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回复: 5

[商]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3 17: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2-4-20 14:07 编辑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
提要
《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季夏之月……旦奎中”,“孟秋之月……旦毕中”很可能在商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知。在宾组卜辞中,“月”字以“C”形为主。这表明,在商王武丁中晚期,商人基本上是在清晨观象的。记月“受年”卜辞分类统计之后可以看到,当时的岁首并不固定。师宾间类卜辞中,主要是在立秋、处暑前后;典宾类卜辞中,则多数为芒种、夏至前后。利用Stellarium V0.20.0反演,公元前1242年8月20日(立秋)清晨4时34分安阳地区的天象。下弦月与毕宿同在南中天。公元前1227年7月5日(夏至)清晨4时11分安阳地区的天象。下弦月与奎宿同在南中天。


笔者曾经对《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星象作过推算,发现其中有一些可以定季节的旦中星很可能在商代就已经被当时的人们所认知,具体如下:
“季夏之月……旦奎中”,“孟秋之月……旦毕中”(详见表一)。

表一:《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源于商代的星象距今年代表

  
廿四节气
  
年代
日期
恒星时
时刻
时间
星宿
星名
赤径
距今年代
夏至
2015
6.22.
17h59m26s
4h10m
βnd
1h09m44s
3232
立秋
2015
8. 8.
21h04m44s
4h33m
αau
4h35m55s
3189
这似乎表明,商代很有可能是以旦中星观象授时的。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从观象和岁首两个方面,根据甲骨文本身提供的线索进行一番探讨。
所谓观象,就是观察天空中的星象。观象有个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间观察的问题。
上古时期,生产力低下,显然以肉眼看为首选。同时,从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来看,观象的时间显然在清晨时分较为适宜。通过对距今约4700年的陶寺古观象台的考察,能够看到,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当地山头的日出方位,可以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这就进一步证明了上古时期观象的时间是在清晨。
虽然我们无法得到商人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间观察星象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对相关天体的描摹中,考察出商人观察某一天体的方法及时间。从而进一步知道商人是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间观察星象的。
月球,是商代人们观察最多的天体之一。月球,又叫月亮,是人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仅次于太阳的另一个较大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通常所说的月光其实是月球反射到地球上来的太阳光。从地球上看,月球中朝向太阳的一面就是月亮中明亮的部分,背着太阳的一面为黑暗的部分,一般看不见。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地球又围绕太阳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的不同,月亮中的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的形象,就是月亮的阴晴园缺,叫做月亮的位相,简称“月相”或“月象”。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月亮的形象也在不断地有规律地循环重复出现在清晨或黄昏的天空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天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也就成为计算时间的单位之一,它就是阴历中的月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商代的历月长度就是以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间长度为单位的。
“月”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另一种写作“)”。常玉芝指出:“甲骨文中的‘月’字作半月形,显然是从观察月亮的变化而来的(1)”。这就是说,甲骨文中的“月”字作“(”形,是从观察下弦的月亮而来,而作“)” 形,则描摹的是上弦时的月亮。天文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下弦月太阳西边90°的天空中;清晨时分,太阳在东方即将露出地平线之时,月亮正在南中天,亦即旦中。上弦月在太阳东边90°的天空中;黄昏时分,太阳在西方刚刚落下地平线之时,月亮亦在南中天,也就是昏中。换句话说,“月”字作“(” 形,所描摹的是清晨天空中的月亮,作“)” 形,则观察的是黄昏天空中的月亮。
“明”字在甲骨文中也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o”,另一种写作“o)”。现在一般认为:“明”字的意思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其实这是不对的。从甲骨文来看,“(o”中的“O”,指得并不是“日”而是“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月亮中朝向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部分,背着太阳的一面为黑暗的部分。如果“(o”中的“O”指得是“日”的话,朝向“O”的就应该是“)”字中凸起的圆弧部份,即应作“)o”。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写作“(o”。 “明”写作“(o”或“o)”,是因为其所描摹的是弦月与星宿同在南中天的现象。这时的太阳或未出山或已落山,天空或已经明亮或仍然明亮(详见图一、图二)。
1.jpg
图一
2.jpg
图二
综上所述,甲骨文中的“月”、“明”的字形其实是与商代的人们在什么时候观察星象密切相关的。在甲骨文中,如果“月”字作“Ͼ”形,“明”字作“(o”形的数量多,表示商人是以观察清晨的星象为主。若多数作“Ͽ” 形和“o)”形,表明商代是以观察黄昏星象为主。假如两种字形数量相差不多,则说明在当时观察星象的时间是清晨、黄昏并重。
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笔者利用《先秦甲骨金文简牍词汇数据库》和《国学大师网甲骨文合集在线检索》,对“明”、 “记月受年”和“一月”进行了搜索,并依据崎川隆所著《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对这些卜辞进行了分类统计(详见表二—表四)。

