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5|回复: 26

[品读经典] 也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5 15: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0-10-15 15:40 编辑

可怜!身在命中不知命。什么是命?什么是天命?明朝某思想家明确:天命就是人事。不是吗?人事言天,各正性命。即使现代社会工商部门发营业执照,也是代天命行人事,不是人事定职业?人生参加工作,职业立命!职业林林总总,性命分殊。天命理一,性命分殊,儒家逻辑的理一分殊。生民立心立命,一是职业立命,二是齐家立命。孔子说人生的知天命,“民可使,由之”,后儒言天命之性;“民不可使,知之“,后儒言气质之性;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统合,后儒定义为性命学,即《中庸》的天命之谓性。人事定命,命日降而性日生,性分三类:因物物的职业性质,物物之天,有物物天性;生产关系及其他的社会人际关系圈,人之天,有人文的天性。物物天性与人文天性合之,理在气中的质文心性,即天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此一;命定性生曰命才,可学,“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此二;物物天性有情物交感,人文天性有情理相感,情物与情理,性情相需的功贞情,“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此三。率性,率的是天性、命才与情性;道,就是率性的人生路。修道之谓教,人道教化实学理性的仁礼忠恕,也是健顺五常的性与天道。《易传》言阴阳天道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不是人事易简定命的天命之谓性?《易传》言刚柔地道的刚柔定性,不是蕴含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健顺五常?《易传》言人生路“三段式”: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不是易简定命的职能,乾易知与坤简能?尽性,如孟子的尽心尽性,生民立心的健顺五常,不是率性修道的能动职责:乾刚健与坤柔顺?“至于命”,不是人事就是天命的生民立命?船山的三段式略作修改:“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情交,即穷情理,一字之差,哲理精深;尽性,就是率性之天性、才命与情性;神導的“至于命”,“审微而定命之谓神”。船山义理深化《中庸》天命、率性与修道逻辑,真正抵达人文的哲学境界。人事往来成古今的天命之谓性,“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人事就是天命赋予生民的立命立心,即性命学,是社会人生观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也是哲学人生观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性命学。《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被宋明理学改为天命之谓理,性即理,率性与修道的意蕴也改变,参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看看朱熹注释与船山理解有什么不同。性命学,又是传统儒学理性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性命学,就没有体用中庸的概念了。直言,没有性命学,就没有本体论。佛学没有性命学,所以视实相为空境,难道信佛之人,也将社会人生的性命学视为空境?老子《道德经》没有研究性命学,道就是本体论?扯淡!道就是路,理之道,民所共由理道,一以贯之就是路,本体论就是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循物理事则(事物)的人事刚柔,心性文质,蕴含事物、人事、心性三要素的本体论。理与道的逻辑相连为理道,道与体的逻辑相连,绝对不是本体论,而是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道体程序,有着深奧哲理。将传统儒家性命学附和道家无为,佛家修行?真懂儒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0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天”字压垮了他们的腰脊!
而古人却遮盖了你们的眼睛!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5: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闻其详,请指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6 08: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过度的解读只会带来迷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是中庸的开头句,先秦古人的文本格式是先说常识,之后对常识分析,然后说怎么行走。
可见这句话在当时是常识,这里的天命只是自然规律,比如喜怒哀乐人之天性,是上天之所命。命,本义:指派;发号。
汉后古人必须将“天”打扮成高大上,这是政治需求。
“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可是中庸讲率性。什么是率性?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意思是道之所以连绵不绝在于:当情绪来临时,你能不能保持胡须和脸肉不分离,也就是胡子不抖动,才算入道。这里不是“我情自性,不能自薄”。而是将性当狗使,“我”占主位,“性”是工具,是宠物,是士兵,听“我”号令,叫率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05: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先生从常识去理解天命之谓性,我是认同的。以人生命途为性命常识,以普遍人的人生命途为社会常识,方有普遍性应用的概念范畴,方有意涵不断的清晰与深刻,方有趋向深邃睿智的思想和理念。理解这类常识的逻辑义理,我研读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按承前启后的历史逻辑,后人对前人常识的范畴意涵,不断明晰化和深刻化。即是讲,我不会止步于《中庸》理论,去研究天命、率性与修道的性命常识与社会常识的。二是通过现实逻辑去理解古人文理的历史逻辑。凡属理性实学常识性的义理逻辑,都有不可变易而不断深刻化的义理逻辑,古今义理会通。以历史的义理逻辑,透彻而较正现实的义理逻辑,以现实的义理逻辑质实而较正历史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互相较正,避免古人文理的历史逻辑,成为任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失去古人文理的逻辑原真。也避免异化先圣经典文理出差错,“前之人正心诚意则为圣人,后之人正心诚意则为腐儒”。所以,研究国学的心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常态性的反思与自省。
抱着自省和反思的心性习惯,看了希先生的贴后,将我的文贴细读,以中庸质文为心性基础部分,是可以将天命、率性、修道三个子系统综合为大系统来论理,前提是将三个子系统论理透彻明晰,不然,极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现象,这是我的失误。
