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1|回复: 6

均質社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7 17: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〇·一·歷史研究:三方視角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是歷史研究的態度。
研究歷史當然要研究相關的史料。
首先,這些史料是不是僞書?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是僞書?
在中國的史籍中,僞《古文尚書》、今本《竹書紀年》,是兩本著名的僞書。
《十三經》中的《周禮》,不過是劉歆等漢儒,按照王莽授意,僞造出來的所謂的古書,理所當然地成爲王莽托古改制的藍本。
至于西方史籍中的僞書,可謂汗牛充棟……
不是絕對不能引用僞書,但是辨別其真僞費時費力。
其次,是版本學。
版本學也是鑒別僞書的利器。
即使不是僞書,一本書流傳越久,訛誤越多,特別是在印刷術出現之前的年代。
因此,越早的版本,相對而言訛誤越少。
例如:《老子》最好的版本是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本。
以其校勘出的通行本《老子》的訛誤不可勝數。
史料是由人記錄下來的,由此,必然帶有作者的主觀性。
歷史研究者在閱讀史籍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作者的身世背景是什麼?
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作者使用的參考資料是什麼?
……問題還可以羅列下去。
而每一個問題都是作者的一個有色眼鏡。
歷史研究者需要添加濾鏡將其過濾。
歷史研究需要有三方視角,即:主觀視角、對方視角、旁觀視角。
歷史是由參與各方共同造成的結果。
而作者在記錄歷史事件時,皆有其立場。
是爲,主觀視角。
例如,漢人歷史。
之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因此,漢朝正義,匈奴邪惡;唐朝正義,突厥邪惡;宋朝正義,蒙古邪惡……
如果是匈奴、突厥、蒙古的作者,則會是完全相反的記述。
是爲,對方視角。
同一個歷史事件,《宋史》和《元史》的記載絕不會是一樣的。
只是,很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匈奴人寫的匈奴史,突厥人寫的突厥史……
我們只能去推測。
研究歷史,不能持有立場,尤其是預設立場。
研究歷史的結論是研究結果,而非研究初衷。
今天,我們作爲後人來研究歷史,是一個旁觀者。
是爲,旁觀視角。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歷史研究者必須要了解,一個歷史事件中,相關各方的視角。
必須要从一個歷史事件中,相關各方的視角,來審視歷史問題。
以一個旁觀者的立場。
然而可悲的是,我們今天讀到的歷史,客觀的歷史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預設立場的歷史。
是謂,方孝孺私淑爲明成祖作傳,一無是處。
這個一無是處有雙重含義:一是,方孝孺私淑一定會把明成祖寫得一無是處;一是,這個傳記也是一無是處。
歷史研究必有其方法學。
曰:考據、考辨、考證。
所謂考據,是指考究證據。
歷史事件必有其歷史資料。
盡可能全面地收集資料。
排列所有歷史資料的時間順序。
正史、野史。
所謂考辨,是指考察辨別。
考據所得,辨其真僞。
是爲歷史碎片。
所謂考證,是指考核證明。
將歷史碎片綴合,以邏輯推理補其不足,最終形成完整的邏輯閉環。
今天我們讀到的史書怪相迭出。
例如: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奇談怪論,不值一駁。
歷史研究者,既不是詩人、小說家,更不是御用文人。
由此,歷史研究才有其借鑒的價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二·歷史研究:歷史使命
地球,已經有四十五億年的歷史。
地球還有五十億年的壽命,因爲太陽還能維持五十億年的熱核聚變。
一旦太陽壽終正寢,地球當然也會隨之灰飛煙滅。
科學家可以探索出地球的過往,也能預測到地球的未來。
人類,只有區區五千年的文明。
人類文明的時間長度只有地球歷史的九十萬分之一。
雖然只有五千年的文明,但歷史學家仍然對此夾纏不清。
至于人類的未來,更沒有哪個歷史學家能夠說清楚。
但是,探索過往,預測未來,是歷史的使命。
影響人類歷史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生產力,一是權利。
這兩個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了今天多樣的社會形態。
从生產力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由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社會,再發展到今天的信息社會。
从權利的角度來看,王權與神權的鬥爭決定了人類社會最早的形態。
由此形成了集權社會和分權社會。
在中國商代後期,神權就已經被王權所顛覆。
秦始皇統一六國,標誌著中國進入集權社會。
如果除去帝王,集權社會就是一個均質社會。
由于王權、神權分立,西方有史以來就是分權社會。
正是由于分權,議會民主制、普選制,才能在西方歷史的特定階段產生。
从十六世紀發端的制造業①是工業革命的萌芽,而十六世紀開始的宗教改革,1688年的光榮革命,也絕非孤立事件。
實際上,制造業發端的意義,要遠大于工業革命的意義。
資產階級革命,使得民權在西歐逐步壯大,基本上顛覆了王權,也極大地削弱了神權。
顛覆王權,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但是,受到當時生產力發展的制約,仍然無法顛覆治權。
迄今爲止,西方社會仍然是分權社會。
但是,普選制,可以看作是均質社會的萌芽。
隨著人類的進步,神權與治權終將被顛覆。
其核心在于打破代理人制度。
宗教作爲信仰依然可以存在,但是沒有作爲神權代理人的僧侶集團。
社會治理將成爲流程項目管理,沒有作爲治權代理人的國王、皇帝,以及政府。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是無限的,而權力最終將歸于個人。
由此,人類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社會:均質社會。
未來社會,是一個均質社會。
均質社會,沒有國家,沒有家庭。
未來社會的元素是個人,獨立的個人。
當一個人的行爲順應人類的發展,他就會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當一個人的行爲悖逆人類的發展,他就會受到無微不至的束縛。
西方學者認爲,管理學的最高境界是項目管理。
傑克·韋爾奇曾經描述過項目管理,大意是:一個企業就像一棟大樓,由許多墻壁和樓層將大樓分割成眾多的房間。而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打破所有的阻隔,讓一個人在更大的空間中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將項目管理由企業放大到國家,再由國家放大到世界,這就是未來社會,均質社會。
企業的任務是創造價值,項目管理是基于價值流轉的過程管理。
人類社會的任務是發展,均質社會是基于發展過程的流程管理。
西方的哲學家、政治家、歷史學家、管理學家,很難理解集權社會,當然更無法想象均質社會。
《老子·章五》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兩千多年前老子的話,今天的西方學者依然未必能夠領悟。
注釋:
①制造業,馬克思稱爲,Manufaktur。今譯作,工場手工業。瞿秋白譯作,工廠手工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一·歷史典籍:亞非史籍



摘要

一·兩河流域史籍。

二·埃及史籍。

三·印度史籍。

四·猶太史籍

五·波斯史籍。

六·阿拉伯史籍。

七·中國先秦史籍。



一·兩河流域史籍。

1·《烏爾納姆法典》

號稱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亦稱蘇美爾法典。

由蘇美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13-前2008年)開國君主烏爾納姆的兒子舒爾吉制定。

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抄本大約是巴比倫時代的,但大部分已毀損,僅存幾塊殘片。



2·《吉爾伽美什史詩》。

號稱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英雄史詩。據說四千多年前就已在古蘇美爾人中流傳,據說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即公元前19世紀-前16世紀,開始以文字形式傳播。

今天我們看到的《吉爾伽美什史詩》版本,是由大英博物館的喬治·史密斯,从亞述古都尼尼微亞述巴尼拔墓里的泥板圖書館中發掘出土的,共計十一塊泥版,約三千六百行,其內容又爲第十二塊泥板補全。

尼尼微成爲亞述帝國的首都是在公元前八世紀,亞述王薩爾貢二世,將都城由薩爾貢城遷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薩爾貢二世,公元前721年-前705年在位。

換言之,《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是在此期間來到尼尼微的。

而泥板的制作時間則不易推斷了,公元前八世紀?



3·《漢謨拉比法典》。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于大約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彙編,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1901年12月,在伊朗西南部蘇撒古城舊址發掘出土。



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兩河流域文明,被認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

但只留下來兩部法典和《吉爾伽美什史詩》。

而且都不是傳世古籍,只是出土文獻。

《烏爾納姆法典》抄本制作時間不詳,《漢謨拉比法典》成文是在公元前十八世紀。

《吉爾伽美什史詩》也不是歷史,只是史詩。

其成書時間很可能是在公元前八世紀。



兩河流域,四戰之地,無險可守。

歷史上,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你方唱罷我登場。

刀兵不斷,古代典籍難以傳世,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兩河流域出土了數百萬塊泥板,也許還會有新的發現。



二·埃及史籍。

1·帕勒莫石碑。

被認爲是埃及古王國王室編年紀。

帕勒莫石碑因其被收藏于意大利西西里首府的帕勒莫博物館而得名。

帕勒莫石碑只是一個殘片,還有其他六個殘片,來自于至少兩塊不同的石碑。

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者們研究古代埃及早期歷史,特別是第五王朝以前的埃及歷史的首選文獻資料。

帕勒莫石碑的制作時間歷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些學者猜測,其正面契刻于第四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613年-前2494年),反面契刻于第五王朝第三位國王奈菲爾卡拉統治時期。一些學者則把二十五王朝(約公元前747年-前656年),認定爲石碑的契刻時間。一些學者甚至認爲石碑契刻于托勒密時代(約公元前305年-前30年)。①



2·銀板和約

號稱世界上第一部和平條約。

公元前1259年,赫梯國王哈吐什爾三世與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爲中止戰爭而締結的和平條約。

刻寫條約的銀板早已佚失。但條約文本,被完整地刻寫在埃及卡爾納克神廟和拉美西姆神廟的牆上,至今保存完好。

1906年10月19日,德國考古學者胡戈·維克勒在赫梯首都哈圖沙(今土耳其博伽茲科伊地區)遺址中,發掘出阿卡德語寫成的《銀板和約》泥板副本。如今保存在伊斯坦布爾博物館的這塊泥板,雖已殘破不全,但條約部分內容依然清晰可見。



3·《埃及史》。

作者曼涅托,大約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紀末至前三世紀初,是古埃及歷史學家和祭司。以古希臘文著《埃及史》三卷。

《埃及史》現已失傳,但後世的古希臘學者大量引用了曼涅托的著述。

《埃及史》將埃及古史劃分爲三個時期,即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分爲三十或三十一個王朝,此分期法大體爲後人采納。