表二:宾组卜辞“明”字形分类统计表

  卜辞分
  
明字形  
师宾间类
过渡①类
宾一类
过渡②类
典宾类
过渡③类
宾三类
待考
合计

(o

0
1
5
9
5
0
2
1
23

o)

1
0
0
1
1
0
1
0
4

  
总计
  
1
1
5
10
6
0
3
1
27

表三:宾组“记月受年”卜辞中“月”字形分类统计表

   卜辞分
  
月字形  
师宾间类
过渡①类
宾一类
过渡②类
典宾类
过渡③类
宾三类
合计

  
(
  
11
3
8
9
20
2
8
61

  
)
  
1
0
0
1
8
1
2
13

  
总计
  
12
3
8
10
28
3
10
74

表四:宾组“一月”卜辞中“月”字形分类统计表

  卜辞分
  
月字形  
师宾间类
过渡①类
宾一类
过渡②类
典宾类
过渡③类
宾三类
待考
合计

  
(
  
24
15
11
14
30
6
62
2
164

  
)
  
0
0
0
3
25
0
28
2
58

  
总计
  
24
15
11
17
55
6
90
4
222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宾组卜辞中,过渡②类之前,甲骨文中的“月”字基本上是“(”形。虽然,从过渡②类开始,出现了“Ͽ”形。但是,从总体来看,“月”字仍然是以“(”形为主。而“明”字在宾组卜辞中始终是以“(o”形较多。
这就表明,在商王武丁晚期之前,商人基本上是在清晨观察天空中的星象的。到了武丁中晚期之交,其时才开始在黄昏时分观察天空中星象。正因为这样,甲骨卜辞中也就有了月食的记录。但是,即使如此,当时仍然是清晨为主来观察天空中的星象的。所以,那种以为商代主要是在黄昏观察天象并以此确定季节的看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从观察天象到以星象定季节之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经验的。
商人既然是在清晨观察天空,那么又是以什么方法来以星象定季节的呢?
冯时认为:“古人以恒星定季节, 碍于太阳过于明亮, 因此只有偕日法和冲日法两种方法可行为。传统的观点认为, 中国素以冲日法观测恒星而自成体系, 因为, 诸如《吕览》十二月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一类的古籍, 每月都非常系统地列出了日躔和昏、旦中星的情况。但是, 这些书籍的年代最早不能超过公元前四世纪。那么, 更早些时候的人们是否也习惯于冲日法呢? 这确实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对于古人, 运用偕日法观测恒星实际上比之冲日法更为简单易行。‘进行这种观测并不需要天极、子午线或赤道等的知识, 也不需要任何计时制度’。冲日法则不同, 它其码需要有比较精确的记时制度和子午线的概念。从《吕览》上推一千年的殷人是否已很好地掌握了这两点, 我们还不敢下此断语。
……
“观测恒星的可行方法有两种, 即偕日法和冲日法。传统的观点认为, 中国素以冲日法观测恒星而自成体系。我们通过冲日、偕日两法的比较, 古代埃及等文明古国所采用的观测恒星的方法及中国古文献中大量的有关以偕日法观侧恒星的记述, 证明对于古人, 运用偕日法事实上比冲日法更为简易, 同时说明, 偕日法应该是殷人观测恒星的主要方法(2)”。
以上看法纯属猜测。从前面对甲骨文中的“月”和“明”的辨折中,我们可以发现,商人观察星宿定季节的方法很有可能是偕弦月法。
《诗经》中的“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正是偕弦月观察星宿定季节的真实写照。运用这种方法并不需要有比较精确的记时制度和子午线的概念。
有研究者说,“月”应理解为“残月”,“离”字可以理解成 “失去”或“消失”。并指出,其实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也把毕宿对应的星座与雨季联系起来:古巴比伦人认为毕宿对应的是“天牛”,为降雨之星;而古埃及人则总结出,每当毕宿和太阳同时升起时,雨季就开始了(3)。也就是说,“月离于毕”可以这样解释“黎明时分,下弦月与毕宿同时处于正南方的天空中,随着太阳的升起,从地面上看去,天空越来越亮,下弦月与毕宿五则因逐渐看不清而消失在视野里”。这一现象应发生在当时的雨季,这个时候有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正好与“滂沱”相合。
同样,《春秋纬》中“月离于箕风扬沙” ,说的也是偕弦月观察星宿定季节。“清晨时刻,下弦月出现在位于正南方天空的箕宿附近。随着太阳的升起,天空越来越亮,从地面上看去,下弦月则因逐渐看不清而最终消失在视线中”,这正是对“月离于箕”的最合理的解释。与此对应的时间应在冬末春初。此时正是一年中风沙最大的时候,强大的北方冷空气时常夹带着沙土袭来,正是“风扬沙”的景象(参见图一)。