一、天命之谓性,人事言天的天命赋予人,人生的性命运程:“命日降,性日受,性者生之理……初生而受性之量,日生而受性之真”。天命赋予人,有性命学常识的天命之谓性,“性者生之理”,出自齐家立命经济基础的职业立命,承前逻辑不是孔子的民可使,天命由之?不存在外力强制的立命自为,“性相近也”的本能天性。天性,乃职业立命的双重天。一是天道自然的物物之天,便有物物实学的人的天性,定型是质文心性之质;二是人道诚信的人之天,便有道德理性的人的天性,定型是质文心性之文。职业立命的双重天,定型人的天性的质文心性。“性者生之理”的天命之谓性,乃物物天道自然观,天道元亨利贞的性命运程,即人事与心性的事物运程。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性命分殊的易简定命成性。易简立本,“阴阳与道为体”的性命矛盾体。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触类旁通,传统心性学所指的心性本能;性命学。本能习惯,乃理气学的率性之谓道。ˇ
二、率性之谓道,承前逻辑是孔子民不可使的气质知之,“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不是孔子所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气质之性;习以成性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是性命分殊,易简定命成性的“率性之谓道”。“天命之谓性”有性命学,张扬个性的“我性自天,不能自亏”;完美中庸质文的天性;“率性之谓道”有理气学,张扬个性的“我才自命,不能自逸”,学以成长,尽性尽才学。性命是事物运程的“用以备体”,“阴阳与道为体”的阴阳天道,天道运程易简理得的“始终相成”;理气是事物运程的“体以致用”,“道建阴阳以居”的刚柔地道,天道运程刚柔健顺的“体用相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始终相成,体用相函”,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
三、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也有神化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实践心性,传统心性学的本能习惯;实践理性,则是理性行为的本能习惯:修道之谓教。
修道之谓教的承前文理逻辑,孔子人道教化无类的天命由之,气质知之。启后是《易传》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的三道三才,再度明晰精练是船山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兼修其体用”,性内情外、情内物外的情感系统,“情交尽性而至于命”的人情礼乐;“教唯用”,“性情以动静异几”,道生余情的性情相需功贞情。“修道之谓教”,则属于“教育而形成的习惯”的理性行为,有两类:一是“小人喻于利”层次的理性行为,“生人之用曰利”的“立人之道曰义”,用于天道自然观的精于物物道,健顺五常坤道的厚德载物,“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一是“君子喻于义”层次的理性行为,人为的有为自然性质,顺应理势必然而适全的理势自然。象之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便有象生数的“期必然以符自然”,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立人之道曰义”的“有诸己之谓信”,成就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生人之用曰利”的“可欲之谓善”,人道仁礼的精于道者兼物物,“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
四、《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逻辑提升和义理深刻化,出自船山学,“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理性行为的修道习惯性,质变“率性而后道现”的本能习惯性,便有“新故相资新其故”的本能习惯性,“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率性与修道。船山言:“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的天道是性”。“有是性固有是才”,“带有先天倾向性”的本能习惯;“有是才则有是学”,理性行为的修道习惯性,学以致用的才学。“而后能尽其才”,理性行为习惯性的才学兼备,质变了本能习惯,“人之所当率循是路以合乎天也”的“率性而后道现”,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05: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心性学有四大部分,基础部分是质文心性学。其余三部分,一是心性学的时空部分,“始终相成”的天道自然观,“性者生之理”的性命学:天命之谓性的天性本能;二是心性学的应用部分,“体用相函”的本体论,实践心性的理气学,率性之谓道的本能习惯;三是心性学的能动部分,“性情相需”的功贞情,理欲辩证的天理人欲,修道之谓教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教育而形成的习惯”,即理性行为的本能习惯。按照“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道体程序:“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成然船山理性实学本能习惯的思维模式:“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六、君相造命,人事言天,鄙贴基本定位在人事言天方面,天命之谓性的理势言天,整体思维是君相造命,有两类:一是理势自然性质,造就“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本能习惯;二是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性质,“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的理性本能习慣,神化本能习惯而发生质变,便是船山的思维模式;“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循物理两大事则,人事级能结构的易简理得,也会出现名实难副的人事错位,所以船山提出“审微而定命之谓神”的理念,区分道心统性与人心统性的两类逻辑:“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心性能动刚柔结构的健顺五常,也出现刚柔杂居的私蔽大患,所以船山提出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为天地立心”的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妥善应对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为生民立命”而顺乎人情物理数者,妥善应对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船山道体论的理想模式:“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
君相造命整体思维的理势言天,循物理事则所存在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都涉及到天命,率性、修道义理逻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鄙贴简略,不作详尽。大系统的繁杂错综,“惟精惟一”的理论探究,真的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常态性的反思自省。
感谢希先生,其贴给我重新思考,自省反思。更重要的是,透彻现实逻辑的自省反思,能否符合古人文理的历史逻辑原真,能否符古今义理会通的理性原则。发出此贴,希望希先生再续。学术沟通的交流与批评,方是发展学术水平,兴旺学术论坛的路径与方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0: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回帖!理智的讨论能使双方进步。
还是那句话:过度的解读只会带来迷惑!思维的弥散只会带入歧途,而迷失方向。
个人见解:宋明理学,性命之学都是歧途。
其理由是逻辑之心的丢失,和文字的断代。