曼涅托《埃及史》王名表號稱和帕勒莫石碑互爲補充。



4·羅塞塔石碑。

制作于公元前196年,以聖書體、世俗體、古希臘文等三種文字,契刻下當時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1799年,法軍在埃及港口城市羅塞塔發掘出土。現存于大英博物館。



同樣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埃及文明,不同于兩河流域,其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出土的兩塊石碑,一塊制作時間成疑,一塊只是公元前二世紀的文物。

而銀版和約成了埃及史籍的一個亮點。

雖然銀版早已佚失,但銀版和約依舊熠熠生輝。



號稱成書于公元前四世紀的《埃及史》,據說早已散失。

今人是通過古希臘學者的大量引用而窺見原書。

但所謂的古希臘經典,無一例外,幾乎全部是僞書。詳見拙作《西方僞史》。

那麼,這部《埃及史》,也難逃僞書之嫌。

不過,古埃及還出土了一些莎草紙文獻和聖書體碑銘,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三·印度史籍。

1·《吠陀經》

約成書于公元前十五世紀至前六世紀。

吠陀的本義是知識,《吠陀經》是印度古文明中最爲重要的經典,在印度被尊爲聖典。其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主要文體是讚美詩、祈禱文和咒語,是世代口口相傳結集而成。其是印度宗教、哲學及文學的基礎。

《吠陀經》有廣狹二義。狹義是指最古的四部本集。廣義是指本集及其附加文獻,主要附加文獻包括由散文寫成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



2·《摩訶婆羅多》。

其成書時間約从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其長期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

其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和《羅摩衍那》並列爲印度的兩大史詩。

《薄伽梵歌》。

意譯,神之歌。載于《摩訶婆羅多》。共七百行詩。約成書于公元前五世紀至前二世紀。



3·《羅摩衍那》。

作者,蟻垤。成書不早于公元前四世紀。

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及其妻悉多的故事。

羅摩在印度教文化中的地位大致相當于耶穌在基督教文化中的地位。



4·《瑜伽經》

作者,帕坦伽利。約于公元前三世紀初寫作《瑜伽經》。

瑜伽在此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經》,講解了瑜伽所有的理論和知識,闡述了瑜伽的定義、內容、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



5·《摩奴法典》。

傳說是由天神之子摩奴制定。是古印度有關宗教、道德、哲學和法律的彙編。

大約編成于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二世紀。



6·佛經

釋迦摩尼,大約生活在老子和孔子的時代。

佛經卷帙浩繁,但在印度應該基本找不到了。



7·《五卷書》。

作者和成書時間不詳。

印度寓言童話故事集。

公元六世紀中,波斯國王艾努·希爾萬派白祖威西來到印度,將《五卷書》譯成巴列維文,即古波斯文。阿拉伯文學家伊本·穆卡法(公元724年-759年),从巴列維文譯成阿拉伯文,並對全書進行了再創作和全面的藝術加工,增删了一些章節。是爲《卡里萊和笛木乃》。



先說句題外話,像《吠陀經》、《摩奴法典》這樣的譯名是不是該改一改了。



印度史籍卷帙浩繁。

印度教經典、佛教經典汗牛充棟。

佛教對中國影響深遠。

這才是文明古國該有的樣子。

但可惜的是,印度沒有史書。



四·猶太史籍

1·《塔纳赫》。

是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後世基督教稱之爲《聖經·舊約》。兩者內容基本一致,但部分書卷次序略有不同。《塔纳赫》分爲:《妥拉》、《先知書》、《文集》,三個部分。

《妥拉》,即《摩西五經》。猶太教與早期基督教認爲,摩西(?-公元前1405年),是《妥拉》的作者。後受到質疑。但最晚到公元前六世紀已經成書。



2·《塔木德》

猶太教中地位僅次于《塔納赫》的宗教文獻。寫作于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五世紀間,記錄了猶太教的律法、條例和傳統。其內容分爲三部分:《密西拿》,口傳律法;《革馬拉》,口傳律法注釋;《米德拉什》,聖經注釋。



猶太文明地處兩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之間,是一個次生文明。

原始迦南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間點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很接近。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之後《妥拉》,即《摩西五經》,出現。

歷史的巧合嗎?



五·波斯史籍。

1·《阿維斯塔》。

《阿維斯塔》是波斯最古老的文獻。

《阿維斯塔》是瑣羅亞斯德教的經典。記載了瑣羅亞斯德教的神祗及其宗譜和活動。

瑣羅亞斯德教,中國史稱祆教、拜火教。

《阿維斯塔》的成書年代已難以確定,但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十世紀之前。

原本早已散失。薩珊王朝(公元224年-公元651年)時期重新編訂。分爲二十一卷,計三十四萬五千七百字。

保存至今的《阿維斯塔》殘卷,僅余八萬三千字。



2·《貝希斯敦銘文》。

《貝希斯敦銘文》由古波斯、埃蘭、阿卡德語三種語言,使用楔形文字契刻而成。

記錄了公元前500年前後,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平定高墨達叛亂的詳細經過。



3·《列王記》。

作者,菲爾多西(940年-1020年)。全名,哈基姆·阿布爾·卡西姆·菲爾多西·圖西。

《列王紀》是一部民族史詩。公元六世紀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後,在波斯興起舒比思潮,即民族主義思潮,菲爾多西使用波斯語,搜集民間故事,于十一世紀初寫成此書。



波斯文明歷史悠久,然而嚴格地說,應該算是一個次生文明。

但即使是十一世紀成書的《列王記》,仍然不是一部史書。



六·阿拉伯史籍。

1·《古蘭經》。

伊斯蘭教經典。是在穆罕默德歸真(公元632年)後,由繼承人歐斯曼萊等人收集後抄錄的定本。



2·《歷代民族與帝王史》。

又稱《泰伯里歷史》。約成書于公元九世紀末。

作者,泰伯里(838-923年),是中世紀著名的《古蘭經》注釋家、聖訓學家、伊斯蘭教法學家、歷史學家,阿拉伯編年體史書鼻祖。

全書分兩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描述从創世紀開始,直到伊斯蘭教創立前的阿拉伯社會狀况。談及波斯、羅馬、阿拉伯、猶太等國家民族的古代史,古代先知事迹等。

無中譯本。



3·《歷史大全》。

伊本·艾西爾(1160-1234)。約成書于1231年。全書十二卷,記述了上古至公元1230年阿拉伯世界歷史概况。

其中第一卷是遠古至伊斯蘭教興起時的歷史,包括波斯、羅馬同阿拉伯之間的國家關係情况。

無中譯本。



伊斯蘭教創立時間相對較晚,其史籍自然晚出。



七·中國先秦史籍。

儒經:《毛詩》39,224字,《尚書》25,800字,《周禮》45,806字,《儀禮》56,115字,《禮記》99,020字,《周易》24,207字,《春秋左傳》196,845字,《論語》13,700字,《孝經》1,903字,《孟子》34,685字,《爾雅》13,113字。合計:550,418字。

道經:《老子》5,056字、《莊子》80,400字、《列子》30,724字。合計:116,180字。

史部:《國語》92,500字、《逸周書》36,435字。合計:128,935字。

諸子:《管子》155,778字、《墨子》76,576字、《孫子兵法》6,075字、《晏子春秋》49,639字、《韓非子》106,131字、《商君書》24,000字、《荀子》90,800字、《楚辭》34,000字、《呂氏春秋》238,374字。合計:781,373字。

總計:1,576,906字。



以上未計入出土文獻,例如:甲骨卜辭、金文、楚簡、秦簡等。



中國最早的史籍,大抵是公元前十一世紀成書的《易經》、《尚書·周書》、《尚書·商書》。

以上史籍,其中也不乏僞書。《周禮》是劉歆僞託之作。《禮記》中大部分也是漢人所作。但總體而言,大部分是成書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之間的先秦史籍。

對比世界上其他的古典文明,中國的先秦史籍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源。



參考文獻:

