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回复: 2

[易学研究] 易学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0 14: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阳,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即应用在哲学文化领域,也应用到实用性领域,如自然科学的阴阳五行,中医医理的阴阳理论等。我对自然科学与中医医理没有研究,对阴阳的范畴义理一窍不通,没有发言权。对于哲学文化而言,“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其寓意深刻,深远与深长,教人思索无穷,终身学思无止境。
阴阳,事物也。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矛盾辩证法的两体理一。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阴阳。自然科学与中医科学,有各自领域应用的阴阳,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范畴意涵及论理方式,不可能互相类比或取代,即使哲学人文,有指导意义,以一物两体与两体理一的矛盾理论去思考阴阳五行与医理阴阳,决不可有取代可能。正如中西的文化会通,只能是义理会通,绝不可以话语、范畴的强势套解于义理,结果不是中西的文化会通,而是中西的文化碰撞。同样,以《道德经》论说的阴阳去思索中医阴阳,是否会导致传统中医的阴阳医理紊乱?在下没有研究,提供参考意见而已。
“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与“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的逻辑义理连接,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用以备体的客体基础;仁义人道融入刚柔地道,体以致用的主体能动,体用中庸的人事刚柔与心性质文,人事与心性合一,事物运行的本体论,“道建阴阳”的诚与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0-10-31 08:10 编辑

研究本体论的心性质文,心性能动的性内情外,性内主持,以性发情;情外效用,以情充性。性阴乃贞常,主静;以情充性,性静非不动,静动;性贞常,非不变,渐变。“命日降而性日生”,不是以情充性的静动渐变?情动乃变,主阳,情思而健行,思则静与常,健行则动与变。性情相需的功贞情,非功贞性!情伪相感,非性伪相感!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非⊙⊙以尽情而至于命。性内情外乃一心性事物之阴阳,情内物(欲)外,又是另一心性事物之阴阳了,有不同的论理方式。再言人事刚柔,刚阳柔阴。阴阳物也,乾坤气化,刚柔气质,其实同一物体,有不同的相连逻辑及行为理则。阴阳天道为事物运行的客体基础,人事级能结构的易简理得,天命职能的生民立命;刚柔地道为主体能动的事物运行,心性能动结构的刚健柔顺,气质职责的生民立心。乾坤气化,乃天人诚道的“始终以循环异时”。三位一体归结为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实践实证,连接着仁义人道融入的三道三才,实践精神乃礼义规范准则的健顺五常。乾刚坤柔,乾刚健动而变,同样存静贞常,晨乾,健动易变;夕惕,静思礼常;乾刚健行于乾道变化,动而变;“虚壹而静谓大清明”,何妨不是静思礼常!坤柔顺主静贞常,柔顺于乾道变化的健顺五常规范理则;效法乾道变化的柔得尊位动也刚,何妨不是动而变,“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阴阳合体刚柔相济的动静常变,不是矛盾辩证法的“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则极重而必改,相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阴阳固化或随其自然,止步于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而已。一切心性范畴都有心性内外,如质内文外,仁内礼外,推己及人的忠内恕外,形下器道的诚内明外,形上導的明内诚外,智内神外等。形下器道的内外一体,内本外末的内诚外明,形上導则是明内诚外。诚通道器层次的明内阴阳与明外阴阳,不是挺有意思?内诚凭外明的“修饰”为维本之用,维本之用的外明决不能取代内诚的诚明一体。正如仁内礼外,以健顺五常的礼义规范准则之明;体证仁心大用之真诚;功贞情之明,体证“命日降而性日新”的日新盛德之真诚;神外的明诚与明钦,体证智内的睿哲圣聪。不同的心性范畴,智神范畴,都有不同的事物范畴,一太极之理道,便有不同的阴与阳,论理方式及相连逻辑各有不同。哲学抽象,乃天地能参意涵:天地人参的实践心性,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天地神参的实践理性,矛盾辩证法理论的两体理一。读《张子正蒙注•参两篇》,教人悟道阴阳,“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二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不是意蕴深长,索味无穷。学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不是人参通往神参的智性“阶梯”吗?