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5|回复: 1

[各地风情] 王店薄脆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2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店薄脆饼
作者:王月明

  儿时,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上流传着一句老话:“王店薄脆王店吃,出了王店勿好吃。”其意是王店的薄脆饼只能在王店吃,出了王店或带到别处、外地吃,就没了那松脆感和香甜之味——这自然是受当时包装条件的限制。
  据《梅里志》记载:“此饼创制于康熙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创制初年,当时制饼的店家甚多。民国时期当以王店镇吴氏‘新奇斋’所制的薄脆饼最为精良。”制作薄脆饼有严格的要求:一斤面粉加五两菜油、白糖四两,入炉烤制而成。薄脆饼薄似铜板,直径约五厘米,呈圆形,现烤现卖。
  由于制作薄脆饼工艺较为繁琐,以后制作的店家锐减。到了新中国成立时,制作店家已寥寥无几。
  那时,我家西头有一家专制薄脆饼兼营其他食品的店家,该店取名“李三记糕饼店”。店主姓李,因在家里排行第三,父母给他取了个很土的名字,叫李阿三。别看李阿三身材矮小,脑筋却十分活络,经他看过、摸过、尝过的糕饼,他都会做出,并有模有样、品质一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正在读小学,趁星期天闲暇时,常常去“李三记”糕饼店看李阿三做糕饼。李阿三的糕饼店品种不下十余种,有大麻饼、小麻饼、云片糕、酥糖等。一次,我正遇上李阿三在制作王店镇上名糕点“薄脆饼”。只见他将加了糖、油并已揉好的粉团摊于长格桌上,并将粉团分成若干个足有大人拳头大小的粉团。他先取一个粉团在长格桌上摊平,并用一根擀面杖来回在上面碾压,最后碾成一张直径约60厘米、薄似铜板的饼子;然后用一只直径5厘米的圆空心罐头,手脚麻利地很快将大圆饼分成三十多个小圆饼。此时,炭炉上已置好一只直径足有60厘米的烤盘,李阿三用极薄的铲刀,一一将小粉饼放入烤盘,动作十分迅捷。不一会儿,烤炉上泛出阵阵甜美的香味。此时只见李阿三用铲刀将每一块薄脆饼翻身一次。等到饼色金黄色,完全烤熟,整个店堂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香甜味。制作好的薄脆饼,用纸袋分装,每袋十片,仅售五分钱。一旁的食客趁热买上一两袋,边走边吃。一盘刚售完,接着做第二盘。一个下午,李阿三要做上二三十盘薄脆饼。
  李阿三做薄脆饼基本上选择秋末、冬季两个时段,这时天气干燥,薄脆饼不易受潮,品质能保证,故食客们只能在这段时间享受到香甜可口的薄脆饼。那时,王店薄脆饼在嘉兴市面上很有名气,也是王店的特色小吃,加上沪杭线设有王店车站,外地来王店的旅客都要品尝名声远播的薄脆饼,有些还带回家去,让家人品尝。
  当时,我家也隔三差五地买“李三记”薄脆饼,尤其是80多岁的奶奶特别喜欢吃。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SHZY改造,“李三记”等镇上十多家糕饼店都集中起来,成立了王店食品厂,李阿三也成了王店食品厂的骨干糕点师。由于薄脆饼做工繁杂,要求高,利润薄,因此食品厂成立后,大家不再做薄脆饼了,从此,300年间名噪一时的王店名糕点“王店薄脆饼”便销声匿迹。直至现在,人们再也尝不到香甜松脆的“王店薄脆饼”了,这让人有一种怀念和留恋的感觉。 wdcbb61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2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店粮仓群
  王店是国家重要粮食产地。王店粮仓群的规模足以说明了当时的嘉兴作为鱼米之乡,在传统农业上的地位。王店粮仓群,作为王店周边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wdlc20in.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