以下是个人对中庸第一段的解读,与先生讨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的自然规律称之为性(比如喜怒哀乐,人之天性),如何控制统御这些“性”其中有道,如何修这道其中有“教”(什么是“教”,后面有解说)。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之所以生生不息(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句话“须臾”找不到出处,有2种解读:
1,是因为一刻也不可以离开生生不息,可离就跟生生不息之道背道而驰。(这种解说空洞,没有所指)
2,(当情绪来临时)保持胡须和脸肉不分离,也就是胡子不抖动,才算入道。
入中庸之道的法门。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是故):
君子对没看到过的事物没听说过的事物要谨慎对待,不可妄下结论。一些不容易看见的知识往往隐藏于细微隐蔽之处,所以君子应当长期谨慎坚持独立探索,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中庸之道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说,且看下面分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人在没有喜怒哀乐之时,这个状态称之为中。这个状态人最为清醒。喜怒哀乐爆发时,能够时刻保持未发时的清醒状态,并节制这种情绪称之为和(率性)。时刻能保持无情绪的状态,人对天下万物之掌控才能成大。能够时刻节制自己的情绪者,才能够深入天下万物之道。
中庸之道的义理。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时刻保持清醒者,才会对天下万物有俯视感,天下万物才能包揽于胸,而天下万物才会养育自己的这种俯视天下的超脱。
中庸之道的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6: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清楚表明,不会止步《中庸》理论去研究问题,因为我的研究是为现代社会服务,会通古今通义,一是必须要理清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二是探寻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事实上,《中庸》的理论逻辑,为后人精练,明晰、丰富和深化。何不明晰历史逻辑的理性循序?釆取后人更新的义理逻辑?比如道的意蕴,就是路。即然是路,何必还要郑重其事说“不可须臾离也”?不是显得多余!将思绪放在其他现实的矛盾问题上,不好吗?如研究理之道,道之理,研究理道的矛盾理论;形上導,“上導而下遵行谓之路也”,所以有理势言天,理道矛盾体转变为理势矛盾体,不需要研究?研究本体论,则要研究客体基础的“阴阳与道为体”,研究人事级能结构理(事)则的易简理得;则要研究主体能动的“道建阴阳以居”,研究刚柔心性结构理(事)则的健顺五常,研究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两大事则;研究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等,这些关乎道的范畴义理逻辑,恰恰是传统优秀的文化精华,也是需要传承创新的文化精华。不去化心思去研究文化精华,却流连在“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不关痛痒问题上,值得吗?
孔儒时代是研究中庸质文,唐宋变革的顺乎物则,是研究中庸体用,思想质变上更高阶段,难道情性的理论研究不上更新台阶,范畴意蕴还会止步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的见解,将会扩散到靠接现代逻辑方向走。首先的定义是:“情有不可而必可”,“不可”者,文史情罪与质野情淫,却不会因情走负向两极而不要情性,“必可”的“匡之以义以扶之”,所以方有情理的天下礼乐;性内情外,情内物外,心统性情的心性内外,方有“性情以动静异几”;“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故于道而求有余,不如其有”的“道生余情”,性情相需的功贞情;《易传》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船山逻辑更新为“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所以方有张扬个性的“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希先生不认为我对情性的研究路径和方法,比研究什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更重要,更实用?不妨研读船山的《张子正蒙注•中正篇》,看看张载、船山是怎样论理的,论理中庸体用的情性观与论理中庸质文的性情观是不一样。所以《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船山更新为:“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是否以船山的逻辑义理深化、更新《中庸》的逻辑义理?社会文明进入更新阶段,思维却停留在故旧阶段,是否就是章学诚所说:“前之人正心诚意则为圣人,后之人正心诚意则为腐儒”。借鉴吧!希先生!得罪了,希先生!
“过度的解读只会带来迷惑!思维的弥散只会带入歧途,而迷失方向”。请希先生思考:为什么《尚书》言:“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为什么荀子说礼之隆的果因是“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果因是“文理省,情用繁”?船山说出深层矛盾的客观实在。“天之所齐,不待齐也;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到这里说明先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先生心中的道是万能的,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是虚构的!
中庸之道在于率性,率性的到达标准在于“不可须臾离也”。
万事万物都是由“非”构成。“非”是矛盾体。先生去将一个个“非”研究透彻就有用?
您还得将一个个“非”集合成“焉”。以“焉”的视角在众“非”中规划出一条“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这些道理在中庸第一段中都有隐藏的描述。
道是“a”点通往“b”点的路。
中庸之道就是将一个个“非”集合成“焉”之道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而其中的法门就是“不可须臾离也”。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清现实中各种“非”,将其集合成“焉”。


“道心惟微”不就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吗?“人心惟危”不就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吗?
中庸之道就探微之法门。


所以宋明理学,性命之学都是歧途。
先生以误入歧途多时了。呵呵!!


