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回复: 0

秦岭 终南山 太一山 太白山关系及祭祀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5 15: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军康 于 2020-10-25 19:11 编辑

       秦岭山系高大雄伟,东西横亘于关中平原之南,所谓天下之大阻也。其主峰海拔3767米,为中国大陆中东部第一高峰。自古及今,秦岭总体名称及主峰名称及祭祀因时代而多次变迁。终南山有广义、次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秦岭整体,次广义指秦岭蓝田到岐山一段,狭义指秦岭主峰段。太一山为汉武帝对终南山的改称。太白山原为民间对太一山的俗称,又被隋唐定为秦岭次高峰垂山的名称。
                                                                                                一  秦岭 终南 名称由来
       秦岭总体名称主要有四个称称谓:一曰秦岭。二曰华山,山海经所谓西山经华山。三曰昆仑,四曰南山。前三个称谓其实是同名而异音,意即青色之山或东方之山,也有第一山之意。其当源于伏羲氏文化。中国古代文明源于伏羲氏。史书及传说以伏羲氏为百王先。古代五行学说认为,伏羲氏以木德王,色尚青,为东方之青帝。青的古音与秦同。也称为陈,陈本太昊之墟的陈即秦。据笔者考证,考古学的半坡文化就是伏羲文明,主体就分布在渭河流域。伏羲氏的国名或朝代名记为秦,秦岭在伏羲文明地界,故名秦岭。先秦时代即以伏羲为文化祖先。而又称诸华诸夏,是华与夏为秦(青)的变音。因此,华山的华即与秦岭之秦同意。再说昆仑之名。 昆仑当为秦岭异音词。 先说声母,现代汉语声母q古代可发音为k,如漆(qi)读为(ki);恪(que)读为(ke)。再说韵母。秦岭今天普通话北方话读为qinling,而在南方某些方言中in ing不分(如吴语),读秦岭为qinlin;孔子墓称孔林,林即是陵异音。而in un发音接近有时可互转。普通话寻找的寻(xun)在西安话发音为xin(新);信(xin)息由说成讯(xun)息。综上而言,秦岭(qinling)在古代可被读为昆仑(kunlun)。昆仑是古人心目中最高最神圣的山,有“万山之祖”“龙山”的称呼。昆仑山是天柱。       再说南山一名,当因秦岭在关中平原南部,故俗称南山。还有一个可能,因炎帝朝接替秦(青)帝朝,改山名为南山。南山又称终南山。终字当为整个的意思,如终日、终年。

