宋代以来即被列为四书五经之首,其语言文字极为简明,其蕴含之思想却极为深刻。北宋程颐、程颢即称之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更是推崇备至,在《大学章句序》一再反复强调:“《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图片1.png
    何谓“大学教人之法”?朱熹说,“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当然,他所谓的“治人之道”,应该是指的治世之道。大学之目的是什么?“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所以,《大学》是一部“复性”的学问。是你在茫茫人世中,不知不觉地,或即将迷失,或已经迷失时,再次回归“本性”的指路明灯。作为一部传世经典,它的“三纲八目”看似宏大,却不是悬空思索,更不是冥行妄作,因为它构筑起的思想体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是什么?姚子不才,谨为之记曰“敬”。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图片2.png
    或问:敬,其有方乎?
    姚子曰:然。
    一曰敬于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言敬于心之重要也。而敬于心者,亦言在于“诚”也。《中庸》更言“至诚如神”。如何能达到“诚”这一华丽境界?一者求自我之“放心”,去世俗之私心,达“明明德”之至公之心。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贽说:“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何谓赤子之心,何谓真心?既是无私至公之心。二者慎独也。修养从来都是以慎独为上,“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君子必慎其独也。当知诚于中,形于外。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二曰敬于人。“大畏民志”也。《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中国传统哲人,谁不是常怀修齐治平之志,以求致君尧舜,而达大同之世。故,《大学》有言,“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民心不可离,民意不可背。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王廷相“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圣贤之言,言犹在耳。
    三曰敬于事。此格物之本也。致知必从格物始,必以格物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关键还要笃行之,即行于事也。敬于事,则上至于经世济民,修齐治平,下至于洒扫应对,为人处事,莫不心如明镜,游刃有余,亦无凭虚泛妄之私。敬于事,则调查、研究与思考,所作所为皆自正于心,凌然必有浩然之气。故,《大学》强调“絜矩之道”。何谓“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故,《大学》强调“反求诸己”。“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此三者,可谓敬之方也。
    豫章姚某人再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6 0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一是学术根本,二是学术步骤。是学人的格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6 07: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是诸子百家共同的学术纲领,只是保存在儒家典籍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