自然科学与中医科学,是否也存有人参通往神参的知(智)性“阶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0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科学与中医科学的应用学科,只有应用,便显现其科学价值。一场新冠疫情治理,中医学不是扬眉吐气,“大显神威”?内行专家的成就彪炳。哲学人文学科,毕竟不同应用学科,指导应用实践的思维科学,抽象性质的文化学科,其文化效应的实践检验真理,需要时间性。二千数百年前的诸子争鸣,儒学与其他诸子学派的是非理蔽,尽管荀子《解蔽篇》已有理论述明,却没有给后人带来“朗朗乾坤”,至今依然遮天蔽日,儒道论争尤甚。认识活动的曲折反复,带来实践活动的曲折反复,带来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圆圈过程,理论指导实践,便有理道的矛盾体,理势言天。人有私蔽大患,私己善恶的天理与人欲,“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是非理蔽,便要探究因果事实的所以然之理,“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探究“其相因也微”的哲学抽象,理势言天,理成势者,实践验证的理论,有实明与浮明之分,实践实证的矛盾相成与相反,乃“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盖棺定论需要时间性。势成理者,检验理论是否真理的实践验证,势有轻重成可否,“其相因也微”的利害因果事实,甄别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一人之正义,人文性质的仁礼忠恕,人参天地,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古今通义,乃哲学人文性质的天下仁恕,神参天地,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至于一时之大义的理论浮明,头痛医头,“合乎天”的唯心教条,“不因乎物”的定理至善,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盖棺定论哲学圆圈三阶段的曲折反复,检验真理的文化效应需要时间性。哲学圆圈三阶段的曲折反复,也是理势自然的客观存在。二千数百年前儒学与诸子学派的是非理蔽,至今盖棺未有定论,关键在于,浮明理论否定阶段的时间过长,完成肯定阶段更高复归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未昭明天下。理论浮明的否定阶段,文理特征: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莫衷一是。这就是哲学人文学科与应用性学科的差殊之处,论证人参到神参的智性阶梯,其方法*论应用也有极大的差异了。
《中庸》提出儒家的两个学问道,一是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儒学理性;二是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实学。儒学两大学问道的理性实学,有人参到神参的智性阶梯。孔子的理性,仁礼忠恕;理性延伸,孟子舍身取义的强恕人道;荀子的精于道者的物欲观;《大学》的明明德止于至善,诚意正心;《中庸》天命率性的“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孔子的实学,性与天道,理论铺展,孟子的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大学》的格物致知;《中庸》的诚者天道与诚之者人之道;《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孔儒发展系统的学问道逻辑归结:天地人参,人文化成天下的理性实学,人文性质的哲学圆圈肯定阶段。“为往圣继绝学”的尊德性学问道,理性的更高阶梯,张载性灵至当的“性性为能存神”,船山天下仁恕的人类理欲观;“为往圣继绝学”的道问学学问道,实学的更高阶梯,张载天则中正的“物物为能过化”,船山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的道体论。传统儒学理性实学更高阶梯的逻辑归结:民胞物与的天地神参,哲学人文性质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从孔儒人参天地,到张载、船山的神参天地,儒学的智性阶梯。以现代思维重新装饰老子《道德经》,推崇老子道法自然学,请问能找到人文的智性阶梯,更不用说哲学人文的智性阶梯了。推崇先秦诸子学,我相信也无法找到人参到神参的智性阶梯。至于宋明理学的尊德性学问道,“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不以一毫私意自蔽”,儒道合流的“天地无心而自化”,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道问学的学问道,“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理一分殊,逻辑类似佛理的月印万川,儒佛合流的“圣人有心而无为”,人事当然的变易以告人。变易以告人的浑然天理,即没有“因乎物”的理性实学,纯粹的天道自然观。探究天道自然诚道实德的道问学,竟成宋明理学的尊德性学问道,与孔子仁礼忠恕,船山天下仁恕的尊德性根本不同道;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也没有“合乎天”的实学理性,善性文史的浮明学。探究人道诚明诚信明德的尊德性,竟成宋明理学的道问学学问道,与孔子的性与天道,船山道体论的道问学根本不同道。定理至善,宋明理学的学问道,会有人参到神参的智性阶梯?“理蔽于天,误道于人”,唯心教条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