①郭丹彤《帕勒莫石碑及其學術價值》,載于《史學史研究》2012年第1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一·歷史典籍:西方僞史:譯經運動
摘要
一·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史籍。
二·第一次譯經運動。
三·第二次譯經運動。
一·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史籍。
如果基于上文《亞非史籍》中的史料來編寫世界史,除了猶太史,基本上就是空白了。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異彩紛呈的古代世界歷史,基本上來自于古希臘和古羅馬僞史。
所謂的古希臘史籍。
史詩類:荷馬(約公元前九世紀-八世紀)史詩,《伊利亞特》15693行,花城出版社,530千字;《奧德賽》12110行,人民文學出版社,400千字。合計:930千字。
歷史類:希羅多德(公元前480年-前425年),《歷史·希臘波斯戰爭史》,商務印書館,744千字。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商務印書館,613千字。色諾芬(公元前440年-前355年),《長征記》,商務印書館,153千字;《回憶蘇格拉底》,商務印書館,102千字。合計:1,612千字。
哲學類:赫西俄德(約公元前八世紀-七世紀),《工作與時日·神譜》,商務印書館,58千字。帕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柏拉圖全集》,人民出版社,全四冊,420千字,631千字,580千字,388千字。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全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全十冊,約3,000千字。合計:5,077千字。
戲劇類: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年-前456年)。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年-前406年)。歐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年-前406年)。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年-前358年)。米南德(公元前341年-前290年)。《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譯林出版社,約3,500千字。
小說類:色諾芬(公元前440年-前355年),《居魯士的教育》,華夏出版社,466千字。
數學類: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年-約前275年),《幾何原本》,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605千字。
總計:12,190千字。
所謂的古羅馬史籍。
歷史類:凱撒(公元前102年-前44年),《高盧戰記》,商務印書館,189千字;《內戰記》,商務印書館,236千字。撒路斯提烏斯(公元前86年-前35年),《喀提林陰謀·朱古達戰爭》,商務印書館267千字。斯特拉波(公元前64年-公元24年),《地理學》,上海三聯書店,1,260千字。李維(公元前59年-公元17年),《建城以來史·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19千字。老普林尼(公元23年-公元79年),《自然史》,上海三聯書店,500千字。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公元37年-公元100年),《約瑟夫著作精選》(包括《猶太古史》和《猶太戰紀》節選),北京大學出版社,420千字。塔西佗(公元55年-120年?),《阿古利可拉傳·日爾曼尼亞志》,商務印書館,77千字;《歷史》,商務印書館,291千字;《編年史》,商務印書館,507千字。蘇維托尼烏斯(公元69年-160年?),《羅馬十二帝王傳》,商務印書館,310千字。阿庇安(公元95年-165年),《羅馬史》,上下冊,商務印書館,335千字,442千字。阿里安(公元96年-180年),《亞歷山大遠征記》,商務印書館,177千字。合計:5,130千字。
哲學類:西塞羅(前106年-前43年),《論演說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560千字;《論至善和至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76千字;《論神性》,上海三聯書店,280千字。盧克萊修(前99年-前55年),《物性論》,商務印書館,183千字。馬克·奧勒留(公元121年-180年),《沉思錄》,譯林出版社,60千字。拉爾修(公元200年-250年),《名哲言行錄》,吉林人民出版社,640千字。奧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懺悔錄》,商務印書館,219千字;《論三位一體》,上海人民出版社,410千字。合計:2,528千字。
天文學: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天文學大成》,十三卷,無中文版。
總計:7,658千字。
所謂的古希臘史籍,總計:12,190千字。
所謂的古羅馬史籍,總計:7,658千字。
古希臘、古羅馬史籍,號稱佚失很多,即使保留到今天的,很多也沒有中文版。
以上書目,除了那幾套大全集,多數是手邊的書,隨手羅列,只能算作不完全統計。
而與古希臘大約同期的中國先秦史籍,總計:1,577千字。這是一個相當準確的數字。
不覺得觸目驚心嗎?
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史籍,皆是僞史,無一例外。
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有諸多決定因素。
先來談版本學。
版本學在中國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
版本學的目的是以古本、善本,來校勘今本中歷代傳抄的訛誤。
例如,《老子》,由于歷代傳抄訛誤的累積,今天的通行本已經是錯漏百出,早已遠離老子的原旨了。
《老子》的版本除了今天的通行本,由古及今,還有楚簡本、帛書本、河上公本、王弼本、敦煌本等,合計超過三千個版本。
所有的版本中,以兩個帛書本最爲完備。因此,以帛書本爲底本,輔以楚簡本等其他版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校勘出今本的錯漏之處。
如果用版本學來研究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史籍,就會發現,所有這些所謂的史籍,根本就沒有文藝復興之前的版本。
例如,《幾何原本》,號稱大約成書于公元前300年。
1582年,義大利天主教神父利瑪竇來到中國,帶來十五卷本的《幾何原本》。
1607年,徐光啟和利瑪竇將該書前六卷平面幾何部分合譯成中文。
後九卷是在1857年,由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人偉烈亞力合譯完成的。
那麼,《幾何原本》所有版本中,比利瑪竇帶來中國的更古老的版本在哪里?
而包括《幾何原本》在內的古希臘、古羅馬史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二·第一次譯經運動。
《亞里士多德全集》的譯者苗力田說:特別在公元四世紀基督教被宣佈爲羅馬帝國國教,對世俗的希臘哲學加強其限制,終于在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下令封閉了全部非基督教的學校,希臘哲學在西方失去了最後的存身之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幾乎不再爲人所知。除了在公元6世紀初,羅馬的一位學者和政治家波埃修(Boethius)把《範疇篇》、《解釋篇》等幾個短篇譯爲拉丁語之外,直到12世紀初600年間,就沒有跡象表明,拉丁語世界還接觸過其他亞里士多德著作。12世紀之後,隨著東西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士通過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洛依(Averroes)重新見到了亞里士多德著作,並从希伯來語轉譯爲拉丁語。大約在1255到1278年左右絕大部分的亞里士多德著作已有拉丁文本。不過,在這一時期由佛蘭德翻譯家莫依貝克(Moerbecke)所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拉丁文本中,還有一半是从阿拉伯文轉譯過來的。①
阿維洛依,或譯作,阿維洛伊、阿威羅伊(公元1126年-1198年)。其阿拉伯名,伊本·路西德,或作,伊本·魯世德。號稱“西歐世俗思想之父”。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亞里士多德全集》,乃至全部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都是通過兩次譯經運動保留下來的。
換言之,阿拉伯人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拯救者……
即使送來一定高帽子,但是,阿拉伯人會戴嗎?
回溯一下這段西方記載的僞史,順便拆穿西方磚家的謊言。
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公元482年-565年),關閉柏拉圖學園,將其中七位知名學者放逐到波斯。
此時,西羅馬帝國早已落入蠻族之手。而在東羅馬帝國,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拜查士丁尼所賜,此前所有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就此全部消失。
是謂查士丁尼版的焚書坑儒。
公元711年,摩爾人進攻西班牙,贏得瓜達萊特戰役大捷。
此後用時七年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
這是出現譯經運動的先決條件。
按照西方磚家的邏輯,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在東羅馬帝國已經找不到了。
但是,在西哥特王國,這個羅馬帝國曾經的行省,卻完整地保留下來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典籍。
既然摩爾人滅亡了西哥特王國,這些典籍理所當然就到了摩爾人手里。
公元756年,第一位摩爾國王阿夫德拉曼一世,定都科爾多瓦,同時宣佈獨立。
公元十世紀,摩爾人統治達到鼎盛時期。
此後,科爾多瓦哈里發帝國分裂爲若干個王國。
百度百科作如是說:公元830年至930年左右,阿拔斯王朝中期,在哈里發的大力資助和宣導下,大規模、有組織的譯介活動,以巴格達爲中心的學術研究,形成了巴格達學派。它取代了早期的亞歷山大學派,並引發了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文化中心和埃及的開羅文化中心,共同構成了輝煌絢麗的“五百年文化黃金時代”。
由此,在阿拔斯王朝被滅亡(公元1258年)之前,古希臘典籍中的全部重要著作和大部分較次要的著作,都已譯成了阿拉伯文,
這就是所謂的第一次譯經運動,又稱百年譯經運動。
對于譯經運動,維基百科講得非常簡略,反倒是百度百科非常詳盡。
那麼,是西方磚家,還是無恥的國內公知在編造歷史?
實在是令人作嘔……
按照西方磚家的邏輯,阿拔斯王朝是一個四海升平、大一統的王朝,文化科教事業蒸蒸日上。當古希臘、古羅馬的典籍,這些人類文化的瑰寶在西班牙被發現之後,立即不遠萬里,將其運回首都巴格達。之後,全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對此項人類文化瀕危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將全部典籍譯成阿拉伯文,並且大力推廣。
好吧,哪位磚家能讓我看一本當年阿拉伯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阿拔斯王朝,中國史籍稱之爲,黑衣大食。
是穆斯林遜尼派建立的王朝。
既然基督教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排斥異教。那麼,政教合一的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凭什麼要敞開胸懷,歡迎異教文化?
佔據伊比利亞半島的摩爾人,是指穆斯林化的柏柏爾人。
柏柏爾人,拉丁語:Barbari,意思是,野蠻人。
西方磚家要讓穆斯林化的柏柏爾人在戰爭期間發現和保護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嗎?
古希臘文的古希臘典籍、古拉丁文的古羅馬典籍,摩爾人,即使包括摩爾人軍隊中的阿拉伯人,他們能認識這些異教徒的文字嗎?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摩爾人在西班牙發現了看不懂的異教徒的古代文字。
首先,要在戰爭期間,冒著生命危險,妥爲保護。
之後,還要不遠萬里,送到巴格達。
摩爾人一直受到阿拉伯人的壓迫,即使得到珍寶,會心甘情願地送給阿拉伯人嗎?
況且是一堆看不懂的書,對于摩爾人來說,與廢物何異?
摩爾人的腦袋進水了,還是西方磚家的腦袋進水了?
而且,阿拔斯王朝對北非、西班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只是名義上的統治。
北非,一直就是穆斯林什葉派,或者說叛亂分子,的聚集中心。
如果阿拉伯人願意,搞個巴格達學派倒是沒有問題。
科爾多瓦文化中心和開羅文化中心,天高皇帝遠,而且戰火紛飛,是叛亂中心吧?