船山更新为:“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自己所云指向那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4: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明确表明以现实逻辑质正古人的文理逻辑,不然,古人逻辑成为你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了。你可以想想自己的人生路,看看身边人的人生路,不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明明白白,还需要怎样研究?工作与家庭,难道不是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你的职业、职位难道不是人事安排?职称,不是通过人事部门考证?不是人事就是天命吗?人事赋天命予你,不是“命日降而性日生”的习以性成,不是有性命原理。天命赋予你成就你的性命实在,不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客观条件就是性命,性命双重天,物物天的自然知识与人事之天的人文知识,心性质文。率性实践不是有气质之性,“气以理生化乎质”的理在气中。性命,理气的实践心性,心性能动于事物的运行路,不是率性之谓道?正因为率性,显示你的才能,不是“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有性必有才,有才自有学的才学兼备,道德修养的才学兼备,工作成绩显著,经济成果丰硕,不是“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难道不是“不可须臾离也”的人生路?当你职业升迁青云直上,不是“命日生而性日受”,不是“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继续努力向上,不是“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重心研究性命,理气的实践心性,还是研究“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团队的实体操作,难道不存在人事级能结构,易简定命的乾易知与坤简能?难道不存在心性能动结构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体操作必要遵循事物规律的两大事则,不是人事刚柔与心性质文的率性之谓道?不是“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形上導之路,不是“上導之而下遵行”的形下器之道?形上導的学问道,不是有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上導之而下遵行”,不是天人诚信道?不是有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上導之而下遵行”,不是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人生路、社会实体路、形上導之路,都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何须研究?哲学精深,是研究人生路的性命、理气的实践心性,研究社会实体路是“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研究形上導之路,是“上導之而下遵行”的内圣外王之道。人生路、社会实体路、形上導之路,都是理之道、道之理的理道矛盾体。古今义理会通,都可以从现实逻辑看到,想到。如果你视如不见,想无感觉,能有理知?将古人文理逻辑变成你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倒不如回家抱孩子,丢人现眼!得罪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4: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引用船山的话:“天之所齐,不待齐也;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指明是人类社会深层矛盾的客观实在。从人类社会群居生活时代的合群明分,到孔子论理学时代的传承创新,各正性命天道酬勤的仁心统同,关乎更无转折的于天理达人欲;性命分殊公平公正的礼义明分,关乎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仁礼矛盾的理论明晰,实践至当,是解开“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逻辑钥匙,焉知你乱解一通,还自以为是。再提供一条逻辑钥匙给你,是你抵拒船山是“不知自己所云指向那里”,认真想想吧!这又是现实常见到的深层矛盾:“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道心惟微”,出自“人物之元”;“人心惟危”,出自“鬼神之绍”。“阴阳不测之几”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9 1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希夷生 于 2021-1-29 11:03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8 14:06
我已明确表明以现实逻辑质正古人的文理逻辑,不然,古人逻辑成为你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了。你可以想想自己的人 ...

不可否认,人事是事物中的一部分。事物是由各种天性构成。这里有一个问题,率性是率谁的性?
铁有铁的天性,问题是您率的了吗?金还有金的天性,您也率不了!
率性,率的只能是自己的天性(喜怒哀乐),还有自己创造的诚之性。
您将人事带入其中,说明您盲。并没有看清中庸之道的含义,只是被古人蒙蔽了双眼。
人事的升迁,不但君子有,小人也有。难道小人就没有工作与家庭,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
中庸原作者明明白白写到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FZ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请问先生怎么看?




先生不看中庸原作者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个命题的解读分析,认为“何须研究?”,不知先生勇气从那里来?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句话是对修道之谓教教的解说。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是修道的目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是对率性的注解。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是行中庸率性之道后的成果。
看!中庸第一段,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抛出命题。其它都是围绕这句命题进行解说!而先生认为何须研究?”,难道中庸原作者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的解读还比不过先生和那不知所云的船山?