商人是怎样以星象定季节的呢?想要弄清楚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商代的岁首。
商代岁首问题既是商代历法研究争论最多的问题,也是理解商代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商代岁首月建问题,诸家争鸣,形成了下列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 建丑说,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代表人物为董作宾(4)。
② 建辰说,以夏历三月为岁首,代表人物为温少峰、袁庭栋(5)。
③ 建巳说,以夏历四月为岁首,代表人物为常正光(6)。
④ 建午说,以夏历五月为岁首,代表人物为王晖、常玉芝(7)。
⑤ 建未说,以夏历六月为岁首,代表人物为郑慧生(8)。
⑥ 建亥说,以夏历十月为岁首,代表人物为冯时(9)。
⑦ 岁首不固定说,或建申、或建酉、或建戌,即商代岁首在夏历七月、八月、九月的秋季三个月内,代表人物为张培瑜、孟世凯(10)。
以上是学界目前对于殷代岁首讨论的基本情况,其中有几位学者运用了物候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合理的,本文对此加以继承,但对其所据材料的不妥之处,则加以更正。至于运用月食等天象来推算殷代岁首的方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仍有问题,故本文对之采取阙疑的态度。
在殷墟的甲骨卜辞中,存在着大量的记月卜辞和“受年”卜辞,据不完全统计,记月卜辞大约接近5550条,“受年”卜辞也约有450条。这对于了解殷人的祭祀, 特别是探讨此类卜辞所反映的商代社会, 研究殷商时期的农事、历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对这些卜辞进行深入与微观的研究, 应该说还很不够。在此, 笔者不揣浅陋, 尝试对宾组记月“受年”卜辞进行分析和讨论。
“受”字,在甲骨文中为上下为两只手,上为右手,下为左手,本是双手授受舟的象形,从字形来看,本义是一人向另一人交付物品,因此有两层含义,一是交付东西。《说文解字》:“受,相付也。”二是接受东西。《广雅·释诂三》:“受,得也。”“年”字,在甲骨文中为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说文解字》:“年,谷熟也。”表示丰收、收获等义。仔细审核“受年”的意义, 可知它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就是想要获得农作物的丰收。
受年卜辞所占卜的是种在地里的农作物可否丰收。一般来说,只有在农作物种下之后,商王才可能有占卜受年的需求,既是占卜受年,就必然会有受年卜辞。越是临近农作物收获,占卜受年的需求越强烈,占卜受年的次数也就越多,受年卜辞数量也就越大。很明显,当受年卜辞记月之后,就为我们利用这一点来探究商代的岁首提供了契机。
笔者在5546条了记月卜辞和449条“受年”卜辞之中,整理出宾组记月“受年”卜辞共计74条。同样依据崎川隆所著《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对这些卜辞进行了分类统计(详见表五)。

表五:宾组记月“受年”卜辞分类统计表

     商代月份
  卜辞数量
卜辞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小计
师宾间类

4
1



1
2
1
1

2
12
过渡①类

1







1

1
3
宾一类
1
2
3







1
1
8
过渡②类
3
2
1
1




1

1
1
  
(1)
11
典宾类
7
5
1
2
1



2
1
7
(2)
28
过渡③类
2










(1)
3
宾三类
1
3







2
2
(2)
10
合计
14
18
7
3
1

1
2
4
5
11
11
75
                                                             注:表中     为无农事之月。
从表五中可以发现,在宾组卜辞中,“师宾间类”和 “典宾类”都有连续三个月无“受年”卜辞的记录,显然这三个无“受年”卜辞之月,其实就是没有作物种植和生长的无农事之月。如果将这三个无农事之月与廿四节气中的冬季三个月相对应,就能够看到,“师宾间类”卜辞中的岁首在立秋、处暑,而“典宾类”卜辞中的岁首在芒种、夏至。这就表明,商王武丁中期,岁首以在立秋、处暑前后为主。到了晚期,其则多数在芒种、夏至前后(详见表六)。