即使是文化中心,和巴格達學派又有什麼關係?
五百年文化黃金時代?
笑話……
三·第二次譯經運動。
1085年,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軍隊收復托萊多,並將該城定爲首都。
1212年,在國王阿方索八世的領導下,卡斯蒂利亞王國軍隊在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取得了對摩爾人的決定性勝利。
之後,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啟了第二次譯經運動。
百度百科作如是說: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世(AlfonsoX,公元1221年-1284年),在位三十一年。在歷史上,他的功業並不是建立在拓土開疆或征戰異域上,而是體現在他致力于發展語言、文學、科學、法律和思想方面。他本人就是個學識淵博的人,是一位沒有種族和文化偏見的胸襟開闊的君主,他把當時分屬爲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文人、學者和藝人都接納到王宮,探討學術和藝術,組織規模龐大的翻譯班子,从事拉丁文、阿拉伯文以及希伯來文的翻譯,鼓勵寫編年史,研究自然科學和法學,鼓勵並親自參與詩歌文學的創作。
百度百科還能再無恥一些嗎?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由此,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幾百年的,已經譯成阿拉伯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終于回到了歐洲人的懷抱。
在此次翻譯運動中,現代西班牙文也得以規範。
之後,這些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再通過西班牙文轉譯成歐洲其他語言。
這些人類文化瀕危遺產最終得以倖存……
西方磚家的謊言到此告一段落,但是漏洞百出。
即使有的話,阿拉伯人的譯經運動也是在巴格達。
當時,摩爾人在西班牙的統治並不穩固。
更重要的是,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是獨立的國家,和阿拉伯人有多少關係?
即使阿拉伯人从摩爾人手中得到了古希臘、古羅馬典籍,也是在巴格達譯成阿拉伯文,之後,存放在巴格達。
難道阿拉伯人爲了傳承古希臘、古羅馬典籍,還要不遠萬里,再次將其送回西班牙?
伊本·魯世德,“西歐世俗思想之父”,做了運輸大隊長?
从巴格達到西班牙,關山萬里,兩千萬字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他又是怎麼運輸的?
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特意關照?
阿拉伯人的腦袋進水了?
還是西方磚家的腦袋進水了?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這些古希臘、古羅馬典籍,終于千里迢迢,返回了西班牙。
然後,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或者阿方索十世還要从摩爾人手中奪回這些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阿方索十世還必須要熱愛文化事業,將這些阿拉伯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翻譯成西班牙文。
笑笑吧……
按照西方磚家的邏輯,如此荒誕不經的故事,你不能證明其沒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性。
所以,這個故事就是真的。
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就是這麼傳承下來的。
無賴邏輯?
我們沒有必要,更沒有義務去證明。
西方磚家从來都是寬以律己,嚴于待人。
對于中國文明的任何發現,向來都要我們拿出自證物。
好吧,這次西方磚家也必須要提供一下自證物了。
而且各個環節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包括:
在希臘發現的,古希臘文的古希臘典籍;在意大利發現的,古拉丁文的古羅馬典籍。
在西班牙發現的,古希臘文、古拉丁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在阿拉伯地區發現的,古希臘文、古拉丁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在阿拉伯地區發現的,阿拉伯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在西班牙發現的,阿拉伯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在西班牙發現的,十三世紀的西班牙文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
如果沒有全本,殘篇也可以作爲證據。
當然,對于結果,我們大可不必吃驚……
本來就一件也沒有。
參考資料
①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序》,載于《哲學研究》1989年第7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二·歷史典籍:西方僞史:莎草文獻
摘要
一·《雅典政制(Constitution of the Athenians)》。
二·俄克喜林庫斯(Oxyrhynchus)的垃圾堆。
三·《拿戈馬地經集》。
西方磚家編造了一個譯經運動的謊言,試圖使世人相信古希臘、古羅馬典籍的真實性。
然而想要證實譯經運動的真實性,需要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但在這條證據鏈上,西方磚家卻拿不出任何證據,可謂是滿盤皆墨。
于是,西方磚家試圖另闢蹊徑,用莎草紙文獻來證明古希臘、古羅馬典籍的真實性。
莎草紙,是古埃及人廣泛使用的書寫載體。
莎草紙的英文,Papyrus,這個詞,是英語中的拉丁語外來語。
英文的紙,Paper,一詞,正是源于,Papyrus。
在國內,即使是專家學者,都把莎草紙寫作,紙草,或者紙莎草,或者紙莎草紙。
既然其是一種書寫載體,稱之爲,莎草紙,有何不可?
害怕埃及人來搶中國人蔡倫紙的發明專利嗎?
心胸開闊一些不好嗎?
十九世紀以來,在埃及出土了大量的莎草紙文獻,甚至有四千五百年前的文件。
例如:艾德溫·史密斯莎草紙文稿、埃伯斯莎草紙文稿等。
但是,絕大多數,還是所謂的托勒密王朝到古羅馬時代的文獻。
先來看看這些驚世駭俗的發現。
一·《雅典政制(Constitution of the Athenians)》。
《雅典政制》,號稱亞里士多德所作。
以《雅典政制》,還有一些所謂的亞里士多德的殘篇,構成了中文版《亞里士多德全集》的第十卷。
然而,《雅典政制》,並非來自于譯經運動的傳世抄本,而是出土文獻。
至于這本書是如何被發現的,苗力田在《<亞里士多德全集>序》中,也是語焉不詳。
關于《雅典政制》的發現,維基百科英文版作如下敘述:
TheAristotelian text is unique because it is not a part of the CorpusAristotelicum. It was lost until two leaves of a papyrus codex carrying part ofthe text were discovered in Oxyrhynchus, Egypt in 1879 and published in 1880. ① Asecond, more extensive papyrus text was purchased in Egypt by an Americanmissionary in 1890. E. A. Wallis Budge of the British Museum acquired it laterthat year, and the first edition of it by Frederic G. Kenyon was published inJanuary, 1891. ②
譯文:亞里士多德的文本(指《雅典政制》),是獨一無二的,因其不是亞里士多德語料庫中的一部分。直到1879年,在埃及俄克喜林庫斯發現了兩頁載有部分文字的莎草紙抄本,這本書才被發現,並于1880年出版。①1890年,一位美國傳教士在埃及購買了第二本內容更大量的莎草紙文本。同年晚些時候,大英博物館的E·A·沃利斯·巴奇獲得了這本書,其第一版由弗雷德里克·G·肯揚于1891年1月出版。②
簡單地說,有兩頁殘篇在俄克喜林庫斯被發現,而全書則是購買所得。
購自埃及文物市場……
結論很清楚,《雅典政制》,絕對是來路不明,真僞莫辨。
有必要解釋嗎?
說幾句題外話。
既然苗力田對《雅典政制》的發現都語焉不詳,國內更是鮮有人去談論了。
但是,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上,卻經常能看到下面這句話:
《雅典政制》的莎草紙卷于1890年在一座托勒密王朝的墓穴中被發現。
下面還有一些力證其爲真跡的說辭,懶得引了。
按照這個說法,《雅典政制》既然藏身在墓穴之中,當然是由考古隊員挖掘出來的。
既然出自古墓,其地層關係應該是非常清楚的。
如此,《雅典政制》當然是真跡,絕非僞作。
西方磚家都不敢如此胡編亂造,國內這些公知的底線何在?
不必太多感慨,但實在是令人作嘔……
二·俄克喜林庫斯(Oxyrhynchus)的垃圾堆。
俄克喜林庫斯,又譯作,奧克西林克斯。
既然發現了《雅典政制》的殘篇,俄克喜林庫斯應該還埋藏有珍寶。
从1896年到1906年,兩位來自英國的年輕研究員,伯納德·格倫菲爾和亞瑟·亨特,開始在俄克喜林庫斯遺址挖掘。二人監督數百名埃及工人,開挖垃圾土堆,挖出層層緊緊擠壓,混合了泥沙的莎草紙。在篩選和初步清潔之後,送到其在牛津的總部,再進行進一步的清潔、整理、翻譯和比對,將幾十個碎片和摘錄集合起來,整理成完整的文件。
甲骨綴合嗎?
雖然有數以十萬計的莎草紙殘片从俄克喜林庫斯出土,但大多數是政府和私人文檔,包括:法令、登記冊、公函、人口普查表、稅單、法院紀錄、契約,遺囑、票據、帳目、私人信件等等。只有約10%是文學作品。
在氣候和機遇的獨特配合下,俄克喜林庫斯留下了無與倫比的豐富的古代文獻。據估計,迄今發現的莎草紙文學著述有超過70%是來自俄克喜林庫斯。這些文學著述,有人所共知的作品,也有古代偉大作家本已失傳的的作品。
其中包括:幾個索福克勒斯的劇作的部分內容,品達的詩,莎孚、阿爾凱奧斯、阿爾克曼、伊比科斯、科林娜等人的的作品碎片,歐里庇得斯和米南德的劇作,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圖表。此外,還有一些基督教文獻,有早期的正典福音,以及非正典福音,《多馬福音》,的經文碎片等。
在垃圾堆中找到了寶藏,俄克喜林庫斯,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有價值的垃圾堆了。
西方磚家告訴我們,莎草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書寫材料。
將莎草紙裝訂成冊,再以之抄寫文學作品,其價值自然更大了。
文書之類,用過之後被丟棄,可以理解。
但是,成冊的文學作品,也被丟棄,就難以讓人理解了。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疑問,但俄克喜林庫斯出土的文獻不太可能全部都是贗品。
畢竟,要想造出一個包含十萬件莎草紙文獻碎片的垃圾堆,工程太過浩大了。
而且,這其中並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發現,作僞的動機並不充足。
但是,也並不排除有人在這些莎草紙文獻中摻沙子。
也就是說,這些文學作品,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混入真跡中的贗品。
總之,單凭俄克喜林庫斯出土的莎草紙文獻,是難以證明全部古希臘典籍真實性的。
另一方面,俄克喜林庫斯出土的文學作品的作者,是清一色的古希臘人。
這就是西方磚家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嗎?
古埃及就沒有產生過哪怕一個文學家?一定要看古希臘人的文學作品?怎麼就沒有一部波斯人的文學作品呢?
但是,我們可以轉換一個角度:如果這些作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埃及人,準確地說,是埃及希利尼人呢?
這已經是另一個話題了,詳見拙作《希利尼人》。
三·《拿戈馬地經集》。
1945年12月,在埃及北部拿戈馬地,阿拉伯農夫穆罕默德·阿里挖土時,發現了一個紅色密封陶罐,其中是以皮革裝訂的莎草紙古卷。開羅古科普特博物館在1949年至1952年間,購得這些手稿的主要部分。這些古抄本,用科普特語寫就,共十三冊,每冊包含多篇文獻,總計約1200頁,共五十二份文檔得以還原面世。大多數都屬于早期基督教諾斯底教派的經書,包括《多馬福音(Gospelof Thomas)》,《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和《彼得行記(Acts of Peter)》。但也有三篇文章是出自《赫姆提卡文集》,以及柏拉圖《理想國》的局部翻譯。其全集在1988年以《拿戈馬地文庫》之名出版。
又是一個阿拉伯人,又是陶罐。
1945年,是《拿戈馬地經集》。
1947年,是《死海古卷》。
自行腦補吧……
而且,从1945年被發現,到1952年,開羅古科普特博物館完成收購。
在這段時間,往這些基督教經書里面摻點沙子,是不是很容易呢?
例如,柏拉圖的《理想國》……
理想國?是基督徒的理想國嗎?
最近,美國聖經博物館的抄本已經全部被證明是贗品。
那麼,以色列珍藏的《死海古卷》就一定是真跡嗎?
未必吧。
在國際文物市場上,有大量的莎草紙文獻在售,因爲其中充斥著大量的僞作贗品,即使價格低廉,也是乏人問津。
莎草紙文獻,如果不是由考古隊从古墓之中發掘,沒有明確的地層關係,想要造假,其實非常簡單。
在中國,僞造簡牘文獻,並不困難。
在戰國古墓中,出土了很多無字竹簡和墨。