                                                                                               二  秦岭主峰名称演变
        在先秦时代,秦岭主峰多称为南山或终南山,或中南山。《山海经西山经》称为南山。“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尚书禹贡》称为终南,“终南敦物,至于鸟鼠”。《诗经》多称南山或终南山。所谓“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汉代把《禹贡》“终南敦物”一句理解为两座山,以秦岭第一高峰为终南山。秦岭主峰以西次高峰垂山认定为敦物山。这是狭义的终南山。方士亳人薄诱忌向汉武帝建言,“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者五帝”。汉武帝时把秦岭最高峰终南山命名为太一山,与天神太一对应。并在雍、甘泉宫和长安城东南设太一坛。孔安国《尚书传》终南一名太一山。《五经要义》太一亦名终南山。《汉书地理志》载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有垂山,古文以为敦物”。《后汉书郡国志》【武功】有太一山,本终南,有垂山,本敦物。《晋书地理志》始平郡武功“太一山在东,古文以为终南”。《隋书地理志》京兆郡盩厔有太一山。《新唐书地理志》京兆府京兆郡武功县有太一山,高十八里。唐代淡化太一祭祀,多称太一山为终南山,设【终南山祠】。而此时文人作品终南山多指秦岭中段。唐代文人诗作影响巨大,后世终南山多指次广义而言。《金史地理志》没有太一山,但有终南山,横亘长安扈县盩厔岐山。终南山就是太一山。《明史地理志》终南山太一山并列,记于西安府长安县:南有终南山,西南有太一山。这其实是误记。《大明一统志》以终南太一为二山,终南山在府城南五十里,一名南山,东西连亘蓝田咸宁长安盩厔四境,太一山在终南山南二十里,连亘秀特,上插云霄,唐王维诗太一近天都。这里其实是对王维诗意的误解。王维《终南山》诗名终南而诗中只言太一其实是互文,终南即是太一。明代康海《武功县志》盩厔有太一山。清代杨仪《盩厔县志》盩厔有太一山。《清史稿地理志》有终南山:终南山横亘长安咸宁鄠盩厔四县。
      太白山之名源于民间对太一山的俗称,垂山也应在其范围。《水经注 渭水》记载太白山之名。其引杜预之文,《地理志》曰: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则太白山之名当出现在三国魏晋之际。此时正值古代气候的一个寒冷时期。太一山多积雪,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太白之名源于积雪的颜色,俗称太白山,原本与五行之金没有关系。《魏书地形志》载武功郡美阳县有岐山,太白山。指的应该是太一山。而在《隋书》中,太白山一名指秦岭次高峰,替代了垂山,而与太一山并列。《隋书地理志》京兆郡盩厔有太一山。扶风郡郿县有太白山。《新唐书地理志》凤翔府扶风郡郿县有太白山。与京兆府武功县(应为盩厔县)太一山并列。唐玄宗天宝八年,太白山道士李浑把太白山之名与金星相联系,言太白山金星洞有福寿玉版石记。玄宗得之,因封太白山为神应公。天宝十四年改封为灵应公,列入国家祭典。其地位仅次于五岳。并把太白山南华阳县改为真符县。但此时官方的太白山仍应指秦岭次高峰而言,与民间称谓太白山不同。唐代在周至终南镇建有终南山祠,在太白镇建太白山祠,终南山自然是太一山,与太白山并立。《金史地理志》凤翔府郿有太白山。未言太一山。《明史地理志》记载混乱,乾州武功县西南有太白山,又有武功山,东南有敦物山。其实敦物即是隋唐太白山。这是其作者即未通晓史书记载之变迁,也未实地考察之故。《清史稿地理志》凤翔府郿:东太白山,即禹贡敦物。其作者还是知道太白山源于秦岭次高峰古垂山。但在宋代以后,不仅民间,包括地方政府其所祭祀之太白山,其实包含秦岭主峰即狭义的终南山也即太一山在内。宋代,苏轼祈雨灵验,请求朝廷复封太白山为公。此时,秦岭主峰已在太白山称谓意涵之内。大概从明代万历年间起,因《封神榜》的缘故,秦岭主峰又被命名为拔仙台。

                                                                                      终南 太一 太白 之关系
         终南山为古称,太一为终南山之封号和新名。太白山原为太一山之俗称。三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终南山狭义指秦岭主峰段,广义指秦岭中部长安鄠邑周至眉县岐山段 。太一山为汉武帝 对终南山的封号或改名,与终南山异名同谓。原指秦岭主峰段。在文人笔下也指秦岭中段。 太白山,原本民间对太一山之别称,指秦岭主峰段。隋唐官方特指秦岭次高峰敦物山也即垂山,今之西太白山又名鳌山。 宋以降,地方所祭祀之太白山,实际又包含主峰在内。

                                                                                      太白山三神庙由来
    唐玄宗时,华阳县太白山人李浑言太白山金星洞有福寿玉版石记,使御史中丞王鉷求而得之。于是封太白山为神应公,这是太白山列入国家祭典之始。其后历代不断对太白山改封。这就导致一山有不同封号。太白山上气候恶劣,山庙时毁时建。后三庙并存,并祭一山,而附会为三山神。《古今图书集成》卷七十五《太白山部汇考》:普顺惠民,灵应则自元始,并号为三,不知何时镕铁为主,称曰阿福,各以行著曰大,曰二,曰三,甚可异焉。大抵蒙古语,取福利生民云尔。至于以三著,行则自明应、济民二殿,并列厥后,封爵数更,并存未废,著人耳目,因山有三峰,遂成附会而一切。
     把太白山祭祀与名人联系始自明代方新。《太白山部汇考》:方新登太白山谒祠 , 谓山三神,非也。乃以唐李白称谪仙李太白明孙一元称山人孙太白就故庙侧建祠,与高山灵应,太白陪位,称三白祠,两人以诗名,有逸才,而公雅好游览赋诗,故为标榜云。
    后世又有言太白山三神庙或祭伯夷叔齐周贲,或祭太伯仲雍季历盖附会尔,且当在清代康熙朝以后才出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