先生的瞎子摸象在于分不清道和自然,道的种类以及道的构成。
好比金是由金原子构成,金原子是由质子,电子及中子构成。而先生认为一切由质子,电子及中子构成的都是金。当然这是一个比喻。
万事万物都有天性,人之喜怒哀乐是天性。喜和怒构成一个“非”,哀和乐又构成另一个“非”。
老子曰:非恒道也。意思是说对立能够长久存在,那么其中就有道。
非,是对立。有对立那么其内必有一个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守中是道心。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和就是率性之道的路。中和就是率性之道。也就是控制情绪之道。
所以不可须臾离也  解读成不可胡须和脸分离。解读成情绪来临时,胡子不抖动。
须臾被解读成片刻,才是“古人逻辑成为你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先生当下应当放下孩子,丢下包裹,控制情绪,心平气和重新思考。
放下曾经的所学,清空被洗之脑,迎接新知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提出不会止步《中庸》去研究其理论,跨越二千数百年历史时空,你知道你的理解符合《中庸》的逻辑原真?退一万步算符合,也是“后之人正心诚意则是腐儒”!若不以现实逻辑质正《中庸》逻辑,成你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若不以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原真理路还原《中庸》的义理逻辑,任意由你胡说八道!骂你回家抱孩子,因为你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船山是什么人?为避开满清专制的骚扰和压制,躲进深山,以一己之财力专注研究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注意:是通经正经接着讲,而不是止步于《中庸》,止步于孔子《论语》,是研究古今义理会通。士大夫的崇高精神和文化责任感,难道不令人敬仰。你真是大不敬!竟然说出“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自己所云指向那里”这样的混帐话!船山躲进深山为何?你真是无脑人!难道你不会反省自己的研究方法错了?不会反省自己错解船山思想?你真是圣人一个?不知羞耻!若你不怕露丑,仿效我,运用现实逻辑去解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看看二千数百年后的混帐小子,如何解释二千数百年前的《中庸》义理逻辑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30 09: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所云就是不知所云,难道还要看人生才能定?
运用任何逻辑去解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都是错误的,只有原作者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先生您抛开原作者的解说,而自己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就正确?
先生当下应该平心静气,控制自己的情绪,再重新看一下我的回帖。静心推敲一下,找出其中的漏洞,反击。而不是吹胡子瞪眼。
话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足以谈论中庸。
至于《中庸》义理逻辑,中庸的第一段我上面说的还不清楚吗?还是您没仔细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然看过你的七楼贴,你对《中庸》逻辑的解说,我就是想要你再复述一次。如此口硬,让你“死得明白”!你所解说的《中庸》逻辑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若一字不漏不加原样搬来,中庸的逻辑原真。你已按你的臆断解说,已不是《中庸》的逻辑原真。朱熹修改了,天命之谓性,性即理,便是天命之谓理,成唯心教条、道德固化,宋明理学时代认定的《中庸》逻辑。船山提出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动态社会,就必然要按动态社会的心性存在改变和提升中庸逻辑,“命日降而性日受”,“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见证为对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逻辑传承和理论创新。存在决定思维,按照自己认知的存在意蕴,去解说中庸逻辑,这是十分正常的逻辑思维,方见证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商品经济时代是动态社会,当然是传承创新船山的哲理逻辑,去明晰《中庸》逻辑,明晰《中庸》逻辑到船山哲理逻辑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寻找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你这个混帐小人则不同,相隔二千数百年的历史时空去解释《中庸》逻辑,存在的历史条件决定,你的认知,根本就是失真了《中庸》逻辑,也不象朱熹《中庸》逻辑的道德教条,大不敬,抵拒船山动态社会的《中庸》逻辑。三不象?没有历史逻辑原真理路作依据,也没有古今义理会通的现代逻辑作依据,凭空臆断的自以为是?不惜抵拒船山动态社会的《中庸》新知!《中庸》逻辑成你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胡说八道,严格说,你的如此认知“恶习”,乃践踏传统文化的不肖子孙,数典忘祖的混帐小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31 1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您莫须有的帽子,我除了呵呵一笑!还是呵呵一笑!
您说看过我的七楼贴,说我不是“一字不漏不加原样搬来,中庸的逻辑原真”,请问我那里臆断了?
难道照中文字理解是臆断,将须臾毫无来由解读成“片刻”就不是臆断?




“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率性,率谁的性?您没回答。
率性而后道现。什么道现?您能说的清楚?不要说您心中那万能的,强大的,无所不能的,虚构的道!
如果率性只能率自己的性,那么“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这句话又有何意义!?
一个”天”字已经压垮了他们的腰脊,天命等于自然规律他们敢承认?不将“天”打扮成高大上,那就是政治问题。
不要以为船山避开满清专制的骚扰和压制就以为高大上,他能摆脱汉武帝和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道学的断根?
他能跳出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文字的断根?
没有!他就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书生,贴古人的屁*股,卖自己的肥肉。




看中庸,不要断章取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只是一个命题,好比作文的题目。每个人对作文的题目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写出的作文当然各不相同。
而中庸作者的这个命题是为解说中庸而所作。
中庸整文并不只包括这一个命题,还有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个命题。2个命题构成了整个中庸的框架。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个命题说的是率自己的性,去理解天下万物之性,包揽于胸!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个命题说的是包揽于胸后诞生诚之性。以诚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里说外物和外事,只能以“赞”的方式融入,之后才可以参与它们的成长。这可不是率性!率是上级对下级的统治方式。人与外物外事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人事是外事,可见您的“人事言天,各正性命”是多么的逻辑不通!“代天命行人事”更是个笑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2: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社会生活逻辑你却歪理邪说,人事就是天命赋于人,就是性命学;“气以理生化乎质”的气质之性,有理气学。性命、理气的实践心性,个体的“率性之谓道”;社会本体的“率性之谓道”,就是船山的“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我的文贴已有表述,似你这样知识浅薄,且不愿以现实的生活逻辑思考佐证,与你讨论问题,对牛弹琴而已,讲多无益!
你抨击船山“为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自己所云指向那里”,现在又百般凌辱船山,你简直就是不耻人类的禽兽。抨击我所列举现实生活的事实逻辑,来鉴证《中庸》逻辑为“发散自己的思维正确”。文著不是描述社会现象的文艺作品,是高度概括繁杂的社会现象成一般规律的思想逻辑,用普遍的社会现象质正质实其思想逻辑的一般规律,义理会通于《中庸》逻辑。即距今二千数百年的《中庸》人文逻辑→距今四百年船山哲理的《中庸》逻辑→商品经济时代的《中庸》逻辑的古今义理会通,用现代生活事实去证实其古今义理会通,有何不可!难道你撇开历史逻辑原真理路,撇开古今义理会通的思想逻辑不够,再撇开现实生活实践实证的事实逻辑,置时空的历史逻辑演变不顾,止步于《中庸》逻辑作纯文理注释,不是章学诚所讽刺的“腐儒”所为?你甘心做你的“腐儒”禽兽,我继续做研究船山通经正经接着讲的传统儒学研究,互不骚扰,井水不犯河水,请你自重!勿再发贴!
学术界,没有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等同竞技球场没有优质的裁判。没有优质裁判,竞技球场经常性发生身体碰撞的暴力事件;没有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学术界也经常性发生非崇尚真理的无谓争论,出现不自觉性质的践踏传统文化的不肖子孙,数典忘祖的混帐小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09: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希夷生 于 2021-2-1 09:47 编辑