找一本戰國文字字典,再粗通古漢語文法,戰國文獻就此出爐。
因此,包括《清華簡》在內的,沒有地層關係的,海外收購的簡牘,其史料價值是要大大折扣的。
還想通過《清華簡》來證實夏朝的存在,某位大師的野心有點大吧。
莎草紙文獻,當然也可以如此造假,亞里士多德、希羅多德……
看看那些假造的莎草紙文獻:
莎草紙破破爛爛,因爲莎草紙是出土的文物。
但是上面的字跡,甚至比我小學作文的字跡還要清晰。
I服了U……
實際上,沒有地層關係的莎草自文獻,不過是西方僞史的遮羞布,一堆廢紙而已。
洗洗睡吧……
參考文獻:
①原文參考文獻:F. Blass, in Hermes 15(1880:366-82); the text was identified as Aristotle's Athenaion Politeia by T.Bergk in 1881.
②原文參考文獻:Peter John Rhodes. ACommentary on the Aristotelian Athenaion Polite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1993: introduction, pp. 2–5.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三·歷史典籍:西方僞史:希利尼人
摘要
一·Hellenics:古希臘?還是希利尼。
二·希利尼人的起源。
三·《新約》中的希利尼人。
四·以色列人和猶太人的歷史及其區別。
五·以色列人使用的文字和古代拼音文字演化的關係。
六·以色列人的逃亡和埃及的希利尼人。
七·托勒密王朝。
八·希利尼人創立基督教。
九·《新約》:羅馬教會的春秋筆法。
十·拜占庭帝國。
一·Hellenics:古希臘?還是希利尼。
Hellenics,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新約》中,中文譯作,希利尼人;在之後的《新約》中,被替換成,Greeks,中文譯作,希臘人。
希臘,英語,Greece;希臘共和國,英語,The Hellenic Republic。
由此看來,似乎,希利尼,和,希臘,是同一個概念。
但,這只是一個移花接木的把戲。
Hellenics,對應的概念應該是古希臘。
古希臘,顧名思義,當然是,古代的希臘。
但實際上,古希臘,幾乎和今天的希臘,不存在什麼關聯。
古希臘人,並不生活在古代的希臘,而是在黎凡特地區、埃及和兩河流域。
古代的黎凡特地區,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諸國之和。
或者說,是連接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地區。
古希臘人,實際上應該是對前基督教和早期基督教信眾的稱呼。
所謂前基督教,是指在耶穌之前,信奉上帝,卻不被猶太教教宗承認的宗教。
而對于基督教,在猶太教看來,至今仍然是異端邪說。
前基督教的信眾,開始是離散的以色列人。
之後,前基督教也向其他民族傳播。
耶穌基督應該是一個古希臘人。
耶穌死後,基督教建立。
有一支古希臘人來到羅馬,把基督教傳播到歐洲,之後建立了羅馬教皇國。
而大部分古希臘人則留在其原駐地:黎凡特地區、埃及和兩河流域,之後了建立拜占庭帝國。
中世紀後期,隨著基督教在其東方土地的逐漸喪失,以及拜占庭帝國最終的陷落。
一部分生活在黎凡特地區、埃及和兩河流域的,信奉基督教的古希臘人,被當地穆斯林所同化。
一部分則退到今天的希臘,和當地人融合,形成今天的希臘。
由于西方僞史把古希臘這個概念搞得面目全非。
因此,只能用音譯詞,希利尼,來正本清源。
西方僞史又編造出一個亞歷山大大帝。
于是又搞出來,泛希臘化世界,這個名詞。
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子虛烏有。
而泛希利尼化世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泛希利尼化世界,和泛希臘化世界,對比:
泛希利尼化世界,要遠小于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的地域範圍。
泛希利尼化世界是指除去歐洲之外,基督教早期傳播的區域,和虛構的亞歷山大大帝毫無關係。
當然,泛希利尼化世界的中心也不可能在今天的希臘,而是在黎凡特地區。
泛希利尼化世界主要包括:黎凡特地區、古埃及、安納托利亞。
今天的希臘或許也在其中。
二·希利尼人的起源。
按照《創世記》的記載,雅各,即以色列,之子,約瑟,來到埃及。
隨後,其父,及其兄弟,也都來到埃及,進而形成以色列十二支派。
最終,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孕育成型。
之後,摩西在耶和華的指引之下,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來到其應許之地,迦南。
迦南,是黎凡特地區的一部分。
黎凡特地區,歷來就是四戰之地。
彼時,黎凡特地區以北,是赫梯王國;黎凡特地區以南,是古埃及。
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爲爭奪黎凡特地區的控制權,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在約公元前1274年,雙方爆發卡迭石戰役。
卡迭石,今稱泰勒奈比曼德,在敘利亞霍姆斯附近,大馬士革東北。
約公元前1274年5月,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在卡迭石展開會戰,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約公元前1258年,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病逝,哈杜西勒三世繼位。隨後,兩國締結埃及、赫梯和約,又稱銀板和約。
銀板和約,號稱世界上第一部和平條約。
从其內容看來,銀板和約是一部平等條約。
公元前1274年,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的一百七十一年。
古埃及孕育了以色列民族。
再經過大約兩個世紀,由以色列的遺民,在古埃及,又孕育出一個民族:希利尼人。
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希利尼人強大起來,有能力爲埃及法老出兵征戰。
卡迭石戰役期間,如果古埃及法老曾派遣一支海軍部隊,迂迴到赫梯王國的後方,攻擊其本土,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而組成這支海軍部隊的,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希利尼人。
由此,《奧德賽》中描述奧德修斯經過四十年才回到其故土,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應當是《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背景。
換言之,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特洛伊戰爭。
那麼特洛伊戰爭是何時發生的呢?
維基百科的說法:按希羅多德的推測,特洛伊戰爭進行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而根據Mor Pchum的記載,希臘人攻陷特洛伊的時間應在公元前1290至前1298年間。近代某些學者將破城時間估放在公元前1370年左右。希臘學者厄拉托塞奈斯(生于前275年)的考證和提法得到一批學人的贊同,他的定取是公元前1193至前1184年。①
先拋開僞史、僞書、僞作者,這些問題不談,綜合維基百科的說法,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1370年至前1184年之間。
在約公元前1274年,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爆發卡迭石戰役。
恰在其中。
卡迭石戰役,是古埃及對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而特洛伊戰爭,是卡迭石戰役的一個分戰場。
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从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是希利尼人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今天,在埃及出土了很多用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書寫在莎草紙上的文獻。
據報道,在俄克喜林庫斯出土了《荷馬史詩》的殘篇。
如果這些莎草紙文獻能夠確實證明荷馬以及《荷馬史詩》的存在。
那麼,首先得到證明的應該是,荷馬是一個生活在古埃及的希利尼人,而不是西方磚家所謂的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古希臘人。
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升,追隨古埃及法老的希利尼人遠征赫梯王國,這一推測的可信性。
在真實的歷史中,赫梯王國和古埃及之間的戰爭,雙方相持不下。
即使有一支迂迴到赫梯王國後方的部隊,也應該沒有取得什麼決定性的戰果。
而在《荷馬史詩》中,希臘,即希利尼,聯軍,取得大勝,摧毀了特洛伊城。
史詩畢竟就是史詩。
偉大統帥金日成,可以凭藉一己之力打敗美帝的入侵。
歷史都可以明目張膽地僞造,何況史詩。
三·《新約》中的希利尼人。
西方磚家認爲,《新約》中的希利尼人是指希臘化的猶太人。
實際上,《新約》中的希利尼人應該是未受割禮的以色列人。
或者說,是信仰上帝,卻不被猶太教教宗承認的以色列人。
《加拉太書》2:3:但與我同去的提多,雖是希利尼人,也沒有勉強他受割禮。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使徒行傳》16. 1: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16.3: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
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一樣,都信奉上帝。
《羅馬書》10:12: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爲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希利尼人分爲不同的種族,其中一支是敘利亞腓尼基人。
《馬可福音》7:26: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亞的腓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and the woman was a Hellenics, Syrophenician by race), and asked him that hewould cast the demon out of her daughter.
希利尼人應該還有其他族群,例如在埃及、安納托利亞的族群。
前基督教廣泛吸收各族的信徒,當然也包括猶太人。
而希利尼語,可能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語言。
《使徒行傳》6:1: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爲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
順便提一句,《新約》中沒有提到希臘。
《塔纳赫》/《舊約》中同樣也沒有提到希臘。
新版《舊約》中的希臘,在老版《舊約》中,作,雅完。
雅完是諾亞的孫子,雅弗的兒子。
《創世記》10:1: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10:2: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10:5 這些人的後代是各海島的居民,他們按照個澤德語言、家族、國家,分散居住在各自的土地上。
這些人,是指雅弗的子孫。
雅完怎麼就變成希臘了呢?
《聖經》的注釋:
雅弗,Japheth。雅弗的希臘文寫法是,Iapetos,是希臘傳統中希臘人的先祖。
雅完,Javan。雅完是希臘族Hellenic,居于小亞西亞西部的伊奧尼亞人的先祖。
難道說《希臘神話》和《塔纳赫》/《舊約》傳說完美合體了嗎?
實際上,這不過是西方磚家在注釋《舊約》的時候,耍的一個小把戲。
在《塔纳赫》/《舊約》中,並不存在Hellenic,和希臘。
新版《舊約》根據這個注釋,就敢把雅完改成希臘,移花接木而已。
不知道西方磚家是如何編造的這個注釋。
但一般認爲,《創世記》是摩西所作。
摩西死于公元前1405年。
難道說,摩西在寫《創世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後世有個希臘了?
不愧爲先知,又是一個偉大的預言,令我等凡人佩服不已。
扯吧……
但是,以色列人在創立猶太教之前,以及在創立猶太教期間,一直以來就有多神信仰。
在《塔纳赫》/《舊約》中,可以多次看到,耶和華一直在和以色列人的多神信仰較勁。
而今天的所謂的希臘神話,早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但如果說當時以色列人的多神信仰,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希臘神話的雛形,也並非是什麼奇談怪論。
四·以色列人和猶太人的歷史及其區別。
雅各,Jacob,亞伯拉罕之孫,以撒之子,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即出自其十二子。
《創世記》32:28: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爲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