表六:廿四节气宾组记月“受年卜辞数对照表

    卜辞分类

  月份卜辞数

廿四节气
师宾间类
典宾类
商代
  
历月
月“受年  
卜辞数
商代
  
历月
月“受年  
卜辞数
立春、雨水
7
1
9
2
惊蛰、春分
8
2
10
1
清明、谷雨
9
1
11
7
立夏、小満
10
1
12(13)
(2)
芒种、夏至
11
1
7
小暑、大暑
12
2
2
5
立秋、处暑
1
3
1
白露、秋分
2
4
4
2
寒露、霜降
3
1
5
1
立冬、小雪
4
6
大雪、冬至
5
7
小寒、大寒
6
8
                                                                注:表中 囗为无农事之月。
也就是说,商代的岁首是不固定的,其在芒种至处暑前后游移。记月“受年”卜辞记录在商代全年各月都能见到,其实是个假象。造成这一假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时期,岁首也是不同的,并不固定。
综上所述,《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季夏之月……旦奎中”。“孟秋之月……旦毕中”与甲骨文中所反映事实完全相符,这绝非是偶然的巧合,真实的历史很有可能就是如此。
最后,我们利用Stellarium V0.20.0中文版桌面星空软件对商代的天象作一番反演,以验证本文的分析是否正确。
在利用Stellarium V0.20.0中文版桌面星空软件反演公元前的年份时,有一点要特别指出。由于这套软件将公元一年之前一年设为公元0年,而实际应是公元前一年,因此软件标明的公元前的年份都比实际年份少了一年。如Stellarium V0.20.0星空软件标明的-999年实应是公元前1000年。将观测地点设在安阳,北纬36o5'45.60”,东经114o22'58.02”,海拔70米。将Stellarium V0.20.0星空软件的观测地按以上数值设定。从《Stellarium》反演的天象,我们可以得到当年的天象、历日。然后利用许剑伟编著的《寿星天文历(V5.05)》可以查对公历日期对应的农历日期和干支日名。
利用Stellarium V0.20.0反演结果如下:
公元前1242年8月20日(立秋)清晨4时34分安阳地区的天象。下弦月与毕宿同在南中天(详见下图)。
3.jpg
4.jpg
图三
公元前1227年7月5日(夏至)清晨4时11分安阳地区的天象。下弦月与奎宿同在南中天(详见下图)。
5.jpg
6.jpg
图四


附录:文中统计所用甲骨卜辞著录号
一:含“明”字的宾组卜辞共计27:
师宾间类计1:2223.2。
过渡①类计1:13450。
宾一类计5:11497.4、11498.4、11499.2、12807.1、15064反.1。
过渡②类计10:14.2、721.1、6037反.1、6037反.2、6037反.3、6037.1、7075.5、9502甲、11506反.1、16131反.1。
典宾类计6:8104.1、11708.1、13442、15475.1、16057、18725.1。
宾三类计3:102.3、19606.1、19607.1。
待定类计1:19608.2。

二:含“记月受年”的宾组卜辞共计74:
师宾间类计12:7049.1、9552.3、9652.1、9659.1、9667.1、9728.1、9835.1、9872.1、10020.2、10024.1、10029.1、10035.2。
过渡①类计3:585.9-14、8984.3、9774.7。
宾一类计8:9556.1、9666.1、9741.8、9744.1、9864.1、9923.1、9927.1、10022甲.2
过渡②类计10:787.7、900.5、9525.3、9654.2、9668.1、9775.2、9793.1、9810.1、9840.1、9934.1、9950.2。
典宾类计28:7330.5、7457.1、9663.3、9669.1、9672.1、9676.1、9679.1、9683.1、9690.1、9715.2、9720.1、9734、9734、9751正乙。9794.1、9824.4、9882.1、9885.1、9928.1、9951.1、9976.2、9990.2、9994.1、10094.3、10103.2、16332。
过渡③类计3:9716.1、9814.1、11549。
宾三类计10:4857.3、9572.2、9752、9853.1、9854.1、9892、9897.1、9909.3、合补2511.2、合补2511.4。