好一个孝顺子孙!
是我不好,找错了人。还以为先生是位智者。。。

先生慢慢摸索您的人事性命学。
我能继续找我的同道智者。
就此别过!打扰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你厚着脸皮发贴,不妨赔你玩多一回。
船山高风亮节,宁折不弯坚执民族气节,坚持不蓄辫子,躲进深山研究传统儒学的通经正经接着讲,难道还不如疏着辫子,屈膝满清专制做顺民的文人?你竟恶言中伤船山,说出污秽语:“贴古人的屁*股,卖自己的肥肉”,闭上你的臭咀!
待船山学昭明之日,船山丰功的文化伟绩让世人称颂时,一切见真晓,看你这个恶奴如何自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04: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义理我解《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篇》、《老子衍》,空前的强烈愿望,续四十年前萧萐父先生的启蒙学说,继续为昭明船山学而努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前提就是昭明船山学。
《传统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的文化比较》,传统心性学的重心,就是船山心性学。船山张扬个性活力的三句话:“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义理会通于民主自由个性的西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个性活力理性偏蔽,莫过于自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潮;民主选举政制的理性偏蔽,缺失一个有公共诚服力的权威与权力的公共政府。一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将西方文化的弊源暴露无遗了。船山的张扬个性,是建立在权威力量的神理明诚,权力效应的神参明钦的神導德政基础上,批判文化专制主义的理性偏蔽,建立在整体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个性张扬。清除中西文化各自理性偏蔽而重整理性实学,乃《传统心性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的文化比较》的文理思路。
船山仁恕天下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是应对发展不充分新矛盾的文化理论。
船山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是应对发展不平衡新矛盾的文化理论。
如此精深睿明的哲学文化,空置弃用?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事业的一大损失。沉寂四百年的船山学,该要复苏,昭明船山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05: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四模式:
(1)单式模式:物、事、人。
(2)复式模式:事物、人事、心性。
(3)本体论模式,《易传》的三道三才。阴阳天道,“易简立本”的客体基础;刚柔地道,“易简之善配至德”,主体能动的事物运行;主客一体,即人事刚柔;仁义人道,有心性质文,人道顺天道与人道率天道。
(4)道器模式: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
除单式模式后,其他三个模式都接上“率性之谓道”的逻辑。
复式模式:人事天命赋予个体人,有性命学;心性的“气以理生化乎质”,有理气学。孔子民可使的天命由之,不可使的气质知之,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个体的“率性之谓道”;张载神化性命、理气的“一故神,二故化”,“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船山明晰:“以人事天,理一而已。性命一也,理气一也”。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个体的“率性之谓道”。有两阶段:实践心性成就个体人生的命运理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实践理性成就张载、船山个体人生的命运理论:“天命不止为己性己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
本体论模式:《易传》的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的主客一体,人事刚柔与心性质文作用下的“事物,人也”。船山明晰:“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本体论的“率性之谓道”。
船山道器层次的道体论,中奏以天,乃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的存在音容天,也是存在音容天的人事天命与道心环境,理道定所于始奏心性人。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言“率性之谓道”,并没有言个体实践心(理)性的性命与理气,并不等于不存在个体实践心(理)性的“率性之谓道”。从孔子的实践心性,到张载、船山的实践理性,乃传统儒学的历史逻辑,也是现实逻辑的社会存在。同样,《中庸》并没有言本体论的实践心(理)性,以及道器层次的实践心(理)性,并不等于不存在本体论的实践心(理)性,与道器层次实践心(理)性的“率性之谓道”,有传统儒学的历史逻辑为证,也是现实逻辑的社会存在。二千数百年前的《中庸》文典,不能面面俱到,有历史的局限性。有孔儒的逻辑引证,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船山的逻辑明晰,有现实的逻辑鉴证,何必逻辑局限于《中庸》,从读经典书里走不出来?历史逻辑有光明道,足以实证;会通古今通义,现实社会也有明朗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2 1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道家三潭戒律之后有一颗你吞下去,你命由你不由天,佛教丛林三潭大戒之后,缘起性空不坏假名不说短灭,不生不灭,不死不活,不增补减。儒教为了抗衡肯定要吸收一些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04: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命由你不由天”,只有与世浮沉的虚无人生,实相空境的幻化人生,也就不用论天讲命了。儒学的人文化成天下,一是正视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人事分工职能的易简定命,何能不论天不言命,民可使由之的天命之谓性,有性命实在;二是正视天人诚信道的健顺五常,心性能动理则的刚柔定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气质之性,焉能不叙论道之理,不叙论气之理的“气以理生化乎质”,有理气实在。“命日降而性日受”,乃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也是理气、性命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自魏晋南北朝的儒道合流到儒道佛三教鼎立,走到极重必改的儒道佛互补,治世宋明理学的道德通行,乱世道佛与流俗质野并存通行,便是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理性实学就是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文化理论,传统儒学最高理论水平的船山学。解蔽儒道合流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自然人文与人文自然的事物范畴。象数天理的象之理,“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人道顺天道;象数天理的数之理,“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的“期必然以符自然”,人道率天道的观自然而符自然。解蔽佛门因果论的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非缘起性空,而是性内情外,情内物外,象数天理的缘起情实,以性正情,情以充性,性情相需的功贞情;道生余情的“情交以尽情而至于命”;“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性情以动静异几”,能动于天道物物的“始终以循环异时”,也是实践理性的“体用以德业异迹”,有道体论的精微四义:“人事尊卑,义奠于位;进退存亡,义殊乎时;善恶是非,义判于几;立纲陈常,义辨于事”。探究利害因果事实的“相因之微”,出自“其为别亦大”的义利矛盾。因出自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分别产生截然不同性质的因果事实。出入空谈心性的儒道佛文化,批判而解蔽,便有理性实学的张载学与船山学。
若说游方仙仕的贴说对了,有同属于君主专制意识形态的宋明理学。朱熹言:“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你命由你不由天”的修德凝道。儒佛合流,宋明理学以天地之性限定气质之性的清浊善恶,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不是“缘起性空”,存天理的性即理?不是“不生不灭,不死不活”的去人欲?宋明理学各正性命的理一分殊,不是逻辑类同佛法无边的月印万川?指陈宋明理学,游方仙仕的贴说对了,同属空谈心性的意识形态,有共通的思维属性。若指向理性实学的传统儒学,孔儒经典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与船山学,那就大错特错了。甄别两种不同文化性质的传统儒学,那就理清了理性实学的传统儒学,与空谈心性的佛道佛之间,截然对立的文化性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4 1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游方仙仕 于 2021-2-24 10:25 编辑