那人,指上帝。
以色列,意爲,與神角力取勝者。
1948年,以色列國建國,也是用以色列這個名字,以涵蓋以色列的全部支派。
猶大支派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也可以說是其中最有實力的支派。
以色列最爲著名的大衛王,及其子所羅門王,即出自猶大支派。
公元前1050年,便雅憫支派的掃羅成爲以色列的國王,標誌以色列聯合王國建立。
公元前966年,所羅門王興建第一聖殿。
所羅門王死後,公元前931年,以色列聯合王國分裂成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
耶羅波安建立以色列王國,或稱,北國以色列。
《列王記上》12:20:以色列眾人聽見耶羅波安回來了,就打發人去請他到會眾面前,立他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除了猶大支派以外,沒有順从大衛家的。
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成爲以色列聯合王國分裂之後的,猶大王國,或稱,南國猶大,的君主。
《列王記上》14:21: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作猶大王。
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滅亡。
《列王記下》17:6: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他把他們安置在哈臘、哈博一帶(歌散河),並瑪代人的眾城邑。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北國以色列人,也即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此後以色列的歷史,就是猶大支派的歷史。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亡南國猶大,第一聖殿被毀。
《歷代志下》36:17:所以,耶和華使迦勒底人的王來攻擊他們,在他們聖殿里用刀殺了他們的壯丁,不憐恤他們的少男處女,老人白叟。耶和華將他們都交在迦勒底王手里。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古列允許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以斯拉記》1:1: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爲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1:2: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爲他建造殿宇。
公元前516年,第二聖殿完工。
西方磚家告訴我們:
公元66-70年,猶太人爆發反對羅馬人的起義,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
第二聖殿被毀,只留下西墻,即,哭墻。
猶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
這段僞史出自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猶太古史》和《猶太戰紀》。
猶大和猶太,同義。
猶大,Judah,是希伯來文;猶太,Judae,是猶大的古希臘文和拉丁文譯名。
《塔纳赫》/《舊約》大部分是以希伯來文寫成,因此是,猶大,Judah。
《新約》大部分是以古希臘文寫成,因此是,猶太,Judae。
至于出賣耶穌的是,Judas,中文爲什麼翻譯成,猶大,實在令人費解。
五·以色列人使用的文字和古代拼音文字演化的關係。
古埃及聖書體字是一種意音字母文字,是今天所有字母文字的鼻祖。
原始迦南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
迦南,是一個古代地區名稱,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西岸和加沙,以及臨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亞的臨海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間點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很接近。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歷史的巧合嗎?
腓尼基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來。
實際上,迦南和腓尼基是指同一個區域。
迦南,在閃米特語中意爲,紫紅,緣于當地出產的一種紫紅色染料。迦南,在古希臘語中被意譯成,腓尼基(Phoenicia)。
《塔纳赫》/《舊約》大部分是以希伯來文、少部分以亞蘭文寫成。
《新約》少部分以亞蘭文、大部分是以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寫成。
《馬太福音》是用亞蘭文寫成。
亞蘭,Aram,又譯作:阿拉米、阿蘭、阿拉姆、阿拉美。
磚家們,你們還要怎麼翻譯?
由此看出,古代以色列人先後使用的文字分別是:希伯來文、亞蘭文、古希臘文。
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
在耶路撒冷周邊,是希利尼人的聚居區,猶太人散居期間。
《約翰福音》7:35: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那里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猶太人那里去教訓希利尼人麼。
希利尼人的語言是希利尼語,希利尼人的文字是希利尼文。
另外,按照語言學家的說法:古希臘文,出自東希臘文;現代希臘文,出自西希臘文。拉丁文,也出自西希臘文;而西里爾文的前身,格拉哥里文,則出自東希臘文。②
由此推演,古希臘文和俄文同源,而現代希臘文和拉丁文同源。
希利尼文,即古希臘文,似乎和現代希臘文,並不是演進的關係。
六·以色列人的逃亡和埃及的希利尼人。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滅亡。
《列王記下》17:6: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他把他們安置在哈臘、哈博一帶(歌散河),並瑪代人的眾城邑。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北國以色列人,也即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瑪代,Medes,即米底,在伊朗高原西北部。
北國以色列在滅亡之前,連年征戰,人民逃亡不足爲奇。
因爲與亞述爲敵,當然不會往東跑。
逃亡的方向,一是向北,進入安納托利亞;一是向南,來到埃及。
公元前586年,南國猶大滅亡,有大量猶太人逃亡埃及。
《列王記下》25:26:于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爲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通過對,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Elephantine papyruses),的研究發現,在公元前525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勒凡廷定居。
埃勒凡廷是埃及東南部的一個島,位于尼羅河上,在第一大瀑布下,是古代保衛埃及南部邊疆的軍事要塞。
1903年,德國考古隊在埃勒凡廷處發現了一些公元前五世紀前的亞蘭文莎草紙文書。
此後,不斷有新的亞蘭文莎草紙文書在此出土。
通過國內學者③對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的研究,有一些事實值得注意:
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所記載的歷史事件,起于公元前495年,止于公元前400年。
在公元前525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勒凡廷定居,使用亞蘭文。
埃勒凡廷是一個軍事要塞,以色列人作爲波斯人的僱傭兵駐扎于此,並形成社區。使用波斯王年紀年。
埃勒凡廷的以色列人,自稱,猶太人,Yehudi;將其社區稱爲,猶太人的軍隊。
埃及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爲其建築神廟。但同時也崇拜異教神祗。
埃及以色列人可以和異教徒通婚。
在埃及有很多以色列人定居點,除埃勒凡廷外,還有米格多、孟菲斯等。
埃及以色列人的經濟活動包括貸款業務。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並不認同埃勒凡廷的以色列人。
公元前410年,埃及人破壞了埃勒凡廷以色列人的神廟。
埃及以色列人和希利尼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希利尼人應該是未受割禮的以色列人。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一樣,都信奉上帝。
《羅馬書》10:12: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爲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當然,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由此,可以推論: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滯留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形成希利尼人。
此後,由于戰亂或者饑荒,陸續有以色列人流落到埃及,加入希利尼人的族群。
希利尼人在信仰上帝的同時,也信仰多神教。
因此,不行割禮,也不被猶太教教宗所承認。
七·托勒密王朝。
埃及以色列人是希利尼人的前身,只是還沒有說希利尼語而已。
亞歷山大大帝是西方僞史編造出來的人物。
而托勒密王朝卻是真實的存在。
羅塞塔石碑,製作于公元前196年,以聖書體、世俗體、古希臘文等三種文字,契刻下當時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古希臘文就是希利尼文。
換言之,希利尼文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至少是通行文字之一。
亞歷山大大帝攻佔古埃及,是毫無根據的僞史。
但托勒密王朝使用希利尼文,確是史實。
今天,埃及出土了大量的,用希利尼文書寫的文獻。
托勒密王朝本就是外來者建立的王朝。
那麼,綜上所述,我們是不是可以推論,托勒密王朝是由希利尼人創建的呢?
《以賽亞書》19:18:當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的人說迦南的方言,又指著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有一城必稱爲“滅亡城”。
八·希利尼人創立基督教。
猶太教是以色列人的宗教。
在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後,猶太教就成了猶太人獨有的宗教。
但基督教是開放的宗教,不分人種、不分貴賤,只要信奉基督。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逃亡到埃及的以色列人,即希利尼人,仍然信奉上帝;但入鄉隨俗,也信奉異教神祗。
而且希利尼人未行割禮。
因此,希利尼人的宗教信仰得不到耶路撒冷傳統猶太教教宗的認可。
而此時,又突然冒出來一個聖子耶穌……
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公元前二世紀中叶到公元前63年,統治猶太國的是哈斯蒙尼王朝,或稱,馬加比王朝。
哈斯蒙尼王朝,是自公元前586年,猶大國滅亡後的第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
公元前63年,羅馬軍隊攻入耶路撒冷,哈斯蒙尼王朝滅亡。
在耶穌出生時,統治猶太國的是羅馬任命的希律王。
但是,在《新約》卻找不到任何希律王和羅馬的關聯。
耶穌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恒。
《馬太福音》2:1: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恒。
按照《馬太福音》的說法,先知預言,耶穌將成爲猶太王,希律王就要加害耶穌。
于是,約瑟,即馬利亞的丈夫,就帶著馬利亞和耶穌,逃亡埃及。
希律王死後,約瑟帶著馬利亞和耶穌返回以色列,住在拿撒勒。
《馬太福音》2: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爲拿撒勒人的話了。
拿撒勒在以色列北部,拿撒勒人,當然不是猶太人。
拿撒勒人,應該屬于以色列人,或者說,很有可能屬于希利尼人。
耶穌,自稱是耶和華之子,被冠以,猶太王,之名,這是正統猶太教教宗所無法忍受的。
《約翰福音》19:7: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爲神的兒子。
耶穌之死和什麼,彼拉多、該撒、羅馬人,統統無關。
耶穌生前是前基督教的精神領袖,也是希利尼人的領袖。
但是,聖子、猶太王等等,觸動了猶太教的根基。
因此,猶太教宗殺死耶穌,是順理成章的。
既然猶太人殺死了耶穌,作爲報復,猶太人被希利尼人驅離迦南地,流散各地。