三:含“一月”的宾组卜辞共计222:
师宾间类计24:49.1、799.1、1090.1、1483.1、2155.1、4321.1、5333.1、5793.2、6673.1、6906.1、6976乙.1、6976乙.2、7002.2、9082.2、10478.2、10950.17、10950.18、10951.3、12820.1、13048、13417、13749.1、16402、18147.1。
过渡①类计15:203.1、1027.14、1027.15、6664.8、6711.1、6887.5、6896.1、10197.2、10201.2、10202.1、10304.2、14295.8、14295.11、14295.12、14295.15。
宾一类计11:902.5、1234.1、2293.1、6742.1、6949、7130.1、9927.1、11550、12488.1、12488.2、15212.1。
过渡②类计17:427.1、787.7、8043.1、9840.1、9908.1、10135、10171.3、10964.1、11547、12487.1、12487.2、12489、13621.1、14127.2、14128.1、14128.2、15583.1。
典宾类计55:154.2、603.1、870.1、1582.1、1667.1、2703.1、3129.1、3263.1、3849.1、4012.1、4532.1、5274.2、6091.1、6275.1、6452.1、7153.4、7278.2、7714.3、9672.1、9683.1、9720.1、9824.4、10079.3、10094.1、10109.1、10178.1、10405.3、10405.5、11126、11485.1、11548、11915、12495.2、12495.4、12501.1、13016、13161、13209.2、13980.2、13980.3、14049.3、14132.1、14133.1、14595、14671.4、15510.1、16197.2、16328、16455、16456.2、16646.2、16781.3、16943.2、17153.1、18083。
过渡③类计6:7554.1、9716.1、11549、13880.4、17080.1、19504.2。356.1、484.1、55714、
宾三类计90:10.2、12.1、12.2、12.3、13.2、13.3、102.3、557.17、557.18、1098.1、1908.3、1977.1、1977.2、1977.3、1984.1、2169.1、3229.1、3456.1、4768.1、4831.1、5542.1、5648.1、5732.4、5732.6、5747.1、7056.1、7563.1、7569.1、7653.1、7681.1、7910.1、8084.1、9001.1、9083.2、9632.1、9853.1、9912.2、10047.5、10084.1、10376.2、10422.1、10447、10550.1、11016.1、11016.2、11095.1、11349.1、11634、12490.1、12490.2、12491、12492、12493、12496.1、12496.2、12497、12498、12499.3、12500、12946.1、14367.1、15208.1、15338.1、15443.2、15507.1、16042、16073、16639.1、16640.3、16641.1、16642.2、16642.3、16643.2、16644.1、16645.2、16648.2、16648.3、16682.2、16776.2、16899.1、17171、17203.1、18504.2、18790.1、19463.1、19485、19624.2。
待定类计4:3350.1、7438.1、12494、18631.2。

以上甲骨卜辞除《合补》出自《甲骨文合集补编》外,其余均出《甲骨文合集》。


参考资料:
(1)、国学大师_国学网_甲骨文合集在线检索
(2)、先秦甲骨金文简牍词汇数据库
(3)、殷契文渊
(4)、崎川隆:《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
(5)、Stellarium V0.20.0中文版桌面星空软件
(6)、许剑伟:《寿星天文历(V5.05)》


注释:
(1)、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年,第275页。
(2)、冯时:《殷历岁首研究》《考古学报》1 990年第1 期32-33页。
(3)、刘子芝:《月离于箕风扬沙的意思是什么?·爱问知识人好评回答》,2017-05-09。
(4)、董作宾:《殷历谱》下编卷一《年历谱》,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1945年,第4页。
(5)、温少峰、袁庭栋:《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第118页。
(6)、常正光:《殷历考辨》,《古文字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1981年,第93~122页。
(7)、王晖:《殷历岁首新论》,载《陕西师大学报》( 哲社版) , 1994年2期,第48~5页。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年,第426页。
(8)、郑慧生:《殷正建未说》,载《史学月刊》1984年第1 期,第13~19 页。
(9)、冯时:《殷历岁首研究》,载《考古学报》1990年第l 期,第40页。
(10)、张培瑜、孟世凯:《商代历法的月名、季节和岁首》,《先秦史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 年,第240~250页。














补充内容 (2022-4-23 13:06):
http://www.fdgwz.org.cn/forum/fo ... hread&tid=2503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1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2-4-18 19:44 编辑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1.jpg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13: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2-4-18 19:46 编辑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3.jpg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13: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5.jpg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5: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7.jpg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8.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0: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2-5-7 10:24 编辑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09.jpg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10.jpg
商代的观象与岁首_001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