当托钵道士让顺治皇帝认为帝师,笑言三界就在他脚心底下,当武曌率领各大宗教迎请神秀出来,作国师。老禅师莞尔:非解脱非世间非幻化三昧。基本上就确立了执政是佛,最大在野是道,儒算酬佣。尤其是紫禁城乃佛教大和尚造作,让皇上大哭科举必须考《楞严》《华严》《楞伽》《法华》《金刚》《大智度论》。我是非常服气的,这也是非常先进的演变模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04: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荀子的礼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形下器道的社会基础:“生之本”与“类之本”,如孟子所说:“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形上導之道的“君师者,治之本”。首个君权帝师者是法家,秦王君权法术势理论框架的治国政制,都是法家策划的,因为法治妄为伤民生,二世短命而亡。虽然秦亡短命,君主专制的伴君如伴虎,法家法治的代名词,一直沿续下去。直到满清专制的君师一体,才被君权“兼并”,君权帝师的伴君如伴虎,彻底陷落为君权的“打工奴仆”,满清盛行,不是有“奴才”卑称吗?
第二个君权帝师者是道家,汉初的黄老无为而治,与秦王法治同命运,文景两朝而终,被汉武有为的独尊儒术所取代,开始君权政制运行的正常路。船山言:“汉唐无今日之道”,汉唐与宋明,帝制两阶段。汉唐独尊儒术,阳儒阴法的德法合治。沿续三代以来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孔子政制理论的礼有损益,方有治之本的元气新生代谢的社会经世致用,走到盛唐辉煌的汉唐专制生长期。宋明提倡忠君报国的忠诚异化,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所为,还有阳儒阴法的独尊儒术原真?孔子的礼有损益还能起作用?还有治之本新生代谢的社会经世致用?宋元明清两度汉夷王朝陵替,走入宋明专制的衰落期。有帝制两阶段,伴君如伴虎的君权帝师。在政制人事范畴的儒者,还会坚守孔儒理则的民为本?“类之本”的“生之本”?身居汉武帝师的董仲舒,还是识时务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屈民以伸君”,弃民本伸君本;“屈君以伸天”,借天的灾异征兆警示君王,关注民生的儒术诚行。已不是荀子儒术诚行的王制理想,“节用裕民善臧其余”,而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后儒仿效。到忠君报国的宋明时代,儒者何能不识时务作逻辑论证。朱熹言:“王勉曰:‘斯言也,惟在下者有汤、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则可。不然,是未免于篡弑之罪也”。在政制人事范畴的儒者尚是如此,尘世外的佛门帝师好到那里?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佛师达摩就被帝王戏弄开个“大玩笑”,迫达摩娶美女入室折其佛根,仙仕该知道此事吧!明太祖朱元璋问佛师,帝王需要跪拜佛祖否?佛师又如何机警应对而逃过一劫。其实,同属伴君如伴虎的屋檐下,意识形态的儒道佛,儒者吃君之禄,焉能不忠君之事?处在王土之内的佛门,论证所谓佛法无边,还不是要人心皈依佛门,吃人间香火?各有各的持世之道,都失去“君子喻于义”的规范准则了。共同点是适应君主专制环境而应君王所需。至于君王爱有偏差,萝卜白菜,君王各有所爱而已。仙仕此贴所论,有什么意义?势成理者,理成势者的理势言天。治之本的君师者,乃理势自然的君相造命,势有轻重成可否,理有屈伸见顺逆。理势必然,非“君师者,治之本”,而是“类之本”的“生之本”。荀子的君舟民水说,水能载舟覆舟;船山论理:“君相之权藉大,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天应人的理势必然,这才是我推崇的传统儒学,也是昭明船山学的目的。船山提出象数天理,人道顺天道的“因已然以观自然”;人道率天道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的象数天理。船山提出神導德政的实学理则,一是神理明诚于理气诚明的性灵至当,“性性为能存神”;二是神参明钦于实践理性的天则中正,“物物为能过化”。神化理念的性灵至当与天则中正,“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现代的哲学文化研究,不要为门派与信仰所拘囿,从“类之本”的“生之本”的自然与必然的理势立足,仙仕是认为研究船山神導德政与象数天理等理性实学,还是研究君王各有所好的儒道佛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6 10: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没有享受皇帝明文下令的国师诏书,至于秦汉更加是辅佐而已,他们无法控制或者说摄受皇帝,隋唐不一样,和尚接生大隋皇帝给小名,大唐李渊本家信佛,但为了抗衡搬出老子后代,从那就开启了国师,帝师明文模式。宋朝的道教皇帝被俘虏,这是道教在野之前最后的风光,大元别提了,先道后佛,丘处机执掌一切丛林然后换佛上位。明朝朱元璋有点另类,所以佛教派出姚大和尚造紫禁城另开炉灶,这就是内战获得法理宣称!大清也是先道后佛,入关认龙门,乾隆又是佛上位。而儒家则是谁来都会尽心帮助辅佐,有点酬佣性质,本领学好卖给帝王家。在佛道互相竞争的同时,又说什么,不分一组风啊,莫问祖师西来意只得密传金丹禅,这就是垄断了其他在野小道小教,比如牟尼,白莲,八卦,罗阳几十种。这些小道小教一但扩大要上位,就会被朝廷查水表甚至封杀!然后那些门徒就或归于龙丛林,或皈依龙树丛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7: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1-2-26 19:05 编辑