這是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之間的衝突,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衝突,與羅馬人無關。
耶穌之死,標誌著基督教的建立。
自此,基督教傳教士的足跡逐漸遍佈世界各地,傳播基督福音。
九·《新約》:羅馬教會的春秋筆法。
在基督教傳教的早期,並沒有一部標準版本的《新約》。
于是基督的信徒開始撰寫有利于傳播基督教的各種文書。
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新約》之外,還有大量的次經和僞經。
那麼,是誰編纂的《新約》呢?
答案是:羅馬教會。
耶穌死後,基督教向南傳播,進入埃及;向東傳播,進入兩河流域、波斯;向北傳播,進入安納托利亞、希臘、意大利。
彼時的希臘和意大利,可以看作是黎凡特人和兩河流域人的殖民地。
雖然不是蠻荒之地,但也只是文明的邊緣地帶。
在世界進入近代之前,亞非文明都要遠比歐洲文明先進。
只可能是亞非向歐洲殖民,怎麼可能有反向殖民的道理?
古希臘、古羅馬,不過是西方磚家編造出來的荒誕不經的僞史而已。
在埃及,發現了汗牛充棟的莎草紙文獻,有埃及本土文字書寫的文獻,包括:聖書體、僧侶體、科普特文等;也有外來文字書寫的文獻,包括:亞蘭文、希利尼文等。
而古羅馬號稱曾經佔領埃及數百年,凱撒、屋大維等還和埃及艷后夾纏不清……
但是,莎草紙文獻中,爲什麼沒有,哪怕一件,拉丁文文獻呢?
西方磚家,在證明羅馬帝國的存在之前,請先證明,在公元前拉丁文的存在。
當然,現在僞造也還來得及……
經過意大利,翻越阿爾卑斯山,一路向西,就是歐洲大陸。
从公元後,一直到法蘭克王國建立之前,歐洲大陸就是一片蠻荒之地。
此時的羅馬教會,就是基督教世界西部盡頭的教會。
蠻族人日耳曼人的南遷,和基督教向歐洲的傳播,最終締造了法蘭克王國。
公元486年,克洛維一世建立法蘭克王國。
公元496年,克洛維一世皈依基督教。
之前基督教的傳播,不管是向南還是向東,都是在民間的傳播。
至于經書,則由傳教士來選擇。
此時,既然基督教已經成了法蘭克王國的國教。
那麼,羅馬教會就必須拿出一本標準版的經書。
《新約》就此誕生。
既然由羅馬教會來編纂《新約》,自然要在其中凸顯羅馬的影響力。
但是,羅馬帝國畢竟是子虛烏有的。
法蘭克人可以不了解兩河流域文明,可以不了解埃及,甚至可以不了解黎凡特。
但是,作爲近鄰,法蘭克人不可能不了解羅馬。
這就是爲什麼在約瑟夫斯的僞書《猶太古史》和《猶太戰紀》中,羅馬帝國、皇帝、凱撒、行省等等,可以滿天飛。而在《新約》中,卻不見蹤影。
當然,所有這些關于古羅馬的僞書,應該要比《新約》,晚出很多。
都爾教會主教格雷戈里(公元539年-594年)的《法蘭克人史》,是一部由教會保存並傳承下來的史書。
《法蘭克人史》可以稱爲歐洲歷史上的第一部史書。
大抵也是公元1000年之前,歐洲唯一的一部基本真實的史書。
但是,《法蘭克人史》被認爲存在嚴重的缺陷,因其沒有記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歷史。
天大的笑話……
格雷戈里主教大人如何去記述他沒有見過的東西?
可見,在格雷戈里的有生之年,羅馬教會還沒有開始古希臘、古羅馬僞史的編造。
于是乎,孔大聖人的初秋筆法,在羅馬就有了傳人。
孔大聖人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使徒行傳》22:25:剛用皮條捆上,保羅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人是羅馬人,又沒有定罪,你們就鞭打他,有這個例嗎?”22:26:百夫長聽見這話,就去見千夫長,告訴他說:“你要做什麼?這人是羅馬人。”22:27:千夫長就來問保羅說:“你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羅說:“是。”22:28: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22:29:于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就離開他去了。千夫長既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爲捆綁了他,也害怕了。
保羅應該是到過羅馬,但那時候的羅馬,是文明世界的盡頭。
《使徒行傳》這段話表面上看,說的是,羅馬的民籍是最難獲得的。
而其中的暗指則是,羅馬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新約》中,羅馬教會對《使徒行傳》的改動應該是最大的。
作僞終究是作僞,一不小心就會露出破綻。
《約翰福音》19:19: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19:20: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爲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
寫一個牌子,爲什麼要用三種文字?在刻羅塞塔石碑嗎?
好吧,有人不嫌麻煩,就三種文字吧。
當然,一定要有拉丁文,一定要凸顯羅馬的領導地位。
貌似越抹越黑……
按照《新約》的記載,希利尼文是當時的通行文字。
但是,爲什麼會有希伯來文呢?希伯來文是書寫經書的文字?
公元前後,書寫經書的文字是,亞蘭文。
《塔纳赫》/《舊約》的一小部分是用亞蘭文書寫的。
《新約》最早的《馬太福音》,也是用亞蘭文書寫的。
露餡了吧……
十·拜占庭帝國。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但是,拜占庭帝國是何時建立,如何建立的,其身陷西方僞史,已經很難說清了。
當然,拜占庭帝國和所謂的羅馬帝國毫無關聯。
所謂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更是文藝復興之後,羅馬教會杜撰出來的僞史。
拜占庭,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基督教,可以說是由希利尼人創立的。
而希利尼人的活動區域,埃及、黎凡特地區,安納托利亞,也曾是拜占庭的國土。
也就是真正的泛希利尼世界。
而且,希利尼人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
今天在埃及出土的莎草紙文獻,應該就是希利尼人傑作的一部分。
而希利尼人的大部分文書,應該是匯聚到了君士坦丁堡。
按照英國歷史學家吉本的說法,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公元1304年-1374年)五十歲時,一位拜占庭的朋友送給他一部《荷馬史詩》的抄本,然而他看不懂古希臘語原文,就請乔万尼·薄伽丘(公元1313年-1375年),譯出了《荷馬史詩》的散文本。
當然,君士坦丁堡應該還有更多的希利尼文獻。
而且,拜占庭版本的《荷馬史詩》,肯定不同于今天的版本。
當然,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覆滅,這些文獻都不知所蹤了……
參考文獻:
①維基百科,特洛伊戰爭詞條。
②維基百科,字母系統詞條。
③袁指揮《論古埃及埃勒凡塔的猶太社區》,《古代文明》,2011年1月,第5卷,第1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17: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四·歷史典籍:西方僞史:愛琴文明
摘要
一·時間地點。
二·線性文字。
三·歐洲文明的發端。
四·特洛伊城。
五·費斯托斯圓盤。
一·時間地點。
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被西方磚家認定是歐洲文明的發端。
克里特文明的中心在克里特島。
克里特島位于希臘半島南方的地中海中,是希臘第一大島。
在希臘神話中,米諾斯是克里特之王,宙斯與歐羅巴之子。
因此,克里特文明又被稱爲米諾斯文明。
《BBC世界史》說:米諾斯文明是第一個歐洲文明(从大約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160年)。①
看來四大文明古國都要讓位于克里特文明了。
難道BBC吹牛就可以不上稅嗎?
人類文明的標誌只有一個,文字。
克里特文明也有其文字,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
克里特象形文字,使用時間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至前1650年。
線性文字A,使用時間在大約公元前1800年至前1450年。
由此,克里特文明的時間當然也是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450年之間。
邁錫尼文明以伯羅奔尼薩斯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
邁錫尼文明从克里特島發展到伯羅奔尼薩斯半島。
邁錫尼文明是克里特文明的延伸。
邁錫尼文明也有其文字,線性文字B,其使用時間在大約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
由此,邁錫尼文明的時間當然也是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之間。
邁錫尼文明所經歷的時期,被西方磚家設定爲《荷馬史詩》所述事件發生的年代。
二·線性文字。
愛琴文明共有三種文字,包括:克里特象形文字、線性文字A、線性文字B。
其中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迄今尚未被破譯。
1952年,英國學者邁克爾·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成功釋讀出線性文字B。
線性文字B是一種意音文字,準確地說,是一種意音音節文字。
包括:59個音節符号、56個表意符号、29個特殊和未知符号。②
線性文字B的字符大部分來源于線性文字A。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只在克里特島上使用。
線性文字B的使用地區則包括克里特島和希臘本土的南部地區。
愛琴文明消逝後的所謂的希臘黑暗時代,迄今尚未發現任何線性文字B的實物。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至今尚未被破譯。
我以爲,線性文字A是一種規範化的象形文字。
愛琴文明文字的發展過程大體上與楔形文字的發展相吻合。
最早的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楔形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屬于象形文字。而蘇美爾楔形文字之後的楔形文字,則屬于意音音節文字。可以稱之爲後楔形文字。
詳見拙作《文字概述》。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都是象形文字。
只不過線性文字A類似于蘇美爾楔形文字,是一種規範化的象形文字。
這也就是西方學者無法破譯線性文字A的根本原因。
而線性文字B,是意音音節文字。
三·歐洲文明的發端。
《BBC世界史》說:米諾斯文明是第一個歐洲文明(从大約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160年)。①
西方磚家認定愛琴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端。
而西方磚家更是竭力鼓吹愛琴文明的獨立起源論。
但起碼从文字證據看來,這不過是西方磚家的意淫而已。
愛琴文明直到大約公元前2000年才出現文字。
而兩河流域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出現文字。
克里特島與兩河流域和埃及相距並不遙遠。
愛琴文明不過是一個次生文明而已。
那麼,愛琴文明源于何處呢?
首先,愛琴文明不是來源于埃及。
因爲愛琴文明的線性文字B是一種意音音節文字。
而埃及的聖書體字是一種意音拼音文字。
詳見拙作《文字概述》。
線性文字和聖書體字之間的差異,是意音音節文字和意音拼音文字之間的差異。
大致等同于楔形文字和聖書體字之間的差異。
天壤之別。
其次,愛琴文明也不是來源于安納托利亞。
當時,佔據安納托利亞的是赫梯王國。
赫梯人也是安納托利亞最早的原住民。
愛琴文明如果出自赫梯,則其文明的發展應該是自北向南。
赫梯人可以通過達達尼爾海峽,或者博思普魯斯海峽,進入希臘北部。
之後向南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最後進入克里特島。
而愛琴文明的發展是自南向北。
而且赫梯人是最早使用冶煉鐵器的民族。
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冶煉鐵器,是在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發現的銅柄鐵刃匕首,距今約4500年。
大約在公元前1400年,赫梯王國已經進入鐵器時代。
到了公元前1200年,鐵器已經在兩河流域地區得到廣泛使用。
而邁錫尼文明是一個青銅文明,並沒有鐵器的應用。
如果邁錫尼文明源自赫梯,則應該有大量鐵器的使用。
當時的歐洲尚且是一片蠻荒之地,愛琴文明當然不可能來自歐洲的其他地區。
那麼,愛琴文明的源頭只剩下唯一一個可能的地區,黎凡特地區。
古代的黎凡特地區,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諸國之和。
或者說,是連接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地區。
黎凡特地區有一個古老的民族,腓尼基人(Phoenician),其自稱爲迦南人(Canaan)。
腓尼基人是西部閃米特人的西北分支,善于航海和經商。
腓尼基人生活在黎凡特地區的地中海東岸,相當于今天的敘利亞和黎巴嫩沿海一帶。
公元前2000年初,這里先後出現了許多城邦國家,有:推羅、西頓、烏加里特、畢布勒、泰爾等。
善于航海的腓尼基人航行到並不遙遠的克里特島,並建立城邦國家,是一個合理的推論。
由此,歐洲最早的愛琴文明,大概率是出自腓尼基文明。