看来,我与仙仕走的不同道,想的问题也不一样。置身于尘世外的佛门,不会关心政治人事,仙仕却关心起君王好佛好道之事,那个朝代佛观兴旺,或道观兴旺?置身于政治人事之内的儒家是“帮佣”。 仙仕此论,醉翁之意不在酒,宣扬现代的佛道儒思潮而已。仙仕不会想到:为什么传统社会宣扬儒道佛思潮,现代社会反而宣扬佛道儒思潮?这就是我想的问题与仙仕想的问题不一样的症结所在。我想的是学派理论的社会效应!为什么外来佛教入中土,寄生在魏晋玄学的贵无理论土壤里,在南北朝动乱期入世。道家虚无自然,佛门人为因果,成为内则道佛的双支并立?仙仕能解释?为什么治世佛门子弟还俗?乱世俗家子弟入佛门?与世迁流,由脱世佛徒,走向在家成佛,仙仕能解释?为什么进入第二次大动乱期的五代十国时代,儒道佛三教鼎立的内则道佛,演变成儒道佛互补的治世宋明理学道德通行,乱世则是道家虚无的自然人生,佛门实相空境的幻化人生的道佛通行,抗衡着流俗质野的乱世通行?仙仕能解释?儒道佛互补的治乱循环无休止,阳明后为什么会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观念,负向就是不管谁当皇帝,百姓都要穿衣吃饭,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心性下滑是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极度文化专制下的民族劣根性。在帝国列强入侵时代却是“睡熟的雄狮”。其中社会心性的文化症结,尘世内的世事人情,仙仕焉能解释?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宋明专制衰落期,仙仕还会关心起君王好佛好道之事,那个朝代佛观兴旺,道观兴旺?这就是我研究孔儒经典,研究张载学与船山学,期待能洞明历史逻辑的世事人情。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也是船山宣扬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儒佛走的不是一条道,也是我与仙仕走的不是一条道。仙仕若要关心政治人事,关心世事人情,唯一做法:改变立场,脱离佛门。不然,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