歐洲,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麼原生文明。
愛琴文明只是兩河流域次生文明的一個延伸而已。
愛琴文明並非原生文明,當然就談不到什麼獨立起源了。
當然,愛琴文明也不是歐洲文明的發端。
至遲到公元前1100年,愛琴文明進入所謂的黑暗時代。
文字、商業、城市、國家等,都消失了。
而之後所謂的古希臘文明,也是徹頭徹尾的僞史。
歐洲再次出現文明,要等到耶穌死後,基督教廣泛傳播之日。
基督教在歐洲傳播的中心是羅馬,希臘只是一個通道。
而且,這已經是公元後的事情了。
愛琴文明和後世的基督教文明毫無關聯。
四·特洛伊城。
邁錫尼文明所經歷的時期,被西方磚家設定爲《荷馬史詩》所述事件發生的年代。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主要講述了特洛伊戰爭及戰後的故事。
那麼,特洛伊城,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嗎?
1871年,德國“自學成才”的“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號稱發現了特洛伊城遺址。
此遺址,共有九個文化層。
1884年,施里曼在自下而上的第二層,發現了所謂的普里阿姆寶藏。
1894年,施里曼的助手竇普菲德認爲,第六層才是特洛伊城遺址,而施里曼發現寶藏的第二層,其年代則要久遠得多。
竇普菲德的論斷未必正確,但起碼年代相近。
由此,即使特洛伊城真的存在過,也已經被施里曼完全破壞掉了。
《荷馬史詩》只是一部史詩。
所謂史詩,實際上和神話傳說並不存在太大的區別,不過是使用了詩化語言的神話傳說而已。
把史詩當作真實的歷史,只能是一種弱智的表現。
在所謂的特洛伊城遺址,沒有出土任何的自證物。
而安納托利亞是赫梯故地,赫梯又是一個文明古國,古城遺址隨處可見。
如果沒有自證物,如何證實此地是特洛伊城?如何證明特洛伊戰爭的存在?
僅凭一部《荷馬史詩》,和由此引發的腦洞大開?
對此,清華大學歷史系已故教授李學勤認爲:世界上考古遺址的屬性不能夠只設想从文字上來證明,很多的遺址就沒有文字的證據。例如考古學先驅德國的施里曼對特洛伊城的發現,到今天爲止,那個遺址也沒有出過特洛伊這個名字。可是所有人都相信,肯定特洛伊就在那幾個地層里面。
這段話出自網絡,但確實符合李學勤大師的邏輯。
西方的僞史派想要證明愛琴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
想要用《荷馬史詩》來證明古希臘文明發端的存在。
而中國僞史派的領軍人物,李學勤大師,生前一直苦心孤詣地想要證明,夏朝,堯、舜、禹,黃帝、炎帝,的存在,甚至想要證明中國八千年的文明史。
迄今爲止,學術界的主流依然在西方,李學勤大師想要證明中國八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能夠得到西方的承認,才是功德圓滿。
可是西方向來就是寬以待己,嚴于律人。
西方學者對于中國商代以前文明自證物的質疑,使得中國僞史派一直無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圓其說。
于是李學勤大師采用圍魏救趙之計:中國僞史派率先承認西方僞史。
按照李學勤大師的邏輯:我都承認你的僞史了,你就不好意思再來質疑我了吧。
于是,西方僞史派和中國僞史派一拍即合,達成默契。
在中國僞史派的努力下,西方僞史派已經承認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
雖然距離李學勤大師八千年的文明史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還有一個前提:歐洲五千六百年的文明史。
學術笑話?
韓國曾有一任總統,公然聲稱韓國有七千年的文明史。
在韓國民間的言論中,韓國从古至今就是宇宙第一強國。
對于韓國民間的說法,我們大可一笑置之。
而韓國總統的公然發聲,則只能是在國際舞台上自毀韓國的形象而已。
在嚴謹的學者看來,李學勤大師主導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已經搞成了一個國際笑話工程。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如李學勤大師所願,李學勤大師證明了中國是一個有八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頭。
那又如何?
爲什麼偉大的文明古國,中國,近代以來一直受到西方的欺凌呢?
難道說近代以來的中國人,都是偉大的中國古人的不肖子孫嗎?基因突變下的廢物?
還是說僞史能夠提升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僞史只能是助長民粹主義,讓雖遠必誅的鼓譟甚囂塵上,百害而無一利。
僞史不過是自欺欺人,所有的謊言終將會被揭穿。
只有真實的歷史才能借鑒過往,預見未來。
我只想知道,已故的李學勤大師,在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自己真正的祖先。
說回正題。
按照《創世記》的記載,雅各,即以色列,之子,約瑟,來到埃及。
隨後,其父,及其兄弟,也都來到埃及,進而形成以色列十二支派。
最終,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孕育成型。
之後,摩西在耶和華的指引之下,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來到其應許之地,迦南。
迦南,是黎凡特地區的一部分。
黎凡特地區,歷來就是四戰之地。
彼時,黎凡特地區以北,是赫梯王國;黎凡特地區以南,是古埃及。
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爲爭奪黎凡特地區的控制權,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在約公元前1274年,雙方爆發卡迭石戰役。
卡迭石,今稱泰勒奈比曼德,在敘利亞霍姆斯附近,大馬士革東北。
約公元前1274年5月,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在卡迭石展開會戰,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約公元前1258年,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病逝,哈杜西勒三世繼位。隨後,兩國締結埃及、赫梯和約,又稱銀板和約。
銀板和約,號稱世界上第一部和平條約。
从其內容看來,銀板和約是一部平等條約。
公元前1274年,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的一百七十一年。
古埃及孕育了以色列民族。
再經過大約兩個世紀,由以色列的遺民,在古埃及,又孕育出一個民族:希利尼人。
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希利尼人強大起來,有能力爲埃及法老出兵征戰。
卡迭石戰役期間,如果古埃及法老曾派遣一支海軍部隊,迂迴到赫梯王國的後方,攻擊其本土,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而組成這支海軍部隊的,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希利尼人。
由此,《奧德賽》中描述奧德修斯經過四十年才回到其故土,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應當是《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背景。
換言之,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特洛伊戰爭。
那麼特洛伊戰爭是何時發生的呢?
維基百科的說法:按希羅多德的推測,特洛伊戰爭進行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而根據Mor Pchum的記載,希臘人攻陷特洛伊的時間應在公元前1290至前1298年間。近代某些學者將破城時間估放在公元前1370年左右。希臘學者厄拉托塞奈斯(生于前275年)的考證和提法得到一批學人的贊同,他的定取是公元前1193至前1184年。③
先拋開僞史、僞書、僞作者,這些問題不談,綜合維基百科的說法,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1370年至前1184年之間。
在約公元前1274年,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爆發卡迭石戰役。
恰在其中。
卡迭石戰役,是古埃及對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而特洛伊戰爭,是卡迭石戰役的一個分戰場。
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从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是希利尼人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今天,在埃及出土了很多用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書寫在莎草紙上的文獻。
據報道,在俄克喜林庫斯出土了《荷馬史詩》的殘篇。
如果這些莎草紙文獻能夠確實證明荷馬以及《荷馬史詩》的存在。
那麼,首先得到證明的應該是,荷馬是一個生活在古埃及的希利尼人,而不是西方磚家所謂的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古希臘人。
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升,追隨古埃及法老的希利尼人遠征赫梯王國,這一推測的可信性。
在真實的歷史中,赫梯王國和古埃及之間的戰爭,雙方相持不下。
即使有一支迂迴到赫梯王國後方的部隊,也應該沒有取得什麼決定性的戰果。
而在《荷馬史詩》中,希臘,即希利尼,聯軍,取得大勝,摧毀了特洛伊城。
史詩畢竟就是史詩。
偉大統帥金日成,可以凭藉一己之力打敗美帝的入侵。
歷史都可以明目張膽地僞造,何況史詩。
五·費斯托斯圓盤
費斯托斯圓盤直徑爲6.5英寸,是一個泥土燒制的圓盤。
1908年,費斯托斯圓盤在克里特島費斯托斯皇宮遺址被發現,現存于希臘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館。有磚家認定,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十七世紀。
盤上共有45種,共計241個符號。
分別表示人物、動物、身體器官以及各種物體,還有一些船的圖案。
然而,由于未在歷史同期發現過任何與此類似的文物,考古學家無法對其內容做出有意義的分析。其來歷、含義和用途至今仍是一個謎。
《自由時報》2008年7月13日報道,《又見假古物,費斯托斯圓盤是個大騙局》。④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泰晤士報》12日報道,考古學界最知名的謎團之一、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的費斯托斯圓盤(Phaistos Disc),日前遭一名美國學者踢爆根本是個假貨。
費斯托斯圓盤上的45個神秘符號,被視爲是四千年前的詩作、經文、魔力碑文、樂章,甚至是人類最古老的標點符號,但該古物自一百年前出土以來,始終無人能解讀圓盤上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專門研究僞造古文物的美國專家艾森伯格博士說,這些符號根本沒啥意義,因爲費斯托斯圓盤是個大騙局。
艾森伯格聲稱,鏤刻著無人能解的符號的費斯托斯圓盤,並非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約一千七百年的古物,而是義大利考古學家裴涅爾自行打造、並成功蒙騙多名學者的贗品。1908年,裴涅爾在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王朝的費斯托斯宮殿,“發現”了費斯托斯圓盤。艾森伯格指出,裴涅爾渴望找到能令同僚眼睛一亮的古物,而且是比英國考古學家艾文斯發現的米諾斯王朝最重要遺址——克諾索斯宮殿,還厲害的古物。
艾森伯格認爲,裴涅爾所想出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一個鏤刻著無法解讀的象形文字的“古物”。倘若真是如此,裴涅爾顯然遂其所願。艾文斯對此欣喜若狂,還針對裴涅爾的發現發表分析文章。過去一百年來,無數學者企圖解讀費斯托斯圓盤上的符號,考古學家認爲這些符號攸關从希臘到埃及等古文明。
爲美國財政部與蓋提美術館進行古物鑑定的艾森伯格還說,僞造者的漏洞在于使用紅土制造了一個切邊切得太乾淨的“圓餅”,以及不該把圓盤燒得如此完美。艾森伯格說,米諾斯時代的泥板不會刻意燒過,只會不小心被燒到,“裴涅爾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此外,費斯托斯圓盤的兩面都有一些由四、五個小點組成的長條狀符號,曾有學者將此稱爲“使用自然標點符號的最古老範例”。但艾森伯格認爲,這不過是裴涅爾想誤導學者的另一詭計,是僞造者常用的伎倆。
希臘當局已拒絕讓艾森伯格在展示箱以外的地方檢視費斯托斯圓盤,理由是該古物過于脆弱不宜搬運。只要利用基本的科學年代檢驗法光發熱檢驗,就能證明艾森伯格所言是否屬實,但希臘當局已拒絕讓圓盤受檢。此外,義大利朱庇特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知名的古代青銅雕像“母狼”(She-wolf),最近也被專家踢爆其實是約十三世紀的作品,並非館方宣稱的公元前五世紀伊特魯里亞時代的古物。
不作評論,還是讓西方磚家去自證清白吧。
參考文獻:
①《BBC世界史·第一部·走出熱帶走向冰原·回到公牛時代》
②維基百科,線形文字B詞條。
③維基百科,特洛伊戰爭詞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